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老百曉國小語文教案彙總 課文老百曉(精品多篇)

老百曉國小語文教案彙總 課文老百曉(精品多篇)

老百曉國小語文教案彙總 課文老百曉(精品多篇)

關於老百曉國小語文教案彙總 篇一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夜幕降臨了,我和媽媽急匆匆地往家走,我摸着咕咕叫的肚子問媽媽:“今天吃什麼呀?”。

媽媽説:“餃子”。

“餃子?今天又不過年,為什麼吃餃子?”

“今天是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

“噢,我知道,冬至吃餃子還是為了紀念東漢醫聖張仲景,傳説他用餃子治好了老百姓被凍傷的耳朵。”

“是的,今天咱們也包餃子了,咱們趕緊回去吃吧”。媽媽催促着我。

回到家,我便驚呆了,滿滿一桌子的餃子,散發出誘人的香味,我迫不及待地脱下鞋,洗好手,飛一般地衝向桌子,用“無影神筷”將餃子一個個地放進碗裏,又一個個送入口中,這時我看到了桌子上的可樂,唉!如果媽媽讓我喝可樂的話,這個節日就過得完美了,我不時望着可樂,一個勁地咽口水,媽媽好像注意到了我的渴望,她笑着説:“冬至大如年,今天就允許你喝一次吧!”太好了,我急忙打開可樂,咕嚕咕嚕地喝了起來,平時我要是這樣的話,非被媽媽一頓碎碎念不可。

看着我喝着飲料,爸爸的酒癮也被勾起了,來了句“餃子就酒越吃越有”,媽媽然後又對爸爸説:“也允許你喝一次酒。”爸爸聽到這話,興奮得歡呼起來,迅雷不及掩之勢拿出了酒瓶。我們一起幹杯,喊道:“冬至快樂!”

“酒”足飯飽後,媽媽提醒我們:“從今天開始數九了,咱們要多添加衣服呀!”“噢,數九是從冬至這一天開始的呀!”我恍然大悟。爸爸問我:“你會唱九九歌嗎?”我當然會唱: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__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關於老百曉國小語文教案彙總 篇二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我來自懷化市物價局,參加工作不到一年時間,是一名名副其實的物價工作新兵。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物價,民生的符號。

在我進物價部門工作之前,我對物價工作是兩眼一摸黑,全然不知。我與物價工作的初次相識,得從我上班天打的説起。

去年金秋的一天,在母親的陪同下,我打的去市物價局報到。計價器上顯示的價格是起步價四元錢,我媽給了師傅五元錢。然而師傅並沒有找錢的意識,我媽就很茫然地等着,也沒有下車的意識,最後還是師傅先説的話,他問道:你們怎麼還不下車呀?我媽就奇怪地反問他:車費只要四元,你怎麼還不找錢呀?這時,師傅才反映過來,並連忙向我們解釋政府加收五毛錢燃油附加費的事。並説,按四捨五入的原則五元錢就不再找零,這已經是業內的通用法則了。但是,我的母親是個精明的女人,她認為政策規定附加費是五毛錢,你收一塊錢,等於是翻了一番,這叫嚴重違反政策。最後師傅執拗不過我母親,只得收了四塊五毛錢。上班以後,才知道許多市民都和我母親一樣,因為五毛錢的問題和的哥爭執不休,還引發了好多究分,真如常言所道,民生無小事,如果不及時解決,它會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隱患。我們物價部門在接到很多市民舉報以後,作了大量的社會調查,最終作出了把燃油附加費捆綁到起步價裏一併加收的決定,化解了因五毛錢可能引發的社會大矛盾。

五毛錢,能夠成為政府和物價部門有力的價格調節工具;那麼,更多的五毛錢聚集到一起,就能演變為強大的價格調節槓桿。年初,按照省裏統一部署,我市在部分城鄉醫療機構試行基本藥品零差率銷售制度,也就是基本藥品的進價與銷售價完全一致。三月份,我陪同局領導就零差率的問題到洪江區橫巖鄉調研。橫巖是個楠竹之鄉,漫山遍野都是綠意盈盈之竹海,老百姓靠山吃山,也多以種竹伐竹製作竹製品為生。在我們去之前的一週時間左右,某村大山裏堆集的一大堆竹子坍塌了下來,十幾個正在山裏伐竹的村民被埋在竹堆裏,十幾個人都不同程度地受了傷,除一名重傷號轉到縣城醫院以外,其餘十幾人都在鄉衞生院得到緊急救治,並安好出院。然而最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是,各家各户都準備好了兩三千元給醫院結賬,沒想到最嚴重的一位醫療費只有1400元,而傷得最輕的一位,僅僅只花了300多元,他們都覺得這個價格便宜得有點燙手,一時半會不敢接受,後來一瞭解才知道,原來是國家推行的零差率政策讓他們得到了實惠。就在我們去橫巖的那一天,正好遇上他們十幾個人集體到鄉衞生院送錦旗,送感謝信,其情其景十分讓人感動。我在醫院大門口張帖的那張紅紙上找到了這樣一句話:我們不懂得什麼是零差率,但我們能感知到黨給予我們的温暖。是啊!他們只是一羣純樸的山民,他們哪裏懂得那麼深奧的道理呢?但他們得到的實惠,那是實實在在的;他們對黨的感激,那是千真萬確的;他們對物價工作間接的謳歌,那是發自內心的。

在這不到一年的時間裏,我親身感受到物價工作的重要,水價、電價、氣價、學費、藥費、交通費,哪一樣關乎民生的大事,不與物價有關呢?唐代大散文家柳宗元説:幣輕則物價騰踴,物價騰踴則農無所售,皆害也。是的,物價是平衡器,物價是減壓閥,物價更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民生符號。

請聽聽這段民謠:萬物皆有價,情牽你我他。心中一杆稱,冷暖稱冬夏。這是我在下鄉的時候從老百姓的口中聽到的,試想想,我們每一個物價工作者都把它當做自己的座右銘,如何?

