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一帶一路”主題論文題目(精品多篇)

“一帶一路”主題論文題目(精品多篇)

“一帶一路”主題論文題目(精品多篇)

“一帶一路”主題論文題目 篇一

書寫“一帶一路”的“壯美畫卷”

10月18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出席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開幕式並發表題為《建設開放包容、互聯互通、共同發展的世界》的主旨演講,提出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一帶一路”的成果豐碩,前景廣闊,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意氣風發、鬥志昂揚,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書寫“一帶一路”的“壯美畫卷”。

從“獨自行”到“攜手進”,“為了人民”成為“壯美畫卷”的永恆底色。攜手同行,造福人民。“一帶一路”倡議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一帶一路”讓中國智慧閃耀,今年是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10週年,提出這一倡議的初心,是借鑑古絲綢之路,以互聯互通為主線,同各國加強溝通與合作,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閃耀着中國智慧。“一帶一路”讓夢想變成現實,得益於共建“一帶一路”,印尼邁入“高鐵時代”,老撾人民的鐵路夢成為現實,馬爾代夫有了跨海大橋等,讓各國人民得到了最大的實惠。“一帶一路”讓人民未來可期,事實證明,共建“一帶一路”站在了歷史正確一邊,本着對歷史、對人民、對世界負責的態度,攜手應對各種全球性風險和挑戰,為各國人民和子孫後代創造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美好未來。

從“大寫意”到“工筆畫”,“項目落地”成為“壯美畫卷”的最美支撐。共建項目,共創未來。10年來,“一帶一路”合作從“大寫意”進入“工筆畫”階段,把規劃圖轉化為實景圖,一大批標誌性項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項目落地生根。勾勒框架起筆,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與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涵蓋投資、貿易、金融、科技、民生等領域,共建“一帶一路”成為當今世界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台。細細描摹運筆,從基礎設施共建,到聯合科技研發,從各領域經貿往來,到產業鏈持續升級,一個個“小而美”項目在共建國家相繼落地。精心填色落筆,一座座“連心橋”、一道道“發展帶”、一個個“繁榮港”,是共建“一帶一路”帶給世界的變化,也是項目落地的最終闡釋。

從“封閉鎖”到“五聯通”,“互惠互利”成為“壯美畫卷”的鮮明成色。互通互融,互惠互利。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內核的“五通”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的精髓所在。10年來,政策溝通更加深入,廣泛國際共識不斷凝聚,共建“一帶一路”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有效對接,形成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的政策合力。10年來,設施聯通更通達,互聯互通水平不斷提升,基本形成“陸海天網”四位一體的互聯互通格局。10年來,貿易更暢通,經貿投資合作不斷拓展,埃塞俄比亞的咖啡、新加坡的橄欖油陸續走上中國人的餐桌,互利共贏成果不斷顯現。10年來,資金融通日益多元,金融體系建設不斷完善,10年來,民心相通更趨緊密,人文交流往來不斷深入。各國“互惠互利”已成為“一帶一路”壯美畫卷的鮮明成色。

“一帶一路”是理念、是智慧、是奮鬥的路徑,是未來、是幸福、是人民的選擇。“一帶一路”的“壯美畫卷”已徐徐展開,更加美好的未來正等待我們去書寫、去創造。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不改,黨員幹部的決心永恆,中國人民的信心滿懷,讓我們攜起手來,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共同書寫“一帶一路”的“壯美畫卷”。

“一帶一路”主題論文題目 篇二

“一帶一路”赴繁榮“十年征程”再出發

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開幕式10月18日在北京舉行。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週年,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從中國倡議走向國際實踐,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從謀篇佈局的“大寫意”到精耕細作的“工筆畫”,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的光明大道,取得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台。

“一帶一路”是新時代開放之路,為世界合作共贏融通打造“強磁場”。縱觀人類社會發展史,世界經濟開放則興、封閉則衰,唯有開放才能進步。作為中國對外開放模式的新拓展和實施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一帶一路”倡議根植中國,面向世界。十年來,開放的中國與越來越多的夥伴攜手,為建設更美好世界而努力。一帶一路”以開放促進共享包容,倡議傳承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始終向世界各國敞開懷抱,既不進行意識形態捆綁,也不附設價值觀約束;既不是為了勢力對抗而產生,也不是為了陣營劃分而存在。促進互聯互通,拉緊合作紐帶,促使有關國家和地區更好融入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打開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是中國同世界共享機遇、共謀發展的陽光大道。通過打造開放型合作平台,解決發展難題,推動構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投資規則體系,助力實現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只有堅定不移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才能引領世界經濟走出困境,實現包容性增長和共同繁榮。世界銀行測算,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有望幫助全球760萬人擺脱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脱中度貧困。

