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語言積累方法談論文【精品多篇】

語言積累方法談論文【精品多篇】

語言積累方法談論文【精品多篇】

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淺析的論文 篇一

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淺析的論文

面對人才的競爭、社會的開放,語言表達能力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那些字正腔圓、清晰條裏的節目主持人;口若懸河、能言善辯的演講家;慷慨陳詞、妙語連珠的外交家,現已成為新一代年輕人爭相追捧的“星光”一族。他們非凡的語言表達能力除了自身具有的先天的良好條件外,其中不少人從小就受過良好的語言能力的培養。事實證明了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孩子要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願望,與他人正常、愉快的交流、交往的同時,達成進一步理解、學習他人的知識與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的表達水平。因此,在幼兒期加強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就顯的尤為重要。那麼,怎樣去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在教學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園開設的課程非常全面,作為教師應有目的、有計劃地利用各領域的教學活動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語言領域教學中,兒歌和故事是幼兒接觸最多,也是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文學形式,教師可以色彩鮮豔的圖片為依託,以積極有效的提問為載體,讓學生在教師反覆引導、暗示下主動地學習語言。為激發和保持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可將一節課分幾個步驟動靜結合進行:圖片激趣—觀察、提問—示範講述—提問理解—嘗試朗誦—表演體驗,通過看一看、説一説、講演結合等方式,既豐富了幼兒的詞彙,又促進了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運用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可以結合詩歌、故事內容的不同,嘗試按詩歌句型結構進行創編或續編故事結尾。如:詩歌《夢》,“小草愛做夢,夢是綠綠的;小花愛做夢,夢是紅紅的;小朋友愛做夢,夢是甜甜的。”這首詩歌無論是在句型上,還是在內容上都淺顯易懂,幼兒非常容易掌握,這時教師可以按照這樣的句型“愛做夢,夢是的”鼓勵幼兒想象新詞新句大膽進行創編,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在全班幼兒共同努力下,一首二次創作的《夢》生成了,“太陽愛做夢,夢是紅紅的。星星愛做夢,夢是閃閃的。小狗愛做夢,夢是甜甜的。小魚愛做夢,夢是涼涼的。蝴蝶愛做夢,夢是香香的。小朋友愛做夢,夢是快樂的。”在朗讀自己創編的詩歌時,幼兒格外興奮與滿足。通過這樣的創編活動既激發了幼兒想象、創新的火花,又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起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另外,在故事教學中教師要運用語言的魅力加上生動的肢體語言來吸引幼兒,激發幼兒複述故事的慾望,在學習複述的過程中不斷增加語彙量,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可以講到精彩的地方留下懸念,讓幼兒續編講述故事結尾。如:《兔寶寶找快樂》是一篇趣味性很強的童話,故事中的五個角色都是幼兒非常熟悉、喜愛的小動物。可先讓幼兒讀圖,利用問題引發他們思考:“這隻兔寶寶快樂嗎?你從哪裏看出來的?”然後順着幼兒的思維,繼續追問:“兔寶寶為了找快樂,它做了些什麼?你有沒有像兔寶寶一樣的快樂?你能想出一個讓兔寶寶快樂的新方法嗎?……”一下子就把幼兒的思維打開了,於是讓他們分組展開交流討論,續編新的故事情節。在幼兒充分討論後,讓他們一一説説自己續編的故事,也可以演一演。在續編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幫助幼兒組織語言,提升幼兒的語言經驗,大膽地表述自己的不同見解。通過給幼兒搭一個平台,他們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力得到了不斷髮展和提高。

在其他的領域教學中同樣也能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科學領域中,當幼兒經過主動探索時,也需要語言表達,而這種表達往往建立在幼兒自我認知層面,缺乏準確性。例如:在沉浮實驗後,有幼兒會説:“掉下去”“升起來”,學習數量詞時,會出現“兩個牛、三個書”的現象,顯然他們對詞義、量詞理解不夠,教師可抓住機會幫助幼兒理解詞意,學習正確使用。在數學活動中,可以藉助圖片:二看圖編應用題,如:西西有5個香噴噴的蘋果,吃掉了2個,還剩幾個蘋果?在看一看、編一編、説一説的過程中學會了正確使用量詞,鍛鍊了語言表達能力。在藝術活動中,語言和審美是密不可分的。任何美的形式、美的感受都需要語言的表達。如:幼兒作畫後,提供幼兒説畫的機會,讓幼兒把自己的想法、用意,用語言表達出來。在音樂欣賞活動《天鵝》,讓幼兒在欣賞音樂後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有一羣白天鵝在湖面上做遊戲呢!他們有的在昂首遨遊,有的在翩翩起舞……”。音樂所表現的內容經過幼兒的理解後用語言表達出來,將有聲語言與形體語言結合來表現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這樣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表現力。

