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企業文化 >方案模板 >

高速員工五年規劃

高速員工五年規劃

第一篇:高速員工五年規劃

高速員工五年規劃

高速員工五年規劃

提升文化建設軟實力,實現企業跨越新發展

早在xx年,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文化強國的戰略,第一次以全會決定的方式對文化改革發展作出部署,文化以從未有的姿態進入國民的視野。如今全國各條戰線的高速公路都在深入學習中。作為xx高速的一份子,尤其是來自一線的員工,我時常在想:“我們高速公路文化發展的方向在哪?同其它的高速相比我們的特色是什麼?作為基層的信息員,我該如何運用我手中的筆,去深入淺出地告訴大家,我們該怎麼做及做得更好?”

一,瞭解何為五年規劃及包涵的內容

任何一種文化都是一種綜合體,高速公路文化也是一樣。它由三個部分組成,一邊是高速公路文化建設,另一邊是高速公路的優質服務。它的中心則是核心價值觀的提煉。

説到文化建設和優質服務大家都不陌生,我們的日常工作就是緊密圍繞着它們而開展的。早在之前我們開展的“您好工程,微笑服務”,再到如今的“温馨服務”,這些都是優質服務的一部分。而在我們身邊的那些對服務明星的評比,滿意窗口的調查,那些來自於一線的與公司息息相關的合理化建議,那些充滿人文關懷的公益活動,還有營運部門組織的,貼合實際工作的辯論賽,現場操作模擬賽,還有工會開展的其他各類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等等,這些都是文化建設的一部分。我們做這些工作只為了一個總目標:堅持以人為本,用五年的時間打造新一輪的高速公路文化價值體系,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五年規劃。這五年規劃的年限是xx年--2014年。

二,瞭解公司xx年工作重點,突出高速文化發展的戰略意義

公司早在年初結合控股公司的要求,組織大家學習了《關於印發<四個年>活動實施意見的通知》,文件中細化了四個年各自工作的重點,明確了歸口部門。通過深入學習與探討,我們不難發現,同其他高速所提出的文化不同的是,我們的更細化,更具體也更實際。

就文化建設年這一項中,就可分為:核心價值觀,經營理念,制度文化,廉政文化,人才文化,和諧文化,責任文化,學習型企業,形象建設與陣地建設十大方面。除了文化建設年外,xx年還是管理提升年,改革創新年,和跨越發展年,這四大主題全面涵蓋了xx年的全部工作。從對它的研究部署到落實責任,再到工作重點,活動細則中我們不難看出,xx年將是公司加快推進轉型戰略的重要時刻。

三,剖析公司目前存在的問題

既然xx年如此重要,那麼作為一線員工,我們又該做些什麼?我們深知,作為xx一份子,作為控股公司一份子,作為江蘇高速一份子,我們身負使命。因為公司對外形象最直接最有效的證明人與代言人是誰?是我們一線員工。我們服務質量的高低與好壞,某種意義上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決定因素之一,一些公司的方針政策理念,都是通過我們去對外宣傳與體現的。多年來的團隊建設,集體榮譽感與使命感教導我們,我們是企業的主人,企業強則員工盛,企業弱則員工衰。

作為江蘇高速的龍頭企業,我們要想走得更遠,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找出自身的不足,俗話説,根基不牢,地動山搖。縱觀當今高速公路的發展,尤其是十二五期間,我國高速公路經營產業化、管理智能化將向縱深發展。以我本人看就我們企業而言,我們如今面臨的困難可分為兩大點,對外表現為社會的期望值與對我們的美譽度之間的對比在日趨增大,對內則表現為我們的職工綜合素質與履行職能職責的要求不相適應。我們只有站在公立的角度,面對現實,正視問題,揚長避短,才能謀取企業的良性發展。

四,結合實際找出解決的方案

外界對我們高速公路的最基本要求是:暢行。對我們的期望值是:智能與温馨。因此我們的首要任務是保暢通,其次才是在高效智能的前提下去感受我們的温馨與和諧。倘若最基本的要求無法實現,又談何優質服務呢。上帝們才不會因為雨、雪、霧、冰這些不可抗力因素的影響,導致車輛通行受阻來原諒你。更是不會寬恕和包容那些,由於我們自身的原因才造成的通行不暢。高速公路不高速是最致命的問題。如何解決問題,做到兩者統一,繼而達到雙贏的局面,我僅代表個人拙見:

