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膳食營養與健康論文新版多篇

膳食營養與健康論文新版多篇

膳食營養與健康論文新版多篇

膳食營養與健康論文 篇一

[關鍵詞]病人;膳食意識;臨牀營養;管理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膳食模式和飲食行為發生了較大變化,更多的是根據文化傳統和飲食習慣選擇食物,很少有人從營養角度考慮日常膳食,以至疾病譜隨着膳食結構的變化而變化,營養過剩或不平衡所致的慢性疾病增多。病人由於環境的改變以及疾病和藥物的影響,以至口味改變、食慾不振,更影響了對食物的選擇,對飲食要求的隨意性很大,飲食行為存在着許多不合理的方面,往往從個人口味而不是從營養價值來選擇食物,出現了營養師科學配置的膳食卻比不上醫院外小食店的膳食受歡迎的情況。我們對本院普通飲食120例病人和治療飲食的52例病人進行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分析如下:

一、病人膳食意識調查的對象及方法

1、病人膳食意識調查的對象

2010年10―12月先後3次隨機選取在我院住院的普通飲食病人120例、治療飲食病人52例。普通飲食組:男68人,女52人。年齡:15-86歲。文化程度:高中以上73人,國中以下47人。來自主城區71人,各區縣城鎮及以下49人。治療膳食組:優質低蛋白飲食11例,糖尿病飲食23例,低鹽低脂飲食18例。

2、病人膳食意識調查的方法

經過反覆討論,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內容力求簡單易懂,由配膳員逐個對病人進行調查,一般由自己填寫,不會填寫者由配膳員詢問並代替填寫。

二、病人膳食意識調查的結果

1、120例普通飲食病人膳食意識調查結果:瞭解什麼是均衡營養46人,佔38.3%;知道營養不足或過剩會不利疾病康復55人,佔46.3%;知道所患疾病適合吃什麼40人,佔33.3%;選擇食物的標準上,合胃口(好吃)112人佔93.3%,價格101人佔84.2%,方便93人佔77.5%,對疾病有好處52人佔43.3%,安全衞生41人,佔34.2%;認為患病後需加強營養108人,佔90%;常增加的食物是,肉湯類102人佔85%,保健滋補品66人佔55%,蔬菜水果類43人佔35.8%;認為患病後要“忌口”68人,佔56.7%;“忌口”食物,豆類及製品77人佔64.2%,魚類70人佔58.3%,蛋類49人佔40.8%,雞鴨肉60人佔50%,牛奶38人佔31.2%。

2、46例治療飲食病人膳食意識調查結果:瞭解所患疾病需控制飲食28人,佔60.9%;知道控制飲食的具體方法13人,佔28.3%;知道不控制飲食會加重病情16人,佔34.8%;難於接受治療飲食28人佔60.9%;難於接受原因,難吃(口胃不合)31人佔67.4%,吃不飽15人佔32.6%,營養不夠13人佔28.3%,品種單調25人佔54.3%;進食治療膳後又另加食物22人,佔47.8%;另加食物的品種,肉湯類18人佔28.3%,小吃類13人佔28.3%,保健滋補品16人佔34.8%,蔬菜水果類15人佔32.6%;出院後能堅持控制飲食12人,佔26.1%。

三、病人膳食意識調查結果的討論分析

1、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病人的膳食意識中營養概念非常淡薄。只有不到40%的病人對營養知識有所瞭解。大多數人是以自己的飲食習慣來選擇食物,而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會考慮食物是否對自己的病有好處和是否衞生。有90%的病人認為患病後要加強營養,但盲目的增加肉類,盲目地追求保健滋補食品,認為只要吃得好就會健康。而對於豆類及製品、魚、蛋、牛奶等食品卻認為是“發物”,易上火。據近期我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膳食不平衡導致了嚴重的健康問題,一些慢性病如: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等與營養有關的慢性病近年來急劇增多,我國成年人的高血壓患病率已達18.8%,糖尿病患病率已達2.6%,血脂異常為18.6%。因此提高人們對膳食與慢性病,飲食與健康的認識,科學的選擇食物已經變得非常迫切。

