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論文【通用多篇】

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論文【通用多篇】

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論文【通用多篇】

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一

現代社會關於“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傳統的醫學觀點,不僅軀體、生理健康,還應該精神、心理健康。當今社會競爭激烈,造成人們心理壓力重,在校中學生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生存,面臨升學壓力,心理脆弱,心理壓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國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的問題也顯得越來越嚴重;更甚者,由於家庭的殘缺,如父母離異、喪父或喪母的單親家庭,隔代撫養孩子等現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環境。

一、創設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

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學生從學校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和影響,因此,優雅、潔淨、文明、舒適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心理影響。校園中亭閣假山、名人雕像、書畫長廊、名人名言、校風校訓以及各種宣傳櫥窗都會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生物園裏生機盎然,校園裏繁花點點,綠草茵茵,學生在曲徑廊亭中看書,這些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無時無刻不在觸動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受到了美的薰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覺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創設育人情境,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優化。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為問題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受良好心理素質的支配,同時,良好行為習慣又可內化、積澱為一定的心理素質。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單純的口頭説教,更應該創設各種情境,在行動中促使學生自我體驗、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質。如現在一些學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強。教室裏有紙屑箱,他偏把紙屑往窗外丟,看見瓶罐偏要用腳去睬和踢,隨意採摘踐踏花草等。曾聽過這麼一件事,有一間學校學生老喜歡用腳踢門,為改變這個壞毛病,學校安裝了一扇玻璃門,結果玻璃門完好無損。我們從中得到了啟示,於是在校園內各個角落安放了40多個環保型的果皮箱,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草地上豎起木板,寫上“請愛護我們吧!”等懇請的話語,果然學生不忍心破壞,過去的壞毛病也改了。可見,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就能表現出最佳的行為效果。因此,創設各種情境,通過心理認知暗示,能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二、發揮家庭教育功能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學生的心理問題,學校只能在極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矯正和引導,社會環境和家庭影響也尤為重要。(因篇幅所限,社會因素在此暫不談及。)可以説,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礙都與其父母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取得家長的合作,幫助家長髮揮他的教育功能,對於改善和預防孩子的心理障礙,幫助孩子成才極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質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養,學校要與家庭緊密配合,教師與學生家長要加強溝通,時刻關注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對家長給予適當的指導,對學生給予及時的疏導。如學生應試心理差,教師可引導家長要以平常心態看待考試,家長的嘮叨、在意、期望高,都會給孩子造成太大的壓力。再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際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養等都需要發揮家庭教育功能。有些中學生有社交恐懼心理,少與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納,或嫉妒別人,或看不慣別人,或男女交往的困惑等,家長應鼓勵孩子多交友,在擇友上加以指導,培養社交技巧,過多指責、約束孩子反而會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正確引導孩子,加強交流,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需要,應引起高度重視。家庭和社會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學校更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個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

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二

概 述

中國小階段是人生成長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裏面如果不能夠好好地引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話,就可能會出現問題。所以説,在空耗年階段一定要做好他們的心理輔導工作,要讓他們寫一些關於心理健康的論文,這樣可以讓他們變得更健康。那我在寫心理健康論文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解這方面的內容,希望能幫助大家。

步驟/方法:

1、第一點,在寫論文之前要對他們進行心理上的輔導,因為中國小生現在心理健康,可能處於一種畸形發展的階段,為了引導他們更加健康,就需要對他們進行教育,然後有所收穫後再寫論文。

2、然後就是中國小生寫心理健康論文的時候,我們要給予一定的重視,因為這項工作很多人都是胡亂的應付一下就結束了,其實這樣做是不應該的,我們應該重視起來,要把這項工作真正落實起來。

3、加上你還在寫心理健康論文的時候,我們應該關注他們的價值觀是否有問題,如果他們展現出來的是一種畸形的價值觀,一種畸形的心理狀態的話,我們要及時的進行調整,或者可能會出現問題。

注意事項:

我們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當中應該負責扮演一個引導者的工作,所以應該讓他們有更加好的心理健康狀態,不能夠讓他們因為心理健康而出現成長方面的問題。要引導他們寫心理健康方面的論文。

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三

[摘要]逆反心理是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採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逆反心理產生的直接原因是年齡背後的代際差異。調適逆反心理要多一點理解,少一點衝突;多一點包容,少一點分歧;多一點溝通,少一點爭執;多一點思量,少一點衝動。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調適;逆反;化解;衝突

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我與他人和集體》中交往與溝通目標要求:學會與父母平等溝通,調適逆反心理,增強與家人共創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識和能力。為此,我們課題組在執教人教版七年級思想品德《兩代人的對話》板塊內容時,充分挖掘、整合教材心理健康教育資源,適時進行學科滲透。

一、中學生逆反心理的表現與成因

中學生逆反心理主要表現為:一是不喜歡父母過多的照顧或干預,特別討厭大人對他的再三囑咐和重複要求,希望自己獨立去實踐;二是在許多事情的處理上,不大願意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做決定;三是對父母不再是言聽計從、百依百順,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張,敢於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四是對傳統觀念、現成結論和權威往往不迷信、盲從,而是持批判的態度。通過對中學生逆反心理表現透析,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來自家庭方面的因素,也有來自社會、學校方面的因素。從自身原因看,進入青春期,青少年雖尚未涉足社會,但已開始以自己的視角觀察、分析社會,以現有的知識和經驗來解讀所見所聞。然而他們的心理、思維和對事物的判斷因社會閲歷所限而與社會現實存在一定距離,往往會表現出一種不適應,自我意識常常處於困惑的矛盾狀態。再者,青少年身心發展不平衡,進入青春期後,生理迅速成熟,使青少年產生強烈的“成人感”,而心理髮展速度的相對緩慢、滯後,使他們處於“心理斷乳期”。因為身心發展的不平衡,他們在知識、經驗、能力方面並未成熟,只處於半成熟狀態,對身心發展現狀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適應。逆反心理產生的直接原因是年齡背後的代際差異:親子之間年齡差異,父母與子女的人生經歷、生活經驗、生活態度、價值觀念、興趣愛好、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存在較大差異。父母的高期待、嚴要求往往使子女對父母產生反感和反抗。心理訓練:説説父母説得最多的十句話,理解父母“源於愛”的初衷。

二、調適逆反心理,和諧親子關係

1.打開自己的閉鎖心理,敞開自己的心扉,走進父母,親近父母,主動與父母溝通對話,從現實中架起溝通的橋樑。主動溝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溝通產生理解,理解產生信任。父母子女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因愛而生,是愛的衝突,以愛報愛,是黃金法則。

2.換位思考,理解至上。當中學生不能理解父母、與父母發生衝突時,要學會換位思考,替父母想一想,這樣,會變得更加冷靜、理智。當中學生與父母出現意見分歧、產生摩擦、隔閡、矛盾、衝突時,要體諒父母的辛勞和不容易,做到尊重父母,理解父母,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態度,克服逆反心理,不要疏遠、迴避、頂撞,甚至反抗。中學生要主動與父母談談自己的心裏話,交換不同的看法,也可以與父母一起探討一些新觀念、新思想,要相信,每一次溝通都會促進信任,加深感情。

3.父母子女相互將心比心,相互理解,心理上產生共鳴,情感上才會出現共振。這樣,相互之間的關係才會融洽,親子關係融洽了,中學生也就不會再出現叛逆心理了。

4.與父母平等交流。中學生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為,不能一概説是錯的。“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父母也不是聖人,他們的觀念時常滯後,在家庭教育方面,也難免有誤區。所以,與父母平等交流,有助於幫助父母更新觀念、走出家教的誤區,也有助於中學生做出正確的行為選擇,克服逆反心≮≯理,化解愛的衝突,密切、和諧親子關係。

5.出現逆反心理,要學會適時調控自己的情緒。牢記:剋制、冷靜、理智、溝通、交流、理解、體諒。冷靜下來,中學生才會做出恰當的選擇。中學生應提醒自己:我們能忍心傷害自己最親近的人嗎?

