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學校管理公文範文 >

家長學校教案【多篇】

家長學校教案【多篇】

家長學校教案【多篇】

家長學校教案 篇一

教學重點:引導家長正確面對孩子的性格特徵

教學難點:家長認識到保護孩子小祕密的重要性

教學方法:影視觀看與現場諮詢

授課對象:二年級家長

建議授課時間:第二學期第一---二個月

授課:

一、觀看心理訪談《家有小女初長成》

對話——互動:

小組討論,片子裏小源的行為在你家出現過嗎?你是怎樣對待的?你用過什麼好方法?你用過什麼錯誤的方法?你覺得對待這樣的事情應該怎樣處理?

二、瞭解什麼是孩子的個性

1.定義:個性就是人所具有的各種心理特徵和意識傾向的穩定的有機結合。

2.個性有如下特點:

組合性——個性不是一個孤立的心理特徵,而是一組心理特徵

獨特性——個性與共性不同,是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和獨特性。人與人不同,就是這些不同體現出的個性。

穩定性——個性不像外界刺激一樣瞬息萬變,是持久的經常出現的心理特徵,當然隨着環境和主觀的努力,它也是可以改變的,但那是一個長期的變化過程。

傾向性——個性是人具有的一定的內在意識傾向性,體現為個人的需要動機信念理想和價值,也體現了人的能力氣質性格興趣等差異。

整體性——人的個性心理現象和心理過程是有機的聯繫起來表現在一個人身上的。

三、瞭解人的氣質類型會顯現的個性與未來發展的方向

氣質:是與人的神經過程的特性相聯繫的行為特徵。

氣質主要有一下幾種:

1.多血質(活潑型)——神經過程(興奮與抑制過程)強,均衡,靈活。主要行為特徵是:精力充沛,但侷限於從事內容多變的活動;行為反應靈活敏捷,情緒容易表現和變換;行為外傾明顯,對行為的改造容易。適合從事攻關開發和銷售。

2.膽汁質(興奮型)——神經過程強,不均衡(興奮過程強),不靈活(指由興奮到抑制的過程),行為特徵是:精力充沛,膽量大,好猛幹,但粗心,興奮行為敏捷,但轉化為抑制就不靈活,情緒抑制難,容易暴發情緒,行為外傾明顯,對興奮行為改變不容易。適合外貿,信息,管理等工作。

3.粘液質(安靜型)——神經過程強,不均衡,不靈活。行為特徵是:有精力,沉着平穩,行為遲緩,不靈活不敏捷,情緒容易抑制,不外露,行為內傾明顯,對興奮行為改變容易。適合從事科研,金融,保險,會計等。

4.抑制質(抑制型)——神經過程弱,不均衡,不靈活。主要行為特徵是:對事物感受性強,體驗深刻有力持久,敏感多疑,精力不足,忍耐力差,膽量小,行為細心謹慎,但遲疑緩慢,刻板,情緒易波動並持久,內傾嚴重,行為改造難。適合從事製造業,金融財務,保密等工作。

通常人的氣質不單一,多數是以某個為主,兼容其他。

四、怎樣促進兒童個性的發展?

1.尊重孩子

分析心理學家維尼科特曾指出:家長和教師的職責是要認識到對兒童不能管教太鬆,放任自流,也不能管教太嚴。放任自流會使孩子任性不講理,甚至胡作非為,怕孩子不成器;管教太嚴,急於使用權威必然會導致專制獨裁。自己做出決定是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的一部分,我們應創設讓幼兒自己做出決定的環境。應給兒童自己選擇的機會,如:我們要經常問:“這個雙休日你想去哪裏玩?”或“你願意現在去嗎?”等,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對於兒童是不夠寬容的,成人在撫育兒童方面總是強調如何限制和約束他們,不許他們隨意接觸事物。其實兒童需要有自己的權利,他們需要發揮自主性、首創精神和自我表現的機會。

當你發現孩子犯了錯誤或做錯了事,批評還是要的。但應注意批評的方式,還很重要,不要去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及自信心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當你發現孩子有微小的進步時,應及時進行語言鼓勵,不要因為孩子進步不大,而不予理睬或對孩子失去信心。

