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開題報告 >

語文課題開題報告(共9篇)

語文課題開題報告(共9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9篇《語文課題開題報告》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語文課題開題報告》相關的範文。

語文課題開題報告(共9篇)

篇1:語文課題開題報告

一、開題活動簡況:

20xx年xx月xx日《國小語文課堂情境創設有效性研究》開題報告會,在xx縣xx國小多媒體室舉行。在xx縣教務處課題組成員及定遠鄉全體班子成員,各教研組組長,省、市、縣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共xx餘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田窪國小校長xx主持。

第一項:

課題主持人陳濤同志首先就《國小語文課堂情境創設有效性研究》做開題報告。他介紹了該課題的研究背景和意義,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課題研究狀況,構建課題的框架和課題的研究方案。

第二項:

分別由各課題組成員就該課題的子課題研究的行動方案作介紹。同時,課題組領導表示對本課題研究要全程關注,定期監督指導,並積極創設觀摩會、展示會、研討會的交流平台,在全縣教師中推廣實驗,總結經驗。以推進全縣的國小課堂教學的改革創新。

第三項:

鄉教研室主任蘇主任同志講話。他指出本課題研究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創新性,能有效推進目前課堂教學的改革,提高課堂效率,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同時促進各科教師的專業成長。他認為,主持人陳濤教師是市學科帶頭人,理論起點高,實踐能力強,在課堂教學改革上高屋建瓴,具有指導性。其他成員所在的教師,教科研熱情高,參與意識強,對課題研究,有豐富的經驗,一定會搞好這項工作,達到預期的效果,取得更大的成效。

第四項:

田窪國小校長,課題組主要負責人張春獻同志表態講話。他號召與會的各科教研組長,骨幹教師積極開展課堂教學研究,以本次開題報告會為契機,在平常的教學工作中運“國小語文課堂情境創設有效性研究”,打造生本課堂,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上下工夫,做到研究與實踐和諧統一,做研究型的優秀教師。我們學校將大力支持該課題的研究工作,最大限度地為課題組成員提供研究資源,拓寬研究渠道,適時請有關專家到校指導,定期派課題組有關成員到知名學校交流學習,推廣研究成果,提供經費保障。

二、開題報告要點:

(一)題目:國小語文課堂情境創設有效性研究。

(二)內容:

1、情景在教學中的作用。

情景創設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情景設計的學科本質性,情景創設的目的性、合理性,情景創設如何為學習內容服務

2、情景的創設方法。

課堂教學設計中的情景創設方法的研究,即如何在課本中和生活中提煉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景。

3、創造性地使用課本中的情景。

如現行教材中的情景設計的合理性的分析及創造性地使用課本中的情景設計的研究,使之更有效。

4、情景創設能力的提高。

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設計與情景設計的能力;提高教師對課堂生成性情景的把握能力;提高教師課程資源的整合能力。

5、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通過情景教學,研究學生學習觀念、學習態度的轉變過程,學生“自主性”的培養與“創新精神”的樹立,由“被動接受知識”逐漸轉變為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研究,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研究。

6、正確評價“教”與“學”。通過對教學情景的創設,改進教師的教學和激勵學生的學習方式,評價教學和學習歷程,學生學習的過程和關注學生學習水平的評價;學生在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評價等。

(三)方法:

本課題屬於應用型、實踐型的研究,本着從實際出發,解決實際問題的態度,以課題組活動為主要形式,進行以校為本的有效研究。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課題組將組織教師有計劃地開展各種教育教學、科研活動,邊行動邊反思,在反思中總結提升。

其次採用文獻研究法,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理論書籍,查閲相關的資料,瞭解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通過學習教育理論專著,撰寫讀書筆記,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課例研究法,進行課例展示,組織教師説課、聽課、觀課議課、研討,使教學實踐不斷地重建,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經驗總結法:課題組在前期工作、實踐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總結和反思,形成成果。

(四)組織及保障:

1、主持人及主要成員的科研能力。

課題主持人為xx常務副校長(主管語文科研教學等),學校科研負責人,課題組成員中,一人為教研組長,一人為教導主任,一人為區學科帶頭人,多個課例獲省、市、區的獎項。

參加本課題研究的教師,都是在學校長期擔任國小語文教學工作,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實踐操作能力,都是我校的骨幹、學科帶頭人,有着強烈的教科研意識,富有開拓精神,均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

2、課題組主要成員的分工。

研究內容與負責人:xx。

篇2:語文課題開題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隨着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廣泛應用,在語文課堂上,語文教師已不再重視板書。甚至上課不寫一個字,只用鼠標一路點擊,一堂課就結束了。久而久之,沒用多媒體課件上課,教師也不再使用黑板。即使用板書,也毫無章法,一堂課下來,黑板上雜亂無章。學生得不到規範化書寫的示範,對課堂內容無法把握,更得不到潛移默化的薰陶。因此,研究此課題能引起語文教師對板書的重視,使這項傳統的教學手段更好地服務教學。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提高語文教師的基本素養。板書對於教師來講是一項基本功,對於語文教師來講更是如此,規範、工整、美觀的書寫更能展示教師紮實的基本功;精巧的板書設計更能顯示語文教師對教材的駕馭能力。

2、有助於教師把握教學內容,有利於學生把握知識技能,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優秀的板書設計必定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完成的,課堂上,隨着板書的逐步呈現,教學思路、知識體系、文章結構、文章思想內容、文章美點一一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把握也就更容易,教學的效率自然會得到提高。

3、對學生起到良好的影響與薰陶作用。語文教師長期堅持規範、工整、美觀的板書,對學生能起到耳濡目染的薰陶,學生也會模仿老師的書寫,從而使學生的書寫更加規範、工整。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1、板書設計是指教師上課前制定的在黑板上書寫的計劃,包括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的設計。它運用教學直觀性原理,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的不同,精心構思,以精要、形象、醒目、簡潔的文字或圖形顯示在黑板上,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它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必用的教學手段之一。本課題主要研究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板書設計。

2、藝術性是指人們反映社會生活和表達思想感情所體現的美好表現程度。那麼,語文教師板書設計藝術是指語文教師在板書設計的過程中體現的美好表現程度。它主要包括板書佈局藝術、板書書寫藝術、板書構思藝術。語文教師板書設計藝術水平的高低顯示了語文教師的基本功和對教材的駕馭能力。

3、研究方向和角度。本課題從語文教學板書設計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出發,力求通過學習、討論、實踐,着重探索語文教學板書的佈局藝術和構思藝術。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第一階段開題階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選擇課題,申請立項,蒐集資料,完成開題報告(負責人:董貴鈺)

第二階段研究階段(20xx年5月—20xx年11月底)

1、研究初期(20xx年5月—20xx年6月)完成當前本校語文教師板書設計水平及現狀調查(座談、問卷調查;賀娟維老師負責),語文板書設計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學習(製作課件、座談交流;董貴鈺負責),語文板書設計案例交流(語文教師自己設計板書並附設計説明;參與教師均完成此任務)。

