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學校管理公文範文 >

學校教師個人學習心得體會多篇

學校教師個人學習心得體會多篇

學校教師個人學習心得體會多篇

學校教師個人學習心得體會篇1

本學期,我觀看了金正昆教授的禮儀講座錄象。講座內容豐富,很受啟發。

一、我們的着裝要符合身份

金教授講道:第一,要注意男女有別。第二,要注意長幼有別。第三,要注意職業有別。第四,要注意職位有別。第五,着裝要揚長避短。

比如夏天的時候我們穿過一種鞋,就是露腳趾、露腳跟的涼鞋,很多女孩子穿,這個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那人家穿也沒什麼不對,但是説個禮,這種露趾和露腳跟的涼鞋穿的場合是有要求的。是吧。在非常重要的場合,上班的時候,特別穿制服的時候,露趾和露跟的涼鞋是不得體的。尤其是公職人員更要穿着得體。當然倒過來説,如果你要休閒度假到海濱去,到海南到泰國去旅遊那是該另當別論。

我們作為教師,更是要穿着得體,不能跟隨“流行”太緊。穿着打扮,要注意和自己的職業特點、形體特點、年齡特點。講究大方、舒服,街上一些暴露較多的衣服是最不適合教師穿着的,但是,我們經常還是會看到一些年輕的教師,打扮的“花枝招展”,走在流行最前線,如果單是欣賞“人”,是很漂亮。可是當她拿起書站在講台上的時候,真不知道學生還有沒有心思去聽課了。

二、介紹之禮儀

現代生活,人們交往範圍日益廣泛,似乎每天都在認識新的面孔,結交新的朋友。初次認識,總少不了介紹。介紹自己,介紹別人。得體的介紹往往會給對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因此人們又把介紹稱為交際之橋。教師在工作中要面對很所的學生、家長,以及各種社會關係,掌握“介紹之禮儀”也是很重要的。

在人際交往中,介紹有很多技巧。誰先介紹?誰後介紹?什麼時候介紹最為恰當?介紹的內容又該注意些什麼?這些問題通常決定着介紹的成功。

那麼從禮儀的角度來講,做介紹有下面幾個要點需要注意,第一個要點就是介紹的時機,包括具體時間,具體地點,具體場合。第二,介紹的`主角,就是誰出面來做介紹。第三,自我介紹需要輔助工具和輔助人員。輔助工具就是名片,輔助人員就是中間的介紹人。第四,自我介紹的時間長度你要控制。第五,自我介紹內容的組織有講究。最後,做自我介紹時有個技術層面的問題,也要注意。

三、交往禮儀和交往藝術的問題

金教授對“禮儀”這兩個字有解釋。“禮”這個字的意思是什麼呢?尊重。“禮者敬人也”。在人際交往中,既要尊重別人,更要尊重自己,禮者敬人。但是你光説尊重有時候沒用。心裏想什麼?你得善於表達,它需要形式。你得會説話,你得有眼色,你得把這活兒做地道了,不僅要有禮,而且要有儀。“儀”就是恰到好處的向別人表示尊重的形式。實際就是你善待自己也好,善待別人也好,尊重自己也好,尊重別人也好,你既有禮,禮就是尊重,又有儀,儀就是表達。沒有禮是沒有儀的。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着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光榮職責。教師儀表是教師整體風範之一,我們的音容笑貌、舉止文明、作風正派、知識淵博、風度儒雅,衣着髮式無形中都成為學生和社會學習的楷模。所以,我們更應該注重自己的各種禮儀。通過學習,真是讓我們受益匪淺,平時生活中的一些細節方面,我們都很少講究,總是覺得無所謂,其實,都有很大的學問。非常感謝學校能給我們這次學習的機會。

學校教師個人學習心得體會篇2

我是一名國中數學教師,從教已二十幾年,只知道向學生傳授知識,引導學生做人,從思想上改變學生,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通過對《中學教師專業標準》的學習,使我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進一步全新的認識,讓我理解到一個真正的、新時代的合格教師,所具備的不僅僅是讓學生學到知識和文化,更應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更高的科學文化素養,更專業的教學技術,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成為新時代的有用之才。

