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大學聯考議論文

大學聯考議論文

【導語】

大學聯考議論文

大學聯考議論文 (優選20篇) 由本站會員“don”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大學聯考議論文篇2:大學聯考議論文篇3:大學聯考議論文篇4:大學聯考議論文篇5:大學聯考議論文篇6:大學聯考議論文篇7:大學聯考議論文篇8:大學聯考議論文篇9:大學聯考議論文篇10:大學聯考議論文篇11:大學聯考議論文篇12:大學聯考議論文篇13:大學聯考議論文篇14:大學聯考議論文篇15:大學聯考議論文篇16:大學聯考議論文篇17:大學聯考議論文篇18:大學聯考議論文篇19:大學聯考議論文篇20:大學聯考議論文

【正文】

篇1:大學聯考議論文

莫讓浮雲遮望眼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數百年前,文人們就經過朗朗上口的詩歌告誡後人,對待事物要站在正確的角度,切不可讓其他因素干擾了你對真相的審視。

宋人的牆為雨淋壞,兒子與鄰翁對他做出了相同的提醒:"修好牆,以防盜。"盜賊果真光顧後,宋人稱讚起兒子的先知先覺,卻懷疑鄰翁的手腳是否乾淨。同樣的提醒,為何招來截然不一樣的態度,恐怕宋人正是被感情上的親疏矇蔽了雙眼吧!自古以來,人們就頗為重視感情因素對事件成功與否的影響。"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誠然,感情上的親密對事業的成功也許會起到必須作用,然而,在認知事物本質上,感情上的親疏有時也會給人帶來錯覺以及誤導。國外科學家曾做過試驗,讓試驗者在一組照片中選出長像最貼合審美標準的一張,結果受測者選出的容貌多與自我親友相近。排除個人審美觀念不談,生活的耳儒目染對人的影響可見一斑。

視覺的評判尚且如此,事物本質的洞察更何以堪自古以來多少人在感情因素上受到了矇蔽。西晉王室廣封王,欲使天下盡歸司馬氏之手,殊不知諸公之中良萎不齊,最終導致八王之亂、五胡亂中原的下場。三國中孔明因對馬謾偏愛有加,忘卻先主對馬謾"華而不實"的評價,委以重任,終使《出師表》空有"真名世",也不免"長使英雄淚滿襟"。

如今,不也有領導幹部任人唯親、從而禍起蕭牆的事例嗎可見,認知事物,為人處世,若戴上感情的有色眼鏡,危害大矣!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若要不被感情上好惡的雲霧矇蔽,身在高處,眼觀四方不失為好的方法。岳家軍威震四海,正是由於岳飛超越親情,以軍規處罰岳雲,軍風大肅,才有了"撼泰山易,撼岳家軍難"的美談。孔明事後揮淚斬馬謾,以肅軍紀,才沒有因感情親疏而再誤軍國大事。

一個公正的決斷往往是建立在理性觀察和思索基礎上的。而擺脱感情上的干擾則是做出正確理性評價的先決因素。

也許真正完全超越情感的決定難以做出,然而,三思而後行,從多個角度思考是能夠儘量避免感情上的誤導。現今我國法規制度中"迴避"和"協商"原則不正是對理性處事的指導和提倡嗎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一樣。"從各個方面的理性觀察,將幫忙我們邁過感情的誤區,真正認識到事物的複雜與多變性。而在一覽無餘的最高層,擺脱情感輯絆的我們,或許能夠長吟:"莫讓浮雲遮望眼!"

篇2:大學聯考議論文

勿以親疏定是非

《出師表》有言日:"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這一親一疏,導致"成敗異變,功業相反"。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在我看來,勿以親疏論事非。

縱觀一部卷帙浩繁的中華史,其中王朝更替、治亂相續往往能使人掩卷沉思。作為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君主,百姓們的生殺予奪之大權,也毫無疑問地掌握在其手中,真可謂:"君主一跬步,皆關民命。"就是這樣,我們往往能看見一些小人,他們溜鬚拍馬,阿識奉承,曲意逢迎,把君主們的每一個毛孔無不弄得舒坦至極。於是這些人深得君主之"親",甚至獨攬大權,破壞朝綱,明末的魏忠賢專權不就是明證嗎而賢明的君主求賢若渴,對人才親之信之,恰恰是因為明是非,懂事理,才知孰親孰疏之分。

在人類社會中,自"大道既隱,各親其親子其子”以來,親情就成為了維繫這個社會的穩固的牢不可破的精神紐帶,人們往往認為親人們總是對自我好,因而他們總是對的,沒有錯的,而對於旁人,難免存着此疆彼界之心,所謂"人心隔肚皮",難免對別人有着成見,故事中的富人即此類典型人物,而有兩位人物的行為卻值得我們的讚歎。

祁黃羊的"內舉不避子,外舉不避仇"。想必大家是耳熟能詳了,不以親疏好惡來定是非,而是惟賢是舉,誠可貴矣。

另一位是中國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先生,他在廣大的人民羣眾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在擔任了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之後,權力可謂到達政治生涯的頂峯。各界人士1致推舉孫中山的哥哥孫眉擔任廣東的都督,當此之時,孫中山先生只需微微首肯,便定能保證自我的哥哥飛黃騰達,然而這位偉人沒有這樣做,他只是婉言地謝絕了,説:"我哥哥才力有限,不堪擔此重任。"如此高風亮節怎能不讓人仰慕不已。

勿以親疏定是非就意味着拋棄小我,捨棄一己之私利,來成全大我,尋求真理;勿以親疏定是非就意味着剋制感悟,注重理性,讓理性之光熠熠生輝!

勿以親疏定是非其實就意味着一種廣博的愛!

點評:旁徵博引論證有力。

前賢明訓,"文章合為時而著","千古之大事,經國之偉業也"。或示哲理,給人以啟迪;或明辨是非,給人以教益。以這個標準來衡,《勿以親疏定是非》是一篇相當成功的考場作文。文章旁徵博引,刻闡述了剔除私情影響、尊重事實、維護真理的重要性。論據翔實,比鮮明,論證頗為有力。敍述自我的觀點時,古今史料,作者頗有信拈來左右逢源之感,顯示出了紮實的文史功底。

篇3:大學聯考議論文

後面還有多篇大學聯考議論文!

