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滕王閣序》教案精品多篇

《滕王閣序》教案精品多篇

《滕王閣序》教案精品多篇

《滕王閣序》教案 篇一

【設計思想】

《滕王閣序》傳誦千古,是中國文學的一道靚麗景緻。其語言流光溢彩,美不勝收,品讀該文,是一次與精美語言的“親密接觸”;其精美形式中包孕的情理又富有深藴,啟人心智。“文”與“質”相得益彰,“情”與“理”珠聯璧合,是該文的特點。教學本文,應該在賞讀獨到的語言形式基礎上引導學生把握其中閃爍的思想光芒。

本文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誦讀起來琅琅上口但易駐足於表層形式,停留在感性層面而不能上升到理性認識,更易“得形忘意”,此時,教師適時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案同課異教,入手點雖異,引導學生品味語言、體悟情思的思想一致。

【教學目標】

1.欣賞文詞華美的語言,探究宏麗壯美的意境。

2.感受跌宕的感情變化,體悟其深沉悲壯之意。

【教學方法】

涵泳美讀,詞句品評,疑難點撥。

【教學設計】

方案A

一、煙雨江南話名樓

導入:“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韓愈),滕王閣因名樓、名文而成為名勝,樓以文生輝,文因樓益秀,可説是文樓相映增輝。

二、氣韻流轉感音律

1.聽讀。(可以央視“子午書簡”的誦讀為範本)

2.仿照投入感情地讀。(讀中疏通字詞)

3.對句讀,兩組一讀上句,一讀下句,讀中感悟節奏。如第二段先以四字句點出秋令時節,之後以舒緩的長句描摹秋景,再四字短句顯抑揚頓挫,登閣則用短促的三字句以顯輕快,最後用錯落的四六句寫極目所見。長句短句交錯,節奏富於變化,避免了呆滯。

4.男女生分角色讀。

齊讀第一段,可從語勢想見勝友如雲的盛況;女生讀第二段,用清麗的聲音表現滕王閣雕樑畫棟,疊金鋪翠,山明水秀,霞飄鶩飛;男生讀第三段,用渾厚的聲音讀出悲而不哀的人生感悟和窮且益堅的人生追求;第四、五段齊讀,體會世存知音,臨別賦詩的感慨。

三、魅力緣何越千年

探究:《滕王閣序》在唐代就已獲得盛譽,其魅力穿越千年經久不衰,你認為原因何在?

點撥:從“文”與“質”兩方面探究。

1.讀一讀,感受韻律美。

提示:通篇駢偶,四六句為主,有時句中又自對的“當句對”使形式更見工整。聲韻上講究平仄,修辭上注重藻飾和用典,句皆對偶但內部停頓又有區別,聲氣流轉中平添頓挫、搖曳感。——魅力源自音韻與典雅之美。

2.品一品,咂摸語言美。

提示:珍詞麗句層見迭出,佳詞雋語令人歎賞。“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高朋滿座,雲銷雨霽,漁舟唱晚,雁陣驚寒,萍水相逢,老當益壯,窮且益堅”等已成為語言奇珍,更有千古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魅力源自精妙的語言之美。

3.觀一觀,欣賞畫面美。

提示:以滕王閣為中心的全景畫層次分明。攝近景,繪中景,望遠景:層台聳翠、桂殿蘭宮為近景,山原川澤、繁華市井為中景,落霞孤鶩、秋水長天為遠景,由近及遠鋪展,上下渾成,色彩變幻,虛實相映。繪景有色彩濃淡,角度俯仰,聲色變化,層次遠近,寫景虛實,讓人感覺“淡粧濃抹總相宜”。——魅力源自精彩的畫面之美。

4.聯一聯,體味意境美。

提示:作者胸襟開闊,籠蒼翠羣山,參差樓閣,迂迴川流,港口舟楫,豔麗落霞,浩渺雲天於筆底。雄闊境界中,融入萬千情思,收長安、吳會、南溟、北辰盡入眼底,如撫四海於一瞬;點馮唐、李廣、賈誼、梁鴻齊聚眼前,若接千載於須臾。——魅力源自自然雄闊之景與思緒浩蕩情懷融合而為一的意境之美。

5.思一思,破譯情理美。

提示:文章抒情時而低迴哀切,時而激昂慷慨。王勃感歎人生失意的悲哀只是一時,逆境之中他仍自我砥礪,唱出一曲昂揚激越之歌。處困頓而操守不移,處逆境而壯志彌堅,勉勵自己不因處境維艱而自暴自棄,這是文章最令人動容之處,也令此文歷經千載超越了形式和時空。——魅力源自於困厄中堅守,失望中希望,艱難時奮進的人生情思。

四、美文選點作品評

由學生自主選擇一二精美之句作點評。提示角度:佳詞雋語的品味,技巧手法的賞析,鏡頭畫面的想象,情感哲理的體悟等,可一點也可多點。

示例:層台聳翠,上出重霄;飛閣翔丹,下臨無地——十六字就寫出了台閣的壯麗:層台高聳,上可接雲,丹檐溢彩,臨視無地。以誇張手法突出閣之高,水之深。兩句視角有變,一仰視一俯臨,寫景有上下渾成之美;色彩對映,一聳翠一翔丹,更有流麗飛動之美。

五、餘音迴響作尾聲

選取上述某一點作尋美探究,寫篇欣賞短文。

方案B

一、導入激趣

讀了《滕王閣序》,才會真正知道什麼是才華橫溢,引聞一多語“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為相當浪漫,遭遇尤其悲慘”介紹王勃。

