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彙報材料 >

莆田市工作報告多篇

莆田市工作報告多篇

莆田市工作報告多篇

【第1篇】中共莆田市委五屆十次全會召開 楊根生作工作報告

市委書記楊根生主持會議,代表市委常委會作工作報告並講話。市委副書記、代市長樑建勇就《中共莆田市委關於制定莆田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草案)》作説明。市委副書記林光大、蔡爾申,市委常委黃進發、吳曉丁、徐凡新、林素欽、林慶生、李飛亭、林承通出席會議。會議應到市委委員41名,因事請假3名,實到38名;應到市委候補委員6名,實到6名,符合規定人數。

楊根生在代表市委常委會作工作報告時説,今年以來,市委常委會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央、省委決策部署,結合我市實際,重點抓好幾件大事要事:一是深入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增強推動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責任感緊迫感;二是奮戰150天,全力打好“六大戰役”;三是成功承辦第十四屆省運會、第八屆省老健會等重大節會,進一步提升我市形象和影響力;四是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營造學先進當先進的濃厚氛圍;五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謀劃我市“十二五”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同時,我們着力抓好其他主要工作:保持經濟高開高走發展勢頭,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任務;集中力量突破重大項目建設,持續增強發展後勁;統籌城鄉發展,推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讓人民羣眾共享發展的成果;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為推動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楊根生代表市委常委會,就貫徹落實這次全會精神作了講話。

一、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全力推動我市“十二五”實現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十二五”時期,我市要緊緊圍繞主題主線,找準薄弱環節和薄弱區域,抓住牽動全局的重點和關鍵,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發揮優勢、突破難點,着力解決一些全局性、戰略性、關鍵性的問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跨越。必須着力突破重點區域。要大幹湄洲灣,集中力量繼續大規模開發,全力推動湄洲灣北岸區域迅速崛起,加快推進湄洲島整體開發。要突破興化灣,把包括涵江、荔城、秀嶼的環興化灣南岸統一規劃、統籌開發、統籌佈局項目,形成新增長極。要提升主城區,拓展城區規模,努力打造產業服務基地。要攻克薄弱點,重點支持仙遊加快發展,形成輻射強勁的新興增長極。必須着力壯大主導產業。要全力推動臨港產業崛起,形成海峽西岸重要的鋼鐵基地和礦石中轉基地、東部沿海最大的木材加工貿易基地、亞太地區有較大影響的油品儲運基地、國家級lng戰略儲備基地和電力供應基地、湄洲灣煤炭中轉基地、海峽西岸機械裝備製造基地,努力把我市建設成為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先進製造業和能源基地。要改造提升傳統特色產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必須着力建設宜居城市。要認真對照宜居城市的目標考核體系,堅持“跨溪、面海、環灣、集聚”的方向,提升中心城區,拓展東西兩翼,面海環灣發展,保護山區生態,形成“五山簇擁、四水相依、三灣環繞、二島添輝、一心為源”的宜居城市建設格局。要把宜居示範區作為突破口,加強城市公用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堅持以城鎮化帶動農村發展,努力形成以城帶鄉、城鄉互動的發展格局。必須着力激發發展活力。要把推進經濟體制、行政管理體制和社會管理體制改革作為改革的重點,力爭在城鄉一體化、投融資、財政管理、金融服務、行政審批、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要不斷提高對外開放和區域合作水平,藉助媽祖文化優勢,爭取設立台商投資區和海峽兩岸媽祖文化經貿合作試驗區;加強與江西、湖南等內陸地區的合作,積極發展“陸地港”。要繼續加強與央企、省屬企業和跨國公司的溝通聯繫,努力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必須着力保障改善民生。要繼續實施為民辦實事工程,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到民生領域,切實解決好羣眾就業、就學、就醫、住房等利益問題。要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不斷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羣體的收入水平。要進一步完善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保險制度,以及失地失海農民的保障制度,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要加快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衞生、體育等社會事業,建成一批公益型文化設施,加強省運場館設施管理和綜合利用。要加快構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長效機制,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二、深刻領會、把握形勢,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跨越發展、宜居港城”的奮鬥目標上來。市委制定了“十二五”規劃《建議》,明確了總體要求和重點舉措,提出了“十二五”經濟社會實現“跨越發展、宜居港城”的奮鬥目標。要充分認識實現“跨越發展、宜居港城”奮鬥目標的必要性。確定這一奮鬥目標,是落實省委要求的需要、實施趕超進位的需要、順應全市人民期盼的需要。要充分認識實現“跨越發展、宜居港城”奮鬥目標面臨的難得機遇。黨中央、國務院對福建的高度重視,省委、省政府對莆田發展的大力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形勢,國家重視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這些都將為我市跨越發展提供重大的歷史機遇。要充分認識實現“跨越發展、宜居港城”奮鬥目標的基礎條件。我市提速提升的趨勢更加明顯,項目支撐更加強勁,發展的後發優勢更加凸顯,推動發展的氛圍更加濃厚,這些都將為我市“十二五”實現奮鬥目標奠定良好的基礎和條件。

