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論文3000字多篇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論文3000字多篇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論文3000字多篇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論文 篇1

1互動式教學改革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探索實踐

1.1關於互動式教學改革的幾點認識

互動式教學改革是近年來高校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探索方向,即以任課教師為主導,為學生為主體,強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並且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討論與互動,切實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互動式教學有其突出的自身特點:一是互動性,相對於傳統課堂教育中教師講、學生聽,“滿堂灌”式的教學模式,互動式教學更突出強調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由被動到主動,教師則由主講轉向引導與參與。課堂上師生關係處於平等地位,對話與合作;二是合作性,互動式教學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學生以組為單位開展學習研討,通過頭腦風暴,交流討論,集思廣益。這一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與團隊學習力,學生之間相互促進,共同提高;三是趣味性,互動式教學中教師根據實際教育需要有意設置一些互動遊戲、案例分析、提問搶答、角色扮演等環節,極大地提高了課堂學習氛圍和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與學習熱情。

1.2我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互動式教學改革的背景

筆者所在的學校近年來學院不斷重視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學校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設置成全院公共必修課,總計32個學時。

進入20xx年,學校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師反映在教學過程中遇到一些瓶頸,90後大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與積極性不高,教堂出勤率明顯下降,課程教學實際效果難以保證。有鑑於此,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做過大量調查研究後,決定在20xx級新生部分班級中試點推行互動式教學改革。

1.3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互動式教學改革一次實踐運用

根據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統一規劃,筆者針對所教的市場營銷xx1班進行教學改革的實驗。

(1)教學前期準備工作。一是教學方案的整體設計。筆者堅持“啟發原則”與“參與原則”,即將引導啟發與學生參與作為整個教案方案設計的核心;二是教學內容的設計,在研究過營銷專業學生的特點(知識結構、學習動機、學習態度等),對此筆者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提前寫好教案並適當調整教學課程內容;三是教學場地安排,結合於互動式教學特點,筆者提前申請了學院多媒體多功能活動教室,並且科學地佈置好場地。

(2)教學實施開展情況。首先,上課之初,筆者將全班42名學生隨機分成6組,每組7人。緊接着在筆者的主持下進行了一個簡單的破冰活動。10分鐘的熱身小遊戲過程中,選舉出每位小組的小組長,同時活躍了課堂氛圍;隨後,筆者以一個視頻案例切入教學,要求各小組就視頻內容進行討論並且發言。教師藉機觀察與推測學生學習的熱點、難點,進而在接下來的講解中有針對性地引導與講解。兩節課的教學過程,教師通過各類問題引導發學生自主思想,自己找答案。下課前筆者為學生列了1-2本參考資料,要求學生課後閲讀,下次課上進行分享與發言。

(3)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評估。2節課的教學中,有熱身遊戲、案例分析、交流討論與自由發言,學生認真投入,積極性與主動性強、課堂氛圍活躍,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與把握也較為充分,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2此次互動式教學改革中存在的若干不之足與幾點思考

2.1課前的準備工作仍有不足,教學技能技術仍需提升

儘管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從教學程序、教學內容到互動方式上都有認真的設計,但仍然未能最大限度地擺脱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在引導與啟發學生自主思考與學習過程中也顯得有些生硬。這些從另一個方面也反映出互動式教學不但要求教師具有很高的教學技能技巧,還要求教師對互動式教學有深刻的理解。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良性互動,既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及教學技能的熟練掌握,更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思想、年齡、性格特點、知識水平、行為習慣有深入的瞭解。教師要將大量的精力放在學生身上,為學生為主體,全力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潛力。

2.2互動式教學改革的預期教學效果難以有效把控

兩節課的教學過程,課堂氛圍熱烈,學生積極性高漲,爭先恐後地發言,歡聲笑語不斷。但學生對課程教學知識點的掌握是否到位,則難以有效把控。在教學中,教師要高度重視教學重點和難點設置問題,讓問題切中要害,真正讓學生通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掌握教學重點內容。同時教師在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知識結構、個性特點和理解能力,在引導學生思考時,充分地激發其想象力與創造力,讓學生深入到教學核心內容中去。

3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互動式教學的幾點思考

3.1互動式教學是當前高校大學生心理教育教育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有其自身特點,心理健康教育課在傳授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的同時,還擔負着培養學生心理健康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互動式教學不同於傳統的“教師説,學生聽”,而是通過師生雙方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創設情境,學生充分參與,對教學內容通過多情境、多內容、多形式的良性互動方式的探討,使每一名學生達到掌握知識、發展良好個性品質的目的。互動式教學能有效切合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特點,它通過強調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交流,充分調動雙方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學生在參與中磨鍊自己的思想,形成相應的情緒情感,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效益。筆者認為互動式教學將是當前高校大學生心理教育教育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

