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農業論文精品多篇

農業論文精品多篇

農業論文精品多篇

農業論文參考文獻 篇一

1.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司。全國農產品成本資料彙編2008-2010.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2.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1996-2012.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3.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査司。中國農村統計年鑑2006-2011.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4.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中國人口和就業年鑑2008-2010.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5.韓俊。中國農業現代化六大路徑[J].上海農村經濟,2012(11):4-8.

6.何傳啟。中國現代化報告2012:農業現代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7.何幕。國外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模式及啟示[J].經濟縱橫,2008,(11):57-64.

8.洪豔。現代農業集羣式發展研究一以湖南為例[D]中南農業大學,2009

9.黃凱南。現代演化經濟學基礎理論研究[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

10.黃錫富,胡寶清。廣西巖溶石漠化地區農業發展_式比較研究[J].學術論壇,2008,(2):128-B2.

農業經濟管理畢業論文提綱 篇二

摘要:本文論述了我國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必要性,以盤錦大窪縣西安生態養殖場為例分析生態養殖對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並針對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措施。

關鍵詞:農業循環經濟生態養殖

循環經濟已成為21世紀國際社會發展的大趨勢,通過的《論文範文論文範文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將節約資源確立為我國新的基本國策,指出“發展循環經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為了經濟的全方位、快速發展,必須把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放在重要的地位,通過探索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途徑及對策,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必要性

中國的人均GDP按照5倍左右的增長率增長,到2030年人均GDP可能達到4000美元左右,由於4000美元的水平基本上是以物質性消耗為基礎,因此區域人口以物質化為特點的生活水平提高,其對資源和環境的要求將3倍於人口增長和城市化要求。消費水平和人口增長兩者疊加,未來30年對資源供給和環境容量帶來的壓力可能達到現在的4—5倍左右。

目前,我國10%以上的耕地受化肥、農藥的污染,程度較重的已達133萬公頃,耕地由於化肥大量使用已使土壤有機質含量降到1.590的水平。而農業循環經濟以經濟活動生態化、資源利用節約化、廢棄物資源化的。資源利用方式,在遏制農業污染,促進和諧農業發展,在提高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上發揮重要作用。將經濟發展與環境相和諧納入自己的發展機制之中,實現經濟和生態相協調的“雙贏”,體現的是和諧農業發展。

農業循環經濟是節約資源型的生產模式,我國發展循環經濟是在環境污染、資源短缺的形勢下展開的,這決定了防治污染和充分利用資源是當前推進循環經濟過程中的主要任務。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可有效節約土地資源,促進集約化利用土地,提高單位面積產出收益,這在立體生態農業中顯示出良好效益即是例證。

發展農業循環經濟能有效節約農業資源,節能增收,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其結果都是經濟效益的提高,因此走循環經濟之路,已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模式的必然選擇。

二、以盤錦大窪縣西安生態養殖場為例分析生態養殖對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遼寧省盤錦市大窪縣西安生態養殖場以生態養殖技術為依託,發展種植、養殖、加工、銷售等多種經營,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生態農業示範區。生態養豬就是尊重豬隻生存的基本權利,恢復其拱食習性.以生產健康食品為己任,在不破壞自然環境的前提下,順應自然規律,最大限度的開發和活用當地的自然資源來從事高效的養豬生產。和傳統方法相比較,生態養豬模式可以帶給養豬户更多的利益,經過多年的總結,可概括為“三省、兩提、一增、零排放”。

新興生態養豬模式不需要用水沖洗圈舍,僅需要滿足豬隻飲用水即可,所以較傳統集約化養豬可節省用水85%—90%。豬糞、尿被微生物分解轉化為可被豬食用的有機物和菌體蛋白質,豬通過拱食,可節省精飼料l5%—20%。由於豬場不需要清糞,飼養人員僅需保證及時喂料、翻扒調勻過於集中的糞便,根據墊牀乾燥程度及時調整濕度即可,所以1個正常勞力批次飼養可達到800頭育肥豬,較集約化豬場節約一半的勞力。這就是所謂的“三省”,即省水,省料,省勞動力。