2、研究中期(20xx年7月—9月)板書設計藝術研究。主要完成以下任務:

(1)板書佈局藝術探索。參與研究教師認真研究板書的佈局藝術,寫出小論文,並附自己板書設計案例和設計説明。(康小剛老師負責)

(2)板書構思藝術探索。參與研究教師認真研究板書的構思藝術,寫出小論文,並附自己板書設計案例和設計説明。(張利老師負責)

(3)中期彙報。準備彙報材料(前段研究工作記錄資料以及彙報ppt課件;董貴鈺負責)

3、研究後期(20xx年10月—20xx年11月)參與研究教師撰寫論文,參與研究教師彙報課。(參與教師均完成此任務)

第三階段結題階段(20xx年12月)收集整理研究資料,完成結題報告。(董貴鈺負責)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課題成果的主件為結題報告,附件預計包含以下內容:語文教師板書設計水平及現狀調查問卷及報告、語文板書設計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學習材料、語文板書設計案例、板書設計佈局研究小論文、板書設計構思技巧小論文、彙報課板書設計及説明、板書設計藝術研究論文。

篇3:語文課題開題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國內現狀:我國當代教育界十分重視對課堂導入這一環節的研究,在理論建設上取得了豐碩成果。如劉如正:《中學語文教學論》、於漪:《語文教育藝術研究》、鄭桂華的《語文有效教學》等等,這些著作從不同層面對語文課堂導入的科學性進行了詮釋,有很強的理論指導價值。此外,教育類期刊上有廣大一線教師的實踐總結,他們在課堂中提煉出有效的心得體會,也很好地促進了語文課堂導入的良性發展。

存在弊端: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由於教材編排的內容比較多,容量大和教學課時緊張,很多老師對導入環節都是簡單化處理,甚至認為導語是可有可無的,老師一走上講台就是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某課。有的老師連這句簡單的話語也省略了,走進課堂,就讓學生翻開書開始上課。本應精彩的導入像白開水一樣,淡而無味,失去了光彩。

研究意義:研究語文課堂導入的現狀,探究其中存在的優缺點,將會有效地推動語文課堂向更科學、更合理的方向發展。在中學語文課堂上,導入是一門藝術。精彩的開場,生動的開課,都能迅速消除學生心理雜念,既能使學生情趣盎然地投入學習,又可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構建師生情感交流的橋樑,使師生共同進入和諧愉悦的教學環境,達到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成功的導入能夠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

二、課題研究目標

1、如何讓語文教學導語很好的融入課堂當中。

2、怎樣精心構思、巧妙設計導入語,能使整個教學過程如行雲流水,能夠引人入勝。

三、本課題預定研究:

分為方案准備階段、實施階段總結階段和結題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方案准備階段(20xx年09月—20xx年11月):

1、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實施計劃,做好開題論證。

2、選定調查對象(學生),製作調查問卷,瞭解七年級一班和二班學生對目前語文課堂導入的滿意程度及想法建議。

3、確立研究目標:

①語文課堂導入設計的原則。

②語文課堂導入應注意的問題。

③語文課堂導入設計的特點。

④語文課堂導入設計的方法。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要解決以下問題:

第一、認真研讀課例,整理得出相關課例中關於課堂導入的內容及有關評價。

第二、深入課堂,揣摩一線教師的課堂導入環節的成功之處與不盡合理的細節,並形成文字材料。

第三、課堂實踐,用不同的導入方式進行同一篇目的課堂教學,總結成敗得失。

第四、實施問卷調查及訪談,對教學導入設計實施調查,收集相關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對實踐研究進行全面總結。

第五、重新深入課堂,用精心設計的導入方式進行課堂教學,體驗反思其成敗得失。第六、以課後反思的形式隨時記錄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查閲相關教育文獻資料,並解決這些問題。

在解決問題中所採用的方法

第一、認真閲讀研究人教版語文課程標準,掌握新課標對語文學科的定性。

第二、閲讀相關書籍,研究以往案例的得失,指導自己的教學。

第三、把教學內容與實際問題緊密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潛能。

第四、鼓勵學生髮現客觀世界中的語文因素,親身體驗通過學習歷史解決實際問題的快樂。

第五、創設合理問題情境,採用恰當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第六、通過對語文知識的學習,使學生觸類旁通。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01月)

1、根據查閲的資料設計出不同要求、不同類型的課題導入。

2、及時進行同課異構的導入設計,將精心設計的導入案例運用到實際學中。

3、對實際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反應做出反饋總結。

4、及時寫教育教學隨筆,教學反思。

5、及時補充糾正語文課堂導入的方法。

第四階段:結題階段。(20xx年02月——20xx年03月)

1、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對研究過程做歸納總結。

2、整理研究資料,系統歸納。

(1)20xx年06月——20xx年12月分階段完成理論探討和實踐總結,以論文、教學案例、教學隨筆、課堂設計等方式呈現階段研究成果。

(2)20xx年03月,以結題報告方式呈現最後研究成果。

四、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方法

教學語言不同於普通語言,它是在邏輯語言上的昇華提煉而成的。是形象化的優美語言。教師運用這種情感化的語言去講課,能夠極大的喚醒學生的感情。採用以下的方法。運用教具導入法、描摹景物導入法、提問問題導入法、介紹作者導入法、新舊聯繫導入法、剖析標題導入法、聯繫實際導入法、故事誘導導入法、激情感染導入法。

五、小組成員及分工

徐萍:全面負責課題組的研究工作,負責撰寫方案設計、問卷調查、中期報告、及多種形式的研究成果、結題報告等。

袁寶玉:負責課題組的研究工作,組織策劃課題研究的整體思路。李應鬥:負責提供後勤服務,組織和主持課題組集體研究活動。

蔣玉潔:負責運用教具導入法、描摹景物導入法、提問問題導入法課堂導入特點及方法的研究,設計特色導入方案,開展課堂實驗,進行個案分析,撰寫論文、隨筆等。

張美玲:負責介紹作者導入法、新舊聯繫導入法、剖析標題導入法課堂導入特點及方法的研究,設計特色導入方案,開展課堂實驗,進行個案分析,撰寫論文、隨筆等。

鬱會濤:負責聯繫實際導入法、故事誘導導入法、激情感染導入法課堂導入特點及方法的研究,設計特色導入方案,開展課堂實驗,進行個案分析,撰寫論文、隨筆等。

唐弟敏:負責提供理論資料,問卷調查,管理課題檔案。

六、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1、技術性成果:撰寫研究報告,形成較系統的適合本校學生學習的導入方法和模式。

2、成果呈現方式:研究中各負責人寫出的相關論文、反思隨筆、導入設計、案例等。

篇4:語文課題開題報告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是:

1、研究各項考級所應達到的具體目標;

2、研究各項考級的組織形式與實施策略;

3、研究如何落實課程標準中對學生課外閲讀量與積累量的具體要求;