“一帶一路”是新時代文明之路,為世界文化交流互鑑架設“鐵橋樑”。“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離不開國家與國家之間、人民與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賞。從秦嶺腳下的古都西安到亞歐大陸西緣的里斯本,從東南海濱的廈門到大洋彼岸的聖安東尼奧港,“一帶一路”跨越五大洲四大洋,各地人民語言不同、膚色各異,在歷史的長河中,孕育了各具特色的精神創造和文化成就。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多重挑戰和危機疊加,“文明優越論”“文明衝突論”沉渣泛起,嚴重危及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進步。“文明沒有高下、優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別”。唯有選擇文明對話,才能邁上坦途正道;唯有深化交流互鑑,才能推動文明發展。十年來,“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開展了豐富多樣的人文交流合作,架起文化互賞的橋樑,用一個個具體行動,構建起文明對話的平台,讓文明之花跨越山海,綻放世界。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向世人證明,現代化不等於西方化,每一種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增強了不同文明同放異彩、相得益彰的底氣。

“一帶一路”是新時代綠色之路,為世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方向標”。綠色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底色。共建“一帶一路”就是要建設一條開放發展之路,同時也必須是一條綠色發展之路,中國願同各國一道,共同建設美麗地球家園,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千年前興起於西南地區的茶馬互市把一片綠色的中國茶帶給世界,時光流轉,乘着“一帶一路”的東風,中國貢獻給世界的不僅是一片茶葉,更是綠色發展的智慧和行動。作為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市場和裝備製造國,十年來,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中國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綠色能源項目合作,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綠色低碳能源投資已經超過傳統能源,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為共建國家和地區發展帶來綠色機遇,為當地人民帶去綠色福祉。目前,中方同有關方簽署了50多份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文件,同31個共建國家共同發起了“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夥伴關係倡議,與32個共建國家共同建立了“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係。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高質量共建綠色絲綢之路,不僅有助於共建國家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更是中國對降低全球碳排放,以遏制全球變暖、減少極端氣候作出的巨大努力。

“一帶一路”主題論文題目 篇三

“一帶一路”“同路人”的曾經、現在與未來

“德不孤必有鄰”,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在北京舉行,14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領導人與代表陸續抵達中國奔赴這場十年之約。千帆連雲、駝鈴悠悠,在穩健向前的“一帶一路”堅實步伐中,歷經兩千多年的絲綢畫卷展現在眼前,我聆聽到奮鬥的激昂,激盪起初心的力量,中國向着全世界“同路人”發出誠摯的邀請,共商共建共享共同追夢。

曾經,駝鈴清脆響徹絲綢之路。“雲飛絲路飄花雨,風動駝鈴運錦綢”。兩千多年前,先輩們穿越草原沙漠、揚帆浩瀚海洋,在聲聲駝鈴、點點帆影中開闢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創造了“使者相望於道,商旅不絕於途”的輝煌景象,譜寫了沿線各國人民友好交往的史詩樂章,聯通了中國與世界。從中國的視角看,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鑿通的貫通東西方的交通大動脈,反映出中華民族古代走向世界的歷史;從世界的角度看,絲綢之路是古代西方世界通往中國之路,反映出西方對中國認知和交流的歷程;從文化角度看,絲綢之路是世界文明交匯之路,反映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軌跡。絲綢之路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大舞台,人類在此交流交融,溝通夢想,創造歷史。因此,重新建設絲綢之路便在我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成為延續古老夢想的夙願。

現在,延續千年紐帶同行追夢。“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初,也曾出現過一些“地緣政治工具”“中國俱樂部”等詆譭和質疑,然而事實已經證明,“一花獨放不是春”,中國無意從中謀取私利,更無意傷害他國汲汲於求,我們始終堅持共同進步,而非踽踽獨行。現如今,這一倡議已從藍圖變成廣受歡迎的全球公共產品和最具包容性的國際合作平台,為各國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帶來實惠。作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抓手,共建“一帶一路”不僅為世界經濟增長開闢了新空間,為國際貿易和投資搭建了新平台,而且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拓展了新實踐,為增進各國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貢獻。2020年以來,面對新冠疫情帶來的挑戰,“一帶一路”合作成為聯繫世界各國的重要紐帶,為國際抗疫和恢復經濟作出重要貢獻。現如今也為我國新能源汽車、日用品、電器出口提供重要路徑,“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成為訂單大户。