2、對需膳食治療及營養支持的病人缺少人性化管理。往往是醫生開了治療膳食醫囑,病人牀前也掛了膳食標誌牌,但病人並不知道治療餐的含義,吃不吃治療飲食對疾病有什麼影響等。從調查顯示雖然有60.9%的病人知道要控制飲食,但卻只有28.3%的病人瞭解控制飲食的具體方法;只有34.8%的病人知道不控制飲食會加重病情,因對治療膳的不瞭解,60.9%病人表示對治療飲食而難於接受,47.8%的病人進食治療膳後又另加食物。

3、目前臨牀營養工作大多偏重於病人的營養支持,而忽略對病人的健康教育。病人在醫院住院的時間非常有限,如果沒有教會病人飲食自控技能的話(從調查顯示只有26.1%的病人出院後能堅持控制飲食),營養支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所起的效果也是有限的。我們知道,飲食對人的影響是一個較長的過程,作為醫院臨牀營養專業工作者,瞭解病人的膳食意識,可以啟迪我們怎樣去校正臨牀營養專業的工作方向和工作重點。

四、加強病人膳食意識管理的對策性措施思考

由於飲食習慣、環境改變以及疾病和藥物的影響,使病人口味改變、食慾不振,影響了病人對醫院膳食的認同。作為營養專業工作者,如何根據病人的膳食意識,使病人吃得好、吃得飽、吃得健康呢,建議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1、做好病人營養膳食宣教工作。從發達國家和香港各大醫院營養工作看,他們既重視營養支持,同時又花了很大精力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針對各種疾病在各病房定期舉行健康教育講座,幫助病人建立適合自己疾病的飲食習慣。由此看出營養宣教和營養支持一樣重要,把對病人進行營養與食品衞生的健康教育工作開展起來,幫助病人建立健康的、科學的、適宜自身的飲食習慣是營養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營養膳食教育的內容,我們可以主要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為基礎,宣傳合理、平衡膳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患者掌握合理、平衡膳食的基本內容與常見方法,掌握飲食治療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在營養教育的形式和途徑上,可採取舉辦營養知識講座、發放營養保健知識宣傳小冊子、佈置營養知識專欄櫥窗、與同病種的病人交談、為病人提供現場營養諮詢及指導營養製作、開設營養門診、提供住院期間和出院後的飲食指導等,從而使病人獲得健康飲食知識,提高營養認知水平,建立適宜的健康飲食習慣。

2、提供多樣化的適宜於病人健康需求的營養飲食服務。充分考慮病人的個體現狀及疾病的特點和疾病譜的變遷,“以病人為中心”重新設計醫院新的飲食模式,制定出台暨符合營養治療與保健要求,又適合個性化飲食需求的膳食食譜,規範各種菜餚主、配料比例及烹調用料用量的標準,做到食譜制定和菜餚供應之間科學化、規範化,在保證營養治療原則的情況下,注重不同地方、不同口味的結合,滿足不同民族、不同地方飲食習慣及有特殊飲食嗜好的要求,進而使病人能愉快的接受,提高治療飲食的依從性。增加對營養工作的認同和理解,配合完成營養支持和治療,提高治療飲食的就餐率及營養治療與支持效果。

3、加強醫護人員及營養食堂人員臨牀營養知識與技能培訓對臨牀醫護人員,要普及臨牀營養和食品衞生知識,增強科學的營養意識,協同做好病人的營養衞生知識宣教,共同努力把臨牀營養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提供病人膳食營養工作的營養科要加強科室的自身建設,科室管理人員、營養師等有關人員要自覺進行營養學、食品衞生等知識的學習,積極參加學術培訓與交流,對醫院營養學科的發展趨勢,現狀和進展以及醫院營養膳食種類、營養配膳原則等要有所把握和了解,從而有效地加強醫院營養膳食、食品衞生安全的管理。營養食堂要提高烹調技術,多使用易保持食物營養成分及易消化的蒸、燉、煮、燴等烹調方法,使烹調出的菜餚既具有色、香、味、形,又符合營養要求。

