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短文》教案精品多篇

《短文》教案精品多篇

《短文》教案精品多篇

教學重點 篇一

1、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八年級語文上冊《短文兩篇》優秀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通過初讀感知,要求學生能提出問題,培養質疑能力。

2、通過對作者的瞭解和內容的探究,把握文章的主題。

3、提高學生朗讀散文的水平。

【教學預設】

1、明確課題,介紹作者:

巴金,1904年生,四川省新繁縣人,原名李芾甘,我國現代傑出的文學巨匠。魯迅在三十年代曾説:“巴金是一個有熱情的有進步思想的作家,是屈指可數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巴金對中國現代文學有多方面的貢獻,但其最主要的貢獻是在小説創作方面,他是我國現代具有獨特風格、在國外有廣泛影響的傑出小説家之一。重要的作品有:長篇小説《家》、《春》、《秋》、《霧》、《雨》、《電》。1962年出版了《巴金文集》,1981年榮獲但丁文學獎。

這是一個“我願意讓自己化為灰燼的作家。”

2、教師範讀,學生圈點:

要求學生在聽讀過程中把文章中的關鍵詞句圈畫出來。

3、學生質疑,小組交流:

⑴學生自主朗讀課文。

⑵要求學生針對文章提出一個最有價值的問題,然後小組交流比較,最後推出小組內一個最有價值的問題供全班集體討論。

問題預測:

①作者寫《日》,為什麼還要寫飛蛾撲火、夸父逐日呢?這兩個事情都有貶義,指做無意義的事情,作者為什麼要讚揚這兩件事情呢?

②作者為什麼認為“月的光是死的光”?為什麼在《月》中要寫到姮娥去追尋冷月的傳説?

③《日》和《月》之間似乎有對比之意,作者到底有表達什麼?

4、問題探究,把握主題:

①飛蛾是怎樣撲火的?為什麼它值得讚美?

②夸父逐日與飛蛾撲火有什麼異同?

③在人類歷史的長河裏,有很多寧願捨棄自己生命的仁人志士,你能舉出幾個事例來嗎?

④巴金又是怎麼認為的呢?

①日的特點是代表着光和熱,那麼月又有怎樣的特點呢?

②為什麼在《月》中要寫到姮娥去追尋冷月的傳説?

③寫月的時候為什麼會提到“某某人”、“什麼人的面影”?

⑶兩片短文,一個寒冷,一個温暖,放在一起,作者究竟要表達什麼?

5、朗讀昇華,視頻拓展。

【板書設計】

日月

特徵特徵

光和熱冷和死

飛蛾夸父──追求──姮娥

《短文兩篇》教學設計 篇三

教科書分析:

1.《短文兩篇》包含了唐代文學家劉禹錫《陋室銘》和宋代文學家周敦頤《愛蓮説》兩篇文章。其中《陋室銘》通過讚揚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慕榮利,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愛蓮説》和《陋室銘》一樣,都採用了託物言志的手法,通過把蓮花和菊花、牡丹進行對比,表明了自己對蓮花的喜愛以及對“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品質的追求。

2.《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閲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運用,提高欣賞品味。”同時要求:“有自己的情感體驗並能説出來,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獲得有益啟示。”因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既要引導幫助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完成文章梳理,更要善於抓住文章中的主要形象的特點,思考感悟,生髮出自己的體會,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3.七年級下學期的學生,一方面對與學習文言文不再是“新手”,出了掌握了基本的學習文言文的簡單方法之外,他們對於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這個學段,要求學生在繼續積累知識內容的基礎上,打開思維,領悟文字中藴含的思想和情感。所以,在這堂課上,一方面需要紮實地落實文言基礎,另一方面需要重點引導學生思考和感悟。

4.雖然跨越不同時代,但是兩篇文章均採用了“託物言志”的手法,都表達了對優秀品質和人格的不懈追求。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側重於讓學生理解“物”後的“志”。

學情分析:

七年級第二學期的學生,在經過半年國中語文的學習,在國中文言的知識層面已經有了初步的積累。另一方面也漸漸開始有文言自主合作學習方法上的思考。這個學段的孩子具有較強的好奇心,一旦調動起來,課堂效率會大大提高。所以應該着重打開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通過適當的激勵,來讓學生真正高效地參與的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進而產生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虛詞,瞭解託物言志手法。

