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試卷考卷 >

高三語文模試題參考【精品多篇】

高三語文模試題參考【精品多篇】

高三語文模試題參考【精品多篇】

高三語文複習方法 篇一

大學聯考命題是以教學大綱和課本為依據的。去年大學聯考語文四道大題,無一不是緊扣教學大綱和教材、以全面考查考生的基礎知識和讀寫能力的。因此,複習時切忌猜題押題,必須以課本為主要依據,做到精讀深思。

精讀,就是要透過課文的語言材料,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用字、詞、句、篇的形式反映客觀事物、分析問題、進行思維的方法。閲讀時,要摸清作者的思路,透徹理解文章的內容和結構,並從中積累知識,加深理解,鍛鍊記憶,積累詞彙,豐富語言,進而開拓思路。對精彩的範文,應多讀幾遍;第一遍得其概要;第二遍掌握其結構層次;第三遍體會哪些字、詞、句用得準確、鮮明、生動,進一步加深對全文的理解。

精讀還須深思,這樣才能領會文章的精神實質,吸收語言精華,學到寫作技巧。

深思就是以“眼到、口到、心到”去念字音,辨字形,明詞義,析句子,理思路,揣摩表現手法。例如:用換詞對比的方法體會課文運用詞語的精當;反覆吟誦一些含意深刻、耐人尋味的佳句,以便精心領會;對全篇文章,要把寫什麼、怎樣寫和為什麼要這樣寫結合起來思考,從中探討選材立意、遣詞造句、佈局謀篇的規律。

高三語文現代文閲讀及答案 篇二

植物睡眠之謎

自然界有許多植物的葉子會運動,比如含羞草、合歡等豆科植物白天張開葉子,晚上會合上葉子“睡眠”;捕蠅草的葉子能閉合起來,捕食蒼蠅等昆蟲。像含羞草、合歡等植物的這種“睡眠運動”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關注,可是植物為什麼會睡眠,卻一直是個不解之謎。

18世紀,法國生物學家德梅蘭把含羞草放到光線照不到的洞穴裏,發現它的葉子依然以24小時為週期開合。這説明含羞草體內存在一種不受外界光線等環境因素影響的“生物鐘”。19世紀,達爾文在《植物的運動本領》中説,植物在晚上閉合葉子睡眠是“為了保護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20世紀80年代,德國希爾德奈希特的研究報告指出,葉子的開合是由一種稱為“膨壓素”的植物激素控制的。此後,日本上田實等人從植物中抽出包含數千種化合物的萃取物,最後成功分離出兩種活性物質,一種是可使植物葉子閉合的“安眠物質”,另一種是可使植物葉子張開的“興奮物質”。

植物睡眠之謎之所以長期不得其解,就是因為此前沒有人想到使葉子開合的竟是兩種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質。人們進一步瞭解到,豆科植物葉下珠的安眠物質是一種含葡萄糖的配糖體,白天配糖體水解,安眠物質濃度降低,夜晚配糖體重新合成,興奮物質濃度相對降低,而配糖體的合成分解是由葉下珠體內的生物鐘控制的。相反,鐵掃帚的興奮物質是配糖體,在夜晚配糖體水解,興奮物質濃度降低,葉子隨之閉合。如果用人工合成的半乳糖代替葡萄糖,由於半乳糖在鐵掃帚體內不會水解,反而成為一種睡眠阻斷劑,使鐵掃帚始終不能睡眠,以致兩個星期之後因缺水枯萎而死。

解開植物睡眠之謎,將為某種“綠色”農藥的誕生鋪平道路。目前的除草劑還無法只讓田菁等豆科雜草枯萎而不損害豆科作物。研究人員已經人工合成了使田菁失眠的睡眠阻斷劑,實驗結果是田菁第三天就整株枯死。由於這種阻斷劑只對田菁起作用,因此不會影響大豆的生長。

5、從原文看,以下對“植物睡眠”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指植物的葉子為適應外界環境而自動閉合起來的現象。

B.指含羞草、合歡等植物晚上把葉子自動閉合起來的現象。

C.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的晚上把葉子閉合起來的現象。

D.指豆科植物和捕蠅草等所具有的葉子閉合起來的現象。

參考答案:B

6、從原文看,以下研究最能揭開“植物睡眠之謎”的一項是()

A.德梅蘭提出含羞草體內存在着不受外界環境因素影響的“生物鐘”。

B.達爾文提出植物在晚上睡眠是為了保護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

C.希爾德奈希特提出植物睡眠是由植物體內的“膨壓素”控制的。

D.上田實等人提出植物體內存在着可使葉子閉合的“安眠物質”。

參考答案:D

7、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葉下珠體內的生物鐘控制了其安眠物質和興奮物質的合成與分解。

B.鐵掃帚安眠物質的配糖體在夜晚合成,於是興奮物質濃度相對降低。

C.合歡、田菁等豆科植物如果長期得不到睡眠的話,就將枯萎而死。

D.目前只讓田菁枯萎而不損害大豆生長的“綠色”農藥已經研製出來。

參考答案:C

高三語文現代文閲讀及答案 篇三

大地山河

矛盾

住在西北高原的人們,不能想象江南太湖區域所謂“水鄉”的居民的生活。所謂“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羣鶯亂飛”,也還不是江南“水鄉”的風光。缺少那交錯密佈的水道的西北高原的居民,聽説人家的後門外就是河,站在後門口(那就是水閣的門),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夢迴,可以聽得櫓聲欸乃,飄然而過,總有點難以構成形象的罷?