閲讀的三重境界

人生天地間,總要與外界發生聯繫。而閲讀,則是其最主要的通道。

閲讀分為若干種,絕大多數人的閲讀屬於消遣性閲讀。這種閲讀的目的就是打發時間,説得高雅點,是讓時間不至於白白流逝。瀏覽網頁,翻翻報紙,看看電視,瞭解一些熱點新聞,蒐集幾件明星八卦,打探哪裏出了奇人異事,瞅瞅又有幾個老虎被調查……邊看邊樂,然後與志同道合者大擺龍門,是很愜意很得意的事。

市井閒人們的閲讀大抵如此,很多上班族的閲讀有相當的比重也可歸入此類,我們青年學子,有時也願意做這些消遣性的閲讀。為的是放鬆放鬆,調劑一下有些枯燥的學習生活。我覺得,“消遣”是個中性詞,甚至在某種意義上可歸入褒義,畢竟有所消遣便是有所寄託,這總比無所事事、無是生非要好得多得多。

閲讀的第二重境界,我稱之為充電式閲讀。這種閲讀有明顯的現實“功利性”,頗有現躉現賣、臨時抱佛腳的意味。以我為例,該交綜合性研究作業了,我才上網搜索相關的材料,包括成本的書、雜誌,相關論文,然後挑燈夜戰,快速掃描,從中篩選自我用得着的礦石,冶煉、提純,最終構成自我的產品。這樣的閲讀,效率高,印象深,積少成多,集腋成裘,我的大腦裏面的東西感覺越來越多,越來越有品位。出於很近視的目的,其效果卻是長久的,這樣的閲讀,其實就是我們成長的台階。

聽説大多數成年人尤其是上班族,其閲讀大都包含某種“功利性”。這不是壞事。關鍵是要將這些信息合理轉化,切忌生搬硬套,機械照搬。否則的話,這種閲讀就成了鴉片,副作用可不是一般的大。[由本站網友投稿]

閲讀的最高境界,是精神性閲讀,或者叫心靈性閲讀。這樣的閲讀完全是個人的興趣所在,閲讀的過程,也是修養身心、陶冶情操的過程。據説,這樣的人,看經典的影視作品,會忘掉了世界的存在,能與劇中人的命運相喜悲;看喜歡的文學名著,常常會如五柳先生“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可惜的是,我還沒能到達這樣的境界,但我會向這個方向努力。

魯迅説過,要看各樣的書,即使和本業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覽。盧梭則強調,讀書不要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道出了讀什麼書和怎樣讀的問題,明乎此,力行之,便會臻於大境界。

篇4:大學聯考議論文

能思考的葦草

我很喜歡那樣一個比喻:"人是能思考的葦草。"也許思考就是那個讓人能夠凌駕於萬物之上的台階。但也正是這思考的本事賦予了人類以思想,從而把人類置於了很多旭旭的境地,比如親情與真理。

我清楚地記得康德以往説過:"有兩樣東西我越是思考就越感到無上敬畏之情: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這句鎊刻在人類思想史上的話語,也許很精當地為人類擺脱尷尬境地,供給了柳暗花明的一招堅持自然真理與思想的道德法則。也許這樣,人類才能夠真正做一棵生長在自然之基上的能思考的葦草。

我相信人類在確定認知事物的時候必須都會烙上思想感情的印跡,更何況是那樣一種與生俱來揮之不去的神聖感情。中國歷史長河中清風明月般的人物當然有,可是完全割裂親情毫無私念的例子又實在不算多。而我也許真的不太主張做一個冷血無情的人,否則世界沒有了感情,也沒有了色彩。

我很喜歡魯迅,喜歡他那橫眉下的犀利思想。先生必須能夠算是一個深刻的人。而先生客觀冷靜的觀點絕不是眾叛親離而來的,"無情末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這是先生的詩,而先生也是這樣做的。所以先生的面孔永遠是鮮活的,泛着血的殷紅。

世界失去了親情的牽絆將會變得多麼蒼白,多麼令人窒息。當然我們也很難理解一個親情氾濫的、失真與扭曲的世界。我相信人們能夠找到一個折中的契合點,而不是偏激地走向極端。

去過草原的人必須會驚異於牧草的柔順和堅韌,人這棵能夠思考的葦草也許也應當這樣遵循着自然與思想的雙重法則在風中生存。

柔情也許是一把雙刃劍,正負的功能淬於一身,但也許它更能夠算是一把刻刀,在尊重真理的前提下刻出生活的特質與生命的特質:讓生命美麗而不輕佻,繁華而不浮躁。

點評:無情未必真豪傑豪傑亦應勤思考。該文立論明確、鮮明,即以“人是能思考的葦草”為喻,借康德之語道出行人類要做一棵生長在自然之基上的能思考的葦草,就必須堅持自然真理與思想的道德法則"這一主題。

論證過程嚴密、思辨,充滿辯證法。既呼籲理智控制下的柔情,認為"世界失去親情的牽絆將會變得多麼蒼自,多麼令人窒息",同時又"難理解一個親情氾濫的、失真與扭曲的世界",期望人們"找到一個折中的契合點,而不是偏激地走向極端","讓生命美麗而不輕桃,繁華而不浮躁"。

篇5:大學聯考議論文

有一個幸福的小家,爸爸媽媽很愛我,我也愛他們。至於他們兩個之間的愛,直到那一次,我才幸福地發現,原先愛在我家中默默地傳遞着。

到了高三,爸爸媽媽對我更是寵愛,無論多貴,只要對我有好處,買!我開始喜歡上吃一種蘋果,僅有在大超市才買得到,且價格不菲,但蘋果好啊,所以爸爸還是有空就買給我。爸爸愛我。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爸爸每次買蘋果回來總會被媽媽罵,原因是十個裏面總有四五個是碰壞了的,這麼貴的東西還不買好一點兒的,媽媽當然生氣。好的由我吃壞的我媽吃,每次都這樣,因為媽媽愛我。

慢慢地我開始疑惑,爸爸又不笨,為什麼每一次都買幾個不好的蘋果回來呢?那一次一個不細心,被我明白了,那一天我先是發現原先爸爸真的聰明瞭,每一個蘋果都很好,肯定不會被媽媽罵,但當媽媽回家後還是又罵了爸爸,我才看到原本媽媽的蘋果又有幾個碰壞了。當爸爸正在“碰壞”另一個蘋果時,我才明白原先是他故意的,偷偷站在門外的我看到了爸爸臉上甜蜜的笑容。這了一會兒,媽媽來拿“壞蘋果”吃。

靜靜地看着這一切,我有些不知所措,心裏又酸又甜,原先爸爸是這樣愛媽媽,我是這樣被愛的。我明白了,徹底明白了。貴蘋果當然好吃,如果都是好的,全都由我吃,壞的蘋果出現了,媽媽就會吃。原先這才是爸爸的真正用意,爸爸媽媽之間的愛,我看到了。

有些感動,又有些自責,於是決定以後有好東西,一家人一齊分享,蘋果一分為二,我不能永遠被愛,認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當然,我也要學會去愛,愛我的爸爸、媽媽,愛所有愛我的人。

就這樣,這樣一份靜悄悄的,沉甸甸的愛在我家傳遞着,以前、此刻、將來,綿延不已,生生不息。

那天我作了一個夢,夢到不止是我的小家中每個人手中有一個蘋果,全中國,全世界每一個人手中都有一個蘋果。

原先愛到了大家中傳遞,一個和諧社會。

醒來發現夢中很完美,真的期望那樣一份愛能在每一個小家中傳,更在一個大家中傳。

愛在家中傳!