二、梳理文脈

1.探究作品全名《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與行文的對應關係。

研讀:第一段扣“洪府”,贊地靈人傑,主尊賓貴。第二段扣“秋日登閣”,顯樓閣壯麗,山川勝景。第三段扣“餞”,寫樂極生悲,悲而自勉。第四、五段扣“別”,歎知己難遇,盛宴難再。全文以宴會集始,盛筵散結,以宏大氣勢開篇,以臨別賦詩作結,賦體筆法鋪陳渲染,景闊大,情曲折。

2.文中有一關鍵詞,承上啟下又提綱挈領,請找出並説明理由。

研讀:“興盡悲來”為關鍵詞。登臨寫景是情感的觸發點,前是逸興遄飛繪景,後是悲從中來抒情。由此往前往後梳理,即能整體把握全文。

三、欣賞宏麗的景色

1.學生誦讀繪景句段。

2.學生自選語句品析,揣摩繪景匠心,之後交流體驗。教師點讀重點,適當引導。

A.“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寫景有何妙處?

提示:此句融自然人文於一體,含無盡情思於景物。既贊洪州一帶的繁華富庶,又頌此地人才濟濟。陳蕃下榻的典故,寓有重視人才之意,婉言自己懷才不遇之感。

B.“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寫景有何特點?

提示:山水相襯,分層描繪秋色之美。先寫近水,潦水漸消,碧水清明;再繪遠山,山色變幻,多姿多彩。上句淡雅,下句濃麗,山容水態,相得益彰。

C.“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為何成傳誦名句?

提示:三美奠定名句之基。設景美:一句一景,一景一畫,水天浩渺,上下渾然一色,描畫出曠遠的意境。着色美:天青水碧,霞紅鶩美,一紅一白,色彩明麗,一靜一動,相映生輝。生機美:落霞自天而下,孤鶩自下而上,飛鳥翱翔,秋水流淌,景物鮮活。

四、體悟複雜的情思

1.寫景佳作的一般規律是什麼?

提示:情景相生,借景抒情。

2.本文借寫景抒發何種情思?請試用曲線圖示形象地表示王勃的心路歷程。

提示:由此可感受情感的跌宕起伏,從欣賞秋景的逸興飛揚,之後陡落到興盡悲來、自歎失意的低沉,最後又迸發出不墜青雲之志的高亢。

3.學生誦讀、品析相關語句,之後交流體會。教師點讀、引導重點。

A.“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用的什麼表達方式?表達何種情思?

提示:議論抒情。登閣四望所見絢麗秋景自然引發豪情逸致,而放眼浩瀚宇宙,體悟天地之大,一時宇宙無盡與人生有限強烈對比,個人的渺小感,人生的短促感,無奈的宿命感,都讓人悲從中來。

B.“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提示:抒寫鬱結於胸的仕途失意之悲、懷才不遇之恨;從中既可感受王勃強烈的用世之心,又看到他抱負落空、政治失意後內心的悲哀和孤獨。這也是一切“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獨,極易撥響共鳴的心絃。

C.從“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一句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王勃?力求以精美的幾句話來表達感悟。

示例:王勃雖然感慨命運不公,但並未陷入傷感無法自拔,相反,此句體現出他的一種豁達,一種堅持,對理想、志節執著追求,窮而彌堅,白首不移。一介書生無法濟世匡時卻又積極進取,於痛苦中自勵,從困厄中振奮,逆境中的吟唱叩人心扉,奏出了初唐時的生命最強音!

五、延伸拓展

登高臨閣,是中國登臨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你還知道哪些名篇?這類詩文為何經常回蕩着興盡悲來的相似感慨?試作探究,並用文字記錄自己的觀點。

《滕王閣序》教案 篇二

關鍵詞:《滕王閣序》;文言文教學;方法

筆者在對傳統篇章的教學中,通過一系列的語文活動,激活原本枯燥的文言文課堂,讓課堂教學趣味化,讓知識運用生活化,讓學生在課堂上直觀感受傳統篇章學習與生活運用對接的相輔相成關係。

這裏,就以駢體文《滕王閣序》的教學流程為例作以介紹:

一、導入新課·解説詞和導遊詞

這是一篇美得讓讀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好駢文。筆者在進行教學時先展示自己親臨“現代”滕王閣的照片,並適當加以解説,讓學生猜測自己登樓的感受——與作者不盡相同。然後出示網上下載的滕王閣舊照片,迴歸滕王閣的本真,讓學生對比,並配以自己事先準備好的導遊詞:

夕陽西下,我踩着先人的腳印拾級而上,“披繡闥”“閭閻撲地”“舸艦彌津”,盡收眼底,不禁讓人“遙襟甫暢,逸興遄飛”。層巒迷濛在現代高聳的建築羣中,不再聳翠,剝蝕的飛閣訴説着歲月的滄桑。孤鶩一去不復返,秋水千載空自流。“窮睇眄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恍惚間有一位天涯遊子與我萍水相逢,分明聽到他“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鏗鏘誓言。今天,很榮幸成為同學們的導遊,得以再一次瞻仰這座江南名樓,再一次觸摸王子安那意氣風發、援筆成文的英姿。來,讓我們一起走進“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的“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去找尋因王子安流淌的文字而名傳千古的滕王閣!