二、在區角活動中鍛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區域遊戲不僅為他們提供了動腦操作的機會,而且還在角區扮演與交流中促進了語言的發展。當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區後,教師可通過觀察每一個孩子在遊戲時的操作活動、表情和情緒變化,尋找話題與幼兒進行對話,發展幼兒的語言。一是在活動前,先讓進建構區的幼兒在一起想想搭什麼。有的幼兒説:“我想建一個公園。”有的幼兒説:“我想搭動物園。”還有的幼兒説:“我想蓋一座大高樓。”得知他們的想法後,接着問:“你們搭的公園、動物園、高樓是什麼樣子的?幹什麼用呢?”他們七嘴八舌的説:“我的公園裏有五顏六色的花;我的動物園裏有兇猛的老虎、可愛的小白兔、機靈的小猴子;我搭的是高樓大廈,讓我們班的小朋友都能住進去……”。在這樣一問一答中不僅使幼兒的整個操作活動都能圍繞自己的構想去做,同時還豐富了幼兒的詞彙,又引出了幼兒相互間交流的話題。二是在活動中,教師還要鼓勵幼兒多説。如:在美工區,有的幼兒拿着桌子上的橡皮泥揉來揉去毫無目的,教師上前對他們説:“你們拿得是什麼呀?你們看橡皮泥都有什麼顏色的?”孩子們看了看爭先恐後的説:“橡皮泥有紅色的,有黃色的”“還有綠色的”“這個是藍色的……”。教師接着説:“橡皮泥有這麼多的顏色,有紅色,有黃色,還有藍色,五顏六色的真漂亮啊!”聽完教師的話,孩子們饒有興趣地學説起來:“橡皮泥有……有……還有……,真漂亮!”還不時地和旁邊的小朋友説。教師又問道:“橡皮泥這麼漂亮,能做什麼呢?”孩子們想了想説:“做麻花、糖葫蘆、小雞”。

“那咱們一起動手幹吧!”遊戲中,教師的語言為幼兒起到示範作用,成為幼兒學習語言的榜樣。許多詞彙句式的運用也在這樣的活動區遊戲中得到自然的學習和鞏固。三是在活動後的小結、評價也給幼兒提供了練習説話和簡單自評的機會。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可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如,“今天你在哪個區域玩了?”、“你玩了些什麼?”“有什麼收穫呢?”等等。幼兒在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往往會出現語言不完整、句式結構不準確、吐字發音不清楚的情況。通過幼兒的表述能使我們能及時發現並糾正幼兒仍然欠缺的地方,鼓勵幼兒大膽用正確的語言進行表達的習慣。在小結時,當個別幼兒練習説的時候,更多的幼兒處在一個傾聽的狀態,從而有意識地培養了幼兒安靜傾聽別人講話的'習慣。

三、在户外活動中擴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作為教師應充分利用户外的遊戲、散步活動,進行隨機的語言教育。遇到下雪天的時候,可帶着幼兒到户外看雪花打雪仗,引導孩子觀察雪花的形狀,看下雪後景色。並用語言啟發他們,“潔白的雪花一片一片落下來,你們看看像什麼呀?(棉花、鵝毛、蒲公英……)哇!這麼多呀,雪下得很大可以用一個非常好聽、非常美的詞來形容—鵝毛大雪。”還可以引導孩子欣賞牆上、樹枝上、地上、房頂上白茫茫的雪景,提問“還像什麼呀?”“像雪白的棉花鋪在地上。”“像撒了一層鹽。”“像撒了白糖。”“像鋪上了一層厚厚的白地毯。”讓孩子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暢所欲言地去形容看到的雪景。户外散步時教師還可啟發幼兒講述觀察到的事物和現象,鼓勵他們發問。如,春天來的時候,通過户外散步,讓幼兒觀察花草樹木的變化,讓他們説一説小花、小樹、果實都有什麼顏色,教師可以抓住時機引導幼兒理解學習新詞“綠油油、黃橙橙、紅豔豔、漂亮、美麗、五顏六色、香味撲鼻……”在此過程中,孩子積累了大量的感性知識,盡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這樣既豐富了孩子的生活經驗,又使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充分的鍛鍊和提高。在玩户外體育遊戲“小兔採蘑菇”時,有機地將被動句、把動句融合其中。如:“我是兇惡的大灰狼,現在我的肚子餓得咕咕叫,讓我看看有什麼好吃的”。“小兔子們快出來呀,大灰狼被我打死啦!”“獵人把大灰狼打死了,我們勝利了……”。在體育活動《小熊過橋》中,可藉助兒歌:“小竹橋橋,搖搖搖,我是小熊來過橋。心不慌、嘴不喊,眼睛向着前面瞧。兩隻胳臂側平舉,站穩走好要記牢……”這一語言教學手段規範過橋保持平衡的動作。通過户外活動的遊戲以及自然環境的刺激作用,讓幼兒在户外活動中理解語言、學説語言、發展語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在家庭教育中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着尊重、平等、合作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幼兒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中渡過的,他的言語直接受家長的影響和暗示,因此家長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家長可以和孩子進行親子共讀,一同看圖書、講故事、學兒歌等。讓孩子觀察那些形象鮮明、色彩鮮豔的圖畫時,家長可提出問題來引導孩子用連貫的語言表達。如,問:圖畫中有什麼?在什麼地方?他們分別在幹什麼?發生了什麼事?這樣不但啟發孩子加深對事物的認識和記憶,還能促進孩子的口語表達。從幼兒園回到家後,家長問問孩子:今天在幼兒園學了什麼,做了什麼,有什麼開心的事?鼓勵孩子把在幼兒園裏學到的知識、遇到的有趣、開心的事情講給爸爸媽媽以及爺爺奶奶聽。這樣既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也能促進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增進與孩子的情感交流。平時還可以有選擇地讓孩子看看電視節目,節假日帶孩子到遊樂園等場所玩耍或到全國各地觀光旅遊等。利用一切帶孩子外出活動的機會,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觀察興趣,在孩子觀察時,可用聊天、交流的方式引導孩子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講一講、説一説。這樣既鍛鍊了孩子的獨立、連貫講述的能力。還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好問、好思考、好想象的要求,對其提高口語表達水平也會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總之,幼兒的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作為教師要結合每個幼兒的實際情況,利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有計劃、有目的地為幼兒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有機會説的良好的語言環境,讓每一個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在老師、家長的密切配合下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與提高。