3.2進一步調動廣大高校教師運用互動式教學的積極性是關鍵

筆者近一年的教學實踐發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中的互動式教學改革在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意識和保證實際教育效果等方面起到了十分明顯的效果。但在這一教學改革中教師對互動式教學改革的態度起着關鍵作用。互動式教學要求教師地過去認真備課、認真組織課程教學的基礎上,投入更多地時間設計教學環節和與學生良性互動,同時要也需要教師掌握更多地教學技能技術。與此同時還要教師克服過去陳舊的教學觀念,真正做到課堂以學生為本,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自己最好的老師!只有做到這些,才能真正發揮互動式教學應有效果。

3.3互動性教學改革要進一步突出學生為本,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傳統教學方式是一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接受主體的教育過程。互動式教學改革則突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教師把握提問引導的質量,教師提問的水平直接關乎最終的教學效果。學生正是通過教師的問題得以更加深入地思考與探究;二是課堂上的專題討論要有一定的深度,才能激起學生主動思考的興趣;三是教師要掌握傾聽的藝術。教師通過通過有效傾聽鼓勵學生積極思想、暢所欲言,引導學生向更深的方向發展。四是教師要充分把握好互動的範圍,用自己的情緒感染學生,用專業知識吸引學生,努力接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並且儘可能讓全班學生都參與進來,最大限度地展現互動性。

參考文獻

[1]劉野.互動教學內涵及實施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1(3).

[2]許倩.課堂互動教學的分析與認識[J].課程教育研究,2014(1):123-124.

[3]馮萍.談互動式教學中的教師角色定位[J].大學教育,2014,(5):88-90.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論文 篇2

摘要:人生的過程總是充滿了喜怒哀樂。我已經踏入人生第20個年頭了,借心理健康課的這次作業,我回顧了自己的成長曆程。學會了如何進行自我完善,如何進行情緒的調控,如何應對挫折和壓力,如何塑造和培養人格和意志品質。家庭、學校、教會生活的體驗,形成了今天的我。在每一段成長曆程和人生經驗中,每一步成長都是我學習積極面對人生的機會。我是如何生活到現在的,我的現在如何,以後怎麼發展,回答好這些問題,對我們以後的生活和發展都很重要。

關鍵字:大學生;心理健康;自我分析

(一)發展史之高峯低谷

個人發展史的過程為:

1、開始對社會、人文、科學等有一個簡單的接觸,學會了基本的知識,瞭解了基本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自我認識和基本的道德準則的選擇等。

2、開始規劃並努力實現夢想、願望,並懂得如何正確地選擇生活方式。

3、發展潛力和提高專業技能;儘量多方位發展個人能力,在挫折和成功中學習並提高自己。

4、提高生活質量,改善個人精神生活,豐富個人情感等,包括注重在健康、文化、家庭、朋友、特長、交流和溝通等方面的個人發展。

5、增強自我認知,取得個人生活的控制力和自我智慧的實現。 我想我的發展史高峯是在國中階段吧,那時的我已經慢慢地開始理解父母的艱辛,瞭解父母的難處和不容易,不再和父母鬥嘴,不再

叛逆,不再惹他們生氣,學習也更上一層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到如今,自我感覺低谷就在高中階段了,那時的我從熟悉的地方搬到了一個全新的地方,面對不一樣的新世界,完全不知所措,迷失了動力和目標,儘管最終的努力使自己找回了狀態,但始終都覺得是給自己的人生留下了一點遺憾,這也使自己更加珍惜得來不易的幸福和成功。

(二)意識到自己成為成人

開始意識到自己成為一個成人最初的感覺是在國中階段,當時父母説得最多的話就是:你現在已經快xx歲了 ,應該懂得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吧。當時一聽這話瞬間覺得自己似乎真的長大了,該懂事了。其實真正感覺自己已經成為一個成人的時候便是自己18歲生日的時候吧,説也奇怪,僅僅一天之隔,18歲前和18歲後就是不同的兩種感覺,從此肩上無形地多了一種壓力,不,是責任感。所以我當時就下定決心,再也不要讓父母為我操心,我給他們更多的應該是安心、放心、舒心、寬心、關心。而體現我成熟的標誌就是能夠完成常規性的日常工作,並且進行復雜思維的工作;富於冒險、敢於競爭,經營、管理、勸服、監督和領導,並實現機構、政治、社會及經濟目標的工作。在職業發展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自己在勸説、支配和言語方面的技能,以及自信、精力充沛、領導力強的優勢;能剋制自己衝動的想法和行為。感情明確,熱愛家人,朋友,懂得謙讓,不會隨情緒辦事情等等特點。