篇6:大學聯考議論文

情與理

現實世界申,理智往往容易被情感淹沒,那麼,怎樣才能駕馭住自我的情感呢——題記

理智,是一朵花,盛開於智慧的春風申;情感,是一陣雨,常常將這一朵花摧殘。情與理,對立而又共生於現實世界。

渴望真情

情感、這一人類與生俱來的元素在一代仁人賢士的一生中抒寫得淋漓盡致。他們將真情吐露,活得滿滿灑灑,坦坦蕩蕩,屈原便是這樣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他高呼"亦餘心之所善今,雖九死其猶末悔",他將一個臣子的心掏出來呈此刻眾人面前,不矯飾,不造作,最終,他的性情鑄就了他的英名,他從此不朽。李白,應對貴妃研墨,力士脱靴,他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侍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從此寄情山水,便有無數華彩奇章流傳於世,他亦不朽。

冰心先生説:雨後的青山,像淚水洗過的良心。她告訴我們:惟有真實的情感,才是一生無悔的追求。倘若將自我的情感囚禁,人生便失去了光彩。

超越感情

周幽王為博妃子一笑,令人點燃烽火,戲弄諸侯,終至亡國。

唐玄宗寵幸楊貴妃誤國,終遺恨千古。

這些,都是沒有超越感情的結果"理智是一座堤壩,感情的潮水如不加控制,必定會造成堤壩的坍塌,行為的迷茫,以至釀成大禍。

人們常説:三思而後行,説的就是這個意思。

駕馭感情

感情猶如一匹野馬,需要你去馴服。理智則是它的韁繩。以理智應對世界,人生便增添了一份自信,一份豁達。

范仲淹遭貶,然而他仍舊胸懷天下,以理智的大腦,平靜的眼光向人們昭示了一個智者的情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何等寬廣的胸懷啊!

無數事實告訴我們,情與理相伴相生,互為兩極。理智需要情感的潤澤,人生才顯靈動,情感需要理智的依託,人生才顯智慧,願人人都能用情感之雨澆灌理智之花。

點評:"情"與"理"的和諧統一。

情理結合,是本文的最大特點。題目涵蓋話題的核心,吻合命題意圖,簡潔明瞭,具有情感與理性的雙重韻致,情感表露與理性抒發相結合,奠定了全文寫作的基本格調。渴望真情,超越感情,駕馭感情,逐層推進,進而昇華。

點面結合,是本文的又一特點。作者善於選材:屈原的性情鑄就他的英名;李自的灑脱,使他的華彩奇章流傳後世!這是真情的體現。周幽王亡國,唐玄宗誤國,這是沒有超越感情而釀成的大禍。范仲淹駕馭感情,以天下為己任,體現智者的用情。從不一樣側應對"情與理"作了準確的論釋,是為點,而三點連綴成面,文字簡約卻大氣磅磅,為收束全文蓄滿情理之勢。全文由點及面,資料拓展有序,主題開掘極深。

作為散文。語言的典雅、凝練、流暢,體現了作者良好的語言功底。另外,題記的令人深思,小標題的提綱享領,都為文章增色不少。

不足是缺乏鮮活的時代色彩的舉例,切記:為有源頭活水來。

篇7:大學聯考議論文

為什麼我們非要片刻不息,馬不停蹄地登頂呢?難道最終的結果就那麼重要,山頂也可是“雲海茫茫,羣山隱約”罷了。

其實,人生很多時候不妨淡然一些,淡然是一種恬適的心態、一種忘懷的境界、一種優雅的姿態。人生因為淡然而美麗,因為淡然而從容。

蘇東坡才高八斗,文采出眾,很早就名滿京師,可謂少年得志。那時的他意氣洋洋,前途無量。但仕途的傾軋、官場的黑暗,打斷了他的功名之路。烏台詩案後,他被一貶再貶謫,從繁華京都到蠻荒之地,從眾人仰望的大才子到待罪的犯人,這其中的落差該有多大。所幸,蘇東坡沒有沉淪,他在命運的浮沉之中感悟到了山水之美,人生大道。憂患離亂讓他學會從容平淡,“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他的天賦才情在命運的急劇轉彎中得以盡情釋放,“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淡然之間,蘇東坡得到了人生最美的收穫。如果他在仕途受挫後,心有不甘,也許歷史就少了一位如此可愛,如此偉大的文學家吧。

處世淡然,能夠讓人正確看待成敗得失,擁有從容、理性的姿態,讓生命之花芬芳美麗。

李斯,原本是楚國一小吏,他才高齊天謀深如海,輔佐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不朽功勛,可謂功業有成。但他卻為了目的不擇手段,貪圖名利,不懂進退之道,結果為趙高所忌,被腰斬於咸陽鬧市,可謂悲矣!如果他能夠對名利看得淡一些,透一些,也許就能避開腥風血雨的政治鬥爭,得以善終吧。

當世社會也有這樣一類人,他們處處鑽營,削尖腦袋往上爬,一心想要成為人上人,為此,他們無心顧及自我的家庭,沒有時間陪伴自我的父母,疏遠與朋友的聯繫,他們表門面風光,其實內心滄桑。甚至為了目的不擇手段,踩踏了道德法律底線,受到法律的懲罰。等到後悔之時,已經悔之晚矣。哎!要想今日,何必當初呢。凡是看得開一點,看得淡一些,這樣才能心平氣和,不為外物所惑。

人生在世,名利如過眼雲煙,如其匆匆趕路,錯過太陽,錯過星星,不如緩步徐行,感悟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喜悦與幸福。

人生就是一場旅行,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淡然上路,我們才能且行且歌,看遍風景萬千。

人生最美是淡然。

篇8:大學聯考議論文

天平和七絃琴

理智和情感是人類生活中的兩隻腳印,人類在認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長都和他們的理智私感情有關。

認知事物當然必得有嚴格的理智,不能縱容自我的感情和好惡。如果僅僅以感情的親疏遠近來下結論,大多數情景下會得出錯誤的確定,正如《韓非子》裏那個宋國的富人,他的兒子與老人説的是相同的話,而他聽憑感情的親疏遠近卻得出了不一樣的結論,這當然是沒有道理的。又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的妻子私他,姬妄畏他,而客有求於他,都説他美於城北徐公。鄒忌最終排除了感情因素的干擾,悟出了一番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

“禍患常積於忽微,智勇常困於所溺。”因為有所溺,有好惡,感情上有親疏遠近,人們在認識事物時便易於被迷失雙眼。這時惟有理性的火光才能照亮黑暗混濁的末知世界,人類要到更高更遠的地方去,健全的理性才是可靠的階梯,布魯諾被燒死在鮮花廣場時,歡呼的人羣又何嘗不以為自我才是真理的掌握者呢可是布魯諾相信理性這個"內心的教師",他要讓"所向披靡的論據萬箭齊發",射穿習慣和感情上依靠的迷霧,把人類在認知事物的道路上引人正軌。

理性固然在認識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們能所以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嗎難道感情在認知過程中永遠起着反面的作用嗎

