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環境概論論文多篇

環境概論論文多篇

環境概論論文多篇

交通運輸概論論文 篇一

交通運輸概論論文

摘 要本文是對預測的基本概念、預測的方法、預測的評價進行了系統的論述。介紹了集思廣益法、時間序列預測法、迴歸分析預測法等。

關鍵詞預測 預測方法

1交通運輸預測方法概述

預測就是根據過去的歷史資料和現在的實際情況,運用已知的客觀規律和有關的科學知識手段,對所關心的事物及環境在未來的變化和發展趨勢進行分析、探索、估計和評價,從而儘可能使人們對這些事物提前採取策略和措施。

2運輸系統預測

交通運輸的預測對社會經濟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本章重點介紹幾種交通運輸預測方法。

2.1運輸系統預測方法分類

目前預測方法有幾千種,歸結起來,可按照以下幾種方法進行分類:

(1)定性預測方法,是建立在邏輯思維、邏輯判斷和邏輯推理基礎上的定性方法所進行的預測。

(2)定量預測方法,用建立在數學、統計學、控制論等基礎上,通過圖表、數學模型等進行預測的定量預測。

(3)綜合預測方法,把定性預測方法和定量預測方法結合起來運用,使之互為補充,提高預測的精度和預測方法的可靠性。

2.2預測方法

2.2.1集思廣益法

(1)概念

該方法是請熟悉有關預測問題的專家或技術人員參加專題討論會,對所預測的問題發表看法,進行探討。

(2)實施步驟

第一步,明確問題。使會議的參與者明確要預測的問題是什麼。

第二步,發表意見,使到會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對要預測的問題提出各種不同的看法,廣泛發表意見。

第三步,認真討論,找出大家滿意的答案。

(3)方法利弊

該方法在充分利用專家個人豐富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交換意見、互相啟發,對過去發生的事情進行分析和評價,對未來的趨勢進行探索和判斷,因而比較全面的考慮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從而達到預測的目標;另外,該方法簡單易行,節省時間。

但是,參與會議的人數有限,不能更廣泛的收集各方面的意見;面對面交流,可能會出現少數服從多數或者大多數接受權威人士意見而不能充分發表個人意見。

2.2.2時間序列預測法

(1)預測原理

運用過去時間序列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就能夠推測事物的發展趨勢。充分考慮到事物發展的偶然因素的影響而產生的隨機性和不規律性,為了消除隨機波動的影響,利用歷史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並用加權平均等方法對數據加以適當的處理,進行趨勢預測。

(2)預測步驟

收集資料――整理數據――建立模型――進行預測――預測值分析

(3)方法優劣

簡單易行,易於掌握,且能夠利用原時間的各項數據;準確程度差,不能夠向外延伸進行外推預測,只適用於短期預測。

(4)方法分類

簡單滑動預測法;加權滑動預測法;指數平滑預測法

2.2.3迴歸分析預測法

(1)原理

一類是變量間是一種確定的函數關係;另一類是變量間是一種不確定的變量關係,對具有相關關係的變量,就可以通過數理統計的方法建立起變量間的迴歸方程,從而對變量間的密切程度進行描述,並實現對變量回歸的估計和預測。