綜上所述,瞭解病人的膳食意識,重視病人膳食意識的管理,幫助病人建立健康的、科學的、適宜自身的飲食習慣是醫院臨牀營養工作的方向和重點,也是我們營養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病人也只有得到了康復要求的營養支持,才能增強療效、縮短住院時間、減少藥物的副作用、降低醫療缺陷的發生率;病人滿意舒心康復快,學到防病治病的營養知識,這也就提高了醫院的服務水平和醫療質量。同樣,營養治療水平的不斷提高,為病人提供優質的服務,也就提高了醫院的實力和知名度,進而也就為醫院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有力條件。我們有責任讓病人瞭解營養與食品衞生知識,科學的、合理的選擇食物,消除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病發生的基礎,運用營養與食品衞生這門科學為病人提供一種新的、更全面的醫療服務。

參考文獻:

[1]陳應軍,樑菀,馬文芳。病人膳食滿意度與醫院膳食管理。中國醫藥導刊,2009,11(2).

[2]蔣志雄。住院患者的膳食營養管理。柳州醫學,2007,20(4).

膳食營養與健康論文 篇二

【關鍵詞】養老院;高齡老人;膳食營養

隨着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80歲及以上的高齡老人數量正在以每年5.4%左右的速度增長,預計2020年將達到2708萬[1],高齡老人的養老問題面臨嚴峻的挑戰。養老院作為一種社會化的養老方式正逐漸為人所接受,越來越多的高齡老人選擇在養老院安度晚年。良好的健康狀況是老年人在養老院幸福生活的關鍵因素,合理營養是保證老年人健康的基礎。為了解養老院高齡老人的膳食結構和營養素攝入量,制定有效的營養改善措施,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我們對養老院高齡老人進行了膳食營養質量調查。

1資料與方法

1.1對象某養老院居住一年以上,生活能自理、能進行溝通、自願參與調查的年齡80歲以上的老年人72名,其中男36人,年齡:84.5±3.8歲;女35人,年齡:85.5±3.8歲。

1.2方法

1.2.1膳食調查用稱重法進行連續3d膳食調查,稱量食堂每餐各種食物烹調前的生重,烹調後飯菜的熟重以及吃剩的重量,計算每份飯菜中各種食物重量,記錄每餐每種飯菜的進餐人數,調查人員記錄老人每餐所進食的飯菜名稱,同時記錄每日水果及飲品的攝入量。

用LKAT軟件計算平均每人每日食物、能量及各種營養素的攝入量,並與《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IRs)》[2]、《中國老年人膳食指南》和《中國老年人平衡膳食寶塔》[3]進行比較評價。在食物歸類時,豆類攝入量是各類豆製品按蛋白質含量摺合成黃豆計算,乳類攝入量是將乳製品按蛋白質含量摺合成液態乳計算。

1.2.2狀態檢測採清晨空腹靜脈血,測血糖、血脂和血紅蛋白。同時測量身高、體重和血壓。

1.3統計分析採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

3討論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儘管該養老院提供了較多種類的食物,但高齡老人的膳食結構仍不盡合理,尤其是魚蝦類、奶類和水果類嚴重不足,與有關報道較為一致[4-6]。無錫市福利機構老年人膳食調查結果顯示,老年人魚蝦類、奶類和水果類攝入量分別為6.4g、24.6g和15.7g。可見上述食物缺乏是養老機構普遍存在的問題。調查發現其主要原因是由於魚蝦類食物刺較多,按常規烹調老年人進食時容易受到傷害,而特殊烹製老年人又不願意接受。為保證安全,食堂很少提供魚蝦類食物。奶類和水果為養老院老年人自己購買的食物,由於養老院地處偏僻,老年人很少外出,導致該類食物攝入量少,進而也導致了老年人膳食鈣、維生素A、維生素B2和維生素C攝入量均遠低於推薦攝入量。本調查中老年人膳食纖維攝入量僅為推薦量的1/3(推薦量為25g/d)[3],3d膳食調查期間養老院食堂沒有供應粗糧。養老院老年人羣中慢性疾病患病率高,蘇冠華等[7]調查武漢市某養老院,80歲以上高血壓的患病率為61.3%,而且治療率和控制率低。本人羣高血壓患病率為41.9%,患一種及以上慢性疾病者佔82.3%,可見高齡老人健康狀況較差。

