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學校管理公文範文 >

學校家長授課教案多篇

學校家長授課教案多篇

學校家長授課教案多篇

學校家長授課教案篇1

教學內容:

良好的家庭氛圍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論闡述與實例分析,使家長了解什麼是家庭氛圍,認識到家庭氛圍與孩子健康成長的密切關係。

2、通過對學生家庭情況進行了解,找出目前我校學生家庭氛圍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3、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建議,使家長了解如何創造和諧的家庭教育氛圍並能自覺執行。

教學過程:

一、引入主題:

人的未來發展成功與否不是取決於血統,而是取決於良好的家庭氛圍和家庭教育。

二、什麼是家庭氛圍:

家庭氛圍是指家庭組成的人、物、精神等方面給予人某種強烈的感覺或印象。家庭氛圍有物質的、精神的,有顯性的、隱性的。環境、氛圍本身就是教育,教育必須要重視在一定環境與氛圍中進行。良好的教育環境與氛圍對於身心均未成熟的孩子的成長有決定性作用。

1、環境氛圍:

這裏指家庭周圍環境(包括鄰里關係、居住生活區風氣乃至社區的文化層次、居民的職業狀況等等)與內部居住環境對子女的影響。

舉“孟母三遷”的例子!

2、情感氛圍:

指家庭人與人之間的一種氣氛,是一種精神環境。家庭的組成、結構,家庭人員的意識、作風、氣氛和情調都是隱性的家庭環境,對孩子都起着潛移默化的影響。

研究表明:人的成就至多隻有20%歸於智商,而80%則受其他因素的影響,這就是心理學家所謂的“情商”。

3、父母人格氛圍:

這裏指父母的言行舉止、性格、氣質能力對孩子的影響。

舉“岳母刺字”的例子:

4、文化氛圍:

父母的文化素養直接營造着家庭的文化環境,父母對知識渴求的慾望也影響着孩子對知識的追求。

三、目前我校學生家庭氛圍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過於溺愛孩子

2、愛慕虛榮

3、一味追求學習成績,忽視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4、忙於工作對孩子放任自流

5、家長望子成龍,但又不掌握教子成龍的方法。

6、家庭結構破損給孩子心理帶來壓力和創傷。

四、怎樣創造和諧的家庭教育氛圍:

(一)建立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二)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三)尊重、理解、信任孩子:

(四)營造言傳身教的氛圍:

面對幾代人寵愛的獨生子女,培養良好心理素質也是家長應努力做到的。教育部門一再重申,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是有其深層原因的。現實中青少年屢見不鮮的自殺案件不能不為我們敲響警鐘。家長要教育孩子接受批評,正確面對挫折,於失敗面前百折不撓。要幫孩子分析挫折,與他一起笑對挫折,戰勝挫折,還可有意識地創設適當的挫折情境,讓孩子提前在逆境中鍛鍊挫折容忍力,使他們在逆境中經受意志品質的磨鍊。可以讓孩子隔幾天過點“苦日子”,吃幾餐粗糧鹹菜,對孩子買玩具、制新衣等要求不能有求必應,要求他們進行某些難度較大的實驗,在比賽中有意識安排與強手交鋒,利用寒暑假送他們到艱苦的環境中磨鍊……

五、家長暢談學習感受,交流創造家庭教育氛圍的經驗。

六、解答家長提出的疑問。

學校家長授課教案篇2

教學內容:

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讓家長深刻領會責任心的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

2、通過學習,讓家長明白孩子缺乏責任心的原因。

3、學習怎樣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各位家長,你們好。今天,共同來探討——怎樣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在家庭,我們不難看到這樣的情況:長輩對孩子關心倍致、疼愛有加,可是孩子吃東西時就忘了他們;長輩生病了,孩子卻只顧自己玩耍,不去關心他們,有的甚至還吵着要求大人陪他玩。孩子報喜不報猶,在與別人產生矛盾時,先説別人的原因。

在學校,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或聽到學生不負責任的事情。如:忘了帶學習用品,作業沒做完就去玩了;打掃衞生,掃把扔一地就不見人影了;筆、書本攤一桌子,抽屜塞得連書包都放不下等。甚至連語文、數學書也常有人忘帶。每當老師幫助教育時,學生們都是一個理由“忘了”。那麼是不是我們的學生記性不好,是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得了健忘症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我們的學生沒有被培養起責任心。

可見,當前國小生表現出學習馬虎、做事不認真、生活草率、過分關注自我、心中無他人、做事不計後果等一系列責任意識淡薄的現象,責任心不僅作為一種極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響到兒童的學習與智力開發,同時,它是一個人日後能夠立足於社會、獲得事業成功、家庭幸福的至關重要的人格品質。“學會負責”是21世紀教育的主題,是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的關鍵,也是當前我們學校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二、孩子責任心缺乏原因分析

家長都希望孩子有責任心,可孩子的責任感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能在一定的年齡自動出現。責任感需要在長年累月的生活中去經歷和體會不同的情境下才能慢慢覺得的。造成孩子缺乏責任心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第一,孩子沒有獨立負責的機會。