4、研究開展各項考級對學生整體學習能力的影響;

5、研究如何創建書香校園;

6、研究如何改變教師的職業生活方式,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五、課題研究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一)課題研究的基本原則

1. 開放性原則:閲讀考級和背誦考級的內容可以來源於學生的課本、自讀課本和課外書等,給學生一定的選擇空間,使學生能夠比較開放地進行閲讀。

2. 靈活性原則:集中測評與和分散測評相結合,全校活動、級部活動和班級活動相結合,給實驗教師更多的空間,便於發揮教師的積極性。

3. 激勵性原則:語文 系列化考級重視知識與技能的結合、重視學生在親身參與語文 各項活動中而獲得的感悟和體驗、重視讓全校每一個學生的全員參與。這樣的評價,就有利於調動起全校師生學語文 的興趣。

4. 科學性原則:在制定評價試題、設定評價標準的過程中,要遵循語文 學科的內部規律,還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此科學性在本實驗中顯得尤其重要。

(二)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

我們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要研究方法。要求參與研究的教師以實際問題的解決為主要任務,積極參與教學實踐,力求在真實的特定教學環境中進行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實性,注意認真觀察、總結、反思、再總結,以不斷改進研究方法,取得研究成效。

1、調查法:

適時調查國小生的閲讀量及積累量,瞭解學生的閲讀時間、閲讀興趣、閲讀個性,喜歡背誦積累的內容,調整閲讀和背誦考級的範圍。

2、行動研究法:

在課題實施過程中圍繞課題研究目標,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邊實踐、邊總結,不斷摸索出經驗和規律的東西。

3、問卷法:

對學生各階段的閲讀能力採取試卷檢測達標的方法進行檢測,通過分類檢測和綜合檢測,定性評估和量化評估,教師評價和專家評價等對學生閲讀潛能進行測評。

4、經驗總結法: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認真做好各類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實施情況的紀錄。對課題研究作總結、驗證、提煉,概括有關教學現象,並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

六、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和預期的成果

(一)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

準備過程:2006年3月――2006年5月

在此過程中,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進行調查研討,調整課題總體研究目標;

2、設立各級考評委員會,加強實驗的領導力度。

3、購置大量圖書,為考級全面開展提供有利條件。

4、精心修訂識字和背誦用書《字海競帆》和《文海拾貝》。

5、修訂各項考級內容的考級要求,明確考級範圍。

研究實施過程:2006年5月――2010年3月

第一階段:2006年5月――2007年7月

在實驗研究過程中,我們將根據學生學習語文 的規律和特點,將各項考級分散安排在各個年級段,循序漸進地開展考級活動。一二年級重點研究識字、寫字考級,三年級重點進行寫字、閲讀、背誦考級,四、五年級重點研究閲讀、背誦、習作考級。同時我們將採取各種形式進行“書香校園”的建設,引導教師努力點燃學生的閲讀熱情,激發他們的閲讀興趣,着力在學校掀起師生共同閲讀的高潮。此階段我們研究的重點是識字考級和寫字考級。

第二階段:2007年8月――2008年7月

本階段我們將在上一研究階段的基礎上繼續分年級段開展深入研究,引導教師採取各種科學有效的方式進行語文 教學、調動閲讀積極性,並適時與考級相結合,激勵學生不斷向自己新的高度挑戰。本階段我們研究的重點是識字考級、寫字考級和閲讀考級。

第三階段:2008年8月――2009年7月

本階段我們將引導教師積極將自己在課題實驗過程中的探索、發現與反思及時歸納整理,促使教師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長。跟蹤調查學生參加考級後整體學習能力的變化和如何以有效的方式組織閲讀和識字考級,落實課程標準中對學生閲讀量和識字量的具體要求將成為本階段的研究重點。

第四階段:2009年8月――2010年3月

本階段我們將重點研究學生進行大量閲讀之後語言表達能力的變化,避開應試教育的影響,引導並鼓勵學生寫出有個性,有創意的文章,思考探索如何採取科學有效的方式開展習作考級,促進學生習作及整體語文 學習能力的提高。

課題結題過程:2010年3月――2010年6月

在本階段中,我們一方面繼續進行各項考級實驗,一方面重點針對前一階段的研究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梳理思路,整理研究成果,形成研究報告。

(二)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1、通過參加各項考級活動,幫助學生養成自主識字、自覺閲讀、自願背誦和快樂寫作的良好語文 學習習慣,爭取在二年級末識字量達到平均2800字以上,國小學習生活結束時平均閲讀量超過300萬字,背誦積累的名家名篇、古詩文平均超過200篇,使全體學生的語文 綜合素養得到全面提高。

2、在全校掀起多識字,多讀書,多積累的語文 學習熱潮,營造出濃厚的人文氛圍,形成學校語文 教學的特色,從而促進其他學科更加健康有序地發展。

篇5:語文課題開題報告

我校承擔的xx市“十一五”規劃課題《國小語文 系列化考級實驗與研究》今日開題。我代表課題組作開題報告,請各位代表審議並提出意見。

一、課題提出的依據

長期以來,國小語文 教學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誤區,閲讀面窄、朗讀水平差、語言積累少、語言表達能力弱似乎成了國小生的“語文 通病”。“如何切實提高國小語文 教學質量?”困擾着我們每一個語文 教師。

2001年由國家教育部制訂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 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指出:“語文 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 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文 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 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習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 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這些論述有意識地將“語文 素養”凸現出來,為國小語文 教學改革指明瞭研究方向,也為“如何提高國小語文 教學質量”提供了一個極具探究價值的突破口。

但是,學生語文 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僅靠語文 課本中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要讓學生學好語文 ,必須要激發學生課外識字、閲讀、背誦和習作的興趣,引導學生拓寬語文 學習渠道,激勵學生自主識字、自主閲讀、自主積累,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發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時間中,由於缺乏具體規範的、可以操作實施的評價手段與活動,很難將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各項具體要求,特別是課外閲讀和語言積累的數量落到實處。鑑於此,我們提出了《國小語文 系列化考級實驗與研究》這一研究課題,準備採取切實有效的活動形式促進學生語文 素養的全面提高。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一)理論價值

1、促進教師自主探究國小語文 教學規律。在系列化考級活動中,由於包括了識字、寫字、閲讀、背誦、習作五個方面的內容,各項學習內容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繫和規律,教師在引導學生參與考級過程中可以進一步研究各項學習能力之間如何相互促進,相互轉化,從而在語文 教學過程中樹立大語文 學習觀,促進學生語文 綜合素養的提高,促進語文 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2、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研究氛圍,幫助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全面提高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和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全面提升教師教科研素質,引導教師探索全新的語文 教學模式,努力建設一支富有創造生機的中青年骨幹教師隊伍,把學校建設成一所散發濃郁書香的特色學校。

(二)實踐價值

1、引導學生感悟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 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 學習方法;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具有自主識字、獨立閲讀、自主積累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