為改善養老院高齡老人膳食營養健康狀況,建議採取以下措施:

3.1進行營養宣教活動根據高齡老人的接受能力,制定營養健康教育方法,提高其營養知識水平,逐步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3.2完善膳食制度以老年人為本,改進食物加工方法和烹飪技術,提供多種老年人食用安全的雜糧類和魚蝦類食物。

3.3提升服務質量監測研究影響高齡老人營養健康的因素,採取措施改進服務。如為開展定購奶類和水果的服務項目等,確保合理營養平衡膳食。

參考文獻

[1]李小珍。我國高齡老人養老問題探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9,8(2):14-15.

[2]孫長顥。營養與食品衞生學(第7版)[M].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2012.

[3]中國營養學會編著。中國居民膳食指南[M].拉薩:人民出版社,2007.

[4]諸芸,黃春華,吳湧興。無錫市福利機構老年人膳食營養調查[J].職業與健康,2007,23(23):2176-2177.

[5]顧福萍。湖州市紅豐老年公寓居民營養調查[J].現代實用醫學,2006,13(12):610.

膳食營養與健康論文 篇三

關鍵詞:膳食;健康;素質教育

隨着社會的發展,膳食與人們健康的關係日益密切,已成為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影響因素。素質教育選修課作為高等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一環,有助於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開拓視野和完善知識結構。“現代膳食與人體健康”選修課的開設,能使更多大學生對膳食與健康有一個系統的瞭解,掌握一定的營養知識並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有助於改善營養狀況、提高體質,促進健康發展。

一、“現代膳食與人體健康”選修課的重要性

大學時期是樹立健康意識、形成健康行為和增強體質的關鍵時期,膳食與營養對大學生的健康也至關重要[1]。一方面,大學生擔負着繁重的學習任務,有部分大學生還經常參與一些科研活動和社會活動,合理的膳食攝入可滿足大學生對營養的需求。另一方面,當代大學生大都為90後的獨生子女,在離家住校後,缺少父母的督促和提醒,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自我約束與管理能力較差,經常憑口味喜歡選擇飲食,導致飲食沒有規律、形成不良飲食習慣。有研究顯示,大學生不吃早餐、偏食、挑食習慣較為普遍,營養不良和肥胖率均較高[2][3]。目前高校中設立的營養學相關課程,主要是針對醫學生(如預防醫學、護理學和臨牀醫學),而大多數非醫學專業學生缺乏膳食與健康方面的知識,尤其不瞭解營養素的食物來源、不良飲食習慣對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影響[4]。因此,在高校普及膳食與營養教學、增加學生的營養知識、改善學生的飲食行為是改善學生體質的關鍵。

二、教學內容的安排

“現代膳食與人體健康”為全校範圍的公共選修課,共32學時,面向的對象基本為新進校的大學一年級學生。我們教學準備時,考慮到大學生的特點,將營養知識與其生活密切結合來制訂教學內容,課堂教學主要包括:①基本的膳食營養,介紹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基本功能,以故事的方式引導出各種營養素對健康的重要性;②根據大學生的營養特點,介紹大學生這一社會羣體的營養需求,並引導學生討論生活中常見的飲食誤區;③平衡膳食,介紹食物的分類及其營養特點,並以中國營養學會制訂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為引導,介紹如何做到平衡膳食,並初步學習食物搭配與食譜編制的基本原理。

三、“現代膳食與人體健康”選修課與素質教育相結合

在這門課程的教學中,我們也注重培養學生以現實態度認識膳食與健康的關係。雖然隨着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居民的營養狀況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目前我國膳食結構仍存在不合理,面臨重要的挑戰。一方面,在偏遠的農村與山區,由於經濟水平與農畜牧業的受限,食物資源匱乏,營養不良的問題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在大多數城市中,飲食結構已逐漸發生改變,動物性食品攝入比例增高,熱能、蛋白質的過多攝入與近年來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上升密切相關。本課程以大學生常見的飲食誤區和我國目前的主要營養問題為切入點,通過與學生的討論互動,來揭示營養相關疾病產生的原因,培養了學生關於膳食營養的基本素養,提高了學生對膳食與健康的認知,並能在將來為促進人類健康問題做出努力。