沒有到過西北——或者就是豫北陝南罷,——如果只看地圖,大概總以為那些在普通地圖上有名有目的河流,至少比江南“水鄉”那些不見於普通地圖上的“港”呀,“汊”呀,要大得多罷?至少總以為這些河終年湯湯,可以行舟的罷?有一個朋友曾到開封,那時正值冬季,他站在堤上,卻還不知道他腳下所站的,就是有名的黃河堤岸;他向下視,只見有幾股細水,在淤黃泥沙中流着,他還問“黃河在哪裏?”卻不知這幾股細水,就是黃河!原來黃河在水淺季節,就是幾股細水!

大凡在地圖上有名有目的西北的河,到了冬季水淺,就是和江南的溝渠一樣的東西。擺幾塊石頭在淺處,是可以徒涉的。

烏魯木齊河,那也是鼎鼎大名的,然而當我看見馬車涉河而過的時候,我驚訝於這就是烏魯木齊河!學生們捲起褲管,就徒涉了延水的事,如果不是親見,也覺得可驚,因為延水在地圖上也是有名有目的呀!

但是當夏季漲水的當兒,這些河卻也實在威風。延水一次上流漲水,把“女大”?①用以繫住浮橋的一塊幾萬斤重的大石頭沖走了十多丈遠。

光是從天空飛過,你不能具體地瞭解所謂“西北高原”的意義。光是從地上走過,你瞭解得也許具體些,然而還不夠“概括”(恕我借用這兩個字)。

你從客機的高度儀的指針上看出你是在海拔三千多公尺以上了,然而你從玻璃窗向下看,嘿,城郭市廛,歷歷在目,多清楚!那時你會恍然於下邊是高原了。但你還得在地上走過,然後你這認識才能夠補足。

你會不相信你不是在平地上。可不是一望平疇,麥浪起伏?可是你再極目遠望,那邊天際一道連山,不也是和你腳下的“平地”並列的麼?有時你還覺得它比你腳下的低呢!要是湊巧,你的車子到了這麼一個“土腰”,下面是萬丈斷崖,而這萬丈斷崖也還是中間階段而已,那時你大概才切實地明白了高原之所以為高原了罷?這也不是憑空可以想象的。

謝家的哥哥以“撒鹽”比擬下雪,他的妹妹説,“未若柳絮因風起”。?②自來都認為後者佳勝。自然,“柳絮因風起”,多麼清靈俊逸;但這是江南的雪景。如果説北方,那麼謝家哥哥的比擬實在也沒有錯。當然也有下大朵的時候,那也是“柳絮”了,不過,“撒鹽”時居多。積在地上,你穿了長氈靴走過,那煞煞的響聲,那頗有燥感的粉末,就會完全構成了“鹽”的印象。要是在大野,一望皆白,平常多坎陷與浮土的道路,此時成為砥平而堅實:單馬曳的雪橇輕溜溜地滑過,那時你真覺得心境清涼,而實在,空氣也清潔得好像濾過。

我曾在戈壁中遠遠看見一片白,頗驚訝於五月有雪,後來才知道這是鹽池!

1941年8月19日

《大地山河》閲讀註釋:①女大:即延安中國女子大學。②《世説新語?言語》:“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爾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太傅,即東晉政治家謝安,“謝家的哥哥”指其侄謝胡兒,“他的妹妹”指謝安的侄女、東晉女詩人謝道韞。

18、本文主要分三幅畫面來寫河、寫高原、寫雪,這些畫面是如何組織到一起的?

參考答案:通過作者的觀感和想象把三幅畫面有機地連接起來,他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構成了行文的線索。

《大地山河》解析:本題重點考查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

文題是“大地山河”,描寫的具體對象是河、高原和雪,那麼作者是如何組織這些材料的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着重從兩個角度思考。

一是把握文章的中心線索。有了明確的中心線索,文章才能貫穿為一個整體,達到“形散而神不散”的境地。通觀《大地山河》,不難發現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為全文的中心線索;考生如果答成“以作者的行蹤為中心線索”,就錯了。

二是注意文章的過渡、銜接與照應。過渡自然,銜接嚴密,照應得法,能使文章的材料舒展自如,又環環相扣。《大地山河》中的三幅畫面,就是靠作者的觀感和想象才得以銜接起來的。在作者眼中和心中,西北高原是獨特的:河,“到了冬季水淺”,但夏季漲水,“卻也實在威風”;高原,一望平疇,麥浪起伏,而極目遠望,“有時你還覺得它比你腳下的低呢”;雪,在大野,一望皆白,“空氣也清潔得好像濾過”。作者的這些印象、感想和想象,連接起了涉及“河、高原和雪”的所有材料。

《大地山河》閲讀理解及答案

19、作者認為怎樣才能真正瞭解“西北高原”?

參考答案:既要有宏觀的把握,也要有身臨其境的體察。

既要從空中飛過,也要從地上走過,這樣才能真正瞭解所謂“西北高原”的意義。

在空中你可以得到一個概括的印象,在地上走過你才能切實地明白高原之所以為高原。對西北高原的瞭解不是憑空可以想象的。

20、在作者眼中,江南的雪和西北的雪各有什麼特點?能帶給人怎樣的不同感受?