2、全面激發學生的語文 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 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會識字、勤讀書、善積累、愛寫作的良好習慣,拓寬語文 教學的時間和空間,提高學生的語文 綜合素養。

3、在各項考級活動中,優化學法指導,增強同學間的合作、交流意識,全面提高學生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評價的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 素養和語文 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全面提高語文 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與理解能力,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好基礎,同時也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與實踐基礎

(一)理論基礎

1、我校歷來重視教科研工作,先後承擔了十多項國家、省、市、區級課題,並取得了比較理想的課題研究成果。學校有較為優越的教學研究條件,能保證人力、財力的投入,有較為完善的教科研管理網絡。

2、目前,我們語文 教研組18人,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教師佔全體教師的95%,絕大部分教師參加過區級以上優質課比賽。教師的科研意識比較強,教學理念能夠與時俱進,教育理論水平較高,這一切都為我們進行課題研究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二)實踐基礎

1、此課題已經在我們學校開展了近三年的時間,我們在進行各項考級的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也發現了其中存在的部分問題,這為調整實驗方向,採取更加科學有效的實驗措施,從而進一步開展實驗研究奠定了相應的基礎。

2、學校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財力,編寫了實驗研究所需要的輔助教材,購買了內容豐富適合兒童閲讀的書籍,編印了相應的考級證書,保證了開展實驗研究的時間,這都為課題研究的深入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四、課題研究的總體目標和主要內容

(一)課題研究的總體目標

課題研究的總體目標就是引領各位語文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參加識字、寫字、閲讀、背誦、習作五項考級活動,努力激發學生的語文 學習興趣,培育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 綜合素養,進而提高全校的語文 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整體學習能力的提高。同時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與教學水平,努力創建一支具有較強科研水平的語文 教師隊伍。

篇6:語文課題開題報告

題目:《農村國中作文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

一、課題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農村國中作文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新課程的必然要求。基礎教育課程要求教師不能僅僅依靠語文教科書進行教學,不能將教科書當作唯一的語文課程資源,基礎教育對我國農村中國小課程資源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作文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農村作文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理所當然成為廣大農村中學語文教師所面臨的一個嶄新的研究課題。

作文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雖然很少有人提及,其實是非常有價值的。一方面,教材中一學期不到十次的習作訓練遠遠不夠,另一方面教師提供給孩子們的題材缺乏新意、情趣和親切感,引不起孩子們的興趣。再加上教師們不善於開發學生身邊有價值的作文教學資源,孩子們又無法從“單調乏味”似乎每天一個樣的學習生活中找到可寫的東西,寫起作文來自然筆頭生澀,也就難怪產生懼怕心理了。 基於此我們提出了本課題的研究。

二、本課題的研究條件

開展本課題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條件:

1、本課題研究人員是長期在一起共事的一線教師,年齡結構合理,具有中學高級的五人,具有中學一級的四人,均具有本科學歷。

2、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做了大量的相關工作筆記,為研究提供了真實可靠的第一手資料。

3、資料準備方面,在充分利用學校現有圖書資料的基礎上,根據課題研究的需要適當購置必要的紙質圖書、報刊資料以及其他電子文獻資源,並通過實踐活動、問卷調查等形式廣泛收集實踐中的第一手資料,做到資料的準確、完整、豐富。

4、發揮科研小組的團隊精神,明確分工,集思廣益,充分運用觀察、練習、問卷、調查、訪談、系統分析、案例研究等多種方式開展研究工作。

5、經費保障方面,學校將根據研究需要列出專項課題研究經費,用於資料添置、差旅、會議、文印等方面的支出,確保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本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內容及預期目標

1.本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自然風光、文物古蹟、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引導和促使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談、閲讀、思考等多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蒐集生活中的材料”作文教學就是需要教師如何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和捕捉周圍生活點滴的作文資源,注重平時的素材積累。葉聖陶先生也曾説:“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離不開生活。”此話告訴我們作文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2.本課題研究的內容:

生活像大海,隨時騰起細浪。這些細浪就是一些小細節,乍一看,不那麼惹眼,但是把握住了,引導孩子們及時進行習作訓練,效果會出奇的好。作文教學資源一般都來自生活,首先是學校生活,師生們一起活動、一起上課,學生們一起玩,一起學習,互相交流着生活上的、學習上的種種見聞、體驗和感受,有酸甜苦辣,有喜怒哀樂,為作文訓練提供了

大量的機會和內容;其次是社會生活,社會是個大課堂,抓住其中的事件進行習作訓練,天地更加廣闊。只要老師留心,只要不怕麻煩,社會生活中的作文教學資源是很多的;再次,要抓住家庭生活中的事件進行作文訓練,也是開發作文資源的途徑。因此,我們應該從學校、社會、家庭三大領域中充實學生生活,引導他們認識生活,加深感受,達到“有感而發”。

3.本課題研究的預期目標:

經過兩年的研究、實踐,我們的目標是:

1、學生具備相當敏鋭的捕獲素材的能力,能產生寫作靈感,可寫的東西源源不斷,筆下的文字不再是老掉牙的東西,而是新鮮、活潑、有生命力,有創意的文章。

2、利用好實踐過程中的第一手材料,認真整理,形成多個有價值的作文教學資源創意開發和利用的案例。

3、在案例的基礎上,結合相關理論,進行概括,總結出一些規律性的問題和方法。

4、能夠在本校推廣並走出校門,為其他教師認可、接受並實踐。

四、本課題的前期準備工作

課題組成員對該課題的想法由來已久,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

嘗試了去開發相關的教學資源,無論在思想還是掌握第一手材料方面都做了自覺地積累,隨時可以開展研究。

五、本課題主要採用的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法(教學即研究,研究即教學,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開展研究)

調查研究法(主要通過問卷調查、、座談等方式收集、瞭解師

生的需要,確實具有開發和利用價值的作文資源)

個案研究法(收集個案材料和經驗,總結規律)

經驗總結法(總結具有普遍推廣意義的先進經驗)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及人員分工

1、課題組分工情況

張祝軍、周賢友負責課題的論證,開題報告、中期報告、結題報告的撰寫、總課題研究思路和框架的設計、子課題的確定、各類數據的整理分析、指導各子課題組的工作等。

屠玉卉、王靜選負責子課題“學校生活”方面的調查問卷的設計、第一手資料和理論文獻的蒐集整理,調查報告的撰寫,論文的撰寫。屠玉卉為本子課題組長。

卞維樹、李本運負責子課題“社會生活”方面的調查問卷的設計、第一手資料和理論文獻的蒐集整理,調查報告的撰寫,論文的撰寫。卞維樹為本子課題組長。

周祥、趙德為負責子課題“家庭生活”方面的調查問卷的設計、第一手資料和理論文獻的蒐集整理,調查報告的撰寫,論文的撰寫。周祥為本子課題組長。

徐淑明、張祝軍負責學生《優秀習作集》的編輯、整理、出版。

2、本課題研究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XX年1月-XX年6月,主要開展三個子課題的現狀調查和相關文獻資料的蒐集整理以及子課題的研究準備。