康德仰望星空的時候,他的內心泛起的是崇高的感情,正是靠了這親近永恆、親近真理的感情,他才能在認知彼岸的道路上不斷前進。沒有感情的存在,人類生活會陷人刻板和抽象,我們認識事物不僅僅要分辨對和錯,也要明白美和醜啊,沒有了情感,藝術如何存在呢只剩下了冷冰冰的法律條文,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一切熟悉的温情都離我們遠去,我們能説我們認識了世界的本來面目嗎生活又有什麼樂趣呢即使是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也是看重情感在認知中的作用的,有人向他提出一個設想時,他並不確定正誤,只説:"啊,真醜!"他不願意在醜的事情上花費時間,在他眼中,即使是物理學中醜也不能立足。

所以我們認知事物時,既要有冷眼,又需要熱心,雖不能任憑感情的親疏遠近去確定,又不可僅僅是可憐的"數字化生存"。在理智和情感、天平和七絃琴的引導下,我們才能“詩意地棲居”。

點評:精選例證結構清晰。本文有四個特點:一是貫串全文、令人信服的辯證思維,結尾以形象化的語言完整準確地揭示了感情、理智在認知事物中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精選例證,用鄒忌和康德、愛因斯坦例分別論證理智、情感的認知功能,典型貼切,給人啟迪;3是思路嚴密,結構嚴謹。文章由理智到情感,運用"總—分—總"結構,都顯示出作者較高的謀篇水平;四是善用比喻、借代,"天平"、"7絃琴"、"數字化生存"、"詩意地棲居"等詞語的運用,增強了説理的形象性。

篇9:大學聯考議論文

最美鄉鎮幹部用心血與汗水澆灌了一方土地,將窮鄉僻壤建設成了美麗的鄉村。凡事貴在用心,只要有了堅定的信念,我們就能創造出一片絢麗的風景,讓我們用堅定的信念去開拓進取,以夢為馬,養就心中一段春。

記得《荒島餘生》中的查克,在時機與風向中苦苦地等待而最終到來之時,他依然沒能逃出荒島,原因就在於信念不夠堅定,而《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主人公,在經歷了重重困難後依然沒有放棄期望,信念之歌在他心中迴盪,於是,他最終擺脱了一切束縛,重獲自由!每個人都是自我的上帝,如果你自我不帶着堅定的信念去努力拼搏,還有誰會來幫你?有了堅定的信念就有了“雄雞一叫天下白,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魄力,有了堅定的信念,就有了“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有了堅定的信念,我們必能養就心中一段春,養出屬於自我的風景!

以往,黃永玉受盡迫害,可他絲毫沒有向厄運屈服,只因心中有一個信念:苦難的生活終會撥雲見日,走向光明。於是,這個無愁河邊的浪蕩漢子每一天只是靜靜地做好本分的工作,沒有一絲懈怠地地等待,最終等來了苦盡甘來的時候,等來了他與叔父沈從文平反的時候。經年之後,有人問他:“在當時的環境中何以如此從容?”他笑着答道:“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守住內心的信念,處事亦帶來春風,這是黃老的人生哲學,我們也應用堅定的信念去堅守心中的夢想,養就心中一段春。

不由得想起了創刊30週年的《南方週末》,始終恪守着以真實展現當代中國風貌的信念,彰顯當代媒體的報格。它時而宏大敍事,時而犀利評論,可是絕不只是冷冰冰的記錄者,而是真實地講述着大時代裏的一個個小人物大人物的命運,講述着當代中國發展的眼淚與歡笑。真實是它孜孜不倦的追求,而這份辦報的信念也讓它在報業獨樹一幟,給其他媒體樹立了榜樣!有信念的報社才能夠辦出讓人鼓舞的報紙,而這種對於信念30年如一日地堅守也是當今中國發展所必不可少的!

生活如海,信念作舟,行舟於海,方知海之遼闊;生活如山,信念為引,尋路攀山,方知山之奇偉;生活如歌,信念為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優雅!

讓我們帶着堅定的信念,養就心中一段春,走進天涯,洗盡鉛華,揀盡寒枝,歌盡桃花。

篇10:大學聯考議論文

勿以好惡論斷之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與厭惡之情,然而,當這種好惡之情摻入對真理的認識時,又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也許臘梅厭惡冬風的肆虐與無忌,卻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也許魚兒厭惡巨浪的洶湧與猙獰,卻依然與巨浪為伴,成全生命的真諱;也許落葉對這個天地無比依戀,然而,當秋風吹來時,它毅然地飄落,告別那個完美的世界,成全來年萌發的草芽……

勿以好惡論斷之,這是一種怎樣的人生境界!這是一種何等的明智選擇!

當一個人能夠將對事物的確定遊離於感情的親疏之外,那他必是明哲之人了!

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箭射衣帶鈎,自是對其痛恨無比。然而,當他認識到管仲的才識時,放下心裏的厭惡,重用管仲,終成一代霸主。

劉邦不喜韓信的出言無忌,卻委其以重任,讓韓信統兵作戰,征討四方,最終滅了西楚霸王,成為天之驕子。

房玄齡曾為李建成出謀害李世民,李世民又豈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計前嫌,重用房玄齡為臣,遂有"貞觀之治"之盛世,感情的親疏能夠矇蔽你的雙眼,讓你看不清事物的真面目,阻礙你對真理的認識,成為你求知路上的絆腳石。

勿以好惡論斷之,楚王不聽信鄭袖之辭而疏遠屈原,自不會為秦國所吞併。

勿以好惡論斷之,李存勖不寵幸伶人,重用伶官,不談國事,自不會因1人之亂而七廟隳,為天下蒼生所笑。

勿以好惡論斷之,諸葛亮不聽信馬謖的信誓旦且,自不會痛失街亭,1敗千里,死不螟目。

舉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傑因內心之好惡而慘遭滑鐵盧古代如此,今日亦如此,或許,將來也如此。

對真理的探求是獨立的,對事物的認識也不能摻雜上感情,“做學問就是做學問”,陳景潤的話也許揭示了這個真理。

自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不必苛求,可是,不可不求。

勿以好惡論斷之,也許你會發現,狗尾草也會開出美麗的花。

點評:資料充實語言優美。這是一篇資料十分充實的好文章。文章以簡短的問句起筆,接以充滿抒情意味而又具有啟發性的文段引人思考,繼而明確指出“勿以好惡論斷之”的論點,然後分兩個層次縱論史買。以公子小白、漢高相劉邦、唐太宗李世民之例談明智之人的明智之舉,以楚王聽信鄭袖,李存勖寵幸伶人、諸葛亮誤用馬謖為例談被感情矇蔽雙眼的後果,進而發出“有多少英雄豪傑因內心之好惡而慘遭滑鐵盧”的疑問,最終以陳景潤的話結尾,使得文章前後文脈貫通,資料十分充實,極具説服力。

此外,本文語言很有特點,美感十足,一是語言有個性,凝鍊簡潔善用短句,沒有眾多考生常有的大話、套話、俗話,抒真情、發真論,閲之可親。二是文中多用比喻句、排比句,形式上顯得整齊,表達上增添了生動性、形象性,加強了氣勢,堪稱美文。