未來,不以山海為遠攜手並進。“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自中國,更屬於世界;根植於歷史,更面向未來。十年來,“一帶一路”合作達成的諸多成就,並非來自於紙上談兵、高談闊論,而是精謹細膩的設計擘畫與腳踏實地的建設落地。未來,“一帶一路”合作將按照戰略對接、規劃對接、平台對接、項目對接的工作思路,持續將共識轉化為行動,聚焦公路、鐵路、港口、航空、航天、油氣管道、電力、網絡通信等重點領域,推動“陸、海、天、網”四位一體設施聯通,逐步形成更多利國惠民的可視性成果。在絲路精神引領下,中國將與共建國家攜手,廣泛開展文化、旅遊、媒體、智庫等各方面合作,推動文明互學互鑑和文化融合創新,增進不同國家間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世界將在更加頻繁的人文交流中,激盪出相知相交、團結共榮的“和合之美”。

“一帶一路”主題論文題目 篇四

共建“一帶一路”:給世界更愛中國的三個理由

金秋十月,碩果累累,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如約而至。流水涓涓,匯為汪 洋;星光燦燦,化為銀河。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從中國倡議走向國際實踐,給相關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這條承載文明記憶、寄託未來夢想的希望之路,以生動的實踐和精彩的現實,開啟了文明交流互鑑的新篇章,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可,彪炳於人類文明史冊。

以“行動力”推進“硬聯通”,共建“發展之路”。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也是人類社會永恆主題。“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實現共贏共享發展”,共建“一帶一路”就是要緊緊抓住發展這個“最大公約數”,致力於縮小發展鴻溝,給沿線國家提供更多合作交流的機會,促進各民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將各種衝突和矛盾的“干戈”化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玉帛”,推動世界各國共同繁榮。十年間,我國全方位推進與共建國家的務實合作,中老鐵路、雅萬高鐵、匈塞鐵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帶一路”標誌性項目陸續建成並投入運營,“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基本形成,不僅拉近了共建國家間的距離,也為世界各國的發展提供了新機遇。

以“凝聚力”擴展“朋友圈”,共建“開放之路”。“一帶一路”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各方的大合唱;不是中國的對外援助計劃和地緣政治工具,而是聯動發展的行動綱領。在“一帶一路”這條共享機遇、共謀發展的“陽光大道”上,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從最初57個創始成員,發展到擁有六大洲109個成員,帶動資本近1500億美元;已通達217個城市的中歐班列完善了亞歐陸路運輸網絡,構建起了全天候、大運量、綠色低碳、暢通安全的亞歐物流新通道。只有堅定不移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在開放中分享機會和利益、實現互利共贏,才能引領世界經濟走出困境,實現包容性增長和共同繁榮。

以“創新力”樹立“新標杆”,共建“創新之路”。發展的故事中,最令人振奮的是創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創新始終是一個關鍵詞。我國與共建國家在國際科技合作平台建設、科技人文交流等方面展開合作,共同將“一帶一路”建設成了名副其實的“創新之路”。縱觀全球科技發展大勢,協同創新、合作創新、開放創新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推動全球科技創新協作對於應對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具有重要意義。新時期,我國應以營造創新生態為重點推動“一帶一路”創新發展提質增效,推動多元主體開放創新,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促進各類創新要素無障礙流動,完善“一帶一路”創新生態運行機制,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帶一路”主題論文題目 篇五

繪好“一帶一路”工筆畫

金秋時節,天高氣爽,風清日朗。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在北京舉行。十年來,我們始終秉承合作、開放、創新發展的絲路精神,“一帶一路”合作從“大寫意”進入“工筆畫”階段,把規劃圖轉化為“全景圖”,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的光明大道,取得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台。