2、家長要做孩子的榜樣

家長和孩子在一起,各方面都應該以身作則,為人表率。因為家長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孩子不但會模仿家長的行為和神情,還會模仿語氣、態度等等,家長的教養態度對孩子非常重要。我們要想方設法從孩子極少的話語和非言語暗示中瞭解孩子的思想、感情和行為,幫助孩子觀察自己和別人,讓他體會家長的情感。如:家長是自私自利的,孩子也會受其環境影響,也是自私自利的,一句古言“上樑不正,下樑歪”古往今來都是與其話相效應的。

3、從發展的'角度評價孩子

家長的評價對孩子的自我評價具有重要的作用,家長不要因孩子做徒勞無益的工作,而加以阻止或干涉,這樣會有礙孩子的主動性、自主性的發展。不管孩子是長得好還是不好,成功還是失敗,他們都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去了解世界、發展自己,家長應該以發展性的眼光看待孩子,看他們達到了什麼程度,還需要發展什麼,多給幼兒鼓勵和建議,使幼兒的個性得到良好的發展。

4、家長應給孩子自我表達的機會

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語言是情感溝通和重要工具,也就是想讓孩子有良好社會交際能力的基本條件,家長應多製造能給孩子語言發展的空間、時機,想方設法促進孩子語言發展,藝術也是孩子表達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如孩子在畫畫,家長説星星是黃色的,他卻只顧自己畫七彩的,於是家長不管他,待畫好後問他為什麼?他説星星為什麼只能穿黃色衣服,而我的都可以換衣服,七彩的星星使天空更美麗呀!

5、家長要正面引導孩子

一般民主的家長都會以正面的方式引導兒童,如:提建議、作指示。我們想讓孩子取得成功,會直接告訴兒童應做些什麼,並強調成功之路。對兒童的行為提出正確要求,不但不會傷害兒童的自尊心,而還能幫助兒童建立更明確的觀念,有利於兒童的學習和成長。

6.讓權威與情感並驅

權威有多種形式,家長在兒童心中有一定的權威性。大部份人所體驗到的權威是建立在親切、關懷的態度基礎上,但現在有些家長卻將權威和懲罰聯繫在一起,會造成對兒童的不尊重,兒童所體驗的權威是一系列的命令成“不準”。

運用權威時,情感至關重要。

當我們執行某種行為標準與兒童想做的某種行為相牴觸時,兒童可能會產生反感,、發怒或怨恨的情緒,例:一天,我正給孩子講故事,講到一半,孩子開始分神,於是不知不覺中他在牀上打滾,我不理會還是講故事,他卻更過火在牀上使勁的蹦跳着,於是我停下不講故事,説:“你這樣讓我很失望,我會生氣的”,我並沒嚴厲責備命令他馬上停下來,而是讓孩子領會我的情感以及對他自己的行為進行回憶,我一會兒再問:“知道為什麼呢?”他會很快的説出自己的意見,於是兩人再協調。家長應將自己的情緒控制好,創設一種良好氣氛,使兒

童學會認識自己和別人的感情,並學會用建設性的方式來克服消極情感。

7、家長應以積極的方式幫助孩子對待失敗與挫折。

成功固然高興,但也得接受失敗,幫助幼兒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引導或幫助幼兒一起找到失敗的原因,讓幼兒獲得新的經驗,讓幼兒對自己的能力找到新的信心。特別是引導幼兒在自身上找原因,而不是對別人過多的責怪,將失敗的理由推到別人身上。

五、關注兒童個性發展家庭教育能做什麼?

做到6個方面的“逆向思維”:

1、不過分關心孩子。

2、不要太親近孩子。

3、不過分誇獎孩子。

4、不對孩子喜怒無常。

5、不要欺騙和無謂地恐嚇孩子。

6、不要在孩子的同齡人面前當眾批評或嘲笑孩子。

已有報道表明:

兒童個性內外向性格主要與遺傳因素有關,但父母的文化素質和教養方式、家庭類型與家庭結構以及兒童本身的狀況和受教育經歷等均對個性發育有較大影響。學齡兒童作為發展中的個體,正處在個性形成階段,需經過不斷的學習和社會化,走向個性的成熟。以上城鄉兒童個性發育的差異可能來源於城鄉間不同的經濟、文化和教育,也可能與城鄉兒童生活經歷、家庭環境以及受教育方式等因素有關。

六、瞭解孩子性格的類型和如何處理孩子小情緒

情緒激動型 獨自生氣型 轉而忘記型

處理方法:

冷處理:當孩子難以控制自己的時候,可以別搭理他,讓他自己平靜一下,有利於安定情緒。

樹立榜樣:父母在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時,要保持冷靜,不要輕易發火,這樣孩子就會模仿你的做法。