“兩提”,即提高抵抗力、提高豬肉品質。由於豬隻恢復了自然習性,豬隻應激少,又採食菌體蛋白,飼料裏又拌有微生物有益菌,大大改善了腸道菌羣平衡,抗病力明顯增強,發病率減少。特別是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較傳統集約飼養有大幅下降。用藥論文範文減少8—15元/頭。

“一增”,即是增加養殖效益。生態養豬較傳統集約養豬僅飼養環節即可減少飼料、水等直接飼養成本40—90元/頭。該模式充分利用了鋸末、稻殼或者粉碎後的玉米秸稈等作為墊料生產優質生物有機肥,具有改良土壤、促進農作物生長之功效,也可以帶來很高的效益。所以新興生態養豬相對傳統集約養豬可增加收入100—150元/頭。

“零排放”,即無污染,實現糞污零排放。在生態養殖中,飼料中不提倡添加抗生素,豬肉中無藥物殘留,所產糞尿經過菌種發酵轉變為微生物蛋白,豬場內外無臭味,氨氣含量顯著降低。該模式的生產過程不對外排放糞污,將傳統集約化養豬糞便污染處理問題提前在養殖環節進行消納,真正實現了污染物零排放的要求。

該農場的種畜場,利用豬糞尿的污水養殖水生植物水葫蘆和細綠萍生產出來的青飼料,構成污水的多級循環利用的養殖模式,不僅取得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糞尿水得到淨化,達到了一個生態循環。

生態養豬,不但從根本上解決了養豬企業對水源、土壤、空氣的環境污染,而且可使養豬企業每頭豬收益增加134.5元,其中還不包含降低死淘率,提高母豬論文範文率、仔豬成活率,延長母豬繁育週期等隱形效益。所以説,它是一個環保的、節能的、具有社會和企業雙贏的、可持續發展的養殖技術。多年來,按照生態學原理,將養殖、種植、能源、環境綜合利用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了以水生飼料為核心,以水為紐帶的生態養殖模式,創造了美化、綠化的生態環境,1992年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全球“500佳”光榮稱號,是盤錦市重點生態旅遊區。

三、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存在的問題

1、缺乏政府技術和資金支持

發展循環經濟的可能眭和經濟效益好壞,往往取決於技術體系和技術創新能力。雖然,近些年來加強農業生產管理的投入力度,包括資金、科技服務、人力等。但就目前情況來看,“農”字企業貸款難、融資難,發展資金不足的矛盾比較突出。導致農業設備科技含量較低,技術設備落後,更沒有形成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保障體系,發展循環經濟缺乏技術支撐。

另外,技術推廣制度不健全,導致農業推廣項目和科技成果脱節現象嚴重。

2、農業循環經濟的觀念尚未全面樹立

農業循環經濟倡導的是一種與環境和諧發展的經濟模式,其特徵是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質和能源能在這個不斷進行的經濟循環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但是,農業生產的主體是農民,廣大農民的農業循環經濟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前景。目前盤錦市大窪縣地區,農民對這種觀念還相當缺乏,大部分養豬户的知識水平還停留在中國小文化,而且也沒有受過養豬的專業課指導,他們大多是按照老的傳纜形勢養殖,致使在農、眥生產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資源短缺、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嚴重,制約了農村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3、小户型養殖業發展困難

生態養殖模式對於農户或是小規模的養殖企業來説很難實行,生態養殖需要一些高端的技術及設施,這就需要大量的資金,而小户型的養殖業由於規模小,資金力量薄弱,對於這些要求無法實現。

4、農業土地資源有限

我國人均佔有耕地0。106公頃,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3%,美國的1/6,印度的l/2.而且,現有耕地中有2/3屬於中低產田,單產水平比發達國家低30%多。隨着我國人口和建設用地的不斷增加、土地沙化和荒漠化面積不斷擴大,土地資源緊缺的形勢將更趨嚴峻。

