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提高語文素養 莫忘“朗誦”法寶

提高語文素養 莫忘“朗誦”法寶

提高語文素養  莫忘“朗誦”法寶

提高語文素養  莫忘“朗誦”法寶

                     塘廈第一國小 劉雋英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生髮展的基礎。”如何指導學生讀好書、愛讀書,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討的問題。作為一個十年教齡的語文教師,我覺得培養語文素養要落到實處,必須從最根本的朗讀上多下工夫。教學中要從“讀”出發,把“讀”貫穿教學全過程,把引導學生鑽研文本作為培養語文素養的根本。

關鍵詞朗讀教學、語文素養

一.   朗讀與語文素養的關係 

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具體到語文課標就是:識字與寫字、閲讀、寫作(話)、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因此,我們就可以把“語文素養”理解為:在語文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識字與寫字、閲讀、寫作(話)、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內化優秀的漢語言文化成果,最終在自己身上得以提高。
  語文基本功訓練中關鍵的是培養語感,而語感的培養與朗讀又密切相關,朗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傳統教學的法寶。“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説的是朗讀與理解的關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則是形象地説明了讀書量的積累會產生質的飛躍。朗讀又是一種對作品進行再創造,把書面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的表達方式。多讀才能識字;多讀閲讀能力才能提高;多讀才能嘴巧,能説會道;多讀才能積累大量的知識素材,寫出好的文章;也只有識字多閲讀廣、交際能力強、出口成章、提筆成文,其綜合能力才能凸顯出來。朗讀能力的提高,能促進語文素養的提高;語文素養提高了,朗讀能力也會相應提高。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二.朗讀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學生表現來看

1.不愛朗讀。

在給學生上課的時候,特別是高年級學生,他們發言較少,即使自己有答案了也不積極地回答,大多數學生也不敢積極地表現自己。如果必須朗讀時,有的學生也是用很小的聲音去讀。這是因為他們性格內向害羞?那為什麼插嘴的時候,課間的時候聲音如此有力?那麼問題的原因不在這裏,只不過是在課上他們不願意表達。

  2.朗讀水平低。

  學生朗讀能力良莠不齊,現狀堪憂。部分學生朗讀連流利的程度都達不到,對字詞的發音,或者如何斷句沒能夠很好地掌握,在朗讀的過程中也會出現停頓或是丟字等現象。當上課或是聽其他教師講課時,這種現象也經常會出現,其中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也不例外。朗讀的腔調格式化,唱腔嚴重。唱讀的情況是最後的字聲音加長,語調上升,整個句子連在了一起,就形成了唱讀的形式。尤其是在集體一起朗讀時,這樣的情況尤為明顯。這樣的朗讀是一種非感受化的朗讀,不是有情感的朗讀。

從教師因素看:

重視課堂上的朗讀指導,雖然這個要求一直被強調,但是整體來講,老師課堂上的朗讀指導仍呈現低效性,甚至無效性。

1.重問輕讀,時間不足。由於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老師在課堂上問得多。拿到一篇文章,就用提問的方式進行理解和分析,課文分析完了課也就上完了。學生課堂上沒有時間去讀書,對於教材中優美的語言文字,藴含的豐富知識和情感,也就無法去品味感受。

2.目的不明,要求不清。隨着教學改革的深入,不少教師已經比較重視朗讀,但由於對朗讀教學的目的不明,尤其對各年級朗讀教學要求不明,對每一個朗誦環節要達到的目標也不明白。所以課堂上設計的朗讀比較隨意,沒有目的性、層次性,沒法真正提高學生朗讀水平。例如:在教學課文《盤古開天地》 中 ,讀好“盤古倒下後,他的身體……他的汗水,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這一句話。

第一位老師這樣要求:這一段多美呀,老師請一位同學把這一段美美地讀一讀,先在下面練練。

第二位老師這麼要求:讀讀課文第四自然段,邊讀邊想象課文中描寫的情景,再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你就是一個小小朗誦家。

很明顯,第二位老師對中年級朗讀教學目標很清楚,對於讀這一句要達到怎樣的效果很清楚,所以他提出了具體的要求。這樣學生的讀才是有依據的讀,才是能達到效果的讀。

3.教師指導無方,效率不高

老師在教學《尊嚴》一課時,讓學生思考:哪些地方看出哈默是個有尊嚴的人,隨後組織交流。

學生找到該句:“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

師:孩子,你説説,你是從哪些地方讀懂的?