幼兒語言教案 篇二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內容,能看圖講述故事。

2、學習理解動詞:跳、淌、爬。

3、培養幼兒相互關愛、相互謙讓的良好品德。

活動準備:背景圖一幅,小動物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小熊圖,引起幼兒的興趣。

今天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覺得它是隻什麼樣的熊?到底是隻什麼樣的熊呢?我們一起來聽故事《小熊讓路》。

2、教師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

(1)師講述故事的前半部分(講到獅子點了點頭),讓幼兒初步感知小熊的霸道:故事裏有誰?

(2)師:到底是隻什麼樣的熊?故事裏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

(3)師講述故事的後半部分,設問:“大獅子到底會想一個什麼辦法呢?一起來聽一聽。”

(4)講故事的後半部分。

(5)大獅子想的是什麼辦法?小熊為什麼這次沒有讓大獅子讓路?

(6)師:小熊為什麼會臉紅?

(7)師:小熊後來變的怎麼樣了?

3、情感教育。

(1)師:如果你是這隻小熊,你碰到這些小動物你會怎麼做?

(2)師:你喜歡故事中的小熊嗎?為什麼?

(3)師:請你幫助這個故事取一個好聽的名字。

(4)師:學了這個故事後,你應怎樣對待你的朋友?

(5)師總結:我們要做個相互關愛,相互謙讓的好孩子

4、引導幼兒看圖講述故事。

胖胖的小熊、大眼睛的熊、睡懶覺的熊。

幼:小動物在一起玩的故事。

幼:故事裏有小熊、小兔、小羊、小猴、大獅子……

幼:故事裏講了小熊不給小兔、小羊、小猴讓路,後來大獅子想辦法讓小熊讓路了。

幼:小東西,快給我讓路。

幼:小熊很壞。

小兔從路旁的草叢中爬了過去。幼:小羊一聲不響地從路邊的水溝中了過去。

幼:小猴很遠就爬到了路旁的小樹上

幼:小兔、小羊和小猴,一起去找大獅子,請大獅子來治小熊。

幼:大獅子的辦法好的。

幼:大獅子走到小熊跟前,站在路邊説:“小熊,你先過去吧!”

幼:小熊看見大獅子走過來,心想:這可不得了,我得趕快讓路,它站在小路旁,請大獅子先走。

活動總結:

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只有在幼兒感興趣的情況下,他們才會學的輕鬆、學的愉快。一開始我出示一小熊圖,引起幼兒的`興趣,讓幼兒觀察並提問:它是隻什麼樣的熊?然後再用設問法提問:上面會發生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另外,我發現在活動中創設設問的情境,能充分發揮幼兒自己的見解,並能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和思考。比如:故事中講到小兔、小羊、小猴請大獅子幫忙,大獅子笑了笑,點了點頭。教師就可以問幼兒:你猜大獅子會想一個什麼辦法?這就會激發幼兒的想象,並對故事產生強烈的興趣。

附故事:小熊讓路

小熊長得胖胖的,力氣很大很大。

小熊在路上走,前面來了小兔。它站在路中間,大聲説:”小東西,快給我讓路!”

小兔怕小熊,只好從路旁的草叢中爬了過去。

不一會兒,小羊從前面走來。

小熊又往路中間一站:“小傢伙,快給我讓路!”

小羊害怕了,它一聲不響地從路邊的水溝中了過去。

小猴呢,它更害怕小熊,很遠就爬到了路旁的小樹上。

小熊多得意:“哼,我的力氣大,誰都怕我!”

小兔、小羊和小猴,一起去找大獅子,請大獅子來治小熊。

大獅子笑了笑,點了點頭。

大獅子走在前面,小兔、小羊和小猴跟在後面。

小熊看見大獅子走過來,心想:這可不得了,我得趕快讓路,它站在小路旁,請大獅子先走。

大獅子走到小熊跟前,站在路邊説:“小熊,你先過去吧!”

小兔、小羊和小猴聽了,都愣住啦:大獅子也怕小熊啊!

小熊低着頭,不好意思地從大獅子身邊走過去……

打着以後,小熊看見小兔、小羊、小猴來了,馬上站在路旁,讓它們先過。

這下,小兔、小羊、小猴明白了,大家都説:“大獅子真有辦法,小熊變得有禮貌啦!”

幼兒語言教學計劃 篇三

活動目標

1、玩玩手指,創造出各種形象、並能流利、完整地説出其意義。

2、願意參與手指編故事的活動,能較完整地敍述自己創編的故事。

3、培養小組合作意識,學習安靜傾聽、輪流講述。

活動準備

事先準備一則用手指表演的小故事。

活動過程

1、玩手指、進入活動。

(1)錢老師的手指會説話,你們看,是什麼意思?像什麼?