我們給予孩子過度的保護,致使孩子沒有機會獨立做本該由他們負責的事,久而久之,孩子的依賴性越來越大。比如:孩子遲到了,家長解釋遲到的原因是自己睡過了頭,不願孩子;學生完不成作業,有家長就打電話或者讓學生帶紙條解釋完不成任務的原因,自己承擔責任。許多父母把無限的愛都傾注到了孩子身上,對孩子的關懷可以説是無微不至,孩子衣服從來就沒有自己洗過,吃完飯就把飯碗推到一邊,玩過的玩具隨手就扔,被子要讓媽媽代疊,洗腳要讓媽媽打好温水,寫作業要讓媽媽給念題目,上學時書包也要讓媽媽給背孩子們就這樣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養尊處優的生活,本來是他們應該自己做的事情全都由家長代勞了,應該自己負的責任全都由家長承擔了。如果國小生想幫家長乾點什麼,家長便會説把你的學習抓好就行了。父母對回報有錯誤的想法,

認為孩子成績好就是對自己最大的回報。漸漸地孩子認為什麼事都有與他們無關,唯有學習、讀書才是正經事,只要書讀得好,成績好什麼事都好説,否則……因此,他們變得“一心一意,專心致志”,“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不再關心別人,不懂得愛別人,不再“多管閒事”,以至於長大後,孩子們變得無情無能、無責任感、自私自利、唯我獨尊,周邊的人為他們付出的再多,在他們的眼裏也是理所當然的。説實在話,家長替國小生做得越多,照顧得越周到,國小生就越不會料理自己的事情。

第二,我們沒有教會孩子如何對自己負責,如何對別人、對社會負責。

父母是孩子終身教育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缺乏責任心,我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與其抱怨,不如採取措施,教會孩子對自己、對別人、負責。孩子的責任心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培養出來的,它需要我們細心呵護、耐心引導。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1、讓國小生懂得什麼是責任心

所謂責任心,是指個人對自己和他人,對家庭和集體,對國家和社會所負責任的認識、情感和信念,以及與之相應的遵守規範、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度。責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礎,是能力發展的催化劑。成就偉大事業的人大都有強烈的責任心,責任心是事業的基礎,也是許多高尚精神和良好品德的基礎。良好的責任心不是一時一刻的事,不是成人後一蹴而就的,而是從小一點一滴養成的。只有持之以恆才能讓孩子具備強烈的責任心。

2、讓國小生明白有責任心的人應該承擔哪些責任

我們知道:一個對家庭、對社會負責的人,才會讓人感到可信任;一個對生活、對事業負責的人,才會不斷地進取;一個對民族、對國家負責的人,才會去獻身、去貢獻。所以,一個有責任心的國小生應該承擔以下責任:

(一)對自己負責

1、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明確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端正學習態度,努力學習,自覺認真完成作業,並主動複習功課和預習新課,養成專心學習的良好習慣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2、對自己的健康負責。

健康是學習、成長、生活的基礎,要認識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健康的學生應具有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作為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是非常必要的,包括上好每一節體育課,認真做好早操和眼保健操,不做危險的事。

3、對自己的意志、品格負責。

做一個誠實、活潑、合羣、謙虛、正直、寬厚、勇敢、自強、自信、自律、不任性、有同情心的人;不怕困難,主動參與有一定難度的磨礪;能恰當地面對各個方面的壓力,遇事不過分緊張,能自我調適情緒;具有競爭意識,勝不驕、敗不餒。

4、對自己的生活負責。

學會自理、自立,懂得勞動光榮、懶惰可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瑣事無須他人督促,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

5、對自己的時間負責。

時間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過去的時間就不在屬於自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作為一名國小生應該合理安排學習與娛樂時間,把時間儘可能用在對知識的求索上,不要虛度光陰。

(二)對他人負責

1、禮貌待人,寬容大度,知恩圖報,説話文明,不做傷害別人的事,不打擾別人的工作、學習和休息。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互相關心、共同進步。

2、注意約束自己的言行,誠實不説謊話,做事有始有終,不斤斤計較,答應別人的事要努力做到。

3、懂得為他人着想,有同情心,樂善好施,不歧視弱是羣體,能伸出熱忱的手幫助他人,樹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

(三)對學校負責

1、知道自己是學校集體中的一員,要熱愛集體,關心集體,積極參加集體活動,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維護學校形象,以學校為容,為學校爭光。

2、尊敬老師,尊敬老師的勞動,勇於承擔學校、老師教給的各項任務,並負責到底,做好老師的小助手,虛心接受老師的批評教育。

3、在學校穿校服,舉止文明,把學校、班級當作自己的家,積極創造良好和諧的校園環境,懂得集體的利益高於個人的利益。

(四)對家庭負責

1、知道父母的生日,孝敬長輩,關心父母,熱愛家庭每一個成員,主動和父母溝通,多聽父母對自己在各個方面的指導和建議,不辜負家長對自己的期望,在家做父母的好孩子。

2、作為家庭的成員要分擔家庭的各種苦與甜,勤儉節約、不亂花錢,瞭解長輩的辛苦、勞累,有一顆感恩的心,主動幫忙承擔一定數量的家務勞動,減輕父母的負擔,懂得以實際行動回報家人的培養。