第二階段:XX年7月-XX年7月,主要是三個子課題的具體實施。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作文資源與教師作文教學和學生平時寫作有機結合,檢驗作文教學和作文創作的有效性。

第三階段:XX年8月-XX年12月,主要進行各類資料的彙總整理、理論分析、觀點論證,並上升到理論高度,提煉出作文教學資源開發和利用的一些規律、方法,整理出一些有價值的案例,寫出結題報告。

七、本課題研究的成果

開題報告、三份調查報告、三個子課題總結報告、中期報告、

總課題報告和相關的論文集。個案分析報告、學生《優秀習作集》。

八、本課題組成員

組長;張祝軍、屠玉卉 成員:周 祥、周賢友、徐淑明、王靜選、趙德為、卞維樹、李本運

篇7:語文課題開題報告

課題名稱:中學語文作業設計的研究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精心設計作業,要有啟發性,分量要適當,不要讓學生機械抄寫,以利於減輕學生負擔。”《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對課程改革的目標作出了明確的規定:“要改變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的學風,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新課程實驗中作業的設計應是開放的,應努力實現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讓作業成為培養和發展學生能力的一座橋樑,從而優化語文學習環境。

然而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看到中學語文作業設計仍存在着很多問題,學生的作業狀況並沒有得到相應的改觀。“應試教育”背景下所產生的語文作業問題依然根深蒂固,語文作業內容大多是機械抄記、重複套用,沒有思考的餘地,抄作業和不做作業的現象尤為嚴重學生每天的作業。每天除了抄、背、默,就是各種各樣的教輔資料,學生疲於應付,苦不堪言。作業存在着忽視對人發展的教育激勵功能;忽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創造性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忽視人的主觀作用的弊端,嚴重地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學習活動的空間和語文素養的`提高,缺少學生、教師與作業的情感態度的真實的互動;更重要的是制約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面對這樣的困境,我在反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申請了此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習是解決其他問題的基礎,除了知識的累積外,更多地有提高人的辨識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等方面的作用,對學生而言,通過新型作業,可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發展,從而提高教學水平和效益。

2、搭建教研平台,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在課題研究中,教師設計和整合學生作業的同時,需要學習鑽研、需要交流共進,在學習交流中,教師的團隊意識會加強,同時可以有效地整合校內資源,增強教研組團體作戰能力,其自身的專業素養也將會迅速提高。

三、課題的研究現狀

國外教師對學生作業的設計有不同的探索,西方一些教育先進國家的作業形式改革,對我們很有啟發意義。學生的課程作業主要有四種類型:(1)實踐作業。即指有教師指導的各種實驗、獨立觀察、獨立完成美術作品及各種動手能力的測試;(2)書面作業。即指客觀性測試,其形式有回答簡答題、搶答題、寫隨筆、觀察報告、評論、調查報告等;(3)口頭、聽力作業;(4)表演作業。

國內,特別是自從“減負”以後,有不少的教師進行過有關作業的設計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有針對性地、系統地設計作業的質和量,讓學生一方面有選擇地開展個性化的學習,另一方面逐漸學會自主探究,培養創新實踐能力,從而達到多樣化、個性化發展的研究和成果還不多見。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作業設計要體現針對性,突出開放性和探究性,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要按照教材的知識結構和智能體系,分類設計,如分析型作業、觀看型作業、口述型作業、研究型作業等,培養觀察、分析、動手、創造、綜合等能力。教師要努力改變作業的老面孔,拋棄枯燥乏味的抄寫,拋棄茫茫題海的戰術,創新地佈置作業、科學地評價作業,使作業真正取得理想的質量和效果。樹立適應新課程理念的作業觀,構建實現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作業設計體系。讓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從書本走向生活,在完成不同類型的作業的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收穫,並在作業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學以致用,學會在實踐活動中檢驗知識,獲得全面、主動的發展,最終為自己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讓作業成為培養和發展學生素養的一座橋樑。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1、研究優化作業設計的功能。

2、研究優化作業設計的內容。

3、研究優化作業設計的形式。

4、研究優化作業設計的容量。

5、研究優化作業設計多種學科的整合。

六、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新課標關於作業的新理念。新課程的作業已不再完全是課堂教學的附屬,而更是重建與提升課程意義及人生意義的重要內容。讓學生在作業過程中輕鬆、幸福、快樂地成長。積極倡導小組互評互改的形式,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作業的批改,從而提高學習效率,解放教師。

七、課題的研究方法、步驟

(一)課題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法輔之以經驗總結法、文獻資料法和調查法 。

圍繞課題問題,在課題組內組織公開教學,集體備課、評課活動等。根據研究目標,對研究過程中涉及的各種問題作出分析和小結。對本學科學生作跟蹤研究,並寫出研究報告。

重視資料積累,按研究內容寫出總結。邊實踐邊思考,及時總結,及時推廣。研究過程中要對研究成果進行一定數量論文的撰寫等。

(二)課題研究步驟:

本課題擬用一年時間完成,即完成時間為XX年7月至XX年10月,共分為三個階段:

本課題計劃分三個階段進行研究——

1、準備階段:(XX.6.10-XX.8.31)

(1)確定課題。(2)組織調查、問卷檢測、分析,制定實驗研究方案。

(3)學習各種現代教學理論、學習領悟新課標的精髓。

2、實驗階段:(XX.09-XX.07)

(1)根據研究方案開展實驗工作,開展課題實驗研討活動,探究其方法和途徑,及時進行經驗總結。

(2)收集與本課題實驗有關的各種資料。

第一步(XX.09—XX.10):問卷調查,摸清我校作業現狀。

1.製作“西安市第47中學學生學習情況”學生問卷調查。

2.對學生作業問卷情況進行分析

3.製作“西安市第47中學作業情況”教師問卷調查

4.對學生教師問卷情況進行分析

5.舉辦西安市第47中學作業展

第二步(XX.10—XX.11):立足校情,制定我校作業方案。

1.研討語文學科作業方案

2.制訂語文學科作業方案

第三步(XX.11—XX.12):充分調研,瞭解作業方案執行情況。

1.製作“西安市第47中學學生作業現狀的問卷調查”

2.對問卷進行分析

3.對現行作業方案進行研討

4.撰寫語文學科作業現狀的調查分析

第四步(XX.01—XX.03):反覆論證,修訂作業方案。

1.召集各班學習委員座談,瞭解教師作業佈置和學生完成情況。

2.召集各班優等生5名座談,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

3.召集各班中等生5名座談,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

4.召集各班後進生5名座談,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

5.召集老師座談,聽取老師的意見和建議

6.分析現行作業方案存在的不足和修改的方向

第五步(XX.03—XX.04)修改完善,形成富有特色的作業方案。

第六步(XX.05—XX.06)實驗總結,形成最終的作業方案

3、總結階段:(XX.06-XX.07)