(2)變變變(兩根手指),像什麼?

(3)變變變(兩手合成空心圓),像什麼?

(4)錢老師做了這麼多手勢、你會做什麼手勢呢?表演給旁邊的小朋友看。

(5)誰願意上來表演給大家看?

2、手指講故事。

(1)手指會變出各種東西,它還會講故事呢。教師表演手指故事。(小白兔蹦蹦跳跳走來了,看見一塊石頭,從石頭上跳了過去。小鴨子呷呷叫着走來了,看見石頭、從石頭邊繞了過去。小山羊高高興興地走來了,它沒有看到石頭,撞了一下,摔了個大跟頭、它爬了起來,一瘸一拐地走了。)

(2)小手講的故事好看嗎?大家一起再來看看,邊看邊學一學,再想想小手講的是什麼故事。

(3)大家一起做一做、説一説小手講的故事,還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商量一下。

(4)整理故事,請個別幼兒説一説。

(5)誰願意來表演,聲音要響亮。

(6)有沒有小朋友一起表演的。

3、創編手指故事。

(1)還有誰會碰到這塊大石頭?他們又是怎麼做的呢?請你用手指表演給旁邊的小朋友看,請大家來猜一猜。

(2)誰願意上來表演給大家看?我們一起來猜猜你表演的是什麼意思?

(3)那這塊大石頭如果一直都在路上擋着怎麼辦呢?如果你是小動物,你會怎麼做?

4、完整地表演手指故事。

教師與幼兒一起完整的表演手指故事《路上的大石頭》。

活動評析

有人説現在的公開課簡直就是一個個“活動秀”DD“秀”老師的水平,“秀”幼兒的表現,在真正的教學實踐中是很少有可能存在的。我們處在一線的教師關注和渴求的是實際教學的有效性,看了錢老師的《手指編故事》活動,我似乎找到了有效教學的鑰匙,那就是:簡單、自然、真實。

一、簡單:一雙手。一張嘴

當錢老師走進我班教室時,我幾乎不敢相信,因為,錢老師是空着手來的。往常看到的開課老師都是大包、小包好多教學具。我有點不放心,還是問了一句:“需要做什麼準備嗎?”

她回答我:“不用了,謝謝!”

錢老師什麼都沒帶,卻用一雙手、一張嘴,吸引了孩子,同時,還讓孩子們也自覺地動起了手,張開了嘴。

原來,簡單也有這麼大的魔力。

我知道、準備雖然簡單,但“竹”早已在心中紮根。簡簡單單的“一雙手,一張嘴”還有一個優點,那就是隨便在什麼時候、隨便在什麼地方都可以“胸有成竹”地組織好活動。

二、自然:樸實的美

在《手指編故事》活動中沒有刻意的環境渲染,一切都自然而然。當別的老師為能成功地上好課,而在想方設法控制幼兒人數時,錢老師卻説:“沒關係,讓他們都參加吧!”當我準備讓調皮的孩子分開坐、以免影響活動的進行時,錢老師説:“沒事,我喜歡活潑一點的孩子。”樸實的話語,自然的心境,顯示出了一種有別於嬌媚名花的無名小花的樸實美。

三、真實:源於生活

手指遊戲是孩子們的最愛。對於手指遊戲,孩子們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經驗,他們會模仿或想象手指造型代表的意思。本次活動中教師表演一連串手指動作,啟發幼兒想象故事情節。既培養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又發展了幼兒的語言和想象能力。

故事的情境源於孩子真實的生活。故事中三隻小動物對待石頭的態度是孩子生活情景的再現,因此孩子們在看手指表演故事時能根據自己的經驗來猜測故事情節,有話可説。

當然《手指編故事》活動也不是完美無瑕的,我個人的小小建議是:

1、應鼓勵幼兒不同的思維和創造。活動中教師在讓幼兒討論“如何搬走這塊礙事的大石頭”時,孩子們有了不同的處理結果。我覺得“不搬”的建議也是好建議、廢物巧妙利用,漂亮的石頭可以讓人們在走累了時坐下來欣賞風景、教師應對幼兒的這種創意進行肯定。

2、根據組織流程目標可作適當的修改。原來的第三個目標可作為隱性目標,不必列出來。我寬得情感曰懷倒懸商簧林億馴,恨據活動實錄,我覺得把目標作如下修改更合適。

(1)猜猜講講變化的手指造型,喜歡玩手指遊戲。

(2)樂意參與手指編故事的活動,開發多元智能,並能完整地説出故事情節。

(3)根據生活經驗想象正確處理石頭的方法,感受幫助別人的快樂。

談數學課堂教學語言論文 篇四

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數學課堂教學語言是數學課堂信息傳遞反饋的主要媒介。課程改革呼喚富有魅力的數學課堂,教學語言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數學課堂教學語言應具有準確性、科學性。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的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那麼作為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就必須準確科學。對於數學概念、定義必須準確的表述,必須準確地揭示其內涵和外延;對於數學定理規律的表述必須嚴謹,準確地提示它確定的重要條件。摒棄生活語言中的感覺和習慣,這樣才能讓學生正確的`掌握概念、領會定理,並形成嚴謹、縝密的思維品質。比如在教學平行線定義時,一定要説清楚同一平面內永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如果無;同一平面內&rdqu;這個定義就不成立,就擴大了概念的外延。