(三)最好的五個品質

我覺得應該是積極、樂觀、有耐心、幽默、虛心。

在我看來最值得驕傲的就是我樂觀的心態,在經過人生最低谷之後,在我看來,一切的問題都不值得一提,自然,這就造就了我樂觀的心態,成為了我最引以為豪的優點。我是一個熱情開朗的人,很容易和他人交往,合作和適應的能力特別強。喜歡和別人共同工作,樂於參加或組織各種社團活動。不會斤斤計較,對於別人的批評也能欣然接受。和陌生人初次見面時,也很能和對方聊得來。情緒比較穩定,

對於生活中的變化和各種問題,一般都能比較沉着樂觀地應對。能較好地協調自己的想法和別人的想法,一方面,對事物有自己的判斷和想法,不會人云亦云;另一方面,也聽得進別人的意見,虛心向別人學習,不會固執己見。活潑好動,為人幽默,在集體中比較受人歡迎,對人對事非常熱心。有自己的目標和理想,雖然不是特別遠大,但會持續地去追求。客觀理智,注重現實,獨立堅強。遇事果斷、自信。能堅持完成自己計劃的事情,一般都能保持心情平和。

(四)心目中的英雄

在個人興趣愛好上,我喜歡音樂,但只是喜歡,從其中獲得快樂,並沒有太多的奢望和夢想,我認為一個人喜歡一種東西,並不是極力地去追求和崇拜,而是從中獲得一種心靈及精神上的養分,從而獲得快樂,這才是最重要的。我有兩個偶像,一個是擁有億萬家產卻始終靠自己努力奮鬥的香港影視歌三棲明星——林峯 ,一個是新加坡歌手,新四大天王之一,金曲獎歌王——林俊杰。毋庸置疑,他們都有驚人的天賦,而我在他們身上看到的是他們光環背後的努力奮鬥和一次一次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並最終功成名就。我從他們身上看到的不是謠言的光環,而是一種堅忍不拔,勇敢向前的毅力和決心。我希望我也能像他們一樣,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但最終走向成功、“功成名就”。

(五)基本人生觀

我一直在追求人格的昇華,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並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無論是在高中,還是現在的大學生活中,我堅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我讀很多書,並積極參加各種活動,然後越來越認識到品行對一個人來説是多麼的重要,關係到是否能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所以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我都以品德至上來要求自己。無論何時何地我都奉行嚴於律己的信條,並切實的遵行它。平時友愛同學,尊師重道,樂於助人。以前只是覺得幫助別人感到很開心,是一種傳統美德。現在我理解到,樂於助人不僅能鑄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會得到很多好處,

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是在幫自己。對於老師,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為他們在我彷徨的時候指導幫助我。如果沒有老師的幫助,我可能將不知道何去何從。我現在領悟到,與其説品德是個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説是個人對整個社會的責任。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得對社會負起一定的責任義務,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確認識自己所負的'責任,在貢獻中實現自身的價值。我時刻嚴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努力為社會,集體作出貢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六)自身不足、他人的批評意見

自身的不足:一、沒有自信,很多時候開會時,都要求大家盡力地想出辦法和方案,即使我想出一個方案,但由於沒有自信,也只能默默地聽別人在那兒侃侃而談,這就導致了朋友都説我僅僅是去湊數的,在我這裏沒有寄予多大的希望。二、壓力很大時,會過度緊張,甚至產生消極情緒,特別表現在考試前。現實中,考慮的東西太多,往往把簡單的事情考慮的太過複雜,無形中增加了自己的壓力,反而產生了副作用。自然,這些不足我已經慢慢在改進了,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就能逐步擺脱他們,使自己更優秀。

最後來個總結吧,我認為每個人通過寫這篇報告都再次了認識了自己,其實這個對於自我的分析還是很必要的,不斷的完善自我才是美滿的人生!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我還是有收穫的。我一直覺得,我的心理很健康,儘管進入大學以後,各種問題都湧到了面前,心理很容易出現問題,我在一次次困難挫折面前,學會了如何堅強,所以在短短的心理健康教育課中,發現並解決了自己原來的心理障礙。發現問題總是比憋在心裏不知道,不疏導好。我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和與人相處中,知道了該如何來發現,疏導,防範這些心理障礙,快樂地度過這四年以及以後的時光。不過我知道我還只是學了些皮毛,懂了那麼一點點,我更想知道一些解決心理問題的實際方法和一些關於人際交流的實踐性的技巧的知識。這些實踐性的知識很實用,也能和理論結合。最好多點理論和實踐結合的示例來加強理解和應用。非常感謝同學朋友的關心和老師對我的教導,我也會繼續努力完善自己的!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論文 篇3

