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活動方案 >

小班活動教案及反思(通用多篇

小班活動教案及反思(通用多篇

小班活動教案及反思(通用多篇

小班活動教案及反思1

活動設計背景

今天星期一,小班孩子有幾個從家裏帶來了好吃的東西,其中王丫丫從家裏拿了兩個個很大很大的橘子,小傢伙們現在對任何事物也都很好奇。這個季節最常見水果莫過於桔子了。課間時幾個孩子圍着在她都把小手伸着,丫丫則想小大人一樣給她們一個一個的分着,其實他們對柚子果實不感興趣,只不現在是物以稀為貴。呵呵,只見他們:

妮妮:哇——我的橘子開花了,(她把桔子一拜兩半桔子的肉瓣真的想花一樣都張開了)

奧奧:哈哈!我的是小船!(他把一瓣桔子放在桌上像在水中游)

蕊蕊:都看,都看,我戴了個漂亮的帽子。

帆帆:我家裏也有好多好多的桔子,(帆帆分不到桔子,嘴巴翹好高0

呵呵,我看在眼裏,樂在嘴裏,想在心裏。現在的孩子,別看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水果,但可以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這讓我意識到是一個很有價值的教育資源,貼近幼兒的生活,;我意識到捕捉到了孩子的這個興趣點。

活動目標

1、樂於嘗試,感知桔子的特徵。

2、體驗探索創造的樂趣,發展想象力和動手能力。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個桔子。

2、提供塑料小刀。

活動過程

有幾個孩子一下子就剝開桔子皮,放在嘴裏吃了起來。還有些孩子用力剝柚子皮,怎麼剝也剝不開,急得用牙齒咬,用塑料小刀切,花了好大力氣也剝不開。成成抱着柚子走到我面前説:“,這皮太厚了,我弄不開!”師:“那怎麼辦?”幼:“用刀切開!”皮)看着一個個柚子的果實露出來孩子們高興得又是拍手又是跳。幼:“這是柚子,你吃的是桔子。”幼:“我愛吃柚子,大大片的。”幼:“老師你看我一下就吃了!”(把幾片桔子都放在嘴裏咬了起來!)接着孩子們也不需要引導懂得剝開另一層皮進行品嚐。吃飽後,孩子就拿起果皮想象成船、帽子、鍋,瓢子在娃娃家玩了起來!

一開始,只見大孩子提出分工。瞧,製作帽子孩子,大孩子:“你把珠珠穿起來,我來剪和粘。”(、來源教案網)小孩子直點頭,很樂意!大孩子:“你幫我把卡紙拿來,我來畫。”小孩子連忙幫助。還有的大孩子按小孩子尺寸做了手鍊等。孩子們通過合作創作作品更多了,有製作果皮娃娃、果皮帽、果皮動物,還有果皮樂器等等。創作完作品,小班孩子高興拿起“傑作”介紹給自己的同伴和老師,表演了起來,情緒非常的愉快!突然,妮妮哭着從廁所裏跑了出來:“我的小船掉到水裏了!”師:“為什麼會掉到水裏呢?”原來他跑到水池裏玩起了“小船”,可“船”卻漏水沉了下去。玩的正高興時下課鈴響了我們只好結束了這節有意思的活動課。

教學反思

看到孩子能興致勃勃進行探索,我更進一步感受到確實興趣是孩子們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動力,探索始終來自孩子的興趣,而我們只有追隨孩子的興趣同時給予適時的幫助,為他們提供充分而多樣的操作材料,努力成為孩子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我想無論對於小、中、大班的孩子,只要你的內容真正符合孩子興趣需要,有利於每一個幼兒提高和發展的活動,就是成功的活動!

小班活動教案及反思2

“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年幼兒童是通過自己周圍的人際環境,特別是對自己具有重要意義的成人,父母、老師等對待自己的態度和方式來認識自己的。《我的故事》主要讓孩子產生積極的自我體驗,懂得“我”與周圍人的密切聯繫。讓孩子們感覺到自己是重要的,自己的存在可以給家人、朋友帶來無盡的快樂!

