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短歌行》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短歌行》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短歌行》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短歌行》優秀教案 篇一

一、作者介紹

生平: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是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封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他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戰,為儘快統一全國,他在北方廣泛屯田,興修水利,對當時的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抑制豪強,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精通音律,善作詩歌,抒發政治抱負,詩風慷慨悲涼。

作品:《蒿里行》《觀滄海》《薤露行》《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龜雖壽》等。後人輯有《曹操集》。此外,他還精於兵法,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

評價:三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二、創作背景

曹操鞏固了北方割據勢力後,在建安十三年回到鄴都,立刻着手改革官制,自任丞相,將軍政大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此時,孫權統一了江南,建立東吳政權,劉備在荊州積蓄擴展力量,伺機活動。曹操深感今後的對手更強更難對付,必須廣招賢才,迅速擴大自己的力量,方有取勝的把握。南征的戰事迫在眉睫,曹操的這層憂慮也日益加深。終於在一次宴會上,他使用“短歌”的形式將自己的思慮公佈於眾。

三、常識

1、古體詩

文學史習慣上把唐以前出現的所有詩歌體裁稱為“古體詩”。最古遠的,當屬創作於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後經孔子編修成集的《詩經》;然後是戰國末年屈原等楚地詩人創作的帶“兮”字的“騷體詩”(又名“楚辭”),屈原的《離騷》是其代表;漢代出現了朝廷官署採集整理的“樂府民歌”,如《孔雀東南飛》,以及詩人仿樂府民歌而創作的“樂府詩”(分為“歌”“歌行”“引”“曲”“吟”等小類),如《短歌行》(曹操);漢、魏、晉、南北朝詩人們還創作有大量的四言、五言、七言及雜言等詩,如《古詩十九首》,《歸園田居》(陶淵明)等。

2、建安風骨

建安(漢獻帝年號)時期,文壇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普遍採用五言形式創作詩歌,以風骨遒勁而著稱,反映了社會的**和民生的疾苦,同時又表現了統一天下的理想和壯志,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慷慨悲涼”的獨特風格,這種傑出成就被稱為“建安風骨”,也叫“魏晉風骨”,被後人尊為典範。魏國統治者曹氏父子都愛好文學,招攬文士,在他們周圍聚集了眾多作家。他們直接繼承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掀起了一個詩歌創作的高潮。

3、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杜康,是中國古代傳説中的“釀酒始祖”,因杜康善釀酒,後世將杜康尊為酒神,制酒業則奉杜康為祖師爺。後世以“杜康”借指酒。

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出自《詩經·鄭風·子衿》。青衿,青色交領的長衫,古代學子和明清秀才的常服,即學子之服,後因稱讀書人為“青衿”;也用來借指青少年,本詩中指代有學識的人。子,對對方的尊稱。衿,古式的衣領。

5、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吐哺,吐出嘴裏含着的食物。歸心,人心歸服。出自《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擔心天下人聽説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處理政務,主持國家大權,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魯國受封。周公告誡伯禽説:“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卻洗一次頭要多次握起頭髮,吃一頓飯多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就是為了起來接待賢士,這樣還怕失掉天下賢人。你到魯國之後,千萬不要因有國土而驕慢於人。”後遂以“周公吐哺”“一沐三捉(握)發,一飯三吐哺”形容在位者渴求賢才,熱切殷勤地禮待賢才,為延攬賢才而忙碌。

6、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阡陌:指在廣袤的田野上南北走向和東西走向並且相互交錯的田間小路。其中,“阡”指南北走向的田間小路,“陌”指東西走向的田間小路。

四、重點字詞

當:對着的意思

幾何:意思是“多少”

朝露:意為早晨的露水。文中是指人的一生很短,就和早晨的露水一樣,見到太陽就幹了。

去日苦多:指一生中逝去的日子已經很多了,感歎人的一生很短暫。去日,已經逝去的歲月。苦多,苦於太多。

慨當以慷:指宴會中的歌聲慷慨激昂。整句的意思為應該用慷慨的方式來唱歌。“慨當以慷”是“慷慨”的間隔用法。

杜康:傳説是最早造酒的人,文中的意思“酒”。

但:只是

沉吟:釋義1、沉思低吟,低聲吟誦。2、間斷地低聲自語,遲疑不決。文中的意思是指對有才幹的人的思念和傾慕之情。

呦呦:鹿叫的聲音。出自《詩經·小雅·鹿鳴》,文章中用來表達歡迎有才幹的人。

蘋:艾蒿

鼓:彈

掇(duō):拾取,摘取。何時可掇,意思就是什麼時候可以停止呢?

