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關於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論文2000字【多篇】

關於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論文2000字【多篇】

關於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論文2000字【多篇】

關於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論文2300字 篇一

《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對策探討》

【摘要】為進一步瞭解當前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據,本文運用網上心理測試的方法對某高校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明顯心理問題的學生佔24.19%,可能有心理問題的學生佔23.10%;對(想輕生)做肯定選擇者佔總數的2.63%;同時,新生在強迫、人際關係敏感、偏執、精神病性以及焦慮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比較突出。高校應加大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力度,加強心理教師隊伍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

【關鍵詞】大學新生 心理測試 心理健康

1 引言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部衞生部共青團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的總體要求,更好地瞭解大一新生的總體心理健康水平,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大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筆者對某高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

2 調查工具與方法

2.1 調查對象

某高校在校新生,此次網上心理測試人數為6887人,約佔新生總人數(6947人)的99.14%。

2.2 調查工具

(1)採用《大學生人格問卷》又稱《大學生健康調查表》全稱是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簡稱為UPI該表共64個題目,該量表是用於新生心理健康篩選,便於早期發現有心理問題學生的最佳選擇調查表,已在我國高校推廣。

(2)採用《症狀自評量表(SCL-90)》。該量表共90個項目,使用簡便,測查角度全面。它對有可能處於心理障礙邊緣的人有良好的區分能力,適用於測查人羣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礙、有何種心理障礙及其嚴重程度如何。既可在臨牀上作為診斷參考,也可以用作初級的篩查工具。

2.3 方法

以學院為單位在網上進行測試。

3 結果與分析

3.1 UPI統計結果分析

(1)篩選標準

UPI測試總分為56分;

A類:有明顯的心理問題,需儘快到諮詢機構預約諮詢;在25分以上者或第25題(想輕生)做肯定回答者;

B類:可能有心理問題,應該引起關注;在20分至25分(包括20分,不包括25分)者;

C類:心理健康狀況良好。在20分以下者。

(2)數據分析

總體上看,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是好的,但也有為數不少的同學存在一些心理障礙。其中A類結果,即有明顯心理問題的達到24.19%;B類結果,即可能有心理問題的達到23.10%,C類結果,即心理健康狀況良好的只佔了52.71%。

由於“自己的過去和家庭是不幸的”、“常常失眠”、“想輕生”、“對任何事情都無興趣”四個因素對個體的成長影響較大,如果不及時調節疏導,會嚴重危害個體的心理健康,甚至威脅到生命安全,因此,我們選擇這幾個關鍵題項作為大學生心理是否健康的參考標準。統計表明,學生認為“自己的過去和家庭是不幸的”佔總數的10.29%,“常常失眠”的佔6.62%,“想輕生”的佔2.63%,“對任何事情都無興趣”的佔4.05%,相對來説,這四個題項的比例還是比較高的,説明學生的心理健康必須引起我們的關注。(見表1)

3.2 SCL-90 統計結果分析

SCL-90的90個項目有9個因子構成,包括軀體化、強迫、人際關係敏感、抑鬱、焦慮、敵對性、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症狀。調查結果顯示,其嚴重程度基本相似,均值在1.24-1.71之間,未發現有明顯峯值出現。其中強迫、人際關係敏感、抑鬱、偏執等因子,其評分離散程度較大。陽性項目數平均為24,即90項症狀在大學新生中平均出現24項左右。學生在強迫、人際關係敏感、偏執、精神病性以及焦慮等因子得分較高。説明學生在這些方面存在的問題比較突出。

4 基本結論

(1)調查顯示,有24.19%的新生存在明顯的心理問題,雖然經測試有52.71%的同學心理健康狀況良好,但是許多項目因子顯示,如果不進行及時有效的心理教育和引導,部分目前還屬正常範圍內的同學將因個別潛在問題而發展成明顯的心理障礙。因此,必須對這些項目因子的潛在影響給予關注。

(2)對第25題(想輕生)做肯定選擇者有181人,佔總數的2.63%,對此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同時,大學生在強迫、人際關係敏感、偏執、恐怖、焦慮以及精神病性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較為突出。

5 對策

筆者認為,心理素質教育是系統工程,只靠個別部門、個別教師的努力是難以奏效的,高校應採取針對性措施開展各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重視心理素質、關心心理健康的風氣,為學生更好地成長成才提供保障。

5.1 加大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力度

定期舉辦專題講座,利用報刊、廣播、網絡等媒體加大對心理知識的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氛圍。進一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相結合,逐漸使課程系列化,滿足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羣體需要。建立新生電子心理檔案及三級預警機制,設置危機干預機構,對有自殺意念、自殺企圖、自殺行為者給予有效干預。

5.2 加強心理教育師資建設,不斷提高心理教育工作的專業水平

學校應配置一定數量的心理教師,以滿足課程開設、諮詢服務、調查研究以及部門管理等多種需要;應注重加強心理諮詢人才培養,通過外出學習、培訓進一步提高諮詢人員的業務素質,增強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5.3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

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境,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有助於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緒特徵。因此,學校應該花力氣抓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寬鬆理解的環境,以有助於學生深化自我認識,充分發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