在主題活動中,我們為幼兒提供展示各種才能的機會,讓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悦,促進他們多元智能的發展。我們開展了各種活動,讓幼兒説説自己的大名和乳名、屬相,喜歡的食物、顏色、活動,照照鏡子説説、畫畫自己的長相,用泥塑塑造出自己,還通過歌曲《我是人》、《表情歌》等,通過這些活動使幼兒對自己與他人有了更多的瞭解,他們發現了屬於自己的名字、相貌等獨有特徵,發現了大家都有的手、眼、耳朵等身體各部位,從中認識到了自己與別人是不同的,自己是一個獨立的、自主的、獨特的個體。特別是在“我喜歡的顏色”活動中,我們設計了一張顏色統計表,讓幼兒去了解自己熟悉的人喜歡的色彩,使幼兒對獨特的“我”有了更深的認識與體驗。通過這活動,幼兒不僅能大膽地説出自己喜歡的顏色,更感受到了同伴對色彩有不同的喜好,增進了對同伴的瞭解。

在開展“我的故事”主題活動時,有一講述活動《特別的我》,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姓名、年齡、最喜歡的動物、地方、遊戲等時,有幾位幼兒説出了我屬馬、我屬蛇,此時,大家對生肖都特別感興趣,自發地討論起我爸爸屬什麼、我媽媽屬什麼。由此引發了大家對生肖資料的查詢活動。根據幼兒收集的資料內容,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如:十二生肖的排名、十二生肖歌等,做到了環境推動主題的作用,使環境與師生、家園、生生間起到了有效的互動作用。

在主題生成後,我們還創設了有關的活動環境,結合區角,創設師生互動的環境。老師請家長和幼兒一起動手製作“我的故事”的小檔案。家長把孩子小時侯到慢慢長大這一成長經歷用照片和文字反映出來。孩子在區域活動時,非常樂意向同伴説説自己的故事。如:“小時候剛剛生下來的我只能躺着,慢慢我會抬頭,學會了坐;我一歲的時候,又學會了走路,我好開心;上幼兒園了,我學會了穿衣、做泥工、畫畫……”

區域活動材料的利用恰到好處。如:我結合幼兒用書,把“特別的我”這一內容和手工操作貼融合在一起,讓幼兒把自己喜歡的玩具撕下來貼在“我喜歡的玩具”一欄,把自己喜歡吃的水果、蔬菜撕下來分別貼在“我喜歡吃的水果和蔬菜”一欄。這樣,區域活動的時候,孩子們可以邊做這個工作邊向同伴介紹自己喜歡的……區域活動結束後還可以把這些資料作為幼兒成長檔案的內容,真可謂是“一舉三得”。

總之,在主題《我的故事》中能緊緊圍繞“我”展開各種活動,如社會《男孩女孩》、綜合《特別的我》、社會《我喜歡的顏色》……幫助孩子們獲得了一種積極的自我體驗,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識,從而接納、肯定、喜歡自己。

小班活動教案及反思3

活動設計背景

九月的一天,一名外地轉來的幼兒拿着一個青皮核桃問我:“老師,這是什麼呀?好吃嗎?”我説:“這是沒成熟的核桃,還不能吃,等過段時間,它成熟了才能吃。”他滿臉遺憾地走了,我想:何不趁此機會,教孩子們認識一下常見水果,讓孩子們“長長見識?”於是就有了本節課的構思。

活動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使幼兒認識一些常見水果。知道他們的外形,顏色,吃法以及味道。

2、通過本課學習,使孩子們知道多吃水果的好處,養成多吃水果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常見水果的外形,顏色,以及吃法。同時知道多吃水果有益健康,養成多吃水果的習慣。

活動準備

常見水果(蘋果、香蕉、桔子、梨)實物以及桃子,石榴等水果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複習手指操(小白上樓梯),導入課題。