1. 建立高效的運營標準體系

我們可以在原有的貫標體系的基礎上,再進一步細化要求。

比如應急預案的制定來説,演練可否考慮不要只是固定在某個收費站,某個服務區,某個點上,可以把它們有效地連接起來,運用我們的高科技平台,我們的信息發佈渠道等,將路政,交警,收費,清障等在某個時刻聯合互動,全方位構建“全程監控、功能融合、信息共享”的智能型高速公路,這樣產生的應急小分隊,所制定的應急預案才是真正適合實際的,高效的。因為它是建立在“快速暢通“的基礎上,是全方位的集眾人智慧於一體的集體結晶。

2. 開展特色服務,提高温馨服務的質量

“温馨xx路”活動開展以來,我們的服務水平是提升了,外界對我們的評價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上升,但是僅僅停留在原地是不夠的,我們要積極探索特色化服務。如收費站能否考慮將某個亭作為特色試點,以“真心,誠心,貼心,暖心”四心為服務中心,由收費員自主把握,如遇到熟悉的人打招呼可説方言啊,遇到國際友人也能説:“can i help you ?”等等。不必完全按照禮儀服務一板一眼的要求來行事。

3. 進一步注重公益服務,提高外界的美譽度。

我們常説,“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我們服務大眾,大也服務於我們,社會是一個整體,全世界都是一個地球村的村民。作為江蘇交通的龍頭企業,我們高速交通人有責任,有義務去幫助那些真正需要我們關心,愛護的人。“學雷鋒,獻愛心,”“幫助孤寡老人”,“救助失學兒童”,號召大家集資募捐這些公益活動的開展,如今是取得了不錯的口碑。我們能否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如創建一個高速人基金,以某一項議題為中心,號召全社會都來羣策羣力,互幫互助。

4.內部員工的思想文化建設要採用多渠道大範圍

我們的員工在多年的教導下,“學習型班組,學習型企業”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愛學習,愛動腦是如今大家普遍的優點。但是由於我們所處地理位置大多數遠離市區,特殊的上班時間使得在業餘時間,加強自身的文化學習成了一件有難度的事。如今,僅僅具有某一項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公司需要的是集工科,財務,法律等專業知識為一身的複合型高端人才,公司的各類培訓與學習還只是停留在一定層面,對於一些基層的員工來説,能參加一些高質量的培訓與學習,似乎是一件可望不可及的事。公司能否考慮,在這方面也建立一整套學習機制,如前段時間的內部培訓師的學習就很好。一些大企業都有自己的內部培訓人員,因為他們來自基層,具備相關的知識與教學能力,又有這份熱情去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所掌握的經驗去無私地傳授給大家。對於企業來説,既節約了培訓成本,又提高了培訓效率,還搭建了員工學習的另一個精彩舞台。這一行為不僅是滿足了他們學習的要求,更能激發他們熱愛工作,熱愛集體的高度激情,還能提高員工們的綜合素質,極大地提高了員工的執行力,何樂而不為呢?

以上只是我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員工,所談的僅僅只是一些個人的小觀點。記得xx總經理在xx路訊十週年慶典的總結報告上説:我們要將企業文化做到內化心,外化行,固化型,要讓員工自發自願來做這件事。我想我們一定會的!

第二篇:潞安員工 我的第一個五年規劃

我的第一個五年規劃

2014年7月,很慶幸的成為了潞安煤基清潔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的一名員工。對我公司的明天我充滿了期待。因為它明天的成績將決定着我未來的生活。為此,我特制訂該五年計劃來嚴格要求自己日常的生活與工作,以確保我可以在今後不走錯路,少走彎路,成為合格優秀的潞安員工,為我公司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雖然我公司還在建廠之中,2014到2014年我們主要在別的場子和相關企業進行學習和實習。其實有很多知識是課本上無法學習到的,估計生活和學習環境會苦一點,但是我們要發揚潞安艱苦奮鬥的精神,刻苦學習,真抓實幹,為了我們以後可以成功的開車和運行而累積知識。

2014年我公司應該可以正式投產運行了,俗話説萬事開頭難,所以説今年是我公司的關鍵一年。在投產的第一年我們要嚴格規範自己的各種行為和操作,來確保我公司的正常運行。時時刻刻牢記安全,注意規範操作,在工作中尋找不足,不斷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爭取成為一名合格和有用的潞安員工