2.通過多種閲讀方式,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品味文中優美深刻、膾炙人口的語言。

3.學習古代仁人志士高尚的品格和情操。

教學重點:

1.自主預習和合作完成課文梳理,積累文言知識。

2.學習古代仁人志士對高尚品格情操的追求。

教學難點:

結合文章寫作背景,理解作者對高尚品格的追求,獲得對自己有益的啟示。

教學準備:

學生需要提前預習,畫出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老師提前準備好相關課件以及用以朗誦的背景音樂。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知人論世

1.導語:唐順宗時,劉禹錫熱心於政治革新,得罪了不少當朝權貴,失敗後被貶到和州當刺史。按當時的規定,他應住衙門裏三間三夏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縣是個趨炎附勢的小人,他見劉禹錫被貶而來,便多方刁難他,策知縣先叫劉禹錫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不埋怨,反而高興地撰寫了一聯貼於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爭思辯”,他的這一舉動氣壞了策知縣,策知縣又將他的房子由城南門調至城北門,住房由三間縮小到一間半,而這一間半位於得勝河邊,附近有一排排的楊柳。劉禹錫見到此景,又作一聯:“楊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歷陽心在京”。策知縣氣得臉都發青了,乾脆將劉禹錫的房子調到城中一間只能容一牀一桌一椅的小屋。僅半年,連搬三次家,劉禹錫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憤然提筆寫下一篇文章,並請人刻於石上,立在門前,氣得策知縣啞口無言,這篇文章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陋室銘》。(老師書寫標題和作者)

2.任務展示:如何理解“陋室銘”三個字

3.反饋指導:解題:陋室,簡陋的屋子。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

過渡語: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看看這篇激勵了劉禹錫的“陋室銘”寫了那些內容呢?

二、朗讀課文,初步感知

1.展示任務:先自由誦讀,再請同學個人讀。(至少要指導學生讀4邊,由淺入深,漸漸通過誦讀讓孩子們進入到文章的情境中,為下一步的梳理和理解做鋪墊。)

2.反饋指導:

(1)初讀,讀準字音。

德馨(xīn)苔痕(hén)鴻儒(rú)案牘(dú)西蜀(shǔ)

(2)再讀,讀出節奏(個人讀)

(3)範讀,示範朗讀。(配樂,強化給學生帶來的第一主觀感受)

(4)齊讀,鞏固強化。(師生共讀)

3.小結:文言文的學習,誦讀是第一要義。同學們在學習文言文的時候,要善於通過誦讀,把握文章的讀音、節奏,從而進一步

理解和感受文章。

三、梳理文意,掌握內容

1.導語:通過剛才多遍的誦讀,我們已經掌握了讀音、節奏等方面的內容,接下來,讓我們通過對文章的梳理,進一步把握這篇文章的內容。

2.出示任務:四人小組,分工梳理文章內容(每人一句,先按照“讀-重點字詞-翻譯”,共同解決翻譯問題。然後再以“一人讀句子,一人解釋重點字詞,一人翻譯全句,一人準備上黑板書寫重點字及其釋義”的模式,準備做展示。梳理過程中如果遇到了不懂或有疑問的地方,要標註出來。)

3.反饋指導(選取兩個小組,先後進行小組合作梳理成果展

示,其他同學隨時質疑,補充。黑板上展示的內容要隨時進行確認。)

需要重點強調的字詞;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名詞活用為動詞,出名,有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形容詞活用為動詞,靈驗)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名詞活用為動詞,能散佈很遠的香氣。文中指德行美好)

往來無白丁(表示交往的人)

無絲竹之亂耳(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

無絲竹之亂耳(動詞活用為使動詞,使……受到猶亂)

無案牘之勞形(動詞活用為使動詞,使……感到勞累)

何陋之有(倒裝標誌)

3.小結:通過剛才同學們小組間的合作,我們一起掌握了這篇文章中的重點字詞以及重要的句式,對於課文內容我們已經有了較為充分的瞭解,下面讓我們進一步思考這些內容,看看作者通過這篇文章要表達什麼樣的情感。

四。深入探究,把握情感

1.導語:“陋室”的“陋”與“不陋”體現在何處?作者又為什麼為“陋室”寫“銘”呢?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幾個問題。

(屏幕顯示思考題)

2.展示任務:

(1)在讀的過程中,你認為哪兩個句子最能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

(2)“德馨”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分別是從那些方面説明的?結合你們想像的畫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3)作者居於陋室卻不失雅緻地生活,並能充滿感情地描繪陋室,可見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

(4)處在今天這個社會中,作為我們如何看待作者的這種生活態度?