(五)對社會負責

1、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樹立我是一箇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爭做“五好”小公民。

2、遵守社會公德,愛護公共設施,有環保意識。積極參加社會的公益活動,儘自己的力量幫助有困難的人,有一顆熱愛、關心社會的心。3、樹立少先隊員良好的社會形象,懂得“沒有國家,哪有大家,沒有大家,哪有小家”這個道理。

3、培養孩子責任心的途徑

讓孩子學會自我服務,給孩子理智的愛。培養孩子的責任心首先就要求家長放棄對孩子的溺愛,讓孩子去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學會自我服務,讓孩子去為自己多承擔一些責任,比如玩完的玩具要自己收拾好,自己的房間要自己打掃,穿髒了襪子自己去洗乾淨,起牀後要自己整理牀鋪,早晚洗漱要自己照顧自己,家庭作業要自己獨立完成,自己説過的話不能食言。孩子畢竟是孩子,他的手或許很笨,他的動作或許很不麻利,他做事情時或許會經常出錯,這些都是很正常的,要不然他就不是孩子了。家長在讓孩子做事的時候,一定要沉得住氣,一定要學會等待,一定要能夠容忍孩子的不完美,決不能因為孩子牀鋪疊的不整齊、收拾書桌不夠利落、襪子沒有洗乾淨、清掃地面丟三拉四而越俎代庖,要知道,孩子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體驗才能逐漸提高自身的責任意識,這裏最重要的是孩子做事的過程,是孩子通過做事所得到的對“責任”的一種寶貴心裏體驗,只有這樣的心裏體驗多了,孩子的責任意和轉移過來,繼續完成他應該完成的任務。如説:“我相信你還會把事情做完做好的”,使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有責任承擔,只要努力去做就能做好,同時要教他今後還應該怎樣做就更好,既使他看到自己潛在的能力,又看到不足之處,以利幫助孩子養成積極、認真、嚴謹的生活、學習習慣,培養孩子對自己言行負責的態度。

人的一生是與人的責任心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從幼兒時期起,在家裏按父母要求去做,進幼兒園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國小生上學學習,回家幫助家長做家務就是培養一個人責任心的開始。它的訓練起點,首先是在人的良好習慣的養成上。國小生從入學開始,就承擔起了一種社會責任。學習是社會、國家與民族賦予他的一種歷史責任,而承擔起這一責任,就要從良好習慣的養成做起。從小培養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但要有始有終,而且要有恆心有自信;今天的事今天做,事事都要對人對己負責任。隨着年齡的增長,責任心的範圍日益擴大,責任心的含義也就更加深刻。

思考題:你打算從哪些方面來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如何來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學校家長授課教案篇3

教學目的:

1、通過家長們學校授課,教給家長們與孩子之間溝通的正確方法,從而配合學校作好對孩子的教育

2、教給家長們一些教育孩子的策略,使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和學校對孩子的教育協調一致。

教學內容:

一、家長們應當如何與孩子溝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一生的發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長們與孩子的溝通至關重要。我就如何與孩子溝通説以下幾點:

(一)身教重於言教

家長們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樹立自己的威信。一個不愛學習只顧自己吃喝玩樂的家長們,一問三不知的家長們,品行惡劣、行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長們是不會培養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親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關注他們成長,有的父母雖然與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經常溝通。大多數父母都是以忙為理由,忽視親子教育。父母的親子教育應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髮展的前面,所以父母應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斷學習,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戴。

(三)營造一種良好的知識環境

孩子學習要有一個好的小環境,不求高檔,但求氛圍,學生學習的時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閒談,朋友聚會等等儘量少在家中接待。還有,就是要創造和睦、祥和、穩定的家庭氣氛,父母不要經常打架、吵鬧,影響了孩子的.心理髮展。

(四)無條件信任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的終身榜樣。孩子身上的優點、缺點、好習慣、壞習慣基本上來自父母和周圍環境的薰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對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賞優點,儘量地包容缺點,用放大鏡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的。父母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

(五)多讚美、少批評

恰到好處的讚美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潤滑劑。家長們對孩子每時每刻的瞭解、欣賞、讚美、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記:讚美鼓勵使孩子進步,批評抱怨使孩子落後。

(六)糾正孩子的關鍵性缺點時一定要注意考慮成熟,選擇最佳地點和時機

最後請家長們們記住以下幾句話: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賞識才能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二、家長們應該如何對孩子説“不”

當孩子提出某種不合理的要求時,家長們與其遷就,毋寧説“不行”對他(她)更具有影響力。如今週末無人看管的孩子不知有多少,家長們外出,本想把他們放到爺爺奶奶老人家當中,孩子們稍不滿意時,他們便讓步説:“那好,你就自己呆在家裏吧!”孩子最初似乎得到了一定的滿足,但久而久之,便會有被遺棄的感覺。隨便對孩子説“可以”,是冷漠與放縱,而酌情説“不行”,才是真正的關心與愛護,父母表現出的堅定絕不容商量,甚至叫着説:“我恨你!”但孩子正是在反抗的同時,也意識到父母的尊嚴和權威。孩子需要有一個對立面,才能分出美與醜。如果讓他們漫無目標地揮動小拳頭,他們會因沒有信息的反饋而永遠也分不清是與非。

