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生態農村報告多篇

生態農村報告多篇

生態農村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的報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祕書長、各位委員:

受市政府委託,現將我市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作如下彙報,請審議。

一、工作進展情況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立足安康資源環境稟賦,堅持生態立市戰略,把生態創建作為加強農村環保工作的重要載體和抓手,結合新農村建設、小城鎮建設、移民搬遷等,深入開展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

(一)加強領導,強化農村環保工作職責。農村環境保護是一項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民心工程,關係農村的可持續發展,事關老百姓的福祉。一是成立領導機構。市政府成立了農村環保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主要負責生態創建、農村環境污染防控、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控制、礦山生態保護、重金屬污染土地治理等工作。二是召開專題會議解決農村環保突出問題。市政府堅持每年都要召開全市農村環境保護暨生態創建工作會議,表彰先進單位,總結交流經驗,安排部署工作,明確全市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重點工作和推進措施,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關於加快生態安康建設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有效解決了生態創建及農村環保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三是建立健全了農村環保工作考核機制。市政府堅持把生態創建和農村環保工作納入年度考核,進一步夯實目標任務,落實工作職責。在新一輪市縣政府機構改革中,市環保局增設了自然生態保護科,石泉、鎮坪、旬陽等縣區也設置了相應的機構,增加了人員編制。絕大多數鄉鎮明確了抓農村環保工作的分管領導,確定了專兼職工作人員。全市上下將生態創建和農村環保列入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有機結合,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領導機制、工作機制和考核監督機制,為凝聚創建工作合力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統籌規劃,促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我市將《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作為重要內容納入《“xx”環境保護規劃》中,並制定了《安康市生態創建工作方案》,明確了農村環保的主要工作和考核指標。一是開展以“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清潔能源”建設為主要內容的生態鎮、村的創建工作,以點帶面促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二是加快城鎮生活垃圾、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推廣“户分類、村收集、鎮處理”的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模式,不斷提高農村垃圾處理水平。三是積極推廣農村沼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以發展農村沼氣為重點,多種能源互補,建立農村清潔能源體系,加快推廣適合農村發展的清潔、環保、節能新型能源,最大限度地減少垃圾和污染源產生,確保農村清潔環保。四是開展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目前旬陽汞礦區、白河鉛鋅礦區重金屬污染治理工程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分別投資5920萬元、1326.5萬元開展了相關治污技術的試驗研究,初步建立了重金屬綜合治理技術體系,完成了部分示範樣板建設和示範推廣任務。五是全面推廣測土施肥,合理使用農藥化肥。推廣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和高效化肥。教育農民積極回收廢舊農膜、肥料包裝和農藥瓶等。六是加大二區一園建設力度。全市建成自然保護區1000餘平方千米,風景名勝區268平方千米,森林公園360平方千米。

(三)搶抓機遇,完善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2022年,漢濱區、嵐皋縣、寧陝縣被定為全省首批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縣,項目總投資約1.4億元,分三年實施。去年中省共下達三縣區項目資金1325萬元,集中連片整治 5個鎮、24個行政村的農村環境,目前項目進展良好。同時,漢陰、石泉、寧陝三縣68個村開展了生活垃圾集中整治,漢濱、旬陽兩縣區17個村實施突出環境問題整治。其他各縣不等不靠,統籌各類資金用於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自2022年以來,全市建成生活垃圾處理設施530個,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系統460個,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設施 604個。通過實施各類農村環境整治項目,使農村環境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村生活環境大為改觀。

(四)防治並舉,嚴控農村地區工業污染。一是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標準,嚴格環保審批和“三同時”制度,防止借產業升級、調整結構等由頭使污染由城市向農村地區轉移。全市近年對17項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進行了否決。二是調整鄉鎮工業區佈局,實行居民進區、工業入園的原則,實施工業區企業產業升級、技術改造、污染治理相結合。三是狠抓工業污染防治,實現達標排放。全市有重點涉水企業排污口73個,尾礦庫32座(重金屬尾礦庫14座,非重金屬尾礦庫18座),環境風險企業132家,其中重大風險10家,較大風險53家,一般風險69家。去年以來,全市共關停了31家企業,對11家企業實行了停產整治,限期整改96家。四是開展礦山開採秩序整頓。去年以來,全市先後開展了打擊非法採礦行為專項行動,共關閉無證礦山3家,遏制了亂採濫挖的勢頭,部分礦山生態破壞得到恢復。

(五)加強監管,確保農村飲用水源安全。一是加強對飲用水源保護區的指導和監管,完善各類標示牌、界樁及警示標誌,堅決依法關停或搬遷飲用水源區內的污染源,確保飲用水安全。二是開展了打擊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羣眾健康專項行動和“環境安全百日大檢查”。對全市36家重點涉水企業進行了現場檢查,責令停產治理6家,限期整改15家。三是加快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了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建設進度,建立健全污水處理的管理、監督、運營體制,提高污水處理效率,確保飲用水安全。目前,9縣區污水處理廠均已試運行。

(六)突出重點,加快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我市是全省畜禽養殖大市,畜禽養殖產業已成為我市農業產業中的支柱產業。我市畜禽養殖污染已成為農村環境主要污染源,污染投訴較多。據統計,全市有養豬户30餘萬户,規模化畜禽養殖場445家。近年來,我市大力推廣“生豬養殖—糞污治理—有機肥生產、沼液還田—農作物生產”等生態養殖和循環經濟模式,實施綠色環保技術,把規模化畜禽養殖場作為整治重點,積極制定了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實施方案》,確保污染治理達到相關技術規範。2022年,全市共有21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完成了污染治理設施建設,20家制定了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實施方案。

(七)整合資金,推進農村環保工作進程。一是積極組織申報項目,爭取中省農村環保專項資金。環保部門積極組織申報“以獎促治”、“以獎代補”農村環保項目,爭取中央、省級環保專項資金用於農村環境保護工作。2022年以來,累計實施農村綜合整治項目840個,爭取中省農村環保資金1.2 億元。二是堅持城鄉統籌,破解農村環保資金難題。市政府確定市級財政拿出100萬元用於生態縣創建獎勵,縣區每年從財政生態補償專項資金中切塊10%用於農村環保和生態創建工作,並將此項工作列入年度市縣區政府環保目標任務書進行重點考核。各縣區按照市政府提出的要求,全面建立了財政生態補償專項資金環保專户,制定了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整合捆綁中省農村環保、沼氣、新農村建設等方面項目資金,用於鄉鎮、村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處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沼氣建設、生態恢復和水源地保護。通過建立財政生態補償專項資金環保專户,有效解決了抓農村環保工作缺少資金支持的難題,調動了縣鎮村三級抓農村環保工作的積極性。三是抓移民搬遷機遇,改善農民生活環境。近年來,我市緊緊抓住中省移民扶貧政策,結合新農村建設機遇,對處於自然條件惡劣、地質災害地帶的村組,實行整村組生態移民搬遷,促使人為活動造成的生態“傷痕”得以休養生息,生態移民獲得良好的生產生活條件。在建設規劃上,注重在移民新村選址、飲用水源方面把好關口。在建設內容上,以增設排污管網和污水處理設施為重點,提高新村綜合建設成效;在建設方式上,將新村與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相銜接,提升了新農村建設的水平和效果。“xx”以來,全市各級累計投入移民搬遷專項資金3.5億元,完成生態移民搬遷1.38萬户5.6萬人,建設了64個標準化移民新村,建成漢陰縣雙乳鎮、寧陝縣皇冠鎮、平利縣龍頭村、漢陰縣三同村等一批標準高、設施全、環境好的生態村鎮。生態移民為改善我市農村人居環境、保護脆弱的生態環境開闢了新的道路。

(八)典型帶動,開展生態創建活動。開展生態創建活動是創建省級環保模範城市的重要考核指標。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生態安康建設的實施意見》精神,加強組織協調,細化分解落實,完成 “十百千”生態創建工作任務。截止目前,寧陝、旬陽兩縣已被命名為國家生態示範區,平利縣、嵐皋縣、漢陰縣創建省級生態縣已通過省級專家技術評估,其餘五縣區全面啟動省級生態縣創建。全市已建成國家級生態鄉鎮4個、生態村4個;省級生態鎮17個、生態村26個;市級生態鎮114個、生態村95個,縣級生態鎮164個、生態村1800個。為“xx”末全市實現“十百千”生態創建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思想認識不夠,羣眾環境意識亟待增強。部分領導幹部對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真正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提高到建設“生態、文明、和諧”的新農村的目標要求上來,基礎設施投入、農村污染控制等問題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對羣眾宣傳教育引導力度不夠,環境意識淡薄,解決農村髒亂差問題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農村環保欠帳較大,環保設施建設滯後。長期以來,“重城市、輕農村,重工業、輕農業,重點源、輕面源”的環保城鄉差距十分突出,農村環保欠賬過多。隨着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生活垃圾數量連年劇增,不少鄉村出現了“垃圾圍村”和“污水橫流”之勢,已成為新農村建設中一個不可迴避的難題。全市絕大多數村鎮基本無環保基礎設施,農村污水大多就地排放,生活垃圾亂堆亂倒。

(三)管理機制不完善,農村環保工作基礎薄弱。十縣區普遍存在人員少、配備弱的狀況,縣鎮兩級還沒有專門的農村環保日常管理機構,未配備專職工作人員,缺乏必要的監測、監察設備和能力,經費短缺,制約了農村環保工作的開展。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涉及多個管理部門,業務和職責交叉重疊,部門之間工作上缺乏協調。特別是村鎮環保工作力量薄弱,傳統的機構設置和人員力量不能適應日益繁重的農村環境監管工作需要。

(四)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資金不足,長效管理難度加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資金嚴重短缺是制約我市農村環境整治的瓶頸,儘管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大農村環境保護投入,縣區每撥出資金用於農村環境整治,但因農村點多面廣,具體到村的資金有限,遠遠不能滿足農村環境整治的需要。資金的緊缺使農村環境衞生整治只能分村、分步進行,也決定了農村環境保護和建設的艱鉅性和長期性。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建立健全農村生態建設監管機制。細化分解各級各部門依法履行農村環境保護責任,將生態保護作為各級領導幹部考核的重要內容,推行領導幹部任期生態環保目標責任制,以生態創建為載體,建立政府統一領導,環保部門統籌協調,有關部門分工負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按照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先行、公共服務配套、生態環境城鄉一體化的要求,加快編制和實施農村生態建設規劃。要增強基層環保工作力量,逐步建立縣、鄉、村三級環保工作網絡。加強基層環境監管能力建設,配備必要的監測設備和技術人員,建立常規監測評價體系和信息系統,定期公佈區域環境狀況,提升監管水平。

(二)建立多元化的農村生態建設投入機制。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督促縣區切實落實好每年從財政生態補償專項資金中10%用於農村環保和生態創建工作的政策。加強管理,整合各部門的生態建設項目資金,優先集中用於重點鄉鎮的生態建設。設立農村污染防治基金,專門用於農村污染防治科技示範點、示範項目的建設補助。對污染減排、污染源治理、村莊環境整治和生態建設實行以獎代補,以獎促治。採取財政貼息、投資補助等方式,引導社會資金投向農村生態建設,逐步形成以政府投資為導向,農村與企業投入為主體,信貸投入為補充的市場化、社會化、多元化的農村生態建設投入新機制。