三、強化責任、改進作風,確保“十二五”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實現我市“十二五”奮鬥目標,重在落實,貴在行動。全市各級各部門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明確責任、狠抓落實,轉變作風、拼搏實幹,確保“十二五”發展各項部署落到實處。始終保持先行先試的衝勁。面對當前難得的發展機遇,面對發展基礎差、經濟總量偏小的狀況,我們要有強烈的緊迫感和危機感,必須在先行先試中闖出一條跨越發展之路,跨越的高度要更高些、跨越的步伐要更大些。要圍繞“跨越發展、宜居港城”的目標,努力在項目策劃、莆台合作、引進央企、城鄉一體化、體制機制創新、增創發展優勢等方面先行先試。要不斷提高運用和落實政策的能力,切實用足用好用活中央賦予我們的“先行權”、“先試權”,爭取更多政策在我市率先實施、率先落實、率先發揮效應。始終保持創先爭優的幹勁。全市上下要增強“走前面”的意識,確保“十二五”時期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長幅度在全省繼續走前列,確保經濟總量在全省所處的位置繼續進位。創先爭優就要比學趕超,保持幹事創業的激情,大力發揚“寧掉肉、不掉隊”和“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精神。各級黨組織要繼續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始終保持敢於負責的拼勁。要強化責任意識,堅持敢抓敢管,遇到問題不上交,碰到矛盾不迴避,善於把有困難的事辦好,把有風險的事做成。要做到無私無畏,對推動跨越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風險,要敢於站出來負責,敢於站出來協調解決。要加大治庸治懶工作力度,完善幹部考核獎懲制度,形成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選人用人導向。始終保持落實到底的韌勁。全市上下要緊緊圍繞跨越發展這個中心任務,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進一步提高落實力和執行力,紮實推進“十二五”各項目標任務的實現。要把“十二五”各項目標任務細化分解到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具體人員上。要保持政令暢通,確保市委、市政府的每一項決策部署都落到實處。要有一股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勁頭,要一竿子插到底,決不能虎頭蛇尾,更不能半途而廢,確保幹一件事成一件事,事事有着落,件件見成效。要改進抓落實的作風,把精力放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上。要提高做好羣眾工作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把全市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到實現“跨越發展、宜居港城”的奮鬥目標上來。

楊根生要求,各級各部門要迅速抓好這次會議精神的傳達學習,進一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抓好當前各項工作,全力打好“六大戰役”,全力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為“十一五”發展打一個漂亮的“收官戰”,為“十二五”發展打下更高更好的基礎。同時,要早謀劃、早部署明年工作,確保“十二五”開局之年開好頭、起好步。

楊根生最後強調,“十二五”發展的宏偉藍圖已經繪就,目標方向已經明確。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解放思想、先行先試,搶抓機遇、增創優勢,真抓實幹、乘勢而上,為實現“跨越發展、宜居港城”的奮鬥目標而努力奮鬥!

受市委常委會委託,樑建勇向全會作《中共莆田市委關於制定莆田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草案)》的説明。他説,《建議》是在市委常委會直接領導下研究制定的。《建議》的制定過程,是一個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過程,是一個深入調查、充分研究、不斷理清思路的過程,是一個集黨內外幹部羣眾智慧的過程。《建議》審議通過後,市政府將根據《建議》編制《莆田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總體規劃綱要(草案)》,提請市五屆人大六次會議審議批准後頒佈實施。樑建勇就“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情況,“十二五”規劃的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經濟建設、發展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生、深化莆台交流合作、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主要任務等問題作了相關説明。

參加全會的還有:不是“兩委”委員的市人大常委會、政府、政協黨員領導幹部,莆田學院黨政主要領導,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市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市紀委委員,不是市紀委委員的縣區(管委會)紀委(紀工委)書記,市直各單位黨員主要領導,各縣區(管委會)黨政主要領導。

列席全會的有:市人大常委會、政府、政協非中共黨員領導幹部,在莆副廳級以上離退休幹部,市各民主黨派主要領導,人民團體中非中共黨員主要領導。

全會分組討論了楊根生代表市委常委會所作的工作報告,《中共莆田市委關於制定莆田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草案)》以及樑建勇所作的《建議(草案)》説明。

【第2篇】莆田市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莆田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和中共莆田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市各級政府深入學習貫徹黨的、xx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力抓好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項工作,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初步統計,全市生產總值1502.1億元、增長11.1%;財政總收入175.08億元、增長14.3%,地方財政收入110.30億元、增長16.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52.4億元、增長21.9%;外貿出口33.1億美元、增長5.0%;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4億美元、增長1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0.3億元、增長12.1%;按新的統計口徑,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71元、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29元、增長10.7%;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2%;城鎮登記失業2%;人口自然增長率6.6‰;完成節能減排年度任務。受宏觀環境、價格因素等影響,全市財政總收入和生產總值與預期有差距,但增幅分別居全省第一位和第二位。

一年來的主要工作及成效是:

(一)全力以赴穩增長。面對嚴峻複雜的經濟形勢,快速應對處置,及時出台工業轉型升級、支持龍頭企業、扶持小微企業、穩定外貿出口、企業融資服務、促進港口發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增強企業發展信心。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新增銀行金融機構9家、海交所掛牌企業6家,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1450.2億元、增長12%,貸款餘額1331.4億元、增長21.6%。建立小微出口企業“信保易”服務平台,開展“萬家小微企業成長貸”服務,小微企業貸款餘額202.8億元、增長19.1%;設立電子商務、海洋牧場、木材加工、家庭旅館等互助成長資金,推進工業廠房歷史遺留辦證,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成立政府性融資再擔保公司,設立應急保障週轉金,實現轉貸57.9億元、惠及137家企業;打擊“逃廢債”行為,全力做好“控新化舊”工作,金融形勢總體平穩。搭建藝博會、紅博會、啤酒節等平台,組織產銷聯盟,促進本地產品銷售。完成我市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任務,獲得全國先進集體稱號。

(二)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突圍臨港產業、文化產業、設施農業、海洋牧場、電子商務、醫療產業等取得初步成效,三次產業比重由20xx年的8.5:58.4:33.1調整為7.3:57.7:35。

第一產業增加值109.8億元,增長3.4%。依託“一區兩園”,推廣利農模式,促進土地流轉,新建大棚果蔬8000畝;推動畜禽樓房養殖,新增生豬存欄3.4萬頭、家禽80萬羽;促進林下經濟、花卉苗圃基地多樣化發展;發展遠洋捕撈,改造大型漁船50艘;157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80億元。

第二產業增加值866.8億元,增長11.9%。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0家、總數達1037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96.2億元,增長13.0%。新增資質建築企業35家、總數達238家,建築業增加值165.6億元,增長12.5%。實施產業龍頭促進計劃,福建lng站線公司產值突破百億元,差別化纖維等項目建成投產,pa6等項目加快建設,cpl等項目前期取得突破。推進科技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獲得專利授權2175項,增長27.6%;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產值170.4億元,增長5.3%;技改投資212.8億元,新增產值134億元。