6.克服逆反心理,化解愛的衝突,和諧親子關係的基本要領:瞭解父母,敞開心扉,耐心解釋,換位思考,尊重理解,求同存異。心理、行為訓練:當中學生和父母發生矛盾的時候,應該怎樣去做?找父母談一次心,真正體會父母的良苦用心。寄語:你想讓父母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父母。這是子女與父母溝通交往的“黃金法則”。調適逆反心理,化解愛的衝突,多一點理解,少一點衝突;多一點包容,少一點分歧;多一點溝通,少一點爭執;多一點思量,少一點衝動。

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四

一、引言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學生的心理狀態是否正常、健康與家庭、社會、學校教育有着密切的關係。心理健康是發展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前提和基礎,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是學校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發展的有效途徑,是學校教育現代化和科學化的重要標誌。因此,探索和研究目前日益嚴重的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

二、中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範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狀態。具體表現為: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調;適應環境,人際關係中彼此能謙讓;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職業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有效率的生活。良好的心理狀態是現代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的基本條件。然而,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近年來,我國中國小生心理疾患發病率呈直線上升趨勢。根據調查分析,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依賴心理:當前,獨生子女學生越來越多,從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護、溺愛、嬌寵,好比温室裏的花朵,缺少獨立意識,什麼事情都要依賴家長。

2、自私狹隘心理:表現為心胸狹窄,自私自利,常為一點小事而斤斤計較,把個人利益看得過重,具有較強的報復心理。

3、易怒心理:所謂易怒就是指容易衝動、急躁,愛發脾氣,喜怒無常,報復性強,常有幹危險、愚蠢事的衝動,事後冷靜下來又後悔。

4、逆反心理:一些學生對外界的刺激常產生與常態相背的心理反應,與他人交往採取不合作的對抗態度,對老師、家長的教育感到厭煩甚至頂撞。

5、嫉妒心理:這是一種恐懼或擔心他人優於自己的心理狀態。這種心態重點中學的學生尤為明顯。

三、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形成的原因

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有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也有外界的客觀因素。概括起來主要在三個方面:一是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二是社會環境對學生的影響;三是學校教育對學生的影響。

(一)家庭環境因素

從教育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家庭環境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所起的巨大作用,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教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也是終身學校。通常情況下,家庭內部成員關係和睦融洽,孩子性格開朗樂觀,適應環境的能力會更強。

(二)社會負面因素

市場經濟中的激烈競爭在促進社會各方面飛速發展的同時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緊張的生活節奏和巨大的工作壓力使人感到精神壓抑、身心疲憊。另一方面,影視宣傳、文化娛樂隨處可見暴富和暴力,計算機和網絡又輕而易舉地提供給中學生容易成癮的暴力和賭博的遊戲,使他們陶醉於自身價值得到體現的虛無世界中,從而更不願與世界交往,甘願獨處於封閉之中。在社會大環境下,酒吧、遊戲機房以及隨處可見的網吧等等,極大地影響着中學生的身心發展。

(三)家庭教育方面

與學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其優點和長處。通常血緣關係使子女對父母有一種特殊的信任感與親切感,父母的喜怒哀樂時刻感染着子女,他們之間的心理相通使子女時刻受到父母的不自覺的影響,從家庭教育的影響途徑和方式來看,家庭教育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使子女通過耳濡目染而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它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有嚴密計劃和系統性的正規教育。

(四)學校教育方面

學校應樹立素質教育的理念,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師應轉變教學方式,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堅持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對少數有不良行為的學生應耐心的啟發誘導,而不能動輒批評指責,甚至把他們當成典型的例子張揚,致使這些學生自尊心受到傷害。