在當前複雜的社會環境下,由於學習壓力、就業壓力、情感受挫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當代大學生很可能在心理方面出現問題,嚴峻的競爭形勢又對大學生心理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這樣的環境下,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為了幫助當代大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使其更好地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環境,學校要充分認識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並採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進和完善,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奠定基礎。

1 影響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1 學生個人因素

大學生在開始大學生活的時候,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們彙集在一起,由於不同的背景與學習、生活習慣,在進行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當出現交際失敗的時候,會給一些學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影響,甚至有的學生會陷入孤僻的困境。另外,在大學校園裏,學生與教師接觸交流大多僅限於課堂,學生容易產生不受重視的想法,埋怨沒有獲得教師的激勵與肯定,沒有給自己提供發展機會等。所有這些情況,都會讓學生的心理出現不利的反應,甚至還有些學生會出現抑鬱情緒。

1.2 家庭因素

家庭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幾方面,第一,部分學生家長存在嚴重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給孩子過多的壓力,而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第二,部分學生是由於家庭貧困而出現的心理困擾,尤其是在高等院校的消費水平比中學要高很多,學生家庭環境不好的話,容易產生自卑心理。第三,有些學生家庭條件富裕但家庭感情不和諧,這些學生往往內心很孤獨,很容易產生交際障礙,影響心理的健康發展。

1.3 社會環境因素

學生們在經過了緊張的高中生活,踏入大學的校門,在全新的環境中,不論是學習方式,還是生活方式,都不能夠一下子完全適應。一方面,高中生活是隻以學習為主的,大學生活不僅僅強調科學知識的學習,還需要鍛鍊和提升其他方面的能力素質,很容易給大學生造成嚴重的心理壓力。另一方面,目前我國的大多數“90後”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裏備受長輩的關心照顧,而大學是一個完全獨立的環境,在生活中不但要考慮自己怎麼生活,還必須得考慮其他人的感受。如果自己不能很好地適應大學的集體生活,則勢必會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

2 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

2.1 學校領導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

隨着時代的發展,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由此引發的社會問題也相當嚴重,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家出台了相關的政策文件要求學校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從目前來看,部分高校雖然在口號上和政策上強調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真正落實的過程中卻沒有給予必要的支持,沒有構建完善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相關的師資隊伍綜合素質有待提高,沒有合理組織校園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等,這些都制約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實。甚至部分學校領導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落實與否並不會對教學工作產生影響,導致心理健康教育流於形式,在開展過程中缺乏政策和資金支持,更缺乏整體科學的規劃,不利於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2.2 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薄弱

現階段我國高校當中普遍缺乏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大部分都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兼任,還有的是由輔導員負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他們普遍缺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必須的專業理論知識,也沒有經過專門的心理素質訓練,一旦操作不當,很可能會帶來負面的效果,不僅不能幫助學生解決心理方面的問題,還可能會增加學生的心理負擔。由此可見,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建設是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要求。

2.3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不完善

長期以來,很多院校都是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來開展的,採用專業化的教學模式,而不是心理健康教育所特有的一對一的輔導模式,不能從根本上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健康問題。另外,除了幾門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類的課程之外,沒有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選修課也沒有引起廣大師生的重視,教育內容缺乏針對性,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3 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改進對策

3.1 提高重視,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為了切實提高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學校首先要從觀念上予以重視,並在政策和資源上予以支持。首先,學校要改善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環境,配備專門的心理諮詢室,鼓勵大學生自辦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社團組織。其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對現有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開展相關的培訓,鼓勵他們積極學習心理健康教育所必須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而言傳身教,為學生樹立榜樣,幫助大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同時,學校還要加大對心理專業教師的引進力度,便於為大學生開展專業化的、針對性的心理輔導,以專業的態度切實幫大學生解決心理健康問題。

3.2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建設

為了更好地強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要將其納入整個課程教育體系當中,在課堂教育當中豐富學生的心理體驗,使學生在實踐體驗當中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學校可以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目標將該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對於必修課程要側重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技能、素質的形成,注重課程的普及性和全覆蓋,該類課程要特別注重相關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能力,要懂得如何利用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的心理進行引導。對於選修課程,側重於拓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視野,進一步挖掘學生的潛能和內在的積極品質,從而提高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同時學校還要組織學生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課外實踐活動,如個人成長主題的活動體驗課、人際關係主題的團體輔導課等,使學生在參與中正確認識到自身在心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並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自我調節。除此之外,每一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都要具有針對性。比如對於大一的學生側重適應性的心理輔導,對大二、大三的學生側重人際關係心理學、愛情心理學等內容的教育,而對大四的學生則側重於就業心理指導。如此就可以很好地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3.3 利用網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已經被應用到人們生活、學習、工作等方方面面,網絡技術在現代教育中的應用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拓了新途徑。當代大學生非常樂於利用網絡工具進行交流,以尋求心理上的安慰和幫助。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園網站的功能,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板塊的設計,設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必須的知識講座、心靈對話、心理諮詢等欄目,使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途徑及時發現自身心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並可以通過網絡與心理諮詢人員、教師,以及同學進行諮詢討論來獲取指導和安慰,進而形成良好的自我認知,擺脱心理困擾。