一個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合格員工的同時,也要不斷向上,爭取成為具有管理藝術才能的領導者。所以我計劃在之後的幾年中,要向領導層邁入,這樣我更要完善自己,擴

大自己的交際圈,加強管理能力。

時光如流水,五年時間會在不經意之間悄悄流逝。如何利用好時間,把計劃經過努力變成現實,那麼這五年才會是有價值的五年,如果沒有目標的去度過這五年,那麼我們的生命就失去了意義。因此生活中每一個階段,我們都要有自己的計劃,依靠自己的計劃和目標踏實的去奮鬥每一天,那我們一定會取得好的成績。我們的生活質量和工作也都會不斷提高。讓我們一同努力奮鬥,堅信着明天會更好。tomorrowwillbebetter.

第三篇:五年規劃

歷次五年規劃回顧“五年規劃”是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一部分,主要是對全國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佈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係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規劃的特點就是從具體、微觀、指標性的產業發展計劃向宏觀的國家空間規劃轉化。除了1949年到1952年底為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和1963年至1965年為國民經濟調整時期外,從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已經編制了十個“五年計劃”和一個“五年規劃”, 目前正在着手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研究、編制工作。

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

基本情況:建立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完成對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

主要成就:我國對個體農業、手工業和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任務基本完成

第二個五年計劃(1958-1962)

基本情況:1956年9月召開的黨的“八大”正式通過《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的報告》。 完成情況:由於1958年以來的“大躍進”運動和“反右傾”運動,造成國民經濟主要比例關係失調

第三個五年計劃(1966-1970)

基本情況:1965年9月初國家計委明確提出:“三五”計劃把國防建設放在第一位。

主要成就:“三五”計劃期間各主要經濟指標都完成了計劃。工農業總產值超額16.2-14.1%

第四個五年計劃(1971-1975)

基本情況:“四五”計劃於1970年開始進行編制。國務院召開全國計劃工作會議,制定1970年國民經濟發展計劃。

主要成就:工農業總產值完成計劃的101.7%,其中農業完成104.5%,工業完成100.6%

第五個五年計劃(1976—1985)

基本情況: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5年發展國民經濟十年規劃綱要(草案)》,安排五五計劃。 主要成就:1977年至1978年間社會總產值、工農業總產值、國民收入連續兩年大幅增長。

第六個五年計劃(1980—1985)

基本情況:1982年12月全國人大五屆五次會議正式批准“六五”計劃。

主要成就:國民經濟全面穩定增長,重要產品的產量大幅度增長,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取得重大成就

第七個五年計劃(1986—1990)

基本情況:“七五”計劃堅持把改革放在首位,使改革和建設相互適應、相互促進?

主要成就:五年內全國工農業總產值增長38%,平均每年增長6.7%

第八個五年計劃(1991—1995)

基本情況:以1992年鄧小平重要談話和中共十四大為標誌,八五時期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 主要成就:“八五”時期中國的一些主要產品的產量穩步增長。經濟年均增長速度達11%左右

第九個五年計劃(1996—2014)

基本情況:1995年,十四屆五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4年遠景目標建議》。 主要成就:全面完成現代化建設的第二步戰略部署,實現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

第十個五年計劃(2014—2014)

基本情況:1999年6月22日,國家計委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十五”規劃工作。

主要成就:經濟增長速度預期為年均7%左右,到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2.5萬億元左右

第四篇:五年規劃

堅持質量謀發展,創建特色樹品牌

(2014年—2014年學校發展規劃)

學校現狀分析

豐華中學創建於1998年9月,至今走過了十個春秋。十年來,學校的發展經歷了二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自1998年至2014年,是學校基礎發展階段。從學校開辦申請立項,校址選擇,到辦學設施的建設;從組織領導班子,招聘教師到招生工作;從設置學校組織機構、制定規章制度到建立內部管理系統;從提出校訓、校風到校標、校旗的設計制訂。學校創辦時的大量基礎工作在這個階段都得到了落實,這就為學校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二個階段自2014年至2014年,是學校規範辦學階段。2014年9月《民辦教育促進法》頒佈施行,2014年4月《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開始實行。這兩個文件為民辦學校的發展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保障。在這個階段中,學校先後接收了三次評估:2014年10月的民辦學校等級評估,2014年10月的民辦學校重新登記、換髮辦學許可證評估,2014年11月的民辦學校依法專項評估。這三次評估極大的推動了學校的依法辦學,使學校進入了規範辦學的階段。