(5)作者的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沒有直接表達出來,而是通過對陋室的情景的描繪體現出來,這是什麼寫法?

3.反饋指導:

(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

(2)“苔痕上階綠“到“無案牘之勞形”;從“環境、交往的人、愛好”方面進行説明的。

(3)高潔傲岸,安貧樂道

(4)學生討論後自由發表見解,教師引導學生擇善而從,特別強調不追求物質享受,而應注重道德修養的側面。

(5)託物言志,也就是藉助描寫別的事物表達和抒發自己情感和志向的手法,這種手法含蓄雋永,深刻。

4.小結:文章通過生動地描述“陋室”內外的情景,並用託物言志的手法,闡明瞭“陋室”“不簡陋”的原因,表達了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以及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

五、作業佈置

1.筆記本上整理文言重點字詞。

2.嘗試運用“託物言志”手法寫一篇100-150字的小短文。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圖片激趣導入

1.導語:(展示蓮花組圖)蓮花,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看作是美麗聖潔的象徵。宋代的大文學家,哲學家周敦頤尤其喜歡蓮花,那麼他為什麼喜歡蓮花呢?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他的《愛蓮説》。

2.任務展示:

(1)欣賞蓮花,説説你覺得蓮花美在哪裏?

反饋指導:外形漂亮,給人以素淨的感覺。出淤泥而不染。

(2)我們學過的讚美蓮花的名句有哪些呢?

反饋指導:“接天蓮葉無窮碧”、“小荷才露尖尖角”……

(設計目的:讓學生回憶所學過的寫蓮花的詩句並展課件:針對寫蓮名句進行解説,讓學生對本課有初步的認識。

(3)題目:“愛蓮説”題目解題。

反饋指導:“説”,一種問題,既可以説明議論,也可以用抒發感情,還可以敍事,都是為了説明一個道理,“愛蓮説”,就是借寫蓮花表達自己的情操。

過渡語: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看看作者為什麼那麼喜歡“蓮花”?

二、朗讀課文,初步感知

1.展示任務:先自由誦讀,再請同學個人讀。(至少要指導學生讀4邊,由淺入深,漸漸通過誦讀讓孩子們進入到文章的情境中,為下一步的梳理和理解做鋪墊。)

2.反饋指導:

(1)初讀-讀準字音(個人讀)

蕃(fán)淤(yū)濯(zhuó)褻(xiè)鮮(xiǎn)

(2)再讀-讀出節奏(個人讀)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3)範讀-示範朗讀(老師讀)

配樂,強化給學生帶來的第一主觀感受

(4)齊讀-鞏固強化(師生共讀)

三、梳理文意,掌握文章字句內容

1.導語:接下來,讓我們通過對文章的梳理,進一步把握這篇文章的內容。

2.出示任務:四人小組,分工梳理文章內容(每人一句,先按照“讀-重點字詞-翻譯”,共同解決翻譯問題。然後再以“一人讀句子,一人解釋重點字詞,一人翻譯全句,一人準備上黑板書寫重點字及其釋義”的模式,準備做展示。梳理過程中如果遇到了不懂或有疑問的地方,要標註出來。)

3.反饋指導(選取兩個小組,先後進行小組合作梳理成果展

示,其他同學隨時質疑,補充。黑板上展示的內容要隨時進行確認。)

(1)重點字詞;

鮮:①陶後鮮有聞(少,讀xīǎn)

②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豔麗,讀xīān)

之:①水陸草木之花(的)

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外:①中通外直(外面,外表)

②遂與外人間隔(以外)

出:①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從……出來)

②不復出焉(出去)

遠:①香遠益清(遠播)

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距離長)

(2)詞類活用

①不蔓不枝(蔓、枝:名詞活用為動詞,長枝蔓,生枝杈)

②香遠益清(遠:形容詞活用為動詞,遠播,遠遠地傳送出去)

4.小結:通過剛才同學們小組間的合作,我們一起掌握了這篇文章中的重點字詞以及重要的句式,對於課文內容我們已經有了較為充分的瞭解,下面讓我們進一步思考這些內容,看看作者通過這篇文章要表達什麼樣的情感。

四。深入內容,把握情感

1.導語:作者“愛蓮”的哪些地方呢?作者寫蓮花又為什麼寫其它的花兒呢?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幾個問題。

(屏幕顯示思考題)

2.出示任務:

(1)作者寫蓮花,可是文章開頭並沒有從蓮花寫起,在寫蓮花之前,作者寫了什麼?人們對這些花的態度,分別是怎樣的?