(2)預測步驟

①進行相關關係分析,分析要預測的變量間是否存在相關關係,以及相關的程度。

②計算模型中的參數,根據上一步的分析結果,計算迴歸預測模型中的係數。

③建立迴歸預測模型

(3)方法優劣

需要的數據較少,且當迴歸的方程的置信度較高時,預測的精度也較高;但是計算量大,求解困難。

(4)方法分類

一元線性迴歸方程;多元線性迴歸方程;非線性迴歸方程。

3 預測評價

預測評價是預測的最終環節,是對整個預測整體的估計、評價。

3.1 評價預測模型準則

(1)精度優先準則,在選擇預測模型時,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預測的精度要求。

(2)簡潔性,具有同樣精度的、結構越簡單的模型,其簡潔性越好。

(3)適應性,在實際環境發生變化時,模型的精確度變化越小,就説明模型的適應性越好。

(4)實用性,模型易於得到使用者的理解和接受,模型適用條件不是那麼苛刻。

3.2 預測注意事項

(1)預測的依據是對客觀事物規律的認識和對過去和現狀的掌握,因此預測總有不準確一面,應積極採取措施,控制誤差範圍。

(2)在可能的情況下,要採用多種方法進行預測,對比綜合,提高預測的可靠性。

(3)要參與過去的實際經驗和預測誤差對預測值進行適當的修正。

(4)要積累預測經驗和技能,開發新理論,創造新方法,不斷提高預測水平。

(5)專業預測人員要同非專業預測人員協作,共同進行預測。

參考文獻

[1] 劉舒燕。交通運輸系統工程[M]..9,Vo1.14(3):30-33.

[2] 朱宇希,蔣月竹,馮明慧等。研究聯華超市佈局[J].系統工程理論方法應用,2005(1):50-54.

[3] 馬漢武。設施規劃與物流系統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9-98.

[4] Golledge R G,Stimson R ial behavior:A Geographic Perspective[J] York:The Guilford Press,:327-34.

人居環境科學概論的論文 篇二

人居環境科學概論的論文

本文對人居環境科學概論進行概念的介紹和闡述;對城市公共空間的分類,概念進行介紹和界定;結合當今國內城市公共空間營造歷程及當今概況,包括大雁塔廣場,書院門街區等實例來闡述其營造方法與人居環境科學研究的聯繫;最後,提出在人居環境科學觀指導下,我們如何進行建築學科的設計和研究。

0導言

隨着人們環境科學意識和需求的提高,城市公共空間越來越受到眾人矚目。城市公共空間是人們工作和休息之餘的重要場所,它是城市的客廳,不僅為城市居民提供休閒娛樂的空間,更是展現城市精神文化面貌的重要地方。

人居環境科學研究對於建築學及規劃中對於城市公共空間的營造方面有哪些意義?針對當前城市公共空間營造中出現的眾多問題,我們應該用什麼思想和方法原則去處理這一問題?

1人居環境科學研究與實踐的起源

希臘建築師C.A.杜克塞迪斯在20世紀50年代創立的研究人類聚居的理論,又稱城市居住規劃學、人類環境生態學。1965年在希臘雅典成立人類聚居學世界學會。

建築學、地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學科,僅僅各自研究涉及人類聚居的某一側面,而人類聚居學則要吸收上述各學科的成果,在更高的層次上對人類聚居進行全面的綜合研究。一方面要建立一套科學的體系和方法,瞭解和掌握人類聚居的發展規律;一方面要解決人類聚居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創造出良好的人類生活環境。

杜克塞迪斯按規模大小把人類聚居分成15級層次單位:個人、居室、住宅、住宅組團、小型鄰里、鄰里、集鎮、城市、大城市、大都會、城市組團、大城市羣區、城市地區、城市洲、全球城市。這15級單位上下互相聯繫構成人類聚居系統,要想解決各層次中的問題,必須對整個系統進行研究。

2當今城市空間的意義及其所面臨的問題

當代社會工作和生活節奏在不斷加快,一方面由於社會模式的變化,網絡化的發展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在減少,人際關係變得冷漠,因此在建築學科上,比如建築學和城市規劃中,人們迫切需要一些高品質的城市公共空間。

近些年,學界已經提出生態環境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我們的生存環境正在受到嚴重的威脅,全球變暖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能源的過度開採對環境的破壞,空氣和生活垃圾污染,氣候異常等再次讓人們把環境保護放在第一位,不再是隻重視經濟發展的局面,而是要達到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雙贏。

3我國人居環境的科學研究和城市公共空間

中國古代是以“築城以衞君,造郭以守民”思想來造城的,城市設計是在做如何能更好的體現“君權神授”思想,而不是在滿足普通人的需要,城市公共空間多是自發形成。近代以來,西方現代主義城市規劃和建築理論及實踐經驗的傳入,對中國傳統城市空間的建設觸動很大,城市空間建設方面基本上是以向西方學習為主,於是,當今流行的關於城市公共空間的很多理論大多源於西方發達國家。