3.4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

和諧融洽的校園文化環境自然會給學生以積極的心理體驗,在當前複雜的社會環境下,學校要想真正幫助大學生養成健康的心理狀態,就必須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比如,學校可以經常開展心理健康相關的校園文化活動,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融入集體生活當中,還可以通過與同學的交流溝通來緩解各方面的心理壓力。此外,學校還要加強和諧班集體、以及宿舍文化的建設,鼓勵同學之間互相關心、平等交流,為大學生營造和諧平等的成長環境,從而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複雜的社會環境下,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非常普遍,面對當前現狀,學校要提高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構建科學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學會利用網絡手段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還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從而幫助大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論文 篇4

摘要:影像藝術以其獨特的思想性、審美性與娛樂性充分調動人的情感和心理活動機制, 作為一種教學手段有效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效果。本文主要論述了影像藝術賞析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應用, 並對其存在問題提出思考與對策。

關鍵詞:影像藝術賞析; 心理健康教育; 應用; 探析;

為有效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內容、方法、模式上做了很多積極的探索與研究, 但就目前而言, 其教學效果仍存在以下困境:多數老師仍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 易讓學生感覺晦澀平淡而產生厭倦;少數教師雖嘗試課程手段創新, 又易讓學生感覺理論知識不夠深入而產生牴觸。鑑於此, 筆者結合新時期大學生特點與心理需求, 嘗試將影像藝術引入課程教學, 採取自主式、互動式、體驗式教學模式, 通過生動、豐富、形象的立體教學, 提升心理素質, 凸顯心理健康教育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一、影像藝術賞析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應用

1. 情境創設。

心理健康教育更重視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 教學中更強調以學生為中心, 突出學生的體驗與感悟。優秀的影像藝術是人類心理世界的投射, 寄託着人類真實而美好的情感世界, 所以教師藉助影片設計活動情境, 更能讓學生在影片中與未知的自我、未曾發現的世界相遇, 激發學生“不吐不快”的情緒, 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如在生命教育中, 為了讓學生真切體會時間的寶貴與生命的不可複製性, 教師截取美國電影《時間規劃局》中一個關於心理體驗的片段, 讓學生觀影后摸着自己的脈搏, 閉眼感受:如果生命只有倒計時30秒, 你的內心感覺是什麼?通過情境創設, 學生無一例外地參與其中, 無形中激發了探索慾望, 促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學習與思考。

2. 情緒表達。

優秀的影像藝術會對人的內心世界產生一定的衝擊, 正如羅伯特·麥基所言:“諸多電影故事高手為我們提供了我們渴求的雙鋒際遇。首先, 使我們發現了一個我們不知道的世界。……就像一名劈路而行的林中探險者, 我們瞠目結舌地步入一個未曾觸及的社會, 一個破除了陳規俗套的領域, 在其間腐朽化為神奇,平常變成非凡。其次, 一旦進入了這個奇異的世界, 我們又發現了我們自己。”所以, 當學生進入教學情境氛圍後, 教師還需適時適地讓其表達感受, 覺察他人的情感世界。如在引導學生處理失戀危機時, 教師截取愛情電影《失戀33天》中黃小仙覺察自己男友已移情別戀的片段, 沒有直接播放其內心痛楚與委屈的畫面, 而是先讓學生體驗:當你處於這樣一個情感狀態, 你的內心會發生什麼?讓學生體會劇中人物與自己的內心世界, 促其主動表達真實情緒。教學中, 我們發現當學生的內心真實體驗被表達後, 感受、認知與思維能力也隨之得到了鍛鍊和提升。

