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音樂的教學論文 音樂教學論文3000字【多篇】

音樂的教學論文 音樂教學論文3000字【多篇】

音樂的教學論文 音樂教學論文3000字【多篇】

國小音樂教育論文 篇一

論文摘要:教師繼續教育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進行基礎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已經走上了尊重教師教學個性發展,強調轉變和提升教師教育理念為主的培訓之路。本文試圖在中國小音樂教師繼續教育培訓中借鑑奧爾夫音樂教師繼續教育,強調教師繼續教育中教師的“參與性”“體驗性”,注重教師個性特徵的發展和創造力的培養。

論文關鍵詞:音樂教育;奧爾夫;教師繼續教育;參與性;創造性;體驗性

一、奧爾夫音樂教育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奧爾夫音樂教育是世界最具影響力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是德國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受20世紀初歐洲興起的“迴歸自然”藝術思想影響創立的音樂教育。奧爾夫音樂教育的基本原理是:“原本性”“的音樂教育,它不是單純的音樂,它是和語言,動作,舞蹈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種人們必須自己參與的音樂,即:人們不是作為聽眾,而是作為演奏者參與其間。奧爾夫音樂教育多元化的教學內容,多樣化的教學形式,靈活化的教學方法,在實踐教學中相互融為一體,每一個教學過程對教師和學生來説,都是一個充滿着創造性的活動。奧爾夫音樂教育在德國傳統音樂教育理念影響下借鑑了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體系,他本人曾經説過:“自己所做的一切其實就是一個把古老的精華繼續傳遞下去的火炬傳遞者。而後繼者要想把這個觀念繼續傳遞下去的話就註定需要不斷地演變。”可見奧爾夫音樂教育是教育理念上的一場革命,他提倡不斷演變和提升觀念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奧爾夫音樂教育以他獨特的教育思想與實踐,在全世界教育中風靡。

二、奧爾夫音樂教育師資培訓的特點

(一)教師的“參與性”與“體驗性”

奧爾夫音樂教育認為,原始的音樂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機體的、能為每個人學會和體驗的。同時它並不單獨存在於音樂本身,它是同動作、舞蹈和語言聯繫在一起的。對於音樂學習者來説單純的用耳朵進行音樂的欣賞是不夠的,獲得全面、完整的綜合性審美體驗是十分重要的。在這種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奧爾夫音樂教育師資培訓鼓勵教師親自進行創作、表演、欣賞交流與評價。給教師創造審美體驗的機會。同時,奧爾夫音樂教育師資培訓推崇教師學習的主動性。通過讓教師自己體驗教學的全過程,以達到學習的主動性和對教學深層次的體驗與理解。例如,在引導教師進行音樂欣賞教學時,會藉助一些輔助性符號,隨着樂器的進行,讓教師分聲步演奏打擊樂器,這樣教師不僅體驗到音樂的美妙,而且瞭解了樂曲的節奏、結構和風格。更能體驗教學中學習者的感受。

(二)教師的“個性化”與“創造性”

奧爾夫音樂教育是一種強調回歸人本,激發人的個性化發展的教育。在奧爾夫音樂教育師資培訓中注重以教師個性化發展為中心,會根據教師的需求隨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重視培訓教師的主體地位,始終把教師主動、全面的發展放在培訓的首位。讓教師通過親身體驗比較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之間的關係,充分發揮教師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

創造性是奧爾夫音樂教育的又一特點,奧爾夫明確指出“讓孩子自己去尋找、自己去創造音樂,是最重要的”在這種理念指導下的奧爾夫音樂教育師資培訓更加強調教師教學中的即興性和創造性的培養。如果教師繼續教育本身缺乏創新意識和體驗創新的過程,要想造就創新型教師只能停留在理論層面。我們知道奧爾夫不提倡有固定的教材,教師上課也沒有具體的“教參”可參考,教學的一切素材需要教師自己到生活中去尋找。在奧爾夫音樂教育師資培訓中,培訓講師除了為教師展示經典課例外,絕大部分是啟發教師的思維,給教師一個思索創造的空間。同時教學中不會對教師作硬性教學模式或是方法的規定,教師在感到沒有框架束縛的同時,也會感到壓力和拓展教學的自我需求。讓教師體驗在即興創作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性創造,來培養和發展教師的創造力。

中國人幾千年來中庸的、內斂的人物性格,使得中國的教育更多的崇尚了一種為師而尊的束縛,在教師繼續教育中表現為缺乏對教師個性張揚、創造力、獨立思維能力的培養,同時在體驗、參與、互動方面有很大不足。隨着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的教師繼續教育也在不斷尋求全新的教師培訓理念和方法。奧爾夫音樂教育師資培訓注重教師個性的全面發展,強調教師健全的審美心理結構的建構;注重教師的創新能力培養;強調教師通過體驗、合作探究構建知識。這與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對教師專業化的培養如出一轍。因此,借鑑奧爾夫音樂教師師資培訓,不僅對我國中國小學生音樂學習方法的轉變有深遠的影響,同時對轉變和提升音樂教師的教育理念、激發教師積極體驗,培養教師創造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啟示。

三、奧爾夫音樂教育師資培訓在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中的運用

(一)借鑑案例教學與案例研討

教師繼續教育應該是一個情感體驗和知識學習的過程,但在繼續教育中面對教師到底要教什麼樣的知識,怎麼教這些知識,是教師繼續教育需要深度思考的重要問題。我們知道不同的知識需要不同的獲得方式。有些知識可以通過書本和其他各種信息渠道獲得,還有一些知識必須在他人的指導下,在做的過程中獲得,而這類知識才具有廣泛的遷移性,因為它強調的是具體情境中知識的運用和創新。而教師繼續教育學習更應強調“意會”知識的獲得,不應單純的停留在理論性知識的傳授上,而應強調實踐教學經驗的獲得。我國傳統教師繼續教育強調從理論層面向教師“灌輸”專業知識,造成教師被動接受專業知識、缺乏實踐性,我們可以借鑑奧爾夫音樂教師培訓理念,尊重教師的情感體驗,以案例為載體,在教學的互動中從行為層面,操作層面不知不覺的傳遞教育思想及方法。同時在培訓中我們鼓勵所有參培教師都參與到具體課例教學互動中來,再通過教師交流與探究—培訓講師講解—教師即興創編等環節,讓教師在親身體驗課例中獲得知識、提高教學水平。

