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幼兒教師心理健康論文新版多篇

幼兒教師心理健康論文新版多篇

幼兒教師心理健康論文新版多篇

幼兒教師心理健康論文 篇一

目前幼兒教師隊伍的整體心理狀況不佳已經不是某一個幼兒園的個別現象,實際上這種狀態已經輻射到整個幼教行業領域。我們都知道,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情況是整個幼教行業發展的基礎。那麼導致幼兒教師整體心理健康狀況不佳、職業倦怠情況頻發的原因有哪些呢?

1.職業性質決定了責任大

幼兒園階段的幼兒一般年齡都在3-6歲左右,這個年齡的孩子基本上還不具備自我保護的能力。且不説外界的傷害,即使幼兒本身也可能造成對自身的傷害,例如:“吞嚥了細小的異物”,“自己跑跳過程中磕碰”,這些看似很意外的事件,其實在一線教師的工作日常中卻是時常發生的事情,並且一旦發生此類事件,後果往往比較嚴重,處理起來工作難度相當大。這就決定了一線幼兒教師在上班時段必須精神高度緊張,時間長了就會造成精神壓力過大,身心疲憊。

2.工作時間長

幼兒教師一般來説上班時間都較其它行業早,因為要趕在幼兒父母上班前就把孩子接手過來。下班比其它行業晚,要等幼兒全部接走之後,再準備好離園前的安全檢查工作,甚至還要加班備好明天的課才能下班。再加之平日的工作內容瑣碎、工作量過大等原因,從而產生職業厭惡感。

3.普遍收入偏低

就目前幼教行業的整體薪金待遇來看,是普遍偏低的。即使是一些公立的幼兒園,工資水平也僅僅處於當地社會整體收入水平的中等偏下,就別提一些民辦、私立的幼兒園了。於是,勞動強度與付出與所得回報的不成正比,包括社會主流媒體的不理解與錯誤的輿論導向,加劇了這個行業的整體職業倦怠現象。以至於很多幼師專業出來的學生進入社會以後,並不願意從事這個行業。

那麼如何幫助調節現階段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恢復其美好的心境、穩定的情緒,從而擁有一個積極的工作態度呢?

(1)給予尊重。首先要呼籲整個社會給予幼兒教師應有的尊重,畢竟媒體報道的個別傷害幼兒的教師是極少數現象,不能以偏概全,一棍子打翻整船人。心態良好、人性善良的一線教師畢竟是大多數,特別是自己有了孩子的教師,一般來説,心態還是比較良好的。而社會方面,應當積極提高幼師行業的工資待遇水平,提高福利,給予其與勞動付出相對等的勞動報酬,穩定幼師隊伍,減少其負面情緒。

(2)加強自身的學習。常言道,越努力越幸運。首先要把教育教學放在第一,認真對待教學的擔當和重要性,要集思廣益,達到共同學習的意識,不斷的從各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嚴於律己,要求自己,保持清醒理智的頭腦,從思想上,生活中全面瞭解幼兒,愛護幼兒,懂得怎樣的教育與呵護,才能讓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並給幼兒良好的示範教育。

熱愛教學,誨人不倦是教師履行教育使命的傳統美德,是衡量教師道德水平的主要標誌。首先熱愛自己的工作,喜歡愛護幼兒,用自己豐富的思想與感情,培育幼兒潛在的能力,加備對幼兒的關愛與呵護,傾注全部的愛,尋找他們生活中的亮點,充分的肯定和鼓勵,拉進與幼兒心靈上的距離,使孩子感受到母愛般的温暖,飛躍成長。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樹立幼兒學習的觀點,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適應當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勢。教師必須具備敬業精神,忠誠黨的教育工作,兢兢業業,激發對工作的熱愛,把這種愛傾注到對幼兒的教育中去,獻身使命,是教師道德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是職業道德最基本的前提。

一個好的教師,要具備淵博的知識,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注重個人素質,要以自身的行為做表率,展現自身人格的魅力,為人師表,禮貌待人,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教育幼兒,誨人不倦。

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樹立幼兒學習的觀點,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適應當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勢。

