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彙報材料 >

社區老城區煥發新活力——街道品牌社區建設規劃

社區老城區煥發新活力——街道品牌社區建設規劃

社區老城區煥發新活力——街道品牌社區建設規劃

社區老城區煥發新活力——街道品牌社區建設規劃

****路社區建於上世紀上世紀八十年代,社區面積0.617平方公里,居民   人,其中老社區居民   萬人,新市民1268人。社區黨總支下設   個樓院黨支部,現有社區黨員   名。作為老城區,基礎設施條件比較差,居民曾經對社區環境衞生、文化活動等方面有不少意見和建議。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社區管理中,始終堅持“創新社會管理,打造品牌社區,建設和諧家園”的工作思路,逐步實現了老樓院展示新面貌,老社區煥發新氣象,老居民感受新生活的目標。

一、老城區的文化之春

“八分音符為一拍,這裏的十六分音符是多少拍?”,社區文化活動室裏的一位中年女教師正聲情並茂地給學員上着樂譜課。“半拍。”班上幾十名的年齡不一的社區學員全神貫注地看着大屏電視,學得起勁。

年,街道黨工委加大了社區文化建設,將社區居委會辦公服務用房的舞蹈排練室、健身活動室、棋牌娛樂室、電子閲閲覽室、幼兒親子室等場所全部向居民免費開放的同時,還聘請了專業的老師、專家進行講課、指導。由於活動場所是向羣眾免費開放的,周邊地段的許多居民都到這裏讀書、健身、娛樂、練舞等,因此常常爆滿,熱鬧非凡。社區文化的開展有了更好的平台,社區羣眾能就近得到很好的文化享受。無論是社區老居民,還是外來工作的新市民,真正地感受到社區文化的蓬勃開展,越來越豐富的“精神食糧”送到了居民的家門口,讓老城區煥發了新活力。

在街道黨工委的領導和支持下,社區黨總支帶領社區黨員羣眾不斷豐富面向居民的羣眾性文藝活動,先後成立了 支黨員特色民俗隊伍、   支業餘曲藝隊,人員有兩三百人之多。這些社區文化隊伍經常參與市、區、街道組織的各項羣眾文藝活動。每逢春節、元宵節等傳統節日假日,文化隊伍都會在社區文化廣場演出。無論是老居民還是新市民對這種社區文化很喜歡。隨着社區文化的蓬勃開展,對於新市民來説也有了更多融入社區的機會,在每次的社區居民文化節系列活動中,都會吸引社區近百名新市民羣眾參與。文藝表演、家庭攝影展、羣眾遊藝活動、書畫創作……形式多樣的社區文化活動,讓參與和觀看的羣眾都樂不可支。

對於社區文化的發展,   社區的羣眾越來越滿意。隨着社區裏的體育文化設施不斷增多,社區組織的文化活動也日漸豐富,讓社區居民不出社區就能得到多樣的文化享受。每逢節假日,社區的漫步機、扭腰機、乒乓球桌等運動器材旁便圍滿了人,男女老少爭相一展身手。社區組織的乒乓球比賽更是備受羣眾歡迎,“社區裏的孩子看到乒乓球比賽的通知比看到什麼都高興”,社區居委會主任樑瑛説。

住在   號樓的居民     女士,   年因舊城改造拆遷搬進   社區居住,“搬到社區後,我覺得這邊的社區活動與非常豐富,有文藝表演看,還能參加文體比賽。”明年就退休的她笑言退休後不會感到生活空虛,因為,社區的文化生活讓她覺得很充實。

令人欣慰的是,不少居民羣眾在樂享社區文化的同時,他們的文化素養和思想境界也得到了同步提升,部分羣眾更積極參與到社區文化創作和演出中,以文化作品的形式“反哺”社區。在社區“家文化”打造過程中,黨員、羣眾積極參與到樓院的“家文化”美化中,他們為社區出主意想辦法,自發從家中拿出書法、繪畫、剪紙、工藝品等。如:回族黨員馬玉鳳拿出書法繪畫作品30餘幅,黨員王連慶剪紙20餘幅,居民滕秀基書法作品10餘幅等等,現在收集到書法、繪畫、剪紙作品等150餘幅,這些作品大部分已裝飾到樓道內,正如社區劉大爺所説“樓外樓內看得見,進進出出讀一遍,看畫賞字長知識,居民文化情趣添”。