(三)加大農村環境執法力度,防治農業面源污染。切實加大對現有鄉鎮企業的監管力度,嚴格“三同時”監管,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對新上項目,要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加快小城鎮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農村垃圾“户收、村運、鎮處置”的垃圾處理模式,提高農村垃圾處理率、清運率和處理率,提高生活污水收集和集中處理能力。因地制宜加大對大中型沼氣池建設過程中的規劃和資金、技術扶持力度,同時制訂畜禽養殖小區排污處理辦法,確保養殖廢水達標排放,積極引導農民科學施肥,鼓勵使用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病蟲害綜合防治和生物防治。發展生態農業,綜合採取技術措施、工程措施,控制農業面源污染。

(四)加大環保知識及法律、法規普及宣傳。環保、農林、規劃、水利、城建等相關部門、各縣區和鎮及各個新聞媒體要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加大農村環境保護宣傳活動的力度,紮實開展生態文化進村活動。把保護環境灌輸到每個村民頭腦中,不斷提高他們的環境意識,讓農村明白什麼是環保,為什麼要環保,怎樣才能環保。通過提高村民的環保意識,促進他們革除陋俗,樹立文明新風,從而改善人們的生存環境,提高生活質量。

我市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上級的要求和人民羣眾的期望還有很大差距。我們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人大的監督支持下,認真聽取和吸納各位委員代表的意見和建議,切實解決好農村環境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努力提高農村環保工作水平,為建設美麗富裕新安康做出新的貢獻。

【第2篇】農村生態環境調查報告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

調查負責人:

正文:

(1) 前言

洪鋪鎮是皖江城市安慶的一個偏南小鎮,是懷寧縣轄鎮。我們今天所要介紹的洪鎮村與五橋村同是洪鋪鎮中非常重要的鄉村,其中,洪鎮村是鎮政府所在村,是洪鋪鎮的中心,也是洪鋪鎮目前最繁華的一個村。而五橋村與洪鎮村緊緊相鄰,只有一河之隔,本是一個不起眼的小鄉村,因為趕上了新農村建設的好政策,成為了全國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沒有幾年的建設治理,原本貧窮落後的小山村如今變得非常富庶美麗。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前往洪鋪鎮,看看兩村的相同與差異。

(2)水是生命之源

常聽老人談起她們記憶裏的洪鋪鎮,由於隸屬長江中下游地區,這裏水系豐富,水產盛足,那時候還沒有三峽大壩,村子裏的河流都是和長江相通的,那時在家門口都能捕到江裏的魚種,七八十斤的大魚也是常常能捕到的,現如今很難見到的江豚簡直就是常客,每每洗衣洗菜的時候便會游過來找點吃的。烏龜甲魚什麼的放牛的孩子經常一天能撿一大籮筐回來,可惜那時候竟然不知道怎麼吃。我老家所在的村子就是洪鎮村,奶奶説那時候是沒有自來水的,全村人吃喝的水都來自門口的那口方塘,並説那時候的水是很甜很清澈的,於是我便再次前往那口小塘,看到的卻是這幅景象。

降雨量的減少,加上人們大量的取用,還有農藥,垃圾的污染,原本清澈甘甜的方塘已然變成了一個污水坑了。

我們再看看五橋村經過治理,情況是否會好一些。

這便是五橋村的池塘,水依然那麼清澈見底,周圍用大理石築起了堤壩,顯得非常乾淨 整潔。

(3) 城鎮化建設對環境的影響

跟隨着全國城鎮化的步伐,洪鎮村也積極響應着國家的號召,但似乎在發展的進程中忽略了對環境的保護,忽略了對自然地敬畏。

這是洪鎮村新建的小區,我想説的並不是它建的有多麼漂亮,而是要強調一下它的前身,大家一定不敢相信,這個地方曾經是一個很大的水庫,為了滿足更多人的住房夢,人們不惜將水庫填平,將擴建的魔爪伸向了稀軟的湖牀。廣場上一條條歪斜的裂痕彷彿是那冤死的水庫在無聲的哭泣。

相比洪鎮村,五橋村的建設開發則更加註重與自然和諧相處,他們在河道的兩邊修建了欄杆,住房沿着河堤依次建造,門前有流水,屋後是松林,好不愜意。

(4)土地是我們的根

近年來,與許多鄉鎮一樣,隨着外出務工的越來越多,洪鎮村的青壯年悉數進城,勞動力的缺失導致耕地大面積的荒廢,這些祖祖輩輩留下的農田,曾經肥沃的土地,一經荒廢再想重新種植幾乎再沒有可能。五橋村又是怎麼解決這一難題的呢?

我們看到的就是五橋村的整體規劃圖,他們將村子裏的土地通過土地平整,集中到一起,再承包給別人種植,既保護了賴以生存的耕地,又增加了經濟收入,可謂一舉兩得啊。

(5)環境治理

觸目驚心!圖片上的就是洪鎮村最重要的淡水河,早在二十年前,人們從這裏上船可以直達武漢,更有很多的漁民以此河為生。現如今,寬闊的河道幾近乾涸,於黑的河牀像一條被剝了皮的巨蟒衰死的暴露在焦陽下,大量的垃圾撒滿河道散發出陣陣令人作嘔的氣息,無奈的村民只能將就着使用已經發臭的河水。不知道老輩們看到如此場景會不會心痛,而或是歎口氣,黯然的離開。

這是五橋村的水脈,五橋村的村民通過修建防護提,水堰,很好的保護了河水的流失,通過垃圾清理,河道清淤,使河水保持清澈,在這樣的小河邊漫步怎能不心曠神怡,心情舒暢。

(6)我的感受

通過這次調查,給我內心的衝擊確實很大,曾經鳥語花香,蝦美魚肥的洪鎮村,在城市擴張的浪潮中被傷的千瘡百孔,橫流的污水取代了曾經清澈的小溪,堆積如山的垃圾佔領了曾經翠綠的小丘,葱鬱的山巒被切去了秀髮,湛藍的天空被掩上了濃濃的烏雲

而五橋村卻能後來居上,建設的如此美麗,不得不令人深思啊,真心的期盼美麗的洪鎮小村能恢復曾經冒昧的摸樣,希望像五橋村一樣的鄉村能越來越多,願我們生存的環境越來越美好!

【第3篇】2022年10月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農村生態環境調研

炎炎夏日,流火歲月。剛剛步入大學校園的我迎來了第一個暑假。為了更好的學以致用,全面瞭解當代農村的現狀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由九人組成的“赴xx農村生態環境調研暑期社會實踐團”開始了我們的行程。滿懷着對家鄉的美好憧憬和對鄉土的眷顧,我的心激動不已。

這次我們社會實踐的主題是農村生態環境調研,主要是學習宣傳xx在農村建設中較為先進的結合生態保護的生產模式。

為期一週的社會調研我們走訪了龍南的多個生態農業示範點和一些建設較好的新農村示範村,同時也親自與當地的農民進行了有關交流,細緻的聽取了當地有關部門的建設經驗以及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通過我們實地走訪和詢問得到的資料我就我們的成果進行了總結,得到了xx較為普遍的也是發展較好的幾種生產模式。

首先我們參觀的是xx族風情園,在那裏最為主要的也算是普遍的生產模式是“豬—沼—果”模式。所謂的“豬—沼—果”模式就是以果園為主,栽種一或多種果樹,配合果園有自己的豬圈或説是豬場,此外一般也會有一口池塘,還有就是家裏會建一個沼氣池。這就是此種模式的主要硬件設備。該模式的運行方式是以果園經營為主,豬場是為了為沼氣池提供發酵物——豬糞,沼氣池中的沼氣液用於果園的施肥,沼氣用於家裏的烹飪、照明等。此外果園定期的整枝也可為沼氣池提供發酵物——幼苗。這樣一來該模式的能量便可以循環利用,既沒有能源的浪費也不會對環境產生污染。

據瞭解,由於這邊地處農村,與市區距離較遠一般情況下很少有蟲害,因此果樹噴灑的農藥很少,由於豬場的存在果園幾乎不需要使用化肥,因而土壤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護。根據實際瞭解得知,每户農家大概只要有六七十畝的果園就可以達到户年收入幾十萬元。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這種生產模式是可行且具有無限前景的發展方向,同時它也符合當今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第二種生產模式是:“礦山—廢水精煉—淨水”,這種模式我主要通過一個走訪的實例進行簡單説明。這是一個主要正對稀土原礦開採過程中排出的水進行進一步的淨化提煉的小型工廠,它不僅可以通過出售提煉出的稀土半成品獲得利潤,更重要的是它起到了污水處理的作用。這樣的工廠也是一種值得提倡的生態經營模式。在中國很多的礦藏重鎮污染問題都很嚴重,其中不少就是因為開採時沒有注意到其廢水的處理導致河流水體受到了嚴重的污染。如果將這種“礦山—廢水精煉—淨水”的模式推廣,不僅可以減少一些開採商的治污投入,還可以充分利用資源,最重要的是保護了周邊的生態環境。今日我們走訪的那家工廠雖然規模並不很大,卻很好的對河流污水進行了處理還從中得到了一定的經濟效應,實地觀察並沒有在廠房旁邊發現因污染死亡的動植物,事實説明這樣的模式是確實可行也是具有推廣意義的。

第三種生產模式是:“雞—糞—果”。這種模式跟第一種模式有很大的相似點,只不過經過實踐表明,雞糞是不適合作為發酵物的,它的發酵產物並不是我們想要的沼氣,不能作為家用燃料,所以產生了這種新的生產模式。這裏只是把沼改成了糞,就是因為不把糞用於發酵而是作為一種商品進行出售,主要買給一些專種果樹的農家。據瞭解,如果常年自家的雞的數量在八千左右,一年便可以通過賣糞便掙一萬多塊錢,基本足夠一户農家一年的開支。如此一年就可以輕鬆掙個五六萬了,對於一個農村家庭來説這已經足夠奔小康了。由於農村有廣闊的土地,特別是較為偏遠的山村,更是山外山,如果充分利用這廉價的條件,發展這種模式是十分容易且十分掙錢的方法。為了更好地推廣這種方法,因地制宜可以養鴨,養鵝,放牛,放養。只要自己在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和分析,相信致富不是問題,希望廣大的農村可以積極響應學習此類先進的致富方法,早日走上小康生活。

第四種生產模式是:“林—遊—果”。為了更好地響應國家新農村建設和退耕還林的發展政策,林業部門努力做好生態保護工作,這種模式可以説是雪中送炭。過去,政府為了達到上級下達的綠化要求,強制百姓把自家的幾畝救命田種上了楊樹、楓樹,不但苦了百姓,結了很多民怨,也因政府瞎指揮沒有充分考慮當地氣候、土質條件樹苗成活率極低。而近年由於新農村建設的浪潮一輪高過一輪,不少地方政府對綠化急於求成,不願千里搬運半成樹導致成本上升了幾千倍,綠化質量卻日漸變差。此外這種閃電式的綠化方式純屬剜肉補瘡之舉,拆了東牆補西牆,缺乏全局性和長遠性。這裏介紹的這種生產模式是指:有關林業部門配合當地農户對原來質量差,產出率低的林地有計劃,有目的地改造為經濟林地。這樣不但滿足了政府的綠化要求,還備受百姓的歡迎,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此外配合當地的一些古城、古建築、古文化,有計劃的改建、修復一些旅遊景點,在果樹成熟時期果園開放售果與當地的旅遊相互刺激,相互帶動。

