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校園禮儀常識有哪些?(精品多篇)

校園禮儀常識有哪些?(精品多篇)

校園禮儀常識有哪些?(精品多篇)

國小生文明禮儀三字經 篇一

晨風吹,陽光照。紅領巾,胸前飄。好學生,要做到。

講文明,講禮貌。見老師,問聲好。見同學,問聲早。

上下樓,靠右行。互禮讓,要記牢。樓道內,靜清淨。

教室內,莫喊嚷。桌椅齊,地面潔。好環境,好心情。

課堂上,勤動腦。勤回答,勤思考。鈴聲響,課間到。

做遊戲,不追跑。玩得精,玩得巧。悦身心,練大腦。

愛樹木,護花草。主人翁,責任感。你我他,不缺少。

學校外,需做到。有氣質,有風度。儀態美,舉止雅。

衣整潔,精神好。站坐行,仿前輩。站如鬆,坐如鐘。

卧如弓,行如風。尊重人,文明語。講理解,講和善。

談話時,面帶笑。若問路,要禮貌。“老爺爺,阿姨 好”。

若購物,注行為。不亂動,買賣和。看演出,提前到。

輕入座,不遲到。不喧譁,不亂跑。演出閉,要鼓掌。

有紙屑,不亂拋。有果皮,扔進箱。乘車時,不擁擠。

尊長輩,愛幼小。客人到,心歡笑。物品齊,房間整。

主動迎,又周到。送物品,接物品。雙手呈,謝聲到。

親友家,去做客。重禮儀,少不了。用物品,不隨意。

經允許,教養好。用餐時,不搶先。離去時,招呼到。

要告別,説感謝。有禮貌,人人笑。好習慣,早養成。

一生世,忘不了。

家庭禮儀 篇二

1、尊重長輩,孝敬父母。

尊重父母的意見和教導,經常和他們交流思想、學習情況,主動求得長輩、父母的教育、幫助,聽取他們的教導和指點。

2、關心體貼父母。

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例如幫助父母整理家務,打掃衞生等,主動為父母服務,表達對父母的孝心,儘可能地減輕他們的負擔。

3、對父母態度端正。

不頂撞父母,不鬧脾氣,對父母的不正確言行要寬容並適時適度地解釋、説明。

4、離家或回家與父母打招呼,未經父母許可不得晚歸、遠出及無故在外過夜。

長輩離家或回家時要主動招呼、遞接物品。

5、進父母房間要先敲門,經允許後進入。

不得隨意翻動父母的私人用品。

6、學會料理個人生活,自己的用品收放整齊,不亂擺放。

7、生活節儉,不浪費,不擺闊氣,不虛榮攀比,不向父母提超越家庭經濟條件的過分要求。

8、禮貌待客,謙虛有禮,有客人來訪,應以禮相待,起立相迎,熱情招呼,主動問候,微笑致意,端茶送水,客人離去,應送到門外,並説“再見!”或“歡迎再來”。

校園禮儀基本的常識 篇三

一、課堂禮儀

學生在課堂上應表現出對老師的極大尊重。學生的坐姿要端正;學生要衣着整潔,夏天上課時不能赤腳拖鞋,不能穿無袖背心,不可敞胸露懷,聽講進不能扇扇子;冬天上課時不應戴帽子、戴手套、戴口罩,不能在課堂上隨便上位子走動、吃東西、喝水、嚼口香糖、聽錄音機等。

教師走進教室,班長喊“起立”,全體學生應即起立站直(教室條件好的應站立在行距中間,起立進不得讓桌椅發出很大的聲響),向老師行注目禮,待老師回禮後再坐下。坐下時動作要輕。

遲到的同學應先在教室喊報告,待老師允許後再進入教室,未經允許,不可擅自推門而入。

有疑問提出工回答問題時,應先舉半臂右手,經老師允許後起立發言,不應邊舉手邊説。對老師講述的內容有異議,應下課後單獨找老師交換意見,共同探討。若非提不可時,也要注意時機和方式,態度要誠懇,謙虛恭敬,不可攪亂課堂秩序,影響授課計劃。