篇11:大學聯考議論文

尼采説:“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巴黎大學的圍牆也刷着“生活在別處”的字樣。我以往長久地喜歡這些閃光的句子,它們無不闡述着一個道理:生活需要樂觀,需要微笑。

悲觀者愁眉苦臉,認為他們從天空飛過,天空卻沒有留下他們的痕跡,他們看到的只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樂觀者微笑生活,認為天空沒有留下他們的痕跡,可是他們已經飛過,他們看到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個浪,一個浪無休止地打來,在它的身上,腳下碎開”,在那段紅色**的文化大動盪中,艾青被扣上反動的帽子,受盡折磨,可是他卻始終微笑着。在大興安嶺,你常常能夠看到正在勞動卻依舊哼着歌的他。即使前路是無盡的黑暗,可是他始終追尋着心中的光明。他説:“人間沒有永恆的夜晚,世界沒有永恆的冬天。”所以,縱然他被困在窗台,卻依舊能構想着海洋。他説:“生活需要微笑,我便微笑。”

是的,生活需要微笑。亞歷山大市的海蒂在實驗室裏度過了她23歲的生日。這個女孩,從一出生就待着科學家為她製造的無菌室裏,因為她有一種奇怪的病,她的皮膚對外部環境過敏。她從出生開始,母親沒抱過她一次,她也不能哭泣,因為鹹鹹的淚水會腐蝕她的皮膚。多麼孤獨的人啊,但她笑着説:“我喜歡上網,那裏有我喜歡的天堂。”

因為不能夠哭泣,海蒂選擇了微笑。然後,那個寫下“黑暗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的顧城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子卻因為不會微笑而走上了極端的自殺道路。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看見什麼取決於你的心態。同樣是半杯水,悲觀者説:“只剩下了半杯水。”而樂觀者則會説:“還剩半杯水。”擁有一個進取樂觀的心態,人生的際遇也許會所以而不一樣。

樂觀,就好像是寒冷季節的一絲陽光,就好像是炎熱夏日的一縷清風,給予你的永遠是期望、信心和勇氣。生活需要微笑,那麼便微笑應對生活,懷揣一顆樂觀向上的心,即使遇到空谷,你應對的不再是懸崖峭壁,而是棧道橋樑——越過空谷,通向新生活的途徑。

微笑是一塊磁鐵,吸引並感染他人;微笑是一把號角,使你振作起來勇敢應對生活。我很想告訴米蘭?昆德拉,我見過一種微笑,比上帝本人還要美。

篇12:大學聯考議論文

時間,能夠帶走一切,從來沒有什麼能夠永垂不朽。

古往今來,多少樓台煙雨中,而今剩下幾座?昔日的古羅馬,是何等的強大與輝煌?而今只是歷史上一朵比較大的浪花。再看看身邊的人還跟往昔一樣嗎?不朽,看上去可是是個笑話。樓台在時間中湮滅,什麼都沒留下。古羅馬也抵可是時間的侵蝕,輝煌過後,只剩下一片荒涼。而我們身邊的人終有一天都會離我們而去,那時我們便要承受孤獨。

我從來沒有想過不朽,因為我深知那是不可能的。作為億萬平凡人中的一員,不朽對我們來説太過遙不可及。終有一天,青春的熱血將會冷卻,以往的夢想也會離我們越來越遠。就好像這向東流逝的水一樣,不可抗拒,無法逃離。

西方的龐貝古城,中國的樓蘭古國,哪一個不曾在歷史上叱吒風雲過?秦國的始皇帝,漢代的漢武帝,哪一個沒有追求過長生術?他們想要不朽,可現實是殘酷的,他們都不能掙脱自然的法則,最終只成為一抔黃土。

想要不朽的人,請醒醒吧。歲月不饒人,更不必説其他東西了。但正是因為我們不能不朽,所以我們才更要珍惜當下,過好屬於自我的每一分鐘。

活在當下,不去研究自我能否不朽,認真做好每一件事,這才是生活的真諦。一個只想自我不朽的人,是不會享受生活的,也不會真正不朽的。

抗日戰爭時期,多少人的青春的葬送在那段黑暗的歲月裏。那時的他們風華正茂,正值青春年華。望着滿目蒼涼的大地,毅然決定參軍,去抵抗瘋狂的日軍。青春的熱血揮灑在生他、養他、哺育他的祖國大地上,以往的少年不是倒在了抗日前線,就是已成為一名成熟的軍人了。青春已經離他們遠去,而他們則被冠上了人們英雄的頭銜。青春雖然遠去,可是他們還有一腔熱血,不朽的信念支撐着他們,陪他們度過黑暗,迎接光明。

到如今,英雄們早已離去,可他們的精神和信念卻是不朽的。因為他們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青春少年,教會他們青春很短暫,唯有做出於自我、於國家、於社會有意義的事,正能量才會被傳遞下去,一個民族才會不朽。

青春就好像東逝水,水最終不會回頭,會一往無前地走下去。青春也是如此,可是你別忘了,流水經過的地方,樹木叢生,綠草如茵,而樹木和綠草會在這片有水的地方生生不息。青春的生命是充滿生機的,他們長在青春的河畔,汲取養分,壯大己身,或許有一天他們會凋零,但他們的根不會死,根會積蓄力量,重新開出青春的光芒。

青春者,縱萬難,亦不懼。鏽蝕肉體,不朽靈魂。

篇13:大學聯考議論文

我們常常在課堂上被動地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卻常常無心去探究那些問題的根源。誰提出的對這個現象的疑問?誰,憑藉什麼方式,得出這個結論?這必須是真的嗎?縱使現行課程標準倡導探究,在教學活動中也往往流於形式……

“錢學森之問”至今還回蕩在教育者的耳邊,我們的學生是怎樣了,怎樣一個個都不去質疑書本。教師説的話,從來都是奉為圭臬。馮驥才先生有次在美國某高等學府聽課,那是堂哲學課,教師先提出的書本上的觀點,最終卻被學生駁倒。馮驥才大惑不解,他問教師:“您不覺得丟臉麼?”教師卻説:“我認為學生給我上了堂課,我承認他們説的是對的,我準備致函給書的作者與他討論。”流於形式的探究,往往是重複一遍書上的實驗,最終才得出貼合書本上的結論。學生們很少去問:“明明我的實驗無法印證書上的結論啊,是哪裏出了問題?”我們往往沉默地理解現成的結論。

如果探究成為一段難忘的學習經歷,那麼學生必定經過了好像科學家那樣摸索着前進,經歷着從無到有的過程,最終得到真理。這個時候,真理是什麼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了解了“怎樣得來的”這個過程,學會了質疑、猜想等。然而現今尷尬的是,“探究”往往演變成“驗證”,學生們明白,如果實驗得出的結果與書本吻合,那麼實驗就是成功的,如果不符,那麼實驗就失敗了。這樣索然無味、沒有新鮮刺激感的探究,引不起學生的興趣,更別説成為輔助他們的工具。