一、教師首先要有良好的師德

教師必須熱愛自己的本職崗位,熱愛教育事業,有高度的責任感,有很強的事業心教師必須熱愛自己的本職崗位,熱愛教育事業,有高度的責任感,有很強的事業心。要關愛自己的學生,懂得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讓自己成為學生課上的良師、課後的朋友;在教育教學中,要讓學生完全的接受自己,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進行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良好的思維習慣,保護並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好奇心、求知慾,要因才施教;在個人的修養和行為方面,教師要有健康的心理,用我們的愛心、責任心、細心去感化學生稚嫩的心,用飽滿的熱情讓學生去感受老師對他的真情,用勤於學習不斷進取的精神去感染學生,用自己的行為、言談舉止去影響學生,做學生的榜樣

二、教師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

教師首先要掌握教育教學的基本原理和科學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發展規律有針對性的教學;其次,教師要有對所教學科的知識體系、基本內容以及與其它學科與生活實踐的聯繫要能準確定位和把握,至於學科教學知識方面,要能在學習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挖掘課程資源有針對性地教學,使課堂教學效果最大化。

三、教師要有突出的教學能力

能力指的是教師的教育、教學、科研能力三個方面。《專業標準》明確要把“學科知識、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突出教書育人”,也就是説不但要你教書育人,並且還要用自身的形象,影響學生。

如何進行個性化的教學?如何突出學科的認知特徵?你必須要創造性的進行教學,使學生有新鮮感,並且能積極配合你的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選擇適當的教學組織方式、能讓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究,能夠使用現代先進的教學技術設備;在教育活動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指導學生理想、心理、學業等多方面的發展;結合學科教書育人;及時進行自我評價教育教學效果,及時改進教育教學工作。

四、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

教學要不斷的學習,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瞭解國內外中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和做法;學習科學的教學方法,優化知識結構;不斷的進行反思,研究自己的教學經驗,把經驗昇華為思想,瞭解學生的認識規律,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進行學科間的相互交流,提高文化素養;具有終身學習與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做終身學習的典範。

?中學教師專業標準》為教師明確了今後努力的方向,我們要把《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轉化為我們的實際行動,貫徹落實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做一個好老師,做一個有成就感的老師,做一個享受教育的老師,更要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

學校教師個人學習心得體會篇3

教師在享有權益的同時,也應履行肯定的任務。在學習了《教師法》後,讓我更明確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該履行的任務和遵守的行為範例。在事情中,嚴酷範例自己的頭腦和行為,一心一意為門生辦事,讓門生得意,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承認,不體罰和變相體罰門生,時候以教師的品德行為範例來要求自己,尊重每一個門生的特點,因材施教。

同時我也認識到作為一名教育前線的教師所應盡的責任和任務,《教師法》不但資助教師失掉她們的所得,也讓教師有了行為上的準則,只要學習好它才能包管教師享有自己的權益。教書和學習的生存,使我感悟到:教師的人生,還應該有創新精力。而幼兒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以是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幼兒,又要尊重每個幼兒的本性特點,讓幼兒自動地、活潑地發展。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門生對教師的尊重之言。對付教師則不行以“家長”自居,應該與學平生等相待,客氣向門生學習,做到講授相長。愛門生就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創造精力,與他們平等相處,用自己的信託與關切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創造欲。在講授過程中,教師是主導,門生是主體,教與學,互為關聯,互為依存。“門生不用不如師,師不用賢於門生”。一個好教師會將門生放在平等地位,信託他們,尊重他們,視他們為自己的朋友和配合探求真理的同伴。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門生正處於人生觀和天下觀形成的緊張時候,在成長的道路上,難免會遇到種種困擾和問題,必要我們去幫忙引導。那麼如何用愛心去翻開門生心靈的窗户?起首就要了解他們。瞭解門生的喜好和才能,瞭解他們的本性特點,瞭解他們的精力天下。只要瞭解了每個門生的特點,瞭解他們的精力天下,才能引導他們成為有本性、有志向、有伶俐的完備的人。蘇霍姆休斯基説得好,不瞭解門生,不瞭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頭腦、興味、喜好、才能,就談不上教育。