參考答案:江南的雪若“柳絮因風起”,帶給人清靈俊逸的美感;西北的雪似“空中撒鹽”,帶給人厚重、實在的感覺,它具有填平一切坎陷的力量,同時使人感到心境清涼而實在。

21、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本文與《白楊禮讚》在主題思想和藝術風格上一脈相承,都是借景抒情,謳歌陝北解放區的新氣象,謳歌北方人民的鬥爭精神和堅強意志。

B.作者對江南水鄉風貌和西北地區河流在淺水季節的形態的渲染鋪陳,是為了更有力地突出夏季漲水時的氣勢,以秀美涓細來反襯壯闊雄渾。

C.作者對延水夏季漲水將一塊幾萬斤重的大石頭沖走十多丈遠的描寫,雖只有短短兩行,卻有攝人心魄的力量,真實地寫出了西北河流的威風。

D.作者巧用古代名句,善造意境。意境的營造和名句的妙用自然和諧、相得益彰,使人讀後能獲得“文中有畫,畫中有文”的美感,韻味無窮。

E.本文敍述明晰而善於變化,文字凝練而富有詩情畫意。作者一反委婉含蓄的手法,以濃郁的情思和直抒胸臆的表達來加強文章的藝術感染力。

參考答案:AE

高三語文閲讀專項訓練試題 篇四

(一)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導學號 26690203

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

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

明日,弟子問於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莊子笑曰:“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無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一上一下,以和為量,浮游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邪!此神農、黃帝之法則也。若夫萬物之情,人倫之傳則不然:合則離,成則毀,廉則挫,尊則議,有為則虧,賢則謀,不肖則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鄉乎!”

1、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D )

A.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 不材:不成材

B.舍於故人之家 舍:寄宿

C.明日,弟子問於莊子曰 明日:第二天

D.弟子志之 志:志向

【解析】 志:通“記”,記住。

2、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B )

A.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無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

B.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無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

C.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無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

D.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無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

【解析】 先通讀大意,語段主要講“材與不材之間”這種人生態度,所以“材與不材之間”後面可以停頓;“也”用於句末錶停頓,“故”表結果,所以在“也”之後可以停頓;“若夫”為發語詞,前面可以停頓;“無譽無訾”與“一龍一蛇”結構相同,所以“訾”和“蛇”後面可以停頓;“與時俱化”是一個完整結構,後面可以停頓。所以選擇B。

3、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

A.山中大木因“不材”得以保全,而雁不能鳴卻被殺,莊子看來只有處於“材”與“不材”之間,才能免於累。

B.山木和雁的命運,給人的啟示就是:人生於世,兇險太多,有很多時候我們也很難判斷出怎麼做才能避免危險

C.莊子認為,人生最高的境界應該是超脱於世俗生活之外,徹底擺脱現實社會的羈絆,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自由。

D.人類與萬物又有所不同,比如説賢能就可能受到謀算,無能又會受到欺侮,所以説不可“得而必”。

【解析】 “處於‘材’與‘不材’之間,才能免於累”錯,原文説“物物而不物於物”才能免於累。

4、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隻能叫,一隻不能叫,請問殺哪一隻呢?

(2)役使外物,卻不被外物所役使,那麼,怎麼會受到外物的拘束而勞累呢?

【參考譯文】

莊子行走于山中,看見一棵大樹枝葉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樹旁卻不去動手砍伐。問他們是什麼原因,説:“沒有什麼用處。”莊子説:“這棵樹就是因為不成材而能夠終享天年啊!”

莊子走出山來,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興,叫童僕殺鵝款待他。童僕問主人:“一隻能叫,一隻不能叫,請問殺哪一隻呢?”主人説:“殺那隻不能叫的。”

第二天,弟子問莊子:“昨日遇見山中的大樹,因為不成材而能終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鵝,因為不成材而被殺掉;先生你將怎樣對待呢?”莊子笑道:“我將處於成材與不成材之間。處於成材與不成材之間,好像合於天道卻並非真正與天道相合,因此還是不能免於受累。至於掌握了天道天德,活動就不會有所拖累。對讚譽與詆譭都無所謂,時而像龍一樣騰飛時而像蛇一樣蟄伏,跟隨時間的推移而變化,而不願偏執於某一方面;時而進取時而退縮,一切以和順為標準,活動於虛無的境界,役使外物,卻不被外物所役使,那麼,怎麼會受到外物的拘束而勞累呢?這就是神農、黃帝的處世原則。至於説到萬物的真情,人類的習俗,就不是這樣的。你想聚合,別人就使你離;你想成功,別人就要破壞;你窮困,別人就壓抑你;你尊貴,別人就非議你;你要有所作為,別人就要損害你;你賢,別人就會謀算你;你不肖,別人就欺負你:怎麼能得到並一定如願呢?可悲啊!弟子們記住了,只有天道無為的境界才是最美好的。”

(二)

閲讀下文,完成5~9題。導學號 26690204

八大山人①,明寧藩宗室,號人屋。“人屋”者,“廣廈萬間”之意也。性孤介,穎異絕倫。八歲即能詩,善書法,工篆刻,尤精繪事。嘗寫菡萏②一枝,半開池中,敗葉離披③,橫斜水面,生意勃然;張堂中,如清風徐來,香氣常滿室。又畫龍,丈幅間蜿蜒升降,欲飛欲動;若使葉公見之,亦必大叫驚走也。善詼諧,喜議論,娓娓不倦,常傾倒四座。父某,亦工書畫,名噪江右④,然喑啞不能言。

甲申國亡,父隨卒。人屋承父志,亦喑啞。左右承事者,皆語以目;合則頷之,否則搖頭。對賓客寒暄以手,聽人言古今事,心會處,則啞然笑。如是十餘年,遂棄家為僧,自號“雪個”。未幾病癲,初則伏地嗚咽,已而仰天大笑,()笑已,忽跿跔⑤踴躍,叫號痛哭。或鼓腹高歌,或混舞於市,一日之間,顛態百出。市人惡其擾,醉之酒,則顛止。歲餘,病間,更號曰“個山”。既而自摩其頂曰:“吾為僧矣,何可不以驢名?”遂更號曰“個山驢”。數年,妻子俱死。或謂之曰:“斬先人祀,非所以為人後也,子無畏乎?”個山驢遂慨然蓄髮謀妻子,號“八大山人”。其言曰:“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為大,而無大於我也。”

山人既嗜酒,無他好。人愛其筆墨,多置酒招之,預設墨汁數升、紙若干幅於座右。醉後見之,則欣然潑墨廣幅間,或灑以敝帚,塗以敗冠,盈紙骯髒,不可以目。然後捉筆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鳥竹石,無不入妙。如愛書,則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灑灑,數十幅立就。醒時,欲求其片紙隻字不可得,雖陳黃金百鎰⑥於前,勿顧也。其顛如此。

外史氏曰:山人果顛也乎哉?何其筆墨雄豪也?餘嘗閲山人詩畫,大有唐宋人氣魄。至於書法,則胎骨於晉魏矣。問其鄉人,皆曰得之醉後。嗚呼!醉可及也,其顛不可及也!