下課鈴響,在聽到老師説“下課”後,班長喊“起立”,同學們起立站好,向老師行注目禮,待老師離開課堂後自由活動。

二、尊敬老師

尊師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禮儀規範的一項傳統內容。

教育事業是神聖的事業,教師理應受到社會的尊重。

(1)尊敬老師。教師首要的責任是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知識的傳授。為了講好每一節課,教師們都要花費很大心血。因此,學生應以最飽滿的情緒,集中精粹,積極思索,聽好每一節課。這是對老師艱苦勞動的最大尊重,是尊敬老師的具體表現。

(2)老師佈置的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同樣傾注了老師的苦心。學生應該按時、認真、獨立地完成各種作業,並且認真體會老師在作業上悉心批閲之處。這同樣是對老師老師的一種尊重。

(3)學生應該虛心接受老師的批評教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根本目的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這就是説老師不僅要教書,還有育人。在這一點上,絕大部分的老師都是以最大的熱忱、最審慎的眼光來觀察、分析和研究他所教導的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品質和性格特徵的。正因如此,教師對每一位學生提出的鼓勵或者批評,都是為了幫助學生儘快的成長起來。人另外一層意義上講,教師的教導之所以可貴,是因為他超越了血緣親情,無須克服溺愛的情感障礙,因而比父母親人的教育來得客觀、公正、深刻、嚴肅。為了報答教師的教導之恩,應虛心接受老師的批評幫助,認真地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這同樣是對老師的尊敬的熱愛。

(4)除了述內容之外,學生還要在禮儀上自覺地維護教師威信,對老師應該虛心誠實,言行有禮,在行動上應按規範去做。早晨進校見到老師,不管是否給自己任課,均應行禮,問早、問好,一般以鞠躬禮問候;平日在校園內與老師相遇,也應打招呼問好,如道路(樓道、走廊)狹窄應向右手邊跨開一步,給老師讓道。學生進老師辦公室,應先敲門,經老師談話時,聲音要輕,自己站立,面對老師,認真聽老師講話,與老師談話時,聲音要輕,以免影響其他老師辦公、休息。中午休息時,學生儘量少打擾老師。

(5)老師的批評若與其實有出入時,學生要在老師講過之後平心靜氣地加以解釋,或在事後尋找適當的場合、時機加以説明。與老師發生矛盾,學生不要頂撞老師,更不要在課下散佈對老師的不滿情緒,發泄無禮的言辭。

學生對老師的相貌和衣着不應指指點點品頭論足,要尊重老師的人格和習慣。對學校裏所有的教職工,要一視同仁,都要尊敬禮貌相待。

(6)老師在家訪時在,學生要禮貌地將老師請進家門,將老師介紹給家長,熱情地請老師坐下,沏茶倒水;老師和家長交談時,學生可根據情況,決定是陪坐還是迴避;老師告辭時,要將老師送出門,向老師致謝,與老師道別。

(7)節假日到老師家中去拜訪,要掌握好時間,既要慰問老師又不要過分打擾老師的各種活動和休息。遇到老師生病或家中有事,前去看望的人不易過多,應選派代表去看望,並酌情幫助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友愛同學

在校學習時,同學們朝夕相處,是親密的夥伴,彼此應以禮相待,注重文明禮貌。

(1)同學間應互相尊重,不傷害他人的自尊心。有些學生認為,同學之間長期相處,友誼日深,親密無間,不必以禮相待,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同學之前的感情是在互相尊重、互相幫助、互相愛護的基礎上形成的,越是如此,就也應該珍惜這種感情,絕不能輕易的破壞它。對於同學遭遇的不幸,或偶爾的失敗,學習上暫時的落後等,不僅不應嘲笑、冷漠、歧視,而且應該熱情幫助。不能嘲笑有生理缺陷同學,對同學的相貌、體態、衣着不能品頭論足,更不能給同學起帶侮辱的綽號,否則,就會傷害自己夥伴的自尊心,友誼也就就會遭到破壞。

男女同學之前交往要互相尊重,談吐舉止要有分寸,交往既要大方得休,又不能輕浮;開玩笑要講究尺度,不許動手動腳,打打鬧。

(2)與同學應和睦相處,友愛團結。校內生活中,在思想上同學們要互幫互促,共同進步。對有缺點錯誤的同學既不要包庇袒護,也不要挖苦諷刺,應熱情關懷,勉勵上進;對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或進步明顯的同學,應該虛心學習,衷心祝賀,不應嫉妒。