生:“不能吃您的東西,不能不勞動”,我感覺他説得很堅定。

師:你能把這些地方讀好嗎?讓我們聽出他內心的堅定。

生1讀,語氣堅決,聲音響亮。

師:誰能讀得再響亮一些,語氣再堅決一些!

生2讀,調子更高,讀得更響亮了。

前面説過,哈默“面呈菜色,疲憊不堪”,他內心有尊嚴,但是當時的語氣絕不是越響亮約好。這是老師的朗讀指導沒有符合具體的情境導致。

三.朗讀指導的策略

那麼針對朗讀存在的這些問題,我們應採取哪些措施,切實提高學生的朗誦水平呢?

(一)老師應學習朗讀技巧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研究表明:學生接受信息的總效果有55%來自面部表情。倘若在語文教學重,老師可以聲情並茂地朗讀,則可以讓學生觀其人、聞其聲、悟其情。對學生情感的培養、朗讀技巧的提高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學生的朗讀水平提高,首要的是教師朗讀水平需要提高,那麼,老師學習朗讀技巧至關重要。朗誦時,一方面要深刻透徹地把握作品的內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運用各種藝術手段,準確地表達作品的內在含義。

朗讀的基本技巧有以下幾種:

1.停連:停頓——語法停頓、強調停頓;連接——有些有標點的地方不作停頓或少作停頓。

2.重音:是為了清楚地傳遞説話信息。

3.節奏:體現在語速上,與文章思想內容相聯繫。熱烈、歡快、興奮、緊張——速度宜快一些;平靜、莊重、悲傷、沉重——速度宜慢一些;敍述、説明、議論——中速。

4.語調:要貼合文本的主旨和主人公的心理。

作為教師基本技能之一,朗讀不僅僅是照本宣讀,更應該是一種“美讀”。因此,我們語文老師應該有意識地加強自身的朗讀能力訓練,練就紮實的基本功,以更好地做好示範,為學生提供朗讀的榜樣

(二)指導朗讀要有層次性

每一個環節的朗讀應該達成哪一個目標,到哪一個程度合適?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朗讀呢?筆者認為:指導朗讀要注意層次性,教師要對每一個朗讀環節應達成的目標心中有數。一般的講讀課文主要包括以下三個層次:

1.初讀:解決重點字詞,讀正確,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讀正確的指標有:讀準每個字——生字、多音字、輕聲字、兒化音、變調字等的字音; 不丟字,不添字,不顛倒、重複字句;還可以同時要求學生思考課文的主要寫了什麼,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精讀:抓重點句段,讀流利,深刻領會課文內容。

讀流利的主要指標有:不一字一頓,不指讀,不唱讀;讀出長句子中詞語間的停頓。

如:在《掌聲》一課中,在將課文讀正確,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老師要重點引導學生精讀第三自然段,可讓學生去思考:這兩次掌聲分別在什麼情況下響起的,有什麼不同?

3.品讀,創設情景,讀出感情,體悟思想感情

如在四年級上冊《搭石》一課中,如何引導學生體悟第四自然段走搭石人們的和諧美好。

教師可以創設這樣一個情景:假如你的同桌就是同時對面過搭石的兩個人,或就是那個年輕人和老人,你們會怎樣説?

4.以《一夜的工作》為例。

表層指導——讀熟文本 。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分”、“一會兒”的“會”“轉”這三個字的讀音及一些詞語的意思)

中層指導——讀懂文意。為了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可提出如下兩個問題:課文寫了誰的一件什麼事?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敍述他一夜的工作的?(請你找出重點詞語)然後要求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解決這兩個問題。 

為了突破這兩個重點,先引導學生朗讀重點句段,在朗讀時,找出重點詞語,並對重點詞語進行咀嚼、品味,進而引導學生特別讀好重點詞語,讀出這些文字背後的意思來。

深層指導——讀出意境  (讀好“簡樸”一段)

精心創設了情境:

(1)想象:主人原是清朝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的攝政王,描述一下當時的房子會是怎樣的?

(2)師引讀。

(3)繼續引導學生想象:“周總理,作為一個大國的總理,他的辦公室裏應該有什麼?”

(4)師再次引讀。

(5)引導學生思考:“周總理的辦公室為什麼陳設如此簡單?