整理實驗資料,對階段性成果及實驗效果進行彙總,撰寫實驗報告和論文。並填寫上傳《西安市XX-XX年度小課題結題申請表》《西安市XX-XX年度小課題結題報告》和相關的研究成果,及時聯繫指導專家獲取指導意見,保證課題研究符合結題要求,爭取課題研究獲得良好評價。

八、預期成果

1.預期難點:

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作業設計

2.創新點:

通過研究形成一些在學生情感、審美、需求上能接受的提高教學效率的作業設計方法。

3.成果:

語文教師樹立了以新課程理念為依據,確立以學生為本、新穎有趣、面向全體、學以致用的語文作業觀,能不斷地關注,不斷地探索,在實踐中逐步完善,從而使學生的個性在這裏得到張揚,使學生的人格在這裏得到尊重,使學生的情感在這裏得到體驗,使學生的生命在這裏得到發展。

篇8:語文課題開題報告

最新語文課題開題報告

我校承擔的xx市“十一五”規劃課題《國小語文系列化考級實驗與研究》今日開題。我代表課題組作開題報告,請各位代表審議並提出意見。

一、課題提出的依據

長期以來,國小語文教學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誤區,閲讀面窄、朗讀水平差、語言積累少、語言表達能力弱似乎成了國小生的“語文通病”。“如何切實提高國小語文教學質量?”困擾着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

2001年由國家教育部制訂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習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這些論述有意識地將“語文素養”凸現出來,為國小語文教學改革指明瞭研究方向,也為“如何提高國小語文教學質量”提供了一個極具探究價值的突破口。

但是,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僅靠語文課本中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要讓學生學好語文,必須要激發學生課外識字、閲讀、背誦和習作的興趣,引導學生拓寬語文學習渠道,激勵學生自主識字、自主閲讀、自主積累,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發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時間中,由於缺乏具體規範的、可以操作實施的評價手段與活動,很難將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各項具體要求,特別是課外閲讀和語言積累的數量落到實處。鑑於此,我們提出了《國小語文系列化考級實驗與研究》這一研究課題,準備採取切實有效的活動形式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一)理論價值

1、促進教師自主探究國小語文教學規律。在系列化考級活動中,由於包括了識字、寫字、閲讀、背誦、習作五個方面的內容,各項學習內容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繫和規律,教師在引導學生參與考級過程中可以進一步研究各項學習能力之間如何相互促進,相互轉化,從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樹立大語文學習觀,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2、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研究氛圍,幫助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全面提高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和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全面提升教師教科研素質,引導教師探索全新的.語文教學模式,努力建設一支富有創造生機的中青年骨幹教師隊伍,把學校建設成一所散發濃郁書香的特色學校。

(二)實踐價值

1、引導學生感悟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具有自主識字、獨立閲讀、自主積累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

2、全面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會識字、勤讀書、善積累、愛寫作的良好習慣,拓寬語文教學的時間和空間,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3、在各項考級活動中,優化學法指導,增強同學間的合作、交流意識,全面提高學生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評價的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全面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與理解能力,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好基礎,同時也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與實踐基礎

(一)理論基礎

1、我校歷來重視教科研工作,先後承擔了十多項國家、省、市、區級課題,並取得了比較理想的課題研究成果。學校有較為優越的教學研究條件,能保證人力、財力的投入,有較為完善的教科研管理網絡。

2、目前,我們語文教研組18人,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教師佔全體教師的95%,絕大部分教師參加過區級以上優質課比賽。教師的科研意識比較強,教學理念能夠與時俱進,教育理論水平較高,這一切都為我們進行課題研究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二)實踐基礎

1、此課題已經在我們學校開展了近三年的時間,我們在進行各項考級的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也發現了其中存在的部分問題,這為調整實驗方向,採取更加科學有效的實驗措施,從而進一步開展實驗研究奠定了相應的基礎。

2、學校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財力,編寫了實驗研究所需要的輔助教材,購買了內容豐富適合兒童閲讀的書籍,編印了相應的考級證書,保證了開展實驗研究的時間,這都為課題研究的深入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四、課題研究的總體目標和主要內容

(一)課題研究的總體目標

課題研究的總體目標就是引領各位語文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參加識字、寫字、閲讀、背誦、習作五項考級活動,努力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培育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進而提高全校的語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整體學習能力的提高。同時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與教學水平,努力創建一支具有較強科研水平的語文教師隊伍。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是:

1、研究各項考級所應達到的具體目標;

2、研究各項考級的組織形式與實施策略;

3、研究如何落實課程標準中對學生課外閲讀量與積累量的具體要求;

4、研究開展各項考級對學生整體學習能力的影響;

5、研究如何創建書香校園;

6、研究如何改變教師的職業生活方式,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五、課題研究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一)課題研究的基本原則

1. 開放性原則:閲讀考級和背誦考級的內容可以來源於學生的課本、

自讀課本和課外書等,給學生一定的選擇空間,使學生能夠比較開放地進行閲讀。

2. 靈活性原則:集中測評與和分散測評相結合,全校活動、級部活動

和班級活動相結合,給實驗教師更多的空間,便於發揮教師的積極性。

3. 激勵性原則:語文系列化考級重視知識與技能的結合、重視學生在

親身參與語文各項活動中而獲得的感悟和體驗、重視讓全校每一個學生的全員參與。這樣的評價,就有利於調動起全校師生學語文的興趣。

4. 科學性原則:在制定評價試題、設定評價標準的過程中,要遵循語

文學科的內部規律,還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此科學性在本實驗中顯得尤其重要。

(二)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

我們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要研究方法。要求參與研究的教師以實際問題的解決為主要任務,積極參與教學實踐,力求在真實的特定教學環境中進行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實性,注意認真觀察、總結、反思、再總結,以不斷改進研究方法,取得研究成效。

1、調查法:

適時調查國小生的閲讀量及積累量,瞭解學生的閲讀時間、閲讀興趣、閲讀個性,喜歡背誦積累的內容,調整閲讀和背誦考級的範圍。

2、行動研究法:

在課題實施過程中圍繞課題研究目標,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邊實踐、邊總結,不斷摸索出經驗和規律的東西。

3、問卷法:

對學生各階段的閲讀能力採取試卷檢測達標的方法進行檢測,通過分類檢測和綜合檢測,定性評估和量化評估,教師評價和專家評價等對學生閲讀潛能進行測評。

4、經驗總結法: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認真做好各類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實施情況的紀錄。對課題研究作總結、驗證、提煉,概括有關教學現象,並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

六、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和預期的成果

(一)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

準備過程:2006年3月——2006年5月

在此過程中,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進行調查研討,調整課題總體研究目標;