4中國當今城市空間設計的具體實例

比較遺憾的是,目前在中國,隨着現代社會信息交流速度的加快,國際化的趨勢開始抹殺地域文化,致使當地文脈出現斷裂,表現最明顯的就是在商業街的建設問題上,全國的商業街不計其數,而商業街上的商鋪品牌內容大同小異,建築立面和圍合空間也基本上清一色全是國際化,現代化,缺少地方特色。另外由於汽車越來越多,後期管理存在問題等,更加惡化了很多城市的公共空間,使這些空間變的不合理,不自然。

當然,結合科學人居環境的優秀的城市公共空間設計也是屢見不鮮,接下來説幾個關於西安的城市公共空間例子。

4.1大雁塔廣場

大雁塔廣場保持了與城市道路,周圍步行系統的合理聯繫,增強了廣場交通的便利性與易達性,由於景觀連續性的需求,而採用地下通道的形式來聯繫從雁塔路到廣場上的人羣,整個廣場作為一個交通島避開城市交通對廣場人流的影響。廣場保持了與城市環境的聯繫,將廣場與大雁塔,陝西民俗大觀園,陝西戲曲大觀園和唐大慈恩寺遺址公園之間進行了整體化研究。廣場的人行出入避開了公交汽車站點,但又保持有一定的聯繫,停車場設置在人行入口的西面,阻止了汽車對廣場空間的干擾和侵佔。通過序景(噴泉)--主景(大雁塔)增強了廣場的統一性和可識別性,產生了方位感,秩序性和導向性。

地面以及周邊實體建築限定出了大雁塔廣場的空間形態,大雁塔北廣場是三面圍合型廣場,南廣場是三面開敞型廣場,廣場周圍建築物的圍合形態很好的保持了廣場空間的整體性和連續性。通過軸線,序列的空間組織方法,有效的達到了噴泉池--大雁塔--玄奘雕塑這一空間虛實有序的連續性。設計中利用了多種空間組合方式及物質設計要素,形成了廣場空間的標誌性視覺主導界面,在尺度,輪廓,底部構圖,細部處理等方面協調呼應,保持了界面的連續性。

4.2書院門步行街區

書院門步行街區結合了西安市總體佈局,保持了街道與城市地形地貌的協調,與歷史,地域文脈的呼應,成為一條展示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流動的'博物館。根據街道的性質,服務對象及交通承載能力,確定了街道的形式,剖面寬度,結構模式;充分考慮了城市街道靜態,動態景觀構成要素,並進行了一體化設計,實現了城市街道空間環境的實用性,觀賞性,地方性和藝術性的統一。街道兩側種植落葉樹種,滿足正常需求的同時也加大了綠化。出入口設計採用了牌坊和跨界牌樓的形式來限定環境,減少了外界交通干擾,增強了街道的標誌性。內部街道與順城巷的關中民俗體驗長廊產生了密切的聯繫,結合的很好。街道內部合理安排了機動車,非機動車,步行,停車區域以及相互關係,景觀小品,座椅和垃圾箱的外形與周圍環境十分融合。

街道內部具有很好的空間封閉感和序列感,由於書院門步行街是折線型的街道,在街道轉角處設計有小型廣場,放大了空間節點,形成小的供人們駐足交談,欣賞的空間。書院門步行街具有很好的空間連續性,通過建築,景觀要素的視覺連續性,強化了街道的形態特徵,很好的表現出了與人文景觀相一致的建築立面尺度,輪廓,門窗,色彩,質感,風格及符號。考慮到步行運動方式的人們對場景重複變化的時間和距離的感受,注重了對場景的細節,空間節奏變化,景觀的豐富多樣化,以達到人們慢速行進中步移景異的感受體驗。

5結語

引用一段吳良鏞先生的話:“建築學要融合環境,技術理念的發展,從單棟建築的設計走向建築羣落的規劃與設計;城市規劃要融合經濟,社會,地理等,從城市走向城鄉區域的整體協調;景觀學要融合生態學等觀念的發展,從咫尺天涯走向大地園林,為人居環境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景觀。”