如今讓家長們們説出“不行”兩字,又的確不是件容易事,其難處在於父母過於寵愛自己的寶貝或根本沒有時間。而教育專家則堅決主張家長們説“不行”,必要時“還要適當懲罰”孩子。當然,這並非意味着迴歸舊傳統,對孩子實施隨意斥責、打罵的專制式管理。現代社會的“不行”,應該是大人與小孩子之間所達成的共識,是他們心與心的交融。對此,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切忌對孩子施以訛詐。

父母在向孩子許諾之前一定要三思,不能言而無信,答應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如果兑現不了,應及時給孩子解釋,向孩子道歉,並作自我批評,讓孩子從內心理解和原諒父母,事後父母應設法兑現自己的承諾。因為孩子對大人説的話是一向當真的。否則,久而久之,孩子會對父母產生不信任感,並認為説了話可以不算數,慢慢地他們也會學着這樣做……《答應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

(二)讓孩子做某件事時,要講明道理,是為了孩子好,而不是説些“這樣爸爸媽媽會高興的”之類的話。

孩子如果僅僅知道要討父母的歡心,可能會撒謊或幹出其他的蠢事。

(三)絕對不能對孩子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你不聽我的話,好,我也就不滿足你的要求!”家長們會因此而失去自己的尊嚴並誘發孩子的報復心理。

(四)父母一方説“不行”,即使有某些不合理的地方,另一方也不要當着孩子的面反駁,否則孩子容易養成在雙方之間投機取巧的不良習慣。

(五)説“不行”之後,要耐心向孩子解釋為什麼,讓他(她)明白“不行”的道理。

(六)可以與孩子“談判”,但家長們必須掌握主動權,而且要當機立斷,不能無休止地討價還價。比如在日常生活作息時間的安排上。

籤合同也是一種好辦法,合同由自我訓練項目和每日意志力訓練表兩個部分組成。父母的職責是監督,如果自我訓練項目做得比較好,就打一個鈎,如果做得不好,就按合同懲罰……《如何提高孩子的做事效率》

(七)要在融洽的氣氛中,從積極的角度給孩子立規矩。擠時間與孩子一起用餐,相互説些有趣的故事,便多了一次寓教於樂的機會。

家庭遊戲是使家庭成員達成美好溝通的橋樑。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歡遊戲,他們需要在遊戲中找到快樂,也許要在遊戲中成長,父母們也會在遊戲中重新覓回已逝的童心。遊戲使家庭成員融為一體,使大家有更多有意思的話題,使溝通更輕鬆、有趣……《談親子溝通有趣的策略》

(八)令行禁止。説“不”後,家長們對孩子的妥協,意味着食言,失去了威信不説,還會使孩子沾染上不守信用的習氣。言而無信,是人生之大忌。

一次“不行”或適當的懲罰最初可能會引發一場暴風驟雨,但處理得當,雨過天晴之後,孩子與你的關係和感情將無疑會有一定程度的昇華,這也正是説“不行”的意義所在。

學校家長授課教案篇4

主題:

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這次講座,幫助家長了解家庭教育的藝術,希望通過這次講座成為家長的良師益友,共同培育祖國的新一代接班人。

授課時間:

20xx年12月24、25日晚5點-6點

方式:

講座

反饋方式:

通過反饋表收集家長的想法。

教學內容:

一、重視孩子良好學習品質的培養

學習品質是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態度、思維能力和學習方法的綜合體現。培養孩子良好學習品質,可歸納為善於學習、勤于思考、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1)善於學習,重在"領悟":

學習知識不僅僅侷限於具體的知識,要把知識內化成自己的素質。例如:勤于思考的品質,它是學習的法寶。思考的過程,通常表現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上。俗話説,學問千千萬,起之一個問。思考過程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不侷限於現成學習的答案,在理解現成知識的基礎上去探求新知識,發展舊知識的過程,這是學會學習的基本素質要求。有人把會學習的方法概括成“四輪學習法”,即學習任何知識都要思考“是什麼,為什麼,做什麼,怎樣做”。“是什麼,為什麼”是指對學習對象和學習內容的思考,“做什麼,怎樣做”則是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和方法去發現、學習新知識的思考與活動。無論是“是什麼,為什麼”,還是“做什麼,怎樣做”,都是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發現獲得新知識,是在“學會”的基礎上,培養“會學”創新能力的過程。這恰恰是八年級年級孩子所缺乏的。

