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學校管理公文範文 >

《我被十三所學校開除》觀後感 (菁選(多篇)

《我被十三所學校開除》觀後感 (菁選(多篇)

《我被十三所學校開除》觀後感 (菁選(多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人見人愛的小編分享的《我被十三所學校開除》觀後感 (菁選(8篇),希望能夠給予您一些參考與幫助。

胡斌弟子規觀後感 篇一

初讀《細講弟子規》就真的感覺是一本好書,説的雖是平常的事,講的卻是不一般的道理;細細品味《細講弟子規》,直悔自己接觸的太晚、太遲,這麼多解決問題的好方法我之前怎麼都聞所未聞?

《弟子規》是依據孔老夫子的教誨編出來,清朝的李毓秀李夫子從生活面把它整理出來,所以他能如此地貼近我們的生活,蔡禮旭老師又對弟子規的每一句都深剖細解,才能使我們對生活中的各種難題、癥結一一找到可以處理的方法。

一場好夢、好戲需要智慧,智慧就要在不斷的學習中沉澱。“養子使作善也”,當孩子有顆“善良的心”,他就有善良的行為。看別人家的孩子,在我眼中,皆為十全十美,而很清楚自己孩子並非十全十美,要達到十全九美都很難。但現在讀完《細講弟子規》,我很清楚:教育孩子有顆善良的心,用智慧溝通,用德育引導,孩子一定會“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

晚上散步的時候,我給孩子講“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的寓意,也告訴他“瓜田李下”這個成語的出處,希望他為人處事可以不讓別人有“瓜田李下”之嫌疑,延伸到“入虛室。(故事:宋代有一個叫陳P的家族,一家十三代同居,七百餘口人,同時吃飯,就連他家裏的一百多條狗也能做到“一犬不至,羣犬不食”。這樣,絕對讓他記憶深刻。而所有的這些,都是在《細講弟子規》中學到的!當然,還有很多很多需要學習的東西,在生活上,“父母呼,須應承。”“父母責。須順承。”“步從容。立端正。”“衣貴潔。不貴華。”在學習上,“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在做事上,“此未終。彼勿起。”

“行有不得者,反求諸己。”能做到此,一定不會“失諸正鵠”的。教育孩子以“德”為本,且勿寵溺孩子,“寵豬舉灶,寵子不孝。”學習弟子規,踐行弟子規,上行下效,願我們都擁有一個懂事、孝順的孩子。

《我被十三所學校開除》觀後感 篇二

這個視頻,在我國中的時候,我就看過一次,那時,給我的感受很深,也帶給了我震撼!首先題目就已經讓人震撼了,被十三所學校開除!那這個人還是個學生嗎?但是他的彙報卻讓人耳目一新!

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這句話“大家都能看到真正危害人類的東西,全都是有學問的人造成的,專家説了毒奶粉,地溝油都是學歷高的人搞的,你學歷再高又怎麼樣,你能力越高越危險,拿着你的本事和學歷去害人。”學歷高未必就是好事!!

這個故事很讓人受啟發,就算自己的處境再怎麼不好只要信念屹立不倒就會有希望,就像胡斌的媽媽,二十二年來胡斌的媽媽從來都沒放棄過胡斌,這才造就了胡斌的浪子回頭。時間是使人成熟的很有作用的東西,但對不同的人,他或長或短,或崎嶇,或坎坷。如果早點讓胡斌看到這個片子未必能夠打動他。因為畢竟他還是漸漸的因長大而成熟,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因為他喜歡的事都在他很小時候都享受過了,遇到弟子規便如魚得水,找到了自己真正尋找的東西。弟子規真的很強大,傳統教育也真的很重要,它能改變一個人!!

從《我被十三所學校開除》中我能真真正正的知道父母的心是怎樣了!每個父母都會在我們的背後支持我們,鼓勵我們!

胡斌弟子規觀後感 篇三

今年暑假我觀看了一部動畫片——《中華弟子規》,這部我覺得這部動畫片很實在,有藴含着許多耐人尋味的大道理是我讀了後受益匪淺。

這部動畫片主要講了:一個温厚可愛的孝孝,漂亮又急性子的姐姐,精靈調皮的小弟弟

和一個魔法小寵,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做一個有孝心,誠實,禮貌……乖巧懂事的好孩子

其中也滲透了弟子規中的每一句話,其中的孝、悌、忠、信……等道理

我最喜歡其中的人物是孝孝,因為孝孝不僅外表可愛而且內心善良,他只要知道自己做錯了就會及時改正,一集中:爺爺媽媽弟弟……個個找孝孝幫忙,可孝孝卻不理不睬繼續做自己的作業,也回答的也只説了聲“嗯”他的魔法小寵看了之後十分氣憤叫孝孝去幫忙可孝孝依然沒去,魔法小寵給孝孝一點懲罰之後孝孝就再也沒有這樣過