(3)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在目前的幼教行業中,更多的是注重幼兒教師理論及專業性的培養,往往忽視了其心理健康的培養。幼兒教師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淡化功利,接受現實,通過自身的心態調節,適應現階段不能立刻改變的社會整體現狀。畢竟心態決定人生。每一朵花都有屬於它的美,每一個角度決定每一處人生的風景。

總之,幼兒教師行業整體的心理健康調適,需要社會、單位及教師個人的共同努力建設,要整個社會改變觀念,不要已消極的情緒針對她們,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是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必要保證,我們要在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的同時,有必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師培訓內容,從方方面面入手,採取各種積極有效的措施,增進與維護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改善幼兒教師的心理現狀。

參考文獻:

[1]郭德珍:《淺談幼兒教師心理健康調整的策略》

[2]廖華:《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現狀分析》

[3]百度:《教師奉獻心得體會

幼兒教師心理健康論文 篇二

摘要:健康的心理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完成教師教書育人任務的基本條件。要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教師自身就必須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教師應更新教育思想,根據變化了的情況全面調整和完善自己的心理品質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以適應工作需要。

關鍵詞:教師;心理健康;學生;影響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人們逐步認識到了優化心理環境的重要性。由於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處於主導的地位,因而教師在優化教育心理環境方面起着決定性的作用。一個教師有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否有效地優化教育教學的心理,直接關係到教育教學的效果和學生的成長。健康的心理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完成教師教書育人任務的基本條件。“要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教師自身就必須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以性格影響性格,以情感陶冶情感”。因此,我們必須正確把握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以及對學生的積極影響。

一、教師心理健康對學生的影響

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特別是當前正值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全面推進課程改革之新時期。這種影響尤為突出。

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的教師,會用自己的行為、語言、情緒創設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師生間,同學間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教師會用飽滿的情緒,熱情的話語來鼓勵學生、感染學生,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狀態和強烈的求知慾望從而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愉快地接受教育,積極地探究問題。

我們常説:“教師的人格對學生的影響極大”。曾經有人指出:“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中的一切”。“教師的人格魅力是無窮的”,“言教不如身教”。黑格爾有句名言:“教師是孩子們心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師有什麼樣的人格,就有什麼樣的教育。有什麼樣的教育,就有什麼樣的學生,只有人格才能塑造人格,教師人格對學生的影響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

學生具有“向師性”,什麼都會向教師學習,教師的一舉一動自然都逃不過學生的眼睛,教師如果具有雙重人格,不僅本身會成為道德上的偽君子,而且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學生會對道德規範產生懷疑,對教師的品行產生懷疑,使教師的教育不但無效甚至產生負效應。有時教師的“一個鏡頭”就會勝過一週的教育,因此,教師的人格會影響學生的人格。

我們會看到,當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能夠做到親切地説服教育、耐心地輔導講解、仔細地批改作業、以及對學生提出嚴格要求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會十分高漲,對學生的學習心理產生正面的積極的影響。他們能夠從教師的一招一式中、從作業批改到輔導學生時的一絲不苟中,體會到老師所付出的心血,以及老師對他們的期望。他們的學習潛力將隨着教師的引導而發揮出來,形成一種積極的學習氛圍。反之,當教師情緒不穩定,教學修養不高,或其它原因反映出隨便、不仔細、不規範時,就會造成學生鬆鬆散散,平時大錯不犯、小錯不斷。而且這種不良習慣一旦形成,是很難糾正的,這種不良的心理態勢,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位心理學家説過:“教師每天每時都在接觸學生,心理不健康的教師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的危害不會低於身患傳染病的教師對學生的身體健康的危害”。這就是説,教師的情緒會感染學生的情緒。有調查表明:學生的不良情緒有80%來自身邊的長者,這其中也包括教師的。有些教師有時不知不覺地把不良情緒帶進了課堂,把學生當成“出氣筒”,無緣無故地對學生髮火,使學生的心靈受到傷害,有的教師有意無意地貶低學生,甚至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由此產生了自卑感,失去自信,造成厭學、棄學的後果。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尊嚴是人類心靈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前進的潛在力量”。有些教師的偏心,也極大地傷害了學生,致使後進生自暴自棄或產生逆反心理與教師“對着於”,大多數中學生很少得到教師的讚許和肯定,這就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使師生關係疏遠。而受到教師偏愛的好學生中也有不少人對教師的不公平做法表示不滿。