(2)善於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對學習的積極情緒和態度。學生對某一學科有興趣,就會持續地專心致志地鑽研它,從而提高學習效果。興趣可以激發學習熱情,使人在樂學中探求知識,學會學習,而會學習又可喚起新的學習興趣,形成良性循環。興趣源於對事物的熱愛和追求。就學習數學來説:我國200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500萬獎金的獲得者吳文俊院士在拓樸學和數學機械化方面作出開拓性貢獻就源於吳老從小就對數學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執著的追求,儘管搞數學是很艱苦的。而我們的孩子學數學大多是為了考試,缺乏對學數學的興趣、動機、情感的培養。因此,家長不能只讓孩子單純地沉浸在做題中,而要以數學的魅力吸引孩子,要讓孩子喜歡它。學習興趣具有明顯的自覺性。當一個人明白學習的社會意義與價值時學習興趣便隨之產生,而且能夠支配自己刻苦鑽研。興趣激發人的想象力和求知慾。不少孩子之所以厭學,缺少學習興趣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厭學豈能樂學、會學。學習興趣是可以培養的。做父母的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

1、要教育孩子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知道學習的社會意義,懂得為誰學習和為什麼學習的道理。

2、針對孩子的學習實際,調整好對孩子的學習期望值。孩子學習的好壞受多種因素的制約,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對孩子學習期望值過高,超出孩子的實際情況,孩子再努力也達不到目標,學習積極性必然受挫。對孩子期望值過低,也於孩子不利,因為不經過艱苦努力而得到的東西,是引不起興趣的。

3、要珍惜孩子學習上的點滴進步,促使孩子走向成功。孩子學習上的點滴進步,如能得到父母和老師的積極評價,就會在鼓勵和讚賞中看到希望,從而奮發向上努力學習。

4、引導孩子遷移興趣,學會學習。當前孩子們喜歡看電視、上網……,家長切忌盲目制止,要想辦法把孩子的興趣引到正當的活動中去,引到學習上去,例如:在網上找一份適合自己的題目練一練;買一些輔導學習的光盤看……,要知道“疏”總比“堵”好。

二、優化課堂學習的策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雖然説,學生的課堂學習有許多類型,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講,聽老師的講解還是一種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因此,我們在這裏主要討論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聽教師講解的策略問題。

聽老師講解的方法和策略:

要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保證能夠聽好教師的講解,並掌握教師講解的內容,一方面應該主動的講解,充分發揮學習的主體性,另一方面,應該注意運用一些科學的聽課方法和策略。在這裏,我們主要討論聽課的方法和策略的問題。

1、做好聽課的準備

聽課準備工作做得好壞,將直接影響聽課的質量。聽課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這樣幾個方面的內容:

(1)知識的準備

這主要是通過預習的方法,瞭解自己是否掌握聽新課需要的知識,如果發現自己還不具備這種知識基礎,便要在聽課這前及時補上。這樣可以保證在教師講新課的時候"聽得"懂。

(2)物質的準備

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往往是根據課本的內容來講解的。另外,學生在具體的聽課過程中,對於一些重要的內容還將記錄下來。有時,教師講解需要一定的學習用具相配合。因此,學生在做聽課的準備工作時,還應該準備好用的課本、筆記本和其它的學習用具。

(3)精神的準備

聽課的精神準備有兩方面:一是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二是注意勞逸結合,保證上課前有沛的精力。

2、集中注意力

閲讀、思維和觀察等一些學習活都是可以服從個人的意志、能力和願望進行控制。但聽老師講解這種學習活動就不同它不可能自己進行有效的控制。這是因為,這種學習活動涉及到另外一個人--教師。因此,在準備工作做好的基礎上,要聽好課,首先集中注意力。

3、學生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解學習內容,聽覺通道的暢通當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僅僅把學習心理活動的主要着眼點放在"聽"的方面還是不夠的。如果僅僅是"聽",那麼,充其量是聽懂。聽懂不一定是掌握。從聽懂到掌握之間不定期存在一個思維過程的問題。因此,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聽課的時候,不僅要帶耳朵,而且要用“心”想。這也就是説,聽課過程中,思維活動一定跟上。

4、聽課要有針對性

聽課的針對性是指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安排具體的聽課方法。這是聽課策略的一個重要的方面。

毫無疑問,要求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真正要符合班級內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需求,這僅僅是一種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因此,學生在具體的聽課時,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運用一定的策略,調整自己的聽課活動。

5、積極的回答問題和提問題

教師在講解教學內容的過程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了解學生裝的學習班情況,一方面會向學生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會鼓勵學生自己提出相關的問題,對此,學生應該積極要回答問題和提出問題。

6、正確處理處理聽講和筆記的關係

聽課的過程中,作一些筆記是必要的,但是,"聽"和"記"畢竟是兩回事。注意力分配在聽課上面,筆記就難以記全,而將注意力分配在記筆記上,聽課的質量就要下降。因此,需要正確處理聽講和記筆記的關係我們認為,對於學生的聽課來講,正確性的方法和策略是應該"以聽為主,以記為輔"。這也就是説,聽課的主要注意力應該集中在"聽"的方面。至於"記"的問題,只需要記一些重要的東西。

7、聽課應該注意教師所用的方法

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記住教師給出的結論,更應該注意教師得出這個結論所用的思路和方法,甚至要通過積極的思維,想出比教師更好的方法。這樣的聽課就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策略水平。那種只知道記"結論",如詞義、寫作特點、答案、得數等,而忽視學習思維方法的聽課過程是難以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