二、基本環節:逐一出示四種常見水果,引導幼兒認識(從外形,顏色,吃法以及味道上來區分)

1、看外形:蘋果是圓的,紅紅的。香蕉是長長的,黃色的。桔子是桔黃色的,圓圓的。梨是淡黃色的,上邊小,下邊大的橢圓形。

2、實際吃:注意引導幼兒,香蕉和桔子要剝開皮後才能吃,蘋果和梨要洗乾淨才能吃。也可以削掉皮吃。

3、品嚐味道:分給幼兒常見水果,讓他們細細品嚐後,説出是什麼味道?

三、結束環節:1、這些是常見水果,我們還見過那些水果?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説出來,(比如:桃子,石榴,葡萄等)並認識。

2、水果裏有很多對我們身體有好處的東西,所以我們要多吃水果、

四、延伸環節:水果由於產地不同,種類也不同,建議孩子們走進大自然,多認識一些水果。比如:火龍果、荔枝、榴蓮等。

小班活動教案及反思4

《蘋果豐收了》這一活動屬於數學中的分類活動,主要是為幼兒以後理解數概念作心理準備。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通過遊戲的形式展開活動,從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出發,在動動、玩玩、做做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辨別紅、綠兩種顏色,並進行歸類,逐步積累類的經驗,從而提高他們對數學的興趣,並在活動中鍛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根據這一活動的設計理念,我將活動的目標定為:

一:能區分紅和綠兩種顏色,並能把相同顏色的蘋果放在一起。

二:愉快地參加摘蘋果、送蘋果的遊戲活動,對數學活動產生興趣。活動的重點是讓孩子通過遊戲區分紅和綠兩種顏色,並能用自己的語言大膽地表述出來,難點則在於將不同顏色的蘋果分類投放。

活動一開始我將幼兒帶到兩棵結滿紅蘋果和綠蘋果的蘋果樹下,讓幼兒説説他們看到了什麼,以此讓他們區分紅和綠,然後通過摘蘋果的遊戲激發他們的興趣,這一環節中幼兒表現出的興趣很高,紛紛跑到樹下摘了一個自己喜歡的蘋果,且大部分的孩子都能表述出自己摘的是什麼顏色的蘋果,只有少數孩子的膽子還沒有放開。第二環節是請幼兒將摘到的蘋果按不同的顏色分別送到汽車和火車上,通過送裝蘋果的遊戲幫助幼兒積累有關類的經驗,採用這樣的方法,人人都能積極的參與其中,個個都能動手,活動過程中孩子們積極性極高,一點也不感覺到枯燥。這個環節中只有三個蘋果送錯了,但在同伴的幫助下,送錯的蘋果很快就被糾正了過來,孩子們有了初步的關於類的`經驗。活動的第三環節是讓孩子再次進行摘蘋果、送蘋果的遊戲,並且加大了活動的難度,允許幼兒摘一個或者兩個自己喜歡的蘋果,能力強的孩子可以摘了兩個蘋果,並將不同顏色的蘋果送裝到不同的地方,能力弱的孩子則可以摘一個蘋果,通過循序漸進的方法,孩子由易漸難的進行遊戲,他們在第一次遊戲中積累的有關類的經驗得到了鞏固,而且也能用較為完整的語句表達操作的過程,有的説:“我摘了一個紅蘋果”,有的説:“我摘了一個紅蘋果,一個綠蘋果”,不同能力孩子的經驗都有了提升。

可以説整個活動的目標基本都能達成,但有兩個不足的地方:

第一就是教師還應加強孩子的常規管理,對每一環節完成之後孩子接下去應該做什麼提出更為明確的要求,這樣孩子們的精神會更加集中,課堂秩序也會更為有序。

第二就是教師的教具製作應該考慮的更為周到,要方便幼兒摘去和貼放。否則就會浪費很多時間,從而影響整個活動的的效果。

小班活動教案及反思5

設計背景

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我班小朋友的實際情況,我們重點培養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經過近一年的培養,大部分幼兒已經掌握穿脱衣服、鞋子的方法。我班級幼兒午睡時要脱襪子,可起牀時我們發現不少幼兒不會穿襪子,或穿的不整齊。針對這種情況設計開展主題活動:《穿襪子》。