(3)在學習上,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學習好的同學要保持謙虛、戒驕戒躁的態度,同時要主動真誠地幫助學習差的同學;學習較差的同學應虛心求教,獨立思考,不能照抄作業或偷看答案。在日常接觸中應該和睦相處。有意見分歧時,可心平氣和地講道理,不能用不文明的語言辱罵同學,更不能粗暴地動手打架。

(4)時時處處都應與同學禮貌相待。每天早上同學相見時,應互相致意問早、問好;同學間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禮貌的用語稱呼同學;在有求於同學時,須用“請”、“謝謝”、“麻煩你”等禮貌用語;借用學習用品時,應先徵得同學的同意後再拿,用後及時歸還,並要致謝。

(5)在教室裏要隨時保持安靜、整潔,維護教室良好的學習環境。課間不要追跑打鬧,以免教室桌椅歪斜,塵土飛揚,影響同學的學習,休息及身心健康。

(6)課間休息時,在樓道內行增要靠右慢行,不要快速奔跑猛拐;遇到同學時,應放小腳步慢行、禮讓。在圖書館,閲覽室看書要肅靜,汪要影響他人閲覽。在宿舍裏要互相體諒,保持個人及環境衞生,按時起牀、就寢,不要亂抄適合別人的物品。

(7)參加校內各項集體活動,要遵守時間,不遲到,不早退,要謙讓有禮。觀看影劇時,要將好票讓給同學;勞動、遊玩等活動中,老同學要照顧新同學,大同學要愛護小同學,男同學要謙讓女同學;進出校園或其他的活動場所時,也要互謙互讓,按秩序的行進,不可亂擁亂擠,無意碰撞或踩了別人,應賠禮道歉。

四、校園其他禮儀

校園生活中,豐富多彩。升旗、開學、領獎、清潔校園、自行車擺放等各項活動均應該按嚴格的禮儀規範。

(1)升國旗。每星期一早晨,同學們在操場上舉行升旗儀式時,應統一着裝列隊,面向國旗;當升國旗、奏國歌時,全體同學應肅立、脱帽,向國旗行注目禮;在校外,遇到舉行升旗儀式時也應馬上肅立,面向國旗,往注目禮,待升旗儀式後再行走。

(2)開學上、結業或舉行其他慶典儀式時,要準時整隊入退場,要保持會場肅靜,汪得隨意説笑走動,不做與大會無關的事情。姿勢要端正,必要時需統一着裝。

上台發言、領獎、表演時,走路要穩重,從規定的台口上台。站在台上要雙手自然下垂,站姿端正;接受獎品、獎狀時要用雙手去接,行鞠躬禮,然後轉過身體,面向台下,將獎狀高舉過關向大家展示,然後雙手拿好貼在胸前;下台時要腳步穩重,從指定台口退下;台下同學要遵守會場秩序,注意聽講,適時報以掌聲,汪要交頭接耳隨意談笑,更不要起鬨、喊叫。

(3)要隨時保持校園整潔,不在教室、樓道、操場亂扔紙屑、果皮,不隨地吐痰,不亂倒垃圾、不在黑板、牆壁和桌椅上亂塗、亂畫、亂抹、亂刻。愛護學校的公共財物、花草樹木、節約用水用電。

將自行車存放在指定的地點,不亂扔亂放,不許在校內騎車。

在食堂用餐時要排隊禮讓,不擁擠、加塞兒;愛惜糧食,不亂倒剩菜剩飯;若使用便餐盒時,飯後將其扔入垃圾袋。

餐桌禮儀 篇四

1、在家時:

(1)請長輩先入座。

(2)等長輩先拿碗筷後,自己再拿碗筷。

(3)吃東西或喝湯時要小口吞嚥,閉嘴咀嚼,儘量不發出響聲。

(4)別人給自己添飯菜,要説“謝謝”。

(5)主動給長輩添飯加菜。

(6)先吃完飯要説“大家慢慢吃”。

2、在學校:

(1)在老師的指導下有秩序地進入餐廳。

(2)坐在指定的座位上,兩腳自然併攏,雙腿自然平放,坐姿自然,背直立。

(3)要安靜、文明進餐。

(4)飯、菜、湯要吃淨;不偏食、不挑食。

(5)碗、碟輕拿輕放,擺放整齊。

問候禮儀 篇五

向父母、長輩問候致意,要按時間、場合、節慶不同,採用不同的問候。

1、早起後問爸爸、媽媽早上好。

2、睡覺前祝爸爸、媽媽晚安。

3、父母下班回家:爸爸、媽媽回來啦。

4、過生日:祝長輩生日快樂、身體健康。

5、過新年:祝爸爸、媽媽新年愉快。

6、當爸爸、媽媽外出時説:祝爸爸、媽媽一路平安、辦事順利。

7、當爸爸、媽媽外出歸來時説:爸爸、媽媽回來啦,辛苦了。

8、自己告別家人時:您放心吧,我會照顧好自己。

離家時間較長,寫信或打電話問候家人。

學校禮儀 篇六

1、課堂禮儀:遵守課堂紀律是學生最基本的禮貌。

(1)上課:上課的鈴聲一響,學生應端坐在教室裏,恭候老師上課,當教師宣佈上課時,全班應迅速肅立,向老師問好,待老師答禮後,方可坐下。

學生應當準時到校上課,若因特殊情況,不得已在教師上課後進入教室,應先得到教師允許後,方可進入教室。

(2)聽講:在課堂上,要認真聽老師講解,注意力集中,獨立思考,重要的內容應做好筆記。

當老師提問時,應該先舉手,待老師點到你的`名字時才可站起來回答,發言時,身體要立正,態度要落落大方,聲音要清晰響亮,並且應當使用普通話。

(3)下課:聽到下課鈴響時,若老師還未宣佈下課,學生應當安心聽講,不要忙着收拾書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響,這是對老師的不尊重。

下課時,全體同學仍需起立,與老師互道:“再見”。

待老師離開教室後,學生方可離開。

2、服飾儀表:穿着的基本要求是:合體;適時;整潔;大方;講究場合。

3、尊師禮儀:學生在校園內進出或上下樓梯與老師相遇時,應主動向老師行禮問好。

學生進老師的辦公室時,應先敲門,經老師允許後方可進入。

在老師的工作、生活場所,不能隨便翻動老師的物品。

學生對老師的相貌和衣着不應指指點點,評頭論足,要尊重老師的習慣和人格。

4、同學間禮儀:同學之間的深厚友誼是生活中的一種團結友愛的力量。

注意同學之間的禮儀禮貌,是你獲得良好同學關係的基本要求。

同學間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禮貌用語稱呼同學。

在有求於同學時,須用“請”、“謝謝”、“麻煩你”等禮貌用語。

借用學習和生活用品時,應先徵得同意後再拿,用後應及時歸還,並要致謝。

對於同學遭遇的不幸,偶爾的失敗,學習上暫時的落後等,不應嘲笑、冷笑、歧視,而應該給予熱情的幫助。

對同學的相貌、體態、衣着不能評頭論足,也不能給同學起帶侮辱性的綽號,絕對不能嘲笑同學的生理缺陷。

在這些事關自尊的問題上一定要細心加尊重,同學忌諱的話題不要去談,不要隨便議論同學的不是。

5、集會禮儀:集會在學校是經常舉行的活動。

一般在操場或禮堂舉行,由於參加者人數眾多,又是正規場合,因此要格外注意集會中的禮儀。

升國旗儀式: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徵,升降國旗是對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一種方式。

無論中國小還是大學,都要定期舉行升國旗的儀式。

升旗時,全體學生應列隊整齊排列,面向國旗,肅立致敬。

當升國旗、奏國歌時,要立正,脱帽,行注目禮,直至升旗完畢。

升旗是一種嚴肅、莊重的活動,一定要保持安靜,切忌自由活動,嘻嘻哈哈或東張西望。

神態要莊嚴,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所有在場的人都應抬頭注視。

6、校內公共場所禮儀:應該自覺保持校園整潔,不在教室、樓道、操場亂扔紙屑、果皮、不隨地吐痰、不亂倒垃圾。

不在黑板、牆壁和課桌椅上亂塗、亂畫、亂抹、亂刻,愛護學校公共財物、花草樹木,節約用水用電。

自覺將自行車存放在指定的車棚或地點,不亂停亂放,不在校內堵車。

7、升旗禮儀

(1)立正站立。

(2)行注目禮。

(3)認真聽國旗下講話。

(4)唱國歌時要嚴肅,聲音要洪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1mm39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