七、小心翼翼保護孩子的小祕密,促進孩子個性發展。

孩子的隱私與成年人的隱私有本質區別:

為什麼小的時候,孩子能把心裏的祕密(不管是對的、錯的)第一個告訴媽媽?而長大後,卻首先隱瞞的就是父母呢?這裏有一個判斷標準的問題。因為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有了自己分析、判斷問題的標準,而在一些事情的態度上往往與父母產生分歧。他們害怕受到指責,於是採取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對父母、老師保持緘默。孩子畢竟是幼稚的,他們所防範的就是能説服教育他們的父母、師長,而對自己的同學夥伴幾乎無隱私可言。所以,在他們執意行事的時候,往往失敗,難免又受到父母、老師的批評、訓斥。這樣,循環往復,所謂的隱私,只不過是孩子向父母發泄不滿的手段,與成年人的隱私有着本質的區別,可以説不能稱之為隱私(這一點應向孩子們講清楚)。

意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家瑪麗亞·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祕密》一書中指出::“兒童並不是一個只可以從外表觀察的陌生人。更確切地説,童年構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為一個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為兒童的利益所作的孜孜不倦和真誠的努力將使我們能夠發現人類的祕密,正如科學的調查研究能使我們洞察眾多的自然祕密一樣。”

兒童具有豐富的潛能,但兒童只有在一個與他的年齡相適應的環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會自然地發展,並展現他內心的祕密。而有些兒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發育和成長,主要是因為受到成年人的忽視和壓抑。因此,兒童教育的原則和方法應是理解、尊重兒童,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為兒童實現自身的潛能提供所需的幫助。

保護孩子小祕密的方法是:只要不一味地訓斥、打罵,家長與孩子好好溝通,相互信賴,正確引導,信任孩子、尊重孩子並去理解孩子,他就不會對你有那麼多的隱私。在充滿愛與理解、民主、寬鬆的氛圍裏,孩子依然會像小時候一樣,向父母説出他們的祕密的。

八、設計現場諮詢環節

由家長向授課教師針對孩子出現的各類問題進行解答和提供解決意見、方法。

結束語:

兒童的個性發展是離不開學校教育、社會環境及家庭教育的共同努力的。當我們賦予了他們良好的個性、智慧的保護了孩子的小祕密,陪伴孩子順利成長的同時,也給社會造就了人才。擁有良好個性是孩子一生的財富,家長要時常審視自己的教養方針,為孩子創設和諧的環境來促進孩子的個性發展。“態度決定一切”,我們對孩子的教養態度也決定着他們前進人生的道路,讓我們為孩子擁有良好的個性而共同努力!

家庭作業:

1、怎樣保護孩子的小祕密?

2、關注兒童個性發展要做到6個方面的“逆向思維”是什麼?

家長學校教案 篇二

一、為什麼要教會孩子説“真好”?

(一)健康的心理深刻地影響着和制約着孩子諸方面素質地發展,滲透到了他們的一切言行和生活中。

1.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影響着品德的形成與發展。

會説“真好”的孩子才善於去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產生積極樂觀的道德情感,從而對自己充滿自信心,才會不斷做得更好。

2.孩子心理健康也是其學習知識,發展智能的心理基礎。

積極樂觀的情感能讓兒童情緒穩定,愉快地、主動地去學習知識,學習勤奮,進取心強。

3.心理健康也影響身體健康。

現代醫學研究充分證明,有很多疾病的起因都與心理因素有關,有積極樂觀的情緒狀態才能不斷對環境作出適當的反應,不至於導致心裏健康出現問題而產生疾病。

(二)會説“真好”是孩子交往的需要。

1.是孩子與小朋友交往的需要。

會説“真好”的孩子才善於去發現朋友的長處,以人之長補己之短,同時善於幫助對方克服缺點,共同進步,去獲得真正的友誼。

2.是孩子與父母、老師交往的需要。

會説“真好”的孩子才會懂得父母、老師給予的愛,從而會去珍惜愛、回報愛。

3.是孩子與社會交往的需要。

會説“真好”的孩子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參與社會活動,認識社會。

二、怎樣教會孩子説“真好”?