關於老百曉國小語文教案彙總 篇三

“北京姑娘”路生梅:一份寫在黃土高原上的入黨申請書

路生梅,女,1944年生,中共黨員,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原陝西省榆林市佳縣人民醫院副院長、兒科主任。路生梅大學畢業後響應國家號召,告別親人,遠赴西北,懸壺濟世救死扶傷,用無私奉獻改變佳縣落後的醫療面貌,用堅守諾言詮釋的“醫者仁心”的初心和使命。

背起行囊,她從繁華的首都北京來到貧瘠的陝北黃土高原,棲居於貧窮的榆林佳縣。從一位青春靚麗的姑娘到古稀老人,52年間,路生梅將自己最美的年華奉獻給了這塊土地,直到白髮蒼蒼;52年間,從門診到手術枱,從縣醫院到鄉村,她用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守護着一方百姓,滿懷火熱的心扶弱助殘,成為無數婦女兒童心中的天使。

“為黨工作五十年,為佳縣人民服務五十年”

個頭不高,帶着眼鏡,滿臉笑容,説話聲音好聽,性格像活潑的“小姑娘”,這是七十多歲的路生梅留給大家的第一印象。

“我生於1944年,出生時家裏屋檐下正有一株含苞待放的梅花,所以大家就叫我生梅。和同時代的北京女孩子一樣,我在後海劃過船,在長安街上為外國元首捧過花。”回想起北京的那段時光,路生梅露出少女般的笑容。

“12月5日正值寒冬,我踏上北京開往西安的列車,汽笛長鳴,火車開動的一瞬間,我的眼淚嘩嘩往下流。”1968年,國家號召“把醫療衞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24歲的路生梅當時剛從首都醫科大學兒科專業畢業,沒有多想,她就毅然決定,孤身來到黃土高原深處的陝北小城——佳縣。

“在一個很冷很冷的隆冬早晨,我拎着小包,走過窄窄的街道,進入佳縣人民醫院大門,誰能想到我會在這裏度過四十餘年的日子。我不是來往過客,而成了這裏的子民!”路生梅在文章《我的人生歷程》中這樣回憶道。

她告訴記者,當時的人民醫院説是縣醫院,卻只有兩孔破舊的窯洞,周圍是一片散落着墳頭的荒野。在這裏,喝的是毛驢馱來的黃河水,一天只有一瓢供給;因為不會生火,常常要睡冷炕,還要忍受蝨蟲叮咬……

除了生活的艱苦,更讓路生梅揪心的是鄉親們醫療常識的匱乏。那是工作後不久,她出診救助一位難產婦女,當她急匆匆趕到時,看到的一幕很是令人揪心。一進門,路生梅就發現有個老婆婆正準備用一把家用剪子來鉸臍帶。她一把搶過剪子,一邊消毒操作,一邊告訴老婆婆:如果用不乾淨的剪刀剪了臍帶,破傷風桿菌就可以順着臍血進入小孩的體內,危及新生兒的生命。

隨着時間的推移,諸如這樣一次次特殊又難忘的診治經歷,逐漸改變了路生梅原有的想法,“這裏的人民需要”。她毫不猶豫做出了第二次選擇,紮根佳縣,服務這裏的百姓。那天,她懷着無比堅定的信念將“為黨工作五十年,為佳縣人民服務五十年”寫進自己的入黨申請書。從1961年向黨組織遞交第一份入黨申請書,到1984年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路生梅歷經23年,經受了各種磨難和考驗。無論是在順境還是逆境,她從來沒有動搖過入黨的決心。

“我不去,這裏的羣眾需要我”

“路醫生,趕快救救我的孩子吧!”

那是一個大雪紛飛的清晨,在一陣緊促的帶着濃厚陝北口音的喊叫聲中,路生梅匆忙裹上衣服,帶好隨身醫用箱,急促地跟着那位老鄉到十幾裏外的崔家畔出診。一路上,路生梅穿着雙塑料底棉鞋,摔了四十多跤。快到村口的時候有條下坡路,路生梅索性坐在地上往下滑,這樣可以早一點到病人家裏,結果差一點掉到溝裏。回想起這個經歷,路生梅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

患者是一個麻疹肺炎合併心衰的孩子,病情非常危急,路生梅做了緊急搶救工作,過了兩個晚上,孩子的病情終於平穩下來。麻疹傳染性很強,通過這起病例,路生梅的心一下子揪了起來。顧不上休息,冒着雪,她深一腳淺一腳地挨家排查,最終發現了5個有類似症狀的孩子。路生梅趕緊把孩子們集中在一起救治,隔斷了傳染源。臨別時,孩子的母親帶着愧疚的眼神遞給路生梅一雙十分合腳的千層底棉布鞋。後來她得知,在自己救治孩子們的這幾天裏,這位母親心裏過意不去,家裏也拿不出啥好東西,為了表示謝意,就偷偷照着她的鞋樣,一針一線給納製出來的。再次撫摸這雙鞋,路生梅眼睛濕潤了,至今她也沒捨得穿,細心珍藏着。在她看來,那不是一雙鞋墊,而是老百姓沉甸甸的期望。