(二)借鑑“參與體驗式”培訓形式

傳統教師繼續教育是在傳統教育理念指導下對教師“灌輸”基礎教育改革的理念和內容。導致教師們只能在理論層面上理解基礎教育改革的意義、作用及方法,而缺乏深層次的理解,不利於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應引導教師在繼續教育中通過實際課堂教學互動,親身體驗基礎教育改革的理念及特點。新課程改革提出:音樂教師的任務是啟發學生和指導學生參與、探索和體驗音樂,只有學生與音樂融為一體,才能親自去探索、領悟音樂的美。我們可以借鑑奧爾夫音樂教育師資培訓中提倡的“全員參與”的形式,把音樂技能、音樂教學方法以及音樂教育理念融合在各種有趣的培訓活動中,使整個教學無論對於教師還是對於學生,都是一種充滿親身體驗的過程,強調在培訓中豐富教師情感體驗,從而建立起教師對學生、對學科、對學習以及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之情,強調在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下,激發和培養教師對音樂教學的興趣。

四、借鑑奧爾夫師資培訓模式

奧爾夫音樂教育師資培訓通常採用“做—學—研—練—評教學模式。此模式以課例為載體,通過體驗觀摩課例、聆聽講師分析課例、參培教師交流課例、現場創編課例延伸、分析評價課例等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引導教師在參與體驗中掌握音樂課堂教學的實際操作方式與方法。在培訓過程中既不是以培訓講師為中心,也不完全是以教師為中心,而是既發揮培訓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教師的認知、體驗主體作用。具體操作如下:

(一)“做”

培訓講師現場帶領參培教師進行課例體驗,讓參培教師在參與教學的過程中親身體驗,“教”與“學”。

(二)“學”

教師對演示的示範課例針對教學設計、教學模式、教學策略、教學方法與方式,結合不同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進行課例分析,使教師瞭解和掌握完整有效的中國小音樂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方法。

(三)“研”

通過觀摩、和聆聽老師的分析。根據個人的理解參培教師之間進行討論與交流。

(四)“練”

在體驗、理解課例的基礎上參培教師對教學各別環節根據個人的理解進行即興教學延伸。

(五)“評”

針對參培教師即興教學延伸,進行現場點評。及時發現參培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作及時指導。

音樂教學論文 篇二

一、古箏演奏技法的發展

(一)對傳統演奏技法的繼承和創新

當前我國的古箏彈奏技法雖然融入了許多現代元素,但傳統彈奏技法依然居於重要地位。在古箏演奏中,運用較多的仍然是點、揉、吟、顫等傳統的演奏技巧,這些傳統技巧凝聚了古箏彈奏技巧的精髓,在古箏彈奏中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另一方面,傳統技法又具有較大的地域性特徵,這顯然已經不適應當前的多元化音樂藝術需求。因此,古箏演奏技巧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加以改革創新,當前古箏演奏在規範基本演奏手型和姿勢的基礎上,又着重發展了左手演奏技法,使得古箏彈奏更加靈活多變。

(二)借鑑吸收其他樂器的演奏技法

古箏演奏技法的產生和發展都是遵循樂器自身特點和音樂發展規律的,在此基礎上吸收和借鑑其他音樂元素加以融合,促使古箏演奏更有包容性和豐富性。古箏演奏對其他樂器的吸收一方面表現在對民族樂器技巧的借鑑上。例如吸收利用琵琶的掃弦法以及木魚的敲擊技巧等。另一方面是融合運用西方樂器演奏技巧,例如利用除了中指、食指和大拇指以外的其他手指參與演奏,同時,充分發揮左手在演奏中的功用。

(三)演奏技法的多元化發展趨勢

當前的古箏彈奏技法除了繼承和創新傳統的演奏技巧,還吸收融入其他樂器演奏技巧,同時,還在此基礎上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在傳統的點、揉、顫、吟等技巧的基礎上,還形成了輪指、搖指、點指和轉換音列等技巧,使古箏演奏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古箏演奏技巧在繼承民族性特徵的基礎上,更加符合當前音樂藝術國際化的時代特點。

二、古箏演奏技法的發展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

古箏教育作為古箏藝術的基礎與動力,既為古箏演奏提供動力源泉,又跟隨着古箏演奏技法的發展而不斷調整,因此,古箏演奏技法的發展必將在音樂教學中運用和體現,具體而言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古箏彈奏技法的創新要求教師在進行古箏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充分了解古箏的樂器特徵和發展概況。掌握定弦、左右手手勢、音位、基本手指指法等基礎理論和技巧,在此基礎上進行相關的實踐訓練。在訓練時教師要特別注意,學生在彈奏時左右手指法的姿勢和步驟是否正確。並且事先為學生講解各指法較常見的彈奏問題及原因,並提出相應的防範和改正措施。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指法和手勢,從而確保彈奏的音色和速度效果。其次,在古箏音樂教學時,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不斷訓練和調整,掌握紮實的基本功,讓學生通過對音節快慢、強弱、粗細的把握,充分展現不同曲調的情感和意境。其次,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古箏訓練時,應當針對“複習曲目”和“新學曲目”的特點,制定出相應的訓練計劃。針對“新學曲目”要引導學生放慢速度,即便是節奏較快的曲目,也要從慢練開始。此外,針對那些難度較大、技巧手法比較複雜的曲目或片段,要分章節、分階段逐層練習,在各章節熟練之後再融合練習,逐個擊破訓練的重難點。在學習新曲目的同時,教師也要適時安排學生有計劃的複習已學過的曲目,做到温故知新。並且指引學生根據已熟悉的曲目總結彈奏技巧和規律,並根據新曲目類型加以實踐檢驗。此外,古箏教學與其他音樂教學一樣,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因此,教師在古箏教學中,除了要講授基本的理論知識,還應要求學生加強彈奏訓練,通過舉辦各種晚會、藝術節等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平台,讓學生通過演奏實踐,不斷總結和思考,形成聽覺與感覺的溝通交流,逐漸完善自己的音樂認知標準。

音樂教學論文 篇三

摘要:音樂教育是幼兒園教學中一項主要的教育課程,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不僅能夠陶冶幼兒情操,增強幼兒對美的意識和理解,還能夠激發和培養幼兒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在幼兒的音樂教學中,認真的分析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引導幼兒理解、感受音樂的內容和情感,並獲得音樂能力的發展,是使音樂教育活動達到教育目標的重要條件。在本篇文章中,我從分析教材內容、發揮教育作用以及教師的主導作用等方面闡述了我在幼兒音樂教學中的點滴體會。教師只有在音樂教學中認真分析、研究教材,以發展幼兒的音樂技能、培養幼兒良好品德為目標,用多種方法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才能促進幼兒在音樂活動得到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 音樂

音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隨處可見的,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從感知開始的,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有助於增強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力,提高他們的聽覺能力及欣賞能力,陶冶情操,增強他們對於生活的熱愛。同時還可以挖掘和發展幼兒自身潛在的音樂素質和能力,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愛好,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表現。

音樂是幼兒園教學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除了對幼兒進行音樂教學,我還將音樂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不僅提高了幼兒的音樂素質和能力,而且對於我們一日生活中的各項工作都有所幫助。在這裏,我就將我所積累的一些經驗與大家共同討論一下。

一、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儘管幼兒天性喜歡音樂,但對這種興趣愛好仍要注意培養,並給予發展。這不僅僅是為了在幼兒園生活的短短几年中,使幼兒能對音樂抱積極態度,而且要使這種興趣得以鞏固、保留,併成為終生的一種需要。 要想更好的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首先要培養他們對於音樂的興趣。如何才能更好的培養幼兒對於音樂的興趣呢?