(2)“菊”和“牡丹”分別有什麼特徵,作者在這裏為什麼先寫它們?

(3)作者把蓮比作君子,那麼“菊”和“牡丹”分別比作什麼人呢?作者對它們的感情態度又是怎樣的呢?

(4)“蓮”的哪些地方讓作者最為欣賞,作者為什麼“愛蓮”?

(5)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反饋指導:

(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菊(陶淵明獨愛)、牡丹(世人甚愛)。

(2)菊:清高避世,品格高潔超凡脱俗;牡丹:花色豔麗,雍容華貴,貪慕富貴,追逐名利。用牡丹反襯蓮,用菊正襯蓮,突出蓮的高貴品質。

(3)菊——隱逸者——惜;牡丹——富貴者——厭。

(4)“出淤泥而不染”(潔淨,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濯清漣而不妖”(低調謙遜);“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通達);“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高潔,孤傲)

(5)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願像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富貴,他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格。

4.小結:作者以“蓮花”自喻,把蓮花和菊花、牡丹進行對比,表明了作者淡泊名利、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態度,委婉地批判了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

五、作業佈置

1.背誦默寫兩篇短文。

2.學完兩篇文章後,你獲得了哪些有益的啟示呢?寫一篇200字左右的讀後感。

六、板書設計

總結課文 篇四

1、教師歸納: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課文第1段主要用記敍句法描述了蓮花優美的姿態,突出它的高潔品格,表明自己對蓮花的喜愛。第2段先用議論對三種花進行評價;再抒發感慨,婉曲地批判了當時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不良世風。真正體現了言簡意豐、文筆多變。

2、提問:

本文題為《愛蓮説》,主要是表達作者對蓮花的喜愛之情,可為什麼要把菊和牡丹跟蓮放在一起談論呢?

明確:

這是一種映襯的寫法。如果不提菊和特丹,只是一味讚頌蓮是多麼美好,多麼高尚,自己對它是多麼喜愛,文章就顯得單調,意思不容易表達得深刻。而把菊和牡丹跟蓮來比較着寫,就更能突出蓮花的可貴。這就是映襯手法的好處。另外,映襯還有正襯和反襯之分,這裏菊是正襯,牡丹是反襯,它們有什麼不同,我們可在課後認真地加以揣摩。

3、評價:

作者生活在封建社會裏,面對當時的不良世風,能做到不同流合污,努力追求高潔的品格,這是難能可貴的。當然,他因為憤世嫉俗而流露的那種目空一切,自視清高的思想是有片面性的,也是不足取的。

短文教案 篇五

教學要點:

分析篇章

教學過程 ;

一、複習字詞:

二、分析《馬説》:

1.用課文中語句回答問題

千里馬才能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千里馬的悲慘結局是?表現食 馬者淺薄愚妄的句子?

2.首句在文中起何作用?(充當立論依據)

3.伯樂、千里馬、食馬者是有深刻含義的,聯繫韓愈的生平談談他們分別指什麼人?

4.由題3可知,文章用了什麼寫法?(託物言志或託物寓意)

5.韓愈寫這篇文章的意圖是什麼?哪句話體現了他的意圖可充當主旨句?(揭露封建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現象,表明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慨。其真不知馬也。)

三、分析《送董邵南遊河北序》

1.文章用哪些詞語扣住遊河北?(燕趙、適茲土)

2.首節必有合的推測要成立應有哪兩個前提?(大前提:燕趙有感慨悲歌 之士;小前提:董生是感慨悲歌之士)

3.從哪些句子可看出董生是感慨悲歌之士?(三個要點:懷抱利器、不得志、鬱郁)

4.第二節吾惡知其今不異於古所云也和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分別有何言外之意?

5.第三節韓愈託董生辦哪兩件事?