盤錦市大窪縣佔地面積1683平方千米,一個年產萬頭的豬場,按一點式密集佈局方案建設,場區佔地(不計場外道路、綠化等佔地)約需3.4—4公頃,有相當比例的規模化豬場特別是養殖小區佔用的是耕地,可想而知,發展一個循環生態養殖場在土地資源方面存在着障礙。

四、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措施

1、在農村擴大宣傳,提高農民意識

循環經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是一個自然的經濟模式和發展進程,需要政府加強引導和規範。農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對資源,環保等公共意識較為淡薄,因此在向農民宣傳時,可以向農民展示一些典型的示範項目,帶領農民參觀學習,並對農民進行組織培訓,使農民瞭解資源、環境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同時注重循環經濟模式的經濟效益宣傳,以可觀的經濟收益來刺激農民自覺瞭解循環經濟的科學道理,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盤錦市大窪縣農業辦通過訂閲信息、技術報刊,利用網絡收集各類農業技術致富信息,印製宣傳單,發放到農民手中。幫助農民瞭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和農產品的市場信息,讓農民瞭解農業循環經濟的重要性,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2.完善促進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法規體系我國現在已經有了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理念,也有了“十一五”規劃的要求,很多人已經認識到農業循環經濟對農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性,但是真正要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只有思想上的認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建立健全循環經濟法律法規體系,包括髮展農業循環經濟的基本法和若干專項法規,從而為我國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盤錦市大窪縣在開展農業循環經濟試點工作中,各級黨委和政府都十分注重結合本地區特點科學論證、制定切實可行的規劃,完善法律法規,把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發展農業循環經濤列入當地長期發展計劃之中,並就實施這一戰略作了具體規劃,這很好的促進了當地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

3.制度和技術的雙管齊下農業循環經濟的實現需要相應的制度規範,也需要先進的技術保障。農業制度是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保障,農業技術是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依託。沒有農業制度保障是不能創造出農業循環經濟的,同時,沒有農業技術支撐也無法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改變。技術是推進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所不可缺少的條件。

盤錦市大窪縣聘請種養殖大户、土專家,已成功舉辦了6期水稻種植、棚菜種植、畜禽養殖培訓班,參加的農民達到多人次,為該地農户科技備耕,科學種田送去了“法寶”。

4.優化資源配置

在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國,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就必須重視農業資源的合理化利用。尤其是在耕地面積比例不大的地方更要注意。盤錦市大窪縣西安生態養殖場在資源利用方面就是一個典範,其發展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息息相關,每一環節產生的廢棄物都能在下一環節充分利用,成為下一環節的資源。這樣不僅節約了成本,而且對環境起到了保護的作用,形成農業循環發展。

五、結語

綜合全文來説,我們可以得出,農業生態園區的規劃和設計必須將循環經濟思想融入其中,才能真正的設計出科學合理的農業生態園區。

農業經濟學畢業論文參考 篇三

農業經濟學畢業論文參考

一、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對農業信息化不夠重視在我國目前階段的農村中,許多村幹部甚至是負責農業經濟的會計人員對農業信息化管理都不是很瞭解,更加談不上實施和建設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體系了。我國農村中農業經濟的發展重點也不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甚至一些地方政府的領導和會計人員簡單地認為使用計算機就等同於農業信息化管理,這也導致了地方政府的管理人員缺乏對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的熱情和主動性。

2.農業信息資源的開展受阻當前,我國農民對農村經濟信息化管理的概念還比較陌生,這就導致我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建設工作遲遲未取得成效,雖然一些地方政府在國家的號召下建立了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的專門部門,但缺乏對其運行的管理意識和管理經驗,使得這些部門和管理機構都十分缺乏專業性,也導致了農業發展中的經費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在我國農村中還無法全面實現農業信息的共享,使得我國農業信息的數據庫建設受阻,無法指導農民獲得最新的農業市場信息。