1、認識到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大家不難發現這樣的情況:當我們為幼兒播放進行曲時,他們馬上會甩起臂膀,雄赳赳氣昂昂的學起解放軍齊步走來;當我們為他們播放歡快、激烈的樂曲時,他們馬上會手舞足蹈,隨音樂歡快的擺動身體――這正如陳鶴琴先生所説的:“大凡健康的兒童無論是遊戲、散步或工作,他們本能的都愛唱歌,表現出音樂的律動。”因此,在我們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善於發現幼兒對於音樂的興趣,時刻觀察,並進行保護。

2、激發幼兒對於音樂的興趣

認識到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後,就應該及時的激發和培養。首先要讓幼兒更多的接觸音樂,增強音樂對幼兒的感染力。為此,我將音樂貫穿滲透與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例如,在用餐之前,我為幼兒 播放優美、抒情的輕音樂,讓幼兒在安靜、舒適的音樂中等待用餐;在開展角色遊戲時,我們專門創設了一個“音樂台”,裏邊有各種樂器和演出用的道具,幼兒可以隨自己喜歡的音樂自由的演奏和舞蹈;在幼兒午睡時,我為他們播放催眠曲,讓他們更快的進入夢鄉――另外,我還經常組織幼兒玩一些有趣的音樂遊戲,充分調動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二、對幼兒進行合理的教學

幼兒園的音樂教材,無論是歌曲、舞蹈,還是音樂欣賞、律動,都韻含着一定的教育內容。每當我們拿過來一節課,分析教材內容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只有把教材分析透徹,才能更好的設計教學活動,發揮教材的教育功能。

1、情感教育

每一個音樂作品都有自己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目的是為了抒發情感以及對美好生活的無限熱愛。所以,我們在演繹音樂作品時,就應該把作品所要表達的內涵充分的表現出來。

2、品德教育

幼兒園音樂教材中的品德教育,使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核心內容。讓幼兒在原有的認識基礎上理解其教育內涵,是達到音樂教育目標的根本問題。

例如:歌曲《小烏鴉愛媽媽》,講述了小烏鴉長大以後不忘媽媽的養育之恩,叼來蟲子為媽媽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班有好多孩子都缺乏對父母長輩的尊重,對自己的父母沒有禮貌。稍有不順心意的是就大喊大鬧。針對這種情況,我在上課時,着重向幼兒進行了這方面的教育。“連小烏鴉都知道報答媽媽的養育之恩,愛護媽媽,照顧媽媽,拿我們小朋友應該怎麼做呢?”這個問題在幼兒之間展開了討論,使幼兒充分認識到了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情感體驗中激發了幼兒尊重他人的行為。

3、音樂技能的培養

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首要一點就是對幼兒進行音樂技能的培養。通過啟發引導幼兒積極參加音樂藝術活動,在音樂藝術的情感體驗和美的感受中,培養幼兒對音樂藝術學習的興趣和愛好。培養幼兒主動參與、主動體驗、主動表現音樂的積極性和興趣,發展幼兒對音樂藝術的審美感知能力

通過教學,教給幼兒歌唱、韻律活動、音樂欣賞、樂器演奏等方面的粗淺知識和技能,培養訓練幼兒的音高感、節奏感、音樂感、力度感和曲式感等基本的音樂素質。發展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記憶力、想象力、表達力及創造力等方面的音樂能力,促進了幼兒音樂素質水平的提高。

通過啟發引導幼兒參加音樂藝術活動,陶冶幼兒的性情和品格,開闊幼兒的音樂視野,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積極向上的個性品質,促進幼兒身體、語言、認知、意志、情感及社會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諧發展。

三、教師的主導作用

一節成功的音樂課,除了好的教學設計和幼兒的良好配合以外,教師的主導因素至關重要。一節課能否上好,能否達到教育目標,收到好的教學效果,與教師的表現是分不開的。

在教學中,模仿是幼兒的主要學習手段。所以,教師的示範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也是幼兒能否正確掌握教學內容的關鍵。如:教唱歌時,教師準確、清楚的範唱對幼兒正確學習歌曲、掌握歌曲內容、瞭解歌曲節奏有很大幫助。特別是教授新課時的示範,會給幼兒留下完整、深刻的印象。

總之,教師只有在音樂教學中認真分析、研究教材,以發展幼兒的音樂技能、培養幼兒良好品德為目標,用多種方法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才能促進幼兒在音樂活動得到全面的發展。

音樂教學論文 篇四

摘 要:音樂需要學生通過欣賞來感受、鑑賞、創造,音樂不是簡單地將音符拼湊起來,而是作者內心真實感情的寄託。學生不僅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欣賞音樂,還需要自我體會音樂的情感。高中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的欣賞興趣,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才能逐步地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欣賞能力。

關鍵詞:高中音樂;欣賞;實踐

高中是一個緊張的學習階段,學生面對着大學聯考的壓力,無論是上課時間還是下課時間都在繃緊自己的神經,音樂既可以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又可以提高文化修養。學生在音樂課堂上全身心地投入到欣賞中,勞逸結合,這樣既有利於提高學習成績,又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

高中的音樂教材會編入很多優秀的、藝術性較高的民族音樂,能夠積極地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和情感薰陶,但是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興趣,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從音樂方面激發學生的欣賞興趣。由於高中課程比較緊張,學生不會有太多的時間接觸藝術歌曲或歌劇,教師可以在音樂課堂上根據音樂的表現形式把音樂的內容和背景故事表達出來,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還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欣賞音樂,學生才能夠更好地理解音樂的思想、內容、感情。比如,在欣賞《長江之歌》時,有很多學生可能沒有親眼看見過長江,高中生也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看,教師可以準備關於長江的照片或短片,讓學生欣賞過後,再欣賞音樂,會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喜歡欣賞、學會欣賞對高中音樂的課堂效率是極其重要的。