對於路生梅來説,病人就是她的親人。有一個小嬰兒在百日咳痙咳期反覆窒息,路生梅口對口地為她吸痰,反覆人工呼吸40餘次,終於救活了孩子;為緊急救治一個腸穿孔的病人,她因勞累過度昏睡了一天一夜……像這樣被路生梅從死神手裏搶回來的生命不計其數,她也從來不去想。

走出黃土高原是很多人的夢想,當年和路生梅一樣的很多大學同學紛紛回到了大城市。對路生梅而言,並非不是沒有機會。1981年,她在北京協和醫院進修,1983年參加陝西省第一屆兒科主治醫學習班。由於學習成績突出,北京協和醫院、西安兒童醫院都想把她調過去。可是,路生梅割捨不下佳縣人民,她必須兑現自己的入黨誓詞,她屬於這塊土地,這裏的羣眾需要她。來時是異鄉,如今是故鄉。“我不去,這裏的羣眾需要我。”路生梅婉言謝絕,信守自己的承諾,毅然回到了佳縣。

20世紀80年代初期的佳縣是榆林最窮的縣,佳縣醫院自是條件最落後的縣醫院。1984年醫院分科,路生梅初任婦兒科主任,為了提升醫護水平,她東奔西跑、四處籌資,讓科室所有護士分批進修“充電”。

“我們這兒條件落後,我想辦法讓科室所有護士分批進修,提高護理技術。當時佳縣醫院是全區條件最落後的縣醫院,但佳縣醫院小兒科在全市小兒靜脈穿刺上取得了團體第一和個人第一的好成績。”路生梅自豪地説。

“不要嫌我老,我願把生命留給患者”

1999年,操勞半生的路生梅退休了。西安、榆林幾家大醫院提出高薪返聘她,她不為所動、再次謝絕,依舊在佳縣醫院和佳縣中醫院為孩子們義診。

除了在醫院問診,帶着患兒來家裏求診的家長也是絡繹不絕,路生梅忙得幾乎飯都顧不上做。有時剛端起飯碗,只要看到病人來了,她總是二話不説就開始給患兒診治。很多家長為了表示感謝,硬要給路生梅診療費,都被她拒絕了。

退休後的路生梅還經常義務看病

“如果咱醫院組織救援隊,我要參加,無論奔赴哪裏,無論生死,我都要參加,因為肩上有責任,心底有使命,因為我是中國醫生。不要嫌我老,我願把生命留給患者,留給年輕的同行們。”20__年1月29日,面對嚴峻的疫情形勢,路生梅毅然向她所在黨支部遞交了一份“請戰書”,並向黨組織交了1萬元的特殊黨費用於抗擊疫情。在黃土高原上的陝北小城,路生梅寫下的這短短几行字,鏗鏘豪邁、感人至深,這是一位老黨員的初心流露。

雖然沒有得到組織批准奔赴疫情一線,路生梅卻每天都關注着疫情動態,通過短信、微信把最新消息推送到朋友圈,並反覆叮囑大家勤洗手、少出門、戴口罩。在醫院,路生梅帶領醫護人員精心開展分診接診,耐心指導年輕護工科學合理進行病房消毒,通過點點滴滴的身體力行,感召和激勵着醫院的醫護人員。看到環衞工人在大街上作業時,她主動跑到縣環衞所,為大家講授“七步科學洗手法”和疫病防護常識。

與此同時,路生梅還組建了佳縣的“老年人志願服務隊”,積極開展關愛老人兒童、關愛軍人、關愛環境等志願服務活動,並將獲評“榆林好人”楷模,所得的5萬元獎勵全部用來幫助弱勢羣體。

退休後的路生梅組建老年志願服務隊關愛弱勢羣體

榆林市婦聯黨組書記、主席霍鳳蓮感動地告訴記者:“路生梅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初心,展現了新時代榆林女性無私奉獻、勇擔使命的精神風貌,將女性的‘四自’精神和家國情懷高度融合,是榆林廣大婦女學習的楷模。”

一路走來,路生梅先後榮獲榆林市三八紅旗手、榆林十大最美女性、榆林市兒科醫師終身成就獎、陝西省三八紅旗手、陝西省道德模範、“三秦最美醫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並榮登“陝西好人榜”“中國好人榜”。

“佳縣城一大半的人都找路大夫看過病。”“我們家四代人都是路大夫給看病。”“五毛錢能治的病,路大夫決不開一塊錢的,她給我們開的藥既便宜又管用。”“路大夫這麼大的年齡還堅持義診,我們佳縣人發自內心的感謝她!”在佳縣,一提起路生梅,大家無不充滿敬仰之情。50餘年來,路生梅沒有驚天動地的豐功偉績,她只是盡了一個醫生的責任,更是信守了一個共產黨員的承諾。