三、國小生厭學症的產生及對策

眾多調查資料表明,厭學症是目前國小生諸多學習心理障礙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險性的問題,是少年兒童最為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從心理學角度講,厭學症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為反應模式,主要表現為學生對學習認識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極對待學習,行為上主動遠離學習。患有厭學症的學生往往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失去興趣;不認真聽課,不完成作業,怕考試;甚至恨書、恨老師、恨學校,曠課逃學;嚴重者一提到學習就噁心、頭昏、脾氣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厭學症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極大的危害性。

厭學症是由於學生學習行為獲得的內外反應不同而造成的,中學生患病率最高。其內在原因是由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消極情緒體驗和自我認識存在偏差,社會、學校、家庭等外部環境的不良影響也起消極的強化推動作用。有的學生學習基礎較差,由於種種原因,經過多次努力卻只獲得一次次的低分和失敗,又長時間受到社會的偏見、家長的漠視、教師的批評、同學的歧視。他們學習中無法滿足成功的願望,生活中又無人能理解關懷,品嚐到的只是失敗感和乏味感。逐漸形成學習無價值、自己是學不好的“差生”等觀念,又反饋到學習行為上,如此的惡性循環,很快就患上了厭學症。作為一名教師,幫助學生消除厭學情緒、根治厭學症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轉化差生、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然途徑。如何有效地矯治中學生的厭學症呢?可試着從以下幾點入手。

1、改善環境,愉悦心境。

要改變厭學學生對生活的態度、對學習的認識,首先就必須要改善他們所處的環境。一個好的環境需要社會、家庭、學校之間相互配合。社會的鼓勵、家長的關懷、教師的重視、同學的友好都有利於營造一個重學、樂學的氛圍,消除厭學學生被拋棄、被歧視的感覺,對學習由厭惡感、恐懼感變為愉悦感、舒適感,從而積極、主動、愉快地開始新環境中的生活、學習。

2、改變觀念,接受自我。

讓厭學學生重新認識自我價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這是變厭學為樂學的重要一環。應認真地發現厭學學生所表現出來的良好、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行為,從正面予以肯定,並不斷強化,讓他在前後比較中接受自我,認識到自己並非無可救藥,而是能學好的,相信自己也是一個有能力、有前途、受尊重的以,改變自己無能的觀念。當然,對厭學學生的評價必須客觀、中肯、善意,不能諷刺偏激,以免增添逆反情緒。

3、培養興趣,樹立信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厭學學生對自我價值有了新的認識後,隨即就要開始自我實踐,這種嘗試結果的好壞是他們能否我徹底轉變自己的關鍵。要儘量創造環境,讓厭學學生在實踐中培養興趣,品嚐到學習的成功感和趣味感,並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而樹立信心、堅定信念,徹底矯治厭學的心理障礙。

當然,對於有嚴重心理障礙的厭學學生,靠以上常規性的輔導和轉化還不能根治的,就必須儘早請心理醫生診斷,利用醫學手段來治療厭學症。對患有厭學症的學生進行教育和幫助,切實解決好他們的學習心理問題,才能讓每一個學生更好地適應學校教育的要求。從而順利走完健康成長的歷程。

四、如何克服考試焦慮症:

考試焦慮是當前中國小生中存在的較為普遍的心理問題之一。據調查,大約有10%—15%的學生對考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慮,特別是學習基礎比較差、性格比較內向、學習方法不夠靈活的學生最容易產生考試焦慮症狀,有的學生還伴有失眠和神經衰弱等症狀。產生考試焦慮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不能正確對待考試,擔心考試不及格。

這類學生主要是基礎比較差,學習比較吃力,學習方法不當,把考試看得過於嚴重,如果考不好,如何向父母、老師交代?如何面對同學?以及這次考試是否會從此決定我的命運……由此,思想上產生壓力,又因壓力超過心理負荷而造成過度緊張。

第二,疑慮考試失敗。

學習好的同學心理上總想保持住自己原有的優勢,擔心保不住原來的名次,在心理上出現了自責、自卑和難以服氣的精神壓力。於是揹着沉重而又緊張的思想包袱,每當考試時就會自然產生種種想法,諸如擔心再次失敗的焦慮情緒等。

第三,外部壓力大。

在考試成績上,老師父母對學生的過高要求,也是造成心理壓力的主要原因。有的學生怕考試出錯,把考場紀律也視為一種精神上的“壓力”。考試時,明明自己在思考着問題,卻不知不覺地擔心自己是否違紀了,造成心理障礙。

第四,大腦休息不足。

有些學生,為了考試拼命複習功課,以致睡眠不足。如果再不注意營養和睡眠,心身需要的能量得不到及時的補充和緩衝,也同樣會陷入焦慮之中。考試焦慮主要有兩種趨向:一種是臨到考試之前開始感到緊張和焦慮;一種是在學習過程中長期存在焦慮情緒,到考試之前則表現得更為強烈。兩者都是由考試這一緊張情景直接觸發的,但前者的學習成績有好也有差,後者則基本上是因為成績一貫不是很好,對自己缺乏信心所導致。