高中音樂教師在課堂上和學生是互動的過程,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學生位於主體地位,學生在欣賞音樂時主動聽、主動欣賞,讓學生自己感受音樂,教師可以在指導時提出有關音樂的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欣賞音樂,學會主動地聽,聽對音樂的欣賞是重要的。學生在欣賞音樂時,可以發揮想象力,想象音樂的情境,這樣的欣賞會使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的魅力。音樂的欣賞是長期積累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只有多聽優秀的音樂,才能夠使學生學會欣賞、學會感受。著名的《沂蒙山小調》,不是聽一遍就可以瞭解它的魅力,學生可以多聆聽,瞭解作品的節奏、旋律、音色的變化,這樣才可以做到對音樂的最佳欣賞。

欣賞音樂是高中音樂極其重要的環節,學生在大學聯考的壓力下,在音樂課堂上緩解壓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讓學生在主動地參與到欣賞音樂的過程中,瞭解、感受音樂。

參考文獻:

楊碧穎。淺談高中音樂教育中的欣賞教學。青春歲月, 20xx(16)。

李芳。高中音樂教育中的欣賞教學研究。考試周刊,20xx(65)。

音樂教學論文 篇五

摘要:現階段,伴隨着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以及綜合國力的顯著提升,國家層面也加大了對教育教學領域的政策引導、制 度建設以及資金投入力度,旨在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培育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在這一背景之下,素質教育的理念以及模式的應用價值得到了愈來愈多主體的實踐與認可,集中凸顯在藝術教育的多元化發展。基於此,本文立足於我國國中音樂的教學實況,探討了提升廣大學生參與度與主觀能動性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藝術教育多元化;國中音樂;現存問題;教學優化策略

國中是學生身體成長與思想完善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其鑑賞能力與藝術素養提升的重要階段。而這一時期音樂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狀況如何,不僅直接影響着廣大學生自身素養的提升以及今後的發展,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彰顯着各所國中的藝術育人價值。特別是基於素質教育的時代大背景,音樂教學工作的開展價值日益凸顯出來,同時也是新課程改革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基於此,探究藝術教育多元化背景下提升國中音樂教學有效性、科學性的具體策略,有着較高的現實價值與實踐意義。

一、國中音樂教學工作育人價值探析

新課改教育大背景下推出的《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修改稿)》中,明確了音樂教育的含義、特點、屬性以及開展價值,即國中音樂是國中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必修模塊,也是大部分學生所必須掌握的一項基礎技能。但是基於日趨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生髮展需求,有關主體應當牢牢把握新課改中對音樂模塊的具體規定以及細節要求,積極探索一條更有針對性的教學道路,實現對學生音樂素養以及歌唱技能的有效培育。而要想全面提升國中音樂課堂教學工作開展的科學性、有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激發每一位學生參與音樂教學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使其以飽滿的熱情與積極的姿態來完成理論學習與實踐探索,最終實現自身音樂素養、歌唱技能以及鑑賞能力的全面提升,為其今後的成長與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也是本文理論研究的目的所在。

二、國中音樂教學工作開展策略探究

(一)合理整合音樂鑑賞教學

人們常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是對國中這一年齡段的學生來説,他們的學習選擇往往凸顯出主觀性的顯著特徵,即其在學習過程中十分關注自身的興趣愛好,且可以在自身感興趣的領域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與全面的學習。而音樂鑑賞作為歌唱學習的基礎所在,其開展深刻影響着學生對於這一課程的認知與參與。基於此,教師應當勇於打破傳統單向灌輸式教學模式,牢牢把握國中這一年齡段學生的音樂基礎、認知水平、學習特點以及興趣愛好等要素,積極探索一條同學生們多樣化、個性化發展需求相契合的音樂鑑賞教學道路,從而引導同學們在潛移默化之中,逐步具備較高的音樂感知能力、鑑賞意識以及理解能力,為其歌唱技巧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1]。要想在中充分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可以藉助於學生最感興趣的流行音樂。無論是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中國功夫》,還是頗具民族特色的《前門情思大碗茶》,亦或是京腔説唱與現代説唱相結合的音樂曲目,都可以讓同學們感受到濃郁的音樂渲染力與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其在自身較為推崇的流行音樂中感知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進而實現自身音樂鑑賞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二)充分彰顯學生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單項灌輸式理論教學模式之下,教師往往扮演着主導者、控制者的角色,學生則是被動的接受教師的理論傳輸,缺乏更加主動而深入的思考與探索。在這一模式下,學生很難獲得自身創新創造能力以及實踐探索能力的全面提升。針對這一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應當積極打破原有教學模式的桎梏,在充分激發學生參與音樂教學積極性的基礎上,全面彰顯其主體地位。因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開展學生講堂活動,即讓同學們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分組原則,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資料的收集活動,並且完成對某一曲目創作背景、主要內容以及情感引導的教學。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課堂參與度得到了充分的調動,他們可以通過自身的實踐獲得更加全面的音樂知識[2]。另一方面,在實際教授學生歌唱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從台上走到台下,與同學們融為一體,及時瞭解不同學生參與教學的狀況,並且妥善解決其在學唱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大程度上發掘不同學生音樂學習的潛力。除此之外,為了更好的契合這一年齡段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興趣愛好,教師可以藉助於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音樂教學活動,無論是班級內部的主題合唱比賽,還是基礎性的樂理知識競賽,亦或是獨具藝術魅力的音樂劇表演,都可以引導學生們逐步具備較高的的專業素養與鑑賞能力,助力其更好的成長與發展。

(三)積極應用鼓勵評價模式

國中生所在的年齡,往往十分渴望獲得外界的關注與鼓勵,而教學評價作為音樂課程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之一,其開展要求教師應當以肯定、鼓勵為主,全面提升同學們參與音樂學習的自信心。無論是課堂上的教學工作,亦或是類型多樣、內容豐富的課外興趣活動,都要求教師全面跟進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發展趨勢,深入發掘其身上的閃光點並給予肯定與鼓勵[3]。例如,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給予每一位學生以充分的展現自我的機會,無論是歌曲的學唱示範,還是一些理論性問題的回答,亦或是一些小組任務的開展,教師都應給予學生以充分的鼓勵與認可。除此之外,在開展學生課程評價工作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效融合學生自評、同學互評以及教師評價這三種方式,全方位、多層次的考量不同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的課堂表現以及學習狀況,從而使同學們可以直觀、明確的瞭解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所在,更有針對性的發展與完善自我。