6.文章首節側重指出董生有才華,第二節暗示董生此行未必會得到賞識,第三節再次規勸董生歸順朝廷,根據這些提示,找出三節各自關鍵句。(吾知其必有合也、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7.末節有何作用?(照應開頭;表達對感慨悲歌之士的尊敬;暗示董生:既然隱士都出來做官,你又何必到燕趙去?)

8.文章語言有何特點?(委婉含蓄,名送實留)

四、拓展訓練:

對伯樂,對千里馬,對食馬者,對董生,對韓愈,你分別有什麼話要説?

短文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瞭解科技説明文的特點及本文,層次分明地説明事物的邏輯順序。

2、比較兩文,明確不同領域的科學發現互相啟發,發現新的論據或結論

3、把握的説明對象,培養愛好科學、主動探尋自然奧祕的精神。

【教學重點】

瞭解兩篇短文所説明的事理,説明的順序、方法。

【教學難點】

不同領域的科學發現可以互相啟發,從而發現新的論據或得出新的結論。

【導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放映《侏羅紀公園》的片斷,請學生思索:

恐龍是這個世界上最龐大的動物,曾是地球上的霸主,但在6500萬年前它們卻突然滅絕了,為什麼?流傳至今的恐龍石又告訴我們什麼?

二、感知課文

1.朗讀題目,談談你讀過題目會有什麼樣的結論?

設計此環節,在於引導學生思索本文寫作特色,由於説明問題不同,説明的角度也會不同,提醒學生在朗讀時關注這個問題,帶着問題進行閲讀。

2.快速朗讀課文,歸納主要內容。

明確:《恐龍無處不在》的內容:依據在南極發現恐龍化石的事實,佐證了大地漂移假説。

《被壓扁的沙子》的內容:通過對“被壓扁的沙子”的反思,證明外星撞擊導致恐龍滅絕的原因。

3.這兩篇短文各是怎樣介紹相關內容?

明確:《恐龍無處不在》,提出説明主旨、不同領域的科學發現可以互相啟發,總領全文。然後用恐龍化石在各地發現的事實,闡釋對大地漂移假説的證明,用具體事例證明主旨。最後總結恐龍化石的發現對大陸漂移假説提供了證據。

《被壓扁的沙子》先提出問題,提出了“撞擊説”和“火山説”兩種觀點;然後具體分析論證,用事實從正反兩方面分析;最後得出結論,撞擊造成恐龍滅絕。

(設計此環節的目的在於訓練學生把握結構的能力,能夠有目的地篩選信息,並加以概括的閲讀能力,為後文比較兩篇作了鋪墊。)

三、深入探究

這兩篇都談到了恐龍的滅絕,但在中所“扮的角色”不同。

明確:第一篇中,談到恐龍滅絕的歷史,談到它的化石無處不在,是為了證明另一個科學理論(“板塊構造”理論)的正確,第二篇,恐龍的滅絕成為了探討的主題,“被壓扁的沙子”則成了證據。

四、品味精彩

這兩篇短文以“恐龍”為話題,卻談論了兩個頗有深意的科普知識,讀後卻認為這些藴藏其中的深奧抽象的理論説得淺顯易懂,着實讓人興致盎然,你説説這兩篇有何出彩點,作家用了什麼妙招?依據文本説明(可以説明順序、語言、方法、角度等方面入手)。

明確:

1.專業術語用平實語言具體詮釋,説理深入淺出,深奧難懂的專業術語出現頻率低。

2.藉助邏輯順序,重在説理,把抽象的科學知識層層剖析,語言嚴謹,道理易懂。

3.説明方法多樣,使説明對象闡釋的更明白。

4.阿西莫夫素以駕馭語言和概念的能力著稱。本文説明語言簡練,淺顯易懂。

5.試結合上下文,説説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號裏的下列補充説明文字有何作用。

五、悟出真味

“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新發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這一句話對你有什麼啟迪嗎?

明確:具有豐富的想象力,腳踏實地的研究態度,學科之間交織、融合,要有所收穫必須有廣博的知識。

(這一環節以小組討論形式進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態度,體會科研思想,加強體驗並獲得思想上的啟迪。)

六、探究拓展

走進圖書室,網上衝浪,搜尋更多的有關“恐龍”的新的科研成果,辦一期“恐龍情報站”的手抄報。

(設計這一環節,讓學生學會從不同渠道蒐集信息,培養他們觀察、探究的科學精神,將學生熱情延伸到課外,鼓勵他們運用一切資源學習語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zlmp1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