第三產業增加值525.5億元,增長11.4%,增幅居全省第一位。新增第三產業市場主體2.5萬家,增長39.2%;新增限額以上商貿企業203家、總數達641家。文化產業增加值131億元,增長11.8%。新增限上電商企業69家、總數達100家,零售網商密度、網商發展指數分別位列全國百強城市第5位、第18位。全年接待遊客1725.1萬人次、增長18.1%,旅遊總收入136.2億元、增長19.5%。獲得“中華美食名城”稱號。

(三)項目建設取得實效。460個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092億元,其中,“雙百”開竣工項目實現開工97個、竣工97個;投資超億元項目248個、投資超10億元項目20個;對接央企、民企、外企項目300個,完成投資746億元;與省屬企業對接合作簽約項目48個,總投資959億元。城鄉基礎設施提升工程紮實推進,建成國投湄洲灣煤炭碼頭一期工程、向莆鐵路莆田貨運東站、福廈鐵路仙遊客運站等項目;推進湄洲灣港口鐵路國投支線、湄渝高速公路莆田段等項目,鐵路運營總里程達134公里、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84公里、普通國省幹線通車總里程達236公里、電力裝機容量達431萬千瓦,港口吞吐能力建成3770萬噸、在建4714萬噸,具備300萬方以上木材裝卸能力。開展東圳水庫水環境綜合治理,木蘭溪防洪工程、烏溪水庫等加快建設,金鐘水利樞紐及引水配套工程主城區全線貫通。

(四)新型城鎮化統籌推進。着力解決人進城、建好城、管好城問題,城鎮化率達55.3%。頒佈實施《莆田市城鄉一體化總體規劃》,推進“四規合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遷移户口9619人次,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進。實施宜居環境建設行動計劃,深化“點線面”攻堅,整治城市“三邊三節點”項目39個,整治村莊166個,創建美麗鄉村96個,打造特色景觀帶8條。推進市政設施建設,新改擴建雨水管網124公里、污水管網230公里、供水管網80公里、燃氣管網105公里、城市道路155公里、綠道60公里。推進城市停車場、透水率、片林、濕地及綠色建築“五項行動”,新增停車位4046個、綠地181公頃。綜合治理城區內河45公里,除險加固中小型水庫21座,新保障27萬羣眾飲水安全。新建、改造公交停靠站82個,新投放公交車216台。規範城鄉建設用地秩序,拆除“兩違”建築217萬平方米,清理閒置土地1408畝。加強生態保護,推進節能減排,防治水、大氣、土壤污染,拆除關閉畜禽養殖場5629家,4個縣區通過省級生態縣(區)考核驗收,空氣質量連續四年位居全省第一位。4個省級小城鎮實施項目164個,完成投資136億元;“幸福家園”3個試點鎮和46個試點村實施項目313個,完成投資27億元;榜頭鎮列入首批省級小城市試點。扶持50個老少邊島扶貧開發重點村,兑現補助資金1.3億元。

(五)改革開放繼續深化。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社會治理創新等四大領域34項年度重點改革任務紮實推進。新型城鎮化、民營經濟綜合改革、電子商務、新能源、信息惠民等列入國家改革試點。公佈市級行政審批目錄清單,建立標準化服務體系,投用市行政服務中心大樓,取消43項、下放152項市級審批和服務事項,審批效率提高60%以上。推進政府採購改革,引入電商平台作為供應商。在全省率先組建食品藥品監管機構,有序推進工商、質監等機構改革,建成市場監督管理信息平台。 (上接第1版)實施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新登記企業數量和註冊資本分別增長45%、40%。建立企業徵信機制,34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工商優異企業,數量居全省第三位。組建旅遊集團、南日集團,整合市屬國有企業,資產總額達420億元。壯大重點出口行業,培育出口品牌,拓展口岸貨源腹地,設立首家天喔食品保税倉庫,穩定外貿增長。口岸外貿吞吐量達1345萬噸,新增莆頭1#碼頭外貿作業點。進口木材163萬方,帶動木材加工產值47.2億元。組織參加“9·8”投洽會、赴東南亞招商等活動,簽約外資項目41個、總投資27億美元。新批台資項目4個,莆台聯創歌曲《同圓中國夢》在央視跨年元旦晚會播出,六個鄉鎮與台灣建立對口聯繫。加強僑務工作,發揮僑力、引進僑智、涵養僑源、服務僑胞成效明顯。新增澳大利亞帕拉瑪塔市、斯里蘭卡奇洛市兩個國際友好城市。閩東北經濟協作、福莆寧嵐同城化繼續推進。

(六)公共事業全面發展。市財政投入民生社會事業支出118億元,佔財政支出74.3%。16件為民辦實事項目完成年度任務。新增中國小學位1.1萬個、幼兒園學位3200個,75%以上中國小班級配備“班班通”多媒體教學設備,推進中國小招生制度改革,新增4個國家級“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推進醫改工作,新增醫療牀位800張,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放開二級甲等及以上醫院醫師多點執業,實施市、縣兩級醫院掛鈎幫扶鄉鎮衞生院,成立莆田(中國)健康產業總會,列入省社會資本辦醫試點城市。實施文化走出去工程,組織“海上絲綢之路”油畫藝術周等活動,4位莆籍畫家作品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莆田再次榮獲中國攝影之鄉、中國攝影創作基地稱號。“三館一宮”、社區電子閲覽室、數字農家書屋、文化激情廣場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建設,組織各類公益演出160多場次,舉辦道德講壇3000多場次,加演莆仙戲現代文明小戲1000多場次,通過第12屆省級文明城市考評。木蘭陂列入世界首批灌溉工程遺產名錄,5個項目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遺”名單。成功舉辦市全民健身運動會,承辦國際男子網球巡迴賽、全國射擊總決賽、射箭冠軍賽等。成功防控登革熱等疫情,衞生應急處置能力不斷增強。加強計劃生育工作,實施“單獨兩孩”政策。保密、檔案、氣象、地震、貿促會、地方誌、民族宗教、紅十字會等工作取得新進步。