“作為黨員,為黨工作沒有退休年齡,作為醫生,治病救人沒有退休年齡。我會繼續在佳縣幹下去,爭取做到‘生命不息,服務不止’……”路生梅堅定地説。

再次眺望這塊黃土地,雖然一切還是那麼寒冷,遠處黃河的殘冰已經開始消融,春天就要來了,老區人民即將迎來一個最美的充滿希望的季節。

關於老百曉國小語文教案彙總 篇四

學習周小賀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學習周小賀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周小賀同志於1961年8月8日出生於漢川縣南河鄉河沿村一個農民家庭,1980年7月考入孝感地區農業學校農學專業,1982年8月中專畢業分配到安陸縣農業局植保站工作,先後擔任植保站副站長、農業局加力飲料廠廠長,1993年6月起擔任市農業局植保站站長,1995年任市農技推廣中心副主任至今,199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農藝師職稱,是湖北省農科院與安陸市人府“科技共建專家大院”專家組和國家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安陸項目專家組成員。xx年8月2日,周小賀同志在病蟲防治一線連續奮戰8天后,因高温引起中暑,誘發急性心臟病,經搶救無效,因公殉職,享年52歲…… xxx局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紮實認真開展向周小賀同志學習活動,把向周小賀同志學習同“學習貫徹十八大、爭創發展新業績”主題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同當前正在開展的黨的羣眾路線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同創先爭優活動結合起來。以周小賀同志先進事蹟為榜樣,緊扣“學英雄、找差距、見行動”的活動主線,進一步提高畜牧獸醫系統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激勵廣大黨員幹部學先進、踐承諾,共同完成“畜牧強市創建”的各項任務。

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向周小賀同志學習活動的實施方案,及時召開動員部署會議,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愛民同志親自動員講話,組織黨員幹部認真學習上級黨委的有關決定,深刻認識開展向周小賀同志學習活動的重要意義,明確目標要求和時間安排,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統一思想,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局黨組採取中心組學習的方式,認真學習周小賀同志的先進思想、先進事蹟和先進影響,組織黨員幹部深入開展專題學習討論,交流學習體會,引導黨員幹部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鍛鍊,強化宗旨意識。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做好新形勢下羣眾工作的要求,引導黨員幹部把向周小賀同志學習活動轉化為實際行動,體現到為民服務的具體實踐中,組織黨員幹部深入基層、深入羣眾、深入養殖户、深入企業開展駐點調研,結對幫扶困難羣眾,力所能及地為羣眾解決一些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實實在在為羣眾做幾件好事實事。

以“學英雄、照鏡子、找差距”為主題,召開一次向周小賀同志學習的專題組織生活會,組織黨員幹部聯繫自身思想工作實際,以周小賀同志為鏡鑑,進行對照檢查,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黨組書記按照基層黨組織“五個好”、黨員“五帶頭”的要求,對黨員幹部學習活動情況進行點評,提出整改要求,明確努力方向,切實把創先爭優活動引向深入。

篇2:學習周小賀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近段時間,我持續被“小賀精神”所感染,作為一名基層青年幹部,更應學習他的五種精神。 一是學習他紮根基層、心繫三農的政治情懷。“當我回想起農民對農業技術的渴盼,對糧食豐收的祈求,我就下定決心,要像兒子報答父母一樣,為廣大農民服務一生,奉獻一生”、“ 褲腿上的泥巴有多高,對農民的感情就有多深 ”……這些話語,句句都流露出對土地的深情厚誼,字字都飽含着對農民的魚水之親,為了讓農民年年有個好收成,他放棄下海經商的機會,堅持做“莊稼衞士”、“草帽站長”。正如種子離不開土壤,周小賀的事業離不開農民和土地,在長期與農民打交道的過程中,一份難解的“戀農情結”已深深地融入他的生命,農民的問題他有求必應。 31年來,周小賀每年進村入户進行植保技術指導和科技諮詢的時間都保持在200天以上,觀察和治療的農作物病例不計其數,他跑遍了全市383個村的所有村壪,把痴情為農的腳印,深深地印在了安陸135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二是學習他敬業守責、埋頭苦幹的務實作風。在妻子詹繼東看來,他心裏只有工作,回到家説得最多的就是給莊稼看病、和農民打交道的事;在女兒周茜的眼裏,爸爸陪她的時間,遠沒有他照看秧苗的時間多;而在他自己看來,工作就是他生命的價值所在,綠油油的田野、沉甸甸的稻穗才讓他心有所安,他常説“我是農民的兒子,學的是植保技術,更應該為農民盡心盡職,把事情做好”,他把莊稼視作孩子,把事業看得重於生命,他放下架子、沉下身子、靜下心來一心一意投入到熱愛的植保工作中,始終堅守在在農業生產第一線,矢志不渝地實現着自身的理想和價值,兑現着自己許下為農民辦實事的諾言。 三是學習他兢兢業業、無私忘我的奉獻精神。只要提到農事,周小賀眼睛裏總閃着不同尋常的光芒,他常自嘲“天生是個工作狂”。(範_文_先_生_網)為獲得第一手植保資料,他常常天不亮就起牀,拿兩個饅頭裝一壺開水,頭戴草帽,跑田頭蹲地角,一干就是一天,餓了就啃兩口饅頭,渴了就喝兩口水。他不分晝夜地紮在實驗站,連週末都不在家裏多待一分鐘,白天查蟲,晚上回到單位他還要彙總數據,編寫病蟲情報,他的辦公桌上,還堆放着一堆工作和沒來得及寫完的分析報告,他無私忘我,不求回報,他總説:“我喜歡自己的專業,喜歡跟農民打交道。”