3.審計人員對信息化技術的瞭解不夠專業我國基層農業中的從業人員,甚至是政府部門的一些政府職員的綜合素質水平都較低,沒有受過專業的教育和指導,這就使他們對工作中的一些問題無法充分解決,尤其是一些新的事物和新的技術。在我國農業經濟管理中,地方政府的一些審計人員沒有經過專門的經濟管理培訓,缺乏信息化的管理意識和管理知識,甚至對計算機的知識都不是很瞭解,這就導致他們在工作中無法充分的應用信息化技術,也無法獲得高效、有用的信息,這也是阻礙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一個因素。

二、農業經濟信息化建設中的要點

1.增加對農業信息化的重視程度向地方政府充分宣傳農業經濟信息化建設的相關知識,引起他們的學習熱情,並糾正他們對農業信息化認識的錯誤觀點。然後加大政府部門的宣傳力度,讓農業經濟信息化建設走進農民當中,推動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的建設,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為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2.對農業經濟信息化進行整合和共享建立全面科學的`農業信息共享平台,對農業信息制定統一的發佈標準和規則,進而推動農業信息系統、網絡平台的建設和農業信息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充分實現全國範圍內的農業信息共享。同時採用多種信息化傳播平台進行農業信息的傳播和分享,將通信、電視廣播、新聞報紙等多個媒體平台充分利用起來,提供更好的農業信息共享途徑。

3.加強對農業經濟信息化建設人員的培訓農業信息化管理的整體建設水平取決於農業信息化的建設人員和管理人員,隨着信息化技術的迅猛發展和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手段越來越多樣,對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要定期對地方政府的政府職員進行信息化技術的培訓,尤其是涉及到農業經濟管理部門的審計和會計人員,以更好地建設我國農業經濟的信息化管理。

三、結語

農業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佔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建設信息化的農業經濟管理對我國農業的整體發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農業生態園循環經濟畢業論文 篇四