2、設立各級考評委員會,加強實驗的領導力度。

3、購置大量圖書,為考級全面開展提供有利條件。

4、精心修訂識字和背誦用書《字海競帆》和《文海拾貝》。

5、修訂各項考級內容的考級要求,明確考級範圍。

研究實施過程:2006年5月——2013年3月

第一階段:2006年5月——2007年7月

在實驗研究過程中,我們將根據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和特點,將各項考級分散安排在各個年級段,循序漸進地開展考級活動。一二年級重點研究識字、寫字考級,三年級重點進行寫字、閲讀、背誦考級,四、五年級重點研究閲讀、背誦、習作考級。同時我們將採取各種形式進行“書香校園”的建設,引導教師努力點燃學生的閲讀熱情,激發他們的閲讀興趣,着力在學校掀起師生共同閲讀的高潮。此階段我們研究的重點是識字考級和寫字考級。

第二階段:2007年8月——2008年7月

本階段我們將在上一研究階段的基礎上繼續分年級段開展深入研究,引導教師採取各種科學有效的方式進行語文教學、調動閲讀積極性,並適時與考級相結合,激勵學生不斷向自己新的高度挑戰。本階段我們研究的重點是識字考級、寫字考級和閲讀考級。

第三階段:2008年8月——2013年7月

本階段我們將引導教師積極將自己在課題實驗過程中的探索、發現與反思及時歸納整理,促使教師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長。跟蹤調查學生參加考級後整體學習能力的變化和如何以有效的方式組織閲讀和識字考級,落實課程標準中對學生閲讀量和識字量的具體要求將成為本階段的研究重點。

第四階段:2013年8月——2013年3月

本階段我們將重點研究學生進行大量閲讀之後語言表達能力的變化,避開應試教育的影響,引導並鼓勵學生寫出有個性,有創意的文章,思考探索如何採取科學有效的方式開展習作考級,促進學生習作及整體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

課題結題過程:2013年3月——2013年6月

在本階段中,我們一方面繼續進行各項考級實驗,一方面重點針對前一階段的研究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梳理思路,整理研究成果,形成研究報告。

(二)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1、通過參加各項考級活動,幫助學生養成自主識字、自覺閲讀、自願背誦和快樂寫作的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爭取在二年級末識字量達到平均2800字以上,國小學習生活結束時平均閲讀量超過300萬字,背誦積累的名家名篇、古詩文平均超過200篇,使全體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得到全面提高。

2、在全校掀起多識字,多讀書,多積累的語文學習熱潮,營造出濃厚的人文氛圍,形成學校語文教學的特色,從而促進其他學科更加健康有序地發展。

篇9:語文課題開題報告

課題名稱: 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的現狀及策略研究

1、選題意義和背景。

本文的研究意義主要體現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

(一)理論意義從理論上來講,本文以國小語文中低段的朗讀教學為研究對象,較為系統地闡釋朗讀及朗讀教學的相關概念,揭示朗讀教學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借鑑與其相關的心理學理論,探索朗讀教學的內在規律,分析國小中低段朗讀教學的教材及實際教學現狀,探究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朗讀教學的實踐策略,以上這些首先可以從意識形態層面上糾正部分一線語文教師長期以來形成的有關朗讀教學的有失偏頗的觀念,喚起一線語文教師對朗讀教學的關注,共同達成“還語文課堂以琅琅讀書聲”的教學理念,從而更好地使認識指導實踐;其次,本論文的研究將有助於豐富該學段語文朗讀教學的理論基礎,為其提供包括心理學、朗讀學理論、朗讀實例研究、朗讀實踐策略等方面在內的理論依據。

(二)實踐意義從實踐上來講,對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的研究,有利於改善當前很大一部分一線國小中低段語文教師在朗讀教學中無理可依、無法可循的困境,使其朗讀教學的方法更具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本論文擬採用問卷形式展開調查,調查提供的數據可以更加直觀、具體地分析國小語文朗讀教學的現狀,為我們的朗讀教學明確改進的方向。本文將結合具體教材內容逐層深入地探討朗讀的基本功訓練,並結合具體教學案例進行朗讀教學方式、方法的分析研究,探索一些切實可行的實踐策略,能為一線的語文教師在朗讀教學的具體問題上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鑑與幫助。

筆者希望能通過對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的研究,探索有效的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方式、方法,從而使朗讀能更好地服務於語文閲讀教學乃至語文課的系統教學,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及審美情趣,充分發揮這一傳統教學方法的巨大魅力及作用。

2、論文綜述/研究基礎。

筆者通過對文獻的研究整理髮現,研究者們對朗讀教學的意義和作用、現狀及成因、朗讀教學的策略這三方面業已作了一些較為集中、詳盡的探索,為本課題的研究莫定了較為豐富而深厚的基礎。但需指出的是,在筆者查閲的110多篇朗讀教學相關的研究文獻中,立足於新課改背景及新的課程標準,在新課改及新的課程標準視域下的國小階段的語文朗讀教學研究文獻僅寥寥數篇,而針對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的相關研究論文更是少之又少。且其在對朗讀教學的理論研究上尚比較缺乏或者深度不夠,缺乏或鮮少有科學的心理學、朗讀學等方面的理論支撐,在探討較為系統的、操作性強的朗讀策略上也還存在較大的探索空間。基於此,本文試圖將心理學、朗讀學等相關理論引入國小中低段語文的朗讀教學研究,分析該學段朗讀教學的特殊性及其所應遵循的規律;通過對人教版國小中低段語文教材中的朗讀內容及目標要求進行梳理,闡析新課標理念滲透下的該學段教材中的朗讀現狀;通過對杭州四所國小中低段語文教師的小範圍的問卷調查、課堂觀察等對國小中低段的朗讀教學現狀及其成因進行探析;同時依照朗讀字、詞、句、章這一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低級到高級的順序進行朗讀基本功}}I練闡述並結合教材中的具體內容進行示例分析;此外,本文還將結合部分具體的、較為典型的朗讀教學謀例探討一些朗讀教學的方式、方法。本研究試在專業化、科學化的國小中低段朗讀教學指導、較為有效的朗讀教學策略等方面作一些思考與研究,希望對有志於朗讀教學研究的同仁能有拋磚引玉之用。

3、論文的理論依據、研究方法、研究內容。

本研究主要以《新課標》為依據,以相關的心理學、朗讀學理論為指導,以國小中低段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教學為主要研究內容。鑑於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朗讀教學研究是一個操作性很強的實踐性課題,因此本文在實踐策略研究過程中,將把朗讀的相關理論與具體的課文教學相結合,並運用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課堂觀察法、課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來進行研究。

4、研究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當前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中國存在的問題做一淺顯的探尋,並簡要分析其背後的成因。

(一)朗讀教學重視不夠,課堂朗讀時間不充分《新課標》指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特別關注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學生識字寫字、閲讀、寫作、口語交際和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應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不少教師已經意識到全面培養學生聽、説、讀、寫能力的重要性。

國小中低段,尤其是國小低段,是學生識字寫字的重要階段。教師花很多時間在字詞的筆畫、筆順上,教學生怎麼讀、怎麼寫。這個時候的念字,不是我們所説的朗讀教學。單單會念會寫,沒有將字詞放回到具體的語句、語篇中,學生並不能很好地掌握字詞的意義,更不用説形成讀出自己的感受與理解。教師自認為已讓學生充分讀,反覆讀了,但其實這樣的朗讀,實則是缺乏有效性的。