活動目標

1、根據一隻襪子的色彩、圖案、大小找到相應的另一隻襪子。2、初步學習穿襪子的方法(襪口套進去,襪頭套住腳指頭,襪跟套住腳後跟),提高自理能力。3、注重及早抓起,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和獨立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學會穿襪子的方法,提高自理能力。難點:找到襪根,會把襪根套在腳上。

活動準備

每人一雙襪子、在教室裏鋪上防滑墊。

活動過程

師幼脱鞋子、襪子進場坐在墊子上。(襪子放在鞋子裏,鞋子放整齊)

一、遊戲導入

導入語:我們光着小腳一起來玩一個遊戲吧。動動動,動動腳指頭;跺跺跺,跺跺腳後跟;碰碰碰,碰碰腳底板。(配樂:《小腳丫》兒歌)

師幼互動遊戲。

二、複習襪子的特徵。

1、指示語:請你們每人找一隻喜歡的襪子玩一玩。(幼兒每人拿一隻襪子)

2、教師提問:你的襪子是什麼樣子的?(請小朋友説説自己手裏的襪子的特徵,並區分襪口、襪跟、襪頭)

三、學穿襪子,提高自理能力。

1、幼兒嘗試穿襪子。

過渡語:襪子和小腳是朋友,我們幫小腳把襪子穿上。

2、根據幼兒的穿着情況討論交流,總結正確的穿襪子方法:

襪跟朝下張開口,小腳慢慢往裏伸,襪頭抱住腳指頭,襪跟抱住腳後跟,輕輕一拉穿好了。

分析:幼兒嘗試穿襪子時,並沒有認識到腳的部位與襪子的部位的對應關係,只是憑自己的經驗來嘗試。當幼兒坐下來互相觀察“襪子有沒有與小腳親親熱熱在一起”時,發現了問題:襪根的位置在哪兒?從而發現了對應關係:襪根與腳後跟。於是我再説出兒歌,完整而系統的總結了穿襪子的方法,幼兒的印象很深刻。

四、自己找襪子配對,知道一雙襪子是一模一樣的。

1、過渡語:我們的一個小腳已經和襪子交了朋友。另外一隻小腳還光着呢,請你也幫它找一個襪子做它的朋友吧。(自由尋找、配對)

2、提問:你為什麼要找這個襪子做小腳的朋友?

交流討論,知道一雙襪子(兩隻)是一模—樣的。

3、自我糾正,鞏固知識和經驗。

小結指示:一雙襪子的顏色、圖案、大小都應該是一模一樣的。請你自己比一比,如果錯了,重新去找一找、穿一穿。(自己糾正)

五、簡短談話,活動結束。

小結:小朋友們可真能幹,學會了找襪子、穿襪子,以後穿襪子這種小事就不要麻煩媽媽、奶奶了,我們自己幹,好不好?

小班活動教案及反思6

【活動目標】

1、根據物體的用途,嘗試匹配相關物體。

2、能仔細觀察,發現能匹配的兩個及兩個以上的物體,感受相關物體之間的關係。

3、能用語言簡單講述物體匹配的理由。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5、能與同伴合作,並嘗試記錄結果。

【活動準備】

1、關於演示、講解的白板課件。

2、幼兒操作材料:分類盒、操作卡、記號筆、小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我們去看看小兔,好嗎,呀原來還有這麼多客人老師也來看小兔啊,我們和他們問個好吧。(朋友老師好)

師:小兔你怎麼了?放出聲音:我的房間太亂了,不知道怎麼整理,小朋友能幫我把房間的東西兩個兩個好朋友放在一起嗎?好,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吧。