(二)數學課堂教學語言應具有簡明性、精練性。

眾所周知,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數學教師課堂語言表達就應該簡明、精練,不可拖泥帶水,翻來覆去。這就要求教師首先:管住自己的嘴巴。摒棄非數學的題外話,口頭禪,在重複的地方要三思而後行,想想這是重點、難點嗎?想想對課堂進展和學生髮展有無負面影響。其次,作為教師應該錘鍊教學語言,做到惜墨如金、言簡意賅。

(三)數學課堂教學語言應具有生動性、形象性。

課程改革給我們提出更明確的要求: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學生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慾,作為數學本身就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這為學生的認知帶來不小的困難。但眾所周知,數學構成內容、空間性及其數量關係卻以一定的“形”存在着,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就應用形象化的語言去解釋抽象的數學概念,以驅動學生的數學想象。通過生動恰當的比喻,形象通俗的語言,使深奧的知識明朗化,用自己的文化底藴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四)數學課堂教學語言應該親切、幽默。

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教師在上課時要給學生創設一個寬鬆、和諧、富有活力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個性得到張揚,素養得到提高。這個目標的實現,不僅要求我們要放下“師道尊嚴”,樹立全新的“學生觀”,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通過自己親切、和藹、自然的語言縮短師生的心理距離,溝通其情感,融洽其關係,在加上和藹的微笑、親切的眼神、豐富的手勢等身體語言必然讓學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收穫新的知識。前蘇聯教育家斯威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我們的學生每天一堂接一堂的40分鐘的課,加之數學內容的本身呆板枯燥,勢必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那麼在課堂中,教師就應儘量使用風趣、幽默的課堂語言,以使學生從原以為無趣的課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樂趣,激活課堂氣氛,調節學生的情緒,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加強對知識的理解,使教師的課變得風趣,詼諧睿智,具有一定藝術魅力。幽默的數學課堂語言應具有深刻的智慧,能使學生在笑聲中領悟教師的語言所藴含的豐富知識,開啟學生智慧,提高思維質量。

(五)數學課堂語言應具有激勵性。

有道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欲。”那如何才能授之以“欲”呢?這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充分發揮語言功能,通過語言不失時機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已充分的肯定、鼓勵、和讚揚,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體驗,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誘發其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我。教學中對學生記理性語言應具有真情實感,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成功之樂。

(六)數學課堂教學語言應富有感情。

許多教育家認為智力源於情感,情感支配智力,也就是説“情商”或者“非智力因素”要比智力重要。所以説作為教師就應該重視智力因素的開發。而這些就離不開富有感情的教學語言,因為它不僅是一種氣氛的渲染和對學生心靈的呼喚,而且對於促進學生新知活動的進行和智力水平的提高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而在飽滿感情的支配下,教師課堂語言也必將是抑揚頓挫的、富有感染力的。

總之,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是落實素質教育,踐行新課程的重要途徑,既能體現教師教學能力,業務水平,又直接影響着教學質量的提高,這就要求廣大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語言。

談語言研究方法的改進論文 篇五

談語言研究方法的改進論文

20世紀是漢語語法學建立、成長和壯大的一個世紀,在這1中,我們對漢語的研究逐步走向成熟,與此同時,我們的語言研究方法也在不斷改進,以下就是由為您提供的淺談語言研究方法的改進。

總體來説,漢語語法研究方法是不斷跟隨國外的研究方法而發展的,可以説,漢語語法學是在不斷地借鑑國外語法理論和研究方法的基礎上,不斷髮展、不斷前進的。國外的傳統語法學、結構主義語法學、轉換生成語法學以及功能主義語法學等在漢語語法學發展的歷史過程中都留下深深的烙印。

西方傳統語法學是最早影響漢語語法學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馬建忠的《馬氏文通》是在模仿西方傳統語法(拉丁語法)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第一部古漢語語法着作;20世紀代黎錦熙的《新着國語文法》也是在模仿西方傳統語法(英語語法)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第一部現代漢語語法着作;20年代的重要語法着作如陳承澤的《國文法草創》和金兆梓的《國文法之研究》,40年代的重要語法着作如呂叔湘的《中國文法要略》、王力的。《中國現代語法》和高名凱的《漢語語法論》等,從整體上看都屬於傳統語法;50年代的《暫擬漢語教學語法系統》也基本上還是在傳統語法的框架之內。

20世紀30年代,西方結構主義語言學開始傳入我國。陳望道的“根據功能、從配置求會同”的詞類觀點,方光燾的“廣義形態”的詞類觀點,陸志韋的“同形替代原則”的詞類觀點其實都是與美國描寫語言學的“分佈”理論是一脈相承的;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現代漢語語法講話》採用了層次分析法,這是直接運用結構主義方法來分析漢語語法的代表作;50年代的主賓語問題討論中,許多學者主張根據名詞的位置來確定主語和賓語;60年代,朱德熙的《説“的”》和《句結構》,這些都是運用結構主義的理論和方法來分析現代漢語語法的例子。