這個階段我們的主要工作:

(一)提出了“生本意識,質量第一,服務至上”的辦學宗旨,提煉了“着眼整體,多元發展,讓每個學生的潛能得到開發”的辦學理念。

(二)學校的管理更趨完善,董事會和校長負責制的職權及其關係進一步明確,工會、教代會、學代會參與民主管理的制度形成,社區、家長參與學校管理和監督的機制初步建立。

(三)教師隊伍建設放到重要議事日程。教師的師德修養加強,服務意識增強,校本研修的制度框架建立,促進教師自主發展的評估機制建立,保障教師權益,從制度上加以保障,並且逐步得到落實。《民辦高中教師隊伍建設實踐研究》項目如期完成,結題時得到專家的好評。

(四)教書育人,德育為先的觀念增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有序開展,學科德育、學科育人的觀念被教師接收,行為規範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社會實踐形成制度,學生自主管理得到加強,異彩紛呈的課餘生活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

(五)學校制訂實施了新課程計劃,進行了校本課程建設,圍繞課堂教學,實施教學改進計劃,開發教學案例,促進教學反思,加強五個教學環節,實施質量監控,開展創建學校特色研究。

(六)理順了租賃關係,和社發局國有資產管理中心簽訂了校舍使用合同。

(七)為了滿足二期課改的需要,為師生提供更好的教學條件,有計劃地對校園環境進行了新一輪的改造,辦學條件大大得到改善。

上述工作的積極開展,規範了學校的辦學行為,提高了學校的辦學質量,塑造了學校的形象。近五年來,大學聯考升學率穩步提高,會考取得了大面積豐收,學生以良好的道德面貌和行為習慣展現於世人面前,這些為學校帶來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和口碑。

在回顧和總結我校十年辦學的成果和基本經驗時,我們應充分認識教育改革的發展形勢對我們的要求,應清醒認識到我們的差距和問題。我們的主要問題是:

(一)管理還比較粗放,制度的執行和監督力度不夠,有些制度還不夠完善。

(二)針對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實際,深入細緻地開展德育還不夠。德育的全員意識有待於進一步增強,學科育人研究的氛圍不夠,德育制度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德育課程和隊伍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

(三)課程開發的意識不強,課堂教學研究的氛圍不濃,教學過程的管理還不夠精細,教學質量監控的措施落實不夠,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四)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偏大,教育觀念比較傳統,專業發展的動機有待進一步增強。

(五)辦學條件,辦學設施還滿足不了二期課改的需要,尤其是跟不上優質教育的需要。

辦學理念和發展目標

一、辦學理念

“生本意識,質量第一,服務至上”是我們奉行的辦學宗旨,這個宗旨傳遞了這樣一種辦學理念:着眼整體,多元發展,讓每個學生的潛能得到開發。

着眼整體,體現在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實現每個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上。

多元發展,根據學生的智力特點,創造條件,提供機會,開發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特長,發展學生的個性。

以生為本是我們全部工作的出發點,質量第一是我們追求目標,而服務則是體現生本意識、實現目標的手段和途徑。

二、發展目標

(一)學校發展目標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教育發展規律,進一步規範教育教學行為,完善學校管理,堅持質量第一,創建辦學特色,使學校在更高的層次上運行,以達到規範辦學的目標。

(二)學生髮展目標

以勤學為務,立品為先為價值追求,培養學生自信、自知、自律、自強精神,學生道德水準和行為習慣有明顯提高,良好的學習風氣和學習習慣初步形成,個性特長進一步得到發揮。

(三)教師發展目標

在業已形成的教師隊伍基礎上,穩定骨幹,有序流動,優化組合,形成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學科齊全,結構合理,適應豐華中學教育教學的教師隊伍。

實施計劃和措施

一、認真貫徹落(請繼續關注)實《民辦教育促進法》和《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增強依法辦學的觀念,完善學校管理,使學校的辦學更加有序、規範、科學。

(一)進一步發揮董事會決策的引領作用,加強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充分發揮校長依法獨立行使教育教學和行政管理職權。

(二)完善制度建設,從教改深入發展和學校實際出發,修訂已有的各種規章制度,沒有的要重新建立,尤其要加強制度的執行和監督力度。

(三)增強責任意識,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各部門在策劃組織活動,佈置安排工作時要在精細上做文章。