從人居環境科學的角度上來説,或許只有系統化,生態化和人性化是建築以至於城市空間未來的發展趨勢,面對當今建築學科的高速發展,我們更要在建設和營造公共空間上以系統化為手段,生態化為目標,人性化為職責,相信我們能用人居環境科學思想的方法論將我們的城市建設的更加親切。

環境保護概論論文 篇三

2013-2014學年第二學期 《環境保護概論》

結課論文

班級:13土木6班 姓名:林博偉 學號:511323030265 指導教師:鄒小麗

摘要:許多調查研究表明,通過對城市固體廢棄物的來源及危害等進行分析,從產生,處理及能源利用三方面出發,提出了防治固體廢棄物污染的控制方法,以減少城市固廢污染對人類造成的危害。

關鍵字:城市;固廢污染;治理方法

引言:固體廢物是指人類在生產建設、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污染環境的固態、半固態廢棄物質。從廣義上講廢物可劃分為固態、液態和氣態廢棄物質三種。與廢水和廢氣相比,固體廢物有着明顯不同的特徵,它具有鮮明的時間性、空間性和持久危害性。我們的生活垃圾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們自己的日常生活,我們的飲用水,我們的身心健康,我們吃的水產物和海產物都受處到嚴重的污染。如果我們再不好好保護環境,處理好我們的生活垃圾,最終受害的還是我們自己。

1、城市固體廢棄物的污染狀況

有關部門經過在眾多一線,二線城市的環境污染調查中,固體廢棄物污染已被列為嚴重污染特別針對的行列。上海有關部門在不久前做了一項關於城市垃圾城市污染現狀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固體廢棄物是城市垃圾中對市民造成影響比較多的一類污染物,接近百分之75的人受到城市固體廢棄物的影響。在廣州,城市垃圾的日生產量達到1500噸,這看起來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很明顯,我們的生活已經嚴重受到固體廢棄物的的影響,我們的飲用水,我們的身心健康,我們吃的水產物和海產物都受處到嚴重的污染。整治城市固體廢棄物已經成為市民們的迫切要求。

2、城市固體廢棄物的來源

人類日常生活和發展所形成的,近年來城市化水平加快,城市數量和城市規模都在不斷擴大,城鎮人口也大幅度的增加,城市人口的增長帶來生活垃圾的產生兩盒堆積量均在逐年增加。而固體廢棄物就包括在眾多的城市生活垃圾中。我國城市垃圾的構成主要受城市的規模,性質,地理條件,居民生活習慣,生活水平和民用燃料結構的影響。城市垃圾在產量迅速增加的同時,垃圾構成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表現為有機物增加,可燃物增加,可利用價值增大;根據垃圾產生源不同,可將我國城市垃圾主要分為居民生活垃圾,街道保潔垃圾和集團垃圾三大類,這三大類城市垃圾中有大部分是固體廢棄物,這就是固廢的主要來源。

3、城市固體廢棄物的危害

固體廢棄物產生源分散、產量大、組成複雜、形態與性質多變、可能含有毒性、燃燒性、爆炸性、放射性、腐蝕性、反應性、傳染性與致病性的有害廢棄物或污染物、甚至含有污染物富集的生物,有些物質難降解或難處理、排放(固體廢棄物數量與質量)具有不確定性與隱蔽性,這些因素導致固體廢棄物在其產生、排放和處理過程中對資源、生態環境、人民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甚至阻礙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總結起來就分為一下幾點:浪費大量資源;破壞生態環境;造成居民精神傷害和財產損失。

4、城市固體廢棄物的處理

我國最常用的的處理方法有以下四種:(1)露天堆放,目前我國大部分城市都還在用這種方式進行廢棄物的處理,雖然處理方法簡單,基本沒什麼成本,但是卻遺留下了很多的環境問題;(2) 衞生填埋,這種方法避免了露天堆放產生的問題,其缺點是建填埋場佔地面積大,使用時間短,造價高。如果廢棄物處理不當,很容易污染地下水,特別是電池等有害固體廢棄物。(3)堆肥,即將有機廢物集中堆積發酵成農作物的肥料,這種方法需要人們將有機廢物與其他廢棄物分開才行,是最環保的一種處理方法,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4)焚燒發電,雖然是一種固廢再利用的良性處理方式,但暴露的問題更嚴重,在焚燒過程中極可能釋放出劇毒氣體。 目前,我國對固廢的處理方面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進。以下是個人對於固廢處理的一些看法,從源頭開始回收;用技術減少污染;以政策引導方向。