(七)社會保障不斷增強。實施積極就業政策,新增城鎮就業2.3萬人,農民工勞動合同簽約率達96%,勞動爭議受理案件結案率達97.6%。實現居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城鄉統籌並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提高到每月70元,將失獨家庭、村主幹等納入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水平提高到每人每年390元,實施城鄉醫療救助7.9萬人次。城市、農村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468元、350元,發放城鄉低保金、五保金2.3億元,惠及9.6萬困難羣眾。有效調控房地產市場,推行“公轉商”等政策,發放公積金貸款10.3億元。安置房新開工項目18個、面積126萬平方米,竣工項目35個、面積178萬平方米,新回遷1982户、辦證21266套;新開工保障性住房1013套;造福工程搬遷2920户、13364人。推進數字莆田建設,建立電子政務公共平台、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拓展城市一卡通應用領域。成功防禦颱風、暴雨襲擊,安全轉移羣眾6.9萬人次。推進平安莆田建設,開展“六五”普法,建設城鄉社區網格化系統,刑事案件立案量下降9%,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建立“兩掛鈎一督導”信訪責任落實機制,有效化解初信初訪和信訪積案。加強雙擁工作,提高優撫安置標準,健全軍民融合發展機制。

(八)自身建設持續加強。深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持“四下基層”,糾正“四風”問題,着重解決好聯繫服務羣眾“最後一公里”問題。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國務院“約法三章”,停止新建樓堂館所,完成辦公用房清理,強化機構編制管理,全市“三公”經費支出下降31%,以市政府名義召開的會議減少12%、下發文件減少18%。堅持依法行政,主動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輿論監督,認真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168件、市政協提案205件,辦結率均為100%。開展黨風政風人民評電視直播活動,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力度加大,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紮實推進。

過去的一年,我們遇到的挑戰比預想的要多,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得益於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和中共莆田市委的正確領導,得益於全市人民齊心合力、團結奮進和各方面的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離退休老同志和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省直各部門及駐莆機構、駐莆部隊、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關心支持莆田發展的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當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臨港產業優勢還未充分發揮,主導產業不明顯,龍頭企業不多,規模企業偏少,重大產業項目新投產少。二是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三是重大項目前期工作不紮實,土地徵遷難、項目推進慢。四是優質教育、醫療等資源總量不足、分佈不均。五是城市建設管理和環境保護還要進一步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領域還存在不少隱患。六是改革創新力度還不夠大,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法治能力有待提升,作風建設有待加強。對此,我們要認真對待,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解決。

二、20xx年工作安排

做好今年工作,必須認清國內外經濟形勢,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分析判斷上來,既要看到發展階段轉換帶來的新挑戰,更要看到新常態孕育的新機遇,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主動作為、順勢而為,確保“xx”圓滿收官,科學編制“十三五”規劃,加快推進莆田科學發展跨越發展。

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xx屆三中、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九屆十二次全會、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六屆八次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支持福建進一步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新福建的要求,主動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以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港興市、產業強市,把發展臨港先進製造業作為戰略支撐,壯大實體經濟,培育產業龍頭,突出創新驅動,統籌城鄉發展,深化改革開放,加強民生保障,建設生態文明,堅持好中求快,努力打造宜業、宜商、宜居的莆田。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5%左右、預期1700億元;財政總收入增長14%左右、預期200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1%左右、預期12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左右、預期178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預期548億元;外貿出口增長7%、預期35.4億美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0%、預期3.75億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以內;完成年度節能減排任務。

重點抓好以下六個方面工作:

(一)深入挖掘潛力,擴大三大需求

強化投資支撐作用。實施科學發展跨越發展行動計劃,落實市長一月一調度、副市長兩週一協調機制。推進500個市重點項目建設,完成年度投資980億元,落實縣區(管委會)屬地項目負責制,確保“雙百”開竣工項目限時間開工、促提前竣工、按節點突破。加強項目策劃儲備和動態管理,突出招商選資,深化“三維”項目對接。推行建設工程質量安全標準化管理,打造陽光工程、優質工程。

拓展城鄉基礎設施提升工程。開工建設莆永高速湄洲連接線、涵江港至江陰港跨海大橋等項目,加快建設羅嶼40萬噸鐵礦石碼頭、湄洲灣國投煤炭碼頭二期工程、聯十一線等項目,建成湄洲灣港口鐵路羅嶼支線、國投煤炭碼頭支線、湄渝高速公路莆田段、寧海新橋等項目。優化市政路網結構,加快建設木蘭大道、壺公路、白塘路等項目,改造瓶頸路段,提升一批主街道,促進道路交通更加便捷通暢。統籌防洪安全、水環境治理、景觀建設,推進木蘭溪防洪工程。加快建設烏溪水庫、西音水庫、市第三水廠、媽祖城水廠及配套管網等,建成金鐘引水配套工程。加快推進lng5#6#儲罐、南日島和平海灣海上風電、國投湄洲灣第二發電廠等項目。實施信息惠民工程,建設智慧城市支撐平台和運行管控中心。

發揮投資對產業結構調整的引領作用。鼓勵引導先進產能擴大生產規模,壯大總量、提升存量,推動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淨增300億元以上,工業增加值淨增100億元以上。重點跟蹤濱海化工等100個新增長點企業,爭取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00家以上、產值超20億元企業10家以上;挖掘技改投資潛力,推進華峯新材料等100個重點技改項目,帶動技改投資280億元以上,新增產值130億元以上。