(選自陳鼎《虞初新志八大山人傳》)

注:①八大山人:朱耷,是明朝寧王的後代。清初著名畫家,擅長山水花鳥竹石,筆墨恣縱,獨具一格,對後來的寫意畫影響很大。 ②菡萏:荷花的別稱。 ③離披:散亂。 ④江右:這裏指江西一帶。右,古時西方稱右。 ⑤跿跔(tú jū):跳躍。 ⑥鎰:古代的重量單位,一鎰為20兩,一説為2斤4兩。

5、下面句子中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C )

A.性孤介:孤傲,有骨氣

B.穎異絕倫:獨一無二,無人能比

C.娓娓不倦,常傾倒四座:十分佩服

D.名噪江右:長江下游以西地區

【解析】 傾倒:使……十分佩服。

6、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組是( D )

A.或鼓腹高歌,或混舞於市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

B.斬先人祀,非所以為人後也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C.子無畏乎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D.合則頷之,否則搖頭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解析】 A.前者:有時,後者:有的人;B.前者:用來……的辦法,後者:表原因;C.前者:表反問,可譯為“嗎”,後者:表感歎,可譯為“呢”;D.均為副詞,譯為“就”。

7、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表現八大山人“性之顛”與“精繪事”的一組是( B )

A.性孤介,穎異絕倫張堂中,如清風徐來,香氣常滿室

B.初則伏地嗚咽,已而仰天大笑若使葉公見之,亦必大叫驚走也

C.既而自摩其頂曰:“吾為僧矣,何可不以驢名?”欣然潑墨廣幅間,或灑以敝帚,塗以敗冠

D.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灑灑,數十幅立就捉筆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鳥竹石,無 不入妙

8、“個山驢遂慨然蓄髮謀妻子”的原因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斬先人祀,非所以為人後也。

9、把文言文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左右承事者,皆語以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雖陳黃金百鎰於前,勿顧也,其顛如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他)身邊跟隨的奉命辦事的人,都用眼睛給他示意。②即使將百鎰黃金陳放在他的面前,他也不屑一顧,他就癲狂到這樣的程度。

【參考譯文】

八大山人,是明朝寧藩的宗室,號人屋。“人屋”就是“廣廈萬間”的意思。他生性孤傲,有骨氣,聰明絕倫,無人能比。八歲便能作詩,善於書法,長於篆刻,尤其精於繪畫。曾經畫一枝荷花,半開於池中,敗葉散亂,橫斜在水面,生氣勃勃;張掛在堂中,好像有清風徐徐吹來,香氣常充滿整個屋子。又曾畫龍,在丈幅之中蜿蜓升降,想要飛動一般;如果葉公見到了,也一定會大叫着驚慌逃跑的。他言語詼諧,喜歡議論,總是娓娓而談,不知疲倦,使四座的人為之傾倒。其父某某,亦長於書畫,在長江下游西部地區名聲很響,然而喑啞不能説話。

甲申年明朝滅亡,父親隨着去世。人屋繼承父志,亦喑啞不能説話,他身邊跟隨的。奉命辦事的人,都用眼睛給他示意:如果合其心意,人屋就點點頭,如果不合心意,人屋就搖搖頭。對賓客他用手錶示寒暄之意,聽人講古今的事情,聽到會心處,則不出聲地發笑。這麼着過了十多年,他便拋離家庭去做和尚,自己起了個號叫“雪個”。沒有多久就生了癲狂病,起初是伏在地上低聲哭泣,過了一會兒就仰天大笑,笑完,忽然又不斷跳躍,大聲叫號痛哭。有時敲着肚皮高歌,有時在市上亂舞。一日之內,癲狂之態種種不一。市上的人討厭他的擾亂,就用酒將他灌醉,他的癲狂也就停止了。過了一年多,他的病有了好轉,就更號為“個山”。過了不久又自己撫摸着頭頂説:“我已經做了和尚,為什麼不用驢命名呢?”便改號為“個山驢”。過了幾年,妻子兒女都死了。有人對他説:“斷絕對先祖的祭祀,這可不是用來做先祖後代的辦法,您難道不有所害怕嗎?”個山驢便感慨地蓄髮娶妻生育後代,並號為“八大山人”。他自己説:“所謂八大,就是四方四角,都是我為大,而沒有比我大的。”

山人既已嗜好喝酒,也就沒有其他的嗜好。人們喜歡他的畫,大多置辦了酒來讓他作畫,預先準備幾升墨汁、若干紙張在座右。山人酒醉後見到了,便高興地潑墨在寬大的畫紙上,有時候用破笤帚灑,用壞帽子塗,弄得滿地骯髒,不堪入目。這以後他提筆渲染,有的成山林,有的成丘壑,有的成花鳥竹石,無不入妙。如果碰到他愛畫,那就捋起袖子,伸出胳膊,提起筆來,狂叫大呼着,數十幅畫片刻就畫成了。他酒醒來了,要想求他片紙隻字都無法得到,將百鎰黃金陳放在他的面前,他也不屑一顧,他就癲狂到這樣的程度。

外史氏曰:“山人果真顛狂嗎?為什麼他的筆墨那樣雄豪呢?我曾經閲看山人詩畫,覺得大有唐宋人的氣魄。至於書法,則是從魏晉脱胎而來的。問他的同鄉人,都説那些書畫是從他醉後得來的。唉!他的醉可以比得上,他的癲狂卻是無法比得上的!”