二、多樣化服務滿足居民新需求

“過去辦事跑了這裏跑那裏,還要擔心辦事的人不在。現在好了,進一個門、找一個人就能把事辦成。”高效快捷的服務,讓前來社區為民服務大廳辦理低保的困難居民   喜笑顏開。

長期以來,   社區作為一個老城區,社區公共服務產品的供給是一個非常薄弱的環節,社區內很多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資源大多散落存在、唱獨角戲,各掃門前雪意識較強,協同服務社區意識較差,社區居民辦事不便、生活不便、就醫不便等現象較為突出。社區黨總支不斷創新服務方式,整合社會資源,引入社會組織力量,實施了“小社區,大服務”,極大滿足了社區居民的各類需求,贏得了廣大居民羣眾的好評。

為民,打造“一站式”服務。現在的社區辦公服務用房曾是       。    年,經街道辦事處再三協調溝通,購回並改建為現在的1300平方米的社區辦公服務用房。在設置上,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則,安裝了電子觸摸屏服務指南,讓前來辦事的居民查詢各類需要辦理的事項更加便捷、更加直接,讓各類便民、利民政策和事項更加公開、透明,實現了黨務、政務公開。在服務枱擺放為民服務代辦事項等多種明白紙,以供來辦事的居民帶回去進一步詳細瞭解。為前來辦事的居民設立了沙發、座椅、飲水設備等,提供温馨、周到的服務環境,讓他們有一種到家的感覺。設置6個便民服務窗口和13個功能區,實行一站式服務,為社區居民提供居家養老、法律援助、社區醫療、黨務服務、代辦事項、學生託管、幼兒教育等200餘項便民服務。

便民,打造“保姆式”服務。社區低保户王大爺樂呵呵的從工作人員手中接過一桶5L花生調和油和兩袋食鹽,油的標價是38塊5,足足比市場價低了11元。“別小看這11塊錢,可以夠全家吃好幾天菜了!再説,這日積月累,省的可就不是一筆小錢嘍!”他高興地説。為解決好社區低保及低保邊緣家庭困難問題,社區黨總支建立了“民生消費增值超市”,為低保低收入家庭辦理“消費增值聯繫卡”         餘張。為進一步方便居民生活,社區黨總支增加經營品種,拓展滿足困難居民“非基本生活”的需求,開展向周圍居民實施市場化服務。針對社區雙職工家庭子女放學後無人看護的難題,在社區建立“四點”學習屋,為社區雙職工子女提供下午4點放學後的免費託管服務,解決社區學生放學後去處的問題,保證學生安全、解決家長後顧之憂。由社區黨員擔當學習屋的管理者,指導學生學習,進行未成年人教育,開展假期青少年活動。

利民,打造“品牌式”服務。金盃銀盃不如百姓口碑。隨着生活環境的不斷改善,伊春路社區居民對社區“軟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社區文化生活、低償等公益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多,街道通過引進社會組織等各類資源,深化服務項目,開展公益服務。建立了扶老助殘服務中心——康樂園,實施綜合性的老年人、殘疾人服務中心,優化老年人、殘疾人活動場所。通過公益創投的方式,街道提供場所,企業運營管理,對社區低保困難家庭、老年人、殘疾人提供低償優質的服務。

三、和諧家園詮釋居民新生活

“我們社區的居民樓大部分都是80年代的房子,在政府給我們整治前,樓院環境特別差,道路坑窪不平,廢棄煤池子家家有,亂搭亂建到處都是、亂掛亂曬、亂貼亂畫多,常年的衞生死角沒人管,社區休閒設施少、社區綠化少,每當遇上雨雪天氣,路面積水嚴重,我們出行總是一腳水、一腳泥的,十分不便,大部分時間我們都是呆在家裏,很少出家門,我們的意見很大”。家住   劉阿姨説起社區老環境曾經的牢騷沒有了,現在是帶着高興自豪的心情表達對現在社區發生的巨大變化而滿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huibao/ve1m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