因此,我們首先應該對焦慮本身有一個較為正確的認識。焦慮屬於消極的情緒,它是一種能減弱人的體力、精力,干擾人的正常活動的情緒體驗,也屬於不愉快的情緒。它使人煩躁不安,類似恐懼,但程度不太強烈。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學生在考試前複習期間,適度的焦慮能發揮人的最高學習效率。但是,太高或太低的焦慮都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焦慮程度與學習效率之間可以用一條拋物線的形式來表示,即隨焦慮程度的增加,學習效率也隨着加快,超過一定的焦慮程度時,學習效率就會隨着焦慮程度的增加而隨之降低。就情緒不同而言,平時不容易激動,情緒比較穩定的人學習效率比焦慮高者要好。在一般情況下,焦慮情緒低的人可以在有壓力時提高學習的效率,而焦慮程度高的人學習效率在有壓力時反而會降低。但是實際上,這裏的適度、過度之間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衡量界限,往往人們都是以自己一些主觀的感受為標準的。所以,要做到對自己的焦慮有一個較為正確的認識。首先承認自己確實存在有某種程度的焦慮,同時也應清楚,焦慮是自己對考試這一緊張情景的一種反應,因此衡量它適不適度的標準取決於自己的認識。我們可以發揮它積極方面的作用,抑制它消極方面的作用。美國有位心理學家早就説過:“焦慮本身毫無可怕之處,可怕的在於我們對它的態度。”要克服考試焦慮應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端正對考試的認識。

考試只是檢驗所學知識的一種手段,對考試結果要正確對待。一般情況下,考試反映了平時學習的狀況,是認識自己學習優劣的好時機。因此,要認真對待,盡力發揮自己的水平。同時,又不要把考試的分數看得過重,因為它不是衡量學習質量的唯一標準。所以,就是考試失敗了,也不要灰心喪氣,要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和經驗。

其次,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樹立自信心。

人的心理是對客觀現實的主觀反映,但人絕不是消極被動地接受現實的影響,主觀的積極狀態可以減弱和消除消極的影響。考試中要正確對待考場中的各種因素對自己情緒的影響,充分估計自己的才能與知識,相信自己在考試中一定能夠取勝,消除不必要的顧慮和擔憂,順利度過考試這一關。

再次,考試前要有充足的休息。

包括生活節律的重新調整,做些喜愛的運動,使自己的心身放鬆,進入一種“假消極狀態”。心理學家認為這種“假消極狀態”最有利於激發人的心理潛能,有利於發揮自己的水平。

學校家長授課教案篇5

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教學目的:

1、讓家長們明確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2、建議家長們如何培養孩子的受挫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家長們們明白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受挫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尊敬的各位家長們,你們好。首先歡迎你們來參加我們的家長們會。感謝你們在百忙之中來到學校,共同來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關心學生的發展情況。今天我們共同探討的問題是怎樣培養孩子的受挫能力。

二、幫助家長們們明確家長們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要想引導未成年人走正確的人生道路,必須培養孩子做一個健全的人,要具有隨時迎接挫折,迎接“丟臉”,經歷痛苦的思想準備。這樣的教育特別應該從國小生抓起,從小培養孩子們在挫折中成長的能力。因為,現在的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們從小在爺爺、奶奶、父母的精心呵護下長大,生活在太陽底下,吸取着雨露陽光。唯我獨尊,嬌橫跋扈,事事佔上風。試想,這樣的孩子如果從小不接受正面的引導,能走正確的人生道路嗎?他們只會遇到困難退卻,受到挫折失去信心和希望,經受不了打擊,他們只會順水推舟,不會逆水行舟。難怪我國每年都會出現因不能正確面對父母的教育而服毒身亡的,因同學的嘲笑而跳樓自殺的,因學習的壓力而棄學逃亡流浪街頭的,因羨慕而產生妒忌走上犯罪道路的… … 因此,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是極為重要的。作為學校、家庭應責無旁貸加強培養孩子們從對挫折的能力,讓他們在風雨中健康成長。

三、建議家長們培養受挫能力的具體做法

(一)、認識自我,完善自我

對於學生來説,他們的壓力莫過於來自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心理;莫過於學習分數的高低,成績的好壞;莫過於與同學之間的爭吵,意見的分歧;莫過於老師嚴厲的批評,同學的嘲笑……然而,一個在家被父母嬌慣了的孩子怎能一下子承受得了這些壓力呢?養成孩子自我教育是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

1、引導孩子正確地認識自我,瞭解自我

引導孩子正確地認識自我,瞭解自己的優點、缺點、愛好、性格、習慣等,學會自我調控、自我反思、自覺學習,找出與別人的差距,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只有他們在瞭解自我,認識自我的基礎之上,才能不斷的完善自我:正確的對待自己,與他人友好相處,更好的學習,勇敢的面對失敗。特別是班級裏的後進生,他們本身缺乏自信心,導致他們形成自卑感,嚴重的影響着他們身心活動和學習能力,使原有的聰明才智不能正常的發揮。面對這樣的孩子,更加要幫助他們認識自我,瞭解自我,面對現實,找找原因之所在,在認清自己之後,以清醒的頭腦,良好的心態,調節自我,戰勝自我,樹立信心。要以“失敗是成功之母”為動力,迎接新的挑戰。