教師利用“説”導遊詞這一貼近學生生活的語言,把學生當作遊客這一現實性很強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聽詞看圖中,入情入境,在學習課文的第一時間感受到名勝滕王閣濃濃的文化氣息,從而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整體感知·成語和對聯

在學生蹁躚遙想之時,教師又一語戛然而止——那工整的對聯,那被歲月剝蝕的琉璃,那從遠方傳來的汽笛聲,讓我不禁悔恨自己不能全篇背誦那來自初唐的華章,只能吟誦幾個流傳四海牌匾上的成語及被抄謄在八方樓宇柱子上的幾副楹聯。接下來,就請你把我當時想起的成語或對聯在文章中畫出來。

學生迫不及待地在閲讀中圈點勾畫,於是整理出——

1、成語

人傑地靈高朋滿座物華天寶漁舟唱晚雁陣驚寒天高地迥

鐘鳴鼎食萍水相逢命途多舛老當益壯窮且益堅騰蛟起鳳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2、對聯

(1)文章中的對聯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

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塌

十旬休假勝友如雲

千里逢迎高朋滿座

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

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

(2)歷代名人題在滕王閣上的對聯

孤鶩飛秋水

長天落晚霞

帝子長洲仙人舊館

將軍武庫學士詞宗

飛閣流丹雄州霧立

高朋滿座俊彩星馳

(3)學生煉句

一介書生歎微命

千秋舊館驚落霞

盈虛悠悠閣中帝子今何在

宇宙茫茫宴上書生身所歸

萍水相逢子安歌他鄉客

關山難越遊子悲失路人

以成語和對聯為這一教學環節的主線,將通假字、一詞多義等疏通文意的教學要點貫串其間,於無聲處聽驚雷。學生在找尋過程中自然會去疏通文意,一改過去依文講解翻譯讓學生乏味的做法。教師一聲令下,教得輕鬆,學生圈圈點點也學得有味。

三、研讀課文·典故和歇後語

本課共1045個字,用典卻近50處之多,又是教學的一個難點。在研讀課文時,以分組講故事形式,明確文中的故事及在文中的作用。在作者創作思路及文章結構層次的概括上,充分利用學生手頭上每生一冊的資料,讓學生以歇後語的形式概括改寫“行文脈

絡”表。

1、學生整理的典故

龍光射牛鬥之墟、徐孺下陳蕃之榻、東南之美、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清霜、帝子長洲、天人舊館、閭閻撲地、落霞孤鶩、白雲遏、睢園綠竹、彭澤之樽、鄴水朱華、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天高地迥、長安日下、吳會雲間、南溟、天柱、帝閽、宣室、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長沙賈誼、海曲梁鴻、君子見機、老當益壯、青雲之志、貪泉、涸轍、扶搖北海、東隅桑榆、孟嘗高潔、阮籍猖狂、終軍請纓、投筆、晨昏萬里、謝家寶樹、孟氏芳鄰、鯉對、龍門、楊意、凌雲、鍾期流水、蘭亭、潘江陸海、宗愨長風

2、學生改寫後的歇後語

洪都口碑——人傑地靈

洪府盛宴——高朋滿座

滕王閣美景——水天一色

……

在師生活動交流中,教師注意關注每一位學生,學生個個積極參與討論,善於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協作和分享。教師將課前備課知識點,在“該出手時才出手”,水到渠成地完成,整個課堂在輕鬆愉悦中進行。

四、課堂延伸·短信息和頒獎詞

“教材是一個例子”,作為四大名樓之一的滕王閣,無疑是中華名勝的一個標本,學生若能通過本文學習,觸類旁通,將自己所看到、所瞭解的名勝或家鄉景點作一番梳理,這就充分體現了課文的例子性,也能體現教學的現實性與生活性。為此我設計了下列兩個題目供學生合作完成。

1、説名勝

請你就到過的一處名勝或家鄉一個旅遊景點,用編短信息的形式發給你遠方的朋友。學生説家鄉景點,作品一例:

天鵝洞——寧化天鵝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四周植被繁茂,綠樹成陰,山內洞中有洞,洞洞相連,又有地下暗河潺潺流過,是你休閒觀光的好去處。

2、評作者

人説樓以文傳,我説人亦以文傳,因《滕王閣序》出名,作者被入選“感動文壇”人物,請你為他寫一則頒獎詞。學生作品一例:“命途多舛”,也掩不住你“老當益壯”的雄心,千載光陰似流水,磨不去你華美篇章的光輝,雖歷戰火,滕王閣依然聳立;雖經風霜,你的形象仍舊是那麼灑脱。我們向你致敬!

五、作業佈置·廣告語和詩詞

靈活地利用課文,能打開學生的思路,充分調動學生讀寫的興趣和積極性,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我精心設計了這樣一道作業題:滕王閣成了全國十大名片之一,請你為這張名片寫一則廣告或選一首詩詞,評審組將把你的廣告或小詩打印在名片中,如果你將來親臨滕王閣,別忘了將你的作品打印在你的照片裏。學生廣告作品及推薦小詩各一例:

廣告——滕王閣逢迎千里天下客,王子安揮毫一筆古今情

小詩——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閣詩》

這種短小的作業,學生易於接受,落實的可能性大,也能以讀導寫、以讀促讀、以寫促讀,讓閲讀與寫作並行,不僅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遷移能力、審美評價能力,更有助於深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創作過程的快樂。