我不禁聯想到自己的行為跟這個孝孝比起來簡直是天差地別。一次,我在客廳裏看電視媽媽叫我去買一瓶醬油可我正看到高潮,我心想:不管了,先看完了再去買也不遲便繼續看電視,也沒有迴應媽媽。可看了這個孝孝,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心想我一個五年級學生都尚且如此,更何況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可孝孝卻能做得到,我心裏感到十分慚愧。

這部動畫片不僅使我們明白孝的道理還讓我明白了悌的道理。

悌指的是兄弟姐妹間的友愛,互相敬愛。指的是儒家的倫理範疇,指敬愛兄長,順從兄長這一點我可是做到了敬愛兄長,關愛幼小。

人與人之間要講誠實守信,不能欺騙。一次,我的朋友約我去看電影。我準時赴約可我等了半個小時都沒見到他這就是他沒有守信。還有一次我把別人的東西拿走卻沒有問他,這是我不誠實的行為。

這部動畫片為我開啟了一扇智慧的大門,讓我開始更廣煩的接觸中國的傳統文化經典鉅著,也更深入的學習理解中國的道德文化。

這部動畫片教給我的道理像烙印一般刻在我心裏,永生難忘,像警鐘一樣時刻提醒我要做一個孝、悌、忠、信……的好孩子,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

胡斌弟子規觀後感 篇四

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地閲讀,真正瞭解中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匪淺。它使我覺得自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人生在世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現在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百依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我姑姑的兒子,經常不顧及父母的感受,因為一些小問題而爭執,在一旁的父母看見了,多難過呀。現在自己為人子女,該做些什麼呢?作為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

父母為我們付出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當我們生病時,是他們將我們擁入他們温暖的懷抱;當我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是他們為我們耐心地講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們為我們無私的付出。漸漸長大的我們,也應該學着為父母做些什麼了。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今後,我還會深入內心地反覆誦讀《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這樣既可打造健康、和諧社會,也可提升自己的修養,何樂而不為?

胡斌弟子規觀後感 篇五

現在在教育中提倡讓學生學習背誦《弟子規》,在教學中我們也讓學生開始練習背誦。通過假期的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在學校的學習,我對《弟子規》又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認識。《弟子規》是我們的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它對我們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行為都有指導作用,如果我們都能按照《弟子規》的教誨去做,那麼我們的家庭和社會就能更加和諧。

有人説《弟子規》是給小孩學的,這話不完全正確。《弟子規》是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課本,孩子應該學,但我們成年人也一樣應該學習。因為《弟子規》講的是前賢的教誨,是生活的規範,它能使人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這種道理我們每個人都應明白,所以每個人都應學習《弟子規》。通過《弟子規》的學習,使我受到很多教育,其中受教育最深的是《弟子規》的第一篇“入則孝”中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入則孝”的意思是説在家裏要懂得孝敬父母,因為孝是道德的根本。

我們的身體受之父母,沒有父母的養育,就沒有我們的生命。因此我們應無條件的孝敬父母。那麼怎樣做才是對父母的孝敬呢?《弟子規》中説“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些話,從表面看它的意思就是説父母的呼喚,要馬上應承;父母的命令,有馬上執行;父母的教誨,要恭恭敬敬的聽取;父母的責備,要虛心的接受,這些都是孝心的體現。俗話説“孝順孝順,孝就是順,順就是孝”我們應順應父母的要求,父母的心意,如果他們的要求是錯誤的,我們做子女的也不能頂撞他們,我們應做到“諫使更”並且要“怡吾色,柔吾聲”;如果父母的責備是錯誤的,我們也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從小到大,父母為我們的成長可謂是嘔心瀝血,但他們不圖我們的回報,就象歌曲《常回家看看》裏面唱的那樣,他們就圖個“平平安安,團團圓圓”。可是看看我們現在做的,雖然能給父母一些物質享受,使他們不愁吃穿,但每天為自己找各種藉口,搪塞父母,不能常回家看看,對父母的呼喚、命令、教誨、責備都不能做到“應勿緩,行勿懶,須敬聽,須順承”。通過《弟子規》的學習,我認識到了自己對父母做的還很不夠,在以後的日子裏,我要像《弟子規》裏説的那樣去做,常回家看看,抽時間多陪陪父母,使他們過的更幸福,更開心快樂。

胡斌弟子規觀後感 篇六

先想説一句:活在當下,活着就是幸福。

百善孝為先,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由始而終。要細細品味,慢慢品嚐,這其中的辛酸苦辣唯有自己去體味才會更加地使人去明白。

“孝是德行根本,教育首重孝道”。就這一句,可以明確的看出,孝是德行的根本,教育要從這裏開始。沒有從孝道入手,一個人的德行是成長不起來的,所以教育首重孝道。《弟子規》教育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禮貌待人、如何為人處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規範。尤其蔡禮旭老師把儒家文化的精髓注入了弟子規的講解中,深入發揮了弟子規的精要,讓不同年齡層次的朋友都能夠得到足夠的人生智慧,成就陽光幸福人生。

