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行政管理論文模板 >

淺談“菜賤傷農”中的政府角色

淺談“菜賤傷農”中的政府角色

淺談“菜賤傷農”中的政府角色
今年三四月份,北京、山東、安徽與珠江三角洲地區都出現了菜價急降的現象,莧菜長到一米高菜農都不去收,成片成片的蔬菜被鏟去,有網友幫她七十多歲的老奶奶賣萵苣,網上賣菜之風越演越烈,甚至於,各地政府組織企業、學校購買蔬菜,以防菜賤傷農。但是,與此同時,超市裏頭的蔬菜價格一直居高不下。終端市場的高價與田間的批發低價同時存在的現象確實讓人無法接受。
這些情況的出現,是因為:
1.供過於求,由於上年一些蔬菜的價格偏高,所以今年很多農民就跟風種植那些蔬菜,導致在非銷售旺季,很多蔬菜集中上市;
2.物流成本過高,由於通脹嚴重,在市場上出售的蔬菜的價格最多有70%來自高昂的物流成本(運費,保險費等);
3.行業信息預警機制的不完善,沒有正確地引導農民到底應種什麼,種多收;
4.生產錯季,今年南方的氣温偏低,蔬菜上市時間較晚,跟北方的蔬菜上市衝到了一起,所以造成市場蔬菜過量;
5.農業保險體系不健全。
    相信問起原因,很多人都能説得頭頭是道,問題在於,這個“菜賤傷農”而且“菜貴傷民”的情況是今年才出現的嗎?不是!每年都翻翻覆覆,每年都有農民因為種植不恰當而血本無歸,這裏面,政府又做了什麼工作?
今年,出現大量的“菜賤傷農”事件之後,商務部於4月23號發緊急通知,要求拓寬流通渠道降低成本,緩解蔬菜難賣的問題;農業部緊急部署,要求各地農業部門,幫助菜農尋找市場銷路,穩定蔬菜生產發展。
十二五規劃綱要裏面寫道: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農業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加快健全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培育多元化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供銷合作社、農民經紀人、龍頭企業等提供多種形式的生產經營服務。積極發展農產品流通服務,加快建設流通成本低、運行效率高的農產品營銷網絡。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每一次都是事情發生之後,政府的有關部門才出面來説,應該如何如何去做。為什麼不能在事情發生之前,先做好預警?這樣,如何改變我們的農業格局,如何改善農民的生活環境,增加他們的收入?
菜價收購價格過低,政府才跑出來託市,確實,短期的託市行為可以減少菜農的損失,但在中長期來看,這有可能造成菜農的道德風險,菜農只管種菜,不管種什麼菜,不管要種多少菜,有事找政府,降低菜農的風險意識,這其實是損害了菜農的獨立判斷能力,增加了菜農長期的損失。
相對於政府的託市行為,政府更應該做的是加強信息的蒐集與傳播,減少菜市場由於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波動與不確定性,降低流通成本,健全行業預警機制和農業保險體系。
我國自1995來啟動“菜籃子”工程,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城鄉共建”。“菜籃子”工程使蔬菜的價格相對穩定,使蔬菜產銷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成功轉變。同時也形成了“生產基地—中心批發市場—銷售基地”的生態鏈。
問題在於,以批發市場為核心的流通體系使得“菜籃子”工程的嚴重問題難以解決,流通環節的不斷增加,層層加價,從產地到終端銷售,蔬菜的價格幾倍甚至十幾倍地瘋漲,而這些價格的提高卻沒有使菜農得到一點點的實惠。更何況,當菜農的銷售對象主要面向批發市場的時候,農業公司化經營的設想就更難以付諸實踐。
面對遼闊而且信息萬變的市場,規模小,信息匱乏的散户農民根本無能為力,只能看着市場的風險在瞬間吞噬掉自己的血汗成果。其實,所謂的“菜賤傷農”問題主要是因為“菜籃子”工程的頑固弊病所引起的。根本出路在於訂單農業和公司化經營。
散户要聯合起來,一個村,一個鎮的規模是肯定不夠大的,只有把規模做到,才能更好地抵禦市場風險,這就需要政府的努力,
政府是作為引路人,政府真正要做的事情是把散户都號召起來,建立公司化的農業經營模式,加強信息的引導,提供更多的行業信息給農民,健全農業的保險機制,減少通脹,減少價格的波動性,使菜市場的運作更加有效率。
要改變以批發市場為核心的產銷模式,勢必會經歷陣痛,這是經濟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經歷的階段。農民只是弱小的散户,只有在政府的積極引導和鼓勵之下,農民才有能力改變他們的不利地位,才能發展出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之路,中國的農民才能真正地富起來,才能建設他們的美好家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xingzheng/olmr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