總之,傳統篇章屆屆教,教材相同,可學生不同了,常常讓老教師發現新問題:並不是一石在什麼水面都能擊起千層浪。教師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尋找教學新出路,才能適應學生,才能踩準新課程的節拍。對於那些時代久遠的傳統篇章,教學時可將它分割成主課與輔課,主課立足走進學生生活,將課堂生活化,輔課立足文言文教學重難點(文言現象),作一練習式設計。課堂生活化了,趣味化了,學生誦讀自然有了興趣,自然會去主動探究。

滕王閣序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背誦全文。

2、學習體會本文優美的語言及其表達方式。瞭解駢文的兩大特徵——對偶與用典,進行文言仿寫練習。

3、積累文化知識。

教學重點:

1、理解基礎,熟讀本文直至背誦。

2、通過仿寫感受了解文言的特徵。

教學方法:

1、預習,理解註釋中的重要典故,瞭解有關的文化常識。

2、教學可以分為兩個層次:對於文言文基礎較薄弱的同學,教學目標應定位於“理解文意、熟讀成誦”上;對於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礎的學生,可定位於“理解、背誦、仿寫”上,即增加一個動手操作的環節。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滕王閣詩 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朱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讀着這氣勢磅礴的詩句,我們便會想到王勃為這首詩所作的

流傳千古的《滕王閣序》。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解題

1、關於本文的寫作

《唐摭言卷五》説:“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

都督閻公不之信。勃雖在座,而閻公意屬子婿孟學士者為之。已宿構矣。及以紙筆巡讓賓,勃不辭讓。公大怒,拂衣而起,專令人伺其下筆。第一報雲:‘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

‘是亦老生常談。’又報雲‘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公聞之,沉吟不言。又報雲‘落霞與孤鶩齊飛,長天共秋水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遂亟請宴所,極歡而罷。”

2、關於作者:王勃(650—675)字子安,絳州龍門人,

祖父是隋朝學者王通。王勃六歲即寫文章,十四歲便科舉中第。沛王李賢聞其名聲,邀請他作王府修撰,後因一篇遊戲文章觸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後又因殺官奴而犯罪,父親也受連累貶為交址令。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址省親,途經南昌正趕上當地都督在滕王閣上設宴。王勃在宴會上賦詩並寫下了這篇著名的《滕王閣序》。隨後前往交址途中溺水驚悸而死。本文隨成為他的“絕唱”

二、研習課文

1、疏通文句,整體把握全文框架。全文分為四個部分:

①由洪州地勢、人才説到宴會。②寫滕王閣構築之宏,

眺望之廣,周圍秋景之美。③寫歡娛宴遊引發的人生感慨。④寫自己有幸與會,應命做詩。

2、重點突破——學會“精加工”。

①教師示範分析第一部分(第1節)

由洪州地勢、人才説到宴會。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寫古今之變遷;“星分翼軫”四句寫空間地勢之雄;“物華天寶”四句寫人物之盛。接着,“雄州霧列”呼應“星分翼軫”句,“俊採星弛”呼應“物華天寶”句;“台隍枕夷夏之交”再承“星分翼軫”句,“賓主盡東南之美”再承“物華天寶”句。多層次渲染,以壯文氣。圖示如下: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古今變遷)

“雄州霧列” “星分翼軫”……(空間地勢)“台隍”一句

“俊採星弛” “物華天寶……” (人物之盛)“賓主”一句

“賓主閻公”句以下開始具體的寫主賓盛宴。

②學生歸納其餘各段,邊理解邊背誦。

第二部分:寫滕王閣構築之宏,眺望之廣,周圍秋景 之美。

“潦水盡”二語寫秋景;“儼驂騑”四語寫自己來到騰王“層巒”以下八句,寫閣在山水之間;“披繡闥”以下十句,寫 閣上眺覽所及,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二句為描寫秋景名句,展示了一幅鮮明生動的秋之圖景。

第三部分:寫歡娛宴遊引發的人生感慨。

“遙襟俯暢”以下十句,寫參與宴會諸人。“窮睇眄於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極娛遊於暇日”引出“興盡悲來”二語,於是緊緊相乘抒發身世之感。遂引用“馮唐”等四人懷才不遇而失志之典,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家之塊壘。“所賴君子安貧”以下,用以勉勵自己不因處境困窘而改變志節。

第四部分:寫自己有幸與會,應命做詩。

“無路請纓”四句再説自己的遭遇。“舍簪笏“以下八句,説自己路過滕王閣,把當時的賓主合在一起説;“楊意不逢”等四句言自己甚願做詩。“嗚呼”以下各句,述作序的旨意,以謙詞作結,收束全文。

解説:教師可以採用小組討論、師生質疑解答、點撥、啟發等多種方式。但無論如何教師必須保證讓學生自我思考、自我分析,決不能越俎代庖將答案直接告訴學生。引導學生對有關文字材料進行“精加工”,也是培養閲讀能力的關鍵。因此,必須抓住這一環節。

三、作業:背誦所學內容。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滕王閣序》能流傳千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語言藝術的角度看,主要是以下兩點:工整的對偶和文情並茂的“警句”。

二、品析鑑賞

1、對偶品析

這篇文章是駢體文。文中四字為一語六字為一語的句子很多,前後語句完全對偶(沒有成對的,只有“嗟乎”“所賴”“勃”“嗚呼”“雲而”九個字),還講究字的平仄關係,所以聲調讀起來十分和諧。試就第一段看其對偶關係:

南昌故郡 星分異軫 襟三江而帶五湖洪都新府 地接衡廬 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 雄州霧列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塌 俊彩星馳台隍枕夷夏之交 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搖臨 賓主盡東南之美 宇文新州之懿範,幃暫住十旬朽暇,盛友如雲 騰蛟起鳳孟許士之詞宗千里逢迎,高朋滿座 紫電清霜王將軍之武庫

不僅句與句對偶,還有不少的句子,本身之中又有些詞或詞組也對偶,這叫做“當句對”,如第一段中的:

如: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三江”對“五湖”、“蠻荊”對“甌越”

騰蛟起鳳,……紫電清霜,……(也屬於“當句對”)

2、對偶句與仿句練習

①教師任意讀出課文中的上句,要求學生對出下句。

②教師根據課文的情境自出若干語句要求學生對出下句。

如:A.騰王閣中,高朋滿座;都督宴上,盛友如雲

B.見秋水之浩淼;望長天之雲徹

C.文不加點,誰人騰蛟起鳳;倚馬可待,王勃繡口錦心

③要求學生仿照以上做法利用文中語句編制“對偶句”。

(解説:此舉旨在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並促進學生的自主創意構思。應該在;兩個方面要求學生:句式、句意,不必苛求平仄上的工整。)

3、“警句”品味

《滕王閣序》對警句的提煉,方式靈活,不拘一格。有的是直接概括,如:“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前者高度概括了江西各地繁華富庶;後者形象的説明了南昌一帶人才濟濟。有的是語句表面矛盾而意思連貫,如:“老當益壯,寧移百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中的“老當益壯”和“窮且益堅”就是把“老”和“壯”,“窮”和“堅”這兩個對立面,從相反相成中統一起來,突出了“貧賤不能移”的美好節操,給人以深刻的啟迪。此外,如“東隅已失,桑榆未晚”也是如此。通常,“東隅”已失,則“桑榆”必晚,而王勃卻出人意料的提出了“桑榆未晚”,表明了雖身處逆境也不悲觀的態度。有的是把不少相關的事物連接起來從而造成獨特的意境。例如“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關山難越”和“萍水相逢”,在意義上本無聯繫,但一旦組成對偶句後,就順理成章的表達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後的深沉的悲哀和孤獨,也反映了“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獨。文中類似的對偶句很多,不一列舉。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不求一律。

佈置作業:

1、反覆背誦課文,直至爛熟於心。

2、仿照課文中的句式寫一段有完整主旨的文字。

板書設計:

課後回顧

《滕王閣序》教案 篇四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誦讀課文,初步把握

2、瞭解文體特點

3、培養學生熱愛自燃的思想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初步把握

教學難點:

瞭解文體特點

教學方法:

誦讀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學習新課,導入

《新唐書·王勃傳》中説:“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石卧。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為腹稿。”王勃才氣從中可見一斑。正因為如此才華,路過洪州,參加滕王閣重陽宴會時,才能頃刻而就,文不加點,寫下在唐代已膾炙人口的《滕王閣序》。

文體:《滕王閣序》是一篇駢體文,其特點是:講求對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對;多用典故,講求藻飾。

經歷:作者的人生道路與文章主旨有密切關係,“知人論世”對理解作品內容不無益處。除課文註釋外,補充介紹下列知識:王勃14歲應舉及第,授朝散郎。曾為沛王府修撰,為沛王李賢侍讀時因撰《檄英王雞》文而被逐,入蜀後補虢州參軍時又因擅殺官奴曹達當誅,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

二、誦讀課文,初步把握

初讀求讀準:讓學生自己搭橋過河,在讀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碰壁”後予以引導,記憶尤深。例如,駢文的七字句和詩句節奏不同,詩句的節奏一般是四三,而駢體文七字句的節奏一般是三四、三一三、二五、四一二、二三二等,所以下列文句節奏應是:A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B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C都督閻公∕之∕雅望,啟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 帷暫暫駐。D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引導點撥後,舉一反三,學生自會讀出語感,有所感悟。

3、再讀解詞句:即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解決一詞多義、詞類活用、重點虛詞、特殊句式這些文言語法問題。首先,要求學生邊讀邊依靠積累、依靠語感用特定的標記畫出不同詞法現象,然後以小組為單位,交換重點,同時共同釋疑,提出難點,教師適當啟發點撥。例如:“雄州霧列,俊採星馳”的“霧”“星”學生憑語感畫出名詞作狀語的標記。“襟三江而帶五湖”中的“襟”“帶”兩個名詞的意動用法,可從“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的“賓客”點撥而來,同時鞏固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三、作業:熟讀課文

教後記:學生朗讀還需加強

高中語文《滕王閣序》公開課優質教案 篇五

【教學目的】

1、背誦全文。

2、學習體會本文優美的語言及其表達方式,瞭解駢文的兩大特徵——對偶與用典,進行文言仿寫訓練。

3、積累文化知識。

【教學重點】

1、理解基礎,熟讀本文直至背誦。

2、通過仿寫感受了解文言的特徵。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預習,理解註釋中的重要典故,瞭解有關文化知識。

2、教學可分兩個層次:對於文言文基礎較薄弱的學生,教學目標應定位於"理解文意、熟讀成誦"上;對於有一定文言基礎的學生,可定位於"理解、背誦、仿寫"上,即增加一個動手操作的環節。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課前出示一段中學生創作的文言習作:

悲哉秋心,蕭條悽瑟,西風颯過,萬木鹹荒。葦葉紛下,蕪杆遷黃。三五之月,新上田桑,明明若水,觸目生涼。離人頻顧,羈客成傷。中夜不寐,林下彷徨。哀歌騷辭,從風流蕩,魚雁聞聲,中心惶惶。.。.。.

