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一年級語文下冊《失物招領》教學反思(人教版)多篇

一年級語文下冊《失物招領》教學反思(人教版)多篇

一年級語文下冊《失物招領》教學反思(人教版)多篇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 篇一

《失物招領》一文主要講了唐老師帶領一年級一班的學生到植物園參觀,中午吃飯時同學們亂扔垃圾,老師用失物招領的方式教育學生,讓學生領回了垃圾,旨在讓學生從文中受到啟發,反思個人行為,養成愛護環境衞生的好習慣。《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本課教學努力做到與學生生活相連,給學生提供大量的語言實踐機會,並通過各種途徑,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讓學生在讀中自主發現、自主感悟、交流討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合作精神。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在導入新課時我説:“我們班的值日生在教室裏撿到了兩塊橡皮,請丟失的同學到老師這兒來認領。”然後揭示課題,剛才老師説的就叫“失物招領”,板書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這樣,從學生日常的班級生活入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題意,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首先,我採用了多種形式讓學生儘量讀對課文,讀通句子。使學生感受到讀準字音很重要,藉此讓他們在課文中尋找並認識生字。其次,讓學生自由識字,後請小老師帶讀,接下來去掉拼音讀,到果園裏摘蘋果等形式,通過不斷復現生字,達到鞏固的效果。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記憶字形,説説自己是怎麼記這些字的。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重在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識字的方法,並提倡方法多樣化,把識字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其實這時候的學生已經掌握了很多識字方法,比如説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方法,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生字教學實施開放式教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再讀課文,自主發現

學生自由讀文時,我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給小夥伴提一個問題,在你的問題中可以用“什麼”、“為什麼”或“怎樣”等詞。教師相機引導,梳理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成為學習本篇課文的線索。由於一年級學生年齡比較小,還沒有學會提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培養學生邊讀書邊思考問題的習慣,讓學生在閲讀中自主發現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展。

四、指導朗讀,對話交流

學生自由讀課文第1-4小節後,自主交流在這幾個自然段中讀懂了什麼。引導學生用“準備”説話。鼓勵學生説一些與眾不同的句子。接着分四人小組合作朗讀。學生自主交流閲讀的體會、感受,尊重他們的獨特體驗,説話訓練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培養了學生求異思維的能力。學習第5-8自然段,引導學生聯繫課文插圖,抓住同學們的表現,讀出驚奇的樣子。然後啟發情感,指導朗讀。如果你是一個愛護環境的同學,看到這麼多垃圾,你的心情會怎麼樣?請試讀課文。如果你是亂丟垃圾的同學中的一個,此時你的心情又怎樣?請用這樣的心情朗讀課文。通過給學生讀、問、想、説的自由時空,充分解放兒童,在民主平等的'對話交流中,讓他們朗讀、思考、想象、感悟語文,既培養了學生認真讀書、邊讀邊想的習慣,又提高了學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一堂課下來,感想頗多。對於識字教學,我們發現,學生識記漢字的方法有很多很多,教學中我不斷地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記憶漢字,激發了他們識字的興趣,使他們喜歡學習漢字。識字量大了,如何鞏固是教學的難點,通過教學,我發現國小生對趣味識字這環節很感興趣。在遊戲中,在玩中識字,讓他們感受到識字的極大樂趣。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 篇二

《失物招領》這篇課文寫的是國小生現實生活中一件很平常的事,課文的題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亂扔的垃圾,課文裏卻被稱為是“失物”。課始,我拿出課間學生在教室裏撿到的橡皮跟鉛筆問:“這是誰掉的?請你來拿回去。”隨即揭題,剛才的就叫“失物招領”。我從日常的班級生活入手,不但激起了孩子學習的興趣,而且還幫助學生正確理解了題意。

在出示課題之後,我就問學生:“讀了這個題目有什麼想問的嗎?”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説開了:這些失物的主人是誰?它們是怎樣被主人認領的?主人又是怎樣處理他們的呢?這些都成為了孩子們質題的內容。於是,我讓孩子自己帶着提出的問題,在讀中自主發現、自主感悟、交流討論。從而提高孩子的問題意識和合作精神。