有效促進房地產投資和銷售。落實房地產調控政策,把握供地重點、節奏、佈局、投向,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應,推動土地、房產二次抵押登記,簡化規劃審批、驗收手續,加快開發玉湖新城、媽祖城等項目。發揮好公積金的調節作用,擴大首套房、首改房需求,激活二手房和住房租賃市場,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推進重點領域消費。實施信息、綠色、住房、旅遊休閒、教育文體、養老健康家政等六大消費工程,健全消費維權和社會信用體系。支持網購發展和農村電商配送,培育消費新業態。發揮湄洲島龍頭帶動作用,主推“媽祖故鄉、工藝莆田”品牌,實施旅遊十大提升工程,發展休閒農業和生態觀光農業,建設“森林人家”,打造“濱海朝聖、禪修習武、文化體驗、休閒養生”四大旅遊經濟帶。提升工藝美術城、仙遊博覽城、上塘珠寶城等經營管理水平,促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其他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高端消費向大眾消費轉型。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扶持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保健品等生產企業,發展護理、養老等健康服務業。持續開展本市企業“手拉手”活動,推廣啤酒節、美食節等做法,鼓勵大型商場、超市、加油站商店等採購本地產品。

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積極主動對接和借鑑福建自貿區政策,建立投資准入、貿易便利化等新機制。落實外貿穩增長政策,實行“一對一”重點出口企業扶持制度,注重品牌培育,優化退税流程,改善貿易環境,形成政策疊加效應,促進貨源迴流。用好“助保貸”、“信保易”政策,發揮中國鞋業出口基地作用,創建果蔬、水產品、油畫等出口基地,增強出口產品競爭優勢。鼓勵先進技術裝備和資源型產品進口,做大木材進口貿易。

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沿線城市合作,共同推進“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工作,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經貿合作、人文交流等,着力打造“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借力媽祖文化,發揮僑的優勢,做好新華僑、僑二代、僑三代等僑情普查,加強雙向交流合作,精準招商推介,鼓勵僑商賣莆貨,探索政府引導、企業對接、產業升級的外經貿模式。

促進莆台融合發展。建設湄洲島第二通道及對台客滾碼頭,申報赴台“個人遊”試點,推進兩岸直航常態化。辦好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海峽論壇·媽祖文化活動周、媽祖春秋祭典等活動,增進兩岸本源認同。做強做優台灣農民創業園,建設湄洲島媽祖文化創意產業園,打造湄洲灣莆台產業對接集中區。

(二)優化產業佈局,推動產業集聚

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健全以技術創新、生態環保、税收貢獻為導向的產業發展促進機制,兑現各項扶持政策,做好政策儲備。落實好金融扶持實體經濟發展措施,充分發揮“一個行業、一個政策、一個協會、一個資金池”機制作用,扶持小微企業健康發展,通過“增信增貸”,解決有市場、有訂單、有效益企業的資金困難;通過“高位嫁接”,支持優勢企業通過合資合作、資產收購和股權置換等方式,兼併重組困難企業;通過“控新化舊”,分類處置不良貸款,防止新的不良傳導,穩住工業基本面。注重創新驅動,實施引智興莆和“十大科技創新工程”,提升莆田高新技術園區,建好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莆田中心,爭創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六連冠”。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普惠性政策,加快“機器換人”、“電商換市”,鼓勵商業模式創新,促進鞋服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大力發展臨港先進製造業。實施產業龍頭促進計劃,着力發展化工新材料、食品加工、工藝美術三個千億支柱產業,培育發展高端裝備、醫療健康、電子信息三個500億新興產業。瞄準行業龍頭企業、產業鏈核心環節和缺失項目,引進、培育一批體量大、關聯度高、產業鏈長的龍頭項目,引導中小企業圍繞龍頭開展協作配套,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化工新材料產業重點發展cpl、pa6等,帶動拉絲、紡織等產業發展;食品加工產業重點發展啤酒、農產品、海產品、糧油精深加工等,帶動紙箱、冠蓋、物流、倉儲等產業發展;工藝美術產業重點發展傢俱、雕刻、油畫、珠寶首飾等,打造一批產業集聚基地;高端裝備產業重點發展數控機牀、智能裝備、新能源汽車等,建設激光精密機械產業園,打造涵江裝備製造產業集中區;醫療健康產業重點發展高端耗材、醫療器械、養老康復,配套建設高端專科醫院、醫療營銷總部、耗材設備交易中心和研發生產基地;電子信息產業重點發展集成電路、高世代面板等。

優化工業園區產業佈局。理順工業園區管理體制,完善配套設施及服務體系。盤活存量、做優增量,清理整合閒置土地、可開發利用土地,實行差別化工業用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按照一個園區一至兩個主導產業的要求,實行差異化發展,石門澳工業園重點發展化工新材料產業;東吳臨港工業園重點發展臨港製造業、食品加工業;興化灣南岸工業園重點發展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產業;莆頭工業園重點發展海洋重工、建築機械等大型成套設備產業;仙港工業園重點發展先進製造業,承接城區產業外移;東嶠工業園重點發展紡織產業。

提升第三產業水平。促進服務業大發展,推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實體經濟在更高水平上有機融合,促進生活性服務業提質擴面。鼓勵更多金融機構入駐莆田,支持擴大規模、拓展業務、創新產品,爭取新設一批村鎮銀行,發展一批財務公司、融資性擔保機構、小額貸款和租賃公司,支持互聯網金融規範發展。推進火車站站前物流園、莆頭木材集散基地、黃石商貿物流園等項目,新建一批保税倉,完善倉儲、冷鏈物流設施,促進外掛車輛迴歸,培育、引進一批物流龍頭企業入駐本地物流中心。圍繞提升莆田網軍、打造電商名城,加強示範基地建設,建設垂直細分行業電商平台,推進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爭取設立一般貿易“跨境零售海關監管中心”。推進60個重點商貿項目,實現投資150億元;新增限上商貿企業180家,實現商品銷售額1400億元。依託總部商務區,加大招商力度,促進莆商迴歸,培育樓宇經濟。積極發展投資管理、會展、會計、設計、評估、諮詢、律師等現代服務業。