二、整理房間,用簡單話説原因。

師:被子放哪裏?(小牀上)為什麼呢?(我們湯在牀上睡覺要蓋被子。)毛巾和臉盆放在一起,洗臉的時候要用到毛巾和臉盆。雨傘和雨鞋放在一起,下雨的時候要用撐雨傘,穿上雨鞋。圍巾和手套放在一起,冬天天冷,我們圍上圍巾戴上手套,會很暖和。你們幫小兔的房間裏的東西都找到了好朋友,整理的好乾淨呀。小兔可開心啦,送來了兩份禮物。但是兩份禮物都要找到朋友才能得到哦。

三、出示材料,明確操作要求。

師:第一份禮物:智慧盒。

盒子裏的寶貝可貪玩了,找不到好朋友,也不認識回家了,請幫他們找到好朋友再送他們回家。你想先幫誰找朋友呢?小勺小勺的家在哪裏?插在智慧盒的面。那她的朋友是誰,應該放哪裏呢?放在小勺的下面。(為什麼碗是調羹的朋友呢?因為吃飯的時候要用到碗和調羹。)誰再來找一找。還有的我們自己想辦法做出來,找到好朋友,送他們回家看看我們能不能得到這份禮物。

師:第二份禮物:聰明卡。

我們看看聰明卡的這邊有什麼?這邊又有什麼?這邊的寶貝要找對面的寶貝做朋友。我們應該怎麼辦呢?哦我們把他們的小手一拉,就是好朋友啦。衣服找到朋友了,真開心,那椅子、電視機、帽子你們能幫他們找到嗎?找的時候還要説説為什麼他們是好朋友。

四、幼兒操作,鞏固已學知識。

師:小兔送得兩份禮物真有意思,小朋友很想得到吧,請四個小朋友上來找,其他小朋友選一份禮物找出好朋友吧。可以和坐在後面的大朋友説説,你幫誰找到了朋友。(請兩個小朋友上來操作。)

五、教師講評,擴展經驗。

師:智慧盒、聰明卡上的寶貝都找到好朋友了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這份有意見嗎?找到對嗎?這張卡上的寶貝怎麼還有沒有找到呢?誰來找一找呢?原來有些東西不只有一個朋友,他們還有很多好朋友呢。

六、小結。

師:兩份禮物都完成了,那我們帶上小兔送的禮物再到教室裏和其他好朋友説一説,好嗎?和客人老師、小兔再見吧。

活動反思:

《朋友多又多》這個主題已經結束,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每個孩子進一步瞭解、懂得學會怎樣結交朋友,怎樣融入羣體,怎樣為自己、為他人共同營造一個友愛的情感氛圍,活動效果良好,達到了預設的目標,孩子們之間相處融洽,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的情感已經慢慢地培養起來了。

小班活動教案及反思7

活動目標

1、體驗探索聲音的樂趣,樂於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2、能辨別生活中不同的聲音。

3、在為樂曲伴奏中,感受聲音的輕響。

4、探索與實驗,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寶寶生活中聲音的flash。

2、錄音帶:大鼓和小鼓音樂。

3、每人一隻塑料小瓶,小盆4個,黃豆若干,三瓶軟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個(圖片)。

指導要點

1、鼓勵幼兒依據生活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在聽聽、玩玩、嚐嚐中感受聲音,激發幼兒對探索聲音輕響的興趣。

活動反思

1、細細品味應老師的教學言行,深刻感受到課程遊戲化、生活化的魅力。活動中生活細節得到自然而巧妙的整合,再現幼兒生活經驗,還有遊戲化的設計恰到好處、貫穿始終,很有借鑑意義。

2、過程設計貼近幼兒生活。藉助幼兒熟悉的娃娃笑、公雞叫、水聲、車鈴、大小鼓鳴等進一步辨別生活中常見聲音,拓展生活經驗。擇取的教具均來自日常生活,如口香糖空瓶、黃豆、軟硬糖塊等,讓幼兒與熟悉的物品親密接觸,在擺弄中感知和探索。[文、章出自教、案網]這些都受到幼兒的歡迎,因為它們親切自然,有一種無形的吸引力吸引着幼兒熱情快樂的參與。