二、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心理素質的調整和完善

要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教師首先應更新教育思想,根據變化了的情況全面調整和完善自己的心理品質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以適應工作需要,使自己的心理素質與新課標的要求一致。

1、改變思維定勢

傳統的教育模式多年來已在人們心目中形成了一個穩定的自動化了的條件反射,學生的文化成績好,考上重點高中、普通高中的人數多,教育教學工作就做得好,否則就不行。

要適應新的課程標準的需要,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教育的思維定勢。這除了要改變各級行政部門的評價體系以及升學模式以外,作為教師首先應從心理上適應新的要求,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圍繞“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而開展。只有徹底改變原有的思維定勢,教師才能自覺地教育學生合理的安排豐富的課餘生活時間,組織學生開展興趣小組活動工作。通過這些活動來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情趣,使學生各方面的素質都得到發展。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往往有這樣的心理壓力:減負了學生只貪玩不好管理、學生減負教師加負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教師受得了嗎等等。其實,我們只要認真思考一下大量的“高分低能”現象,就能悟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對培養現代化建設接班人的重要性,就能使自己的心理逐漸放鬆。有了心理準備,減輕了心理壓力,即使是教師的負擔加重了,當教師的也能樂意去接受,工作起來也就會有輕鬆感。

2、完善心理品質

人與人之間的思維活動是有個別差異的,這種差異主要表現在思維的品質上。心理品質是指一個人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兩個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本質特徵,如情感、意識、興趣、情緒、能力、性格等。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心理品質對學生心靈的影響是任何其它教育手段無法代替的。因為教師對“減輕學生負擔,推進素質教育”的理解與接受取決於思維是否具有敏捷性和深刻性,在實施素質教育時又要求思維具有靈活性和廣闊性。另外在學生減負與素質教育中,也存在心理適應與思維品質培養等心理素質的問題。所以,教師必須在工作中不斷豐富自己的思維品質。 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我們每個教師都應對自己的心理品質有所認識,及時地豐富自己的思維品質,使自己的思維既具有廣闊性,又具有深刻性;既具有獨立性,又具有靈活性;既具有邏輯性,又具有敏捷性,適應教育思想和觀念的變化,及時、敏捷、靈活地確定新的工作方案,變換工作方法,並當機立斷地實施到新的工作中去。

頑強的意志是教師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質,每個教師應把自己磨練成一個不畏艱苦,意志堅強的人,以此來感化自己的學生。

教師還要心胸博大、興趣廣泛,認真探究學生心理的興趣,用自己廣泛的興趣去調動全體學生的興趣。教師還應不斷豐富自己的情感,保持舒暢樂觀的心情,使自己的情感對學生的健康、智力、思想品德發揮積極作用。也就是發揮情感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個性特徵形成和發展的特殊功能。

3、合理調控情緒

教師情緒的好壞,也直接影響學生對教育信息接受和反應的水平,並直接影響教學工作的效率。因此,教師應掌握心理科學知識,加強思想修養,注意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因挫折而垂頭喪氣,也不因勝利而沾沾自喜。

當然,教師並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也不是神仙,其情緒自然要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但我們必須合理地調控自己的情緒,使其不至於對教育教學工作產生不利和影響。曾報導有一位有經驗的女教師,在其母親去世的第二天來到教室,但自己的心情十分悲痛,為了不影響課堂教學,她首先説“對不起,我母親昨天去世了,心情不好,請同學們原諒。”於是她得到了同學們的諒解,意外的是這一天課堂紀律特別好,教學效果也特別好。事實説明,這位女教師的處理是恰當的。

教師只有做好心理調整和完善工作,才能適應教育改革的新形勢和教育觀念的轉變,才能在推進素質教育的變革中站穩腳跟,才能得到學生和社會的認可。

總之教師是一種特殊的職業,不僅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啟迪學生的智慧,還要用自己的人格去塑造學生的人格。教師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有效地優化教育教學環境,才能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心態,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更有助於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從而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效益。

參考文獻:

[1]李林會。我國農村中國小教師心理探究[J]。保山師專學報,2005(2)。

[2]白桂香。教師實用心理學[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5.