學校教師個人學習心得體會篇4

?“新基礎教育”數學教學改革指導綱要》是從今年暑假開始閲讀的,因為時間比較倉促,只能大致看概念看條幹。本以為看這樣大部的理論書籍會很艱澀,精心翻閲後,發現這本書很實用,不僅有理論的闡述,更有具體實踐操作的策略,如果結合已有的新基礎語文教學案例,你會發現理想的語文教學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這就是“新基礎教育”一貫提倡的“以人為本”思想的最好詮釋吧。下面我談一些具體的感受。

一、數學要有整理性思維

“新基礎”還要求對學生進行能力分析,找到學生數學能級點,因材施教。反思自己的教學,能級意識比較淡薄,也就缺乏對數學教學的整體性觀照,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或有降低或有徘徊亦或有拔高,學生的基礎性資源與生成資源容易被忽視,無法真正做到價值的提升。整體性思維,要求我們的數學教學“眼中要有人”。葉瀾教授提出:一堂課是否有效,是否成為好課,應將“教學”視為一個整體單位。只有具備了這樣的整體思維,才會樹立鮮明的學生立場,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學生。只有關注了人,才會實現“育人價值”。“站在一個高度,保持一份清醒”,要求我在學科主體價值體現上既有對整個國小學段又有對一學年的年段更要有對專題教學的整體性思維。在育人價值的體現上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要站在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健康發展的高度來看待學生。

二、把課堂還給學生

在讀到本書中有關葉瀾教授在新基礎教育課題研究中提出“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時,我恍然大悟後卻困惑了。如何還?還的度是什麼?這個問題一直困擾着我。僅從形式上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是不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的。學生是活的個體,他們的智力以及非智力因素存在差異,教師的傳統授課方式往往是在“因材施教”這個大口號下的一刀切教育,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往往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雖然有“問題來源於學生”,“解答於學生”,但這些問題地提出和解答,往往是有限的幾個學生,他們構成班級中的明星羣體,而在學習上處於弱勢的大多數學生,他們只是問題的旁觀者,很難參與到問題的討論中來,收穫也就可想而知了。形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我認為一在於老師的控制慾和教案欲,怕學生説錯,影響上課的情緒、浪費時間而僅提問好的學生,不叫差的學生。二是對好學生的回答,因為和自己想要的答案比較一致,老師往往表揚,對差點學生異彩紛呈的答案,往往加以訓斥。三是師生之間交流少,存在心靈上的隔閡,造成課堂上的不配合。

為了打破這種單一的課堂模式,其實平時的工作中我已經進行了把課堂完全還給學生。比如教學基於學生的學習,一堂課,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制定教學目標。讓學生自我發現、自我探索、自我表達,教師只是從中組織、提升。善於捕捉課堂中生存性的東西,對於敢於表達自己觀點的學生予以肯定和鼓勵。收到的效果確實很好。

學校教師個人學習心得體會篇5

如何做一名好教師,這是我們每一位老師必須要思考的問題。吳奇老師的《教師成長永遠在路上》給了我深深啟發,也給我提供了一種可操作的成長路線圖。

通過學習吳老師的《教師成長在路上》,我理解到閲讀是教師成長的基石。確實,我們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裏,學校所發的那本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知識的海洋裏,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而只有在不斷的閲讀過程中,我們才能滿足自身生活和工作的需求,才能夠不斷的豐富自我,實現自身的不斷進步和成長。因此,作為一個普通人應該熱愛閲讀,作為教師——知識的傳播者,更應該要閲讀。