“源頭消減”:淨菜進城,限制消費性包裝;循環利用包裝物,建立完善廢品回收系統;

鼓勵生產環節節省資源和循環利用資源;垃圾分類收集;垃圾計量收費;對垃圾排放大户實施懲罰性收費;對電池、燈管和包裝等生產企業徵收處理費。

“技術減少污染”:開發研究出一些更加環保的生活用品,使其就算丟棄也不會造成污染;改進已有處理垃圾的方法,使其缺點不再出現,對一些固廢進行資源化,物質回收,即處理廢棄物並從中回收指定的二次物質,如紙張、玻璃、金屬等物質;物質轉換,即利用廢棄物製取新形態的物質,如利用廢玻璃和廢橡膠生產鋪路材料,利用高爐礦渣、粉煤灰等生成水泥和其他建設材料,利用有機垃圾和污泥生產堆肥等;能量轉換,即從廢物處理過程中回收能量,包括熱能和電能,例如,通過有機廢棄物的焚燒處理回收熱量,還可以進一步發電;利用垃圾或污泥厭氧消化產生沼氣,作為能源向企業和居民供熱或發電;利用廢塑料熱解制取燃料油和燃料氣等。

“制定政策”:針對污染現狀,對個人,公司,學校等不同生產對象制定出一些政策,對亂丟垃圾的人進行處罰。把垃圾的危害和處理加入課堂學習中,從小開始向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使其明白固廢對人類的危害,還有了解如何減少固廢的產生和用好的方法處理垃圾。

5、我國目前對固廢的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以下簡稱固體法)於1996年制定頒佈,於2004年重新修訂。該法的制定使得固體廢物的環境管理得到了高度重視。固體法全面規定了固體廢物環境管理制度和體系,包括監督管理、污染防治、危險廢物管理特別規定、法律責任和附則等部分,在危險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特別規定中對危險廢物的產生、收集、運輸、轉移、包裝、貯存、利用、處置、設施建設、監督管理等活動有比較系統的要求,明確規定了危險廢物管理的具體方案和責任。對於危險廢物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8個方面: (1)申報登記制度(2)統一鑑別制度(3)代處置制度(4)排污收費制度(5)經營許可證制定(6)轉移聯單制定(7)預提留制度(8)管理計劃制度。

對於這個政策我覺得非常好,也非常的完善,但我仍認為有必要增加教育這方面的政策,從小把這種保護環境的思想灌輸到孩子的腦中,使其永遠記住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造福我們人類的後代。

6、結束語

面對信息時代的到來,面對城市化的挑戰,面對我國薄弱的城市基礎,我們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思想,不僅要進行合理的城市規劃建設,還要充分利用現有設施,最大程度減少城市“公害”之——固體廢棄物污染。我們應該看到目前的任何一種防止固體廢棄物污染的方式在技術上都是有一定侷限性的,在使用中也有各的特點,所以應該從全國各地的實際情況出發在城市建設的同時加強環保問題。儘可能做到又經濟又能很好的保護環境。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城市的固體廢物污染問題會得到很好的改善。 參考文獻:

【1】周立祥主編。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十一五”規劃教材,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 【2】汪羣慧主編。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年1月

【3】楊慧芳,張強主編。固體廢物資源化。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年1月

【4】汪寶華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實施手冊,2005年3月

【5】王紹文,樑富智,王紀曾編著固體廢物資源化技術與應用,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3.06 【6】莊偉強。固體廢物處理與利用。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1 【7】《三廢治理與利用》編委會編。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95 【8】戴維斯,康韋爾。環境工業導論。王建龍。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環境保護概論論文 篇四