(四)全面優化創新教學方法

據相關研究結果顯示,人們在接受外界信息反饋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協同眼、耳、鼻、手等多個感官,才可以獲得更加深刻的記憶。特別是基於信息化、網絡化的時代背景,廣大國中學生接受信息的途徑更加多樣,所面臨的信息選擇也更加繁雜,這就要求音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充分應用已有的多媒體平台,更好地契合廣大學生的層次化、多樣性發展需求。具體來説,在充分的課前準備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藉助於多媒體平台,有效融合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要素,從而將課前準備的理論知識,或者是影像資料直觀展現出來,讓同學們可以更加快速的瞭解到音樂藝術領域的基礎知識[4]。特別是針對一些有關動態的音樂表演形式的教學,藉助於多媒體平台,同學們可以更加直觀的體驗到這一藝術形式的鑑賞價值與藝術內涵,這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傳統理論式教學模式的桎梏,有利於激發同學們的主觀能動性及課堂參與度,使其更快、更好的步入音樂藝術的世界,成為優秀文化的繼承者與弘揚者。

(五)積極推進教學內容的多元化

國中音樂教學工作的開展,其根本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感知能力以及表現能力,而這一目的的實現,離不開對作品情感的有效感知。因而在實際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有關主體應當避免出現單純的理論灌輸,可以藉助於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情感體驗活動,讓同學們可以獲得更加深刻的情感感知,進而在潛移默化之中引導其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我們以《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的欣賞教學為例,在為同學們播放樂曲之前,教師首先可以藉助於現代化的網絡平台,向同學們展示這一作品的創作背景以及作者德沃夏克的生平經歷。如此一來,同學們可以更加深入的體會音樂中昂揚進取的積極因素和去國懷鄉的惆悵感傷,實際的課堂氛圍十分高漲。總而言之,音樂教學工作的開展,其目的包含但不侷限於指導同學們學唱某一作品,而是使其通過對音樂作品創作故事的瞭解以及對基礎樂理知識的掌握,進而逐步培養其較高的音樂素養與鑑賞能力,助力其更好的成長與發展。

三、結語

國中是學生身體成長與思想完善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其鑑賞能力與藝術素養提升的重要階段。基於此,有關主體應當從合理整合音樂鑑賞教學、充分彰顯學生主體地位、積極應用鼓勵評價模式、全面優化創新教學方法以及積極推進教學內容的多元化等層面入手,不斷提升國中音樂教學工作開展的科學性、有效性,助力廣大學生音樂素養、鑑賞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莊婉瑜。農村幼兒園開展創意美術活動的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xx,(11):70-72.

[2]汪海英。農村鄉土資源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運用研究[J].學週刊,20xx,(30):180-181.

[3]洪燕。農村自然物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開發與利用[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xx,(08):113-114.

[4]高翔。發展農村美術教育的地域特色[J].美術教育研究,20xx,(15):116-117.

音樂教學論文 篇六

一、悦納音樂教學,讓學生在快樂中體驗音樂

“悦納教學”的策略表現在採用“建構式六模塊教學法,即:優化情境;自主質疑;指導合作;交流展示;適時引導;悦納提升。結合該策略,對於國小音樂教學,筆者聯繫自己的學習與實踐,提出以下兩個觀點:

(一)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悦納知識,啟迪學生的思維

“悦納教學”追求的是課堂教學的境界,讓學生主動、快樂地去學習,自由愉悦地成長,在學習中不斷去吸納,悦納自我、悦納他人、悦納社會。作家秦文君説“:學習應是帶領人走向豐富、體面、明朗、幸福的,那是美麗燦爛的進程。”課堂體驗不僅僅是知識本身,更是一段重要的生命歷程。學生學習知識是必要的,也是後期學習的基礎和前提,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學生不能只學習知識,而是要通過知識的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得自身對於外部世界的看法逐步走向成熟。具體到音樂學習來説,就是要通過音樂的學習過程,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審美價值觀,讓音樂融入學生的生活,讓學生通過學習音樂培養在生活中發現美的能力,熱愛生活,啟迪思維。如,二年級《十二生肖歌》,我通過讓學生猜謎語,講、聽十二生肖的傳説故事,生肖開火車遊戲,學唱、表演歌曲等活動初步瞭解了我國特有的生肖文化,感受民間傳統藝術的魅力,引發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興趣中學習音樂,體驗音樂,進而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和慾望,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二)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悦納自己和他人並加以悦納提升

音樂本身充滿着人文的魅力與價值,而這也是驅使學生學習音樂的一個重要原因所在。對於音樂教學來説,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滿足學生對於人文魅力與價值的渴望,只有滿足了學生的這種好奇心,用音樂的魅力感染學生,學生的學習狀態才能不斷改善,從而更好地學習。其次,我們的音樂教學滿足了學生“好動”的渴望,國小生處於青少年時期,好動是他們的特點,對此,我們不應該壓抑,而是應該積極調整,主動適應,通過音樂課程的改進,使得課堂活潑、生動,符合學生好動的特點,從而促使他們更好的學習,更好的吸收知識。此外,學生“好勝”的心理需求也不容忽視,要通過對學生的正面評價、表揚、鼓勵,滿足他們的好勝心,鼓勵他們繼續努力。我在教學二年級音樂《請你唱個歌吧》這一課時,在歌詞創編環節,我問學生們,在春天裏,除了歌曲中唱到的小杜鵑,還有哪些小動物也會來一起唱歌呢?於是,各種答案出現了,小布谷、小蜜蜂、小黃鸝、小麻雀等。我讓大家分別模仿小動物的叫聲,這時候有的小朋友不能很好的處理好聲音,於是我加以引導:“小蜜蜂的嗡嗡聲是不是應該小一點呢?”接下來當有些同學的叫聲模仿的不準確的時候,就有其他小朋友糾正我們,小黃鸝的滴哩哩應該再清脆一點……在我的引導下,分組演唱、分角色演唱,有的小組表演小黃鸝;有的小組表演小布谷;有的小組表演小蜜蜂……在學生們愉快的模仿聲、笑聲中,很快地就把歌曲學會了,每一個學生臉上的表情也是極富童趣,可愛至極,甚至平時不怎麼開口的同學也開心的唱了起來,每一次模仿演唱都惟妙惟肖。他們唱歌的熱情被激發了出來,在合作中悦納提升,吸納他人的觀點,將學習所得運用到實踐中,從而達到既定的學習目標。