(四)減少管理層次和信息流失,理順校內的機構設置,充分發揮年級組、教研組、班級的功能和作用。

(五)以人為本,尊重教師、學生的主體地位,完善學校的民主管理、自我完善機制,發揮工會、教代會、學代會的作用。

(六)加強與家長、社區的聯繫,定期召開家長委員會會議,通報學校的重要事項和工作,充分聽取家長的意見和要求,建立學校與社區聯席會議制度。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提高教師專業素養,保障教師權益。

(一)深入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樹立教育是服務的理念,努力營造教書育人,敬業愛生的氛圍。建立師德考評制度,開展每學年的評教活動。

(二)健全教師學習制度,組織讀書節活動,設立讀書獎,創立讀書會,閲讀沙龍等形式,積極創建“學習即工作,工作即學習”的教師文化。

(三)制定校本研修計劃和具體實施方案,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把教學過程管理,教育教學研究和教師的培訓結合起來,促進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

(四)完善教師聘任制度,把好教師入口關,制定優惠政策,引進骨幹教師,穩定有發展潛力的中青年教師。

(五)參照政府出台的有關政策,根據學校實際完善教職工工資制度,關心教職工生活,逐步提高教職工的工資福利待遇。

三、確立“教書育人,以德為先”的觀念,從內容、制度、途徑、方法、手段和隊伍建設諸方面形成學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框架,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一)增強德育的首位意識,滲透意識和全員意識,把握“立德樹人”的內涵,實現兩個轉變:轉變德育僅僅是班主任政治教師的看法,轉變德育僅僅是課外時間活動的看法。

(二)深入開展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加強學生的行為規範教育,加強學科德育研究。

(三)充分藉助社會豐富的教育資源,組織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參加社會實踐,完善軍訓、學工、學農、志願者服務、紅色經典旅遊等活動,使之成為學生重要的德育課程。

(四)開展讀書節、讀報周、科技、體育等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興趣,發揮學生特長,發展學生個性。在活動中發展學生的道德思維,豐富道德經驗,形成道德行為習慣。

(五)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管理,培養學生的自治自理能力。

(六)開展德育有效性研究,建設校本德育課程,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提高班主任專業素質。

四、增強新課程意識,進一步落實二期課改,圍繞課堂教學開展教學研究,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一)認真總結和改進實施二期課改的經驗、體會和存在問題,進一步把握課改的精髓,增強課程開發意識。

(二)落實學校新課程實施計劃,加強校本課程建設,完善校本課程框架結構和管理網絡。

(三)聚焦課堂教學,進一步落實課堂教學改進計劃,提高教學案例開發的質量,促進教師的教學反思。

(四)加強教學過程管理,認真執行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評價等五個教學環節。完善教學質量監控措施,提高教學質量。

(五)增強科研意識,開展教育科研,抓好《校本課程開發實踐研究》科研課題的立項,申報和研究,提高課題研究質量。提高《教育信息》的編輯質量,發揮其教育教學的諮詢、交流和引領功能。

(六)認真總結學校已有的辦學特色,開拓思路,勇於實踐,進一步彰顯學校特色。

五、從“二期課改”的需要出發,從為學生提供更好的辦學條件出發,根據有關標準對校園環境進行改造。

(一)按電子閲覽室的功能更新二樓電腦房電腦,配齊服務器等設施。

(二)建立校園網,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在管理上的功能。

(三)增配dis設備,滿足物理課改實驗需要。

(四)按二期課改需求,分批改造生物、化學和勞技室。

(五)改善教師辦公條件,逐步更新教師的辦公桌椅和多用櫃。

規劃落實的保障機制

一、更新教育觀念,要求全體教職工通過學習、反思和研討,轉變傳統教育觀念,樹立新的教育觀、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和管理觀,為規劃的實施提供堅實的觀念保障。

二、提高教師職業動機層次,以追求卓越,挑戰自我的精神對待學習和工作。要堅持學習,善於學習,做職業讀書人,通過讀書改善心智模式,增強職業動機,提升職業品質。

三、明確學校各部門的工作目標和職責,落實目標管理,制定年度計劃,將目標分解到各部門,職權清晰,落實到人,完善對各部門的工作考核。

四、加強制度建設,尤其是要提高制度的執行和監督力度。

五、發揮教代會、學代會、家委會、社區教育聯席會議的民主監督和評價作用。

六、增加辦學經費投入,制定校園新一輪改造計劃,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和辦學設施。