2、用典型的事例進行自我能行的教育。

人無完人,各有所長,各有所好,只要有信心,就會體現自我能行的價值。 “相信自己,我並不比別人笨,別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久而久之,孩子們從小懂得長處要發揚,短處要彌補,這樣能促使自己健康成長。

3、親近孩子,教其反思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們言語難免有可能會傷害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孩子沒有健康的思想和承受能力,就不能正確面對,就會導致不良後果。特別是一些性格內向型孩子,他們不善言表,更容易造成不良後果。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們要多開導他、啟發他,鼓勵他們自我檢查、反思,使他了解自己的不足,認識自我的不對,找出與別人的差距和誤區以及自己存在的問題。從小進行了解自我,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的教育,養成自我反思的良好生存習慣,他們就會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

(二)、遇到困難,學會解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言談舉止,道德行為,對孩子成長具有決定的影響,要想讓孩子從小健康成長,家長們就得對孩子進行一定的受挫能力的培養,不能遷就孩子、慣養孩子、溺愛孩子。要轉變教育觀念,不要認為孩子只有一個,事事都要順從事事都包辦。要重視養成教育和習慣教育以及各種能力的培養要從小抓起,從身邊的小事抓起。希望家長們隨時與教師保持溝通,教育孩子遇到困難不要害怕,要有隨時迎接困難的思想準備,要迎難而上,不能遇到困難就退缺。事後我發現這樣的情況有所好轉了。看來家校堅持配合培養,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我相信具備健康心理和經受過挫折教育的孩子將來他們會成為生活的強者。

(三)、受到打擊,學會面對

人生的致命點就是經受不了挫折的打擊,有的人一旦遇到一點小麻煩,遇到一點小挫折,就不能接受,不能正確地對待。有的人是想不通,情緒低落,悶悶不樂,沉默寡言,十分無助的樣子;有的人是發泄,性格暴躁,把所有的氣都往別人身上發…….一個人在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麻煩事,煩心事,總會受到一些大小不同的打擊,國小生也不例外。然而多數孩子嬌生慣養,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哭哭啼啼,依賴家長們和老師。如何培養孩子面對家庭、學校、社會諸方面帶來的打擊?這個問題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注。

1、學會面對自己

當自己受到打擊以後,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多想想造成自己受到打擊的原因。如果是自己造成的,就要勇敢的面對自己,敢於承擔自己的責任,告訴孩子:人無完人,孰能無過。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知錯就改,才是好孩子。

2、學會面對父母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當家長們看到孩子學習成績考差時,不懂得教育的父母就會生氣地批評孩子,有的孩子不能接受父母的批評教育,與家長們產生牴觸,不服從家長們,甚至於向家長們。這樣的孩子思想、行為處於危險的邊沿,教師應加以正確的引導:一是採取開展活動的方式,使孩子在活動中明理,查找自己的不對;二是採取交流的方式與孩子們溝通,理解父母用心的良苦;三是舉生活的實例和現象,明辨對錯,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為。

其實,挫折和打擊並不可怕,怕的是遇到挫折和打擊不知道想辦法應付。我們要學會迎接挫折和打擊,也要學會對付挫折和打擊,只有那些敢於面對同學,面對教師,面對父母,面對社會,面對困難,面對人生坎坷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是最了不起的人,是人們最敬佩的人。

(四)、心中不愉,學會交流溝通

交流和溝通使矛盾化解;交流和溝通使人愉悦;交流和溝通使人進步;交流和溝通使人健康。只有善於交流和溝通的人,才能做一個真正健康的人。而有的國小生內向,不善於表達和溝通,受點打擊,悶在心裏,關在屋裏,不願見人。長期下去,思想壓力大,包袱重,使其身心不能健康成長。面對這樣的孩子,告訴他,要做一個性格開朗的人,心中有什麼不愉快的事找夥伴、信懶的人説一説、擺一擺,在交流中對方會幫助你解決疑難、排除困惑。要學會自我排解,學會交流、溝通,爭取別人對你的支持、幫助、理解、排擾。切忌有事悶在心中。本班有個孩子,年齡最小,性格十分內向。父母經商,高齡得子,十分慣養這孩子。父母不敢説他的不是,一旦説他不是,他就跟父母大吵大鬧,或者噹的一聲把門關上,哽咽得説不出話來。我知道此事以後,專門找他談心,開導他,經過開導,他明白;這樣下去不但對自己身心健康沒有好處,而且不利於自己健康成長;有什麼不愉快的事要主動學會與別人交流、溝通,求得別人的寬恕、原諒、理解、幫助。漸漸的孩子懂事了,學會與父母交談了,父母一見到我就是一席感激的話。事實證明經過挫折教育的孩子,長大後會成為意志堅強的人。

人活着就是要做熱愛生活的人才是強者。只有那些“熱愛丟臉,歡迎挫折,經歷痛苦”的人,長大後,才能追求成功,鑄造人生的輝煌。我希望孩子們在我們老師與家長們的共同努力下都能成為學習生活中的真正強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xuexiaoguanli/ldojg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