農村建設利在百姓,功在千秋,希望政府不要過於急躁,也希望廣大的農民們能夠更好因地制宜創造出更多更好的發展模式。

八月流火,伴着此起彼伏的蟬鳴和萬里無雲的明淨藍天,我度過了人生中第一個充滿着温馨和關愛,洋溢着熱情與愛心的富有意義的暑假。

“艱辛如人生,實踐長才幹”,作為大學生,我們最終要走入社會,融入社會。第一次參加社會實踐,我明白了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通過參加這次實踐活動,有助於我們在校大學生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和認識。

為期一週的暑期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卻讓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讓我終身受用。社會實踐加深了我與社會各年齡段人的感情,拉近了我與他們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視野,增長才幹,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才之路和肩負的歷史使命。社會才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教堂,在那個廣闊的天地裏,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希望以後還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從實踐中得到鍛鍊。

【第4篇】2022關於農村生態環境調查報告

近年來,**市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省政府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各項方針政策,緊密圍繞“清潔水源、清潔家園、清潔田園”奮鬥目標,堅持環保優先、城鄉統籌發展,以生態示範創建為載體,把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作為農村環保的切入點和突破口,科學開展農村環保工作,不斷加大農村環境污染治理設施建設與環境保護力度,着力解決各類危害人民羣眾生活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促進農村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實現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持續快速發展目標。依據省環保局《關於開展全省農村環境保護工作調研的通知》(陝環函[xx]560號)要求,認真開展了農村環境保護工作調研,現將我市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當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現狀

(一)生態示範創建取得積極進展。生態示範創建是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環境建設的基礎工程,是解決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要手段,是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的重要載體。目前,國家開展的生態示範創建主要為生態省、市、縣,生態示範區,環境優美鄉鎮以及生態村的創建。在各類創建考核指標中除了對當地經濟水平和村容村貌有着較高的要求外,還涉及到了農村飲用水水質、生活垃圾和廢水處理、工業污染達標排放、畜禽養殖糞便處理、清潔能源普及率、農業生產廢棄物綜合利用、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的內容和要求。因此,我市將生態示範創建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的載體,積極開展生態示範縣(區)、環境優美鄉鎮(街辦)和生態村的創建,以規劃為龍頭,以解決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為重點,着力完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整治鄉鎮和村莊環境,防治農村工業污染,控制農業面源污染,保護飲用水源,美化人居環境,切實解決農村“髒、亂、差”的問題。從xx年我市開展生態示範創建活動以來,截止現在,我市已成功創建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1個,市級生態示範鄉鎮9個、生態示範村43個;今年申報國家生態示範縣(區)2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1個,均已通過省級驗收。當前,我市農村生態示範創建積極性很高,“xx”期間,計劃完成啟動創建1個生態縣、16個環境優美鄉鎮,68個生態村的目標,“xx”期間擬再啟動1個生態縣、13個環境優美鄉鎮和84個生態村的創建工作。目前,已有19個鄉鎮(街辦)和42個村莊編制了生態創建規劃,並啟動了創建工作;其他各鄉鎮(街辦)、村莊也正在積極編制生態規劃材料,開始前期籌備工作。

(二)農村飲水源地保護工作廣泛開展。農村飲水水源保護直接關係着農村飲水安全問題,保障飲水安全是農村環境整治的首要任務。為此,我們一是組織力量對全市各涉農區縣的鄉鎮、村組的飲用水源地進行了初步調查摸底,劃定農村供水水源保護區,設立明顯警示標誌,在保護區內,嚴禁使用劇毒農藥和堆放垃圾等,防止水源受到污染。二是加大飲用水源保護的資金支持力度,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飲水工程項目建設。我市大力支持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建立水處理設施,全市xx年共投資9552.5萬元,完成飲水工程處145處,在建60處,解決了21.65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確保了羣眾飲水安全。

(三)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開始啟動。針對我市農村羣眾居住地理位置差別較大的實際,我們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採取分散和相對集中、環境工程設施與自然淨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一是對於城市、縣城周邊村鎮的污水,基本納入城市、縣城污水收集管網,由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我市已建成臨潼區污水處理廠、長安區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可分別日處理污水2.5萬噸和5萬噸;閻良區、高陵縣污水處理廠即將在年底建成試運行,户縣污水處理廠預計於xx年6月份建成,設計處理能力合計6.5萬噸/日。這些區縣污水處理廠的建成運行,在解決區縣城區污水處理問題的同時,也將城區周邊部分農村的生活污水一併納入管網處理。二是鼓勵有條件的小城鎮和規模較大村莊,尤其是農家樂集中區建設污水處理示範工程。結合當地實際,因地制宜的指導其採取各種處理工藝。對於經濟欠發達地區,受納水體為非重點流域、非水源保護區的建制鎮,我們建議採用一級強化處理;對於在有常年流水河流附近的建制鎮,建議優先考慮人工濕地。目前,我們已經撥付環保資金支持了一個農家樂集中地區建設污水治理示範工程,並擬支持8個較偏遠鄉鎮建設污水處理示範工程,其中4個鄉鎮已編制完成科研報告,並開始前期籌備工作。

(四)農村生活垃圾污染整治初顯成效。一是出台了《關於加強我市農村垃圾處理管理工作的意見》,提出了我市農村地區建立垃圾集中處理管理體系的總體規劃;二是在農村地區開展村莊垃圾收集站台和區縣垃圾填埋場建設,鼓勵各涉農區縣逐步推廣村收集、鎮中轉、縣(區)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在全市農村村組建立了垃圾環衞管理制度,設立了專職保潔員。目前,我市90%以上的村莊建設有垃圾站台,並由專職人員定期清運到垃圾填埋場或焚燒場;三是對全市垃圾填埋場環境問題進行了專項執法檢查,對發現有環境違法問題的垃圾場實施掛牌督辦,嚴格執行後督察制度。

(五)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一是科學劃定畜禽養殖功能區,強化了畜禽養殖環境監管,目前已基本實現了禁養要求,全市無一禁養區存在畜禽養殖場現象。二是定期開展全市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專項執法行動。摸清了全市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的底數,對全市147家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中的部分環境違法企業,提出了限期整治要求。三是大力支持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示範工程建設。通過積極鼓勵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示範工程建設,不斷加強畜禽養殖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和污染治理,引導畜禽業生產在農業生態系統內的良性循環。目前,我市已通過下撥110萬元環保專項資金支持了4個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示範工程建設。其中户縣馬村養雞場生態示範園區、閻良區綠源瘦肉型豬繁育基地和臨潼溢盈畜牧養殖公司通過建設沼氣發酵池,不僅有效利用了本廠的畜禽糞便資源,也大幅節省了不可再生能源用量;目前,又有5家畜禽養殖場已編制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程的可研報告,其中藍田縣安村立體養殖場已率先基本實現了“畜―沼―農”綜合利用模式,污染防治規範、到位,體現了農業循環經濟理念。

(六)水土流失治理效果顯著。我市堅持項目帶動戰略,實施了小流域綜合治理。近年來,全市以農業綜合開發周至縣沙河流域項目、黃河水保生態工程渭河流域未藍項目、國債水土保持重點工程、以工代賑水土保持項目、淤地壩系建設等一批重點水保生態工程項目建設為支撐,着力把小流域的資源優勢變為商品優勢和經濟優勢,在治理中先後湧現出了周至虎峪、户縣東嶺、長安紅草河、藍田沙河子、臨潼東嶽穆寨等大量小流域綜合治理示範典型和閻良黃土塬區水保生態示範園、藍田縣紅河壩系骨幹亮點工程。集高標準治理、高起點開發、高科技含量為一體,初步實現了治理一條流域,發展一方經濟,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標,生態文明建設得到了積極有效地推進。截至xx年底,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402.1平方公里,佔應治理水土流失面積的63%,水土保持已成為農村山區發展的生命線工程。

二、我市農村環境保護存在的突出問題

近年來,我市的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於長久以來,重經濟輕環境,環境保護工作重城市輕農村,農村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的經濟發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與農村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農村生態環境形勢十分嚴峻。

一是農村飲用水源保護能力較弱。我市農村飲用水源主要採用地下淺層水源及地表水,容易受到污染,雖然對飲用水源地進行了一定保護,但一部分地區仍然缺乏完善的水源地環境保護工程。

二是農村生活污染問題依然嚴峻。垃圾三級處理模式處於初步階段,大多數農村還沒有實現生活垃圾統一收集、統一轉運、統一處置,尤其是垃圾填埋場、焚燒廠的處理能力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農村垃圾處理需求,大量垃圾被集中堆放,垃圾滲濾液問題影響嚴重;無足夠的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工程,尤其是一些偏遠的農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環境,導致農村羣眾生活環境受到影響,個別地區甚至影響到村民的飲水安全和農田質量。

三是農村工業污染依舊存在嚴重隱患。我市農村工業企業佈局分散、設備簡陋、工藝落後,企業污染點多面廣,雖然近兩年關閉了一部分污染嚴重的工業企業,但仍然有一部分工業企業污染較重。

四是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程進展緩慢。目前,我市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大部分沒有環評手續,污染防治設施落後,糞便綜合利用處理設施缺乏。

五是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普遍存在。目前,我市對農藥品種使用上還未有具體管理措施,農民羣眾圖省錢,大多都使用普通化肥,而這種普通化肥大部分都滲透到土壤和水體,對農田及周圍環境產生着一定威脅。

三、當前我市農村環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導致當前我市農村環境問題的主要原因大致可歸結為5個方面。一是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由於我市農村環保工作起步較晚,加之地方經濟實力有限,提供環保基礎設施等公共服務的能力薄弱,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總體上處於空白狀態,農村成為污染治理的盲點和死角,農村環境污染治理任務相當艱鉅、繁重。二是農村環保法律法規和制度不健全。農村環保工作起步晚、基礎弱,針對農村環境問題,如畜禽養殖污染、面源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的相關立法尚處於空白,現行法律中的一些相關規定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不強,給農村環保執法和環境問題的解決造成了一定的困難。三是農村環保機制不完善。農村環境保護的機制體系尚未完全理順,相關部門之間聯繫和交流還不夠,多頭管理的現象比較嚴重。四是農村環保監管能力亟待提高。絕大部分鄉鎮沒有專門的環保機構和隊伍,環境監測和環境監察工作尚未覆蓋廣大農村地區,存在污染事故無人管、環保諮詢無處問的現象。五是對農村環保的宣傳教育不夠。由於受人力、財力、條件的限制,我市環保宣傳主要集中在城鎮區域,宣傳教育沒有真正深入到農村,因此部分農村地區幹部羣眾對環境保護認識不足,環境法制觀念和依法維權意還比較淡薄,對生產、生活污染的環境危害認識不足,日常生產、生活行為缺乏必要的環境知識作指導,只顧抓眼前經濟建設,忽視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的現象在一些地區還時有發生。