(三)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題。導學號 26690205

王維右丞①,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嫻音律,妙能琵琶,遊歷諸貴之間,尤為岐王②之所眷重。

時進士張九皋,聲稱籍甚。客有出入於公主之門者,為其致公主邑司牒京兆試官③,令九皋為解頭④。維方將應舉,具其事言於岐王,仍求庇借。岐王曰:“貴主之強,不可力爭。吾為子畫⑤焉。子之舊詩清越者,可錄十篇;琵琶之新聲怨切者,可度一曲。後五日當詣此。”

維即依命,如期而至。岐王謂曰:“子以文士,請謁貴主,何門可見哉?子能如吾之教乎?”維曰:“謹奉命。”岐王則出錦繡衣服,鮮華奇異,遣維衣之;仍令齎⑥琵琶,同至公主之第。岐王曰:“承貴主出內⑦,故攜酒樂奉燕。”即令張筵。諸伶旅進⑧。維妙年潔白,風姿都美,立於前行。公主顧之,謂岐王曰:“斯何人哉?”答曰:“知音者也。”即令獨奏新曲,聲調哀切,滿座動容。公主自詢曰:“此曲何名?”維起曰:“號《鬱輪袍》。”公主大奇之。岐王曰:“此生非止音律,至於詞學,無出其右。”公主尤異之,則曰:“子有所為文乎?”維即出獻懷中詩卷。公主覽讀,驚駭曰:“皆我素所習誦者。常謂古人佳作,乃子之為乎?”因令更衣,升之客右。維風流藴藉,語言諧戲,大為諸貴之所欽矚。岐王因曰:“若使京兆今年得此生為解頭,誠為國華⑨矣。”公主乃曰:“何不遣其應舉?”岐王曰:“此生不得首薦,義不就試,然已承貴主論託張九皋矣。”公主笑曰:“何預兒⑩事,本為他人所託。”顧謂維曰:“子誠取解,當為子力。”維起謙謝。

公主則召試官至第,遣宮婢傳教。維遂作解頭而一舉登第矣。

及為太樂丞,為伶人舞《黃獅子》,坐出官。《黃獅子》者,非一人不舞也。天寶末,安祿山初陷西京,維及鄭虔、張通等皆處賊庭。自克復,俱囚於宣楊裏楊國忠舊宅。崔圓因召於私邸,令畫數壁。當時皆以圓勛貴無二,望其救解,故運思精巧,頗絕其藝。後由此事,皆從寬典;至於貶黜,亦獲善地。今崇義裏竇丞相易直私邸,即圓舊宅也,畫尚在焉。

(選自薛用弱《集異記》)

注:①右丞:王維晚年官至尚書右丞,後世稱他為“王右丞”。②岐王:唐玄宗的弟弟李範。③“為其致公主”句:公主:指太平公主,唐高宗的女兒,當時她聲勢顯赫。是岐王的長輩。邑司:為公主掌管地租、財物的官員。牒:書札,這裏用作動詞,寫信。京兆試官:京城的主考官員。④解頭:即解元。唐朝時科舉鄉試的第一名稱為解元。⑤畫:通“劃”,謀劃。⑥齎:攜帶。⑦出內:從皇宮大內出來。⑧旅進:共同進入。旅,共同。⑨國華:國家的光榮。⑩兒:古時青年男女的自稱,即“我”的意思。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D )

A.性嫻音律,妙能琵琶 熟習

B.吾為子畫焉 策劃

C.即令張筵,諸伶旅進 俱,一齊

D.自克復,俱囚於宣楊裏楊國忠舊宅 能夠

【解析】 克,攻克或被攻克。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組是( D )

A.客有出於公主之門者 求人可使報秦者

B.子有所為文乎? 於眾人廣坐中,不宜有所過

C.公主則召試官至第 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

D.畫尚在焉 一出門,裘馬過世家焉

【解析】 兼詞,於此;語氣助詞,不譯。A.助詞,表定語後置。B.代詞,表示“……的東西、人等”。C.副詞,就。

12、全都屬於説明公主欣賞王維的原因的一項是( C )

①性嫻音律,妙能琵琶,遊歷諸貴之間 ②維妙年潔白,風姿都美 ③即令獨奏新曲,聲調哀切,滿座動容 ④皆我素所誦習者,常謂古人佳作,乃子之為乎

⑤令畫數壁。運思精巧,頗絕其藝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①“遊歷諸貴之間”不是原因。⑤指王維等人在崔圓家中精心繪畫。

13、公主為什麼“因令更衣,升之客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公主沒想到,自己平時所讀的所謂“古人”佳作,竟是王維的作品,對他刮目相看。

14、將文中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子以文士,請謁貴主,何門可見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生非止音律,至於詞學,無出其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此生不得首薦,義不就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你憑着文士的身份,進見公主,哪能有門路見到她呢?②這個人不僅擅長音樂,提到詞學,沒有能超過他的。③這個人不被推為第一名,就決不參加考試。