《環境保護概論》

期末論文

環境保護問題之全球氣候變暖

環境保護問題之全球氣候變暖

摘要:氣候從遠古走來,像一個滿是滄桑的老人,哪怕輕輕一顫,每個細胞裏都會抖落出一地風雲雷電的神奇故事;氣候向未來奔去,像一個不知深淺的孩童,呼喊跳躍間,沒有人道他將來究竟會變成什麼模樣。

現如今,這個名叫“氣候”的孩童似乎跨入了又一個青春期。它忽冷忽熱,變化多端,時而“好雨知時節”,時而“六月飄飛雪”,讓人們神經緊張、眉頭緊鎖、難以把握。氣候變化,已經成為目前全世界最為重要和熱門的話題之一。

關鍵詞:環境、氣候、大氣變暖、温室效應、環境保護 正文:

一、環境問題

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繁衍,通過生產和消費活動,從自然界獲取生存資源,然後又將經過改造和使用的自然物和各種廢棄物還給自然界,從而參與了自然界的無知玄幻和能量流動過程,不斷改變着地球環境。人類在改造環境的過程中,地球環境仍然以固有的規律運動着,不斷反作用於人類,因此常常產生環境問題。

環境問題是隨着人類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的。隨着人類生產力的提高,人口數量也迅速增長,人口的增長又反過來要求生產力的進一步提高,因此循環作用,直至現代。目前,隨着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環境問題發展到了十分尖鋭的地步。

二、以生態惡化為特徵的全球環境問題

後工業化使人與自然的關係又一次發生巨大變化。特別從20世紀中葉開始,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和世界經濟的迅速增長,使人類征服自然環境的足跡踏遍了全球,人類成為主宰全球生態系統的至關重要的一支力量。確實,在後工業革命短短几十年的過程中,環境問題迅速從地區性問題發展為波及世界各國的熱點問題,從簡單發展到複雜問題,出現了一系列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如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酸雨、海洋污染、植被破壞、物種滅絕、土地荒漠化、危險廢棄物越境轉移、資源危機以及人口問題和城市化問題等。環境為問題已從區域問題演變為全球性的問題。 二氧化碳等濃度的增加導致全球氣温上升趨勢的發展,這是當代世界生態環境惡化的首要大敵。聯合國最新發布的《人類發展報告》就氣候變化對人類生活水平的長久影響提出歷年以來最強烈的警告,並呼籲國際社會採取緊急集體新公共來解決這一問題。《人類發展報告》指出,如果未來十五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着過去十五年的增長趨勢,出現災難性氣候變化的情況將無法避免。同時全球變暖將會導致地球上的動植物大量滅絕,造成生物多樣性減少。 下面,我將從以全球氣候變暖為主題,展開探討。

三、全球氣候變暖 1. 氣候:

氣候是長時間內氣象要素和天氣現象的平均或統計狀態,時間尺度為月、季、年、數年到數百年以上。氣候以冷、暖、幹、濕這些特徵來衡量,通常由某一時期的平均值和離差值表徵。氣候的形成主要是由於熱量的變化而引起的。 氣候的形成主要是由於熱量的變化而引起的,因而對於氣候的形成因素,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

①輻射因素:太陽輻射是地面和大氣熱能的源泉,地面熱量收支差額是影響氣候形成的重要原因。對於整個地球而言,地面熱量的收支差額為零,但對於不同地區,地面所接受的熱量存在差異,因而會對氣候的形成產生影響。同時,地面接受熱量後,與大氣不斷進行熱量交換,熱量平衡過程中的各分量對於氣候形成也有重要影響。

②地理因素:地理緯度不同,所接受到的熱量不同,引起不同的氣候;由於海洋和大陸在氣候上差異很大,比較而言,大陸上的日較差和年較差比海洋大;地勢對氣候形成的影響在於,海拔高,太陽直接輻射增強,散射輻射降低,温度降低,濕度減小,而不同的地形也對氣候影響不同,高原對氣候的影響十分明顯;而洋流對氣候的影響也是因熱量而成,海洋是地球表面熱量的重要貯藏。 ③大氣環流因素:由於赤道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極地高壓帶的影響;三圈環流中乾燥的極地東風/信風帶大氣的乾濕影響;三圈環流隨季節的變化;下墊面狀況;人類活動。