四、關於解決農村環保問題的建議與對策

農村環保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是一個系統工程。今年下半年,黨的xx屆三中全會將“加強農村環境建設”納入研究範圍,並明確提出了多項農村環保工作政策措施,農村環保工作迎來了重要的歷史性機遇。當前的農村環保工作,我們認為應着力在完善機制、加大投入、強化基礎設施、加強農村環保力量等幾個方面進行:

(一)強化責任,密切配合,完善農村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綜合決策機制。一是強化地方各級政府和各部門對本轄區、本行業和本系統有關農村環境保護的責任;明確資源開發單位、法人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對各個環保責任主體實行嚴格的考核、獎罰制度;各級政府和村組要編制生態環境規劃,把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二是各部門要積極協調配合,通力協力,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積極配合,建立長效工作聯動機制,形成分工明確,協調有力,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以政府支持為主,逐步增加社會環保投資渠道,切實加大農村環保投入。一是各級政府應每年安排一定農村環境保護的財政預算,確保資金到位;可安排一定比例的排污費專項資金用於農村環境保護;加大對重要流域和水源地的區域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積極爭取國家、省、市環保專項資金用於農村環境治理。二是採取政策傾斜,對於環保類項目及其他環保設施完善的企業優先考慮資金補助。三是調整財政投入結構和方式,建立政府引導資金,通過政府投入、財政貼息、前期活動補助等辦法,逐步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多種類投入機制,引導社會資本對農村生態、公益事業的投入;探索資源有償使用、區域生態補償等方式,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融資渠道。

(三)完善農村環境基礎設施,着力解決農村環境熱點、難點問題。推進農村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的調整,完善農村污水、垃圾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認真做好應用水源地保護、畜禽養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養殖污染無害化處理技術,建立健全農村環境保護長效機制。

(四)加強基層環保力量,強化農村環保輿論引導。逐步設立農村基層環保機構,在鄉鎮政府建立環保檢查員制度,不斷加強農村環境監管能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村環境保護知識宣傳教育,樹立生態文明理念,提高農民的環境意識,調動農民參與農村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廣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和消費方式。

【第5篇】農村生態環境的調查報告範文

1 基本概況

呼倫貝爾市總面積25.3萬km2,南部與興安盟相連,東部以嫩江為界與黑龍江省為鄰,北和西北部以額爾古納河為界與俄羅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國交界。呼倫貝爾草原位於大興安嶺以西,由東向西呈規律性分佈,地跨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乾旱草原3個地帶。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組成呼倫貝爾草原植物羣落的基本生態性特徵。呼倫貝爾市有林地面積1.90億畝,森林覆蓋率49%。呼倫貝爾市探查到的各類礦產達40餘種,礦點370多處。該市野生植物資源也相當豐富,共有野生植物1 400多種,有經濟價值的野生植物達500種以上。野生動物品種和數量繁多,受國家保護的一、二、三類野生動物和受自治區保護的野生動物品種有30餘種,受國家保護的鳥類有60多種。

2 主要環境問題及分析

2.1 生態系統退化嚴重

呼倫貝爾市自開發以來,生態環境質量明顯下降。生態系統遭到破壞最明顯表現在土地沙化對草地生態系統和濕地生態系統的影響。全市土壤侵蝕面積達632萬hm2,其中強度侵蝕面積近615萬hm2。坡耕地中有水土流失現象的1 417萬hm2,中強度水土流失面積近617萬hm2。侵蝕強度在三級以上,急需治理的耕地面積達3 418萬hm2。土壤養分流失和土層活化現象非常嚴重。由於林地面積減少,生態屏障作用大大減弱,蓄水防洪能力降低,,許多河流水量已明顯減少。

2.1.1對草地生態系統的影響

呼倫貝爾大草原正在遭受到嚴重的沙化侵襲,生態狀況正呈嚴重惡化之勢。據最新監測顯示,呼倫貝爾市沙化土地面積131萬hm2,同時,還有近111萬hm2的土地具有明顯沙化趨勢。而且每年擴展的沙化土地呈增長趨勢。目前已經形成了3條不規則分佈的大沙帶,面積達88萬hm2,其中流動沙地4萬hm2、半固定沙地6萬hm2,另外還有近300萬hm2的潛在沙化區域。

沙化危害是多方面的:一是導致草原植被退化,吞噬草場;二是嚴重危及牧民的生產和生活;三是給鐵路、公路的安全運營帶來重大隱患;四是沙塵天氣逐漸增多,沙塵暴頻發;五是降低草原蓄水保土功能,濕地萎縮。

2.1.2對濕地生態系統的影響

呼倫貝爾草原有4處較大濕地,即呼倫湖濕地、輝河濕地、莫爾格勒河濕地和二卡濕地,以上濕地被稱為呼倫貝爾草原之腎,滋潤草原,調節着草原氣候,增加降水量,遏止草原荒漠化,對草原生態環境影響很大。

濕地的消失有自然變遷的原因,但更多是由人為因素造成的。由於過度放牧,很多濕地實際載畜量為理論載畜量的數倍,草地退化、荒漠化日趨嚴重,導致濕地面積急劇縮小、濕地的縮減和破壞,使濕地生態功能、社會效益得不到正常發揮,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喪失。位於大草原腹部的4大濕地由於近些年乾旱,海拉爾河水量小,而且乾旱週期正在加長,濕地萎縮,生物多樣性遭到不同程度破壞,豐水週期遠不能恢復枯水週期所造成的破壞損失,這也是致使濕地萎縮生態環境逐漸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2 水環境污染問題

呼倫貝爾市水資源總量為286.6億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272億m3,佔全國地表水資源量的1%,佔全區地表水資源量的73%;地下水資總量14.6億m3。呼倫貝爾市水資源儲量很豐富,但廢水排放量將大幅度增加,隨着城鎮污水處理廠的建設,生活污水入河量也將大幅度增加,地表水主要城鎮下游河段污染形勢嚴峻。在枯水期地表水環境容量很小,大量城鎮污水的排入將造成枯水期水質超標。針對呼倫貝爾市工業廢水和cod排放量最大的行業仍將是造紙行業,佔全市工業廢水和cod排放量70%和90%。工業廢水污染物排放量形勢十分嚴峻,廢水排放量、cod、氨氮排放量都急劇增加。而生活污水各類污染物排放量預計都有所。

2.3 工業大氣污染趨於嚴重

呼倫貝爾市的煤炭探明儲量是遼寧、吉林、黑龍江3省總和的1.8倍。呼倫貝爾市作為重要的能源基地,豐富的煤炭資源將促進電力行業高速發展,但大氣環境污染仍然以煤煙型大氣污染為主,二氧化硫、煙塵、氮氧化物排放量大幅度增加。未來城市生活大氣污染物排量增加並不明顯,而工業耗煤量及各種污染物的排放量急劇增加,工業污染源仍然是大氣的主要污染排放源。

2.4 固體廢物逐年增加

豐富的礦產資源促進電力行業、煤炭行業的快速發展,與此同時工業產生的固體廢物也將迅速增加。預計,粉煤灰、煤矸石的產生量將分別達到1 153萬t和203萬t,分別佔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總量的79%和14%,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人口不斷增加,垃圾排放量也不斷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集中供熱、燃氣的普及和社會整體素質的進步,使人均產生垃圾量逐步下降。而經濟發展必然導致工業固體廢物的排放量呈數倍增加,因此重點應放在工業固廢處理工作上。

3 解決對策

3.1 重點開展草地和濕地生態系統的恢復工作

根據呼倫貝爾草地生態系統沙化情況及趨勢,對於退化、沙化草原,要近早實施圍封禁牧、季節性休牧、劃區輪牧和退牧還草等,實行草畜平衡制度,不能錯過演替初期的有利時機,加快草原保護和恢復;對於沙化土地,要採取封禁保護、林草植被建設等措施,加緊恢復和增加林草植被,遏制沙化擴展;對於沙化十分嚴重,生態狀況極端惡劣地區,要適度實施生態移民,促進林草植被的自然修復。 濕地不僅具有強大的社會經濟功能,而且具有涵養水源、淨化水質、蓄洪防旱、調節氣候、促淤造陸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生態功能。濕地的逐漸減少與草地的沙化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對於河流和湖泊周邊的濕地恢復比較簡單,主要是引水入濕地,保持濕地的水生環境;對於草地中部的濕地,可以通過建設引、調水工程措施恢復治理濕地,有效恢復濕地周邊生態環境。此外,草地沙化和濕地萎縮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草地生理性缺水,因此應提倡發展節水產業,保護珍貴的水資源用於保障草原生態用水的需要。

3.2 有重點地治理水環境問題

加大對工業污染的治理和改造力度,推行清潔生產,進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提高廢水回用率。對於擴、改建項目的污染物增量應在原有的項目中消化。對重點水污染源實行自動在線監控。有重點有計劃的減少污染的排放量,在建設污水處理廠的同時考慮中水回用工程及污水東儲夏排工程,保證全年河流水質達標。 還要積極實施污水資源化,實施污水資源化戰略,能在較大程度上緩解有限的水資源與用水量日增兩者之間的矛盾。首先要充分認識污水的價值,淨化後的污水也是一種可貴的資源,並積極加大科技投入,以保障淨化後的污水的水質。

3.3 嚴格控制工業大氣污染

煤炭行業造成的大氣污染要嚴格控制,按照國家電力發展的技術政策和淘汰目錄,逐步淘汰效率低、能耗高、污染嚴重的老機組。淘汰落後的生產工藝和技術,優先考慮清潔生產工藝,使煙塵和氮氧化物排放達到國家標準。

3.4 推進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

煤炭工業產生的固體廢物能夠再利用,還能夠促進其他行業,如建築行業的發展。因此,應有效利用這些工業固廢,大力發展水泥、粉煤灰制磚、煤矸石制磚等,淘汰實心粘土磚,以提高煤矸石、粉煤灰、爐渣等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積極推進變廢為寶,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

通過對以上環境問題的分析,希望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基礎上,開展環境污染防治工作,保障飲用水安全,降低各類污染物排放,努力遏制煤煙型大氣污染,加大企業污染防治力度。強化監管,嚴把建設項目管理審批關,禁止高消耗、高排放行業的盲目投資擴張和低水平重複建設,從源頭上控制新污染源的產生和生態環境的破壞。使全市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基本穩定,將生態建市的理念貫徹到實際工作中,為經濟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生態安全保障。全面推進生態市創建工作。

【第6篇】對一農村中學周邊生態環境的調查報告

對一農村中學周邊生態環境的調查報告

浙江寧波鎮海中學團支部

寒假期間,我們對地處麗水農村的唐市中學進行了“綠色希望行動”的環境調查。

先介紹該校所處地區有關自然環境及環境保護情況。

該校屬山區,水產、礦產、農副產品及旅遊資源豐富,30年前這裏常見的動物有虎、獾和黃鼠狼,還時有豹子出現,現在這些動物幾乎見不到了。學校對面的山上樹木很多,多為人工栽植,灌木很少,在唐市西北方向的深山地區還保留有一小塊較為原始的森林區。

我們在此次活動的調查中,採用了問卷的方式,就預先沒計的與環境及環境保護有關的26個問題,對22位居民進行了採訪。被採訪者的年齡在10歲到77歲,文化水平從國小到大專,有學生、教師、校長、商人、農民等。

調查表明:

一.100%的人對這裏的空氣質量很滿意。

二、91%的人認為該地區存在環境問題,但對自己居住的環境質量表示較為滿意。

三、68%的人認為該地區的主要環境問題是生活垃圾,還有人認為有噪音污染和工業污染。

四、81%的人認為該地區10年來最顯著的環境變化是水資源越來越少。

五、64010的人認為該地區耕地質量越來越差,其中多數人認為是使用化肥的緣故。

六、該地區幾年較為重視植樹綠化工作,很多人都參加過集體組織的植樹活動。在第二輪土地家庭聯產承包合同簽訂時,政府有一些相應的保護耕地的鼓勵政策,農民多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栽種樹木,尤其是一些有經濟效益的樹木,如紅果樹、楊樹等,所有被採訪的人都有植樹的經歷,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在近10年內種樹達100棵以上,有的甚至超過千棵。

七、100%的人説該地區有非法砍樹的情況發生。

九、100%的人認為有必要並歡迎在學校進行環境教育。學校反映環境教育應和本校養成教育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日常行為規範的教育和培養。

在本次調查中我們發現該地區環境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當地生活垃圾的污染問題比較突出。居民一般都將生活垃圾隨意扔在河道里,乾旱的時候,垃圾隨風亂飛;大水來臨時,垃圾被順水衝下,污染下游水域,而且垃圾一直無人管理。

二、該地區存在非法砍樹的情況,當地稱為“放樹”。據反映,當地有的人已經成了常年以非法砍樹為生的職業非法砍樹者。

三、該地建有水泥廠,由於排污設備落後,生產廢渣堆砌在山溝裏,對土地、大氣等造成了極大的污染,為當地生態環境最大的污染源之一。

針對該地區環境問題,我們提出如下解決問題的建議:

一、通過調查,學校校長同意在這些學校開展環境保護教育教學活動,我們建議在該地區開展“綠色希望行動”的教學活動,並使之成為一項有規律的定期行動,唐市中學校長採納了我們的建議。

二、環境保護教學活動應該豐富多彩,並結合當地環境和學生實際情況,發掘適當的教學形式。

三、提高當地農民的環保意識,使之成為大家的一種共識。從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當地農民還是有一定環保意識的。

四、改善水泥廠的排污狀況,避免其繼續破壞當地的土地資源。

五、多建生活垃圾池,教育居民不要亂倒垃圾,派專人管理垃圾。

六、嚴禁非法伐木行為,對違反規定者嚴肅處理。保護當地森林資源,並大力倡導植樹造林,提高當地綠化面積。

總之,我們希望“綠色希望行動”可以是一項長期的活動,環境教育只有在長期的積累中才會產生積極有效的成果。從這次社會實踐中我們更加認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我國的環境保護事業取得了明顯的發展,但目前我國的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七大水系、部分湖泊和近岸海域污染仍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煤煙型為主的空氣污染仍十分嚴重;全國662個城市中,大部分城市地面水、大氣、城市垃圾及噪聲污染嚴重,地下水污染有逐年加重趨勢。從生態環境的總體看,一方保護多方破壞,建設的速度趕不上破壞的速度。森林、草原生態功能急劇衰退,土地退化問題突出;水生態平衡嚴重失調;自然災害日趨頻繁;生物多樣性鋭減:畜禽養殖和農業資源污染嚴重;近岸海域污染嚴重,赤潮現象頻發。

《對一農村中學周邊生態環境的調查報告》出自:本站範文網

【第7篇】關於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基層調研報告

xx市户籍人口數xxx萬人,約2/3的人口工作生活在xx個鄉鎮和xxxx個行政村。自xxxx年開始,隨着xx生態省和xx生態市建設工作的不斷推進,全市各鄉鎮已全面完成生態建設規劃,並建成全國環境優美鄉鎮x個,省級生態鄉鎮xx個,市級生態鄉鎮(街道)xx個,分別佔總鄉鎮數的x%、xx%和xx%;市級生態村xxx個,佔總行政村數的x%。根據國家和省有關文件精神和《xx生態市建設規劃》目標要求,鄉鎮生態建設工作還僅處於起步階段,離全面建成省級和國家級生態市尚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進一步加強鄉鎮生態建設成為各級各部門當前面臨的歷史性挑戰。

一、進一步加強鄉鎮生態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是全面建成國家級生態市的必要條件。根據《xx生態市建設規劃》要求,xx將於xxxx年前建成國家級生態市,而xx%的鄉鎮達到全國環境優美鄉鎮驗收要求是生態縣(市、區)建設的前置條件。要真正達成生態市建設目標,基層創建工作是關鍵,開展鄉鎮生態建設創建工作能夠豐富生態市建設內涵,提升生態市建設水平,是進一步推進和深化生態市建設工作的客觀需要和必然基礎。

(二)是推進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大好契機。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把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重點轉向農村,而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是鄉鎮生態建設的重要內容,環境基礎設施是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條件,對一個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起着基礎性和決定性的作用,要全面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然要求鄉鎮調整發展思路,加大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確保轄區內居民擁有良好的環境條件和發展空間。

(三)是提高區域綜合競爭力的客觀要求。一個區域的綜合競爭力是指該區域在一定區域範圍內集散資源、提供產品和服務的能力,是區域經濟、社會、科技、環境等綜合發展能力的集中體現。各項生態建設創建工作從公共設施完善程度、污水處理、大氣環境質量、空氣環境質量等xx多項指標對鄉鎮進行考核,有力地促進當地政府積極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當地環境質量,提升區域經濟發展要素,從整體上改善當地投資環境,提高區域綜合競爭力。

(四)是提升農村生態文明水平的重要載體。生態文明是中國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歷經幾千年的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之後,在認真總結人與自然關係的經驗與教訓基礎上,在實踐中形成的一種嶄新的文明觀念,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道德倫理基礎。生態文明強調“自然-經濟-社會”的整體價值和生態經濟價值,要求人類的一切活動都要適應“自然-經濟-社會”複合系統的整體利益。沒有廣大農村地區的生態文明,就不可能實現全國的生態文明。鄉鎮生態建設創建工作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增強全民的生態環境意識,提升鄉鎮的整體生態文明水平。

二、當前鄉鎮生態建設存在的問題和難點

(一)部分鄉鎮領導思想認識還不到位。當前,政府對官員的政績考核仍然以gdp增長為依據,導致部分鄉鎮領導重經濟發展,輕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難以轉變,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上不能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把“發展才是硬道理”錯誤地理解為“增長率才是硬道理”,片面的追求gdp增長速度,忽視了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與可持續發展之路背道而馳。

(二)鄉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環境基礎設施狀況作為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制約着社會生產力的綜合水平、生產的發展程度和人們消費的現實程度,還直接反映着社會的文明程度。與寧波市經濟發展速度相比,鄉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滯後,主要表現在:

1、規劃問題:鄉鎮發展初期由於缺乏規劃指引,導致建設無序開展,給當前發展帶來諸多環境問題,如雨污分流、污水管網鋪設難度大等。

2、污水問題:截止到xxxx年底,全市還沒有一個鄉鎮建成真正意義上的生活污水處理廠;村莊生活污水處理幾乎還是空白(xxxx個行政村僅有xx個試點),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農村溪流河道,成為農村生態環境最大的污染源之一。

3、衞生廁所問題:衞生廁所改造過程中普遍存在三格式化糞池建設標準不夠,導致廢水滲排或不能進行合理處置,影響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環境質量。

4、生活垃圾問題:農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鎮清運—縣填埋(或焚燒)”處理網絡還存在覆蓋面、配套設施及規範管理等方面問題,致使垃圾直接向河道傾倒的現象還時有發生。

5、工業污染問題:鄉鎮企業存在技術含量低、規模小、生產工藝落後,管理水平較低等具體問題,由此滋生了少數企業存在偷排、漏排等違法排污行為,給區域生態環境帶來沉重壓力。

(三)鄉鎮環保隊伍亟待組建和完善。隨着xx市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大規模撤鄉並鎮之後,鄉鎮的環保監管和生態建設任務日益加重,而xx市到目前為止僅慈溪市設立了鄉鎮監察中隊,絕大多數縣(市)、區還沒有成立鄉鎮環保隊伍,沒有專職的環保工作人員,致使很多工作到縣級一下就難以推動,生態建設工作明顯滯後。同時,在鄉鎮環保隊伍中,無論是專職的或兼職的工作人員中還存在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學歷不高、缺乏專業人才等問題,因此,加強鄉鎮環保工作人員的素質培訓,組織開展環保知識培訓,配備相應環保器材等工作也亟待完善。

(四)鄉鎮生態建設經費不足。開展生態建設工作是為了改善區域環境質量,促進經濟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生態建設涉及的建設內容以基礎設施建設核心,而基礎設施具有基礎性與共享性,初期投資巨大、回收期長等特徵。近年來,xx市各級政府對基礎設施的財政性投資在絕對量上一直保持着增長的態勢,但這一增長速度遠遠比不上基礎設施建設總額的增長速度,由此導致財政資金難以滿足生態建設的需要。

(五)鄉鎮生態建設宣傳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由於鄉鎮建設前期缺乏規劃引導,部分基礎設施沒有按實際要求進行建設,如污水管網鋪設、綠化帶及衞生廁所建設等,此類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屬於還舊帳性質,勢必影響到部分居民的個人利益,這就要求鄉鎮政府宣傳部門進一步加強生態建設宣傳力度,調動居民參與、支持鄉鎮生態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妥善處理建設過程中潛在的各類問題。此外,寧波市是個工業化程度較高的城市,外來務工人員眾多,在文化素養、生活習慣等方面與xx市民存在差異,勢必要通過加強宣傳,灌輸人改變環境,環境改造人的理念,提高他們對生態建設的認識,改變一些不良習慣,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三、對策建議

(一)加強幹部教育,提高生態意識。領導幹部重視是抓好各項工作的前置條件。要抓好生態建設工作,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將幹部生態教育和政績考評結合起來,將如何開展生態建設工作納入領導幹部專題教育培訓內容,並將建設業績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評的重要內容,使廣大幹部充分認識到開展生態建設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做到思想上到位,認識上深刻,決策上有力,行動上迅速,形成一級抓一級、齊抓共管的局面,全面推進鄉鎮生態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加大建設力度,提升鄉鎮品位。要嚴格按照鄉鎮生態建設規劃要求,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按照“一鎮一品”的要求,突出自身特點和優勢,堅持項目建設與環境改善、品位提升、經濟發展相結合,不斷完善城鎮功能,增強城鎮承載能力,彰顯城鎮文化內涵。在具體項目建設上體現美觀、實用、緊湊,不搞形象工程,建築要富有特色,注重整體協調,體現文化品位。

(三)組建環保機構,加強素質培訓。機構和隊伍是管理和建設的主體,沒有機構和人員就談不上管理和建設,要儘快組建和完善鄉鎮環保管理網絡,保障機構編制、人員配備和資金來源,使鄉鎮環保工作人員能夠全心身投入到基層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中去。針對鄉鎮環保工作隊伍還存在專業素質偏低,學歷不高,缺乏專業人才等情況,要經常組織他們參加由各級環保部門舉辦的環保培訓班,使他們在實踐中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技能。

(四)拓展投資途徑,確保投入到位。採取政府產權管理、間接調控和市場運作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和健全以政府引導的、以企業為主體的、全社會、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格局。如各地污水處理管網建設經費由各級政府投資,而污水處理廠建設可採用xxx投資模式,在不改變原來用途的前提下,有償、有期限地轉讓基礎設施經營權;鄉鎮污水管網建設費用由市政府補貼、污水處理費返還金、建設補償金和鄉鎮投資構成;各類基礎設施建設採用吸引民間資本投資的形式,從建設到運行全部由企業負責,政府則在保障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相應補貼,充分發揮政府投入的引導效用和對民間資本的帶動作用,以政府槓桿資金吸引社會資金的廣泛參與,確保鄉鎮生態建設資金投入到位。

(五)加強環境宣教,實施寓教於樂。要動員廣大羣眾支持、參與鄉鎮生態建設,改變傳統的生產和生活習慣,必須先從轉變意識形態着手。各鄉鎮要積極引導全民參與,通過舉辦講座、論壇和競賽、中國小生宣傳資料發放等多種形式開展環境教育和環保法律法規知識宣傳;

【第8篇】農村生態環境調查報告模板

農村生態環境是很重要的,下面小編整理了農村生態環境調查報告模板,歡迎閲讀!