我們倡導探究,是因為它們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未來可能有所建樹。可是限制我們的過多:器材的缺乏、應試教育的壓力……在《開講啦》青年公開課上,一位中學教師對北京第十一中學的校長提出了自我的困惑。他舉了個例子:在國外,一個對數的概念教師講了一節課,從它的誕生的來源,使用的歷史意義,推動了什麼領域的發展……而在國內,一堂課要研究對數的概念、運算、應用、引申……這同樣是很多教育工作的困惑,條件不允許,探究也就無意義。

讓學生多問“怎樣得來的”,教師想法幫忙解決“怎樣得來的”,探究才能夠成為一種重要的學習形式,成為學習的助力。

篇14:大學聯考議論文

平凡的重要

作為龐大社會結構中的個體,每一個人或許都曾期望為這個世界帶來深遠的影響。當我們冥思苦想,尋找着更偉大的事業,卻不曾思考過重要二字的意義。而這道難題,也以往在一個個歷史轉折點考驗着無數的智者和勇者。

在人才輩出的世界之國古羅馬,西塞羅是一位不完美的英雄。在權力至上的時代,西塞羅利用他的雄辯與口才爭奪官位和名譽,最終以執政官的身份衞着自由體制。在他六十歲那年,凱撒大帝全面實行獨裁製度,已經追求了幾十年功名的老人找到了比政治博弈更為重要的事情。《演説家》、《論老年》,他成為一名文思泉湧的作者,一名寧靜致遠的哲學家。不久以後,愷撒被密謀殺害,羅馬前所未有地需要西塞羅,但這位昔日的戰士選擇放棄政權,回到文學與精神的世界。可是,紙上談兵早已拯救不了動盪的羅馬。眼看自我的祖國面臨分裂,西塞羅,這位真正的愛國者,義無反顧,挺身而出。他鏗鏘有力的聲音重新在演講台上回響,他用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氣反抗一切獨裁統治勢力,他找到了更為重要的事情:為羅馬之自由而死。

誠然,西塞羅臨終前的夢想看似最為偉大,當初的追名逐利、逃避塵世似乎是過於平凡的追求。其實,看似徒勞和卑微的奮鬥,未必不會給世界帶來深刻的改變。執政時期的西塞羅,維護了羅馬的自由與公正。年逾花甲的西塞羅,靠着一副紙筆,為後世留下了最珍貴的智慧。而當他走到了人生的盡頭,為了自由的共和國,這個最美、最難以割捨的夢,西塞羅高昂着被割下的頭顱,控訴着一個時代的罪惡。

生活在幾千年之後的我們,依然進行着關於重要性的思考。應對當下的學習和工作,人們或充滿怨言,或自暴自棄,總認為自我正在做的事情枯燥、乏味、不夠重要。似乎在大家看來,僅有到華爾街指點金山或是在聯合國派遣維和部隊,才算是幹了一番大事業。

然而,宏偉的藍圖假若不被付諸實際也只是虛無的幻想,是易碎的夢境。而當一個質樸的心願被灌注了不懈的拼搏,同樣也具有重要的意義。或許人們真正應當思考的是:此刻的我,還能為別人多做些什麼每一天,我們都能夠為了一個或大或小、或近或遠的目標而付出努力:父母的一場歡笑,山區孩子的一頓午餐,或是孤寡老人的一個節日。夢想不存在優劣,緊咬牙關的堅持和汗如雨下的辛苦,會讓我們在實現小小夢想的時刻,感悟到生命的價值。

最為重要的是:我們要相信,自我看似平凡的每一分努力都十分重要,並且要不斷地積累和前行。這樣一來,我們的每一個目標都會成為給這個世界帶來改變的、很重要的事情。

篇15:大學聯考議論文

百花爭豔,並不是每一朵花都能與蝴蝶相戀;硝煙戰場,並不是每個戰士都能凱旋而歸。我們在如夢的青春飛翔,我們在如火的年華涅盤,雖不知下一秒命運如何轉動,但只要有夢就別怕痛。

滄海旁,秋風寒,一名男子身着紫衣,傲然立在山巔,海風吹動他不羈的黑髮,他深邃的眼眸中是對這大好河山的志在必得。他無畏地俯視着這血染江山的畫卷,壯志凌雲道:“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曹操為了坐擁天下的夢,傾其一生,又有何妨?“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所以官渡戰場,黑雲壓城,曹操身披戰甲,刀光劍影,如地獄修羅般傲視屍骨遍野。所以赤壁一戰,火光燒天,曹操無奈困境,華容道上是他令歷史驚歎的笑口未停。“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句話足以肯定曹操的英雄才氣。雖後人評價褒貶不一,但千年風化的功過,撲朔迷離誰能看得清。曹操的夢在山巔,故功過不求誰來辨。他曾“挾天子以令諸侯”,只為心中的夢;亦曾“煮酒論英雄”,是他無人懂的高處不勝寒;又曾“青青子卿,悠悠我心”,是他梟雄寂寞柔軟的心。曹操的才情謀略,為歷史畫卷添了驚鴻一筆。曹操志在天下,夢在江山,有傷無淚無所懼,有痛無眠無人懂。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一位年過半百的女子,茫然走在深秋落葉中,吟出一首濃縮了她半生情感的《聲聲慢》,她的國愁、家愁、情愁、學業之愁,如一片揮不去的霧霾,掩住了她心中的夢,故後人只看到了她滿身載不動的愁緒,卻忘了她內心深處那抗爭的火花和對夢想的吶喊。李清照環顧上下五千年,長夜如磐,風雨如晦,相知有誰?李清照的追求的是人格上的超凡脱俗,她的夢從不偏移,她的愁超越了千年,她的志沉積在心間。李清照追夢的路一生坎坷,半世流離,這位亂世中的美神,就算“人比黃花瘦”,也堅強地用她瘦弱的身軀載着舟也載不動的夢和痛。

在“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專制暗夜下,有一顆星執着的閃耀着自我的承諾和夢想,他便是司馬遷。為了那本“史家之絕唱”,他受盡蹂躪,“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即便如斯之痛,他也從未想過放棄,他在無數不理解的目光中,只是揮墨寫着自我的夢,為後人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司馬遷受盡羞辱踐踏,只為那本承載他一生心血的驚世之作,這是他義無返顧的夢,其中的痛可想而知。但他以血作墨,以命作紙,書出一片璀璨歷史畫卷。

雄鷹的夢,在蒼穹;蝸牛的夢,在腳下;蝴蝶的夢,在繭中;我們的夢,在青春。夢想沒有大小,只要你願為夢忍痛、為夢拼搏,就勇敢的走下去吧!暴風雨只會讓翅膀更加有力,不理解只會讓內心更加堅強,苦痛是夢想的洗禮,只要永不言敗,夢想就會在前方照耀着你未來的方向!