四、教學形式多樣化

在教學上,採用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的方法,如通過故事引入營養素的功能與重要性;通過圖片展示食物的分類及各類食物的營養特點;通過動畫與影片來討論生活中的常見飲食誤區等。

“現代膳食與人體健康”這一課程面向全校各專業學生,通過幫助大學生學習正確的膳食理念、掌握合理的膳食選擇及養成良好的飲食行為。這一門課程不僅僅與醫學相關,同時還涉及農學、理學、法學和管理學多個學科,課程的學習可讓學生清楚瞭解我國居民的膳食與健康現狀,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並能幫助學生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社會責任感,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蔡傑錚,張晨銘,楊 猛,劉起碩。北京市大學生營養膳食與飲食行為現狀調查[J].科技信息,2013(7):218―219.

[2]張雪瑩,秦立強。大學生營養狀況及營養教育現狀分析[J].社區醫學雜誌,2012,10(13):49―51.

[3]羅立娜。廣東省某高校大學生營養知識與飲食行為的調查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3(7).

膳食營養與健康論文 篇四

【關鍵詞】 武警戰士;蛋白質;營養狀況

doi:10.3969/.1004-7484(s).2013.08.613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8-4617-02

合理膳食、平衡營養是機體健康的保障,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2010年頒佈的《軍人食物定量》(GJB 826B-2010)[1]標準中,明確規定了部隊戰士的膳食與營養要求。為了解廣西部隊戰士的營養狀況和可能存在的問題,我們近期對廣西某消防武警部隊戰士進行了營養調查。本文總結了所調查部隊戰士的蛋白質營養狀況。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 採用隨機整羣抽樣方法抽取廣西某消防武警部隊兩個中隊戰士,合計55名,年齡18-34歲,均為健康男性,伙食供應按部隊標準為一類區二類灶,勞動強度為中度勞動。

1.2 方法

1.2.1 膳食調查 按照GJB1636-93《軍人膳食營養調查方法》[2],用稱量法和24小時回顧法調查全部調查對象連續3天各種食物和零食的淨食量;使用營養配餐系統v1.1―食物成分一覽表,計算平均每人每日膳食、能量及營養素攝入量;按GJB826B2010《軍人食物定量》[1]中的二類灶標準評價膳食質量。

1.2.2 體格測量 皮褶厚度及上臂圍測量按營養師培訓教材標準[3];按公式上臂肌圍(cm)=上臂圍(cm)-3.14×肱三頭肌皮褶厚度(cm)[4]計算上臂肌圍。

1.2.3 生化檢測 所有調查對象早晨空腹抽血,用日本HITACHI708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清總蛋白、白蛋白水平,用美國庫爾特LH75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測定血紅蛋白水平。

1.2.4 診斷標準 正常健康人羣上臂肌圍的標準值為24.8cm,相當於標準值的80%-90%為輕度肌肉消瘦,60%-80%為中度肌肉消瘦,

1.2.5 數據整理 數據用Excel表格錄入和整理,正態分佈定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描述,比例及構成比用百分比描述。

2 結 果

2.1 膳食結構 由表1可見,甲中隊只有糧食攝入達到軍人食物定量的二類灶標準,畜肉和禽肉的攝入量接近軍標,禽蛋攝入量極低;乙中隊糧食和畜肉的攝入量高於軍標,禽蛋、植物油和水果供給接近軍標。兩個中隊魚蝦類、大豆、蔬菜的攝入量較低,牛奶、食用菌(幹)、乾菜類攝入量為0,甲中隊每日水果攝入量也為0。