農村生態環境調查報告模板

1 基本概況

呼倫貝爾市總面積25.3萬km2,南部與興安盟相連,東部以嫩江為界與黑龍江省為鄰,北和西北部以額爾古納河為界與俄羅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國交界。呼倫貝爾草原位於大興安嶺以西,由東向西呈規律性分佈,地跨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乾旱草原3個地帶。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組成呼倫貝爾草原植物羣落的基本生態性特徵。呼倫貝爾市有林地面積1.90億畝,森林覆蓋率49%。呼倫貝爾市探查到的各類礦產達40餘種,礦點370多處。該市野生植物資源也相當豐富,共有野生植物1 400多種,有經濟價值的野生植物達500種以上。野生動物品種和數量繁多,受國家保護的一、二、三類野生動物和受自治區保護的野生動物品種有30餘種,受國家保護的鳥類有60多種。

2 主要環境問題及分析

2.1 生態系統退化嚴重

呼倫貝爾市自開發以來,生態環境質量明顯下降。生態系統遭到破壞最明顯表現在土地沙化對草地生態系統和濕地生態系統的影響。全市土壤侵蝕面積達632萬hm2,其中強度侵蝕面積近615萬hm2。坡耕地中有水土流失現象的1 417萬hm2,中強度水土流失面積近617萬hm2。侵蝕強度在三級以上,急需治理的耕地面積達3 418萬hm2。土壤養分流失和土層活化現象非常嚴重。由於林地面積減少,生態屏障作用大大減弱,蓄水防洪能力降低,,許多河流水量已明顯減少。

2.1.1對草地生態系統的影響

呼倫貝爾大草原正在遭受到嚴重的沙化侵襲,生態狀況正呈嚴重惡化之勢。據最新監測顯示,呼倫貝爾市沙化土地面積131萬hm2,同時,還有近111萬hm2的土地具有明顯沙化趨勢。而且每年擴展的沙化土地呈增長趨勢。目前已經形成了3條不規則分佈的大沙帶,面積達88萬hm2,其中流動沙地4萬hm2、半固定沙地6萬hm2,另外還有近300萬hm2的潛在沙化區域。

沙化危害是多方面的:一是導致草原植被退化,吞噬草場;二是嚴重危及牧民的生產和生活;三是給鐵路、公路的安全運營帶來重大隱患;四是沙塵天氣逐漸增多,沙塵暴頻發;五是降低草原蓄水保土功能,濕地萎縮。

2.1.2對濕地生態系統的影響

呼倫貝爾草原有4處較大濕地,即呼倫湖濕地、輝河濕地、莫爾格勒河濕地和二卡濕地,以上濕地被稱為呼倫貝爾草原之腎,滋潤草原,調節着草原氣候,增加降水量,遏止草原荒漠化,對草原生態環境影響很大。

濕地的消失有自然變遷的原因,但更多是由人為因素造成的。由於過度放牧,很多濕地實際載畜量為理論載畜量的數倍,草地退化、荒漠化日趨嚴重,導致濕地面積急劇縮小、濕地的縮減和破壞,使濕地生態功能、社會效益得不到正常發揮,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喪失。位於大草原腹部的4大濕地由於近些年乾旱,海拉爾河水量小,而且乾旱週期正在加長,濕地萎縮,生物多樣性遭到不同程度破壞,豐水週期遠不能恢復枯水週期所造成的破壞損失,這也是致使濕地萎縮生態環境逐漸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2 水環境污染問題

呼倫貝爾市水資源總量為286.6億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272億m3,佔全國地表水資源量的1%,佔全區地表水資源量的73%;地下水資總量14.6億m3。呼倫貝爾市水資源儲量很豐富,但廢水排放量將大幅度增加,隨着城鎮污水處理廠的建設,生活污水入河量也將大幅度增加,地表水主要城鎮下游河段污染形勢嚴峻。在枯水期地表水環境容量很小,大量城鎮污水的排入將造成枯水期水質超標。針對呼倫貝爾市工業廢水和cod排放量最大的行業仍將是造紙行業,佔全市工業廢水和cod排放量70%和90%。工業廢水污染物排放量形勢十分嚴峻,廢水排放量、cod、氨氮排放量都急劇增加。而生活污水各類污染物排放量預計都有所。

2.3 工業大氣污染趨於嚴重

呼倫貝爾市的煤炭探明儲量是遼寧、吉林、黑龍江3省總和的1.8倍。呼倫貝爾市作為重要的能源基地,豐富的煤炭資源將促進電力行業高速發展,但大氣環境污染仍然以煤煙型大氣污染為主,二氧化硫、煙塵、氮氧化物排放量大幅度增加。未來城市生活大氣污染物排量增加並不明顯,而工業耗煤量及各種污染物的排放量急劇增加,工業污染源仍然是大氣的主要污染排放源。

2.4 固體廢物逐年增加

豐富的礦產資源促進電力行業、煤炭行業的快速發展,與此同時工業產生的固體廢物也將迅速增加。預計,粉煤灰、煤矸石的產生量將分別達到1 153萬t和203萬t,分別佔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總量的79%和14%,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人口不斷增加,垃圾排放量也不斷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集中供熱、燃氣的普及和社會整體素質的進步,使人均產生垃圾量逐步下降。而經濟發展必然導致工業固體廢物的排放量呈數倍增加,因此重點應放在工業固廢處理工作上。

3 解決對策

3.1 重點開展草地和濕地生態系統的恢復工作

根據呼倫貝爾草地生態系統沙化情況及趨勢,對於退化、沙化草原,要近早實施圍封禁牧、季節性休牧、劃區輪牧和退牧還草等,實行草畜平衡制度,不能錯過演替初期的有利時機,加快草原保護和恢復;對於沙化土地,要採取封禁保護、林草植被建設等措施,加緊恢復和增加林草植被,遏制沙化擴展;對於沙化十分嚴重,生態狀況極端惡劣地區,要適度實施生態移民,促進林草植被的自然修復。 濕地不僅具有強大的社會經濟功能,而且具有涵養水源、淨化水質、蓄洪防旱、調節氣候、促淤造陸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生態功能。濕地的逐漸減少與草地的沙化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對於河流和湖泊周邊的濕地恢復比較簡單,主要是引水入濕地,保持濕地的水生環境;對於草地中部的濕地,可以通過建設引、調水工程措施恢復治理濕地,有效恢復濕地周邊生態環境。此外,草地沙化和濕地萎縮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草地生理性缺水,因此應提倡發展節水產業,保護珍貴的水資源用於保障草原生態用水的需要。

3.2 有重點地治理水環境問題

加大對工業污染的治理和改造力度,推行清潔生產,進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提高廢水回用率。對於擴、改建項目的污染物增量應在原有的項目中消化。對重點水污染源實行自動在線監控。有重點有計劃的減少污染的排放量,在建設污水處理廠的同時考慮中水回用工程及污水東儲夏排工程,保證全年河流水質達標。 還要積極實施污水資源化,實施污水資源化戰略,能在較大程度上緩解有限的水資源與用水量日增兩者之間的矛盾。首先要充分認識污水的價值,淨化後的污水也是一種可貴的資源,並積極加大科技投入,以保障淨化後的污水的水質。

3.3 嚴格控制工業大氣污染

煤炭行業造成的大氣污染要嚴格控制,按照國家電力發展的技術政策和淘汰目錄,逐步淘汰效率低、能耗高、污染嚴重的老機組。淘汰落後的生產工藝和技術,優先考慮清潔生產工藝,使煙塵和氮氧化物排放達到國家標準。

3.4 推進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

煤炭工業產生的固體廢物能夠再利用,還能夠促進其他行業,如建築行業的發展。因此,應有效利用這些工業固廢,大力發展水泥、粉煤灰制磚、煤矸石制磚等,淘汰實心粘土磚,以提高煤矸石、粉煤灰、爐渣等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積極推進變廢為寶,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

通過對以上環境問題的分析,希望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基礎上,開展環境污染防治工作,保障飲用水安全,降低各類污染物排放,努力遏制煤煙型大氣污染,加大企業污染防治力度。強化監管,嚴把建設項目管理審批關,禁止高消耗、高排放行業的盲目投資擴張和低水平重複建設,從源頭上控制新污染源的產生和生態環境的破壞。使全市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基本穩定,將生態建市的理念貫徹到實際工作中,為經濟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生態安全保障。全面推進生態市創建工作。

【第9篇】農村中學周邊生態環境的調查報告

浙江寧波鎮海中學團支部

寒假期間,我們對地處麗水農村的唐市中學進行了“綠色希望行動”的環境調查。

先介紹該校所處地區有關自然環境及環境保護情況。

該校屬山區,水產、礦產、農副產品及旅遊資源豐富,30年前這裏常見的動物有虎、獾和黃鼠狼,還時有豹子出現,現在這些動物幾乎見不到了。學校對面的山上樹木很多,多為人工栽植,灌木很少,在唐市西北方向的深山地區還保留有一小塊較為原始的森林區。

我們在此次活動的調查中,採用了問卷的方式,就預先沒計的與環境及環境保護有關的26個問題,對22位居民進行了採訪。被採訪者的年齡在10歲到77歲,文化水平從國小到大專,有學生、教師、校長、商人、農民等。

調查表明:

一.100%的人對這裏的空氣質量很滿意。

二、91%的人認為該地區存在環境問題,但對自己居住的環境質量表示較為滿意。

三、68%的人認為該地區的主要環境問題是生活垃圾,還有人認為有噪音污染和工業污染。

四、81%的人認為該地區xx年來最顯著的環境變化是水資源越來越少。

五、64010的人認為該地區耕地質量越來越差,其中多數人認為是使用化肥的緣故。

六、該地區幾年較為重視植樹綠化工作,很多人都參加過集體組織的植樹活動。在第二輪土地家庭聯產承包合同簽訂時,政府有一些相應的保護耕地的鼓勵政策,農民多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栽種樹木,尤其是一些有經濟效益的樹木,如紅果樹、楊樹等,所有被採訪的人都有植樹的經歷,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在近xx年內種樹達100棵以上,有的甚至超過千棵。