(孔立新主編《大學聯考狀元作文》P271,文匯出版社)

大家相信嗎?這段文字出自一位17歲的高中生之手。

1999年,這位同學參加了上海市大學聯考,以一篇洋溢文言氣息的作文獲得了大學聯考作文滿分的好成績!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上海大學聯考語文閲卷中心組組長王光祖先生對他的作文評價是:"思想嚴密,層次清楚,語言老到,體現出良好的語言素養。"

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文章其作者則是一位1300多年前的青年,這就是王勃的《滕王閣序》!

今天,我們的任務一是背誦這篇千古名篇;二要學寫一段文言。

(解説:同年人的成功對學生更有説服力也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新奇的任務往往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以往的文言文教學一般只要求學生讀懂、會背,進行文言文寫作對於學生而言似乎無異於天方夜譚,但恰恰如此,才更容易使學生產生躍躍欲試的激情。)

二、解題

1、關於本文的寫作

《唐摭言?卷五》説,"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都督閻公不之信。勃雖在座,而閻公意屬子婿孟學士者為之。已宿構矣。及以紙筆巡讓賓,勃不辭讓。公大怒,拂衣而起,專令人伺其下筆。第一報雲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談。又報雲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公聞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遂亟請宴所,極歡而罷。"

2、關於作者

王勃(650—675),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稷山縣)人,祖父是隋朝著名學者王通。王勃六歲即善寫文章,十四歲便科舉中第。沛王李賢聞其名聲,邀請他作王府修撰。後因一篇遊戲文章觸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後又因殺官奴而犯罪,父親也受連累貶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親,途經南昌,正趕上當地都督在滕王閣上設宴。王勃在宴會上賦詩並寫了這篇著名的《滕王閣序》。隨後,在前往交趾時渡海溺水,驚悸而死。本文遂成為他的"絕唱"。

三、研習課文

1、梳通文句,整體把握全文框架。全文分為四個部分:

①由洪州地勢、人才説到宴會。

②寫滕王閣構築之宏,眺望之廣,周圍秋景之美。

③寫歡娛宴遊引發的的人生感慨。

④寫自己有幸與會,應命做詩。

2、重點突破——學會"精加工"。

①教師示範分析第一部分(第1段)。

由洪州地勢、人才説到宴會。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寫古今之變遷;"星分翼軫"四句寫空間地勢之雄;"物華天寶"四句寫人物之盛。接着,"雄州霧列"呼應"星分"句,"俊彩星馳"呼應"物華"句;"台隍枕夷夏之交"再承"星分","賓主盡東南之美"再承"物華"。多層渲染,以壯文氣。圖示如下: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古今變遷)

"雄州霧列""星分翼軫。.。.。."(空間地勢)"台隍"一句

"俊彩星馳""物華天寶。.。.。."(人物之盛)"賓主"一句

"都督閻公"句以下開始具體地寫主賓盛宴。

(解説:教師精當的分析為學生的思維運作提供了一個非常直觀的操作圖式。當然,這應該建立在讓學生反覆誦讀課文,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在初步感知文章後,必須對文章進行精加工——對文句的內在思路和關係進行細緻的分析,以求真正理解背誦。)

(2)學生歸納其餘各段,邊理解邊背誦。

第二部分:寫滕王閣構築之宏,眺望之廣,並寫周圍秋景之美。"潦水盡"二語寫秋景;"儼驂馬非"四語寫自己來到滕王閣;"層巒"以下八句,寫閣在山水之間;"披繡闥"以下十句,寫閣上眺覽所及,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二句為描寫秋景名句,展示出一幅鮮明生動的秋之圖景。

第三部分:寫歡娛宴遊引發的人生感慨。

"遙襟俯暢"以下十句,寫參與宴會諸人。"窮睇眄於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極娛遊於暇日",引出"興盡悲來"二語,於是緊緊相承抒發身世之感。遂引用"馮唐"等四人懷才不遇而失志之典,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家之塊壘。"所賴君子安貧"以下,用以勉勵自己不因處境困窘而改變志節。

第四部分:寫自己有幸與會,應命做詩。

"無路請纓"四句再説自己的遭遇。"舍簪笏"以下八句,説自己路過滕王閣,把當時的賓主合在一起説;"楊意不逢"等四句言自己甚願做詩。""嗚呼"以下各句,述作序的旨意,以謙詞作結,收束全文。

(解説:在教師示範之後,學生有了一定的方法依據,但在具體操作中仍會遇到種種困難。教師可採取小組討論、師生質疑解答、點撥、啟發等多種方式。但無論如何,教師必須保證讓學生自我思考自我分析,決不能越俎代庖將答案直接端給學生。引導學生學會對有關文字材料進行"精加工",也是培養閲讀理解能力的關鍵。因此,教師必須切實抓好這一環節。只要真正理解了,背誦就會迎刃而解。)

第二課時

一、導語設計

《滕王閣序》能流傳千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語言藝術的角度看,主要是以下兩點:工整的對偶和文情並茂的"警句"。

(解説:本導語單刀直入,直奔主題,目的在於迅速切入本節課核心內容。一般而言,導語以簡明賅要為上。)