發展特色現代農業。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構建農業新型經營體系,引導園藝、畜牧、水產、林竹等向全產業鏈拓展,以二產加工現代化帶動一產規模化。嚴守基本農田紅線,建設一批高標準農田,保障糧食安全。提升“一區兩園”建設,實施福建精緻農業產業園等40個設施農業項目,新投產設施果蔬6千畝,樓房養豬新增出欄4萬頭,大棚養禽新增100萬羽。推廣應用農業科技,實施種業創新和產業化工程,扶持發展林下經濟、花卉苗木,促進多樣化發展。保護和振興四大名果,提升甜柿、牛樟等種植效益,每個縣(區)培育3個以上縣級家庭農場示範點。引導和規範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支持適度規模經營,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加強農村金融服務,建立農業資金池,探索設立副食品價格調節基金。

發展現代漁業。加快建設閩台漁業合作產業園、後海現代漁業產業園、對蝦養殖加工產業基地等,促進涉海企業、項目向園區集聚。立體開發南日島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加快漁港建設,拓展養殖空間,建成15個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堅持擴大生產與精細加工並重,提高鮑魚、花蛤、海帶、海蔘、東方螺、石斑魚等主導水產品附加值,打響南日鮑、莆田花蛤等品牌。

(三)堅持城鄉一體,建設新型城鎮

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落實莆田市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工作方案。推行無門檻居住證制度和差別化落户政策,加強農業轉移人口技能培訓,提升進城人員就業創業能力。增強產業支撐,培育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優勢產業,發展縣域經濟,吸納轉移人口就業。解決教育、醫療、住房等現實需求,推進就業服務、公共教育、基礎養老、基本醫療等覆蓋城鎮常住人口。

優化城鄉佈局。實施《莆田市城鄉一體化總體規劃》,抓好重點專項規劃修編,完成第二批、第三批試點鎮村規劃編制,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推動“一溪兩岸”聯動發展、城涵同城化發展,做大做美仙遊城關,加快發展濱海新區。推進榜頭鎮省級小城市試點建設,支持埭頭、楓亭、度尾等中心鎮與周邊鄉鎮連片融合發展。實施幸福家園“十鎮百村”工程,推廣土地流轉、確權發證、環境治理、新型社區建設等經驗做法,推進城鄉規劃、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社會治理一體化。注重科學扶貧和精準扶貧,引導資源要素向50個老少邊島扶貧開發重點村傾斜,培育“一村一品一業”,增強造血功能。

抓好宜居城鄉建設。延伸拓展“點線面”攻堅,提升城市“三邊三節點”整治水平,繼續推進城區內河、城涵河道綜合整治,促進綠道網連線成片、互聯互通,打造一批美麗鄉村景觀帶。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提升“六山”公園和土海濕地公園,加強鐵路、高速公路、市政道路、河道等兩側綠化和管護,把森林引入城市,把花園建在街區。加大城中村、城市棚户區、城鄉結合部、低窪易澇片區改造力度,實施龍德井、塘北等片區改造項目,強化市政設施配套和建設管理。提升公交和出租車服務水平,新增公交車120輛、出租汽車100輛,推進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深入開展道路交通整治,加強市容市貌、背街小巷、地下空間、流動人口和夜市的動態管理。保持打擊“兩違”高壓態勢,優化拆后土地利用,完善農村建房審批。

(四)突出生態示範,促進環境友好

完善環保設施。建設污水管網,推進雨污分流,確保排污大户接入管網,完成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及管網建設。推進環湄洲灣北岸尾水排放管道工程、市垃圾焚燒發電廠三期擴建等,建成閩中污水處理廠三期擴建、仙遊第二污水處理廠。加強污水處理廠運行監管,確保達標排放。完善垃圾收運系統,推行垃圾分類收集、循環利用。

狠抓節能減排。堅守環保底線,嚴把項目節能環保關,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嚴格落實環保監管“一崗雙責”和分級管控制度,健全企業環保失信追責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開展中心城區、工業園區、主要集鎮及木蘭溪、萩蘆溪兩岸排污口整治,嚴厲打擊違法排污行為。加快循環經濟示範企業、園區建設,推行清潔生產。加快淘汰黃標車、老舊汽車,推進重點產業園區集中供熱、“煤改氣”、“煤改電”等清潔化改造,強化脱硫設施運行管理,治理建築工地揚塵、噪聲、餐飲油煙等污染,確保空氣質量持續位居全省前列。

加強生態保護。創建全國環保模範城市、國家級生態市、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和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完善生態補償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保護好城市“綠心”。完成生態功能紅線劃定,加強水資源“三條紅線”管理,加快東圳水庫、外度水庫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居民點搬遷,建設環庫生態防污帶。深化村莊整治、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健全農村保潔長效機制。加強環境監測,打擊破壞生態環境違法行為,推進一重山、海島等造林綠化和生態修復,打造青山綠水、碧海藍天的美麗莆田。

(五)繼續深化改革,釋放發展紅利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加快政府機構改革和體制調整,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擴大政府購買服務試點。優化行政服務中心功能,推行行政審批標準化、規範化和網上審批,再取消和下放一批市級行政審批事項,堅持放管結合,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切實提高審批效率,優化發展環境。加快港口管理體制改革,更好地服務我市港口建設。

激發國有企業活力。理順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健全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和薪酬管理制度,加強財務和經濟責任審計,完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做大做強主業、優化配置資源,完成黨政機關與所屬企業及經營性資產脱鈎改制,進一步盤活國有資產存量,更好地發揮國有企業生力軍作用。

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落實“非禁即入”政策,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引導和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產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領域。整合部門專項資金,通過設立投資基金、擔保基金等市場化模式,激發社會資本投資潛力。防範金融風險,打擊非法集資、高利貸行為,改善金融環境。規範土地招拍掛和用地管理,建立統一規範的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農村房屋所有權、林權等確權登記發證,推進流轉、抵押等機制建設。促進海洋資源市場化配置,深化海域、海島收儲試點。