(6)師第三次引讀

朗讀教學並不是為了朗讀而讀,而是通過讀讓學生親近文字,從中尋找到能與其內心情感相匹配的表達方式,通過聲音將文章的意藴和內心的感受完美地傳遞出來。教師只有把握了以上朗讀的三個層次,在課堂教學中有效運用起來,才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實現有效的朗讀教學。

(三)指導朗讀要善於創設情境

1.語言描述

例如:在教學《一夜的工作》時的朗讀處理——

“那是一間高大的宮殿式的房子,室內陳設極其簡單,一張不大的寫字枱,兩把小轉椅,一盞枱燈,如此而已。”

首先,學生想象並描述一下當年攝政王的房子會是怎樣的?

然後引讀:“可是今天,房子的主人換成了周總理,這裏既沒有鑲金嵌玉的大牀,沒有各種工藝精湛的器具,也沒有價值連城的珠寶,更沒有聞名中外的名人字畫,只有——”學生們接着動情地朗讀此句。

通過老師的語言描述,把這句話最打動人心的地方挖掘了出來,在活生生的對比中,學生自然能感受到周總理的簡樸,朗讀情感自然能傾瀉而出。

2.想象説話

例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第三自然段時的朗讀處理——

為了感受建築的美輪美奐,我引導想象:

(1)播放圖片,老師範讀,邊讀邊想象畫面。

(2)挑一幅你最喜歡的畫面描述一下。

(3)提供想象説話範例:我看到了……聽到了……感受到了

(4)師小結引讀:從你們的描述中,我看到了那裏綺麗的景色,奇異的風光,感受到了你們內心的欣賞與讚歎,請一個同學讀一讀。

與其單薄地讓學生讀好“金碧輝煌的殿堂”“玲瓏剔透的亭台樓閣”“山鄉村野”,不如讓學生髮揮想象,充分調動視覺、聽覺、感覺等方面去觸摸這些宏偉的建築,學生才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讚歎之情油然而生。
    3。資料補充

例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時的朗讀處理——

為了感受八國聯軍對圓明園的暴行,我補充了以下資料:

為了奪取財寶,英法聯軍從四面八方衝進圓明園,有的搬走景泰藍瓷器,有的搶走繡花長袍……有的脖子上掛着翡翠項圈……

侵略者除了大肆搶掠外,搶劫外,被他們糟蹋的東西更是不計其數,房子裏的綢緞、衣服扔了一地……另一些人兇狠的向大燭台開槍射擊,以此取樂……當10月9日,法國軍隊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處秀麗園林已被毀壞的慘不忍睹。

師:同學們剛才的發言和你們剛才看的讀的這段資料有沒有感受,有嗎?哦,這麼多同學舉手,不用説,用你的朗讀來表達你想要説的感受,送到句子裏去,來讀,誰來讀?

有些教材中藴含這豐富的資源,我們要善於挖掘,以幫助學生真正走進文本,受到強烈的情感薰陶。

4.圖片、視頻、音樂輔助

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的朗讀處理——

生:我知道了這部分寫出了灕江水靜、清、綠的特點。 

師:説得不錯。你能用感歎的語氣説説嗎? 

生:灕江的水真靜啊!灕江的水真清啊!灕江的水真綠啊!(學生語氣平淡) 師:你能讀出這種感情嗎?(生讀,較前面有了些感情。然後教師出示課件學生練習朗

讀這三個感歎句) 

師:大家讀得很好,可是灕江的水究竟靜、清、綠到什麼程度我還是想象不出來,那怎麼辦呢?你們想不想親自去看一看?(播放課件) 

師:同學們,帶着你剛才的感受再把這部分美美的讀一讀。 

(這次同學們讀的非常有感情。) 

例如:在教學《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時的朗讀處理——

師:德國有這麼美麗的景色,你們想不想親自去那裏走一走,看一看呢?(觀看德國獻花幻燈片) 

師:你能説説德國的獻花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嗎?    

