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淺談新時代下國小階段“家校共育”的開展模式

淺談新時代下國小階段“家校共育”的開展模式

新時代下的人才培育,特別是國小階段的學生培養,較過去而言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此背景下,家庭和學校是否能協調共進、完成資源優勢互補即成為了決定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家校共育工作可通過家庭成員和學校老師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對學生進行教育,構建家校共育的教育氛圍,使得國小生身邊最親和的元素都作用於學生的成長,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的目的。

淺談新時代下國小階段“家校共育”的開展模式

一、“家校共育”的核心要義

(一)充分認識到“家”的參與是育才的保障

家校共育的前提,首先即是讓家長改變傳統觀念,共同參與教育孩子當中。

首先,家庭是個性教育的啟蒙地。家庭教育具備先天的針對性優勢,家長非常瞭解自己的孩子,可以充分地因材施教,提升孩子的綜合能力。

其次,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銜接。國小階段的孩子普遍還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完成老師要求的作業、閲讀、課後任務等往往效率不高,需要家長按照老師的要求督促孩子提高速度、按時完成任務,養成自覺性。

第三,家庭教育是孩子綜合素質培養的奠基石。父母要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提早糾正學習上可能出現的問題,例如孩子好動難於靜心,可以鼓勵引導孩子上藝術課磨鍊孩子的性子;或是孩子過於羞澀內斂,可以多帶孩子參加課外活動培養孩子的膽識和社交能力。

(二)“共育”的加入是育才的肥料

教育研究者馬忠虎對家校共育問題的研究得出,家庭和學校在孩子教育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作用是互補的,不存在從屬關係。老師要通過家長更好地瞭解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家長可以通過與老師交流得到更多來自學校及老師方面的指導。

二、“家校共育”的成功新實踐

我作為一名班主任,通過不斷的實踐與探索,除了之前的“州州”案例——與學生父親家校共育成功助力“州州”改變壞習慣開始逐漸變好的方式外,還探索出了“教師-學生-家長”互動的新方式,即“給家長寫一封信”專題活動。為了讓家長充分了解孩子的成長心路,我在班級裏組織了一次“給家長寫一封信”專題活動,鼓勵孩子將想説的話以寫信的形式告訴家長。此項活動得到了不錯的反響,家長們有了一次良好的感知孩子想法的機會,同時部分家長還給孩子回了信,通過活動後期的採訪,家長可孩子都反饋這是一次絕佳的互動機會,打破了以往多數家長忙於工作或不善於與孩子溝通造成的交流阻礙,成功建立起了一座溝通之橋。

三、新時代下“家校共育”的工作思路

通過長期的工作實踐,我發現家校共育中存在一些誤區,必須提高重視。

(一)家長觀念老舊,缺乏共育意識

有的家長認為家長會容易挨批評而不願意來,會後和孩子交流時又容易誇大孩子在學校的問題,這會使孩子認為老師存在針對性的意見,沒有如實反映他在學校的情況,進而對老師也產生逆反和牴觸情緒,導致家長會失去了促使孩子進步的作用,並且成為老師、家長和學生的矛盾集合體。個別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教育孩子的責任就移交給了學校和老師,自己可以當“甩手掌櫃”。理解出現偏差,就會造成家長與教師之間的責任邊界趨於模糊,導致家校共育停留於表面。

(二)家長過於重視分數,沒有看到考試真正的意義

國小階段的教學內容主要是打好基礎,理清楚思路,這個階段孩子考試的分數不一定是孩子水平的真實反映。例如兩名學生都得了90分其智能水平並不相同。細心的同學把簡單的題都做對了,粗心但聰明點的同學把難題都做對了,如果把每道題的分數與題目難易程度進行加權,常常就會出現5分的題目加權後為4分,15分的題目加權後為20分,這時作對簡單題目的孩子可能加權分數就是85分,而作對難題的孩子加權分數就是95分,不同學生之間的差距也就是這樣逐漸拉開的。所以這時候,家長如果只是看到孩子的表面得分,沒有認真分析孩子的真正弱項,可能就會導致不知不覺間與別的孩子形成難以趕超的鴻溝。

(三)家長有心無力,不知道如何參與“共育”

傳統的家長會頻率不高,會上主題相對單一,對於迴歸家庭後起到的作用並不明顯;此外,現階段家長普遍因為工作忙,沒有時間進行專業的研究,導致無法科學、有效的參與到“家校共育”中來。

四、解決思路與探索

結合現有實踐經驗,同時多方學習先進的經驗,我認為可從如下方式入手。

(一)家長來班上進行“講學”。

以“州州”案例為借鑑,積極挖掘家長們的課程教學資源服務於學生。可以不定期組織邀請家長來班級進行講課,拓展教學資源,利用家長們這的專長知識講授給學生,而這些知識一般都是老師不會講的。同時,讓家長親自感受一下當老師的角色,使得家長和孩子在課堂教學中實現零距離的接觸,這樣就能更好地認識到孩子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使得家長更好地履行教育孩子的職責。

(二)改變與家長溝通成績的思路

目前我們實行的是除期中期末以外,每學完一個單元或模塊考試一次,不同的考試單元難易程度各不相同,基礎和技巧比重也有差異,所以我們各科老師要注意與家長溝通時的思路,特別是改變部分只看分數家長的思路,挖掘孩子錯題背後代表的孩子存在的弱項,究竟是基礎不牢、粗心,或是理解有問題,引導家長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不足之處,基礎不牢的多注意積累背誦,多練習;粗心的要指出易錯點,建立錯題本讓孩子時常温習;理解有問題的要針對性給孩子指導思路。家長存在指導困難的,老師也要給家長解決思路建議,在小升中之前培養好孩子的紮實基礎和思考能力。

(三)舉辦家長培訓活動。

可以根據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組織班級家長開展相應的家庭教育講座,通過系統化的學習,比如老師專門給家長講課,邀請教育專家來講課、集體觀看教育視頻等多種形式,使得家長能夠在家庭教育方面創新思維、提升水平,改變家長傳統的教育觀念,提升家庭的知識技能水平,使得家庭教育水平上一個檔次。

五、結語

在孩子教育這條路上,老師和家長目標一致,需要攜手同行,彼此充分尊重與信任,互相吸取優勢資源,形成教育合力,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徑地提高“家校共育”模式力量,為全面提升孩子綜合實力打造堅實保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9ywk5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