【參考譯文】

尚書右丞王維還不到二十歲的時候,就以文章著名,熟習音律,琵琶彈奏得很精妙。在達官貴人之間交遊,尤其被岐王寵愛看重。

當時參加進士考試的張九皋名氣很大。有一個經常出入太平公主府上的客人,替他請求邑司以公主的名義給京城的考官寫一封推薦信,命令推薦張九皋為(京兆府)的解頭。王維正要參加進士考試,(就)把這件事情全部告訴了岐王,也請求靠着庇廕而獲得幫助,岐王説:“公主勢力強大,我的力量不能與她相爭,我替你籌劃這件事。你可以把你清越的舊詩抄錄十篇,譜一支哀怨悽切的琵琶新曲,過五天到我這裏來。”

王維依照岐王李範的吩咐做了,按期來到岐王府。岐王李範説:“你以文士的身份進見公主,哪能有門路見到她呢?你能按我教的去做嗎?”王維説:“聽從您的吩咐。”岐王李範就拿出錦繡衣服,鮮豔華麗奇特,讓王維穿上,還讓他帶上琵琶,一同來到公主的府第。岐王進去説:“趕上公主從皇宮回來,所以我攜帶酒和席樂隊來宴請公主。”他命令擺上酒席,樂隊藝人一起進來。王維年輕,長得潔白,風度翩翩,姿態俊美,站在(樂隊)的前排。公主看見了他,對岐王説:“這是什麼人?”岐王回答:“通曉音樂的人。”就命令他單獨奉獻一首新曲。新曲的聲調哀婉悽切,所有的人都被感動了。公主親自問道,“這支曲叫什麼名字?”王維站起來回答説:“名叫《鬱輪袍》。”公主感到驚奇,岐王説:“這個人不僅擅長音樂,再提到詞學,沒有能超過他的。”公主更加感到驚奇,就説:“你有所作的詩文嗎?”王維就拿出懷中的詩卷獻給公主。公主讀過以後,驚訝地説:“這都是我平時背誦和熟悉的,(還)常常以為是古代人的傑作,(原來)竟然是您所作的啊!”就命令他把藝人的奇裝異服換下來,坐在客人中最尊貴的座位上。王維風流瀟灑,語言詼諧幽默,很受達官貴人們的欽佩和矚目。岐王説:“如果説京兆府今年推薦這個人為解頭,他確實可以成為國家的精英。”公主就説;“為什麼不讓他去參加進士考試。”岐王説:“這個人不被推為頭名,就決不參加考試。然而(解頭)已經蒙公主論點推薦張九皋了。”公主笑着説:“與我有什麼關係,本是受別人所託。”回頭對王維説:“您實在想爭取解頭,我一定盡力為您爭取到它。”王維站起來謙恭地拜謝公主。

公主就把主考官招到府第,派宮中侍女傳達命令,於是王維就做了解頭,而且一舉考中進士了。

到了王維當太樂丞的時候,因為(沒有皇帝在場時)他允許了藝人演出《黃獅子》,被判罪貶官。《黃獅子》這種舞蹈,沒有皇帝在場就不能演出,天寶末年,安祿山剛攻陷西京長安,王維和鄭虔、張通等人,都在叛賊的朝廷中當了官,到了唐朝軍隊收復長安時,把他們都關押在宣楊裏楊國忠的舊宅院裏。崔圓把他們召到自己的宅第,命他們給畫了幾牆的壁畫。當時,他們都認為崔圓的功勞、地位最高,希望得到他的解救,所以都用盡了構思技巧,發揮出所有的繪畫才能。後來因為這件事,他們都被從寬處置了,至於被貶,也都貶到了較好的地方。現在崇義裏竇易直丞相的私宅,就是當年崔圓的舊宅院,壁畫還在那裏。

(四)

閲讀下文,完成15~19題。導學號 26690206

趙温叔丞相,形體魁梧,進趨甚偉。阜陵①喜之,且聞其飲啖數倍常人。會史忠惠進玉海,可容酒三升。一日召對便殿,從容問之曰:“聞卿健啖,朕欲作小點心相請,如何?”趙悚然起謝。遂命中貴人捧玉海賜酒,至六七,皆飲釂②。繼以金盤捧籠飲百枚,遂食半。上笑曰:“卿可盡之。”於是復盡其餘,上為之一笑。

其後均役③閩南,暇日欲求一客伴食不可得。偶有以本州兵馬監押某人為薦者,遂召之燕飲。自早達暮,賓主各飲酒三鬥,豬羊肉各五斛,蒸糊五十事④。趙公已醉飽摩腹,而監押屹不為動。公笑雲:“君尚能飲否?”對曰:“領鈞旨。”於是再飲數杓。復問之,其對如初。幾又飲鬥餘,乃罷。臨別,忽聞其人腰腹間砉然有聲,公驚曰:“是必過飽,腹腸迸裂無疑!本善意,乃以飲食殺人!”終夕不安。

黎明,亟遣鈴下⑤老兵往問,而典客⑥已持謁⑦白曰:“某監押見留客次謝筵。”

公愕然延之,扣以夜來所聞,跼蹐⑧起對曰:“某不幸抱飢疾,小官俸薄,終歲未嘗得一飽,未免以革帶束之腹間。昨蒙宴賜,不覺果然,革條為之迸絕,故有聲耳。”

(選自《癸辛雜識》)

注:①阜陵:指宋孝宗,因宋孝宗葬在浙江紹興寶山永阜陵,後人常稱孝宗為阜陵。②釂(jiào):喝乾杯中酒。③均役:掌管地方軍民事宜。這裏指趙温叔任福建總理州郡政事。④事:枚、個。⑤鈴下:侍從、門卒。⑥典客:這裏指管通報會客的吏役。⑦謁:名帖。⑧跼蹐:行動小心戒懼的樣子。

15、下列句子中有通假現象的一句是( C )

A.且聞其飲啖數倍常人

B.遂命人捧玉海賜酒

C.遂召之燕飲

D.而監押屹不為動

【解析】 “燕”通“宴”