80年代初以來,轉換生成語法、系統功能語法、“格”語法、從屬關係語法、認知語法、話語篇章語法等陸續對漢語語法研究產生影響。這一時期,語法學界普遍認識到語法有“三個平面”,即句法、語義和語用,認識到對漢語單純進行句法平面的研究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全方位、多角度、多側面來研究語法,應該把句法、語義、語用結合起來。由於有了這樣的認識,語言學界在研究漢語語法時,除了繼續對語法現象進行句法描寫以外,也重視並加強了語義、語用方面的研究,如漢語語法結構的歧義研究、動詞和名詞的配價研究、動核結構和句模的研究、語義格或語義角色的研究、語義指向的研究、詞的語義特徵的研究、詞語的語義搭配的研究、漢語句子的主題和述題的研究、動詞述謂功能和名詞指稱功能的研究、篇章中的指代和照應的研究、句式的變換和相關句式語用差異的研究、句子的背景和焦點的研究、句子表述類型的研究等等。除此之外,還加強了對解釋語法現象的重視,80年代以前,漢語的語法研究偏重於描寫,80年代以後,由於受到國外語法理論強調對語法進行解釋的影響,漢語語法研究中也開始重視解釋了。在語法教學方面,也自覺運用了結構主義的語法分析方法,如詞類區分中的分佈分析法和句法結構分析中的層次分析法,國內學者都在積極地進行這這方面的實踐。

語言材料的積累 篇六

語言材料的積累

章熊

人們終生都在學習語言,都在積累語言材料,只是這種學習與積累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的。説到這裏,人們會問:既然如此,學校為什麼還要開設語文課呢?

原因有兩個:第一,儘管人終生都在學習語言,但這種學習是發展不平衡的;在人的一生中,有發展語言的最佳時機,中學就是這樣的一個時機。第二,如果把這種自發的學習變為自覺的學習,效率就會提高,發展的速度就會加快。

學習語言從積累語言材料開始。語言材料的積累,首先要談到的是課本。

讓我們先看看語文課本和我們日常接觸的語言材料有什麼不同的特點。

我們每天聽廣播、看電視、讀報紙、參加活動、與人交談……都在不斷地接觸新的語言材料,一切言語交際的場合都可以成為學習語言的環境。這種學習與積累是隨時隨地進行的,其內容是無定的,方式也是非常靈活的。與此相比,課文學習是在規定的時間、地點進行,其內容也是事先限定的。表面看來,語文課本的天地似乎比較狹窄。

事實上,日常言語交際雖然隨人、隨地、隨情景而變化,但都離不開本人所處的環境,受到更深一層意義的時間和空間的制約;課文學習雖然受到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其內容卻不受時空的限制,上下幾千年,縱橫數萬裏,古今中外,宏觀微觀,可以盡收眼底。它好像一扇窗户,讓我們看到一個我們無法親身經歷的世界。從這一點來説,語文課本的天地又是無比廣闊的。

另一方面,課文的語言水平又是我們日常的言語交際所無法比擬的。我們上次講過,作為語言學習的藍本和起點的“目標語”與我們日常交際所使用的語言“夥伴語”的差別。沒有這樣的差別,語言學習就不能起步。“取法乎上,僅得其中”,語文課本是專家學者們精選出來的文質兼美的範例,是提高我們語言水平的`最佳營養品。

因此,必須重視課文學習(包括與課文水平相當的課外閲讀)。

但是,在我們看到課文內容無限豐富的同時,又應當看到它的侷限,那就是它和我們日常生活的距離。

語言的運用隨場合而變化。在畢業典禮上你代表學生會向即將離校的同學祝賀,在同學的生日聚會上你即興講話,兩種場合的用語能夠一樣嗎?

語言的運用隨對象而變化。老師六十大壽,即將退休,你寫一封祝壽信;你的知心好友生病住院,你寫信慰問。對不同的人,你的措詞能夠一樣嗎?

語言的運用隨目的而變化。同一個材料,你用作論據來説明不同的論點,文字的表述能夠一樣嗎?

語言的運用隨方式而變化。同一種事實,你寫成廣播稿,同時又寫成黑板報稿,寫法能夠一樣嗎?

而課文的學習沒有這種靈活變化,因此,學習語言,積累語言材料,還應該有第二條途徑--我們的日常生活。

這兩條途徑所提供的語言材料,內容不同,形式不同,學習的心理過程不同,因此學習的方法也不同。

從課文中學習語言帶有“儲存”的性質。科學研究表明,課文的語言形式對我們的言語實踐所發揮的作用,其影響往往要隔一段時間才能顯示出來,而且語言的水平越高,“潛伏期”也越長。我們學習課文,由於它的有些內容對我們來説是陌生的,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了解必要的背景知識,才能體會其語言的運用。因此,學習課文的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從日常生活中學習語言則不同。因為這些語言形式所表達的內容是我們都很熟悉的,所以我們學習的重點在於領會別人怎樣根據環境條件巧妙地使用語言,或者從別人的失誤中體會語言運用的要領。這正反兩方面的語言經驗都是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來體現的,因此我們的學習方法是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來揣摩。

一方面,我們要善於積累語言材料(包括經驗);另一方面,我們還要尋找一些有效的方法來培養和訓練我們的語言技能。《語言技能的訓練》就是我們

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論文 篇七

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論文

“人剛生下來時都是一樣,僅僅由於環境,特別是幼小時期所處的環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則變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我們常常談到幼兒教育的最佳期,兒童時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是一個迅速發展的時期。從生理上講三歲左右的孩子,大腦發育迅速,具備了語言發展的生理基礎。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語言能力。適時的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來培養髮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能為幼兒以後的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從小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對他智力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幼兒園語言教育的任務主要是發展幼兒的口頭語言,學會正確的發音,學説普通話;豐富幼兒詞彙。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從小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愛好,那麼,如何來完成幼兒語言教育的任務,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呢?