(六)發展公共事業,改善民生福祉

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實施義務教育“全面改薄”工程,抓好城區中國小和幼兒園擴容建設,新增學位8000個,提高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推進莆田學院、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新擴建項目。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加強市級醫療集團管理,做好社會資本辦醫試點,新增醫療牀位800張。完善縣區、鄉鎮醫療衞生設施,加強村(居)衞生所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延伸。建成“三館一宮”,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數字化、標準化水平,繁榮發展社會科學、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事業。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打造一批歷史文化名鎮、名街、名村和傳統村落。完善城鄉公共體育設施,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籌備第25屆世界技巧錦標賽、首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射擊、射箭等賽事。強化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穩定低生育水平。

保障和改善民生。辦好東圳水庫水環境綜合治理等15個為民辦實事項目,織好基本民生安全保障網。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引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強職業教育培訓,鼓勵名師帶徒,開展技能競賽,培養更多產業發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新增城鎮就業2萬人。堅決防止拖欠農民工工資,依法維護企業和勞動者合法權益。堅持保住底線、嚴守中線,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長繳多得保障機制,推動進城務工人員、被徵地、徵海農民納入城鎮社保體系。實施城鄉醫保大病統籌,提高醫保報銷水平。推進國家級工傷預防試點。加強社會救助和臨時救助,實現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補助水平一體化,兜住困難羣眾基本生活底線。持續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確保人民羣眾“舌尖上的安全”。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慈善福利事業。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建13500套、基本建成7000套,繼續抓好安置房建設和歷史遺留辦證工作,造福工程再搬遷2500户。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深化平安莆田建設,規範城鄉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實現電子監控村居全覆蓋,繼續推進“千名幹部進村户、排憂解難保平安”活動,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大調解工作體系和社會治安立體化防控體系,健全重大事項維穩風險評估機制,防範和打擊破壞重點項目建設、市場經濟秩序等違法犯罪活動。按照“路線圖”依法處理信訪事項,推進訴訪分離,把涉法涉訴信訪納入法治軌道。推進國家智慧城市、信息惠民試點示範城市建設,整合市級數據中心。加強普法教育、法律援助、社會誠信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落實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提升安全管理標準化水平。加強防汛抗旱、重大疫情防控等工作,提升應急處置能力。規範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做好村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開展工作。落實民族政策,規範宗教事務管理。強化全民國防意識,提高軍轉安置和優撫工作水平,支持駐莆部隊和武警部隊訓練,加強民兵、預備役部隊和海防、人防建設,促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五連冠”。

三、全力建設法治政府

各位代表,做好政府工作,必須更加重視自身建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盡心盡力對人民負責,全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加快職能轉變。推進簡政放權,亮出行政權力清單,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理出政府責任清單,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更加註重運用法律手段調節市場活動,更加註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加註重依靠政策和服務促進經濟發展,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為各類市場主體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

推進依法行政。必須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意見及政協委員提案;強化政府層級監督和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重視司法、社會和輿論監督,推進新聞發佈常態化。健全重大決策終身責任倒查及追究機制。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推進行政複議、應訴和執法監督規範化。堅持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加強作風建設。拓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牢記“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堅決糾正“四風”問題,促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守紀律講規矩,確保政令暢通。加強效能建設,整治庸懶散拖,落實“馬上就辦”,認真解決亂作為、不作為、慢作為問題,破除熟人經濟,杜絕吃拿卡要,開展政風行風評議,提升績效管理水平。按照“三嚴三實”要求,發揚“釘釘子”精神,提高政策執行力和工作落實力,堅持在基層一線化解矛盾、解決問題、推動工作,對看準的事情、定下的目標、部署的工作,鍥而不捨、久久為功,善始善終、善作善成。

堅持廉潔從政。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國務院“約法三章”,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完善機關經費管理、國內差旅、因公臨時出國(境)、公務接待等制度,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嚴控“三公”經費支出。嚴肅查處以權謀私和腐敗行為,使廣大公務人員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努力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莆田正處在新一輪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莆田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朝着宜業、宜商、宜居的目標,在更高起點上推進莆田科學發展跨越發展!

莆田市政府

【第3篇】莆田市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2008年2月28日在莆田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莆田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吳超英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檢察院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寶貴意見。

XX年年,全市檢察機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構建和諧社會,推進湄洲灣港口城市建設,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和十七大精神,突出“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檢察工作主題,以服務大局為根本,以機制創新為動力,以加強檢察隊伍建設為保障,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法律監督職責。各項檢察工作在新的起點上邁出新步伐。

一、圍繞服務大局,全力營造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全市檢察機關不斷增強大局意識和服務意識,自覺把檢察工作置於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之中,找準檢察工作與服務大局的切入點和結合點,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作用,積極為加快建設湄洲灣港口城市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

嚴厲打擊嚴重刑事犯罪,維護社會穩定和市場經濟秩序。堅定不移地把維護穩定擺在檢察工作首位,與有關部門通力協作,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活動。全年共批捕刑事犯罪嫌疑人2652人,提起公訴2634人,同比分別上升7.4%和5.6%。重點打擊影響羣眾安全感的黑惡勢力犯罪、嚴重暴力犯罪和搶奪、盜竊等多發性犯罪,依法打擊金融詐騙、合同詐騙、製假售假等嚴重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犯罪,堅決打擊侵害農民利益、影響新農村建設穩定的刑事犯罪。對重大案件檢察機關適時介入引導偵查、取證,依法快速批捕起訴,保持對嚴重刑事犯罪的高壓態勢。批捕殺人、綁架、搶劫等嚴重暴力犯罪案件831人、起訴876人,批捕嚴重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犯罪案件109人、起訴125人,批捕影響農村穩定的犯罪案件915人、起訴1016人。在辦理市金融守押中心押鈔員鄭洪斌持槍搶劫運鈔車致2人死亡案件中,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偵查,引導收集、固定證據,在受理的24小時內審結批捕、提起公訴。