第五篇:五年規劃

數學是國小階段的一門重要的課程,和其他學科一樣,國小數學學科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為進一步全面落實關於課程改革和新課標教材使用的要求,推動我校數學學科改革,在總結過去經驗與不足的基礎上,以 “三個面向”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教師素質提高和教育科研工作的促進為中心,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具體制訂我校數學學科發展規劃,積極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努力把我校數學教育教學水平推上一個新的台階。

一、課程理念

1、學科性質

國小數學課程應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2、學科目標

國小數學教育要從以獲取知識為數學教育首要目標轉變為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同時使學生獲取作為一個公民適應現代生活所必須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

3、實施要求

(1)教學內容的呈現應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倡導有意義的數學學習方式。

(2)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3)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要全面地評價學生。

(4)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二、現狀分析

1、師資隊伍。目前,我校有32個教學班,一、二年級老師語數包乾,三至六年級數學分設,有專職數學老師11人,其中1人為代課老師;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有 10人,其中本科2人,6人本科在讀。具有國小高級教師職稱的有5人;常州市學科帶頭人1名,常州市骨幹教師1名,常州市教學能手1名,武進區骨幹教師1人;數學專職教師的平均教齡達13年,最短的也已5年,師資隊伍基本已進入成熟期。

通過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們的教育理念不斷更新,“以學生髮展為本”,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重視培養學生多角度、多層次的思維等理念,都深深地印在腦海裏,並付諸實施於課堂中。從教師們的論文、隨筆和課堂上得以體現。但由於缺乏專家的引領和參與,只能自囿於同水平的反覆,邁不開實質性的步伐,甚至有的教師停滯不前。在這樣的狀況下,師資培訓、新生力量的補充對數學課改發展有相當的促進作用,對教師素質的提高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2、生源。學生現有學生1376人,其中外來工子弟316人,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生活經驗和自身思維方式差距大。怎樣縮短這些差距,讓學生的數學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也是學科規劃中不容忽視的問題。

3、教材使用和課程計劃。一至四年級使用蘇教版新課標教材,五六年級使用蘇教版老教材。均按區教育局規定課時設置:低年級每週5課時;中年級每週4課時;高年級每週5課時。

4、教學評價。數學學習主要是以課堂為主陣地、以獲取知識和技能為主要目標、目前還是以考試為主要評價手段來評價學生學的好與壞。教師也在嘗試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如部分班級建立學生檔案袋、學生撰寫數學日記等。但在傳統考試的指揮棒下,為了提大學聯考試質量,不管學生是不是喜歡這門學科,也不管學生學習數學有無困難,不同學習能力的孩子都在以同樣的方式學習着數學,做着大量的無效勞動。

5、教與學的矛盾:數學教學生活化與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匱乏的矛盾;動手實踐、自主探索

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與學生不良的學習態度、習慣和意識之間的矛盾;縮短學生數學學習的差異和提優補差不能兼顧的矛盾;急需校本化的數學教材的開發與數學資源庫的建設和課程計劃的矛盾。

6、科研水平。全體數學老師均參與過課題研究,已結題的課題有市級《自主建構性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獲武進區教科研成果一等獎;區級《發展學生的學習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研究》,獲武進區教科研成果三等獎;區級《採用嘗試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的研究》。現在研究的課題有《數學反思性教學的研究》和《數學活動化的研究》。每位教師每年都有論文在區級以上評比中獲獎。

總之,在新一輪課改面前,我校的數學學科發展既面對良好的機遇,又面臨嚴峻的挑戰。我校數學學科發展如何保持優勢,必須緊抓課改,全面規劃,施行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利用教師素質這一能動因素,促進數學教育的全面而穩定發展。

三、發展目標

(一)目標綜述

加強數學學科基礎建設,加強數學課堂教學的研究,改善教師的教學行為,改變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提高各年級數學教學的質量;加強校本教學研究活動和課題研究,改進數學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促進教師素質的進一步提高,進一步推進並深化課程與教育教學改革。

(二)具體目標

1、深化教學改革,提高課程實施水平。

(1)建立交往互動的師生關係。

高效的教學的本質是良好師生交往互動。教師要以真正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以教材為“話題”實現教學交往,讓課堂在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活動中創生出新的智慧。

(2)引導學生習得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本次課改的重點之一是要讓學生的學習產生實質性的變化。因此,“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是我校數學學科發展規劃的目標之一。轉變課堂中存在的單一、他主與被動的學習方式,讓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3)溝通書本知識與生活世界的聯繫。