吳老師在《教師成長在路上》指出,教師不但要閲讀,還要堅持寫作,他把閲讀和寫作比喻成是教師成長的兩足、騰飛的雙翼,以此説明閲讀和寫作在教師成長中的重要性。對此我深有感觸,在加入工作室後,主持人沈老師要求我們每一次研修和學習都要寫心得體會。如果不寫的話,好多問題我只會想一想,説一説,好像就過得去了。但是如果要寫文章,對提出的問題就會覺得資料積累不夠,素材積累不夠,還需要進一步積累素材;對提出的問題還沒有想得很通透,説理還不周嚴,就要梳理頭腦,理清頭緒,對問題進行反覆思考和探索。所以説,寫作有助於更好地用心去觀察生活,積累素材,深化思想認識,提高思想能力。而且當我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見、所聞記下來的時候,當把我的每一點成績和進步、每一個挫折和反思都記下來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在不斷地成長,不斷地進步,從而充滿了成就感。

學會知識管理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隨着知識管理概念的不斷延伸和完善,教育領域也開始慢慢的引進知識管理策略,而作為教育領域中的主體——教師,更要學會運用知識管理的策略來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實現自身專業的不斷髮展和個人價值的不斷提升。如何進行知識管理呢?文中提到博客和印象筆記,我們可以把每一次成功的教學案例,教學設計、心得體會及時的寫成博客或者反思筆記,還可以對好的文章進行轉載,這樣就對經驗進行了反思和整理,每一次的反思和整理都是一次自身專業素質的提升和對知識深層次理解的過程,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通過這種知識管理活動,我們就能瞭解自己的專業發展脈絡,對自己的特點、傾向、優勢和需要加強的領域有明確的把握,有助於制定或修正自身的專業發展計劃。

教師成長的基礎,是喚醒教師自我發展的內驅力。作為教師,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被外界因素阻擋或壓制了向外突破之心,要建構自己的成長動力機制,把成長作為自己的文化自覺。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不斷地成長和發展。

學了吳奇老師的文章之後,我明白了要使自己成長起來,就要不斷閲讀、寫作和學習來補充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知識,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師專業素養。

學校教師個人學習心得體會篇6

不是人人都有美麗的外表,但我們通過學習卻可以做最美的老師。近幾天,陳霞、姜文、江忠紅三位老師和夏肖燕的感人事蹟傳遍了三衢大地,深深震撼了每個人的心靈,他們這種平凡中見不凡、普通中見崇高的精神,充分體現了新時代“最美教師”可敬、可親、可學、可愛的良好形象,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覺得“最美教師”的出現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她們其實就是教師的一個代表,是老師忠於職守、樂於奉獻、孜孜不倦形象的縮影。作為一名普通的國小教師,學習“最美教師”的先進事蹟,首先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從關愛每一個學生的生活起居做起,用心工作,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最美教師”。

曾經有位哲人説過:“生命是沒有意義的,除非有工作;所有的工作都是辛苦的,除非有知識;所有的知識是空虛的,除非有熱望;所有的熱望是盲目的,除非有愛。有愛的工作才是生命的具體化,那麼讓我們懷着愛工作吧!”我們現在從事的正是一份有愛的工作,領導的關心、同事的幫助、學生的努力、家長的期待,正是我們前進的不竭動力,我們是一羣幸福的人。我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工作,用心對待每一個學生,我們個個都會是“最美教師”。讓我們懷着愛工作吧,堅持不嫌棄、不拋棄、不放棄的原則,將責任、奉獻精神化為自覺行動,堅守平凡的崗位,懷有一顆關愛之心,善待身邊的每一個學生,為我們的教育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一是忠於職守、高度負責的精神。最美老師,美在責任。她們的責任心充分體現了對學生盡心、對工作盡職、對社會盡責的態度,充分體現了她們敢於負責,敢於擔當的精神。向她們學習,就是要樹立強烈的責任心和事業心,把崗位當作社會責任,把工作當作一種事業的追求,滿腔熱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項工作,踏踏實實的幹事,兢兢業業的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第二是樂於助人、至善大愛的精神。最美教師,美在大愛。這種愛就是把學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裏,對學生不嫌棄、不拋棄、不放棄,堅守着可以沒有大師,沒有大樓,但絕不能沒有大愛的堅韌的信念和價值。向最美教師學習,就是要傳承中華的美德,弘揚大愛精神,本着愛人民、愛社會、愛他人的博大情,紮紮實實的做好為羣眾服務的各項工作,努力把衢州打造成為充滿愛心,人人嚮往的幸福之城。第三是甘於奉獻、團結互助的精神。最美教師,美在團隊。正是因為學校的這種團結互助的精神,才共同譜寫了這曲感人的讚歌。向她們學習,就要增強大局觀念,強化責任意識,強化團隊精神,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強化工作的合力,為衢州兩個崛起貢獻智慧和力量。