篇16:大學聯考議論文

孩子,書寫着水井邊猴躍的童年;書寫着內心裏無忌的童年,書寫着頭腦中絢爛的夢想。

孩子的視角是單純的帶着暖色調的世界,能夠直白地説出:“國王沒穿衣服”能夠暢想,無謂地喊出自我的夢想。孩子的筆體乾淨而完美,而這種筆體能夠屬於每個人心中的那一份童真。

只是,當我看到手拿ipad一本正經玩着遊戲的小孩子,當我看到眉頭緊鎖少年老成的小大人,甚至當我看到只忙於生存的成人們,我感到這種孩子的筆體正一點一滴地縮減。然後,我又會問自我多久沒用孩子的筆體去書寫生活?

或許,這份消逝來源於所謂的成長與成熟。以往的我們也像清兵衞般守護着自我的葫蘆,珍藏着一份夢想。只是,迫於這樣那樣的原因,孩子般的心靈在一步步硬化。還記得《煉金術士》中那個爆米花小販麼?當他還是個孩子時,他也曾夢想周遊世界,慢慢地,生存的大網讓他囿於一點點硬化的心靈與沉淪的孩提王國。當我們還是孩子時,我們能夠驕傲無畏地向世界公佈自我的夢想,也能夠謂之天命。只是慢慢地一種神祕力量會令少年們感到再用孩子的筆體去書寫生活未免太過簡單與幼稚。於是有的人學會了屈服,讓目光轉了彎,而有的人卻仍舊堅持着那一份單純的執著,用直直的目光望着自我想的。

又或許,這份沉淪來自社會的變遷。海德格爾説:“存在的被遺忘”。生活在一個被米蘭昆德拉稱之為“縮減的時代”中時,每個人不得不應對自然縮減為公園,冒險縮減為遊樂場的極限設施,友誼縮減為手機通訊錄上的備註。當孩子們長大,他們或者説我們的稜角被磨平,我們的心靈在無數次碰撞後起了厚厚的繭。於是乎,許多以往的少年過早地縮減了成熟的時間,藏起了孩子的筆體。

的確,每個人都應對着成長與發展,不可能永遠是個孩子,必須學會應對生活的風浪。可是,保留一份孩子的簡單與執著,或許會為人生寫下更華美的篇章。孩子的筆體是最可愛也是最勇敢的筆體。阿甘那個充滿傳奇的人生,或許帶點戲劇的色彩,可是的確生活會給像阿甘這樣簡單的“孩子”一份大禮,一盒滿滿的巧克力糖。堅持孩子的天性會讓人更無謂地實現天命。沒想若是《煉金術士》的主角換作了一個完全失去童心不相信世界飽經滄桑的老人,故事又會怎樣?

或許,應對着這樣那樣的外界因素,迫使着我們的孩提王國慢慢沉淪,但永遠不要丟棄那孩子的筆體去書寫生活心靈。應當留一個空隙藏着那隻筆去點亮以往執着過的夢想與無畏的言語,保留一點直線的眼光與思維,勇敢地看穿謊言,勇敢地向前。然後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自我!

篇17:大學聯考議論文

談意氣

意氣,是李白“仰天長嘯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氣,是杜甫“致君堯舜上,當使民風淳”的肺腑之言;意氣,是毛澤東“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壯懷……

人要有意氣,有自我的意志和氣概,要意氣風發。人不能沒有意氣,就像傲視蒼穹的紅杉不能沒有堅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鮮花不能沒有給予它自信的陽光。

人有意氣,才能有豁達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蘇子有意氣,雖遭官場與文場一齊潑來的污水,但他仍意氣風發,“侶魚蝦而友麋鹿”,心胸豁達可見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遭人誹謗的李白,被玄宗賜金放還,雖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齊輝之才,終化為泡影,但他仍意氣風發,“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酒入愁腸三分釀成月亮,七分化為劍氣,秀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若無意氣,他怎會有如此豁達的胸襟?

人有意氣,才能有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幾百年的風風雨雨,早已滌盪了**亭的點點殘血;幾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沒了零丁洋裏的聲聲歎息;幾百年的獵獵西風,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幾百年的漫漫黃沙,早已淹沒了西域路上的聲聲駝鈴……然而,嶽武穆的滿腔熱血,文天祥的一顆丹心,蘇武的一根竹杖,張騫的十幾年牢獄之苦,早已映入史冊,成為民族的精神瑰寶。若無意氣,他們怎會有如此壯行?

人有意氣,才能摧不垮,壓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還記得舞台上那尊慈祥博愛的千手觀音嗎?邰麗華,雖是聾啞人,但她有意氣,手臂練得青腫了,腳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終堅持練習。最終,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完美,用舞姿詮釋內心的感覺,感動中國,感動你我。若無意氣,她怎會從不幸的底谷到達藝術的巔峯?

意氣,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然而,現實生活中缺乏意氣之人委實不少,他們在温柔富貴鄉中疲軟筋骨麻木神經,在歌舞昇平中平息了壯志,在燈紅酒綠中喪失人性……凡此種種,我們要堅決反對,打擊,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掃清道路。

人,要有意氣,要意氣風發。

篇18:大學聯考議論文

擔當

你是否看見一株松柏,在皚皚冰雪中顯示着樹的擔當

你是否看見一株臘梅,在凜冽的寒風中彰顯着花的但當

你是否看到那一個又一個普通人,在自我的崗位上默默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曾説,勇於擔當,堅守職責,是共產黨人的職責和使命,而中國復興號這艘巨輪,也在每個人的擔當之下駛向遠方。

擔當是對自我人生的負責,保爾柯察金曾説,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我們,僅有一次,射在這繁華的世界之中,每個人生而如一張白紙,需要之後的你在上頭塗抹繪畫,僅有承擔好畫好自我這幅圖畫的重任,才能讓生命之花綻放奪目的光彩,殘疾人海倫凱勒,身受宮刑的司馬遷,癱瘓的霍金,根本不都是在最艱難的困境中承擔起對自我的職責,昭示着對生命的擔當嗎在這擔當之中,心靈所以而璀璨,靈魂所以而昇華。

擔當是對社會應盡的一份義務,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所以每個社會成員都對整個社會負有職責,當老人摔倒在路邊的時候,當道德綁架愈演愈烈的時候,當偽捐詐捐騙捐建成常態的時候,你是選擇站出來還是選擇退縮退縮是一種懦弱,而站出來則是一種擔當,就是沒有擔當的虛偽和欺騙,將會橫行,真善美將會被拋棄,若是沒有擔當,那麼社會將變成污濁的染缸,醜惡和厄運將會腐蝕人的心靈,只要人人有一站出揭露種.種不公,我們的社會才能多一些温暖,多一點愛。

擔當是對國家的回報,從古至今,無論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張載,還是受光於庭户見一堂,受光於天下照四方的魏源,他們都懷有一顆赤誠心,為他人,社會乃至國家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而如今我們有讓中國標準成為世界標準的高鐵,有史無前例的國產大飛機,c919,有重獲新生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更有體現大國智慧的亞投行,我們可上九天逐月可下五洋捉鼈,取得這一項成就,哪個不是因為一代又一代的人的付出和擔當哪個不是因為炎黃子孫蓬勃的愛與夢想

習近平總書記曾説,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人生區區數十載,僅有一份擔當能讓生命綻放光彩,無論是為自我,為他人,抑或為國家,一份擔當,讓人生在歷史長河中奏出樂章,多麼壯麗,多麼恢弘。

篇19:大學聯考議論文

守衞精神火種

有一種光芒,籠罩着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有一種火苗,躍動在民族靈魂的奧林匹亞山上;有一種烈焰,温暖了綿遠的禮貌情思——那就是誠信。在千年後的今日,這光華,這火苗,這烈焰,竟有黯淡之勢;於是,歷史的洪鐘叩響渾厚的清音,穿越時光河流,震憾今人的靈魂:請守衞精神火種,請重樹做人立業之本——誠信!