3. 覺察反思。

影像藝術往往通過人物一系列的困惑、痛苦與成長等塑造人物性格、表現深刻主題, 讓人們在影像中自覺地與人物發生情感碰撞, 進而影響自身心理活動。如在引導學生如何發現獨特自我、成就最好自己時, 教師選取青春勵志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中安迪因穿衣風格遭到同事嘲諷的片段, 引導學生通過“影片中哪個情境、哪句話讓你有所觸動?”、“哪位同學的發言讓你印象深刻, 你的內心在發生什麼變化?”的分享, 體會安迪對自我質樸誠實形象的認可, 更從交流中看到不一樣的視角, 共同探索人生問題, 學會努力去做最好的自己。教學中, 教師可從事實與感受層面兩個維度進行引導, 幫助學生多角度、多層面感受世界、覺察自我, 豐富生命體驗。

4. 淨化提升。

優秀影像藝術具有無可比擬的力量, 能讓觀影者看到世間百態, 並賦予人們一定的觀看視角, 進而影響觀影者的信仰、習慣和情緒狀態。如為了引導學生學會在困境中實現自身人生價值, 教師選取勵志電影《中國合夥人》中成東青因開辦英語學習班面臨被學校開除、採取獨特教學模式壯大學校兩個片段, 讓學生在體驗人物內心世界基礎上, 用“你覺得自己從主人公身上學到了什麼?”、“如果你內心深處也有這樣一個角色, 你會對自己有何新認識?”等引導學生思考和分析問題, 不僅體會了我國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的文化背景、社會觀念、人物命運等, 更學會了如何憑藉堅忍不拔與拼搏進取等優秀品質實現人生、社會價值, 在對話中幫助學生形成新感受、新認識與新思考, 促其學會通過心理調適賦予生命新活力、新境界與新意義。

5. 改變認知。

優秀影像藝術往往具備積極的教育意義, 人們可以通過觀影感受人物內在優良品質, 激發自身潛在的強大力量。如為了讓學生獲得壓力應對方式, 教師選取《肖申克的救贖》中主人公在雷雨交加之夜從漫長下水管道中爬出的片段, 通過引導學生思考, 使其反思自身思維模式, 聚焦情節、人物、主題等獲得新感悟, 嘗試改變過往固化的行為模式。教學中也可以給學生布置相關作業, 促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在不斷學習、嘗試、行動中改變認知, 獲得自我覺醒與完善。

二、影像藝術賞析應用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思考與對策

雖然影像藝術賞析應用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對課堂教學效果起到了很多積極作用, 但在應用中仍存在作品選擇不太適當、教師把控課堂能力不夠、硬件條件受限等帶來的問題。為充分發揮影像藝術的育人優勢, 筆者認為教師除了需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提高綜合素質外, 還應側重培養以下能力:

1. 影像的選擇與運用能力。

選擇切合教育目標的影片是決定教學效果的前提, 教者首先要準確把握影片選擇的價值與貼切原則, 即選擇的影片不僅是積極向上、促進大學生深入探索和感悟的, 還應貼近學生實際, 能引起共鳴。此外, 鑑於課堂時間有限性與教育實效性, 還需根據教學目標與內容對所選影片做適當安排與截選, 考慮哪些影片是學生提前觀看並思考的, 哪些是現場調用配合特定教學環節的;思考哪段影片能迅速讓學生聚焦於具體事件的經驗與感受, 哪段能巧妙創設教學情景。上課前, 教師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選擇片段, 切忌不加選擇地運用影片、大段時間播放影片, 削弱教育效果。

2. 教學節奏的把握與駕馭能力。

影像藝術能否發揮獨特教學魅力取決於教師是否具備高超的教學水平。所以, 教師一定要提前做足功課, 提升對影片的鑑賞、解讀與思考能力, 適時調整教學設計, 把握教學節奏。總體來説, 需做到四個“切忌”:

(1) 導入:切忌限制思維。在影片放映前可做簡要介紹, 但應把握適時適宜原則, 不能先入為主表達自己的價值觀與感受, 讓學生形成思維定式, 影響課堂的順利進行, 喪失影像藝術賞析應用於課堂教學的優勢。

(2) 引導:切忌感受缺位。一般而言, 教師可以通過一個貼近教學目標的關鍵點進行提問, 但不能只注重事實層面引導而忽視感受層面的啟發。

(3) 分享:切忌打斷。在創設輕鬆和諧討論氛圍後, 學生可能會出現“不吐不快”的衝動, 教師需尊重學生的表達慾望, 避免因課堂時間限制打斷學生, 導致其體驗不深刻、感悟不到位, 錯失自我探索與探索最佳時機。