學校教師個人學習心得體會篇7

學習了《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我覺得老師的觀念需要更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只有認真學習政治理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才可能科學地、全面地、深刻地認識社會,認識人與人之間的正確關係,形成正確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教師還要學習教育理論,掌握教育規律,按教育規律辦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書育人的職責,通過學習,教師能進一步明確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重要作用。教師還應學習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只有廣泛地學習有關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才能使教師從各種關係和聯繫中來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任務,認識社會和人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在教書過程中育人。

教師不是神,愛情婚姻,子女家庭,經濟收入,名譽地位等種種人生瑣事必然會影響教師的情緒。但教師必須時刻牢記自己肩負的社會和歷史責任,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自覺維護教師職業道德,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廉潔從教,精心育人,團結協作,勇於創新。在教師之間,師生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形成互相尊重,互相愛護,善於交流,及時溝通的氛圍,也是保持教師心理健康的必要環境。教師是人類的靈魂工程師。教師職業道德素質高低,直接關係億萬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水平,刻苦鑽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和科研水平。作為一名教師,應具備刻苦鑽研,嚴謹治學的態度,要有活到老,教到老,學到老的進取精神,孜孜不倦地吸收新鮮知識來充實自己,以適應時代發展需要。在市場經濟,影視文化,網絡浪潮的背景下,教師必須要經常的讀書學習。學校是讀書的場所,是書籍的王國。教師的讀書習慣會影響學生。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世界,不管教師讀書難的理由有千萬條,但每個教師自己應該清楚,作為教師,必須要堅持讀書。

我們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充電,不斷的補充新知識,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努力提高自己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以奉獻精神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對待本職工作,做到愛崗,敬業,團結,向上。

我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指出,道德不是熟記幾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實行。職業道德規範,在於形成良好的師德素質,提高教師實踐能力。教師不僅要通過理論學習來分清是非,更重要的是要求身體力行,用這些認知指導自己的行動,培養自己的良好的品行。職業道德規範的總目標是崇高的教師職業道德理想,把它作為一面旗幟,為教師如何作人,如何勝任教書育人的責任指明瞭前進的方向和奮鬥目標,併成為教師生活的重要精神支柱,推動和激勵着教師朝着更高的道德境界奮進。

教師職業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是用靈魂塑造靈魂、用品格培養品格的工作,教師職業道德水平的高低,不僅反映在他本人的工作態度、工作成果上,而且對學生的心靈也會產生巨大且深遠的影響。樹立良好的師德是我們作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教師”這個職業的定義決定:社會賦予了我們神聖的使命和責任,其實,把它理解為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也毫不為過。

從古至今,“職業道德”一直是人類工作的行為準則,在世界飛速發展的今天,更是得以發揚光大,併成為成就大事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當“職業道德”深植於我們腦海中的時候,我們工作起來就會積極主動,並會從中得到快樂。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們應該承受由責任所帶來的一切挑戰。我們要平和自己煩躁的心態,不斷的探索與家長和孩子相處的藝術。經常與家長溝通,悉心掌握本班每一位學生家長的心理狀態,説話時站在他們的角度,讓家長感到,老師是真誠為他們分憂的姐妹和朋友。我們要以寬容的心態對待每一個孩子,避免用成人的眼光來衡量他們。承認他們的個體差異,允許他們在原有水平上獲得自己的收穫和進步。不要給他們造成任何的心理壓力,使他們真正的喜歡老師,把老師當成自己親密的、值得信賴和依靠的人。對學生們説:“老師最愛你們,愛你們當中的每一個人,老師的批評是希望你們更完美、更進步。你們的收穫就是老師的收穫,你們的快樂就是老師的快樂。”