[3]李紅軍。教師心理健康不容忽視[J]。世界教育信息,2004(7)。

[4]王麗君。變革社會中農村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分析[J]。遼寧教育研究,2005(7)。

幼兒教師心理健康論文 篇三

摘要:亞健康是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第三種狀態。近年來,隨着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教師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教師中普遍存在煩躁、憂鬱等不良情緒,亞健康正在迅速蔓延,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本文主要闡述了教師身體健康狀況,分析造成亞健康的原因,並提出具體的改善措施。

關鍵詞:教師;心理問題;心理狀態;亞心理健康

教師總是時刻面對幾十甚至上百名學生,這些需要耗費大量的情感和精力。隨着班級人數的膨脹,加上過多授課數量,教師的工作負荷量正逐年增長。除了應付學生之外,學校還有一大堆其他事務等着教師去做。從前是備課、上課、改作業、管學生“四面出擊”,現在加上寫論文、教改、迎檢查、末尾調整,變成了“八面受敵”,教師目前已經成為心理壓力巨大的職業之一。據權威統計顯示:30%~40%的教師經常性處於情緒波動之中,15%有心理問題;7%有心理障礙。為了更好的傳授知識,培養學生,不僅社會各界要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作為教師本人也要時刻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瞭解一些維護心理健康的常識對教師本身尤其重要,現就本人瞭解的一些心理學知識在此與大家分享。

在現代社會,心理健康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説都非常重要。事實上,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怎麼高估也不過分,因為心理健康所能帶給現代人的,不僅僅是心理健康本身,而且是更大的潛能實現,更高的生活質量與更多的身心幸福感。過去,一般將心理狀態正常與否劃分為心理健康與心理障礙疾病兩種狀態,但完全的心理健康者和真正的心理障礙者或心理“病人”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人都處於中間狀態。如果我們把健康的心理比做白色的,不健康的心理比做黑色的,那麼介於白色和黑色之間的灰色心理即是所謂的亞心理健康狀態。由於它處於心理健康與心理疾病兩種狀態之間,因而又被人們稱之為“第三心理狀態”。

亞心理健康的表現可謂多種多樣,在生理臨牀上表現為:時常覺得心慌氣短、渾身乏力、莫名疲勞,經常頭痛頭暈,稍一運動就腰痠腿疼;在心理上表現為:精神不振、情緒低落、反應遲鈍、失眠多夢、白天睏倦、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煩躁、焦慮等。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梅爾傑斯為亞心理健康易感者描繪的心理畫像是:情緒低落、自卑失助、放任衝動、角色混亂的人。

有人指出現代人陷入“第三心理狀態”的七大信號:

(1)焦慮感――煩惱不堪,焦躁不安,生機的表相下充滿無助;

(2)罪惡感――自我衝突,有一種無能、無用感;

(3)疲倦感――精疲力竭、頹廢不振、厭倦、無聊;

(4)煩亂感――感覺失序,一團糟;

(5)無聊感――空虛,不知該做什麼,不滿足但不想動;

(6)無助感――孤立無援,人際關係如履薄冰;

(7)無用感――缺乏自信,覺得自己毫無價值,自卑羞怯,內疚和缺乏信心。這些感受是現代人陷於第三心理狀態時的求救信號。

亞心理健康是一種比較痛苦而又顯得無奈的心理狀態,處於“第三心理狀態”便是處在一種無望、無力、無助的心理境地。亞心理健康者更多的共同體驗是:“我們沒有心理疾病,但似乎心理又不怎麼健康;我們什麼心理體驗都可能有,但卻少有幸福感。沒有心理障礙與疾病,但又感覺心理不健康”,這就是第三心理狀態的心理學定義。亞心理健康者在一般情況下也能正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但總體上看生活質量差,工作效率低,極易疲勞,同時伴有食慾不振、失眠健忘、心緒不寧等表現。他們自感活得很累,到醫院卻查不出任何毛病。最新心理科學研究發現,現代社會中60%~70%人都程度不等地處於這種第三心理狀態――屬於亞心理健康者,其比例之高應該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預防亞心理健康,可以從兩方面人手:

一是善待工作:

確定恰當的工作目標,既不過高,也不過低;分清自己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的不同角色,不使其互相錯位;承認並正視自己的工作侷限性,不把工作中的問題帶回家中;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學會享受並把握工作的樂趣。

二是善待自己:

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儘可能多接觸能使自己快樂的事,具備廣泛的生活樂趣;正視並建設性地滿足自己物質和精神方面的基本需要;為自己留出能使自己更新、補充能量的時間;做些多年來想做卻總抽不出時間來做的事,如旅遊、帶全家出去玩;一旦出現心理問題,及時尋求專業心理服務與幫助。

如果處於亞心理健康狀態,該如何進行自我調適呢?以下8條也許會對老師們有益:

(1)重視快樂的價值;

(2)誠實待己、怡然自處;

(3)不再庸人自擾,拒絕杞人憂天;

(4)抒發壓抑感受,清理消極問題;

(5)發展積極樂觀的思考模式;

(6)降低期望水平,放慢衝刺腳步;

(7)追求人生大夢,建立親密關係;

(8)尊重自己,親近別人;

總之,擺脱亞心理健康,走出“第三心理狀態”的“醫學處方”是:均衡營養、保障睡眠、多曬太陽、勞逸結合、靜坐放鬆、適當鍛鍊;而“心理處方”則是:與人為善、興趣廣泛、悦納自我、心境良好、人格和諧、讓心寬鬆。

幼兒教師心理健康論文 篇四

關鍵詞:幼兒教師 教師管理 心理健康

摘要:在人們關注兒童心理健康的同時,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引起了廣泛的注意。造成他們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職業特點、學校原因和社會原因等。因此,作為幼兒學校的管理者,必須重視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瞭解她們的心理特點,創設條件不斷改善她們的內心狀態,找到維護她們的心理健康的對策。

一、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對幼兒學校管理的過程中,教師管理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幼兒教師的素質是保證幼兒教育質量的前提,他們作為幼兒學校教育計劃的具體執行者,擔負着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的重任,對實現幼兒教育目標起着關鍵作用。川能不能培養出健康成長的孩子,除了教師本身的專業素質外,關鍵在於教師的心理素質結構是否健康。如果擔當此重任的教師心理不健康,又怎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呢?因此,在對教師的管理中加強教師的心理健康,對於成功的幼兒教育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幼兒教師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幼兒教師工作的職業特性

1、對教師素質的高要求

我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説過:幼兒教育如同培植苗木,它關係到兒童終身的事業與幸福,關係到國家與社會的發展。要搞好幼兒教育首先要有高素質的幼兒教師。尤其在當今,在提倡學生素質教育的同時,對幼兒教師的素質也提出了高要求:優秀的思想道德素質、紮實的幼兒教育理論知識、複合型的能力、良好的個性特徵等。面對現代社會對教育目標、策略等提出的愈來愈高的要求,如果教師素質不高,就難以適應教育發展的要求,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感覺到自身發展的壓力。

2、工作量大、工作煩瑣

幼兒教師面對保育和教育雙重任務,需要處理的事情從照顧好幼兒生活起居,到培養他們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再到培養他們的個性,工作量大,瑣碎繁雜。根據國家現行的規定,幼兒教師工作時間每天工作8小時,每週工作40小時。但是由於幼兒學校為了滿足孩子多方面能力發展的需要,使幼兒教師的實際工作時間遠遠超過了國家的規定,超負荷的工作強度加重了教師的負擔,使教師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

(二)學校的原因

1、教師的發展需要不能滿足

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要求幼兒教師必須能夠進行自我發展。除了基本的能力素質外,還應具備現代教育觀念、現代教育手段等。廣大教師必須克服時間、經濟以及精力等方面的困難,盡最大努力豐富自己的知識,發展自己的能力。尤其是近年來,新的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斷地引入到了幼兒學校,這必定要求教師能適應新的形式,能夠跟上課改的步伐。但是,由於條件限制,只有少數教師有進修的機會,大多數教師的職業發展需要不能得到滿足,存在很大的心理壓力。