二、品析鑑賞

1、對偶品析

這篇文章是駢體文。文中四字為一語六字為一語的很多,前後語句完全對偶(沒有成對的,只有"嗟乎""所賴""勃""嗚乎""雲而"九個字),還講究字的平仄關係,所以聲調讀起來十分和諧。試就第1段看其對偶關係:不僅句與句對偶,還有不少的句子,本身之中又有些詞或詞組也是對偶,這叫做"當句對"。

(解説:張志公先生説:"屬對練習是一種不講語法理論而實際上相當嚴密的語法訓練;經過多次的練習之後,學生可以熟練地掌握詞類和造句的規律,並且用之於寫作,因為從一開始就是通過造句的實踐訓練的,而不是隻從一些語法術語和抽象定義學習的。.。.。.屬對是涉及方面很廣的一種綜合性的語文基礎訓練,對於培養學生讀書、作文的能力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通過實踐,靈活地把語法、修辭、邏輯幾種訓練綜合在一起,並且跟作文密切結合起來。"(《傳統語文教育初探》P103—106,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人們對"屬對"重視得十分不夠。本設計在志公先生思想的指導下,結合本文的典型特徵,從語言學習的心理規律出發,嘗試着指導學生進行文言寫作的第一步——屬對練習。當然首先是對課文中無處不在的"對偶"進行"精加工",以期建立一個完整的學習圖示來指導學生的仿寫。)

2、對偶句仿寫練習

①教師任意讀出課文中的上句,要求學生對出下句。

②教師根據課文情境自出若干語句要求學生對出下句。

如:A.滕王閣中,高朋滿座;

B.見秋水之浩淼;

C.文不加點,誰人騰蛟起鳳;

(參考對句:都督宴上,盛友如雲;望長天之明徹;倚馬可待,王勃繡口錦心。)

(解説:練習材料出自課文,使學生有本可依;不照搬原文,又促使學生必須動腦思考。三個句子,句式各異,基本涵蓋課文中的主要句式。)

③要求學生仿照以上做法利用文中語句編制"對偶句"。(解説:此舉旨在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並促進學生的自主創意構思。應該在兩方面要求學生:句式、句意,不必苛求平仄上的工整。)

3、"警句"品味

《滕王閣序》對警句的提煉,方式靈活,不拘一格。有的是直接概括,如:"物寶天華,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前者高度地概括了江西各地繁華富庶;後者形象地説明了南昌一帶人才濟濟。有的是語句表面矛盾而意思連貫,例如:"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中的"老當益壯"和"窮且益堅",就是把"老"和"壯","窮"和"堅"這兩個對立面,從相反相成中統一起來,突出了"貧賤不能移"的美好節操,給人以深刻的啟迪。此外,如"東隅已失,桑榆未晚"也是如此。通常,"東隅"已失,則"桑榆"必晚,而王勃卻出人意料地提出了"桑榆未晚",表明了雖身處逆境也不悲觀的態度。有的是把不少相關的事物連接起來從而造成獨特的意境。例如:"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關山難越"和"萍水相逢",在意義上本無聯繫,但一旦組成對偶句後,就順理成章地表達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後的深沉的悲哀和孤獨,也反映了"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獨。文中類似語句多多,不一一列舉。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不求一律。

(解説:警句的寫作難度較大,學生除了應該具備相應的語言能力以外,還需具備較高的思維水準和創造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只對課文進行分析而不要求學生一一仿寫。但教師必須使學生意識到"警句"的特點和作用,並且能體會到"警句"的藴意。可以鼓勵學生在寫作中嘗試創造一二。)

三、佈置作業

1、反覆背誦課文,直至爛熟於心。

2、仿照課文中的句式寫一段有一個完整主旨的文字。

(解説:整體思路的把握是深入理解的前提,尤其是教授有語言障礙的駢文更要重視這一環節。這一板書簡明顯示了課文四部分的主要內容,其中對第1段做了詳盡的分析。有點有面,有詳有略。)

《滕王閣序》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感悟初唐詩人對宇宙的思考,王勃教案。

2、初步體會初唐詩歌剛勁而飛動的抒情風格。

3、勾畫出詩中表示時間和空間的詞語,體會作者面對永恆的存在所發出的`人世滄桑之感。教學重點:

1、重點理解詩人是如何通過時空轉換表達盛衰無常的感覺的。

2、作者面對永恆的存在所發出的人世滄桑之感。

學習方法:誦讀法、感悟法、點撥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應該記得,在必修四中我們學習過王勃的《滕王閣序》,序末的“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一句中的“四韻”是指什麼?對,是指王勃的七言律詩《滕王閣》。由於序文的影響太大,湮沒了這首詩的藝術價值。很多讀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閣序》,卻不知道王勃的《滕王閣》詩。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這首詩。

二、回顧作者、作品及背景。

1、王勃(649-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人。初唐詩人,與揚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幼富才名,六歲能文,十八歲即應舉及第,授朝散郎,為沛王府編撰,以事忤高宗被逐後任虢州參軍,因殺官奴獲罪被革職,其父也被牽連遠謫交趾令。

二十七歲時,前往交趾渡海探父,溺水驚悸而死。王勃的送別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為名作,名句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意境開闊,甚相慰勉。《滕王閣序》在唐代已膾炙人口,傳為佳話。