3、操作遊戲滿足幼兒心理需求。教師將香糖空瓶、黃豆、軟硬糖塊賦予生命擬人化,激發幼兒與之遊戲的意願,幼兒依次玩遊戲,一系列的遊戲都是那麼輕鬆、和諧。從操作探究空瓶無聲到有聲,到填裝黃豆聲音變化,再到辨別咀嚼軟硬糖塊聲音大小等,幼兒通過親歷體驗,初步感知聲音大小變化的有趣和奇妙,樂在其中。

小班活動教案及反思8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幼兒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發展。但是他們的動作協調能力和靈活性還需要加強鍛鍊,本班個別幼兒比較內向,與夥伴們不合羣,性格孤僻,為了培養孩子的團結合作的精神,鍛鍊他們的動作協調能力和靈活性特些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認知:讓孩子知道幾種水果的名稱。

2、情感:培養孩子的團結合作的精神。

3、技能:通過遊戲激發孩子能大膽地發言,能完整地説話。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孩子能大膽地發言,講出自己的想法

2、讓孩子懂得幫助他人,團結友愛的精神。

活動準備

水果:蘋果,香蕉,草莓,西瓜,葡萄水果圖片各一個,錄音機一個。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春天來了,西瓜爺爺開着他長長的火車來請水果寶寶去旅行了。

1、西瓜爺爺來了,先請出第一個水果寶寶,老師出示圖片蘋果,讓小朋友認識蘋果,並讓小朋友説出蘋果是什麼顏色,然後西瓜爺爺請蘋果寶寶上火車,學兒歌:蘋果寶寶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

3、西瓜爺爺帶着蘋果寶寶又請了一個水果寶寶,老師出示圖片香蕉,讓小朋友認識香蕉,[、來源教案網]並讓小朋友説出香蕉是什麼顏色,然後西瓜爺爺請香蕉寶寶上火車,學兒歌:香蕉寶寶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

4、西瓜爺爺帶着蘋果寶寶,香蕉寶寶又請了一個水果寶寶,老師出示圖片葡萄,讓朋友認識葡萄,並讓小朋友説出葡萄是什麼顏色,然後西瓜請葡萄寶寶上火車,學兒歌:葡萄寶寶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

5、老師帶領孩子一起學兒歌:咔嚓咔嚓咔嚓嚓,水果寶寶去旅行。

6、老師帶領孩子一起遊戲,老師找五個小朋友當蘋果寶寶,五個小朋友當香蕉寶寶,五個小朋友當葡萄寶寶,老師扮演西瓜火車。

7、老師扮演的西瓜火車上場,喊蘋果寶寶上火車,蘋果寶寶上了西瓜爺爺的火車,扮演香蕉寶寶上西瓜爺爺的火車,葡萄寶寶也上了火車,西瓜爺爺帶着水果寶寶們去旅行,

8、遊戲結束。

教學反思

1、本節課我選擇了室內,如果選擇室外會比室內更好。

2、本課層次及結構太過簡單,沒有層次感和邏輯感。

小班活動教案及反思9

小班正在開展主題活動“汽車叭叭叭”,有的孩子不僅從家中帶來了各種汽車玩具、圖片等,還把和爸爸媽媽一起製作的“汽車”擺放在玩具櫃上,引來了眾人的目光,其中恬恬用大紙盒製作的“福娃汽車”更是讓孩子們讚不絕口,孩子們躍躍欲試,在一次製作活動中。根據孩子們的興趣,在主題活動即將結束之時,我讓孩子們自由分組製作“汽車”。

場景一:

嘉嘉、楠楠和文文正圍着一隻小小的紙盒討論着。嘉嘉提議:“我喜歡紅色的法拉利!”楠楠隨之附和:“我也喜歡紅色的!”文文則在一旁低着頭,默不作聲。確定了汽車的顏色後,三個人便一起在紙盒上塗刷顏料。“文文,你刷這邊!楠楠,你刷那邊!顏色要刷得均勻一點!”嘉嘉一邊指揮文文和楠楠,一邊走到紙盒的另一面快速塗刷。等顏料快乾時,嘉嘉説:“楠楠,你去拿四個圓片做輪子!文文,你去拿點長方形紙片做窗户!”文文拿來紙片後便蹲在地上拉扯雙面膠。眼看雙面膠越拉越長,有的已經粘在了地板上。我正要上前幫忙,突然出現的一幕讓我收住了腳步。只見剛和楠楠一起貼完輪子的嘉嘉看見正在犯難的文文,快步上前阻止道:“不是這樣做的!”並及時拉斷了粘在地板上的雙面膠,貼起了“窗户”。文文在嘉嘉的示範下,又嘗試着做了起來。

場景二:

辰辰、湫湫和恬恬正在為“製作什麼車”爭執不下。見此情形,在旁觀察許久的我便走上前問:“你們想好做什麼車了嗎?”恬恬説:“我和湫湫想做一輛新娘子車,可辰辰想做一輛警車。”“辰辰你説怎麼辦呢?”我輕輕地摸了摸辰辰的頭問。“我們來石頭、剪刀、布。誰贏了就聽誰的。”辰辰的提議很有道理,我又把目光轉向恬恬和湫湫:“你們同意嗎?”“同意!”……當我再次把目光轉向他們時,我看到了這樣一幕:恬恬正在為“汽車”安裝輪子,辰辰不知從哪裏找來了兩張銀光閃閃的紙模,在做反光鏡。湫湫則正在用蘸滿顏料的海綿模塊裝飾“汽車”,她一邊印一邊問身旁的恬恬:“你看這樣漂亮嗎?”“嗯,我也想試一試!”“好的!”……活動結束時,我不禁為他們富有創意的設計而驚歎!

場景三:

寧寧、源源和揚揚都對賽車感興趣,卻遲遲沒有動手。“有什麼問題嗎?”我問道。“我們不會做賽車。”寧寧低着頭輕聲説道。我提議道:“寧寧,你去找一輛玩具賽車來,看一看它是什麼樣子的。”揚揚也找了起來。“賽車上有些什麼呢?”我問道。“有輪子!”“有幾個輪子?是什麼形狀的?”“除了輪子,還有什麼?”一連串的問題頓時讓原本安靜的他們興奮了起來:“老師,你看賽車的輪胎有兩層呢!”源源把玩具賽車遞到我面前。我笑着鼓勵他們。很快,他們就行動了起來。可是沒過多久,我突然看見寧寧在其他地方玩玩具。“你怎麼不做汽車了?”我疑惑地問道。“我不會貼輪子。”寧寧一副沮喪的模樣。“帶我去看看,好嗎?”我拉着寧寧的手回到了他們小組。此時,源源和揚揚正在努力地撕即時貼上的那層紙,看見我來了,就把紙遞給我:“我不會!”“再試試看。兩隻手要互相幫忙!就快撕開了!”“寧寧,你也來試一試!”我遞給寧寧一張用即時貼剪的輪胎紙模。不一會兒,源源高舉着紙模興奮地喊道:“老師你看,我撕好了!”“我也撕好了!”寧寧起身高呼道。“真不錯,你們成功了!想一想,應該把它貼在汽車的什麼地方?”我肯定了他們的行為,幼教之友《在一次製作活動中》。同時暗示他們下一步需要做什麼。

反思:

在上述案例中,我發現在相同的時間內,各小組所呈現出的狀況和結果各不相同。分析其中的原因,我覺得合作對象是關鍵因素。我不禁思考:合作對象的組合方式究竟有哪些?教師應如何讓這些不同的合作方式在活動中發揮最佳效應?上述案例所呈現的合作行為雖然帶有明顯的偶發性.卻典型地體現出三種不同的組合方式,即強弱組合、強強組合、弱弱組合,教師分別給予了不同的指導。