16、與“君尚能飲否”一句中“尚”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B )

A.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

B.謝公宿處今尚在

C.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

D.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勝之尚之

【解析】 還

17、宋孝宗“欲作小點心相請”丞相趙温叔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是趙温叔“飲啖數倍常人”,二是“會史忠惠進玉海”。

18、為什麼説這個比食量的故事看似笑談,實則充滿辛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看似笑談,實則在笑聲中飽含辛酸。它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貧富懸殊。同時,從兵馬監押平時吃不飽只好用皮帶束緊腰腹和難得有機會吃飽一次又把皮帶繃斷了的情節中,我們也看到了兵馬監押這個小人物的悲哀。

19、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是必過飽,腹腸迸裂無疑!本善意,乃以飲食殺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昨蒙宴賜,不覺果然,革條為之迸絕,故有聲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一定是吃得太飽了,腸子撐斷了。我本來是一片好意,不料卻因飲食而害命。②昨天承蒙大人賜宴,吃飽了也沒感覺,皮帶被崩斷了,因此而發出聲音罷了。

【參考譯文】

丞相趙温叔形體魁梧,行動舉止很威猛。皇上素來很喜歡他,而且聽説他飲食數量都超過常人好幾倍。正好有一個叫史忠惠的人獻上一種玉海,可以盛得三升酒。於是有一天,皇上就將他召來,語氣平和地問道:“聽説你很能吃,朕想做些小點心請你,怎麼樣?”趙温叔慌忙起身拜謝。於是皇上就讓人拿大碗盛了六七碗酒,他都喝光了。又端了近百個精細炊餅,只吃了一半。皇上笑着説:“你可以吃完。”於是他又將剩下的都吃光了,皇上朝他笑笑。

後來,趙温叔到閩南地區掌管地方軍民事宜,暇閒之餘想找一個能陪着一起吃飯的人,但找不到。偶然有一個本地的兵馬監押小官來應徵,於是就讓他來一起暢飲。從早上到傍晚,他們各自喝了三斗酒,吃了五斤豬羊肉,蒸飯五十碗。趙温叔已經吃飽喝足有醉意在按摩肚子了,那個監押官卻還坐着不動。趙温叔笑着説:“你還能喝嗎?”監押回答道:“遵命而為。”於是又喝了幾杯酒,再問他,還説是能喝。這樣又喝了一斗多才停止。臨到要走的時候,忽然聽到監押官腰腹間譁然有響聲。趙温叔大吃一驚,説道:“一定是吃得太飽了,腸子撐斷了。我本來是一片好意,不料卻因飲食而害命。”於是整晚都不安寧。

一大早趕緊要派一個老兵去詢問情況。可是已有人前來替監押官回覆説:“他對大人的招待表示非常感謝。”

趙温叔感到很驚訝,就問來者昨晚是怎麼回事。來人有些侷促地站起來説:“監押他不幸患有飢餓症,加上官小薪水少,終年也沒吃飽過一回,只好以皮帶勒緊了腰。昨天承蒙大人賜宴,吃飽了也沒感覺,皮帶被崩斷了,因此而發出聲音罷了。”

高三語文總複習資料二:成語積累 篇五

1、犬牙交錯:比喻情況複雜,雙方有多種因素參差交錯。

2、日薄西山:太陽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經衰老或事物衰敗腐朽,臨近死亡。

3、如坐春風:在不知不覺中受到長輩或良師的懇切教誨。

4、入木三分: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5、三人成虎:傳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

6、上行下效 :指上面的人怎麼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麼幹。含貶義。

7、捨身求法:原指佛教徒不惜捨棄生命,去尋求佛法。後比喻真理而不犧牲自己的生命。

8、甚囂塵土:形容對傳聞之事議論紛紛,喧囂一時。

9、生靈塗炭:形容人民處於極端困若的境地。

10、生吞活剝:比喻生硬地模仿,搬用別人的理論,經驗等。

11、不脛而走:消息傳得很快。

12、不刊之論:不可改易的言論。

13、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態度蠻橫或愚昧無知。

14、不求聞達:不追求名譽和地位。

15、不以為然:不以為是正確的。

16、不足為訓:不值得作為效法的準則。

17、側目而視: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憤恨。

18、差強人意:勉強使人滿意。

19、朝秦暮楚:比喻反覆無常,也形容漂泊不定。

20、出言無狀:説話沒有禮貌。

21、危言危行:講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

22、未可厚非:指説話做事雖有缺點,但還有可取之處,應予諒解。

23、蔚為大觀: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給人一種盛大的印象。

24、無獨有偶:不只一個,還有配對的。

25、無可適從:適:到,往。從:聽從,跟隨。不知跟從誰好。比喻不知怎麼辦才好。

26、無人問津:沒有人來打聽渡口。比喻沒有人來探索嘗試或過問。

27、無所不為:沒有什麼不做。

28、無所不至:什麼壞事都幹。與“無微不至”有天壤之別。

29、洗心革面:指清除壞思想。

30、下里巴人:比喻通俗的文學藝術。

31、耳提面命:形容長輩教導熱心懇切。

32、罰不當罪:處罰和罪行不相當,多指處罰過重。

33、翻雲覆雨:反覆無常或慣於玩弄手段。

34、分條縷析:形容有條有理細緻分類或剖析。

35、分庭抗禮:原指賓客和主人分別站在庭院兩邊,以平等的禮節相見。後用以比喻互相對立,地位相當。

36、焚膏繼晷:點起燈繼續着白天(乾的事)。形容夜以繼日地勤奮工作或學習等。膏:油脂。焚膏:指點油燈。

37、粉墨登場:用粉,墨化裝,登台演出。也比喻壞人喬裝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38、風雲際會:比喻君臣遇合。也指遇到施展才能的好機會。