學生學習數學是學生生活常識的系統化,離不開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教師要溝通師生在現實生活中的認知體驗與書本知識之間的聯結,創造有效教學與高效教學。

(4)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數學課堂運行機制。

——形成“為學習而設計”“為學生髮展而教”的教學理念。

——形成靈活開放與生成發展的課堂運行機制。

——建構致力於改善學生學習方式的教學模式:低年級:情境教學模式;中年級:嘗試教學模式;高年級:自主建構性教學模式。

2、重視課程校本化建設,增強課程功能。

(1)轉變教師的課程實施取向。

教學是一個創造性的過程,改變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的 “忠實取向”問題,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倡導教師走向相互適應取向、課程創生取向。

(2)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加工。

轉變教師唯教材教教材的觀念,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對教材加工處理,使教材內容實現“五化”,即心理化、問題化、操作化、結構化、最優化。

(3)開發數學校本化課程。

由於生源複雜,為了滿足學生個性發展差異性,在具體實施國家課程的前提下,通過對本校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的評估,開發可供學生選擇的數學校本化課程,課時設置在校本課時裏。

3、課程資源建設。

(1)建立核心資源庫。核心資源用於配合教師現有的教學工作,內容有:

——配合國標版教材的便於使用的內容豐富的多媒體教案或課件,提供可操作的主要實踐環節的方法和配套材料,符合課標要求、反映課程特點的具有特色的教案。

——利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建設有利於促進學生學習、有利於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體系。建立數學學科網頁,每位任課教師儘可能建立起用於教學的個人主頁,進行網上輔導答疑、網上批改作業的網絡輔助教學活動。

—— 提供教學實施的組織和管理過程的質量監控的量化指標體系,提供可供師生自主選擇的作業設計、試題、錯題集錦 。

——提供完整的反映課程教學活動、教學質量的教學文件檔案一套。

(2)建立拓展資源庫。拓展資源庫的建設用於提升師生的數學素養,內容包括數學史、數學思想方法等資源。

4、建立發展性評估體系

(1)課堂教學評價

課堂教學評價方式首先必須把課堂教學評價體系與課堂教學的改革目標統一起來。其次,這個教學評價不是終結性的,應該是診斷性、形成性的,不但要對課堂教學的價值作出判斷,而且要對課堂教學增值的途徑提出建議。第三,評價者與教師在課堂觀察中應有共同關注的焦點,這個焦點就是課堂上學生的狀態。因此,從觀察教師和學生的狀態兩方面提出課堂教學評價標準:

觀察學生的狀態有以下五個維度:

——參與狀態。一是觀察學生是否全員參與學,二是看有的學生是否還參與教,把教與學的角色集於一身。

——交往狀態。一看課堂上是否有多邊、豐富、多樣的信息聯繫與信息反饋,二看課堂上的人際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圍。

——思維狀態。一看學生是否敢於提出問題、發表見解,二看問題與見解是否有挑戰性與獨創性。

——情緒狀態。一看學生是否有適度的緊張感和愉悦感,二看學生能否自我控制與調節學習情緒。

——生成狀態。一看學生是否都各盡所能,感到踏實和滿足,二看學生是否對後續的學習更有信心,感到輕鬆。

教師課堂教學行為也有如下五個觀察的維度:

——組織能力。它包括教材的組織、語言的組織、教學活動的組織能力。核心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能力。

——注意中心。教師在課堂的注意中心應從自己的思想或教案轉移到全班學生的思維。除了觀察教師在自己講授時是否把自己的注意中心放在學生身上,還要觀察當學生自主活動時,教師的注意中心是否在於學生活動的反饋與調節。

——教學機智。必須觀察教師敏捷快速的捕捉教學過程中各種信息的能力,而且還要觀察他是否靈活果斷地採取恰當有效的策略與措施,推進教學發展的進程。

——教學態度。我們強調對學生的交往,一是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對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負責;二是呼喚課堂上教師的熱情與寬容,鼓勵學生的好奇心、坦率與自發性。

——教學境界。教學水平有三個相互貫通的層面:授受知識、啟迪智慧、人格生成。觀察教師對這三者整合發展的關注與自覺性,鼓勵教師向更高的教學水平努力進取。其二,把主動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給學生充分的自由支配的時間,作為一種教學境界去追求。