二、悦納音樂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一)悦納學生的個性,同時讓所有的學生都有發展的機會

從新課程標準中我們不難看出,音樂教學要面向每個學生,考慮整體,使得全體學生都能得到音樂的薰陶,從而使他們受益。此外,考慮整體並不意味着忽視學生的個性,我們還要考慮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使每個學生都能以自己的方法學習,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要將整體與個體相結合,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平台。有些家長在這方面還是做得比較好的,例如培養學生鋼琴、電子琴等方面的技能。而對於學生的這些技能,我們要好好把握,比如在表演上、課堂上,可以安排這些學生為大家表演。使得他們的個性、特長得到發揮,既滿足了整體學習的慾望,又滿足了國小生的好勝心理。當然,對於一些唱歌方面沒有天賦的學生,我們不應該放棄,要通過個別、細心的輔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

(二)悦納音樂課本以外的相關資源

課本是一個宏觀性的內容,具有結構性、整體性等特徵,是教學的基礎。而對於具體的教學活動來説,在重視課程的同時,也要重視課本以外的相關資源,課本的內容是有限的,但課本以外的資源是無限的。比如,在三年級的西南少數民族歌曲教學中,教材歌曲離學生的生活體驗較遠,如《金孔雀輕輕跳》(傣族)、《鈴鐺舞》(苗族)等,學生較難理解。因此,在進行這個單元教學時,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現代化工具尋找一些少數民族的特色風俗,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知識。再如,蒐集同民族的其他歌曲加深印象,如《月光下的鳳尾竹》《苗嶺的早晨》等等。學生都不由得被那種來自大自然的天籟之音所陶醉,彷彿看到了活靈活現的孔雀、大象,清澈的河流,好客的少數民族小朋友,還有潑水節等情景,情不自禁地跟唱起來、跳起來。

(三)悦納多種教學方式方法

音樂教學的目的是使得學生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審美的意識與能力。在音樂教學中,我們不應該拘泥於某種特定的方法、某種特定的教學模式,而是應該靈活、多變,多方式、多方法的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鼓勵大家追求個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逐步培養起他們正確的審美觀,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與能力。根據國小生的特點,尤其是低年級的兒童,他們都具有愛唱、愛跳、愛玩的天性,唱唱跳跳就是孩子們的一項生活內容,作為教師就要充分利用這些特點,在教學實踐中,適當地採取啟發提問法、體態律動法、自由參與法、分組比較法、現場錄放法、課件激趣法等方法,使他們在感到有趣味的過程中學到音樂知識,得到審美教育。

(四)悦納、引導課堂生成

不可否認,音樂本身具有一種自由性,而正是這種自由性使得人們對於音樂能夠具有豐富的想象空間。具體到我們的音樂課堂來説,對於學生的回答,在正確答案範圍內的,我們應該表揚。對於學生大膽、個性的回答,我們更應該鼓勵,而不是否定,要通過這些個性、大膽的回答,積極引導學生思維,捕捉這些回答中的閃光點,利用這些回答突破固定答案的限制,從而使得音樂課程充滿活力。在教學二年級《請你唱個歌》一課時,在學會歌曲後,我讓學生將樂曲中的歌詞進行創編,再一起隨着音樂唱歌,開一個森林音樂會。同學們開心熱情地表演了起來,正當我為學生們的表現高興時,只聽見一位男同學大聲“呱呱”的青蛙叫聲,擾亂了大家的歌聲,十分頑皮,同學們都生氣了,紛紛指責他。我看他小青蛙學得還挺像,於是靈機一動,笑着對同學説:“小鳥們,原來我們的森林音樂會把小青蛙都吸引來了,小青蛙的呱呱叫聲要是輕一點就可以為我們伴奏啦。你們還請了哪些小動物一起來呢?”同學們一愣,似乎有些不相信,“還有小白兔”,有位膽子大點的同學冒出一句“。説得不錯,小白兔的舞姿很美,肯定能為音樂會添彩的!”我馬上鼓勵道“。還有小鴨子,它的歌聲最美!”又有學生接道,“有小樹葉,它會伴奏!”……越來越多的孩子加入進來,學生的興致上來了,有的為我們伴奏,還有的為我們伴舞,結合進原來的樂曲當中。望着興致勃勃的學生們,我覺得教師千萬不能喪失點撥引領的作用,讓錯誤資源的價值發揮得恰到好處,也能把節外生枝變成最佳的教育時機,課堂因生成而精彩,因生成而有味,我由衷地感謝那位調皮的男同學。在當今教育的新形勢下,作為教師,我們應不斷完善教育觀念,學習新的教育理念,不斷充實自己、豐富自己,大膽創新,努力為我們的學生塑造一個全新而更具吸引力的課堂,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進而促進學生悦納的體驗。

音樂教學論文 篇七

一、打好學生樂學的基礎,讓學生喜歡音樂專業

師範院校面臨的客觀真實情況是招收到的學生的素質普遍偏低,尤其是對於選擇技術性較強專業的學生,更是因為在為應付升學這一迫切需要的前提下,懷着“臨時抱佛腳”的態度,採取突擊式的技能提高方式,用“打快拳、強訓練”的方法,強化自己選學的專業技能的提高,因此,絕大部分學生們並非是有音樂特長或樂於學習音樂的。那麼,必須重視對學生進行熱愛音樂專業的教育,讓學生能夠目的明確地對待音樂專業知識的學習。孔子曾經説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裏所闡明的道理正是對學生樂於學習與學校效果的正比關係。

二、打好音樂知識的基礎,讓學生掌握相應的音樂能力

對於在師範院校學習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講,其應當涉獵的音樂專業知識是很多的,但由於學制使然學期有限,因此,需要對學生們的最基本的基礎性知識進行鞏固和提高,這樣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實際效果,才能確保所輸送出的學生能夠適應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應當讓學生們掌握準確的發音方法,這是尤為重要的基礎。唱歌是“上帝”賦予每個人的天性,但是把歌唱好則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的。比如説,每個人在唱歌之前,一定要清醒認識到自己的“音域”狀況,之後按照自身的實際來選擇適當的歌曲或定下演唱的基調,這樣才會確保“腔圓”的效果,這是準確認識自我的能力。再比如,要學會掌握“發音”的技巧,這樣演唱者和聽眾才不會感覺到累,演唱才會煥發出吸引他人的無窮魅力,演唱才會取得成功。在這兩點的培養上尤為重要,這關係到學生在今後學習中的自信心的樹立,因此,在教會學生們應有的知識的前提下,應當幫助和監督學生們認真刻苦的加強修煉。應當讓學生們掌握必要的識譜技能,這是尤為關鍵的基礎。