2、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

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有兩方面:大量燃燒煤炭、天然氣等產生大量温室氣體;肆意砍伐原始森林,使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

大氣層和地表這一系統就如同一個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終維持着一定的温度,產生了適於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環境。在這一系統中,大氣既能讓太陽輻射透過而達到地面,同時又能阻止地面輻射的散失,我們把大氣對地面的這種保護作用稱為大氣的温室效應。造成温室效應的氣體稱為“温室氣體”,它們可以讓太陽短波輻射自由通過,同時又能吸收地表發出的長波輻射。這些氣體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氣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近百年來全球的氣候正在逐漸變暖,與之同時,大氣中的温室氣體的含量也在急劇地增加。許多科學家都認為,温室氣體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應的加劇可能是全球變暖的基本原因。

排放温室氣體的人類活動包括:所有的化石能源燃燒活動排放二氧化碳。人類燃燒煤、油、天然氣和樹木,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進入大氣層後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環失衡,改變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轉換形式。

據專家介紹,今天的森林生態系統,是大自然經過8000年的進化才逐漸形成的。今天,所有的原始森林都淪為伐木業大規模開採利用的目標。在熱帶地區,許多現在已蕩然無存的森林就是在過去的50年被砍伐一空的。而且,全球的非法砍伐和非法木材產品交易還在繼續加劇,尤其是在擁有熱帶森林的發展中國家和政府執法不力的俄羅斯等國。而國際市場對廉價木產品的需求,又進一步惡化了這一狀況。

3、全球氣候變暖的後果:

①北半球雪蓋和海水面積減少,除格陵蘭和南極外,全球冰川和冰蓋將減少。海平面上升14-80釐米,這種上升速度是20世紀的2-4倍。

②年高温日數將增加,低温日數將減少,無霜期變長。温度上升將導致若干疾病高發。高温還可能導致赤潮頻發。

③水分循環將加強。全球平均降水增加,強降水增多。 ④熱帶氣旋強度增加,有次引起的降水量及降水強度增加。

⑤物種收縮。生物羣體數量和個體大小似乎都在縮小。一些科學家表示,全球變暖將導致世界上四分之一的陸地動植物,即100多萬個物種將在未來50年之類滅絕。

⑥除此之外,一些已經發生的災害事件已經證明了全球氣候變暖是多麼的可怕。汶川地震就是其中的一個。所以我們要從自身做起,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的步伐。

4、抗擊全球變暖:

①温度調低1度。冬季取暖時温度調低1度,每年可為地球減少285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

②換燈泡。英國每個家庭只需換用一隻節能燈泡即可關閉一家電廠。

③家用電器處於待機狀態。拔掉插頭,真正關掉他們,減排10%或更多。

④拒絕塑料袋。

⑤本地購物。減少運輸所需的能量。 ⑥自己帶被子。拒絕一次性杯子。 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騎自行車或步行。

⑧縮短洗澡時間。地球變暖註定加劇水資源的匱乏。 ⑨種點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氣。

5、全球變暖不一定對任何地方都是壞事,很可能出現幾家歡樂幾家愁的局面。比如説,氣温上升,適宜作物生長的温暖期變長;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有利於光合作用。這些都使作物產量有望增加。

全球變暖的顯著特徵是温帶氣候的北移,如果我們能適時地對作物佈局適當的調整,這件事可能變成好事。

總的來説,我們不應當把二氧化碳的增加罵的狗血噴頭,趨利避害才是聰明的對象。

最後,我們一定要從身邊小事做起,保護環境,減少不必要的消耗,堅持可持續反戰的道路。 參考文獻:

1、《解密地球—地球的氣候與環境》2006年。姜運倉 2.《全球變暖生存手冊》2009年。(英)大衞·德·羅斯切爾德

3、《追蹤變化的氣候》2010年。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 4.《環境理念與環保知識》2009.劉鐵 5.百度百科