“一人拾柴火不旺,眾人拾柴火焰高”,精謹細膩繪好“合作共贏”工筆畫。俗話説:“人心齊,泰山移”,這體現了“一帶一路”合作共贏的核心精神,即各國的團結與共同努力。共建“一帶一路”注重的是眾人划槳開大船、互幫互助走得遠,崇尚的是自己過得好,也讓別人過得好,踐行的是互聯互通、互利互惠,謀求的是共同發展、合作共贏。十年間,中國與五大洲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絲路海運”航線已通達全球43個國家的117個港口;中國已與144個共建國家簽署文化和旅遊領域合作文件。這幅新時代下的“一帶一路”全景圖,正在由世界各國共同繪製,它不僅是合作共贏之路,更是共創美好未來之路。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精謹細膩繪好“開放包容”工筆畫。“一帶一路”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各方的大合唱。通過共建“一帶一路”,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內陸地區從“後衞”變成“前鋒”,沿海地區開放發展更上一層樓,中國市場同世界市場的聯繫更加緊密。十年來,中國從不搞“故步自封”的小圈子,而是不斷擴大自己的“朋友圈”。從“駝鈴相聞”到“班列飛馳”,從“舟楫相望”到“汽笛聲聲”,一代代“絲路人”,超越文化和地域,架起了東西方合作紐帶。在十年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中國始終彰顯開放包容、美美與共的“中國智慧”,致力於打造一個開放、包容、互惠的交流平台,成為全球公共產品,它為全球治理注入了新思維,中國的智慧為解決全球性問題提供了“大國方案”。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精謹細膩繪好“創新發展”工筆畫。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將“一帶一路”建成創新之路,“一帶一路”建設本身就是一個創舉,搞好“一帶一路”建設也要向創新要動力。十年來,中國支持建立或籌建了30家區域科技組織、36家國際科技組織聯合研究中心、5家國別科技問題研究中心,培養了11.9萬多名科技人才。比如,在中埃合建的國際聯合節水灌溉實驗室,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為埃及解決了長期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實踐充分證明,科技創新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引領和支撐作用,不僅為共建國家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也惠及當地民生福祉,給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面向未來,中國將持續推進與共建國家的創新合作,努力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一帶一路”主題論文題目 篇六

共建“一帶一路”:見證彼此“高質量繁榮”

備受矚目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於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2013年9月和10月,國家領導人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後,到如今來自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的代表已確認與會,意味着全世界將近3/4的國家都來到了北京,夜風和星星見證了燕子的情感,燕子也見證了風吹麥浪、斗轉星移。

十年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帶一路”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從謀篇佈局時的“大寫意”到現在高質量發展建設的“工筆畫”,我們見證了“一帶一路”的強大生命力在於它順應了國際社會主流的願望和需求,正承載着歷史的使命和大國的擔當點亮世界、造福各方,這是人類社會共同探索未來之路的一次偉大實踐。

尋求最大公約數,推動全球共同發展。一花獨放不是春,堅持共同繁榮進步,而非踽踽獨行。兩千多年的古老絲路交往,足以證明,堅持“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鑑、合作共贏,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發展”,這一寶貴經驗告訴我們,“單相思”行走不通,“獨角戲”演唱不好,“短視眼”前看不遠。“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和平與發展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取得實打實、沉甸甸的成果,將民族衝突的“干戈”化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玉帛”,以對話取代對立、以合作取代對抗,讓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

聚焦“五通”合作,形成互聯互通新格局。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內核的“五通”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的精髓所在。在當前地區衝突四起、全球普遍缺乏信心的背景下,有這樣的一個尋求國際合作、共商共建的論壇,並且有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共同參與,是很珍貴的,也是值得珍惜的。10年間,中歐班列成長為亞歐陸路運輸的新干道;印尼邁入“高鐵時代”,老撾人民的鐵路夢成為現實,馬爾代夫有了跨海大橋,希臘比雷埃夫斯港重煥生機……目前“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絲路海運”互聯互通水平的提升、“空中絲綢之路”顯著的建設成效等,無不體現多層次、複合型“陸海天網”四位一體的互聯互通格局。聚焦合作,民心相通更趨緊密;互聯互通,互利共贏不斷顯現。

高質量共建,共同走上充滿希望的“未來之路”。根植歷史,指向未來;源於中國,屬於世界。共建國家精打細算能源轉型“加減法”,用好當地“風和光”,能源成色不斷添“新綠”,帶動產業鏈綠色升級,也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領域,而“一帶一路”是世界讀懂中國、讀懂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窗口,它生動呈現了中國是如何通過和平發展走上了現代化之路。同道而相益,同心而共濟。如今,我國以數字經濟賦能“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數字絲綢之路”建設為全球經濟增長提供了新的驅動力,正如中非聯動的“非洲好物網購節”,以直播電商的形式走進了中國企業、走進了中國家庭。