(4) 總結:切忌宂長。教師在總結時可引用學生分享的最精彩話語, 將其與課程理論要點巧妙連接與提升, 力爭精要、深刻、靈動, 但不能話語過長, 脱離分享實際。

3. 與學生對話的能力。

影像藝術因其互動性、靈活性、滲透性的特點, 可通過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打破傳統的封閉式、灌輸式教育模式, 讓學生全身心體驗、多角度思考, 實現與自我、他者的對話, 達到自我的教育、提升與完善。所以, 教師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審美與文本解讀能力還不夠, 還需站在學生角度去感受他們的情緒、困擾, 體會他們的態度與情感, 傾聽他們的表達與訴求, 與他們同呼吸、共情感, 並能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內心情感與智慧調動學生遇見過去與未來的自己, 讓學生在對話中去體驗、感悟和反思, 享受自我成長的生命樂趣, 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本體價值。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一門集知識、體驗與訓練於一體的自我教育課程, 具有很強的自主性、互動性與體驗性。影像藝術賞析應用於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 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教師通過影像搭建體驗與思考的平台, 在平等對話中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情感的支持, 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 有效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陸曉婭.影像中的生死課[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2.

[2]蔣萃.淺論影視欣賞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的應用[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 2013, (9) .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論文 篇5

摘 要:作為具有較高文化水平和較強自尊心的羣體,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文章闡述了本人經過心理健康教育之後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感想感悟,並就大學生不適應大學生活的一個案例進行了分析,最後對大學生心理教育提出了建議和看法。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感想感悟

大學生正處於人生中的黃金時期,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最明顯的時期。這個時候,個人的情緒容易不平衡,並且一系列的現實問題撲面而來,例如人際關係中的問題、性意識的困惑、學習中的挫折、無法適應新環境等問題。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很容易產生心理矛盾衝突,擾亂學業和生活,甚至可能影響自己和他人的前途和發展。因此,認清一些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並學會避免、解決這些問題對大學生至關重要。通過一個學期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本人對這些問題有了深層次的認知,對這些問題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認知和感悟。

對於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類別,主要有這幾種類別:難以適應環境、對網絡的依賴、自我認知問題以及生活中的挫折等問題。以下將分別就這幾種類型的問題以及原因做一些分析。

首先是難以適應環境。大學生在跨入大學校門之前,都經歷了激烈的大學聯考競爭,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之中,家長對他們過度照顧,學校推行應試教育制度。然而進入大學之後,一切都變了,學生要面臨新的學習、生活方式。例如大學中的學習強調自主性,老師不會像中學那樣將知識點講的面面俱到,也不會添加很多自習課,有的只是每週短短的幾節授課,如果學生不做好充分的準備,會很難接受如此密集的知識量,以至於跟不上學習進程導致破罐破摔;還有很多學生進入大學之後,第一次離開父母的照顧,個人的獨立性又很差,因此無法適應新生活。這種不適應的原因既有個人不良習慣的因素,也有之前父母教育方式的因素,進入新環境有不適應的現象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非常嚴重就必須進行心理輔導。

網絡因其跨時空性、匿名性、互動性及便利性等特點,很快為大眾所接受並迅速發展成為一種流行的溝通形式。進入大學之後,學生能夠更容易地接觸網絡,同時空餘時間較多,易沉迷於網絡。一些學生迷戀網絡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存在交際困難,在網絡這個虛擬世界能夠彌補現實生活的缺憾,從而得到慰藉;還有些學生是沉迷於網絡遊戲當中,他們大多數自制力較差,也大多存在現實生活單調空虛或者不如意的情況。對網絡的迷戀和依賴久而久之造成大學生學習成績直線下降,自我封閉,不願與他人交往,嚴重時會導致心理錯位或人格分裂,這會影響大學生的健康性格和人生觀的形成。

在進入大學後,學生身邊是與以往不同類型的人,心理學家有結論指出,一個人對自己的價值,是通過與他人的能力和條件的比較而實現的。這時候這種比較的變化容易產生自我認知的失調。在一些名牌大學,學生中學時都是學習高材生,時常得到老師的表揚、同學的羨慕、家長的稱讚,他們所體驗到的是成功時的喜悦,心中不免產生一種自豪感和優越感。而等到進入了大學,人才薈萃,高手如林,一些學生開始不適應大學的學習方法,學習上不再被人稱作是尖子生,自尊收到了嚴重的打擊,甚至有少數人不再有之前的自豪感,對自己缺乏信心,在學習和生活上也失去了進取心,意志主見消沉。還有些家庭條件不好的學生也由於對比的巨大反差極易產生自卑的心理。

在生活中,往往會有一些偶然的或是突發的因素,例如:家庭發生變故、家中經濟困難、失去朋友、失戀等等,這些挫折對於某些大學生來説,會導致他們情緒上的巨大波動。可以説,大學生中大部分的人都是在老師和家長的庇護下成長起來,一路都是順風順水,從沒有遭遇過很嚴重的打擊和挫折,這使得他們在獨自面對挫折時的心裏承受能力較差,遇到了挫折也不知道該如何去應對,缺乏耐受性,容易導致他們產生逆反、失望、嫉妒、痛苦、自卑、煩惱以及焦慮等不好的心理狀態。