中文摘要 8-9

Abstract 9-10

1 引言 11-21

1.1 研究背景、目的與意義 11-12

1.1.1 研究背景 11

1.1.2 研究目的 11

1.1.3 研究意義 11-12

1.2 國內外研究綜述 12-18

1.2.1 國外研究現狀 12-15

1.2.2 國內研究現狀 15-18

1.3 研究目標及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8

1.3.1 研究目標 18

1.3.2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8

1.4 研究內容、方法、創新點和技術路線圖 18-21

1.4.1 研究內容 18-19

1.4.2 研究方法 19

1.4.3 研究創新點 19-20

1.4.4 技術路線圖 20-21

2 農村信用社信貸支農效率理論基礎 21-25

2.1 效率理論及其發展 21-23

2.1.1 效率的定義 21

2.1.2 效率理論及其發展 21-23

2.2 農村信用社經營效率理論 23-24

2.3 農村信用社信貸支農效率理論 24-25

3 福建省農村信用社信貸支農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25-32

3.1 農村信用社信貸支農概念及類型分析 25

3.1.1 農村信用社信貸支農概念 25

3.1.2 農村信用社信貸支農類型 25

3.2 福建省農村信用社信貸支農現狀分析 25-27

3.2.1 信貸支農投入逐年增加 25-26

3.2.2 信貸支農領域不斷擴大 26

3.2.3 信貸支農業務日益創新 26

3.2.4 信貸支農服務逐漸提升 26-27

3.3 福建省農村信用社信貸支農存在問題分析 27-29

3.3.1 信貸支農存在的外部問題 27-28

3.3.2 信貸支農存在的內部問題 28-29

3.4 福建省農村信用社支農貸款對農村經濟的貢獻分析 29-32

3.4.1 相關係數分析≤≥ 29-30

3.4.2 迴歸分析 30

3.4.3 分析結果 30-32

4 福建省農村信用社信貸支農效率變動測度評價 32-39

4.1 測度評價模型選擇 32-33

4.1.1 CCR模型 32

4.1.2 BCC模型 32-33

4.2 測度樣本及指標選取 33-34

4.2.1 測度樣本選取 33

4.2.2 測度指標選取 33-34

4.3 測度結果評價 34-38

4.3.1 樣本不同年份的技術效率評價 34-36

4.3.2 樣本不同年份純技術效率評價 36

4.3.3 樣本不同年份的規模效率評價 36-38

4.4 結論分析 38-39

4.4.1 信貸支農技術效率明顯下降 38

4.4.2 信貸支農純技術效率持續上升 38

4.4.3 信貸支農規模效率逐漸降低 38

4.4.4 信貸支農低效主要由純技術低效引起的 38-39

5 福建省農村信用社信貸支農效率影響因素分析 39-45

5.1 信貸支農效率指標體系構建 39

5.2 信貸支農效率迴歸模型構建 39-41

5.2.1 變量選取 39-40

5.2.2 模型構建 40-41

5.3 信貸支農效率迴歸過程分析 41-42

5.4 福建省農村信用社信貸支農效率影響因素分析 42-43

5.4.1 農業環境因素 42-43

5.4.2 業務結構因素 43

5.4.3 資產質量因素 43

5.4.4 資產配置水平因素 43

5.5 政策啟示 43-45

5.5.1 縮小福建省第一產業GDP比例 43-44

5.5.2 擴大涉農貸款比例 44

5.5.3 降低不良貸款率 44

5.5.4 提高存貸比 44-45

6 優化福建省農村信用社信貸支農效率的途徑選擇 45-49

6.1 構建良好福建農村金融環境 45-46

6.1.1 完善福建農村金融法律制度環境 45

6.1.2 優化福建農村金融生態信用環境 45-46

6.1.3 創建福建農村金融有效政策環境 46

6.2 堅持福建省農村信用社信貸支農經營方向 46

6.3 完善福建省農村信用社農户信用貸款方式 46

6.4 強化福建省農村信用社市場營銷管理手段 46-47

6.5 提高福建省農村信用社信貸資產管理水平47-49

6.5.1 建立一支素質高質量好的信貸人員隊伍 47

6.5.2 推進福建省農村信用社經營機制建設 47-48

6.5.3 加強福建省農村信用社不良資產處置力度 48-49

7 結論及展望 49-51

7.1 研究結論 49-50

7.2 未來展望 50-51

參考文獻 51-54

致謝 54

農業論文參考文獻 篇五

[1]浙江省農業標準化“十二五”發展規劃。浙發改規劃(2012〕209號,2012.

[2]李蘇。關於農業標準化問題的思考[J].農業現代化研究。1995(04) : 12-14.

[3]張洪程。農業標準化面臨的新問題與對策[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4]楊漢明。論中國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J].中州學刊,2001(4) :46-50.

[5]孫曉康。現代農業標準化[M].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2013.

[6]閻壽根。標準化:農業和名牌戰略的基礎[J].中國農村經濟,2000(9):24-26.

[7]張靈光。我國農業標準化的現狀與對策[R].國家標準管理委員會網站,2002.

[8]劉兵。農業標準化及其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J].湖南農業科學,2007(6) :21-23.

[9]王林楓,譚學智。從“永胡”和“嵩胡”的`興衰談農業標準化的重要性[J].大眾標準化,2008(3) :51-53.

[10]章家恩,陳建軍,駱世明。我國農業標準化面臨的機遇、挑戰及其戰略[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4 (3) : 157-159.

[11]陳紅金,何樂琴。浙江省農業標準化現狀、存在問題與對策[J].浙江農業科學,2007 (4) :368-371.

[12]金仁耀,汪剛。浙江省農業標準化發展現狀與對策建議[J].浙江農業科學,2011(2) :231-235.

[13]虞軼俊,白玲,王健,吳聲敢,楊桂玲。浙江省加快推進現代農業標準化工作的實踐和思考[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3 (5) :30-33.

[14]駱浩文。廣東省農業標準化研究與評價[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2.

[15]周潔紅,劉清宇。基於合作社主體的農業標準化推廣模式研究一來自浙江省的實證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10 (6) :88-97.

[16]曾建民。發迖國家農業標準化發展及其效果評價[J].農村經濟,2003(9) :45-47.