七、100%的人説該地區有非法砍樹的情況發生。

八、1000/0的人認為如果自己居住的地區建起一個化工廠會污染環境。32%的人表示如果自己周圍出現環境污染問題,會堅決向政府或環保部門反映,不懼繁瑣和失敗。18%的人回答沒辦法,如果自己周圍出現環境污染問題只能忍着。還有表示不知道該向哪裏反映的,還有的居民表示因為解決過程太繁瑣,所以會放棄投訴。

九、100%的人認為有必要並歡迎在學校進行環境教育。學校反映環境教育應和本校養成教育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日常行為規範的教育和培養。

在本次調查中我們發現該地區環境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當地生活垃圾的污染問題比較突出。居民一般都將生活垃圾隨意扔在河道里,乾旱的時候,垃圾隨風亂飛;大水來臨時,垃圾被順水衝下,污染下游水域,而且垃圾一直無人管理。

二、該地區存在非法砍樹的情況,當地稱為“放樹”。據反映,當地有的人已經成了常年以非法砍樹為生的職業非法砍樹者。

三、該地建有水泥廠,由於排污設備落後,生產廢渣堆砌在山溝裏,對土地、大氣等造成了極大的污染,為當地生態環境最大的污染源之一。

針對該地區環境問題,我們提出如下解決問題的建議:

一、通過調查,學校校長同意在這些學校開展環境保護教育教學活動,我們建議在該地區開展“綠色希望行動”的教學活動,並使之成為一項有規律的定期行動,唐市中學校長採納了我們的建議。

二、環境保護教學活動應該豐富多彩,並結合當地環境和學生實際情況,發掘適當的教學形式。

三、提高當地農民的環保意識,使之成為大家的一種共識。從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當地農民還是有一定環保意識的。

四、改善水泥廠的排污狀況,避免其繼續破壞當地的土地資源。

五、多建生活垃圾池,教育居民不要亂倒垃圾,派專人管理垃圾。

六、嚴禁非法伐木行為,對違反規定者嚴肅處理。保護當地森林資源,並大力倡導植樹造林,提高當地綠化面積。

總之,我們希望“綠色希望行動”可以是一項長期的活動,環境教育只有在長期的積累中才會產生積極有效的成果。從這次社會實踐中我們更加認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我國的環境保護事業取得了明顯的發展,但目前我國的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七大水系、部分湖泊和近岸海域污染仍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煤煙型為主的空氣污染仍十分嚴重;全國662個城市中,大部分城市地面水、大氣、城市垃圾及噪聲污染嚴重,地下水污染有逐年加重趨勢。從生態環境的總體看,一方保護多方破壞,建設的速度趕不上破壞的速度。森林、草原生態功能急劇衰退,土地退化問題突出;水生態平衡嚴重失調;自然災害日趨頻繁;生物多樣性鋭減:畜禽養殖和農業資源污染嚴重;近岸海域污染嚴重,赤潮現象頻發。

浙江省經濟比較發達,環境問題尤為嚴重。政府部門也比較重視環境保護工作。1981年以來,浙江省先後制定了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8個地方性法規和15個行政規章。在實踐中逐步形成環境影響評價,“三同時”規定,排污收費、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限期治理、總量控制、排污許可證、污染集中控制等環境管理制度和措施、工業污染防治取得明顯成效。全省生態村和生態農業試點已達100多個,其中蕭山市山一村、鄞縣上李家村、奉化市滕頭村先後榮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的“全球500佳”稱號。全省建立自然保護區22個,森林覆蓋率達到54.7%。全省環保系統共取得313項科研成果,其中18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範文網 ) 已建立了地面水、大氣、噪聲、酸雨監測網絡和質量保證體系。大氣環境質量基本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但酸雨問題突出。我省幹流水質基本穩定,但平原河網地帶水污染嚴重,城市環境噪聲污染

居高不下。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任重而道遠,必須更加努力,為我們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同學們!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為了我們自己,為了我們的後代,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保護地球吧!

【第10篇】2022年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黨的十八大的重要戰略部署和省委“五個湖北”建設的具體要求,是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它不僅關係到資源的永續利用和可持續發展,而且關係到人民羣眾的福祉。鄂州作為全省城鄉一體化先行區、綜改示範區,如何落實市委六屆七次全會要求,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充分發揮良好的區位、資源優勢,以生態文明建設為載體,倒逼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努力走出一條獨具鄂州特色的科學發展之路,是當前亟需研究的課題。市政協高度關注我市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成立專題調研組進行調研。幾個月來,調研組深入三區實地調研,召開市直相關部門負責人會議座談研討,到省直相關部門徵詢專家意見,並赴廣東惠州市、福建三明市等先進地區學習考察,形成調研報告。6月26日,召開市政協七屆十次常委會議,專題議政協商,市政府汪繼明副市長及有關部門負責人列席會議,聽取意見。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的初步成效

近幾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全市各級各部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注重轉方式、調結構、重保護、強監管,為生態文明建設打下了良好基礎。

(一)產業結構有所優化。近幾年來,市委、市政府積極落實產業結構調整、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等有關政策措施,生態產業得到一定發展。通過政策引導,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循環經濟項目建設,關停高能耗、高污染“五小”企業、淘汰落後產能,使冶金、建材等傳統產業佔比持續下降。大力發展非資源型產業,xx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75。57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1。18個百分點。通過建設一批大型商貿項目,第三產業已經成為我市新的經濟增長極。以休閒觀光為突破口的都市農業發展初見成效,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成為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主導方式。

(二)自然生態環境逐步恢復。全市森林面積達到38萬畝,森林覆蓋率16。1%。全市共區劃界定生態公益林17。4萬畝,佔森林總面積的45%。建成沿路(公路、鐵路)、沿江(港)綠化帶500多公里;建立濕地保護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8個,面積1。6萬公頃;全面推進國土整治工作,在全省地級市中率先實現了國土整治全覆蓋;全市有2300多畝因採礦造成破壞的土地已列入恢復治理;水資源管理與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實施洋瀾湖生態修復工程、開展梁子湖流域清理治理工作,有效恢復與保護了湖泊和流域的生態環境。

(三)人居環境有所改善。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和綠地率分別達到42%和40%;加大了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力度,排水管道長度達到600多公里;加強了飲用水源保護工作;實施“清潔鄉村、美化家園”,推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作有序開展,全市已獲得命名的有4個省級以上生態鄉鎮、7個省級生態村,12個社區被評為全省第一批“宜居村莊”。

(四)生態安全保障工作紮實開展。有效開展項目建設環評工作,“xx”以來,嚴格執行了項目環評制度,對多個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實行了“一票否決”;進一步完善了江湖水庫保安工程、洪水預警系統以及氣象、地震、地質災害預報和緊急救援體系等,綜合防災減災能力明顯增強;生態公益林得到有效管護,森林防火撲救體系基本健全;動植物疫病蟲害預警和應急機制初步建成,農林水產疫病得到有效防治。

二、生態文明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原因

儘管我市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上採取了一些具體舉措,取得一定成效,但與建設生態文明市的目標要求差距較大。通過調查瞭解,有三個突出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一)污染問題較為突出。一是主城區空氣污染問題突出。節能減排形勢嚴峻,xx年,我市單位gdp能耗為1。24噸標煤/萬元,是生態市考核標準的1。37倍;全市中心城區空氣中so2、no2、pm10含量與全國325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平均值相比,so2、pm10基本持平,但no2含量高於平均值25%;工業廢氣、粉塵排放存在隨意性,鄂鋼、球團礦等部分企業排放不達標,偷排現象時有發生。建築揚塵管理欠缺,汽車尾氣污染治理尚未起步,嚴重影響甚至威脅市民健康。二是固廢物及垃圾處理不到位。尾礦、廢石等固體廢棄物年排放量75。2萬噸,年綜合利用12。9萬噸,累計存量641。2萬噸;農村垃圾處理嚴重滯後,三區都沒有垃圾處理站,不僅造成再生資源的浪費,而且採取簡單的填埋式處理,導致污染物深處理不到位,造成水體、土壤二次污染現象比較嚴重。三是農業面源污染趨重。由於傳統的耕作方式及農業比較效益低等原因,我市農民種“懶”莊稼現象突出,過份依賴化肥、農藥及除草劑等,導致農業面源污染嚴重,土壤結構破壞,地力下降。xx年,全市化肥施用總量達到120318噸(純量,下同),耕地畝平化肥施用量44公斤,比1988年增長了43%,高於全國平均水平39%;水產養殖投肥水平高於種植業水平,導致水體富營養化;使用各種農藥及除草劑共計1052。4噸,平均每畝0。58公斤,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使用農膜689噸,其中地膜約470噸,有15%的農膜殘存於農田土壤中。

(二)生態資源保護不夠。一是湖泊鋭減,濕地功能退化。鄂州素稱“百湖之市”,但資料顯示,湖泊數量減少、面積縮小、水質惡化。我市湖泊面積由1950年的59萬畝縮減到現在的31。5萬畝,減少了46%。由於人工圍墾,以及濕地改作它用,導致原來連湖通江的三大湖泊體系分割成一個個相對封閉的子系統,加之水體污染,濕地環境受影響的程度加重,自然濕地面積萎縮,導致濕地生物多樣性鋭減,濕地調節生態的功能退化。調查表明,梁子湖濕地由於水利工程建設和引排水帶來的負面影響面積達1。37萬公頃,佔濕地面積的三分之一。二是山體植被破壞較為嚴重。主城區南部山體平推開發較為普遍,新城區已失去有山有水的獨特風貌;一些地方礦產資源無序開發,造成局部地區山體破壞、植被損毀、水土流失。全市因採礦造成破壞的面積中,復墾還綠面積不到生態破壞面積的5%。三是林業資源不豐富。生態公益林以中幼林為主,森林覆蓋率遠低於創建生態市40%的指標要求。森林保護力度不夠,林分質量退化。

(三)建設機制尚未形成。社會經濟發展方式沒有根本轉變,在指導思想、實際工作和業績考評上仍然存在重gdp增速、輕生態建設,企業重經濟效益,輕環保社會責任意識,個人重環保利益,輕生態公益的傾向;少數地方和部門對建設生態文明的思路不清、目標不明,工作缺乏針對性;沒有設置科學有效的生態文明建設考核指標體系、考核評價方法;沒有形成有利於生態環境保護的財政、税收、價格、金融、土地以及投融資等方面的政策機制,政策導向不明確;生態文明建設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銜接不夠緊密,尤其在鄉鎮和農村較為突出。

綜合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既有歷史條件下形成的結構因素,也有現實條件下的發展和理念因素。一是產業結構偏重。三次產業結構比重不合理的問題尚未得到有效改善。xx年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2。3:60。1:27。6,且冶金行業增加值佔全市工業增加值比重高達31。38%。第三產業佔比低於創建生態市40%的要求,商貿、物流、旅遊和現代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發展滯後。偏重的產業結構形成了高能耗、高排放的工業體系,導致環境治理成本高、難度大。而且調整的轉型成本、替代產業、財政收入等現實問題的考量,註定結構調整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過程。二是資源要素偏緊。由於地域、環境的限制,我市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承載力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自然資源、資金、技術等資源要素制約越發明顯。三是生態公共產品缺失。有的部門注重解決看得見的民生工程,提供諸如城市硬件設施等公共產品,忽視了環境和生態的調節功能、支持功能和文化功能也是民生工程,導致較少提供諸如生態文化、生態環境等生態公共產品。四是公眾參與意識不強。大多數公眾認為生態文明建設就是治理環境污染。公眾關注環境保護的出發點是維護個人利益,只有當環境問題影響個人生活、損害自身利益時才會採取一定行動予以維護,而對公共環境的維護缺乏責任意識和監督意識。