當讀到“那幾位同學臉紅了”的時候,我讓學生思考:他們為什麼會臉紅?如果你就是那其中的一個,你又會怎麼做呢?下次我們去春遊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呢?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在讀文感悟中矯正不良行為,自覺養成愛護衞生的良好習慣。

在拓展延伸時,我安排請學生看看自己的前後左右有沒有“失物”,如果有,該怎麼做?在校園中、街道上或家附近有沒有“失物”?如果有,你將如何行動?從課文再回到生活,讓孩子們學會關注社會、關注自然,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

但在課堂上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特別是對垃圾的處理問題上,認識很粗淺。絕大部分的孩子都停留在把垃圾撿到垃圾箱,不隨便扔的成面。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 篇三

從學校到家裏,從家裏到校外我們的學生每天都可以接觸到垃圾。因而,垃圾對他們而言並不陌生。從這堂課中我總結出這麼幾個方面:

一、整體設計思路有新意

教學中創設交際的情境,如中央電視台《實話實説》節目,由老師擔任主持人,學生做現場來賓,先交流自己的發現:問題一:你家裏的垃圾有哪些?問題二:它們是怎麼來的?問題三:你家裏的垃圾怎麼處理的?並談談自己的想法。

二、課前調查,積極準備

於是我在上這堂課前,先是佈置學生回家去調查一下,你家裏或者是家旁邊的垃圾。我給學生出了這麼幾個問題,讓他們按照這幾個問題去展開調查。問題一:你家裏的垃圾有哪些?問題二:它們是怎麼來的?問題三:你家裏的垃圾怎麼處理的?而且我還告訴學生,對於這幾個問題如果你自己沒注意過的話,可以向家裏的人詢問。

三、親自實踐,感受深刻

在這堂課前兩個晚上我是讓學生回家去調查家裏的垃圾。但 我為了讓學生對身邊的垃圾有更為深刻的瞭解,在上這堂課前20分鐘,我又讓學生拿着他們從家裏帶來的袋子去找一找我們校園裏的垃圾。上課了,我看到學生都拾到了很多的垃圾。為什麼要讓學生去撿垃圾,目的有兩個:一、讓學生親自實踐,明白我們身邊的垃圾很多很多,我們需要時時的不去亂丟垃圾。二、我們用什麼辦法去處理垃圾。對於第一個目的,學生的瞭解可以説是非常深的,當他們看到那麼多的同學都撿到那麼多的垃圾時,他們就明白我們身邊的垃圾實在太多了。也知道如果我們每個小朋友都亂丟一張紙,我們的身邊就非常的髒了。對於第二個目的,學生感受更深,當時我問學生打算如何處理時,有許多學生開始説我們把垃圾扔到垃圾筒。於是我讓一些同學去扔,但沒幾個,教室的垃圾筒就滿了。這時我又問他們“這時我們又該把垃圾怎麼處理?”這時學生又提出可以把垃圾扔到學校的垃圾箱裏。那時我就問學生,那麼我們整個社會上又有那麼多的垃圾,我們該把垃圾怎麼處理呢?這時學生就積極動腦想各種各樣的辦法。其中也不乏非常好的辦法,比如有個學生就提出把垃圾進行處理,生產出有用的產品。經過撿垃圾,處理垃圾這樣一個過程,學生認真動腦,積極發言,親身體驗。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產生了激烈的碰撞,把整個課堂的氣氛推向了高潮。學生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四、存在的問題

當然在這堂課上也存在不少的問題。

問題一:學生對於自己要表達的觀點表達不夠清楚。這主要是在讓學生説一説處理垃圾的辦法的時候,學生把辦法説不清楚。

問題二:讓一年級學生學會提問有一定的困難,教師要善待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鼓勵學生敢提問,並逐漸會提問,這種能力形成需要長期耐心的指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1mvm5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