共建“一帶一路”照亮了“貧困的黑暗”,温暖着“被遺忘的角落”,“一帶一路”是越來越好的生活,也是照亮前路的明燈;“一帶一路”鼓起了人們為美好生活奮鬥的勇氣,凝聚了奔向未來的強大合力,增進了共建國家民眾脱貧致富的民生福祉。紓發展之困,匯合作之力,讓各國人民實實在在感受到共同發展的陽光。這正是我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平台,這也是我國實現共同發展,讓民眾過上好日子的“一帶一路”初心,這就是架設合作之橋,築起陽光大道,鋪展氣象萬千的、開放包容的、高質量發展的“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主題論文題目 篇七

“八項行動”助推“一帶一路”走向輝煌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週年。10月18日上午,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開幕式在北京舉行,國家領導人在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宣佈了中國支持“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八項行動”,成為同各國進一步加強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重要抓手。“八項行動”的實施,充分彰顯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國際擔當,助推“一帶一路”走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堅守初心、攜手同行,10年倡議成果豐碩。10年來,“一帶一路”合作從亞歐大陸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舉辦3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成立了20多個專業領域多邊合作平台;10年來,我們致力於構建以經濟走廊為引領,以大通道和信息高速公路為骨架,以鐵路、公路、機場、港口、管網為依託,涵蓋陸、海、天、網的全球互聯互通網絡,有效促進了各國商品、資金、技術、人員的大流通,賦能“一帶一路”強大活力;一座座電站、一-本站§ 條條油道、一個個文化年、藝術節、博覽會、展覽會,一次次民間組織、智庫、媒體、青年交流,奏響新時代的絲路樂章;堅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會制度、發展階段差異,開闢了各國交往的新路徑,推動“一帶一路”合作由規劃圖變為實景圖,碩果累累、成就非凡。

合作包容、互利共贏,10年奮鬥經驗寶貴。過去10年取得的成績不同凡響,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我們深刻認識到,人類是相互依存的命運共同體,只有合作共贏才能辦成事、辦好事、辦大事。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是共建“一帶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一帶一路”之所以得到眾多國家的支持和參與並取得輝煌成果,靠的不是堅船利炮,而是善意友誼;眾人拾柴火焰高、互幫互助走得遠。意識形態對立、地緣政治博弈、集團政治對抗和單邊制裁、經濟脅迫、“脱鈎斷鏈”,都是逆時代潮流發展而動的,是註定要失敗的。10年的歷程證明,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就要堅定地站在歷史正確一邊,堅持走人間正道,本着對歷史、對國家、對人民、對世界負責的態度,攜手應對各種全球性風險和挑戰,攜手創造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美好未來。

繪就藍圖、咬定目標,信心百倍創造未來。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我們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我們追求的不是中國獨善其身的現代化,而是期待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各國一道,共同實現現代化。世界現代化應該是和平發展的現代化、互利合作的現代化、共同繁榮的現代化。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將切實扛起構建“一帶一路”立體互聯互通網絡、支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開展務實合作、促進綠色發展、推動科技創新、支持民間交往、建設廉潔之路、完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機制的擔當,實施“八項行動”,做出中國貢獻。我們將堅持目標導向、行動導向,咬定目標不放鬆,“八項行動”出實效。中方願同各方深化“一帶一路”合作伙伴關係,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十年櫛風沐雨,十年春華秋實。共建“一帶一路”源自中國,成果和機遇屬於世界。讓我們謹記人民期盼,勇扛歷史重擔,把準時代脈搏,深化國際合作,繼往開來、勇毅前行,把“一帶一路”建設成為幸福之路、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更好地造福世界各國和人民。

“一帶一路”主題論文題目 篇八

讀懂“一帶一路”的精神內涵和中國智慧

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開幕式於10月18日在北京舉行,主題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攜手實現共同發展繁榮”。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週年,從謀篇佈局的“大寫意”到精美細膩的“工筆畫”,“一帶一路”已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台。千年寄意千秋樂,一帶繁花一路歌。探尋“一帶一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領悟“一帶一路”的精神內涵和中國智慧。