陌:東西方向的田間小路

阡:南北方向的田間小路

枉用:這裏是“枉駕”的意思。

相:指代性副詞,可譯為“我”。

存:問候,懷念。

契闊:久別重逢

讌(yàn):通假字,通“宴”(原文中讌為“?”)。

烏鵲:烏鴉

三匝(zā):三週。匝,周,圈。

依:棲。

水不厭深:意思是表示希望儘可能多地接納人才。厭,嫌。

《短歌行》優秀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瞭解背景,掌握基礎知識,背誦默寫詩歌。

過程與方法通過反覆誦讀感悟詩人的情感;通過小組合作理解本文比喻、用典等藝術手法的運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詩人渴望招納賢才建功立業的心情,培養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理解本文比喻、用典等藝術手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理解本文比喻、用典等藝術手法的運用。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讀辨體

1、播放林俊杰演唱的歌曲《曹操》。

2、正如歌中所唱,三國時期,風起雲湧,英雄輩出:有“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孫權,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還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曹操……曹操,他“外定武功”,統一中國北方,是一位指點江山的英雄;他“內興文學”,開啟建安風骨,是一位暢抒胸懷的詩人。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英雄詩人”曹操的詩歌作品《短歌行》。

3、解題:“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可配樂歌唱。而“長歌”“短歌”都是漢樂府中的曲調名稱,根據歌詞音節長短進行劃分。一般而言,長歌熱烈奔放,短歌低吟短唱。那曹操想借《短歌行》抒發什麼樣的情感呢?讓我們通過誦讀來進行把握。

《短歌行》優秀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通過誦讀和分析討論,體味《短歌行》“憂”而奮發、慷慨悲涼的思想感情;希望能為學生學習古詩文提供一個一般性的樣例(誦讀熟悉-解決詞句疑難-領悟思想情感-誦讀鞏固)。

教學設想:

1、貫徹兩個思想:誦讀是基礎,儘量讓學生自己討論分析。

2、本詩的思想感情還是較明顯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卻是個難點;應該通過分析曹操的生平、為人及寫作背景來評析,給學生一些相關的補充閲讀材料是必要的。

3、全課教學分為三塊:初步體味(熟悉內容),深入體味(討論分析其思想感情),鞏固體味(誦讀、聽音樂)。深入體味部分用三個問題來結構(你對詩中哪個句子有感觸?“憂”、“求賢”各為了什麼?曹操何許人也?)。

教學過程:

一、熟悉詩歌

1、導入:

導語:(指黑板)這個人大家認識嗎?我們在國中的課文《青梅煮灑論英雄》中曾和他見過,《三國演義》電視劇播出後,大家和他也就頻頻見面了。《短歌行》大家聽過嗎?在《三國演義》的赤壁之戰中,就有一段曹操“橫槊賦詩”的場面,唱的就是這首《短歌行》;同學們誰會唱這首歌嗎?――我會,我給唱唱看好嗎?

自唱《短歌行》。

(過渡語:遇到古詩文,我們怎樣進行學習呢?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它背下來再説)

2、要求學生用5分鐘的時間來背誦全詩,之後齊聲背誦。

(過渡語:……接着再來解決古詩文中的疑難問題)

3、解決難懂的字詞句(要求學生參看註解,提出不懂之處,一起解決。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鳴,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烏鴉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4、叫2個學生個讀詩歌。分別叫他們説説自己為什麼要這樣讀詩。再指出其優缺點。

二、分析詩歌的思想感情。

(過渡語:……之後,我們再來領悟古詩文的思想感情)

1、討論分析“名句”。

叫學生説説哪個句子對他有啟發。(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2、明確“憂”和“求賢”的思想情感內涵。

(1)提問:你以為在本詩第一段中曹操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呢?(憂)從哪個句子可以看出呢?憂的是什麼呢?(人生苦短)

(板書:對酒當歌,憂的是人生苦短)

(2)、那麼從本詩後三段來看,作者表達的是什麼樣的感情呢?(求賢)

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

作者為了什麼而“求賢”呢?(求賢才為己用,實現統一天下的宏偉壯志)

(板書:求賢若渴,求的是一統天下)

3、解決“憂”和“求賢”的統一問題:

結合板書,提問:既然曹操那麼“憂”,又深知“人生苦短”,為什麼沒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還要那麼辛苦地“但為君故,沉吟至今”,還要去“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呢,還要去“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呢,還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麼“統一大業”呢?豈不很苦嗎?因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較安逸的人。(曹操何許人也?)

要求學生講講他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對曹操的評價,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態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結論: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書:英雄之慷慨悲歌)

三、誦讀體會:

(過渡語:……最後,還是要歸結到誦讀上來,通過誦讀進行鞏固。――誦讀是學習古詩文的根本大法)

1、叫2個學生個讀(配樂),分別叫他們説説為什麼這麼處理,再簡評;再齊聲誦讀。

2、聽歌曲《短歌行》。

板書:

短歌行?