[17]杭州市農業概況。杭州市政府站一杭州農村經濟情況一杭州市農業概況。

[18]關於加快推進杭州農業現代化的實施意見。中共杭州市委[2013]3號文件。

[19]趙敏。杭州市實施農業標準化提升農產品質量探討[J].杭州農業科技,2012(增刊):7-11.

[20]楊敏。杭州農業發展現狀和轉型升級持續發展對策[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2 (11): 705—708.

[21]朱時建,潘賢春,楊歡歡。杭州市構建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問題研究。杭州農業科技信息網一杭州市構建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問題研究。

[22]王小剛。戰略績效管理最佳實踐:實戰案例解析[M].中國經濟出版社,2013.

[23]Zahara Merican. The role of government agencies in assessing HACCP—theMalaysian procedure. Food Control,2000(11):371-372.

[24]陳曉丹。我國農業標準化問題研究[D].博士學位論文,浙江大學,2005.

[25]管志剛。常州市農業標準化現狀及發展分析[D].碩士學位論文,南京農業大學’ 2007. 12.

[26]郭學考。成都市農業標準化建設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四川農業大學,2012. 6.

[27]熊明華浙江省發展農業標準化的對策研究[D].博士學位論文,浙江大學,2004. 4.

[28]林蘭瀘州市農業標準化建設狀況的調查與思考[D].碩士學位論文,西南交通大學,2011. 5.

農業論文參考文獻 篇六

1.馮雲。黑河市現代農業示範區政策法規保障體系研究[J].黑河學刊,2009(11),Vol. 147(8): 20-21.

2.蓋會全,李其才,李屮新,蘇樹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科技示範園運行機制研究[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 1):99-101.

3.甘強。借鑑國外經驗,發展現代農業[J].江蘇農村經濟,2006,2:26-29.

4.高林英,王秀峯。論農業的多功能性評價指標初探[J]理論前沿,2008,(23):27-28.

5.高亞莉,韓鳳斧。建設現代生態農業示範區的路徑選擇m.經濟研究參考,2012(64):14-20.

6.高雲,矯健。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核心競爭力理論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33):16454-16457.

7.高雲,詹慧龍,陳偉忠?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競爭力理論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2013(1):136-139.

8.顧煥章,張超超。中國農業現代化研究[M].中國農業_技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

9.郭冰陽。中國農業現代化水平的DEA評價[J].統計‘信息論壇,2006,21⑵:30-32.

10.郭強,陳東梅。四川現代農業進程研究[J],安徽農業,學,2010,38(11):5960-5962

農業經濟學畢業論文範文二:新時期強化農業經濟管理的策略 篇七

摘要:

農業作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經濟有重要影響。但是面對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農業發展也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機會和挑戰。本文主要對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農業經濟;經濟管理問題;探討對策

1引言

近年來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國家對農業經濟管理的重視不斷加強,並且投入也逐年加大。本文主要就如何加強新時期的農業經濟管理進行探討,內容如下。

2新時期農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

2.1農業經濟管理體制不健全

現階段,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水平不高,制約了現代農業經濟的進步。諸如農業經濟管理體制的不健全,經濟結構與發展速度不匹配,導致了新時期農業經濟管理存在諸多問題,也給農村經濟的發展帶了許多制約。特別是經濟管理活動中執行力差,管理體制存在不足等現象。這些不僅制約着農村經濟的發展,在整體概念上也影響着國家經濟的全面進步[1]。

2.2農業經濟管理人員水平有限

對於農村經濟管理的主體主要是人才,而在現代農村經濟的改革中,農業經濟管理者水平有限,專業知識不高且缺乏培訓,導致他們在觀念上存在偏差,認識不到農業經濟對於國家主體經濟的重要作用,再加上本身的執行能力較差,缺乏相關經濟管理經驗等客觀因素,導致了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的滯後[2]。