生:德國的街道太美了! 德國真是個奇特的民族。 

師:同學們,我們的眼睛看到了那麼美的景色,其實有時候,語言要比圖畫更吸引人,更有魅力。讓我們閉上眼睛,聽老師讀讀這段文字,體會一下吧!(師配樂範讀)    

生:我似乎聞到了花香,聽到了鳥叫。    師:同學們想不想試試。(生配樂朗讀)

充分運用圖片、視頻、音樂等電教手段輔助,能夠恰到好處地渲染氣氛,引導學生入情入境體會感情。學生進入了情境,就自然而然地讀出了感情。

(四)指導朗讀要善用評價語言

1.評價語言要有指導性

例如:指導學生朗讀“西湖歌舞幾時休”一句

學生情不自禁地齊聲朗讀:“西湖歌舞幾時休?”聲音中充滿了心急如焚的急慮。王老師提高聲音又説:“你們擔憂嗎?再問。”於是,學生帶着深深的憂慮再讀課文。緊接着,王老師激動地説:“你們憤怒嗎?批判那些權貴的鼻子再問。”這一次,孩子們的聲音裏充滿了激憤,分明自己就是那位愛國的詩人,傾訴着無盡的憤慨。

評價學生的朗讀,不能只停留在對學生本身朗讀質量的評價,更高明的朗讀是在評價中,不知不覺地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一次比一次接近情感目標。

(2)評價語言要有激勵性

在我的課堂上進行課文朗讀訓練時,有一位孩子在讀的時候聲音很輕,而且一句話裏總有讀錯的、讀漏的字,但是他停下來再拼幾遍就讀對了,這引起了其他孩子的一些嘲笑。

 “這位同學真勇敢,你們聽,在他的努力下,這些難讀的生字他都會讀了,而且一次比一次讀得好,我們大家都應該學習他呀!”然後我又因勢利導,説:“瞧,這位小朋友多能幹,自己學會了這麼多的生字新詞,咱們大家一起跟着他讀一讀。”

學生的朗讀水平存在差異性,老師要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朗讀期待,切不可用一刀切的標準,應秉着多鼓勵的原則,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得到承認的基礎增強朗讀的信心。

(3)評價語言要實事求是,得體適度

例如在教學《匆匆》一課,一個學生讀得很不錯,該怎麼點評?

一個教師豎起拇指:“你的朗讀水平簡直超過了趙忠祥。”

另一個老師:“你的音色真好聽!情緒把握得很到位!我建議你今後去當個播音員。來,未來的播音員握個手。”

第一個老師表揚之情溢於言表,但是有點浮誇,第二個老師的從音色、情緒兩方面去表揚,還點出了學生在這方面的特長,顯得具體真誠,又給學生帶去了強大的鼓舞。

(4)評價主體要多元化,突出啟發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各類的評價活動中,學生都是積極的參與者和合作者,因此應建立開放、寬鬆的評價氛圍,鼓勵學生、同伴、教師共同參與評價,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幫助學生在自我評價、互相評價師長評價中不斷反思,認識自我。

(五)指導朗讀多種形式相結合

朗讀的形式除了齊讀、分讀、自由讀、分角色讀以外,還有範讀、選讀、復讀、賞讀、仿讀、引讀等。選擇什麼樣的方式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恰到好處的運用,讓學生提高朗讀的樂趣,以提高朗讀的效果,對教學質量也能有提高。

幾種常見的朗讀形式,作用不一:

自由朗讀——主動查閲,動筆反思;      範    讀——提供模仿,激發慾望

指名朗讀——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齊    讀——合理採用,發揮優勢

表 演 讀——體悟內心,增加體驗        賽    讀——引起競爭,互相比讀

配 樂 讀——走入意境,昇華情感        接 讀 法——喚起注意,充滿趣味

朗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語文教師要處理好“語”和“文”的關係,引導學生採用最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朗讀訓練,養成正確朗讀的良好習慣,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發展智力的重要途徑。教師要為學生設置明確的朗讀任務,適當加以點撥,組織多樣化的朗讀活動,進行科學合理的朗讀評價,因勢利導,讓學生的朗讀素養逐漸增強。

在教改如此活躍的今天,各種改革措施層出不窮:語用教學,羣文閲讀,主題閲讀等等,均各得其法,但課堂中的朗誦教學這一傳統古老的法寶不能忽視。重視對學生朗誦的訓練,猶如牽引着學生感受語文教學中那滿園花香,不僅僅讓學生知道花園中花朵的名字,更是讓學生感受到那陣陣沁人心脾的語文香,以及由這語文香薰染而來的書香素養。

參考文獻:

《國小時代•教師》2011/2  時潔《重視朗讀訓練,提高語文素養》

《閲讀教學》2000/6  傅廷珩《運用電教手段,加強朗讀訓練》

《國小教學》2014/1  紹建剛《從“拿腔拿調”到“真情流露”》

《教學科研》2014/9  王明東《加強朗誦訓練,提高口語水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1r1r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