我們都是在父母的照顧關愛下一點一點的長大的,父母看着成長的我們不僅僅希望我們能長大同時也希望我們能都成人,但是在更多的時間我們被眼前紛繁迷亂,紙醉金迷的社會所迷惑漸漸的忘了家裏還有兩個人在掛念着自己,還在時刻的注視着自己,還在想着今天天涼了孩子是否穿足了衣服。也許我們都不是一個大孝子,但是我們要做到為人兒女最基本的義務,儘量孝敬父母,他們的要求一點也不高,平時多往家打兩通電話,過節或者父母生日的時候還可以還個小驚奇,僅僅這樣他們就會覺得很幸福了。

老人有語:不養兒不知父母心呀!也許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父母,到那個時候我們會更能體會我們的父母的心情。有父母的孩子是幸福的,想想在父母的愛包裹下的我們雖然現在還沒有踏入社會還沒有自己掙錢但是我們能做的還是很多的不是嗎?

愛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而父母的愛有是最無私最長久的,就像一杯陳釀的美酒,越久越純,當都一天你擦掉櫃子上滿是的灰塵打開風塵已久的那扇麼,拿出那瓶酒細細的品一品你就會發現是那麼的回味無窮深入人心,頓時淚如雨下,是感動還是悔恨?為了不要做讓自己後悔的事現在的你能做什麼就做什麼吧!

胡斌弟子規觀後感 篇七

一直感覺傳統文化似一座巨大的寶庫,豐富且深邃。而今看了《弟子規》的光盤後使我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果能用兩個字來概括一下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的話,那就是道德。成為一個有德人的必須外在上,能夠獲得眾人的支持與幫助;內在看,可以收到得到心靈的安寧。即:外德於人,內德於己。。這一幕持久的執着,讓我止不住地品味生命,同時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坦蕩。

學習傳統文化,學會快樂地生活,做胸懷坦蕩的人,以平常心對待人生,對待功利,對待追求,淡泊致遠,心底無私,構造幸福人生。看了弟子規的盤後,對我感處挺深的有兩個地方,一是人與自然方面。今天,我們擁有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要好的生活,但也面臨着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要嚴重的生態和環境問題。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土地荒漠化、大氣污染、水污染等。

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大量的水被污染`浪費,大量的野生動物被獵殺……水龍頭裏那清澈的水再流多久就會幹呢?多少瀕臨滅絕的動物朋友還正在掙扎?人類究竟是聰明還是愚蠢呢?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中,人類已處於主動地位。當人的行為違背自然規律、資源消耗超過自然承載能力、污染排放超過環境容量時,就將導致人與自然關係的失衡,造成人與自然的不和諧。如果人類不及時改變發展模式,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長此下去,地球也有可能成為不再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説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打個比方,我們砍一棵樹就要栽一棵樹。要盡我們一切力量來補償以前的過失。善待身邊的一草一木,更不傷害我們的好朋友—動物……與此同時,人與自然之間又是相互對立的。人類為了更好地生存和發展,總是要不斷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狀態,並改變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復到自然狀態。人與自然之間這種否定與反否定,改變與反改變的關係,實際上就是作用與反作用的關係,如果對這兩種″作用″的關係處理得不好,極易造成人與自然之間失衡。所以,人類在改造自然的同時,還要對自然進行涵養保護。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應是共生、共贏、共榮的夥伴關係,必須以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為前提,克服目光短淺、急功近利思想,樹立人與自然和諧並進的科學發展觀。協調人與自然關係,已成為當今世界高度關注的議題之一。人們普遍認識到,人類目前所面臨的人與自然不和諧問題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要複雜和嚴峻,但是人類絕不可能退回到被動適應自然的道路上去,只有依靠科學發展,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資源的合理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要想長久地生存在這美麗的地球請記住世界地球日的主題:“善待地球——科學發展,構建和諧。”還有一方面對我感處挺深的就是孝順。

胡斌弟子規觀後感 篇八

寒假裏,爸爸給我帶回來一個碟片,名叫《弟子規》,因為以前我也有這書,但那些在紙上的話語對我來説好像不怎麼感興趣,沒堅持看完。於是這次一看到有這種碟片,我就立刻看了起來,碟片上的內容細膩生動,我很快看完了。

學習力行《弟子規》,感受傳統文化經典弟子規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

首孝悌,就是説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麼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同事、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

次謹信,告訴我們做人要謹慎,要講信用,也就是要誠信為本。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企業,如果不能誠實待人,那麼他依靠什麼立足社會呢?

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落實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學習《弟子規》,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會變成和諧的社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xuexiaoguanli/n5mze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