3新時期農業經濟管理的發展趨勢

3.1管理理念日趨現代化

隨着我國農業經濟的不斷髮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將會發生相應的改變,現代先進的管理模式必將替代保守落後的管理模式。當前,現代農業經濟管理理念已經滲透到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中,農業經濟管理將越來越注重農產品質量與安全,更加註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3.2管理模式日趨信息化

21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信息化改變了各行各業的發展模式,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將成為實現農業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農業管理信息化便於收集整理農業生產和農業科研等多方面的信息,不僅能夠為農業經濟、生產和管理提供服務,還能夠為農業經濟政策提供支撐。信息化的發展,推動了農業科技的進步[3]。

4新時期加強農業經濟管理的對策

4.1建立完善的農村經濟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農村經濟管理制度,是國家對於實現農業經濟高速發展的主要動力,也是真正實現國家惠民政策的根本保障。首先,農民對農村經濟產業發展期待值較高,但由於管理意識和管理能力的不足,導致了很多制約經濟進步的現象。所以,要實現農村經濟發展,就要整合和優化農村農業資源。其次,建立民主決策機制,實現民主管理的自律機制是十分有效法方法。對於一些普通事務,可以由集體討論決定,而較重要的事務,由重要決策部門如監事會來決定,通過民主決策和民主管理,充分整合各項資源[4]。

4.2因地制宜選擇發展模式

在發展農業經濟時,不但需要改革創新,還必須符合當地發展實際,選擇合適的發展模式。實踐證明,實現專業的集體合作是有效的發展模式。首先,這符合我國對於保證土地歸屬問題的政策規定,還可以實現資源整合。再次,這也符合農民的自身意願,從而實現了土地規模化經營,機械化生產,從而促進農業經濟產業化發展。

4.3加強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培養

人才的匱乏是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可以引進或借鑑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強化對於農業經濟管理的相關人員培訓,不斷更新科學有效的管理理念,並根據每個人的自身能力進行鍼對性輔導,使其成為具備農業經濟管理高水平的人才,發揮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4.4強化科學技術的支撐的作用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發展農業經濟產業過程中,重視科技的推廣和運用,加強對整體的農業經濟發展和產業規劃佈局等進行指導。不但可以有效實行對於農業經濟的科學管理,而且還可以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降低勞動強度,減少勞動力成本,提高單產質量,增加農業經濟收益[5]。

4.5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首先,要尋找一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吻合的基層組織建設模式,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其次,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實際發展農業經濟管理是,需要順民意,尊重民意、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基層組織的號召力,從而更好的指導農業經濟管理建設的工作。

5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需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重視人才作用,運用科學技術手段,並且與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相結合,在新時期整體經濟引導下,重點關注現代化的農村農業建設,借鑑發達國家的先進管理理念和運作模式,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胡豔麗。新疆扶貧開發中的農業科技創新問題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大學,.

[2]李俏。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

[3]盧金玲。農業經濟管理現狀與發展趨勢淺析[J].科技與企業,(17).

[4]王中。高端特色品牌農業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2.

[5]何平均。中國農業基礎設施供給效率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2.

農業畢業論文 篇八

農業畢業論文

論文關鍵詞:

農村經濟 發展 問題 對策

論文摘要:

文章首先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特點進行了概括,然後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並針對問題,結合當前形勢提出了一些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建議性對策。

1 農村經濟發展的整體特點

隨着我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髮展,農村經濟一直髮展相對平穩。農村經濟在多年的發展中其成果表現如下:

1.1 經濟主體趨向多元化

大部分的生產資料掌握在農户手裏,一些農户開始掌握了一定的生產經營權,農户開始以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的身份出現,並具有獨立財產權和經營權;對於農村的集體所有制企業,生產資料和產品主要由集體控制並擁有,企業的經營計劃和生產經營活動主要由集體來決定,國家對其的控制變得越來越弱;此外,農村還出現了很多私人企業和“三資”企業,它們為了實現其獨立的經濟利益,對行使商品生產經營者的主權有很高的要求。