(五)社會環境治理方面

教育體制要改革,要搞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要真的“減負”,要讓我們的孩子活得輕鬆些,使他們能有精力突發奇想、展開幻想,去搞科研、搞發展,讓他們去實現祖國飛速發展、繁榮昌盛的中國人的願望;影視宣傳、文化娛樂網絡世界的病毒要下大力量、下狠心快速查殺,否則後患無窮。

四、總結

青少年做為向成年人過渡的階段,既是一個可塑性很強的時期,同時又是一個情緒多變、情感衝突的時期。因此,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重要階段,只有家庭、學校、社會之間和諧發展,幫助青少年學會心理調適,社會適應,才能真正地實現當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社會的美好和諧! 根據中學生生理、心理髮展特點,遵循教育規律,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舒適的家庭中,在良好的社會環境中健康地成長。

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五

當前,社會也比較關注國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此可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出來。基於此背景,針對新時期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展開分析研究,就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社會意義。

一、教育性與愉悦性有機結合,體現以人為本

所謂以人為本指的是在整個活動中,要將人作為中心,真正做到尊重每個人。在教育中,人是被教育的對象,人也是教育的最終目的。如果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完全忽視了人本身所具有的感性及個性,那麼這樣的教育是毫無意義的。在心理教育的活動中,教師要圍繞着人來進行,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嚴格按照教育性與愉悦性有機結合的原則來讓學生真正學習到這些知識。教育性指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先對國中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詳細的分析,在分析之後來評價每一位學生,同時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在此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意識,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愉悦性指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選用多種多樣的教育方法、利用不同於其他課程的教育形式,以此來營造活潑、輕鬆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這樣一個輕鬆的氛圍下學習到心理健康相關的知識。愉悦的教學活動還可以緩解國中生的心理衞生問題,確保國中生人格的不斷完善,也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心理潛能。換句話來説,教育性與愉悦性這兩者的有機結合可以被看作為教育過程中教育內容的科學性和教育內容靈活性的有機結合,從而可以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都調動起來。總而言之,教師要努力營造輕鬆的、活躍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愉悦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

二、預防性與發展性有機結合,彰顯人文關懷

預防性與治療性有機結合指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將發展國中生的心理素質與預防國中生的心理素質相結合起來。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既要結合國中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還要充分考慮到國中生的心理髮展需求,以此來培養國中生的心理品質,將國中生的心理潛能開發出來。與此同時,作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者,其要發現學生在自身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問題,還要預防這些心理問題,減少日後心理問題的發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預防、治療與發展相統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可以分為以下兩種目標:第一種目標,消極目標;第二種目標,積極目標。所謂消極目標指的是預防國中生的各種心理問題、治療國中生的各種心理問題。所謂積極目標指的是幫助學生在一定的範圍內達到最良好的心理狀態,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潛能。因此,教師要遵循着這兩個目標,按照國中生的發展特點,堅持人文關懷,確保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順利開展。

三、全體性與個別性有機結合,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全體性與個別性有機結合指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教師要對全體學生開展教育活動,但是由於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存在着差異,因此教師要關注個別學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只有將全體性與個別性有機結合起來,那麼才可以推動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確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計劃時,要充分考慮到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確定與每一位學生髮展相符合的教育內容。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國中生的心理素質。因此教師只有將全體學生作為教育對象,才可以順利地實現這一教育目標。在教學中,教師如果僅僅重視個別學生所出現的心理問題,卻忽視了大部分學生的心理髮展,這就會導致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這一目標無法順利實現。對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來説,要將全體性與個體性有機結合,通過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單一性與多樣性有機結合,發揮全社會力量

所謂單一性指的是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學校是開展的主體。然而多樣性指的是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要真正將學校、家庭、社會有機結合起來。要想讓國中生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僅僅依靠學校的教育是遠遠不夠,這還需要家庭與社會的幫助,為國中生營造健康、積極向上的成長環境。

五、結語

心理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花費較多的時間來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隨着素質教育的推行,教師要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確保每一位學生國中生都能健康成長起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n4z33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