曹操

對酒當歌,憂的是人生苦短

英雄的慷慨悲歌

求賢若渴,求的是一統天下

四、歸納:參見學習提示

五、作業:練習五

《短歌行》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通過反覆誦讀,感知全文,梳理文意。

2、正確理解詩人的“憂”,感悟詩人的豪情,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3、學習本詩比興、用典等藝術手法的運用。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

(解説:《滾滾長江東逝水》豪放、渾厚、悠遠而略帶蒼涼的歌聲,其內容和基調與這首詩的風格、詩人的心境相近,有利於對詩人思想感情的感受、理解。)

一、整體感知

[預設互動1]美美地憶

一提起曹操人們便會脱口説出對他的評價:“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奸臣”,“欺君罔上的漢臣賊子”。周瑜説:“操雖託名漢相,實為漢賊。”裴松之認為:“歷觀古今書籍所載,貪殘虐烈無道之臣,於操為甚。”唐太宗如是説:“臨危制變,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毛澤東詞:“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易中天説:“曹操是可愛的奸雄,他的奸與雄統一於雄。”

魯迅先生也曾於1927年指出:“我們講到曹操,很容易就聯想起《三國演義》,更而想起戲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這不是觀察曹操的真實方法。”又説“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

由於曹操這一歷史人物確實具有多重性,要還其真實面目就不僅僅是一個“是”還是“非”的問題,我們必須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和觀點對其人及其所處的歷史背景進行系統整體性的分析,才能得出實事求是的結論。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當年曹操夜宴羣雄,橫槊賦詩時所吟唱的《短歌行》,從一個側面來了解一下這個有爭議的歷史人物。

二、以學激思

請寫出你的疑惑,由組長整合後交老師。

三、合作學習

[預設互動2]美美地讀

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感悟詩歌內容和詩人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是“建安風骨”的代表作,情感真摯,境界開闊,慷慨深沉。

[預設互動3]美美地思

1、通過朗讀我們已經感受到了詩人心中之“憂”,他到底在憂什麼?是如何解憂的?

第一步:自己誦讀詩歌,尋找問題關鍵。

第二步:小組交流合作,商定問題觀點。

第三步:小組代表發言,師生共同探討。

板書:憂解憂

人生苦短只爭朝夕

賢才難得禮遇嘉賓

功業未就天下歸心

曹操勾畫了統一天下的宏偉藍圖,他的憂不是簡單消極的悲憫,他憂人生的實質是重人生,憂賢才的實質是重賢才,這種“憂”有一股慷慨之氣。

2、觀看《曹操橫槊賦詩》視頻剪輯,思考幾個問題。

(1)剪輯中曹操所吟唱的《短歌行》與課本上的《短歌行》有幾處不同?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皎皎如月,何時可輟?

何枝可依?——無枝可依。

海不厭深。——水不厭深。

(2)“輟”和“掇”、“無”與“何”在表達效果上有什麼不同?我們從中可以分別體會出什麼心境呢?

點撥:輟,停止。比喻義為:“我對賢人的思念,何時才能停止呢?”掇,拾取。比喻義為:“皎潔如月的賢才,我什麼時候才能擁有呢?”剪輯中呈現的是一個豪情滿懷、壯志凌雲的曹操,其行動較思念更進一層,更符合曹操那種想坐擁天下賢才的霸氣。顯然,這是劇作者為劇情需要所塑造的。而原詩表現得更多的是曹操的隱憂。

“無”字,展現的是往南去的人才沒有可依之枝,即沒有接納他們的地方;而“何枝可依”,展現的是亂世當中,往南而去的人才在徘徊、猶豫中進行一種選擇,而此時的曹操恰似那謙虛的山、博大的海、求賢若渴的周公,成為那可供賢才依託的一枝。

[預設互動4]美美地賞

1、“莫道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盡解詩。”劉邦、項羽、曹操、毛澤東莫不如此。曹操的抱負情懷是通過哪些藝術手法表現出來的?

(1)用典及其作用

所謂用典,是指在詩詞中通過各種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作用:引用典故可以使詩歌典雅耐讀,富於文采,增加詩歌內涵容量。

(2)再次朗讀,並按順序找出用典的詩句,分析其表達效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達詩人念念不忘賢才的一片真情。)

呦呦鹿嗚,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表達詩人禮遇賢才的態度。)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説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多多益善。)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以周公自比,表達求賢之誠懇,用周公禮賢下士的精神自勵。)

2、比興(在朗讀中找出有關詩句)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以明月喻指賢才並起興,表達賢才難得而憂慮不絕的心情。)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賢才尚在徘徊選擇之意,以此起興流露詩人唯恐賢才不來歸附的焦急心情。)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以山高海深比喻廣招人才的博大胸懷並以此起興,意在表明詩人以開闊的胸懷接納賢才,唯才是舉。)

四、課堂總結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因時光易逝、功業未就而產生的苦悶心情和招納賢才、渴望建功立業的思想。我們鑑賞了詩歌的思想情感和藝術手法,更深刻地理解了這首詩。我們站在人生之路上,每個人都應該具有危機感和憂患意識。所以我們更應該“及時勉勵”,只因為“時不我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86zwn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