1.培養孩子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會孩子用敏鋭的雙眼去觀察生活中的人、事、物,告訴他們什麼是“真、善、美”,讓他們學會去感受,去體會,去實踐,去創造,以一種積極主動的態度去對待生活中的每一天。

2.教會孩子保持自己的“好”,學習別人的“好”。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都有自己的長處,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會對自己説“真好”,讓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保持自己的“好”,同時,教孩子去善於尋找別人的閃光點,及時用自己的行動向別人學習,是自己能進步得更快,更好!

3.教會孩子以積極的態度去對待生活。

生活中,肯定有一些看似不好的人、事、物,幫助學生從多個角度去看問題,換個角度想,説不定“不好”變“真好”,從而使自己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

三、提醒家長注意的一些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像人際關係不良,和同學不能很好相處,自卑、扭捏、擔心、任性、虛榮、孤獨、嫉妒等這些心理問題帶有相當的普遍性,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已比較嚴峻,必須儘快走出重知識傳授,忽視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誤區。作為父母切不可僅僅滿足於孩子考個好成績和聽大人的話,一定要注意維護和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讓孩子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幸福快樂地生活。

課題:成功人人有份

授課者:王京珉

時間:2004年4月

內容:成功人人有份

對於父母來説,擁有出色的兒女,可能是對他們苦心最高獎賞,也是他們渴求的最大快樂。愛情,不是幸福家庭的唯一內容,愛情的碩果--優秀的兒女,讓家庭更加完美。所以,對於孩子的培養,教育已經成為每一個家長極為重視的大問題。今天,我在這裏僅對其中一點談談自己的看法,給父母們一些建議:我們應該有這樣的觀點:“成功”的快樂是孩子成長的有效催化劑。

第一,家長們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成功意識。

我們這裏所説的“成功”並不是幹出一番驚天偉業,孩子們的每一個小進步都可以以“成功了!”加以褒獎。所謂成功意識是指孩子有在生活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願望,有意識,有熱情地做好每一件事,有了這種成功意識,孩子們會養成嚴謹、認真的好習慣,有了這種強大的內部動因,孩子們會更加茁壯成長。有成功意識的孩子會盡其所能地為自己創造條件,開端腦筋去達成目標,在這一過程中孩子的潛能得到挖掘,意志得到鍛鍊,能力得到培養,同時,孩子們學會了一種最可貴的品質:做事認真踏實,鍥而不捨。

第二,在孩子的世界中,“成功”的大小並不重要。

一提起“成功”這個詞,可能有的家長就想了餘秋雨、比爾·蓋茨,鄧亞萍…,可是在孩子們的世界中,那怕是“今天的作業全對了”也是可以謂之“成功”的,所以,孩子們的成功與否,不能以成人社會的標準來衡量。比如,孩子考了100分,孩子親自做成了一個四驅車,孩子們栽的向日葵結果了,會背了一篇課文,學會了前後滾翻…這些大人們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孩子們看來,都是可喜的成績,還因為每天有若干個“小小”的成功,孩子們才會有所收穫,將來才會有“大”成功,“不積跬步無以成千裏,不積滴水無以成江河”讓孩子們在無數“成功”中品嚐喜悦,興奮的滋味,對他們的成長是大有益處的。

第三,父母們要努力為孩子們成功創造條件。

當孩子獲得成功時,家長要及時地給予表揚鼓勵,讓孩子得到肯定,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每一個孩子都是渴望成功的,都希望獲得父母、老師的讚許,獲得同齡人的認定,所以,父母們不要吝惜您欣賞的目光和讚揚的話語,甚至一些小小的禮物。

給孩子提供物質基礎,幫助他們成功。比如:學校開展繪畫展,父母為他們準備好顏料、紙張、畫筆等…學校的插花比賽,為孩子買些鮮花,提供一個動手創作美的機會。

把孩子的獎狀、獎品或手工作品、書法、繪畫、攝影作品,優秀作文集子等保存好,併為其開闢一個天地,當家裏有客人來時,為大家展示一番,讓孩子自豪地説一聲“這些都是我的傑作!”日子久了,孩子會成為一個有信心的人,更加自信地投入學習和生活。

現在的國小生由於攝入信息量大,他們的興趣愛好更為廣泛,家長們要為孩子創造條件,把愛好變為特長,首先選擇您的孩子最有發展潛力的項目,給予重點培養,讓他獲得某一方面的“超羣”的能力,這可是一個大成功喲!