39、逢人説項:碰見人便稱道項斯的才學。比喻熱心替人揚名或稱道某事的好處。

40、鳳凰于飛:指鳳和凰比翼雙方。用以比喻夫妻恩愛。

高三語文複習方法 篇六

一年一度緊張的大學聯考複習備考,已經進入到了關鍵性的階段。如何做到高效備考,有效備考,是大家關注的焦點。提醒廣大考生注意:大學聯考優異成績的取得,最忌盲目練習,只做不思;最忌以多取勝。在大學聯考複習備考中,最緊要的是兩個字:一曰巧,一曰思。巧,是化繁為簡;思,是激活全篇。

為了幫助高三學子做到高效備考,還具體向大家提出了以下建議:

①將基礎知識(語音、字形、同義詞辨析、成語、病句、文言文閲讀)安排時,既要注意專題性,又要注意分散性。

②基礎知識中許多能力點的落實需要記憶,但不能盲目記憶,只靠功夫。如“惹是生非”中“是”字經常被誤寫為“事”,這主要是因為不瞭解“是”與“非”的關聯,“是非”在詞中是指矛盾,爭端。再如“寒暄”中的“暄”經常被誤寫為“喧”,仔細推究就會發現“寒”與“暄”是意義相反的兩個字,是指寒和暖,明白了這一點就不會再誤寫誤用了。

③對於病句,要着重注意用足例句。對精選出來的例句要堅持“辨(感性)一析(理性)一改(操作)”三步走戰略:辨就是能從結構性和語義性兩個層面辨別正誤;析就是能分析錯例屬於六種病句中的哪一類;改就是能將錯例修改正確,這一點雖然不是近年來大學聯考的重點,但它非常有助於我們在正誤的比照中加深對各種病句類型的理解。通過三步走戰略,精耕細作,務求辨得準、析得清、改得正,從而真正做到精選精練,以一當十。只有這樣,才能跳出題海戰術,收到事半功倍的複習實效。

高三語文複習方法 篇七

1、排比開頭,運用大量意象領起。推薦使用在比喻類話題作文上。比如説生命的養分,你可以描述很多種生命和他的養分形成排比句,(不是讓你説樹的養分是土啊,人的養分是飯啊,而是要描述,像描繪一幅畫一樣,比如什麼樣的樹紮根在什麼樣的土地上怎樣怎樣,當然語言要優美,儘量把畫面營造的漂亮)

2、設問或反問開頭。推薦使用在觀點新穎的文章上。最好驚世駭俗,振聾發聵,或者是一般人沒想過的問題甚至推翻常理的問題。比如現在都在治社會,你來一句“法制真的是社會的進步麼?”,然後説法制的強化意味着道德約束力的減弱之類的,再開始分論點論證。注意:切忌譁眾取寵,一定要能自圓其説,並且內容和諧,不能讓人覺得你三觀不正。

3、新聞開頭。推薦使用在現實針對性強的文章上。比如寫一篇關於新媒體的文章,你可以説某某地某某因被人肉搜索跳樓啊,或是過度曝光造成抑鬱症啊,然後引出論點。

4、由面到點的開頭。推薦使用在針對性強、範圍小的文章上。比如生命的養分,你可以從整個世界縮小到人類社會,又從人類社會縮小到你自己,都可以,看你駕馭能力。或者材料性作文,比如譚木匠那個,你可以採用讓步“且不説他兢兢業業地專注經營,且不説什麼什麼,單説他對顧客的坦誠什麼什麼的”。

高三語文複習方法 篇八

跟緊學校的步伐,瞭解語文考題的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內容。

所謂的內容就是,先得有規矩。比如説,一提王維的詩,山水田園詩人、唐代的、他經歷了安史之亂、他個人的生活有了一個改革。王維號稱詩佛,他的詩裏頭有禪意,這是一個基本的積澱和積累。再看山水田園的詩,找什麼?找山水的特點,山水田園詩常有哪些情感?然後再對應到題,這些東西是實實在在的。這個不叫背,是該有的瞭解,你的基礎和積澱是一定要有的。

迴歸課本,夯實基礎

迴歸語文的課本是大學聯考語文備考的不二法門。大學聯考語文考查的材料題目,看似是課外的,然則知識點都是課內的。例如,20xx年大學聯考文言文文化常識考到的“下車”這個題,好多學生都覺得陌生,但是如果你對必修課本中的《張衡傳》就有“衡下車,制威嚴,整法度”,其中課下注釋就對“下車”做了很詳盡的解釋。由此,大學聯考語文備考如果能抓住課本夯實基礎,一定能在大學聯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得選擇題與作文者得天下

由於題型的變化,選擇題所佔比重增加。而且從今年大學聯考試題來看,如現代文閲讀實用類文本第9題“怎樣才能有效推進我國的生活垃圾分類?”試題難度小,區分度小,其他的主觀性試題也均拉不開分數檔。所以,決定成敗的就是選擇題與作文。所以在備考時,要狠抓選擇題,爭取不丟分;多練作文,爭取拿高分。

文 言文閲讀板塊 篇九

1、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120個)

(建議:迴歸教材1---5文言課文)

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18個):

常見文言虛詞:之、其、而、以、何、乎、乃、且、若、所、為、焉、也、因、於、與、則、者。(可以看《知識清單》,默寫義項;同時迴歸教材1---5文言課文)

3、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詞類活用、固定句式(翻譯得分點)。

4、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直譯,字字落實,通順無語病)

5、斷句,明大意,抓標誌,

6、篩選並提取文中的信息;

7、歸納內容要求,概括中心思想

8、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juan/6l8gk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