其次,由於中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限,教師總是擔心學生沒聽懂、難掌握,所以“滿堂問”“滿堂灌”,而忽視了學生們的大聲朗讀。在筆者聽到的語文課中,有不少是40分鐘的課上學生的朗讀時間不到5分鐘的。有的即便是有朗讀也只是“為讀而讀”,匆匆忙忙,“雁過無痕”.教師在課堂上用於朗讀教學的時間和精力如此之少,效果可想而知。例如,在上課伊始,為了讓學生能夠對課文有整體性的感知,教師通常會要求學生結合課下注釋的字音及註釋,掌握詞語的音、形、義,疏通文章大意。有時教師還會讓學生帶着任務邊讀邊思考。這本無可厚非。然而現實的課堂上經常發生的情況是學生的讀書聲還未落,不少學生連課文都還沒有讀完,教師就“啪啪啪”地鼓掌讓學生停止朗讀,繼而開始下一個環節的教學。此時的朗讀僅僅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過渡環節。在課堂上沒有充分地朗讀,課文字裏行問所藴含的豐富思想與情感學生將無法仔細感受、體悟、品味,更不用説引發學生的共鳴了。

(二)朗讀教學指導方法乏而不力,缺乏科學性問卷結果顯示,半數以上教師認為自己在朗讀教學中遭遇的最大困難就是缺乏有效的科學方法,甚至有不少教師表示自己的朗讀水平有限。在筆者的課堂聽課觀察中,發現在學生的朗讀前後,教師對朗讀的指導往往比較少,此可謂“乏”;或者就是即便有教師的指導,大多也只是停留在字詞讀音、有無添字漏字、語序是否正確等一般層面,真正按《新課標》內容與目標進行細緻而規範指導的只佔極少數,此可謂“不力’夕。甚至是有的教師在學生進行朗讀時,不注意聽,而是自顧自地寫板書或看教案,至於學生究竟讀得怎麼樣自是無從評論。還有的教師因為自身的'朗讀水平有限,結果就是”以其昏昏“難以”使人昭昭“.

(三)朗讀教學目標不明確,課堂朗讀具有隨意性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打破沉悶、沒有生氣的語文課堂的重要性,課堂上有意識地讓學生進行朗讀。問卷調查顯示,差不多半數的教師在備課時”有時設計朗讀方案“,僅16%的教師表示是”經常設計“的。由此可見,教師在備課時,對朗讀教學的目標、教法、步驟往往是沒有完整的預設的。有的教師並沒有把朗讀作為一種成熟、獨立的教學方法來加以設計、使用,而是作為一種可有可無的輔助手段穿插在講解、討論、分析的過程中。誠然,朗讀常常要和討論、小組合作探究等方法整合使用,但如果學生的朗讀總被置於一個可有可無、有時間就多讀一下啊、沒時間就少讀甚至不讀、可以被隨意擠佔的地位,該朗讀的文章不朗讀,該朗讀的環節不朗讀,顯然是違背語文學習的規律的。

(四)朗讀教學的對象涉及面窄,朗讀方式單一一些語文課上,尤其是展示性的公開課上,教師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幾個朗讀能力突出的同學身上,讀來讀去就這麼三五個學生,這幾個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了展示,大多數的學生被”邊緣化“

(五)朗讀教學評價主體單一,缺乏具體有效的多層次評價系統教師較少把機會留給學生,指導學生進行互相評價,更鮮少引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自我反思。學生處於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對朗讀缺乏自己的判斷。

5、預期的結果。

1.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在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的實施策略。語文閲讀教學與正確、有效的朗讀訓練的有機結合,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通過將語、文本解讀能力、語文學科思維能力以及語文審美能力都得以鍛鍊、提高,從而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2.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任何一種技能的訓練與教學都需要教師自身必須首先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與素質,朗讀的訓練與教學自然也是其中一項基本且非常重要的技能。開展語文課堂中朗讀教學的研究,教師必須自己先深入文本,對文本進行正確的解讀,才能在朗讀中傳遞出恰當的感情,進而指導學生朗讀。因而朗讀教學及研究能提高教師的文本解讀能力。其次,教師在開展朗讀教學及研究的過程中,必然需要了解與朗讀教學相關的心理學、朗讀學、教育學等方面的理論,知曉朗讀教學的規律及特點,掌握朗讀教學的方式、方法,從而拓寬教師自身的朗讀知識儲備。還有,在開展研究過程中,教師需要蒐集一系列朗讀教學的相關案例,並嘗試開展各種課堂朗讀教學的實踐活動,這些都將成為教師寶貴的教學資源。凡此種種,教師的素質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提高,其專業化發展也得到了很好的促進。

6、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2]張頌。朗讀學(第三版)[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3]張頌:朗讀美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4]竇桂梅。跟竇桂梅學朗讀〔M].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 4

[5]董蓓菲。語文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6]王尚文。語感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7]張中原,徐林祥。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新編[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

[8]張大均。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9]王尚文。走進語文教學之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l0]唐全騰。教師不可不知的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11]韓向東。還語文課以朗朗的讀書聲(上)[J].瀋陽:《遼寧教育》2000年。4

[12〕高珊。新課標下語文朗讀教學的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2. 7

[13]餘勁梅。國小中年段語文朗讀教學四步驟:基於《學科學業質量評價標準》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J].現代閲讀,2012. 8

[14]汪啟忠。關於朗讀與朗讀本質的再思考[J].文學教育,2012. 9

[15]李金國。從遮蔽到重提:國小語文朗讀教學的問題與對策例析[J].鄭州師範教育,2014,(6)。

[16]張子靜。簡析國小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應對策略〔J].科技創新導報,2015, (1)。

[17]馮國麗。淺談國小語文朗讀指導策略[J].學週刊,2015, (5) .

[18]孫航鷹。國小語文朗讀教學探微[J].中國校外教育,2014,(S1)。

[19]鄭如意。新課改背景下國小語文朗讀教學現狀與解決途徑[J].科技創新導報,2015,(4)。

[20]顏秀峯。談優化國小語文朗讀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1,(19)。

[21]劉惠春。淺談國小語文朗讀教學[J].學週刊,2012, (2) .

[22]於雙全。論如何優化國小語文朗讀訓練[J].學週刊,2012,(6)。

[23]肖洋。淺談如何搞好國小語文朗讀教學[J].學週刊,2012, (8) .

[24]王梅芹。國小語文朗讀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2,(20)。

[25]齊敏,李維佳。國小語文朗讀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 (6)。

[26]徐浪。淺談國小語文朗讀教學〔J].文學教育(中),2010, (3) .

[27]林萍。國小語文朗讀指導與評價的螺旋促讀模式的探究〔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0,(6)。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kaiti/qvkv1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