“強弱組合”是指能力較強的幼兒與能力較弱的幼兒組合在一起。如在“場景一”中,嘉嘉儼然是領導人物,她在小組中較好地發揮了自己的組織能力,帶領能力較弱的幼兒有效地進行活動。在這樣的組合中,教師可有意識地引導能力較弱的幼兒向同組能力較強的幼兒學習,同時鼓勵能力較強的幼兒積極幫助同伴,通過合作讓每個參與者體驗到成功。

“強強組合”是指能力較強的幼兒組合在一起。這種組合中每個成員的自主意識都很強,經常會產生不同的意見。當矛盾出現時,他們都會堅持自己的想法,因此很容易激化矛盾,從而影響活動進程,如同“場景二”中孩子們所發生的爭執一樣。在遇到此類情況時,一方面,教師可以旁觀他們爭執,等待他們自主協調;另一方面,教師可以以協調員的身份適時介入,幫助幼兒積累更多與人交往的經驗,引導幼兒向同伴學習,發展他們的合作行為。

“弱弱組合”是指能力相對較弱的幼兒組合在一起。如在“場景三”中,源源和揚揚常説“我不會”,以期待成人時刻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寧寧則乾脆選擇離開,把任務拋在腦後。對於此類組合,教師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可以運用一些開放式的問題推動他們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有意義的探索:當幼兒有了新的發現時,教師可以用欣賞的眼光對他們的努力給予充分肯定,並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儘可能獨立完成某一項任務,在體驗教師關愛的同時激發自身的潛力,獲得新的體驗。

小班活動教案及反思10

冬天是令人難忘的,更是值得去體驗的。我們通過帶領孩子們觀察、體驗、探索和嘗試,一方面讓他們瞭解冬天的特徵,人們在冬天的生活以及動植物在冬天的變化;另一方面,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和生活習慣(能天天堅持育鍛鍊,天天早睡早起),學會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等。回顧整個活動,我有以下一些體會:

一、教師在選擇教材、運用教材時,一定要根據本班孩子的實際情況和不同的發展水平以及孩子的興趣點來選取、整合教材,創造性地運用教材。同時,教師還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喜好、慾望和願望傾向,以各種遊戲的形式開展體育活動的內容,才能逐步使孩子的運動興趣向高層次、長久性和穩定性發展。在整個主題活動中,幼兒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氣候的變冷,發現了人們的生活起居、穿戴打扮有了變化,會因為冰的出現而欣喜不已。

從對冬季生活的感受和體驗,我們和幼兒一起擁抱了陽光的温暖,聞到了陽光的香味,參與了户外運動,探索了冰的形成和變化、在這些活動中,幼兒充滿樂趣地、勇敢地面對環境,自覺地、主動地認識周圍的變化,孩子們的認知在生活化的情景中得到發展,積極的情感態度也隨之形成。

二、我們在和孩子一起進行活動時,能體驗到與孩子共同學習,分享成果的樂趣。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能逐漸發現自身的差距,及時補充有關主題的一些知識和其他專業知識,在活動中和孩子一起查閲資料讓我們也瞭解了許多知識。同時挖掘家長資源進行助教活動,家長們也積極參與到部分活動中來和幼兒一起進行蒐集資料,孩子們和家長一起從網上、書上查找,讓他們多渠道瞭解了具有本地區特點的冬天與北方的冬天有什麼不同。

三、活動中由於我們的主要精力是在觀察孩子,及時迴應和支持孩子的探究活動,忽視了現場的記錄,有時提出的問題還比較封閉,在記錄時也只留下了自己認為較正確的部分。從這方面可以看出我們的思想中還潛在着控制活動的意識。在我們以後的主題活動中,應該尊重幼兒活動過程的真實性和原始性,還要增強及時進行資料整理的意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huodong/mv6j4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