三、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幾點建議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長期複雜的系統工程。中共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要求給我們提供了難得的戰略機遇和歷史機遇。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新型城鎮化的必由之路,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先決條件,是最根本的民生工程。應堅持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相融合,生態建設與經濟建設相促進;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堅持“目標導向、規劃引領、產業支撐、生態保障、制度推進”,實現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努力建設美麗新鄂州。為此建議:

(一)明確生態文明建設內容,着力構建目標導向體系

生態文明建設既包括生態經濟建設、生態環境建設,又包括生態文化建設、生態社會建設。既要明確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也要準確界定生態文明建設的外延,形成目標導向。建議參照廣東惠州、福建三明等市的作法,明確一個時期總體目標,並將目標任務細分到每一個階段。總體目標:就是要建設環境潔淨優美、生活健康舒適、產業協調發展、資源綜合利用、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園林城、文化旅遊城、精緻宜居城,實現鄂州“天藍、地綠、水淨、城美”。分段目標:第一階段: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統領,加快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實現“六城聯創”的目標(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衞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和全國文明先進城市)。第二階段:各區全面實現國家級生態區創建目標,形成以生態產業為主體的高效生態經濟體系。第三階段: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基本實現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與生態文明全面進步,實現人與自然、社會和諧共生,展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鄂州新風貌。近期任務:通過減少與控制水、氣、聲、渣等污染源、削減排放量,加強生態系統的修復與保護;通過調整產業結構與佈局、優化環境功能區劃,促進知識型產業和生態型產業的發展;引導城鄉居民在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消費方式等方面向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社會和諧的生態文明方向轉變,大力提升全體市民的生態環境意識和參與保護環境程度。

(二)統籌城鄉發展,着力構建規劃引領體系

廣東惠州市編制實施了《惠州生態市建設規劃》、《惠州市環境保護規劃》,並出台《招商引資環保指引》、《淡水河流域環保準入指南》等文件,把做好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編制,作為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良性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增強了規劃對發展的導向作用,值得借鑑。建議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但推進城鎮化建設為抓手,科學規劃我市城鄉建設規模、發展方向及功能佈局,充分考慮生態景觀的需要,形成合理的城鄉發展空間形態和發展規模。一是優化市域佈局。按照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目標要求,合理劃分市域功能區,優化佈局結構。着力打造一“城”為主(主城區),“兩沿”聯接(沿江、沿港生態長廊),“三湖”示範(梁子湖生態示範區、紅蓮湖生態度假區、梧桐湖生態城)的生態文明建設格局。加緊生態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城中村改造、綠地景觀建設、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等與生態文明建設相關聯的專項規劃和修建性規劃的編制工作。二是完善規劃指導。要在《鄂州市城鄉總體規劃(xx—2022年)》基礎上,按照生態文明建設總體要求,統籌規劃生態文明的功能分區、生態資源保護、產業佈局、風格特點,強化規劃的綜合性、全局性、戰略性和可操作性。與產業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重大基礎設施規劃等專項規劃有機銜接,切實體現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建設的理念。三是強化規劃約束。相比於經濟發展等規劃,生態文明建設規劃更具有長期性和艱鉅性,在實際運作中,容易讓位於更能體現政績的gdp等硬性約束指標。因此,要強化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的法律性,保證規劃執行的嚴肅性,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變更規劃,確保生態文明建設規劃長期實施,有序推進。

(三)轉變發展方式,着力構建產業支撐體系

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治本之策。三明市的歷史發展狀況與鄂州相似,都是偏重型的產業結構,在生態文明建設中,三明市以產業轉型升級為着力點,全力發展生態產業、現代服務業,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xx年,三明市第三產業佔比達到34%。建議我市以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等為方向,建設一批重點項目,以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一是加快發展生態效益型工業。一手抓冶金、建材、化工、機械製造等產業的改造提升,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推行企業清潔生產,力爭在2到3年內全市高耗能、高物耗和高污染的行業全部實行清潔生產。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大力引進、培育、發展一批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項目,重點圍繞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及工程、電子商務等產業,策劃和推進一批高新技術項目,搶佔新興產業發展的制高點,力爭到“xx”末新興產業產值佔gdp的比重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現代物流業方面,要依託三江港區,加快鄂州“地主港”、“公路港”等項目建設,打造區域物流節點城市。生態旅遊業方面,要發揮資源優勢,加快策劃和開發觀光、休閒、度假、文化、健身為主題的旅遊產品,打響具有鄂州特色的生態旅遊品牌。文化產業方面,要按照“一區一品牌、一區一園區、一區一實體”的要求,加快梧桐湖文化創意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培育一批文化骨幹企業,增強文化產業發展軟實力。三是加快發展生態農業。梁子湖區要全面退出一般工業,以生態農業發展作為立區之本,創建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區。要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化,推廣科學種植(養殖),切實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加大農業龍頭企業的引進和扶持力度,策劃、實施一批種植(養殖)基地建設、農產品深加工等項目,推廣生態農業模式,推進農業標準化和安全農產品生產,推動效益農業、觀光農業加快發展。

(四)培植項目載體,着力構建生態保障體系

一是謀劃一批重點項目,以項目帶動生態文明建設。密切關注國家產業政策,圍繞環境保護、污染治理、生態修復等領域謀劃項目,建立生態文明建設重點工程項目庫,以一批重點項目的實施構建生態保障體系。將梁子湖生態修復、環湖生態林帶、長港綜合治理及洋瀾湖綜合治理、城鄉一體化垃圾污水收集處理、退耕還林、封山育林、天然林保護等項目納入重點項目庫,適時申報、實時推進。二是抓好山水資源保護。出台嚴格的山體湖泊保護政策,做好全市尤其是城區山體資源摸底登記備案工作,對開發建設中的劈山開石填湖造地等行為應立即停止,責令恢復原貌,並給予嚴厲處罰;嚴格控制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和國省道沿線可視範圍內的山體開採;加強對全市5000畝以上湖泊進行調查摸底、實地勘線、建檔立卷等工作,依據《湖北省湖泊管理條例》,加強監管;保護為主、適度開發,全面改善梁子湖水系、花馬湖水系、樊湖水系等流域水環境質量,確保全市流域水質達到相應水體環境功能要求。三是加強工業污染防治。嚴格源頭把關,實施招商引資項目環境生態一票否決制度;加強重點污染源監控,對鄂鋼、球團礦等排放大户,進行24小時在線聯網監控,督促重點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穩定達標;強化社會監督,建立重點污染企業環境監測和排放數據旬報及公開制度,接受社會各界及媒體監督;強化對環境污染和責任追究制度,使企業處罰和追責成本遠遠高於治理成本,促使企業自覺治理;加強重點治理,強化對各類開發區、工業園區、重點行業(火電、化工、冶金、建材、有色金屬採選等行業)技術改造和污染治理工作;積極開展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加強固體廢物源頭控制和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全面推進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完善、規範危險廢物處理處置管理。四是抓好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重點做好城市污水處理廠及其配套管網、城市生活垃圾衞生填埋場和危險廢物處置中心等設施建設,加快重點鄉鎮污水處理工程和垃圾衞生填埋場建設,加快推進市、區(開發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業污水以及醫療廢物的收集處理能力。圍繞新農村建設、家園清潔行動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工作,堅持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積極推進農村改水、改廁工作,切實加強農村人居環境“髒、亂、差”的綜合整治,大力推進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質量。

(五)完善體制機制,着力構建制度推進體系

進一步優化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環境,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一是完善政策引導機制。建立重大項目生態風險評估制度,全面評估項目實施的生態成本、生態效益,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建立山水開發利用備案制度,通過採取保護性開發、一般性開發、限制性開發等措施,保證山水資源得到合理有效開發利用。設立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專項資金,積極支持生態項目申請國家、省政府專項資金和銀行信貸、設備租賃融資;支持企業發行債券和上市融資,切實讓企業享受環保帶來的效益,激發企業保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積極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全民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工、青、婦等社會團體開展生態文明公益活動,增強全民生態文明意識,倡導生態、環保、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氛圍。二是完善生態補償機制。積極落實節能環保項目減免企業所得税等税收優惠,加大對節能環保研發、技術應用的支持力度,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進一步拓寬補償範圍、深化補償內容、增加補償資金,在市域範圍內探索“資金橫向轉移”補償模式。積極推進在省級以上層面建立梁子湖等跨界流域的補償機制。三是完善生態保障監管機制。探索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資金投入與利益共享機制,盤活市場資源,引導社會、企業、個人共同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與環境保護管理制度、林地林權保護監管制度,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損害賠償制度。四是完善生態考評機制。推行生態gdp核算制度,儘快建立一套有利於綠色gdp發展的幹部考核評價機制和考核標準;加強政府節能減排的績效管理,將相關的考核評估統一到生態文明建設框架下,建立統一的考評制度,提高管理的層級,設立部門聯動機制;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機制,建立分類、分區目標考核辦法。

【第11篇】新農村生態壞境調查報告

調查地點:

調查時間:

調查人:

調查內容:

2.突出的壞境問題

近幾年來,日益嚴重的壞境問題,應當引起每一位關心農村的人們注意!農村垃圾問題不是個例,應當引起相關部門的關注。每一位村民也應該齊心協力想對策,解決我們身邊的問題。

令你我擔憂的是,

生活垃圾無法妥善處理,便形成上面的一幕幕,不僅影響美觀,也一定程度影響人們生活。

4.長輩的訪談記錄

在於鄰居爺爺談話的過程中,我瞭解了近幾十年來鄉村的變化,我是喜憂參半。

喜的是近幾十年來,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國家對民生的關注,村裏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由原來很難解決温飽問題到現在不僅要吃的好,更要吃的健康。住房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原來擔心下雨會漏,颳風怕倒的小土房,到現在兩層樓房,人們再也不用擔心颳風下雨了。

憂的是隨着經濟發展,工業垃圾和生活垃圾給人們生活帶來一定困擾。人們生活垃圾無處處理,只有傾倒在路邊小溝裏,對水質產生一定影響。

昔日的河流失去了生氣。

5.鄉村幹部訪談

通過與村裏幹部交談,我瞭解到村幹部他們也意識到壞境問題有待改善,村裏建設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一些問題他們也會向有關部門反映,爭取進一步解決。對於存在的其他不足如:沒有通上自來水,沒有開發沼氣池等等,都將在不久的將來解決。

6.我的感想

這次活動讓我對我生活的家鄉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也讓我認識到保護生態壞境的重要性。解決農村生態壞境問題,不只是相關部門的責任,而應是每一個村民的責任,樹立環境保護意識,需要我們加大宣傳力度,在調查過程中,我就會對一些意識薄弱的村民進行説服教育,起到一定效果,村民們也都積極配合。相信鄉村的明天會更美好!

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明天會更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35nwr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