關於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論文2400字 篇二

《對高校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思考》

摘要:從目前高校對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出發,本文試圖構建一個較為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結合新生的心理特點,幫助新生儘快融入大學生活,創造美好人生。

關鍵詞:大學新生 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1672-8181.2014.05.069

大學新生從中學過渡到大學,是他們一生的重大轉折點。在陌生的環境裏,他們面臨着生活方式、自我管理、學習方法、思想觀念、人生目標等一系列問題的改變,心理將發生急劇的變化,稍有不慎,大學新生就會陷入心理困惑的泥潭,無法自拔。所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關乎其一生的生活質量,因此,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目前,大學新生適應問題也受到了教育者的高度重視,各高校對入學新生都曾做過心理普查等測試,並提出了新生心理問題的各方面表現。有學者研究表明,我國在校大學生表現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強迫症狀、人際關係敏感、抑鬱、偏執。而神經症、人格問題等是不同社會體制、政治文化和經濟發展水平背景下的大學生都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荷妮曾提出“追求理想化自我是神經症產生的根源”。國內有研究認為,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與其適應能力高度相關,適應能力良好,心理健康水平就會提高。而產生休學以及退學、甚至自殺等極端行為的大學生大部分是低年級適應不良的學生。有學者將此稱為“新生綜合症”。

結合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際,可以總結新生主要心理問題有:第一,強迫症狀。如對任何事情不經反覆確認不放心。第二,人際關係障礙。如總注意周圍的人、在乎別人的視線等。第三,情緒性格問題。主要症狀為思想不集中、缺乏耐力、缺乏自信心、缺乏決斷能力、情緒易被破壞、情緒起伏較大、缺乏熱情和積極性等。

在我國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學新生此前較少受到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普及,過多接收了強化的智力教育,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身心發展的不平衡,同時,心理問題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為防微杜漸,做好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入學教育,應該是大學教育內容的重要方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心理健康入學教育工作:

1 課程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教學計劃和培養方案,對學分和學時進行合理設置。在第一學期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全員必修課程,使學生掌握最根本的心理健康基礎知識、心理保健知識和心理危機預防知識。在後續的學期開設系列相關的選修課程,提高心理健康的知識水平。系列相關的課程應該包括以下內容:大學生心理諮詢、大學生常見異常心理及應對、大學生自我規劃、大學生人格發展、大學生情緒管理、大學生人際交往、大學生性心理以及戀愛心理、大學生壓力挫折與危機處理和大學生生命教育等。

根據大學新生心理髮展的特殊性,可以在每年9-10月或3-4月開展心理健康各方面主題教育,給大學新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引導措施,幫助他們順利轉換角色,儘快適應大學學習和生活,順利實現大學生“第一個過渡”。活動形式如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動、5.25心理健康日活動、心理話劇展演活動等。活動內容強調要“抓落實、重實效”,以其安然度過心理危機高發期。

2 心理危機干預與人生全面發展相結合,分級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受客觀條件限制,目前大多數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着重於干預心理危機學生,而對大部分普通學生,缺少發展心理學的積極引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可以採用分級形式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學校在開展新生入學資格審查時,對大學新生的家庭背景、身心健康狀況進行逐一摸底,結合心理普查數據,為各類學生建立心理檔案,開展個別心理諮詢以及團體心理輔導。針對心理危機預警學生,建立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校級、院(系)級、班級和宿舍的“四位一體”網絡,明確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的實施辦法,建立心理危機一級和二級預警學生檔案。發揮班級心理委員和宿舍成員的作用,指導學生進行朋輩心理互助。

3 師資建設與專業研究相結合,增強隊伍的技能力量

要提高大學新生整體的心理健康水平,應在全校範圍內樹立起符合科學發展的教育氛圍,建立統一協調並且多層次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營造美好氛圍。成立以主管校領導為首、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蔘加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了穩定發展的心理健康教育隊伍。每個院(系)設置心理工作站,在各級學生會設立心理髮展部,學生社團中設立相關協會,為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專職教師普遍偏少,多數學校未能達到《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中明確規定的“要按照師生(全日制在校本、專科生、研究生)比1:3000-5000的比例配備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的標準,也因此而無法開設各項心理健康課程。可以鼓勵獲得相應資格的輔導員參與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聘請有關方面專家加入教學隊伍。並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按時接受專業培訓和專業督導;提供專業設備和資料,如心理健康教育軟件系統和音像教學資料等;配備必須的教學場所,如個案諮詢室、減壓放鬆室、心理圖書閲覽區等;開展教育工作的同時,進行更加深入專業的理論研究。

參考文獻:

[1]胡啟先等。當代大學生社會心理問題及其對策[M]。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237-238.

[2]姜伏蓮。地方高校新生UPI調查結果的比較與分析[J]。心理科學,2004,27(2):483-486.

[3](美)卡倫・荷妮著,陳收等譯。神經症與人的成長[M]。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1:15.

[4]鍾向陽,張莉。大學新生心理適應及其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高教探索,2009,(4)。

作者簡介:劉小麗(1978-),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青少年心理問題應對,湖北省武漢科技大學學工處,湖北武漢 430025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yk1ww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