總之,父母要抓住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環節,把它做為一個教育契機,為孩子提供“成功”的條件。

第四,縱向比較比橫向比較更能激勵孩子獲得成功。

所謂縱向比較是指把孩子同自己相比,所謂橫向比較是把孩子和他的夥伴們比。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間存在着個性差異。這就像人的十指不一般長,我們不可能把每個學生都培養成作文尖子,或短跑健將,學生們不可能千人一面。那麼,望子成龍的父母們請不要經常把自己孩子的短處與別的孩子的長處相比。您只要能看到您的“寶貝”今天比昨天進步,成功,這就是件令人欣慰的事兒。

同時,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家長們要給孩子們提出成功係數的較大要求,也就是我們常説的,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要正確地估價自己孩子的能力,讓孩子們經過不懈努力之後,會獲得“成功”的快感。

相信每位家長對自己的“寶貝”都有着深深的愛,但我認為,這種愛不能只停留在生物本能上,精明的父母懂得愛的方法與技巧。而有的父母愛得還不夠清醒,做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借這個機會,我想送給家長們一句話:“成功是孩子們成長道路中不可或缺的催化劑,親愛的父母們,讓您的理智的愛帶給孩子更多、更大的成功。”

最後,願天下痴心的父母為擁有出色的兒女而得到最大的快樂。

課題:孩子是在生活中塑造的

授課者:姜麗娟

時間:2004年5月

內容:孩子是在生活中塑造的

(一)關注學生的家庭生活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

學校是集中、具體實施教育的場所,但教育的'一貫性要求學生在學校和家庭都要有良好的教育環境,一致的教育要求,所以,學校有責任和義務指導家庭,搞好家庭生活,創造和諧積極的家庭氛圍,為孩子的成長開創一片沃土。

(二)“平等、民主、交流”是良好家庭氛圍建立的不可缺少的條件。

“平等待人”這是現今社會人際關係的一條原則。它不僅適用於成人,更適用於成人與孩子之間,只有在平等的人際關係中,孩子才能獲得真正的民主,家長應樹立一種嶄新的家長觀:與孩子之間既有威、又有誠,讓孩子有表達意願,發表觀點的空間,父母還應注意與孩子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這樣,你才能準確獲取教育信息,掌握教育的主動權,凡事不要“以己度人”,應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考慮他生活中的諸多問題。

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只有定位在“平等、民主、交流”的原則上,家庭氛圍才是和諧的,才能讓孩子感受到這種和諧。

(三)豐富的家庭生活,促使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做為家長,有為孩子安排豐富多彩的家庭生活的義務,一家人可利用雙休日,安排家人之間的親情活動,或家庭間的,或外出遊玩,讓孩子既增長見識,有鍛鍊能力,有切身感受父母之愛,從而讓其身心愉悦、健康地發展。

(四)參加家庭中的勞動,制訂勞動崗位,是家長鍛鍊孩子最切實有效的方法。

人從勞動中演變過來,人類社會在勞動中不斷髮展,人們從勞動中鍛鍊了身體,鍛鍊了自己的意志力,培養了細心的習慣,全局安排的能力,所以,從小參加勞動,對孩子的成長十分必要。

(五)在家庭生活中,家長應注意的幾點:

1、在家庭生活中,對孩子要有一定的要求,家長應明確提出要求,並落實檢查,不要“事事説,事事空”

2、當孩子出現錯誤時,家長應戒躁,但也不可小而視之,應有一個客觀的態度,細心地負責,把準脈,對症下藥。

家長學校教案 篇三

目的:

家庭是由婚姻關係而發生並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親屬間的社會生活羣體。

家庭環境對中學生個體素質的發展有着重大而深刻的影響。其主要方面是性格特徵、基本生活技能、道德情操、理想志趣。

意義:

鑑於家庭環境影響的深刻性和潛移默化性,家長對子女要精心培養,愛而不寵、尊重信任、嚴而不苛、民主平等,讓家庭充滿和睦、向上、愉快的氣氛。

家教方法

一、怎樣才能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

天下的父母、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成棟樑?但很多家庭並不真正知道怎樣做才能使孩子成才。有的家庭認為給孩子吃飽穿暖就是盡了家長的責任,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情;有的家長奉行“樹大自然直”的信條,對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問;有的家長則一味要求孩子學習、學習、再學習,自己卻從不看書、讀報等待,這些均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對家長提出了一些要求,希望能幫助家長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原則,走出教育“誤 區”。