2.2 能量及三大產能營養素攝入情況 如表2所示,兩個中隊每日總能量攝入未達到軍標要求。從能量來源分佈看,兩個中隊蛋白質來源的能量比例低於軍標,脂肪產生能量比例均高於軍標,甲中隊攝入碳水化合物產能比例達到軍標,乙中隊的攝入低於軍標。

2.3 蛋白質的來源及優質蛋白質的比例 見表3。兩個中隊蛋白質的總攝入量低於軍標,兩個中隊的動物性蛋白所佔比例均低於軍標。

2.4 上臂肌圍測量 如表4所示,上臂肌圍的測定結果表明,甲、乙兩個中隊各有8.8%及4.8%戰士為輕度肌肉消瘦,44.1%和19.0%為中度肌肉消瘦,其餘對象上臂肌圍在正常範圍內。

2.5 生化測定結果 從表5結果看,兩個中隊戰士的血清總蛋白均在正常範圍,甲中隊有1個戰士白蛋白水平低於正常參考值,甲、乙兩個中隊各有1人血紅蛋白值低於正常參考值。

3 討 論

調查結果顯示,該部隊戰士仍然存在膳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2012年新的《軍人食物定量》降低了糧食的供應量,提高了動物性食品、水果和乳類供應量。與軍標相比,該部隊糧食的攝入達到軍標要求,畜肉類攝入量接近軍標,其餘類別均低於軍標。由此可見,該部隊的膳食以糧食為主,動物性食物及蔬菜、水果及豆類均攝入不足。動物性食物和豆類是能量和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攝入不足會導致訓練強度在中等體力活動的戰士出現能量和蛋白質供應不足。對膳食進行能量和營養素計算和分析發現,該部隊戰士能量和蛋白質均攝入不足,從蛋白質的來源動物性蛋白攝入比例偏低(表2、表3)。

體格檢查的結果顯示,按照上臂肌圍的分類標準,該部隊有41.8%的戰士屬於輕、中度肌肉消瘦的範圍。上臂肌圍是反映人體蛋白質營養狀況的體成分指標之一,體成分的減少提示機體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5]。因此,該部隊戰士存在肌肉消瘦可能反映其長期活動量大、蛋白質攝入不足。但從生化檢測的結果來看,該部隊戰士的血清總蛋白、白蛋白、血紅蛋白水平基本正常。生化檢查與體格檢查的結果並不對應,可能是該部隊戰士體內均有較好的蛋白儲備,並且血清蛋白水平除受蛋白質營養狀況影響外還受其他因素影響,所以儘管膳食及體格指標反映蛋白質攝入不足,血清蛋白水平仍有可能正常[5]。但大比例的調查對象存在肌肉消瘦提示有營養不良的現象,應值得注意。

根據上述結果,建議進一步改善該部隊的膳食結構,嚴格按照軍標供給食物,增加動物性食物的種類、供給量和牛奶、黃豆、水果、菌類的供給,使膳食結構更趨合理,並保證足夠量的蛋白質攝入。另外,戰士的意識對食物的選擇同樣重要。調查顯示,我軍戰士和餐飲人員營養知識缺乏的現象較為普遍[6-8],因此,同時應在部隊普及營養知識,以改善其營養狀況。

參考文獻

[1] 金宏,郭長江,劉民航,等。軍人食物定量。解放軍預防醫學雜誌,2012,30(3):157-159.

[2] 劉繼鵬,王喜生,王寶武,等。軍隊膳食營養調查方法。解放軍預防醫學雜誌,1995,13(6):424-426.

[3] 葛可佑。中國營養師培訓教材。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2005:395.

[4] 糜漫天,郭長江。軍事營養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11,19-20,31.

[5] 郭長江。蛋白質營養狀況評價方法的研究一問題與挑戰。中國營養學會第九次全國營養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彙編,2004:97-99.

[6] 胡晴晴,曾光,蔡東聯。駐港澳部隊換進幹部飲食營養KAP現狀調查分析。中國醫藥指南,2012,10(5):161-163.

[7] 崔豔傑,潘承法,張玉濤。部隊餐飲人員營養烹調知識調查。實用預防醫學,2010,17(6):1112-1113.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wnwrj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