“言必信,行必果。”古人的話總是那樣富於哲理。易水之畔,荊軻的悲壯形象是那樣動人,至死不忘的依然是自我的承諾。“士為知己者死。”荊軻死了,他是壯烈地死去了,他給後人留下的是一種不得不令人低頭致敬的“信”。“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譚嗣同,用鮮血和生命捍衞維新變法。蹈海醒民的陳天華、仗劍去國的秋謹女士向世人昭示的不也是那個“信”麼?

歷史上,拋棄“信”而有善有終嗎?殘害忠臣、老奸巨滑的秦檜,只能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竊取革命果實、玩弄權柄的袁世凱也只得被後人唾棄;**求榮的汪精衞更是讓國民恨之入骨。他們失去了誠信,就失去了一切。

人,是智慧的人,他的心靈長着一對翅膀,穿梭在茫茫人海中,不至於迷茫,不至於失望,也不至於眾叛親離,在漫漫人生路途中尋找生命的真諦,那些翅膀便是誠信。擁有了誠信,你就擁有超然達觀的人生;擁有了誠信,你就不會在物慾橫流、六神無主的物質世界中迷失自我;擁有了誠信,你就不會在色彩繽呈的社會中失去方向。我沒有見過斷翅的鳥兒在天空中飛翔,我也不相信失去誠信的人能夠輝煌燦爛。

請重拾誠信,因為它是祖先傾其一生呵護而得以流傳的禮貌火種。還記得拾草履的張良嗎?他何以借兵書而運籌帷幄,馳騁於漢室的政治舞台?倘若他無毅力,無信守諾言的決心,恐怕也只得在那風雨如晦的年代裏重昏而終身了!張子房以人生相效:請遺人以誠意,律已以信約,這樣才能成就大業,鑄造禮貌!

請重拾誠信,因為它是做人之本,立業之基。譬如童話裏那盆種下花籽的土——人人皆垂涎三尺,因為只要花籽萌芽開花了,國王的寶座就是自我的了。人人皆捧着姿豔骨傲的花朝覲國王。殊不知,不以誠信灌溉它,不以真心培養它,再美的花也難成為世間英物。相反,那個手捧空盆、眼神迷茫的孩子,才真有成人立業之資。於是,桂冠加在他的頭頂——桂冠只青睞誠信之人!

請重拾誠信,因為它是現代社會的精神樑柱。有這樣一則漫畫——“廣告”中的“告”字本為一“口”,畫中卻成了一個繩圈——其旨不言而喻。當今社會,本應為集信譽與美感於一身的廣告,反而成了坑人的絕妙陷阱,可笑,更可悲:在禮貌高速延展的今日,社會的列車竟脱了“誠信”的鐵軌!松下幸之助説:“誠信是我們公司運作的潤滑油。”其實,它何止是潤滑油啊,它應當是商業社會大廈的基座。如若拋開誠信而求發展,禮貌社會將坍塌,甚至毫不留情地毀滅!

真誠換取信任。一個欺騙的眼神在真誠面前永遠是顫抖的。一個真誠的眼神在欺騙面前卻是執著而堅定的。放眼望世界,物慾的橫流衝掃過社會的腹地,留下難看的印漬;誠信的明燈,卻被遺棄在一個塵封百年的陳倉裏,燈表破敗不堪。請想一下秦陵出土的寶劍吧:一見天光便噴湧出幽藍的靈光,似有日月星辰在劍體中呼嘯。其實,誠信這仙人的遺珍,也經擦亮便光芒耀天,只等我們去重拾。再遙想彗星吧,那就是人類的禮貌——現代社會正是光度最大的彗星,但前面卻是深不可測的黑暗,彗星憑引力能夠規則運行,而禮貌呢,要靠誠信,要靠這精神的火種被點燃,照亮前程,否則就會被無邊黑暗吞噬殆盡!

人類,守住誠信的精神火種,我們責無旁貸!

篇20:大學聯考議論文

説“安”

觀花者心安靜待,才能看到曇花驚人的美豔;採藥者心安靜尋,才能找到舉世難求的靈芝。生活中,處處需心安。心安者,成萬事。

遭遇坎坷時,需要心安。李白被貶回鄉,卻豪放不減,安心享受難得的自由。於是,有了“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瀟灑與大氣。蘇軾流放海南,卻悠然依舊,安心享受難得的悠閒,於是,有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自在。李白、蘇軾仕途失意,但內心卻並不為之所動,而是依然心安自在,歡樂滿懷,於是,成就了他們馳騁詩壇,流芳千古的偉業。心安者,成萬事。

身處逆境時,需要心安。史鐵生,不到二十,下身就殘廢,但他卻並未被嚇倒,而是安心於寫作,最終成為現代文壇一顆耀眼的明星;海倫凱勒,雙目失明,但她卻並未被壓彎,而是安心練習説話,最終成為生活的強者、世人學習的楷模;史蒂芬霍金,全身僅有兩根手指能動,但他卻並未被擊垮,而是安心努力用兩根手指寫書和工作,最終,一部《時間簡史》驚歎世人。他們,都是生活中的不幸者,然而,他們卻用內心的安然和自身的努力,使自我成了生活中的萬幸者。心安者,成萬事。

面臨成功時,需要心安。試想,如果沒有居里夫人在發現釙後仍安心鑽研,怎會有化學元素“鐳”的發現如果沒有我國領導人在國家高速發展之時,仍不滿足於現狀,安心辦事,怎會有中國今日傲立於世的輝煌不沉湎於已有的成績,安心創造新的業績,一次次的成功必將不斷垂青於他。心安者,成萬事。

前方烏雲密佈,與其無方向亂竄,不如安心靜待並不斷積蓄能量,待準備好,調整好,以一顆安然之心,借風之勢、山之力,還怕撐不出個晴空萬里

應對坎坷,安心處之;遭遇失敗,安心處之;應對成功,安心處之。朋友,攜一顆安然的心,歡樂出發吧!夢想,就在不遠處。

心安者,成萬事。

【小編簡評】

大學聯考議論文 (優選20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大學聯考議論文範文。

【網友評價】

摒棄了傳統的思維定勢,有新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drk1g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