1.2 農村經濟成份與產業結構逐漸轉向多元和複合

經濟體制在不斷的改革下,農村經濟原有的'自給經濟逐漸轉變為商品經濟,農村經濟原有的單一經濟形式已逐漸轉變為多種經濟形式,單一的經濟結構也變成了一體化經營的複合經濟結構,以公有制為主導、多種經濟成份並存的新格局逐漸形成。

1.3 農村經濟關係開始走向市場

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原來計劃經濟下的指令性特點逐漸消失,農村裏面的生產經營活動已經逐步市場化,完全由市場經濟的市場機制、價值規律來自由調節,由市場去優化配置農業各種資源。

2 當前農村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2.1 農產品質量跟不上

目前,隨着我國農村經濟的不斷髮展,農產品供給出現了結構性、地區性和階段性的過剩。我國農產品產量增長趨勢過快,但是由於農業科技發展滯後,人均資源匱乏,導致產品質量沒有跟上,一直處於較低水平,導致大量產品處於積壓狀態。隨着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農產品的質量提高迫在眉睫,但我國對農業的科技投資存在着嚴重不足,導致農業技術進步受阻,從而影響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2.2 農業對生產的投入嚴重不足

農村投資出現的問題,一方面是受到資金的限制,另一方面投資動力相對缺乏、缺乏優越的投資“技術”,投資引誘也嚴重不足。過度安逸的農村生活使得農民缺乏生存和競爭的壓力,從而導致其抗風險能力不高,因此農民通過投資來進行改善生活和生產條件的動力相對缺乏。主要是由於農業投資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週期過長,規模較大、風險較高,而且盈利水平還相對較低,缺乏對市場資本吸引力,導致很多企業不願意去農村投資。

2.3 農村集體經濟薄弱

目前在我國,還存在着相當大比例的薄弱村集體經濟,相對落後的農業基礎設施,這些不足嚴重阻礙了高速發展的農村經濟,農村基礎設施的滯後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由於集體經濟薄弱,使黨支部缺乏履行領導職能,缺少為羣眾提供多種服務的能力,羣眾的生產和生活得不到更好地服務,因此他們的凝聚力、號召力、戰鬥力就很難得到有效的發揮,給社會帶來了很多不安定因素,從而導致農村經濟不能持續、穩定、全面發展。

3 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對策

3.1 加大對農村經濟投入力度

政府要採取硬性財政預算政策,保證農村經濟發展的資金投入充足並準確到位;政府還要使農村信貸管理機制不斷得到完善,加大農村信貸投入的力度,要確定好支農資金的比例和額度,並疏通供應渠道,確保資金及時到位,這樣才能保證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資金啟動。另外加大對農村商貿和農產品加工業的投入,對農產品價格改革不斷深化,使得農產品價格進一步提高,使國家能更合理地安排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以此使農民收入不斷增加,促進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

3.2 調整農村產業結構

要想使農業產量不斷增加、農民收入不斷提高,農村經濟就必須緊跟市場經濟的變化,不斷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首先要使農業生產多元化,將各種農業資源進行整合並運用到農業發展中去,使各種農產品的產出得以增加。還要以市場為導向,根據市場需求生產各種農產品,同時還要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從而增強市場競爭力。

3.3 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

目前,我國許多地方的農村經濟已具備了推進農業生產適度規模經營的客觀條件,因此,下一步進行農村改革就是圍繞市場和資源優勢發展農業產業化。產業化可以幫助農產品抗禦市場風險;可以增加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可以解決農業比較效益低的問題,從而使農業能持續發展;產業化有利於農業科技的不斷推廣與應用,這種農業產業化是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的,因此,這種產業化必然推動農業生產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從而使農業的生產效率與經濟效益得到很大的提高。

4 結論

農村經濟的發展在國家經濟發展中佔有很重要的基礎地位,隨着農村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農村農業發展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處,農產品質量跟不上,農業生產性投入不足,農村集體經濟薄弱,基層黨組織對農民的有效引導相對缺乏,農業勞動生產率相對低下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着農村經濟的發展,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村經濟投入力度,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大力發展集體經濟。給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從而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消費水平,促進農村經濟全面持續的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59ogr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