一、良好的語言環境是幼兒語言發展的保障

眾所周知的“狼孩”的故事……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失去了語言的環境就永遠失去了説話的本領。給孩子創造好的語言環境,讓她們能夠多聽、多看、多模、多説,正確的引導和挖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成長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鍛鍊和發展。幼兒每天除了和家長在一起,更多的時間是在幼兒園度過的。幼兒園語言環境的創設對幼兒語言的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為幼兒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幼兒園的語言教學是貫穿在幼兒的一日生活當中的,不是一節課,一個活動能夠完成的。如何讓幼兒運用語言這個工具與人交流,表達自己的願望呢?要為幼兒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首先必須豐富幼兒的生活。因為語言的交流來源於生活,儘量為幼兒創設豐富多彩的生活環境,加深他們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促進幼兒思維發展,培養幼兒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

1、通過看圖講故事來訓練和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運用創建牆面佈置的方法,教會幼兒講故事。故事是幼兒最喜歡的,但是讓他們學會並且完整的講給小朋友聽是很難的。我在教小朋友講故事的'時候,首先根據故事情節繪製成幾幅畫或圖片,粘貼在牆上。小朋友看圖,我講故事。這樣很直觀的感受,強化了記憶,也加深了理解。第一次講完故事時,我問他們:“老師講的故事叫什麼名字呀”?“故事裏面都有誰呀”?能力強的孩子根據故事的情節發展還可以説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運用這樣的方法,不敢講話的孩子,也能看着圖把故事講出來。通過多次訓練,大多數的孩子就可以看圖片自己創編故事;幼兒的語言和思維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2、運用“活動區”的遊戲活動為幼兒創造交流的機會

“美美”小朋友入園時已經5歲了,性格很孤僻,不喜歡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她喜歡的玩具也不願意分給其他小朋友。在“娃娃家”活動區裏,我讓她扮演媽媽的角色。讓她知道要如何像媽媽一樣耐心細緻的照顧好自己的“孩子”,孩子生病了要上醫院就醫。孩子鬧了要給孩子講故事聽,睡覺時給她唱“寶貝”歌,引導她主動和其他小朋友交流、互動。不久,美美小朋友成了班裏的能人,還能組織小朋友一起活動、唱歌、朗誦兒歌呢。

三、通過觀察周圍事物的變化有意識的組織幼兒談話

在户外活動時,組織幼兒觀察花草樹木在不同季節的變化,引導幼兒説出春天的小草、樹葉是什麼顏色的,秋天的樹葉是什麼顏色的。小朋友為什麼在冬天裏穿着棉衣呀?在不斷地提出問題的過程中,活躍幼兒的思維,在交談的過程中發展了幼兒的語言。

一次突然下了一場冰雹,這是很難得的一次讓幼兒觀察自然現象的機會。為了幼兒的安全,我們領着孩子到門口,近距離的觀察。等雨夾冰雹停止降落了以後,隨即讓孩子拾起小冰球,摸摸、看看。幼兒很是興奮,他們有感受了,爭着表述所見所感,形容的很是好。互相講述着,比較着他得到的冰雹的大小、形狀、顏色、及温度很涼的感覺,又一次得到了表述鍛鍊的機會。

四、注重對“個別”幼兒的語言培養和訓練

1、培養幼兒大膽講話

幼兒的語言發展程度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幼兒語言發展的好,有的就比較遲緩,這有很多因素。個別幼兒雖然語言發展的很好,就是不敢講話。怕生、膽怯。這樣老師就不能很好的瞭解幼兒的所思所想,幼兒的願望就得不到滿足,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形成“這個孩子就是一個不愛講話的孩子”的印象。很多家長説:“咱家的孩子就是不愛講話”。我很反對這樣的説法,還有諸如“我的孩子不愛吃這,不愛吃那”的説法。這樣給孩子的心中留下一個思維定式,“我就是這樣的,可以不吃菜、不吃肉了”。對於不敢講話的孩子,老師要抓住機會,利用她偶爾的一次大聲音講話,及時給予肯定、表揚和鼓勵,讓小朋友為她鼓掌加油。這樣讓幼兒儘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融入到小朋友當中。

2、對有語言障礙的幼兒要科學的循序漸進的有計劃的加以培養

有的幼兒個別語音發的不好或有口吃毛病,對這樣的幼兒老師更要格外關愛照顧,保護他們的心靈不受到傷害。在鼓勵他們多説話的同時,還要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經常在小朋友面前表揚他們其他方面的長處。還要有計劃的科學的為他糾正錯誤的發音,多給他們講話的機會絕對不能學他説話,要有極好的耐心,循序漸進的培養幫助他進步。在其他活動中我們也要加強對幼兒語言的培養和訓練,不能錯過每一個機會。老師要做個有心的人,一個對孩子負責任的人。比如入園時的一句“小朋友好!”就能換來小朋友的一個“老師早晨好”的迴應。禮貌的跟幼兒説話,她便會很禮貌的回敬你的禮貌。