寫環境保護的論文 篇五

我們對環境做了些什麼?這是值得每個人深思的問題。我們的公民至今仍有一部分人不是環保意識淡薄,就是沒有環保意識,有的還在自覺不自覺地破壞着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森林是地球之肺。可是在一些地方成片成片地砍伐森林,甚至連幼林也難以倖免;一些企業在建廠時就沒有環保意識,把河流變成了他們的排污池;一些廠礦排污嚴重超標,他們與環保部門“捉迷藏”,把污染物排入空中、排入河流;公共場所或馬路上,有些人隨地亂扔垃圾;有的公共汽車駕駛員,出了車門就不再有環保意識,把車廂裏的垃圾往馬路上掃;有些清潔工為圖方便,把路面垃圾掃進下水道里;一些街頭飯館,剩飯剩菜連同污水倒得馬路遍地都是……這一幕幕,確實不能不讓我們感到憂慮。如果我們不讓這些人加強環保意識,不去制止他們破壞環境的行為,上個世紀末葉墨西哥城嚴重大氣污染導致許多居民罹患疾病的悲劇,將會在我們身邊重演。

環境與人類脣齒相依。人類走向文明的過程其實也就是人類愛護環境,環境施惠於人的過程。保護環境,不僅僅是政府採取幾項措施,新聞單位廣為宣傳,更為重要的是必須使我們的每一位公民樹立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全民投身環境保護工作。也只有這樣,環境才會報答我們。就像一位著名的環保學家所説的那樣:“我們愛護地球像愛護我們自己,地球也將奉獻給我們她所有的一切。

人類生存在環境之中,人類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環境。這時,人的環保意識便顯得十分關鍵。廢舊電器該如何處置,“白色污染”該怎樣解決,乃至如何對待周圍的一草一木,説到底都是一個環保意識的問題;有了這種意識,增強了這種意識,一些棘手的問題也就不再成其為問題。所以,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是環境保護的根本。

面對被破壞得千瘡百孔的自然環境,我們採取的措施也最終圍繞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環保意識的強弱反映了公民素質的高低,同時也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衡量標尺,畢竟,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都做環保專家,但可以讓更多的人有更多的環保知識。而環保知識的宣傳又要從枝枝節節做起,只能是潤物細無聲,而不可能一蹴而就。

首先是抓住媒體(這一宣傳陣地。這是進行環保宣傳的有效載體,它覆蓋面廣,能夠輻射各階層,各年齡段。利用好電視、廣播、報刊、網絡,形成四者的互動與交融。比如多設立環保網站,宣傳環保知識,設立環保論壇;另外,作一些環保的紀錄片、公益廣告等,潛移默化之中,人們的環保意識必然得到增強。

其次是抓好教育這塊領地,當今中國已經形成人人重教育的良好局面。而孩子從小受到的教育將對他的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起到決定性作用。讓孩子從小就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和形勢的嚴峻性,必將對環境保護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我們可以把有關環境的知識寫進教材,可以多在大學校園組織環保講座。這樣,從青年學生抓起,環境保護便有了後勁,便會生生不息地延續下去。

還有,政府要加強宣傳力度,從上到下,統一意識,樹立宣傳欄、宣傳牌,發放傳單,讓環保知識、環保意識進農村、進社區;讓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社會各階層都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當然,我們要出台各種具體的規章制度,還要立法;對於破壞環境的“人類公敵”進行有力處罰,以儆世人。法律法規要進一步具體化,對工業排污、農業污染、生活用品污染進行詳細明確的規定,使環境保護提到法制日程上來。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仍然任務艱鉅,經濟仍然比較落後,工業時代剛剛起步;人們的文化素質包括環保意識還不夠高,所以我國環保之路漫長而艱鉅。然而,正如我國政府一貫強調的,要實現環境、資源、人口的協調發展,任何時候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得經濟的一時發展。這就要求我國經濟發展要走高質量、高效益之路,而不可盲目擴張。我國的教育事業在飛速發展,人們的綜合素質也在不斷提高。因此,儘管我們的環保任務極為嚴峻,但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會的全面進步,我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人類共同寄居的地球和共同享有的天空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為了地球上的生命,為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空間,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我相信,有了科學的方法,再加上我們的實際行動,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將擁有一片美麗而完整的藍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vndnd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