1、加強對家教理論的學習

有些家長認為養育後代是連動物都會的事情,還需要學習嗎?殊不知,家庭教育也是一門科學。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得到家長的指導、幫助。家長只有掌握了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懂得孩子在不同時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點,懂得兒童教育的方法和規律,才能為孩子提供科學的指導和有針對性的幫助。因此,家長平時應通過家長學校的學習、讀書、看報等途徑,有意識地加強家教理論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教育的盲目性,乃至錯誤的認識和做法。

2、正確理解和履行父母的職責

不少家長認為自己的主要責任就是賺錢養家,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經濟環境。其實,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古語説“養不教,父之過”,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懂得父母對孩子的責任,不僅要把他們撫養好,而且還要教育好。在我國的婚姻法中也明文規定“父母對子女的撫養教育的義務”。家庭是人才的搖籃,父母是孩子最早也是任期最長的老師。從“孟母三遷”“岳母刺字”這些流傳甚廣的故事中,我們都能看到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發展所產生的深刻影響。因此,家長不僅要為孩子提供足夠的生活條件,更為重要的是要重視孩子的優良品德、良好習慣的培養和智力的開發。只有正確理解一履行父母的職責,才有可能撫養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3、加強與學校的密切配合

孩子的大部分學習時間是在學校度過了。因此,家長要經常與老師取得聯繫,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同時主要地向老師反映孩子在家裏的情況,取得老師對家庭教育的瞭解和支持。只有家庭和學校密切配合,雙管齊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4、父母要作孩子的好榜樣

父母是子女最早接近之人。不論父母自身是否意識到,你們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因此,父母不僅需要具備科學和家教知識,還要處處用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為子女樹立榜樣,率先和垂範。如果家長自己整天沉湎於電視節目中,而要使孩子信奉讀書比看電視更重要,更有益處,這實在是難為了自己的孩子。父母在注意言教的同時,還要注意身教,身教和言教並重,才能引導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二、家庭生活困難的時候怎樣教育孩子

現在,社會上有一股攀比風。不少人愛比吃、比穿、比派頭。學校不是世外桃源,這股不良風氣也侵蝕了學校,影響了孩子。有些孩子常與同伴比衣報、比學習用具,甚至比誰家有錢、誰的父母“官”大。在這種情況下,家庭生活比較困難的家長應採取怎樣的方式教育子女,使之真正順應我國“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這句古話呢?

下面一些建議可供參考。

1理解孩子的心情

中學生儘管自我意識增強,自我評價能力逐漸成熟,但仍然帶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被動性;外界的評價易造成孩子內心世界的波動。因此,家長若一看見孩子情緒低落就呵斥、責罵、不僅不利於調整孩子的低落情緒,反而會引起孩子的牴觸情緒。明智的家長應該是先容忍,待搞清楚原因後,有針對性地因勢利導地對孩子進行教育。

2、讓孩子適當參與家政管理

家長可讓孩子瞭解家長的經濟收及支出狀況,一起進行家庭收支記帳、核算等待。這樣,既能讓孩子體恤父母的辛苦,防止其提出過高的物質要求,又為培養孩子勤儉、踏實、堅毅的品質提供了生活感性經驗。

3、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家長不要讓孩子僅僅在滿足了吃、穿、用時才產生愉快的情緒,而應同時讓孩子在完成學習和勞動任務中,體驗到“成功”的歡樂心情。因此,家長應引導孩子把主要精力放在學業上,並指導孩子做些簡單的事情或家務勞動等等。孩子的生活充實了,就易形成積極的情緒,增強自信心,相反,一味地讓孩子自我封閉,容易使他們精神狀態不佳,再加上因家庭生活困難而帶來的自卑感,孩子極易形成消極的心態。

4、鼓勵孩子多向名人學習

讓孩子多讀有關名人成功的書籍,尤其是讓他們瞭解那些曾被家庭生活困難所困擾,後經不懈努力奮鬥而成功的名人事蹟,從中獲得克服困難的信心,進而鼓勵自己、集中精力,發揮所長,矢志不渝地達到目標。這樣,自卑心理也就會不驅而散。

5、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因為父母無意識情緒的流露也會影響孩子的精神面貌。所以家長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對生活的消極和不滿情緒,更不要因為生活條件差而爭吵,甚至離異;而應當用自己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來影響孩子。