總結起來,產生這些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社會因素、學校因素,也有家庭因素和學生自身的因素。在社會因素上,主要是學生易受社會上一些不良思潮,易產生消極思想和道德的滑坡;學校因素主要是同學之間存在不良氛圍,校園文化不夠健康,並且學校缺乏思想健康教育,學生的思想問題在其中得到發生和蔓延;在家庭方面,表現在家長對孩子的過分溺愛或過分嚴格管教,孩子容易表現出自卑、敏感、冷漠等不良性格;自身因素主要包括不能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不能正確地自我選擇和自我發展,並影響與他人的交往。解鈴還須繫鈴人,要避免和解決大學生的心裏健康問題,也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二、大學生心理問題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

小吳是個自尊心非常強烈並且多愁善感的男孩,在中學時,雖然並不是特別聰明但是憑藉自身的刻苦努力,在班級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經過大學聯考的拼殺,他成功考入了理想的大學。然而進入大學後,他忽然發現自己以前良好的感覺沒有了,在高手如林的集體內,昔日鶴立雞羣的優越感不復存在,眾星捧月的地位改變了。在大學的第一次期末考試中,他還出現了不及格課程,自信心受到重大打擊。隨着課程的不斷深入,他對自己越來越沒信心,成績越來越差,生活也變得沒有了規律,食慾不振,經常失眠,到後來竟然想着要退學。家長實在沒辦法,只好把孩子送到了醫院去看心理醫生。

分析:

小吳的問題主要就是難以適應新環境,並且對自我的認知存在問題。一般來説,能擠過大學聯考獨木橋考上好大學的同學,在高中階段都是學習上的佼佼者。老師的青睞、同學的羨慕,是他們成為同齡人的中心,無形之中可能會產生過高的自我評價。進入大學後,全國各地的佼佼者匯聚以讓,相比之下,很多新生會發現自己顯得很平常,成績比自己優異的同學比比皆是。另一方面,大學的課程相對於高中會更難更多,這些突然的變化使一些學生措手不及,無法接受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差距,一種失落感便襲上心頭,一些學生甚至產生強烈的自卑感,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

對此,老師和家長需要教育這類同學正式現實,認識到考上大學只是人生征途的一步,今後的路還有很長,要做好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適應新的環境,做好面對各種困難的準備。除此之外,學生還要自己認識到大學的學習方法和中學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大學中不再是老師追着學生,而是要學生主動求教老師;大量的時間需要自己去安排,而不是被老師佔有;要學會研究性學習,善於發現和提出問題等。從舊的學習方法向新的學習方法過渡,是每個大學生必須經歷的過程,正確認識到角色的改變,儘早做好思想準備,適應新的學習方法,才能順利度過這一過渡階段。

三、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的看法

在大學中設置心理健康教育課是很有必要的,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本人在心理調適的能力方面有的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教學方法上,還侷限在傳統的粉筆、黑板、PPT的階段,教學內容以灌輸方式為主,我從學生的角度想到了以下幾種方法,如果可能實施的話我想會對課程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把團隊心理活動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在團隊心理活動中,團隊中的成員之間通過互動活動相互影響,相互分享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從而達到每個成員得到提升和成長的目的。在課堂上,老師可以設置合適的團隊活動,進行團隊討論,引導學生領悟情緒管理、人際關係等方面的體驗,培養學生豐富的內心感受,增進對生活、對世界的思考。

在課堂上老師可以增加心理諮詢的案例教學:

引用的案例須具體且貼近生活,學生更易接受。老師在課堂上提出的案例要和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聯繫,以學生生活實際為基礎,增強學生興趣。在對案例進行具體描述之後,再現當事人的經歷和情境,然後引導學生對當事人所處的情境和困難之處進行討論,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法和心理調整思路,促進學生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中引入心理測驗:

在課堂中,一般常用的是心理量表測試,其專業性和科學性相對較強,可信度和有效度也較高。通過心理量表測試,大學生可以從客觀的角度更深入瞭解自己。在進行心理量表測驗的同時配合教學內容效果更佳,比如講人際關係章節時,可以進行人際關係的測試,使學生在瞭解自己人際關係狀況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和調整。通過測試,學生可以更準確把握自己,增強對自己的認識,這是一種很好的教學輔助方法。

總之,這些方法相信都能更好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開展,從而使大學生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健康地生活在大學校園裏,不斷充實自我,獲得自我的提升和成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g4w83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