孩子是最可愛的天使,任我們為他們塗上美麗的色彩。掌握了語言這把工具,就好似為他們插上一雙結實的翅膀。很好的駕馭,使他們更早的接受周圍的事物,瞭解身邊的人們,很好的長大起來。

國小語文積累語言方法有哪些 篇八

一、積累語言,從口語交際入手

口語交際時,師與生、生與生的語言互動中常會聽到精彩的語句、令人耳目一新的詞語,那是學生平時積累並加以靈活運用的結果。我總是及時進行誇獎,表揚學生詞彙豐富、善於積累,並將這些詞彙寫於黑板上,讀一讀,讓更多的學生記住這些詞,並學習運用表達。

如在教學一年級的口語交際《春天來了》,我引導學生説句子:春天,什麼花開了?有的説:“春天,粉紅的桃花開了。”有的説:“雪白的梨花開了。”有的説:“金燦燦的油菜花開了。”老師抓住學生語言的閃光點,將“粉紅的”、“雪白的”、“金燦燦的”等詞寫在黑板上,表揚學生,激發他們積累的興趣和熱情,學生便會自覺地收集。也可以由老師給學生提供相關的一些詞彙,讓學生自由選擇,將恰當的詞語運用到自己的語言實踐中,在口語交際中積累詞彙。尤其在一、二年級,老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有所積累中表達,在表達中積累,豐富語言。

二、語言積累,從課文入手

每一篇課文都有新詞新語出現,句式也不盡相同,我採用讓學生複述課文、表演課本劇,指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表演讀等形式將課文熟讀成誦,融會貫通;並讓學生從課文中找自己喜歡的詞、句,同桌或小組交流,做到每學完一課,抄摘6個學生喜歡的句子、十個詞語,並以此作為學完一課的家庭作業。對於積累、運用中出現的詞句,我在學生理解的同時,還讓學生選擇詞語練習説話,讓學生比賽背一背,看誰記得多,如此強化學生對詞彙的記憶、儲存。日積月累,將課本中的語言文字形成自己的儲備和財富,一旦運用時,自然會湧上筆端,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語言文字水平。

三、語言積累,從課外入手

1、從課外閲讀中獲取。

我班有一個學生在寫校園的景物時寫道:校園裏的花壇中有很多花,有紅色的美人蕉、紅色的月季花、紅色的雞冠花。雖然幾種花都是紅色的,但它們卻紅得各不相同。我將這個句子找出來,讓學生幫他換幾個不同的表示紅色的詞。結果改為:校園裏的花壇中有很多花,有鮮紅的美人蕉、粉紅的月季花、紫紅色的雞冠花。為什麼這個同學只有一個詞來描寫花的色彩呢?那就是因為他腦子裏積攢的詞彙量太少。要提高閲讀和寫作的門徑,必須積累很多的詞句並加以靈活運用。積累語言的好途徑,那就是要求我們的學生多閲讀,在閲讀中積累豐富的語言。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如果學生能在課外閲讀中通過自讀自悟,自求得之,無形中便積累豐富了自己的語言,提高了自己的閲讀能力。

2、從生活中積累語言。

語言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必須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的語言縱橫交叉發展,在實踐中積累語言,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

平時,我鼓勵學生除了多看一些課外書,還要求每週聽學校廣播,閒暇時在家也可看看電視,多到圖書館、網上查閲資料,學會收集和處理信息,拓寬語文學習渠道,開闊視野,獲取知識,增加新詞彙。同時,我還注重培養學生掌握閲讀方法,提倡學生之間互相借閲課外讀物,互相交流學習心得,讓每個同學輪流每天在早會時間向大家推薦一個成語,説説這個成語的意思,或用這個詞説句話,其餘的學生便將成語記在收集本上。通過大量的閲讀、收聽、觀看來獲取積累,學生主動、興趣濃,又活躍了寫作思路。

3、製作摘錄本。

我讓學生摘錄的內容大致可分為成語類、人物類、動物類、景物類及其它類。比如將人物分為外貌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指導學生分門別類地摘錄所遇到的新的好的詞彙,變零散積累為整體積累。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我鼓勵學生裝飾摘錄本,並一個月作一次展覽,同學互相交流,借閲欣賞。這樣變機械積累為興趣、有意識的積累,天長日久,學生受其語言薰陶,作文時所需詞句就會隨着思緒自然流淌出來,寫起來也就能做到得心應手、妙語連珠。

四、勤練筆,運用中積累語言

為了更好地形成語言積累,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單靠七八篇大作文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鼓勵學生平時多做“小作文”、“小練筆”。國小階段,要求每週至少有一篇作文,還可根據學生差異,鼓勵學生堅持天天記錄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事或景。這樣,在不斷的習作中,學生的語言越來越豐富,寫出來的文章也越來越好。因此,語言積累從國小一年級開始就應該重視,做到學習不斷、積累不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4k4ky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