(2)學生評價體系。

學生評價要體現每學段的目標,並突出每學段的重點。同時,要突出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促進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的標準根據學校數學教學發展的狀況和學生的實際來制定,以更有利於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

——建立學生學績折線圖。我們提出 “在評估中學習”的理念,準備廣泛開展“低起點,小步子,快反饋”的形成性測驗,將評估與學習過程有機結合,縮短評估週期,邊學習邊評估,使教師更快地獲得學生學習情況的信息,及時調整教學行為,因材施教為不同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計劃;同時設置形式多樣的“折線圖”,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學習情況,選定合適的奮鬥目標,不斷努力,不斷進步。

——建立學生展示台。對學生數學學習成果的展示(包括成果、進步情況等),例如學生數學小日記展示,學習一得展示,數學實踐活動成果展示等。以學生評學生的方式公開評價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

——建立成長記錄袋。將學生各個階段的數學學習情況彙集在記錄袋中,作為綜合評價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依據。

5、創建數學學科特色。

(1)學生形成反思性學習習慣。反思性學習是指對學習過程始終持有一種“健康”的懷疑,具有一種執著的探索和創新精神。通過反思性學習活動,使學生能夠有意識地清楚地瞭解自己前期知識的掌握情況,準確分析成功與失敗的原因,並且不斷積累學習經驗,同時也使他們養成對自己負責的好習慣。

(2)教師形成反思性教學特色,通過反思性教學,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

6、教師專業發展目標

(1)40歲以下教師本科率達100%。

(2)所有教師在學術水平和教學能力及個人素質上均得到全面提升,適應國小數學教育教學工作要求。

(3)有1—2名獲得區級及以上骨幹教師或學科帶頭人稱號。

(4)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為本校學生或教師舉辦一次學術講座;

(5)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申報並主持完成一項區市級以上課題;

四、 推進措施

1、組織管理

在學校規劃領導小組的統籌規劃、指導協調下,數學教研組長組織實施本規劃。按照學科發展規劃方案,積極開展教育教研活動,同時優化資源配置,確保本規劃順利、高效、有序地進行。

2、教科教研

(1)開展高效、務實和可持續發展的教師培訓體系

擬定發展性師資培訓體系,提高培訓質量,促進教師自主的可持續發展,達到觀念先導,能力為本,教學相長,評價科學的目標,使教師能成為一個合乎時代需求、基本把握新課程、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的研究型的教師。

——通識培訓:

新課程改革的背景、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導思想、教育觀念、改革目標、課程內容,以及課程改革的組織措施、推進步驟及相關的政策措施等。

——數學課程標準與新課程教材培訓:

主要內容:課程標準的性質與功能、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的比較、課程標準的框架與內容、課程標準的特點、學習和運用;學習新課標教材的編寫思想、結構、內容和要求等方面的新特點,提高數學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使教師較快適應語文版新教材的教學工作。

——數學學科教學培訓:從教學中的幾個基本關係入手,討論教學改革的幾個方面:課程與

教學的關係、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書本知識與直接經驗的關係、知識技能與整體素質的關係、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的關係,做示範課展示,或觀看示範課光盤,並由專家點評。 ——每學期專家報告。(聘請專家組)

(2)完善學科管理制度

——健全集體備課制度

以備課組為單位,關注日常教學,重視課後聊天式的學習研討,重點加強對教材的研究和教學活動的設計,及時反思實踐過程中的得與失。每週舉行一次集體備課,做到“四定”:定專題、定中心發言人、定時間、定地點,同時根據教材內容結合“新基礎教育”的基本理念研究一些基本課型。

——推行隨堂聽課制度

繼續發揚門户敞開,隨堂聽課的優良傳統,積極開展備課組內的相互聽課、備課組與備課組之間的交叉聽課、以教研組為單位的中心組的聽課等活動,共同研究真實的數學課堂,課後進行自評與他評,在互動的過程中提升教師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能力,逐步改變教師內在的一些觀念。

——建立學習沙龍制度

認真學習有關新課程的理論,定期舉行讀書沙龍活動,交流讀書心得,初步瞭解相關理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導教師逐步用“新課程”理論來指導實踐;提供對話交流的平台,針對理論的學習進行各種形式的專題研討,確定數學專題研究的方向。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級的系列活動和各級各類的培訓活動,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

標籤: 員工 高速 規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qiyewenhua/fanganmuban/1ggg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