2、王勃的詩雖有時流於華豔,但風格清新,內容充實,對開創唐代詩風和促進五言律詩的形成,都有一定貢獻。原有文集已散佚,現在傳世的是明人所輯的《王子安集》。

3、滕王閣,是唐高宗李淵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建,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贛江邊,俯視遠望,視野均極開闊。滕王閣座落於江西南昌贛江與撫河故道的匯合處。滕王閣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始建而得名。始建於唐永徽四年(653年)。

岳陽樓、滕王閣、黃鶴樓號稱江南三大名樓。唐高宗上員二年(675)秋,王勃赴交趾探望父親,途經洪州,參加了都督閻公為名流們在滕王閣上舉行的盛會。王勃即席作了此詩,並作《滕王閣序》。這首詩描寫了滕王閣高遠的氣勢和贛江一帶的景色,意境開闊,意氣飛揚。

三、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範讀。

2、對照註釋自由朗讀。

3、指名試讀。

4、學生用自己的話解釋詩

註釋江:贛江。檻:jiàn欄杆。

和同學合作,解釋詩句

高高的滕王閣靠着江邊,佩玉、鸞鈴鳴響的豪華歌舞已經停止了。早上,畫棟飛上了南浦的雲,黃昏,珠簾捲入了西山的雨。閒雲的影子映在潭中,時日悠悠不盡,事物變換,星座移動,度過幾個春秋,教案《王勃教案》。高閣中的滕王如今在哪裏呢?只有那欄杆外的長江空自流淌不息。

四、賞析詩歌

這首詩原附於《滕王閣序》後,序末“四韻俱成”一句中的“四韻”即借代此詩。由於序文的影響太大,湮沒了這首詩的藝術價值,很多讀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閣序》,卻不知道王勃的《滕王閣詩》。

(一)賞析首聯:

1、滕王閣的特點是什麼?從哪個詞可以形象表達出來?

特點“高”,“臨”字突顯滕王閣的高聳,滕王閣的居高之勢。

2、佩玉鳴鸞是怎樣的場景?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法?詩人有何感慨?

場景:當年興建此閣的滕王及其賓客,坐着鸞鈴馬車,掛着琳琅玉佩,來到閣上,舉行豪華繁盛的宴會的情景,場面十分豪華。(又舞女身上的裝飾,代指舞女)

藝術手法:一個“罷”字,轉入了現實的描寫,詩句由古及今,滕王已經死去,以建時宴會的豪華反襯過後的淒涼。(使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

感慨:表達了詩人對繁華易逝,興衰無常的感慨。

3、首聯兩句從不同的方面寫滕王閣,是哪兩個不同的方面?

空間:高。時間:逝。

4、總結:此聯為起,緊扣滕王閣,既寫其地勢,亦寫其冷落。

(二)賞析頷聯:

1、畫棟、南浦雲、珠簾、西山雨四個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這種意境和首聯的哪句緊扣?

第三、四兩句寫畫棟飛上了南浦的雲,珠簾捲入了西山的雨。這裏詩人運用了誇張的手法既寫出了滕王閣居高臨遠之勢,又寫出了滕王閣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意境冷落、淒涼。與“佩玉鳴鸞罷歌舞”緊扣。借景抒情,融情於景,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描繪了滕王閣昔盛今衰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易逝,繁華難再的感慨。

“飛”“卷”,化靜為動,賦予靜景以動態,增強了生動性和畫面的靈動感。

2、這兩句寫景句所寫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一仰一俯,一高一低,錯落有致。

3、總結:此聯為承,緊承首聯,營造冷落淒涼的意境。抒發了興衰無常的感慨。

詩人通過時空轉換表達盛衰無常的感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思考:這首詩一共只有五十六個字,其中屬於空間的有哪些?屬於時間的有哪些?

屬於空間的有:閣、江、棟、簾、雲、雨、山、浦、潭影;

屬於時間的有: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今何在。

這些詞融混在一起,毫無疊牀架屋的感覺。主要的原因,是它們都環繞着一箇中心──滕王閣,而各自發揮其眾星拱月的作用。

(三)賞析頸聯:

1、第五句“閒雲潭影日悠悠”一句,筆觸則由頸聯的空間描寫,轉為時間的描寫。“悠悠”二字點出了時日的漫長。

2、“日悠悠”“幾度秋”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慨?

詩人以博大、永恆、無極的景象物候襯托人生短暫,抒發白駒過隙、時不我待的進取激情和向上精神。自然過渡到“檻中帝子今何在”。

(四)賞析尾聯:

1、末尾兩句,詩人在提出建閣的人如今何在的疑問後,“檻外長江空自流”句,融情於景,以景作結,給人以無窮的想象和感慨。以景作結,似答非答,更進一步抒發了人生盛衰無常而宇宙永恆的感慨。“檻外長江空自流”一句與李白的詩句“唯見長江天際流”的意境相似,有異曲同工之妙。

五。主旨:《滕王閣》詩以極其凝鍊的語言高度概括了《序》的內容,詩人回憶起滕王閣當年的繁華,如今卻是物轉星移,面對世間的盛衰無常,詩人不禁感慨萬千。詩人面對永恆的存在,產生了盛衰無常、人世滄桑之感,也委婉地流露出詩人時不我待、急切地想建立功業的心情,表現了詩人珍惜光陰、胸懷功名、感慨時事的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全詩含蓄、凝練,情景交融、意境深遠。

在歷代吟詠滕王閣的律絕中,王勃的《滕王閣詩》可謂上乘之作。詩歌以凝練、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內容,氣度高遠,境界宏大,與《滕王閣序》真可謂雙璧同輝,相得益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o6qy8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