要把學生們學唱歌曲的能力從“在聽唱中學”到“用識譜來學”的層次轉變,而且不僅要讓學生們能夠準確識別簡譜,還又能夠熟練把握五線譜的識譜技能。在這方面的教學中應當講求“系統、全面和規範”的效能,使學生們能夠準確把握所學到的知識,準確應用所學到的技能,並且採取啟發式方法,鼓勵和激勵學生們能夠科學整合灌輸到自己頭腦中的知識,為確保學生們能夠培養出優雅的音樂節奏感打下堅實的基礎。應當讓學生們掌握靈活創作的技巧,這是尤為緊要的基礎。唱別人的歌是需要用良好的悟性參透歌曲寓意,這樣演唱才能夠出神入化,才能夠達到演唱者的“二次創作”和原創的“貌合併神合”,這需要有一定的創作能力作積澱。同時,在實際的教學需要中,如果授課的音樂老師能夠通過自己的創造,來教會學生們應當掌握的知識,那麼這對學生們來説一定是具有深深的吸引力的,教課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從以上兩點情況看,在師範學習階段為學生們錘鍊創造技能是緊迫和重要的,是應當在教學中着重加以考慮的重要問題,是提升音樂教學水平的一個可利用的“亮點”。應當讓學生們掌握運用指揮的能力,這是尤為必要的基礎。將來走向社會的師範院校的學生,絕大部分將從事中、小、幼學校的教學工作,那麼他(她)們所面對的工作對象將是一個或幾個團體,這就需要師範院校的畢業生要有一定的組織和協調能力。加之面對以中、小、幼學生為授業對象的情況,就需要在課堂的環境中、課中的時限裏,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鍛鍊,整體演唱歌曲的情況就會是一種常態。這些現實問題的最好解決辦法就是需要師範院校的畢業生要掌握指揮的能力,從而能夠將學生們合理組織起來,科學實施教學內容,讓每名學生都能得到實踐的鍛鍊。

應當讓學生們掌握樂器演奏的方法,這是必需的基礎。歌曲的演唱以及音樂的傳播是離不開樂器的陪伴的,一名音樂老師如果不能掌握一兩種樂器的使用技能就不會是一名稱職的老師。師範院校應當對音樂專業的學生,在使用樂器能力方面有計劃地培養,從西洋樂器到民族樂器要通曉基本樂理,還要掌握一兩種樂器的演奏技巧,以確保能夠使學生們在吹拉彈唱上都能夠具有相應的造詣。師範院校的學生都可能在走上社會後身為人師,身為人師者就必須有相應的專業造詣,否則就不會適應崗位需要,就會影響到對他們的學生的培養質量。

國小音樂教育論文 篇八

音樂課一般都是學生非常喜歡的課,因為他們感覺上音樂課比較輕鬆,只要唱唱歌就可以了,不像語數英一樣有複雜的知識,需要讀讀寫寫,上課要求還非常嚴格,因此對國小生而言,音樂課就像一節放鬆課,可以玩的課一樣,課堂紀律也相對渙散。可是音樂課真的如此簡單嗎?當然不是。

音樂課程目標中要求,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鑑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由此看來,上好一節音樂課也不是件簡單的事情。

因此,我針對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善於利用兒童自然的嗓音和靈巧的形體,採用歌、舞、圖片、遊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

樂譜是記載音樂的符號,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工具。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有利於進行音樂表演和創造等教學活動,因此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樂譜,在音樂表現活動中運用樂譜也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我僅對自己在和孩子們一起學習音階這個教學內容中,所經歷到的感受與大家分享一下。

一、發現問題

在開學的第一節課上,我先帶着學生認識了一下音階,但國小生基本上沒有什麼音高概念,唱音階就像在讀音階一樣,感覺枯燥無味,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明顯不高,課堂氣氛顯得非常沉悶,有一些學生開始做小動作,交頭接耳,課堂秩序有些亂,而毫無經驗的我只能採用大吼大叫的方式來維持課堂秩序,最終導致這節課亂糟糟的。

二、分析問題

回去我先向老教師請教了一下,我發現音樂課都普遍存在這個特點,學生上課懶散,對音樂課不夠重視,有時老師想講點樂理知識,但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導致課堂秩序比較亂,所以乾脆放音樂,聽歌唱歌,再聽再唱,這樣學生的嘴閒不住,課堂秩序就好點,但是這樣就無法激發和培養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更別説開發音樂的感知力,想象力,創造力,體驗音樂的美感。於是我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對我的教學方法反思了一下,我發現如果換我坐在那裏,去唱那些很抽象很單調的音符,我也不願唱,那該怎麼辦?

三、解決問題

於是我上網想搜一些有關音階方面的教學,發現了一段《音階歌》的視頻,就是一羣小朋友用語言和動作來邊説邊唱音階,使每個音階的高低呈現在身體的各個部位,比如:摸摸你的小腳,dodo do do ,摸摸你的膝蓋,re re re re,生動形象的歌表演讓我看到都忍不住做一做,唱一唱,更何況對於一羣活潑好動的小孩子呢。

下節課我把這個視頻帶到了課堂上,孩子們看到視頻,都迫不及待的模仿起來,小嘴也跟着嘟囔着,每做完一遍都高興的説再來一遍,班裏的每個孩子都跟着視頻做的不亦樂乎,我也情不自禁地在一遍跟着手舞足蹈的邊唱邊做。看到他們開心的笑容,自己心裏也美滋滋的,每個學生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了。但是看完視頻再去看黑板上的音階,還是顯得單調抽象,有些孩子的眼神又開始遊離

了,有的還沉浸在剛才《音階歌》的快樂中,注意力完全不在黑板上的音階上。我又開始感到無奈何無助了,怎麼辦呢?怎樣才能讓音階在黑板上也變得生動形象,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呢?