三、父母離異後怎樣教育孩子

父母離異後,常會導致家庭經濟條件變差,孩子失去應得的愛,心靈遭受創傷,產生諸如自卑、內向、敏感、冷漠等心理健康問題。

美國心理學家杜威曾説過:“家庭關係的失調是產生精神和情緒病態的肥沃土壤。”為此,離異父母應該特別注意履行自己為人父、為人母的職責,加強對孩子的關懷和引導。

1、要和孩子真誠地講述家裏發生的事情

在夫妻雙方的婚姻挫折問題上,忽視孩子是不明智的。什麼也不告訴孩子,會增大孩子窺視大人隱私的慾望,或對大人產生種種懷疑的心理。而告訴孩子太多,又會使他處於為父母憂慮的狀態。較好的方式是,自然而又恰當地表述你們當前關係的變化。你可以這麼説,“我和你爸爸之間有些矛盾,不過我們正在着手解決。”更重要的是,你還要真誠地對孩子説:“不論發生什麼事情,我們將永遠是你的媽媽和爸爸,我們會永遠愛你的。”

2、離婚後父母雙言應繼續關心孩子

離了婚的父母雖然已經不是夫妻,但仍是孩子的父母、媽媽,仍是孩子的監護人。有些離婚後,的父母覺得孩子成了累贅,是“拖油瓶”,不撫養孩子。勉強撫養孩子的一方往往也不真心愛護孩子,甚至經常拿孩子出氣,隨意訓斥、打罵、這既違反了我國《婚姻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規,也不符合人之常情。我們知道,家庭在孩子心目中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家庭的破裂,對孩子來説已經是很大的不幸,如果離婚的父母雙方再不關心愛護孩子,不僅會加劇孩子對愛的失落感,而且表礙於他們對人生道路的正確理解,或自暴自棄,或鬱鬱寡歡。如此,何談將來成為社會有用之才?

3、要滿足孩子生活上所必需的物質要求

離異家庭,因為經濟條件 下降,容易使孩子產生羨慕同伴生活條件的心態。若孩子的物質要求未能得到滿足時,便會產生嫉妒的與憎恨,甚至出現偷竊或其它違法亂紀行為。很多少年犯出自父母離異家庭,其原因即在於此。因此,離異後,作為孩子的父親、母親,應加位履行家長之責,儘量關心自己孩子的生活,使他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同一般健全家庭的孩子相差不要太大。即使稍差些,也應該向孩子講明道理,以消除其自卑心理和不良行為。

4、還應主動關心孩子的學業

家庭破裂常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因此,家長平時應多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並鼓勵孩子多參加有意義的集體活動。這樣,一方面可使孩子從憂鬱、悲傷的情緒中解脱出來,另一方面可使其孤獨、內向的的性格在活動中和到矯正,促進其性格朝着健康方向發展。

5、儘可能加強與學校的密切聯繫

家長應主動加強與學校的聯繫,告訴老師家裏發生的事情,讓老師能針對孩子的情況因材施教,關心,愛扶父母離異家庭的孩子,使他們感到處處有親人,到處有温暖,以補償所失去的愛。.

四、怎樣給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作為家長,其主觀願望一般都是關心、重視子女教育的。那麼,孩子放學回到家裏,應怎樣給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其能順利完成學業呢?

1、創設必要的學習場所

中學生是小孩子眼中的“大人”,大人眼中的“小孩”。這一時期他們已具有一定的獨立意識,希望有一塊屬於自己的活動場所,因此為他們準備一張書桌、一個書架、設置一個固定的學習角,是非常必要的。這既可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也便於學習。為增強學習氣氛,家長和孩子還可以在牆上佈置些激勵學習的字畫條幅、學習計劃、課程表等。

2、不要隨意干擾孩子的學習

只要孩子是在進行正當的學習,家長就不要輕易去打斷孩子的思路。我們常看到這種情況:孩子在學習時,家長在一旁嘮嘮叨叨,教導不止,還自以為在督促孩子。珠不知,這種教育方針不僅破壞了安靜的學習環境,更不利於的是孩子會因此產生厭煩情緒,影響到以後家長的説服教育效果。

還有的好心家長在孩子做功課時,喜歡給孩子去送吃、送喝,以為這樣可以補充營養,提高學習效率。其實,這不光打斷了孩子的學習思路,而且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也會在嬌慣中給“吃”沒了。

3、避免“過度教育”