周小賀從不因自己是科班出身而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工作中,他深感所學知識不夠,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通過各種途徑充電,除了接受植保專業知識培訓,他還虛心請教有實際經驗的前輩,又自費購買科普書籍150多冊,查閲上千冊資料,做近50多萬字。市農業局工會主席魏國界回憶説,老周雖然工作時間長,一輩子和蟲子打交道,但他從不憑經驗進行判斷。因為每年發生的病蟲害情況不一樣,他每次都會認真地進行大面積普查和系統調查,再對症下藥。憑着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和對核心業務的調查分析、試驗鑽研,他在植保領域建樹頗豐:先後榮獲省豐收計劃一等獎,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四次獲得省政府、省農業廳植保工作先進個人。

“農林水,跑斷腿,沒油水,曬得像鬼”——這句順口溜道出了當年農技員的艱苦和清貧,然而,周小賀憑着一腔熱情和過硬本領幫助農民減少損失,培訓農用技術,讓農民致富增收。他帶富了別人,自己一家老小擠在70平米的老房子裏住了幾十年,家務他從不沾手,對家人也照顧極少,他多次將組織提拔的機會讓給別人;妻子下崗多年,單位曾安排一個工勤崗位給失業的妻子,他也婉拒了,眼睜睜看着妻子到藥廠洗瓶子;女兒上大學,家裏連學費都交不起,還是同事主動湊了兩千塊錢,才解了燃眉之急;卧室裏的空調,是他去世前十幾天才安裝的,還沒來得及享受。在他看來,成功是永無止境的,一個人只有做到淡泊名利,他才能活的自由灑脱,也許,他的生活是簡樸、粗糙的,但他的生命像稻穗一樣豐滿。

生命成灰終無悔,痴情不改為豐收,周小賀無愧為“最美農技員”。比照周小賀,自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雖然離我們而去,但他的精神將成為我們的力量之源、進步之梯、成功之光,我們將沿着他的腳步走下去,像他那樣,數十年如一日,一步一個腳印,默默耕耘、無私奉獻,愛崗敬業,不求回報,用腳步丈量與羣眾的距離、用生命樹立起一座屹立不倒豐碑,為國家、為、為人民貢獻自己的一切。(作者:嚴麗)

學習周小賀先進事蹟學習研討情況彙報

接縣委組織部通知,黨羣口迅速將通知傳達給各單位,按通知要求,黨羣口絕大部分單位於xx年12月10日晚上19:00,組織各單位全體幹部職工觀看了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反映湖北省**市農技推廣中心副主任、植保站長周小賀同志先進事蹟的播報。11日,各單位成員自學了各媒介體關於周小賀先進事蹟的報道。12日上午9:00,各單位組織全體幹部職工集中召開討論會,集中學習研討學習情況和心得。每位工作人員分別就周小賀同志的事蹟與自身行為相對照,深入地進行了討論,發表自己的感想和學習心得。

討論會氣氛熱烈,觀點鮮明。這是一次具有轉變個人思想,昇華個人品德的討論會,也是一次重要的思想教育課。

各單位工作人員一致表示:一、認真學習周小賀精神,堅定信念、鋭意進取,凝聚力量做好工會工作。學習他追蹤前沿、爭創一流的創新精神,學習他永不滿足、奮勇爭先的創優精神,學習他恪盡職守、勇於擔當的敬業精神,學習他關心農民、關愛社會的奉獻精神,通過廣泛深入開展學習周小賀事蹟和精神,匯聚起服務職工羣眾的強大精神力量。二、認真學習周小賀精神,全面提升思想道德素質和服務意識。提高為羣眾、為社會服務的意識,積極做好本職工作,為**和諧穩定、和社會安定團結作出應有的貢獻。三、加強自身理論學習,全面提高業務知識水平。每個人下定決心將周小賀刻苦鑽研、不斷學習農業科技知識的精神移植於自身,通過認真學習,擴大知識面、掌握新技能新知識,提升自身工會工作的理論水平。

另有極少數單位行動慢,學習討論不認真,到目前為上還未將學習情況彙報到工委,對這些單位工委將進一步督促各單位儘快將情況彙報送工委彙總。

縣直機關工委

學習周恩義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周恩義,一個“適合在老百姓堆裏”的人,因其一向“把工作看得很重”,始終堅守黨的生命線,因其一片真心愛人民、滿懷熱情為羣眾,因其一貫“不爭個人榮譽,不正物質待遇,不爭職務高低”,因其數十年無私奉獻無止無休、無怨無悔,其燦爛如花、温暖似火的生命,已散發出沁人心脾的芳香,迸發出催人奮進的力量生命是寶貴的,脆弱的,人要珍惜生命,讓生命多彩,閃爍光輝。有人説我境界高,也有人説我傻,可是人非聖賢,我也有失衡、沮喪、抱怨的時候,只不過最後戰勝了,度過了名利關,盡了共產黨員的本分而已。這是周恩義同志説的很實在的話。從這句話就能看出他的為人,他忠於共產黨,忠於人民,把為服務放到了第一位!