我突然想起以前一位音樂教師把音階比喻成“樓梯”,於是我立馬在黑板上畫上一層層的階梯,孩子們好奇的抬起了頭,問我這是什麼?我看着孩子們好奇的眼睛,心想終於引起他們的注意了,甭提多高興了。我趁勢説:這就是音樂的階梯,同學們想跟我一起攀登嗎?孩子們都迫不及待地説:想!那讓我們一起唱着每層階梯的上的名字,一起慢慢的輕輕的去攀登吧。這樣演唱起來,孩子們就感興趣多了,都在認真的“攀登”,並且演唱的音高也比較貼近,於是孩子們在我比喻的“上樓梯”“下樓梯”中將音階唱了好多遍。這個過程中,我還請孩子們伸出自己的小手,讓小手也跟着我們的聲音爬樓梯,下樓梯,每個孩子都在高興的伸着小手邊划着邊演唱着音階。

四、再出問題

可是問題又來了,我以為這樣演唱音階後,孩子們就能熟練掌握每個音階的唱名,沒想到孩子能順着唱下來,可是我隨便挑出一個音來提問唱名,全班沒幾個同學能回答上來。看來學生只是形成思維定勢,不是真正知道每個音階的唱名,那怎樣才能分別每個音的唱名呢?

五、解決問題

我想孩子們可能不夠熟練,所以需要按順序才能唱出音階的唱名,於是我又想了個循序漸進的辦法,採用“跳樓梯”唱音程的小遊戲,分別按二度、三度音程去演唱音階,也就是隔一個跳一下,看誰跳的準,這個小遊戲又引起孩子們的興趣,每個孩子都怕不小心“摔着”,都在集中注意力去“跳”,生怕跳錯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幾乎能準確唱出每個音階的唱名,為了鞏固音階唱名,我又採用“開火車説唱名”的小遊戲,讓每個學生按座次順序依次説出老師隨意指出的音符,最後比一比哪組同學説對的多,那這組同學集體獎勵一枚小印章。這個遊戲既提高了孩子們的積極性,也使全體同學都參與到音樂活動中,感受到集體活動的快樂。

六、又出問題

現在全班同學基本都能隨意唱出音階的唱名,有點得意的我想給孩子們增加點難度,既然唱名都熟悉了,那我隨意出示一首簡單歌曲的簡譜,讓他們自己來唱,沒想到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有些孩子只能唱出前幾個音符,後面的就反應不過來了,有些孩子一看一片數字,乾脆連頭都不抬了,看到這種局面,一種挫敗感油然而生,該怎麼辦?腦子裏一片空白!

七、分析問題

我仔細想了想哪個環節出問題了呢,為什麼單獨的唱名會唱,放到簡譜裏怎麼就不認識了呢。我回想起以前自己剛學音樂的時候,也是音階的唱名都知道了,但是放到簡譜裏也是一時反應不過來,因為需要想唱名,還得注意音高、節奏等,顯得手忙腳亂,唱的也是一團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過才逐漸學會的。成人如此,更何況低年級的國小生呢!那採取一種什麼樣的方式才能讓學生儘快熟練簡譜、音高呢?

八、解決問題

思前顧後,我打算還是從音階入手,畫好“樓梯式”的音階,從按音程方式提問唱名,到隨意挑選提問唱名,再到按照一首歌曲簡譜音符出現的順序來提問唱名,這樣一首歌曲就被“簡單”的唱完了,像《兩隻老虎》、《小星星》這樣簡

單的歌譜,等一唱完,學生就知道它是哪首歌曲了。每當一首簡單的兒歌被孩子們隨意的唱出來,他們就特別高興,特別有成就感。但是稍微複雜點的節奏的歌曲被這樣唱出來,旋律感就不強了。於是我有節奏的去指唱名,讓學生按照我的節奏去唱,學生既感興趣又使旋律有了節奏感,這樣一來,孩子們基本掌握了幾首簡單兒歌的歌譜,最重要的是賦予學生識譜的信心,讓他們感覺識譜不再是件枯燥無味的難以勝任的一件事情,可以從識譜中找到樂趣,找到信心,找到成就感。

總之,音樂教育要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貫徹到教學始終,只有重視音樂興趣的培養,才能順利的、很好的完成音樂教學任務,真正做到“培養人”的目標,教師應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接受音樂教育,把音樂課真正上成學生主動學習課,讓音樂課真正地“趣”起來。

音樂教學論文 篇九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

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活動為主線的新型師生關係。在教學中,教師要嘗試角色的轉化,改變過去居高臨下,俯視眾生的做法。走到學生中間去,甚至和學生坐在一起,一起帶着頭飾去唱歌去表演。把音樂課上得輕鬆快樂。從表面上看,只是上課的形式變了,實質上是營造了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為學生創造高度自由的想象和創新的環境,這才是這種變化的實質。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激勵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感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發自內心的去主動學習,從而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

二、改革單一程序化的教學模式

音樂課堂教學不但要教學生唱歌,還要弄懂樂理,學會對音樂作品的分析、欣賞能力以及樂器的演奏能力的提高等等。這就要求我們要敢於打破常規,以興趣、個性、創新思維的培養為重點來設計課堂教學,重視和運用創造性的音樂教學活動。

1.創造性的歌唱

歌唱本身就是二度創作,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歌曲的背景、題材的內容、作者等有關內容進行分析、想象來處理歌曲。

2.創造性的音樂欣賞

欣賞教學除了培養學生感受和鑑賞的能力外,還要求學生將感受到的美用表情動作進一步表現出來。欣賞時,讓學生把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嘗試着用文字或語言表達出來,將視覺、聽覺、動作與創作結合來理解和感受音樂。例如:欣賞《小青蛙》一課時,可以藉助旋律配帶各種青蛙的頭飾,把它的“伸個腿、瞪個眼”等狀態表現得淋漓盡致,學生沉浸在唱而樂、樂而舞、舞而美的氣氛中,既美化了課堂,又渲染了課堂氣氛,有助於提高學生對音樂欣賞的敏捷度和對樂曲旋律、節奏的感知,培養了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3.創造性的藝術實踐

(1)在聯想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流暢度。在音樂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類似聯想、對比聯想、因果聯想等思維方式,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流暢度。例如:可以根據學生活潑的特點,選擇短小的歌曲,讓他們發揮想象力去表述歌曲的意境和內容,根據音樂的發展想象音樂的形象,編講故事,隨歌曲來設計動作。

(2)在遊戲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多層次度。在音樂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一些音樂遊戲活動,當學會一首歌曲時,可以讓學生自編動作上台表演,扮演與情景相適應的各種角色,使音樂更為形象、富有真實感,讓學生在探索中不斷髮現新的思路,在“玩”中認識、體驗創造音樂,培養他們的各種表現力。

三、尊重學生,張揚個性,鼓勵創新

在教學過程中對於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靈感的迸發,哪怕是一個並不符合實際的想法或舉動,都要採取尊重的態度去對待,讓學生盡情地張揚自己的個性。因為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學生的發展,教師過於束縛學生的個性,就會限制學生創新能力的開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e8d5v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