依法查辦職務犯罪,昭示黨和政府反腐敗的決心。堅決貫徹黨中央關於反腐敗鬥爭的部署要求,認真履行查辦貪污賄賂、瀆職侵權等職務犯罪的職責,全年共立案偵查職務犯罪案件63件87人,其中貪污賄賂犯罪案件52件73人、瀆職侵權犯罪案件11件14人,通過辦案為國家挽回直接經濟損失3700多萬元。查辦了一批人民羣眾反映強烈的大要案,立案偵查貪污賄賂5萬元、挪用公款10萬元以上大案30件,同比上升30%;查辦科級以上幹部22人,內有處級以上幹部3人。其中查辦市建設局安全監察站站長盧某涉嫌受賄、鉅額財產來源不明達680多萬元。查辦了一批重點領域中的職務犯罪窩串案,我們採取“抓系統,系統抓”的方法,在省、市重點項目工程建設中立案偵查貪污賄賂等窩案串案32件46人。查辦了一批損害羣眾利益、關係民生的案件,立案偵查農村基層組織人員涉嫌貪污和挪用徵地補償金、最低生活保障金、救濟金等案件33人;立案偵查司法和行政執法人員涉嫌徇私枉法、玩忽職守、濫用職權等案件12人。

深入開展職務犯罪預防工作,促進反腐倡廉標本兼治。建立查辦與預防職務犯罪相銜接的工作機制,推行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制度,積極拓展職務犯罪預防領域和方式。加強與醫療衞生、電業、土地、水利、工程建築等行業的聯繫協作,廣泛開展預防宣傳和警示教育。深入有關單位和部門上法制課45場次,開展預防座談會35場、法律諮詢65場,發出檢察建議書56份,促進有關單位完善規章制度86項。協同市衞生、紀檢監察部門在全市醫療衞生開展反商業賄賂宣傳和警示教育,促使醫務人員主動上繳各種違規所得340多萬元,醫療衞生的行業風氣進一步好轉。

二、圍繞公平正義,強化對執法和司法的法律監督。着眼於解決人民羣眾反映強烈的執法不嚴、司法不公、侵犯人權等突出問題,加大對刑事訴訟、民事審判、行政訴訟和刑罰執行活動的法律監督,維護司法公正和社會公平正義。

偵查監督進一步加強。把糾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罰代刑和違法取證、濫用強制措施作為重點,對偵查活動中違法行為,發出《糾正違法通知書》44份、《檢察建議書》275份,監督偵查機關立案21件、撤銷案件1件,對應當逮捕而未提請逮捕、應當起訴而未移送起訴的,依法追加逮捕157人、追加起訴12人,促進了公正執法、依法辦案。審判監督進一步規範。突出加強對人民羣眾反映強烈的明顯量刑畸輕畸重和裁判不公的監督,對認為確有錯誤的刑事判決裁定提出抗訴6件,法院已審結改判3件。受理不服法院民事行政裁判申訴案件109件,提請抗訴15件;提出抗訴3件,已審結2件、改判2件;提出再審檢察建議16件,法院已審結5件,採納5件。對55件正確裁判的申訴案件,認真做好息訴服判工作,做到了維護司法公正與司法權威並重。刑罰執行監督進一步有效。以維護法律尊嚴和監管場所的安全穩定為落腳點,着力糾正違法減刑、假釋、監外執行和執法違法等問題,加大對監獄、看守所執法活動的監督力度。開展安全檢查31次,糾正不規範執法行為53人次,發出催辦意見書18份,查處監管幹警4人。會同有關部門開展核查糾正監外執行罪犯漏管脱管專項工作,對全市1225人監外執行罪犯進行逐一核查,發現漏管680人、脱管37人,督促有關部門逐人進行糾正,建立健全監管制度和措施,有效減少了社會不安定因素。

三、圍繞執法為民,不斷加強和改進檢察工作。堅持從人民羣眾滿意的地方做起,從人民羣眾不滿意的地方改起,着力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切實把檢察權作為維護人民羣眾利益的權力,把執法崗位作為服務人民羣眾的平台。

積極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堅持把化解社會矛盾糾紛貫穿於執法辦案的全過程,不斷改進信訪接待工作,暢通信訪渠道,誠心誠意為羣眾解決合理訴求,共辦理羣眾來信來訪1323件,排查調處疑難涉法信訪38件。進一步解決羣眾控告難申訴難的問題,全面推行檢察長接訪制度和控告申訴首辦責任制度,在鄉鎮設立下訪、巡訪點,按照“帶案下訪、定期巡訪,有案辦案、無案宣傳”的工作要求,組織幹警深入鄉村街道,開展法律諮詢、法制宣傳、信訪接待,直接面對羣眾釋法説理、答疑解難、定紛止爭,把問題解決在首辦環節,把矛盾化解在基層。通過開展涉檢信訪排查清理專項活動,對全市排查的26件重點涉檢信訪案件,實行定領導、定專人、定方案、定時限,在立案和結案後分別當面聽取申訴人意見,使這26件長期上訪的疑難信訪案件得到妥善解決。

積極運用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減少社會不安定因素。我們把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措施,切實改變就案辦案的陳舊觀念,強調在執法辦案中,把握好嚴格依法、區別對待和注重效果三個基本要求。對嚴重刑事犯罪堅決嚴厲打擊,做到該嚴則嚴;對主觀惡性較小、犯罪情節輕微的未成年犯、從犯和過失犯,特別是因鄰里糾紛、家庭矛盾所引起的輕傷案件,堅持教育、感化和挽救方針,慎重使用逮捕權和起訴權,做到當寬則寬。決定不批准逮捕193人、不起訴73人,同比分別上升25%和160%。積極探索輕罪案件不捕直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分案審查和輕微刑事案件訴前和解等做法,依法擴大簡易程序和簡化審理程序的適用。全年兩級檢察院幹警深入43名未成年犯和輕傷害犯的發案地,進行調解,促成雙方和解,並依法作出相對不起訴決定,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在社會產生良好反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huibao/mw4rl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