梳理周恩義的動人事蹟和心路歷程,讓人由衷地感到:唯有對宣傳事業無限忠誠,周恩義才會在面臨多次崗位變動和職務的機會時,堅定無悔地選擇宣傳思想工作;唯有對宣傳事業無比熱愛,周恩義才會在宣傳思想戰線上做出不凡的業績,在工作的新起點有新的進展。 xx年1月22日,除夕。家住興隆台區渤海鄉的張素蘭估摸着她的“大兄弟”該來看她了,早早地站在家門口張望。果然,沒一會兒,她就看到周恩義拖着傷腿吃力地走來,他的兒子、兒媳婦和小孫子抬着大米,拎着豆油、黃花魚、水果等年貨走在後面。原來“大兄弟”和張素蘭非親非故,是四年前,幹部包乾扶貧時結成的幫扶對子,之後每逢年節,周恩義都要來給老大姐送東西。一家人高高興興地貼上春聯,周恩義拉過兒子周雷和孫子周煒強,對張素蘭説,“老大姐,我退休了,扶貧不退休。等到有一天我走不動了,就讓我的兒子、孫子接着照顧您。”張素蘭的眼淚奪眶而出,只顧着抹眼淚,把滿肚子的感謝話兒全忘了。想感謝周恩義的人不止張素蘭,裴家村、糧家村、趙家村? ?地方的老百姓都記着周恩義的恩情。農村的年輕人在城裏開出租車,拉到周恩義的活兒總是,周恩義過意不去,扔下錢下車,常常又被追上把錢硬塞回手裏,“你為我們辦了那麼多好事,這點車費算啥。”周恩義用行動詮釋着他對工作、對人民的愛,同樣也收穫了人民對他豐厚的愛。

勤於奉獻、慣於捨棄的周恩義是快樂的,當然也是幸福的。他以自己幾十年的奉獻和捨棄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堅強黨性和從政之德,他以自己特有的真心實意與隆情摯愛,譜寫了一個人民公僕對黨對人民對事業的忠誠之歌!自己與周恩義相比,相同相似之處不少,如同為黨的宣傳思想工作者,年齡相仿職級相當;然若與其比黨性,比境界,比貢獻,比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事業的丹心,比對羣眾的感情親近度和與羣眾在心靈上的和諧度,差距可謂大矣。儘管如此,儘管也許終我一生的進取與奮鬥也不能望其項背,自己並不氣餒,並不望“周”興歎,更不會因此停止見賢思齊、奮發進取的腳步,更需以超乎尋常的堅韌努力來體現和證明自己對黨對人民對事業的赤子之誠!

周恩義是個好乾部,我將以周恩義為思想和行動的標杆。學習他,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忠誠於事業的思想素質;學習他紮根基層,真心為民分憂解難的公僕情懷;學習他勤于思索,勇於創新的敬業精神;學習他無私忘我,淡泊名利,一切以黨和利益為重的品德操守。那麼,這一切就從“心”開始吧! 周恩義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石柱縣職業教育中心何豐

近期,根據縣教委轉發的《關於開展向周恩義同志學習的通知》的通知精神,我認真地學習和領悟了周恩義同志的先進、感人事蹟。周恩義同志把事業當生命、視工作為使命,紮根基層、服務羣眾,滿腔熱情地付出、全心全力地投入,以自己的心血汗水,以卓有成效的工作,為黨的宣傳事業作出了貢獻、增添了光彩。作為一名基層領導幹部、宣傳部長,周恩義同志用自己的模範行動,生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先進性質和黨的宣傳幹部的優秀品質,自覺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在要求,不愧為全社會學習的榜樣,不愧為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的楷模。

周恩義同志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很好回答了怎樣做好宣傳工作、怎樣當好人民宣傳員的問題,給我們帶來許多思考和啟示。做一名優秀的宣傳幹部,就要有一種堅定理想、忠於職守的追求,對黨的宣傳事業充滿執着和熱愛,把做好宣傳工作當作光榮的責任,帶着感情、兢兢業業去做工作,不斷為黨的宣傳事業書寫新的篇章。就要有一種捨得付出、甘於奉獻的境界,不爭名、不爭利、不爭功、不爭地位,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抵得住浮躁,恪守宣傳幹部的精神高地,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他人,用自己的模範行動引導羣眾。就要有一種沉得住氣、沉得下去的心態,從最基礎的工作抓起,從羣眾最需要的事情做起,多辦順民意、解民憂、增民利的實事好事,把宣傳工作做到羣眾心坎上,在平凡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就要有一種樂於鑽研、善於創新的精神,跟上形勢和任務發展變化的要求,不斷解放思想、勤於學習思考、勇於改革創新,不斷提高工作的科學化水平,更好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

周恩義同志從事部隊思想政治工作20多年,。他長期紮根宣傳思想戰線,以對黨的事業的堅定信仰和無限忠誠,對宣傳思想工作的無比熱愛和執着堅守,忠實履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神聖職責,出色踐行着一名宣傳幹部的光榮使命。他對宣傳思想工作始終保持一股滿腔赤誠、持之以恆的韌勁,創先爭優、忘我奮鬥的拼勁,刻苦學習、探索規律的鑽勁,善於創新、破解難題的巧勁,紮根基層、服務羣眾的實勁,淡泊名利、公道清廉的正勁,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紮實有效,有為有位。周恩義同志不爭名、不爭利、不爭功、不爭地位,腳踏實地獻身黨的宣傳工作,忠誠於黨的宣傳事業,不愧為是新時期宣傳幹部的優秀代表,是廣大黨員學習的楷模,是各級領導幹部學習的榜樣。為深入學習宣傳週恩義同志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