2、幼兒學校中的人際關係滿意度低

幼兒教師的人際關係大致包括教師和幼兒、教師和家長、教師和同事、教師和領導之間幾個不同的層面,這些人際關係構成了教師工作、生活的特殊環境,每一個層面的關係都會影響着幼兒教師的教育教學效果以及他們的心理狀況。在所有這些關係中,教師與同事之間關係滿意度低是最為突出的問題。有調查顯示,有13. 8%的幼兒教師不喜歡幼教工作是因為工作單位里人際關係不如意,而喜歡幼教工作的教師中有64. 7%則因為喜歡單位裏那種融洽的人際關係。"

(三)社會的原因

1、家長的期望過高

現代幼兒教師所面對的學生,大多是家裏的“獨苗”、家長的寶貝,因此家長們往往對自己的孩子給予了很高的期望。}a]家長們不再把幼兒學校當作是孩子的臨時寄養所,而是賦予學校重任,希望孩子從小就能在幼兒學校得到良好的教育。從而也對幼兒學校在教育環境、教師素質、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方法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高期望、高要求對教師來説就是一種較大的心理壓力。

2、社會的支持度不夠

雖然社會上對教師有很高的讚譽,但有一些人對幼兒學校和幼兒教師卻懷有錯誤的看法,他們覺得幼兒學校不同與其他階段的學校,教師的地位不能很好的被肯定和尊重。社會和家長們的對教師的不肯定和尊重的行為,極大地傷害了教師,這些都有可能成為幼兒教師心理壓力的來源。

三、維護教師的心理健康應採取的對策

教師的心理健康關係到學校所培養的兒童的質量,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它既需要社會、學校的努力,也需要教師自身的努力,只有不斷改善學校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才能有效提高幼師的心理健康水平,針對教師產生心理壓力的種種原因,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應該採取以下的對策。

(一)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教師的素質是一個綜合的概念,它包括身體、業務、心理等方面。管理者對教師進行管理以保證教師的高素質時,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嚴格規定教師的招聘條件,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化程度,保證教師在工作中能夠更好的解決工作中的教育教學問題。!’〕二是為教師創造各種學習進修的機會,提高他們的專業能力,以應付工作中的各種挑戰和新時期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三是學校管理者應定期請來幼兒教育專家,以專題的形式給幼兒學校的教師傳達新的教育理念,保證幼兒教師能根據這些新的教育理念來調整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

(二)創建良好的社會環境

針對社會上對幼兒教師存在偏見、不尊重的現象,學校的管理者應做好宣傳和溝通的工作。一方面,向上級行政部門反映,通過法制與宣傳提高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營造一個尊重知識、尊重幼教的社會氛圍;〔‘忍另一方面,管理者應提高幼兒教師的工資水平,改善幼兒教師的住房、醫療等物質待遇,滿足幼兒教師的合理需求,使其付出與回報基本持衡。

(三)開展幼兒教師心理健康諮詢

重視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把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納人到學校管理的內容中來,對教師開展心理溝通和心理輔導工作,提高教師自身的心理素質;並通過舉行心理講座或座談會等增加教師對心理知識的瞭解,使他們具有自我調節心理問題的能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制定和實施教師心理輔導計劃,如建立教師心理檔案,定期開設心理諮詢等;還要儘量創造條件為教師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以解決教師的後顧之憂,為教師緩解壓力。

(四)提供寬鬆和諧的校園氛圍

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必須得到學校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提高他們對教師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認識,積極建設良好的校園環境,努力營造寬鬆的教師工作環境:一是校領導應在科學民主管理上下功夫,在評價層面上進行改革,建立一種科學、合理、規範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走“人本化”、“人性化”管理的路子,賦予教師教學自主權,讓他們與領導擁有同樣的話語權。二是建立和諧的羣體協作關係,妥善解決教師間的矛盾衝突,儘量多組織集體活動,使教師有互相交流、溝通的機會。三是作為教育教學的管理者也要善於發現問題,通過個別談心等方式,使教師的情緒得到合理的調節,在工作中沒有太多的不滿情緒和積怨,教師的工作壓力自然會減小,心理問題也會慢慢減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6l1o5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