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培養德才兼備的君子”的思想。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們要以此時刻鞭策自己,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孔子熱愛教育事業,敏而好學,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重視道德修養,因而具備作為優秀教師的品質和條件。他回答子貢提問時説:“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他曾在學生面前公開作自我評價説:“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學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其實這就是他所主張的作為老師應具備的基本條件:學而不厭,温故知新,誨人不倦,以身作則,愛護學生,教學相長。

我們要吸取孔子思想中的精華。教師要儘自己的社會職責,應重視自身的學習修養,掌握廣博的知識,具有高尚的品德,這是教人的前提條件。要保持一種“學如不及,尤恐失之”的積極精神狀態。“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就要有一桶水。”這是人們通常對教師提出的要求。教師在不斷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的前提下,知識需要不斷更新,並不是“一桶水”就夠了,應該具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有的教師滿足於自己已有的學歷,放鬆了業務上進一步提高的要求,缺乏對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沒有終身學習的意識。有的教師缺乏遠大目標與理想,僅僅把教師工作當作一個職業,而不是當作一項事業來看待。“職業”與“事業”表面上看是一字之差,而在實際工作中,把教育當作職業與當作事業的人卻會有很大的差別。以教育為職業者,基本上還沒有脱開把教育只是當作謀生的手段。這樣的教師中,也不乏有一些人熱愛自己的工作,愛護自己的學生,具有一定的教學水平,能夠得到學生與家長的認可。

教育是崇高的事業,需要對學生有高度責任心,對社會有高度責任心的人來為其服務。教師以教為業,也要以教為樂,要樹立“誨人不倦”的精神。另外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方式不僅有言教,還有身教。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範、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們都把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模仿其態度、情趣、品行、乃至行為舉止、音容笑貌、板書筆跡等。教師身教的示範,對學生有重大的感化作用,因此身教比言教更為重要。

我們人民教師所從事的職業是以品德培養品德、以靈魂塑造靈魂的崇高事業,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首先淨化自己的心靈,應當有一種健康向上的積極精神,有一種熱愛生活的樂觀情緒,用光明的形象去鼓舞、感染學生,不能用灰色理論、灰色情調去影響學生。為人師表,要教會學生學會做人,首要的是自己先要學會做人。“未正人,先正己”,這是古代先賢們的訓誡,對我們今人依然是有教育意義的。以己之昏昏,要想使人昭昭,那是不可能的。教師還要樹立愛事業、愛崗位、愛學生的敬業精神。既然選擇了教師職業,就要無怨無悔地、心甘情願地把自己的一生交給三尺講台。要愛這個崗位,把這項工作當作自己的事業,而不僅僅當作職業;不是以此為謀生手段,而是以此作為自己人生的追求。要對自己的學生有滿腔的愛,要象愛自己的子女一樣去愛學生,不體罰、變相體罰、侮辱學生人格。正如一位老校長對他的青年教師所講的:“我們都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人,回憶自己的學生時代,我們都能記起幾位老師,你喜歡什麼樣的老師?你就照那樣的老師去努力,你就一定能成為一名受學生歡迎的好教師。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有一句著名的座右銘:“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如果缺乏無私奉獻的精神,教育是無法成功的。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今天教師隊伍的素質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我們明天的教育事業發展如何,關係着我們的國家、民族的前途如何。而對於我們國小教師來説,我們的責任更是無法取代的,我們必須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教師觀,價值觀,世界觀,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奉獻一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xuexiaoguanli/r3gp9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