省委決定在全省黨員幹部中廣泛開展向周恩義同志學習活動。

學習周恩義同志,就是要學習他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和對宣傳思想工作無比熱愛的堅定理想信念。周恩義同志從部隊轉業到地方,20年如一日,執着堅守在宣傳思想工作第一線,甘做黨的創新理論的忠實傳播者和實踐者,期間面臨多次職務升遷和崗位調整,他始終堅定選擇宣傳崗位,直到退休後仍然在宣傳思想戰線奉獻餘熱。他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帶頭學習宣講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寫下了100多萬字的讀書心得和講課材料。他在全區組織實施理論學習“四項工程”,建立千人理論宣講隊伍,常年面向基層廣大幹部羣眾宣講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讓“理論變成家常話,黨的政策進萬家”。向周恩義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牢固樹立遠大理想,始終堅定信念信仰,真信、真學、真懂、真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理論業務水平,堅定地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努力奮鬥。

學習周恩義同志,就是要學習他善於把握規律、破解難題、開拓進取,讓(:)宣傳思想工作有為有位的敬業創新精神。他概括出的“緊跟黨委、圍繞中心、服務羣眾、務實創新”四條原則,“堅持宗旨、熱愛本職、精通業務”三項要求,“建章立制、量化標準、深入基層、打造品牌、典型示範、注重協調”六種方法,“隊伍精幹、裝備精良”兩個保證的宣傳工作法,推動宣傳工作走向制度化、規範化。他建立的理論武裝、新聞宣傳、思想政治工作、建設“四個一百分”考核體系,使宣傳思想工作得到全面量化,軟任務變成了硬指標。他總結的“定方向、塑靈魂、提素質”非公有制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經驗,有力推動了全區非公有制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開展。他參與組織策劃建設的遼河文化產業園成為全國首批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向周恩義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胸懷全局,勤于思考,大膽創新、勇於實踐,刻苦鑽研,創先爭優,爭當行家裏手,爭創一流業績。

學習周恩義同志,就是要學習他始終牢記宗旨、心繫羣眾、紮根基層,真心為羣眾辦實事、解難題的親民務實作風。他堅持思想政治工作貼近實際、貼近基層、貼近羣眾,每年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基層蹲點調研,幫助羣眾解決實際困難,每年基層羣眾反映的有關熱點問題都被列入全區宣傳思想工作重點工程,通過創建文明城等有效載體,推動各個問題逐一解決。從幫助蹲點村理清發展思路、脱貧致富,到幫助羣眾解決賣糧難、行路難、吃水難等,他都掛在心上。他真心實意幫扶貧困户,帶着兒子、孫子開展“接力扶貧”。向周恩義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牢固樹立羣眾觀點,堅持羣眾路線,始終把人民羣眾利益放在首位,盡心竭力為人民羣眾排憂解難,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

學習周恩義同志,就是要學習他淡泊名利、無私奉獻、勤廉兼優,一切以黨和人民利益

為重、不計個人得失的高尚道德情操。他常説:“職務安排不爭官大小,物質待遇不爭多與少。 ”在地方宣傳崗位工作20年,不管職務如何變動,他始終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當區委副書記位置出現空缺時,他主動向組織推薦年輕幹部走上領導崗位。擔任區委副書記後減少副書記職數時他又主動要求回到宣傳部。兩次不當副書記,兩次不當組織部長,他真正做到了高風亮節,能上能下。他善於抓班子、帶隊伍,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團結和帶領同志們一起工作。他嚴格要求自己和下屬,他的名言是,“光幹活不吃飯,只幫忙不添亂”。他先後兩次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勤廉兼優領導幹部。向周恩義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正確對待和處理黨和人民利益與個人利益關係,始終把黨的事業放在首位,以赤誠之心對待工作,以平常心對待個人進退得失,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甘願奉獻一切。 學習周恩義同志,就是要學習他堅持原則、公道正派、一身正氣,敢於抵制、糾正不良風氣的堅強黨性修養。他給自己規定的準則是,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公務活動講規矩,不爭個人榮譽,不爭物質待遇,不爭職務高低,不爭地位升遷,不爭個人説了算。作為宣傳部長,他特別重視開好部機關民主生活會,要求大家認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特別是對他本人,不準講優點,只准講不足。在他的影響帶動下,大家開誠佈公,勇於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機關風清氣正。向周恩義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身清氣正,時時處處以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加強黨性鍛鍊,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周恩義同志是我省宣傳戰線湧現出的重大典型,他的事蹟,生動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集中展示了新時期宣傳幹部的精神風采,充分展現了領導幹部的良好形象。 學習周恩義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近日,我鎮組織幹部認真學習了周恩義同志的先進事蹟,使我感觸很深。如今,奉獻和勤奮在部分人看來太“老套”,他們更願意講求回報和享受。學習周恩義,就要學習他勤以自強,恪盡職守的奉獻精神,倡導忘我工作、無私奉獻,顧全大局的精神境界和工作作風,自覺抵禦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始終堅持把實現遠大目標和做好本職工作統一起來,兢兢業業工作,踏踏實實幹事。

當下,黨的改革發展事業步入關鍵時期,意識形態多元化,誘惑不斷增多,一些人不能經受考驗,只顧追求個人利益,在工作上得過且過,脱離甚至背離羣眾,對黨和國家形象造成了惡劣的影響。學習周恩義,就要學習他誠以修身、一心為民、求是探索的精神,始終牢記黨的宗旨,永葆公僕本色,全心想着羣眾,一切為了羣眾,致力於為羣眾更好地服務,甘做人民的公僕,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事業中去,以對黨和人民的忠心紮紮實實為羣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