兩千年文明相連,讀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歲月跨越,循跡時間上的“前世今生路”。“長安復攜手,再顧重千金”。邊塞雲煙,穿越千年,“絲路”串通起時間的長河,浸潤了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的養分,不僅溯源過去,更關乎當下、面向未來。“昨日”之“絲路”,是物資之路、詩歌之路。2000多年前,張騫從長安出發,開闢了貫通東西的絲綢之路,史稱“鑿空之旅”。從此,西域的馬匹、香料等來到中國;中國的絲綢、瓷器等也去往外國。“使者相望於道,商旅不絕於途”的盛況書寫了古絲綢之路的繁華。塵煙滾滾絲綢路,留下了不勝枚舉的絢麗詩歌。“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只要詩還在,長安就在,絲綢之路就在。“今日”之“絲路”,是開放之路、友好之路。2000多年後,“一帶一路”倡議讓千年古絲路煥發新生機。2013年,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喚醒了2000多年的文明記憶,激發了150多個國家實現夢想的蓬勃熱情。十年來,中國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實施了一大批標誌性項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項目。“明日”之“絲路”,是綠色之路、發展之路。共建“一帶一路”追求的是發展,崇尚的是共贏,傳遞的是希望。“絲路精神”是人類文明寶庫中的中國智慧,古絲綢之路在新時代應當有新的時代精神和人文內涵,未來要大力弘揚“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探索“新絲路三萬裏”,“明日”的“絲路”要在綠色發展、數字經濟、海洋合作等方面深入思考、積極謀劃。

三萬裏絲路共興,讀懂“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的天下兼濟,築牢空間上的“大道共通路”。“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當年詩仙李白吹過的春風,已經跨過時間的長河,穿過玉門關,吹向了世界。高適、王昌齡等詩壇“頂流”走過的“長安三萬裏”,已經是“神州大地展新顏”。明月依舊,但從前的“關山難越”早已“天塹變通途”,因為“要想富、先修路”的中國智慧連通了繁榮發展之路。從“大漠孤煙塞北”到“杏花春雨江南”,如今的“一帶一路”已經穿山越海、展翅九天。“陸上絲路”跑出了新的“加速度”,一列列中歐班列將價值超過萬億的貨物輸送到中亞歐洲。“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海上絲路”揚帆遠航,命名航線100條,通達全球43個國家的117座港口。“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空中絲路”展翅飛翔,同104個國家簽署雙邊航空運輸協定,與57個共建國家實現空中直航。“數字絲路”越走越寬,“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數字發展環境正在積極打造。一條條不同的新時代“絲路”,正在繪就着“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的壯美畫卷。

億萬心同頻共振,讀懂“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的山海同心,開闢理念上的“和合共生路”。“同道而相益,同心而共濟。”從路與路相連,到心與心相通,“一帶一路”關鍵在人,在人心。“絲路”跨越古今,連通中外,完全可以從中汲取寶貴的“中國智慧”和不竭的“精神力量”。感悟“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的智慧。當今世界充滿不確定性,全球發展面臨諸多挑戰,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勢不可擋、各國對和平發展的憧憬勢不可擋。建設“一帶一路”,正是順應歷史潮流,順應當今變革,順應民心的“康莊大道”。一“路”打通,諸“道”暢通。“一帶一路”打通的不僅是交會貫通之“路”,也是人心溝通之“橋”,更是世界大同之“道”。“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世界人民通過“一帶一路”來“談心談話”,在不斷交流中心心相連,在深入瞭解中心心相惜。感悟“立己達人,兼濟天下”的智慧。“一帶一路”倡議集中反映了古代中國“有容乃大、與鄰為友”“親仁善鄰、協和萬邦”以及“達則兼濟天下”等傳統文化精神和哲學智慧。如陽光、似火苗,“一帶一路”照亮了“貧困的黑暗”,温暖着“被遺忘的角落”,致力於增進世界各國人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十年,“一帶一路”為沿線人民羣眾“實打實”地辦好事、謀幸福,為全球經濟增長作出了巨大貢獻,承擔了大國應有之責任、彰顯了大國應有之擔當。實踐證明,“一帶一路”順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感悟“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智慧。“一帶一路”源於中國,屬於世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便是通過古絲綢之路傳播於亞歐大陸,進而漂洋過海、影響世界的。自古至今,中國向來“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沒有金戈鐵馬,有的是駱隊和商船;不搞零和博弈,長存赤誠之心。當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台,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傳播中華民族歷來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樹立好中國形象,將中國精神和中國智慧的種子播散在世界每一個角落。

大道不孤,眾行致遠;大道共通,山海同心。“一帶一路”穿越時空、兼濟天下、通往未來,是光明之“路”,更是人間正“道”。“路”在腳下,“道”在心中,我們要__使命,凝聚團結力量,奮力開創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萬千氣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z4w6o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