所謂“過度教育”就是指父母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對子女管教過多,監督過多,尤其是在子女教育上的要求過多。事實上每個人的天賦和成長環境不同,實在無法處處都頂尖拔萃。作為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比不上別人,當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但若再逼他,他只有是更沮喪而已,退而求其次,讓他成為一個守本分而有信心的快樂人,實比讓他成為一個壓抑、自卑的人要好得多。因而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指導他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使其學習成績逐步提高,讓孩子從中體味學習的興趣,增強自信心,這無論是對當前的學習,還是對將來的處世做人都極有好處。實事求是,是為人之道,也是家教之道。

4、長的榜樣作用

常言説:“身教重於言教。”我們很難想象一個不愛學習的家長,其子女會有學習興趣。其實,在工餘時間,家長鑽研業務,或通過讀書,看報等途徑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不僅有益於自己,同時也有益於孩子。這不僅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適應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同時也給家庭營造了一種好學、向上的氣氛,為孩子的學習帶來促動力。須知,在一個天天行酒令、日日設牌局的家庭中,再聰明的孩子也難以成才。

5、要創造一個民主、和諧、向上的家庭氣氛

孩子進行了中學階段,逐步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見。這時他們希望家長能成為自己的知心朋友,而不是“教導員”民主、和諧的家庭氣氛會激勵孩子的。向上心理。這對一個人的潛能和創造力的發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若孩子整天生活在枯燥泛味、責罵不休的家庭裏,只會滋長壓抑、悲觀等消極情緒,何談專心致志地學習?

五、怎樣加強兩代人之間的溝通

現在很多家長有亮這樣的感覺:孩子上中學後,似乎不像以前那麼聽話了,甚至還和父母頂嘴;有什麼事情也不愛和父母商量。家長們覺得越來越難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兩代人之間有了一層隔閡。其實,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正常的心理現象。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逐漸有了成人感,自尊心和自主性大大增強;討厭父母喋喋不休的指教,不願父母干涉他們的行為;內心的祕密往往不肯告訴家長等等。要想獲得兩代人之間自然、親密的關係,就需採取適當方式加以溝通。下面一些建議,可供家長們參考。

1、必須在時間上有所投資

家長們常常認為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賺錢養家。其實對孩子來説,最需要的是父母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一個可以讓孩子傾吐心事的朋友。要達到這種地步,非得平日有足夠的時間溝通不可。建議大家平時多和孩子在一起聊天、看電視、散步、遊玩等。在這種輕鬆的氣氛中,談話才能漸入佳境,至於平時連回家吃飯都“沒有時間”的家長,就不要太期望孩子會與你暢所欲言了。美國關總統布什夫人在美國一所著名女子私立學校的一次畢業典禮上曾深情地説:“年輕的女士們,有一天當你們到了我這樣年紀的時候(布什夫人當時已70歲)你們回顧你們一生,決不會因為曾經錯過一次賺錢的機會、一筆生意的交易而感到後悔,你們卻會因為沒有好好花時間和你們的孩子、和他們的丈夫、和你們所心愛的人建立美好的關係而感到後悔不已。”布什夫人的肺腑之言,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迪。

2、跟孩子溝通必須講究語言藝術

溝通的意義絕不是“我有話要説”,更不是“大人説,小孩子聽”。如果是這樣的話,孩子當然不喜歡和你在一起。因此,父母與孩子談心,若要取得好的效果,既要注意談話主題,也要考究語言方式。比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是大人教育小人的“古訓”,而“多讀書才能實現你自己的理想”更符合當今兒童的語言特點,可能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3、話多不靈

孩子在學校聽到的幾乎全是教師滔滔不絕的教誨,一堂課接一堂課,天天如此。回到家裏,要是父母還是喋喋不休地教導,孩子當然會反感、會頂牛。因此,建議父母的話要簡練,準確,能帶些風趣幽默更好。有些話可以只説一半,結論讓孩子自己想出來。要是家長的話太多、太碎,孩子把耳朵堵住,那麼,家長的話就成了沒人收聽的廣播電台。

4、多鼓勵、少批評

這個社會因為人多,競爭也厲害,家長對子女的期待也高。這樣,家長與子女的對話就難免批評多於鼓勵,強調孩子的不良習慣並與別的孩子相比,與自己的過去相比等待。其實這一比毫無積極意義,相反只有使孩子喪失處信,產生自卑和自棄感。倒是鼓勵的話能讓孩子有自我肯定感,激勵上進心。

5、家長需多瞭解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

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難題,因此,建議家長諸一點有關書刊,瞭解一些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以利於為兩供之間的溝通提供科學性的指導,減少家庭教育的盲目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xuexiaoguanli/vnvwo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