和他相比,我想我們一部分人缺少的並不是該有的活力,而是對工作的踏實、認真負責的態度和執着熱愛這片土地的熱情。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基層工作就是和老百姓同吃苦同學習的工作。我們都應該樂觀的看待我們的工作和我們的生活。當村民希望你去幫忙解決矛盾糾紛時,我們不應懷着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而是能放下知識分子的高架子幫一把

手;當村民向你諮詢有關法律和農業方面的知識時,我們不應用急躁和責罵的口氣答覆他們,而是能耐下性子幫一把手;當村民有不明白的政策、看不懂得文字時,我們應該主動上前幫一把手。 只要我們都能像周恩義一樣熱愛着這份工作,紮根基層,勇於奉獻,我想我們一樣能做出成績,收穫付出的喜悦、勞動的幸福。情為民所繫,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紮根農村,服務村民,讓我們用滾燙的熱血和活躍的青春,凝聚奮發向上的力量,不斷在基層磨礪自己,為農村的富裕、和諧生活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內容僅供參考

關於老百曉國小語文教案彙總 篇五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

大家下午好!我是來自翠景東方國小的肖敏,很高興在這豐收的時節裏與大家相聚在這裏。今天,我要為大家講述的是源自於我身邊的美麗。

柴靜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身邊的人》,她向我們講述了幾個平凡老百姓的故事,令我們感動許久。前段時間,全國上下都在學習最美女教師張麗莉、最美司機吳斌的感人事蹟。或許,我們做不出那樣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讓人們感動的人和事。

翠景東方國小建校十年了,這十年來,校園裏總有這樣一羣默默付出、無私奉獻的美麗身影,她們十年如一日,愛校如愛家;她們情牽家長心,愛生如愛子;她們身兼數職,無怨無悔。

20__年9月20日,颱風“風比亞”登錄我市,風力強勁。當時正好臨近放學,我校積極應對,迎戰颱風,確保學生安全。雖然下班時間早就到了,但老師們仍然堅守在教室,陪伴在學生的身邊。風呼呼地吹,雷聲一陣緊接一陣,學生們都忍不住一個勁地叫“害怕”,女老師們將提到嗓子眼的心強按下去,不停地安慰嚇哭的女同學。為了分散孩子們的注意力,老師們帶着孩子們高聲唱起了國歌和校歌壯膽。“狂風暴雨時,老師一直陪着我們。她不停地安慰大家,叫我們別怕,還一個個幫我們打電話,聯繫家長。到最後一個學生走時,周老師才去接自己的小孩。偌大的幼兒園,只有她女兒孤單的身影留在教室。周老師看着三歲的女兒,心是放下了,眼淚卻嘩嘩地往下淌。她為了別人的孩子,卻沒能保護自己的孩子……”我校六(1)班學生肖彤彤在演講時向我們講述了周瓊老師這樣一段小插曲。

“凌晨一點半左右,人們都沉醉在夢鄉之中,一陣刺耳的電話鈴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這是我校三年級(2)班班主任林江芳老師一篇工作日記的開頭,日記裏面的電話就是她班上的一個學生打給她的。原來是這個學生的爸爸媽媽不在家,他一個人在家很害怕很無助。當孩子遇到困難,感覺沒有依靠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林老師。可見,在孩子們心裏,她不僅僅是老師,更是媽媽,是朋友。我們所有的班主任,都像林老師一樣,既給學生播灑知識的雨露,又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學生們的這種依戀和情不自禁的一聲“媽媽”,就是她們最大的快樂和幸福。

在翠小的校園裏也吟唱着一首首愛崗敬業的感動之歌,上到校長下至普通教師,他們化悲痛為力量的行為讓我們為之動容,為之肅然。20__年初,正值學校創市一級學校驗收階段,我校楊則鋒校長意外接到了母親病危的噩耗,可在這關鍵時刻學校怎能沒有他?他抹去了眼角的淚花,強含着淚水作完驗收報告時,母親卻已經永遠離開了他。楊才斌老師的父親和吳雪琴老師的父親也於去年和今年相繼離開了人世,身為子女的他們為了不耽誤孩子們的學習,不耽誤班級的工作,一天假也沒有請,直到事情過去近半個月,學生及家長才知道實情。是何等的力量在支撐着他們呢?正是源自於他們對教育事業的執着和熱愛,源自於他們對學生的關心與厚愛!他們用這樣一種情懷為我們抒寫了雖不華麗但卻銘刻於心的感人篇章。

“初為人母”又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學校年輕教師居多,在校園裏不乏身懷六甲的“準媽媽”的身影,但在這特殊時期她們仍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我校賴妙玲老師在懷孕期間一直堅持教學並擔任班主任工作,直到最後一個月;李金華老師在懷孕期間連節假日也沒休息,抓緊組織學生排練參加市裏的合唱比賽並取得優異的成績。

如今的翠景校園,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羣美麗的人才會格外的陽光明媚,正是因為有了無數細微之處見真情的感動才會格外的和諧生動。就是這樣一羣可愛可敬的人,她們在辛勤工作中成就着自己的幸福,在幸福中快樂的工作。

只有一個學校擁有這樣的教師,我們才能説我們是學生的驕傲,我們才能説我們有信心讓明天更加美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vyw9y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