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春節的來歷資料(通用多篇)

春節的來歷資料(通用多篇)

春節的來歷資料(通用多篇)

春節的風俗習慣 篇一

春節的傳統民俗

春節是除舊佈新的日子,春節雖定在農曆正月七年級,但春節的活動卻並不止於正月七年級這一天。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節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洗頭沐浴、準備年節器具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

春節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謂穀子一熟為一“年”,五穀豐收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現了一年一度的慶祝豐收的活動。後來,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內容之一;而且,諸如灶神、門神、財神、喜神、井神等諸路神明,在春節期間,都備享人間香火。人們藉此酬謝諸神過去的關照,並祈願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

春節還是閤家團圓、敦親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罷“團年飯”,長輩給孩子們分發“壓歲錢”,一家人團坐“守歲”。元日子時交年時刻,鞭炮齊響,辭舊歲、迎新年的活動達於高潮。各家焚香致禮,敬天地、祭列祖,然後依次給尊長拜年,繼而同族親友互致祝賀。

春節更是民眾娛樂狂歡的節日。元日以後,各種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競相開展:耍獅子、舞龍燈、扭秧歌、踩高蹺、雜耍諸戲等,為新春佳節增添了濃郁的喜慶氣氛。

因此,集祈年、慶賀、娛樂為一體的盛典春節就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佳節。而時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動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春節的主要習俗,都完好地得以繼承與發展。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説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户户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

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衞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春節的來歷 篇二

春節到了,人們開開心心的,但是你們知不知道春節的由來?如果不知道,就聽我慢慢道來。

相傳遠古的時候,有一種兇惡的怪獸,身子龐大,頭上長着牛角一般的角,還有一張血盆大口。這種怪物就叫“年”。

那個時候,有兩個孩子,阿山和阿水,他倆是好朋友,膽子都很大,常常趕着牛羣去山坡上吃草。家裏的人對他倆説:山上有年,去不得啊。

“不怕。”阿山和阿水自有心計。

話雖這麼説,他倆上山幾次,也幸好沒有碰到年獸。轉眼到了臘月三十,天色昏黃。阿山,阿水趕着牛羣回家時碰到了一隻怪獸。那便是年。阿山揮舞的牛鞭發出了響聲,“年”一聽見扭頭就跑,看見了阿水身上的紅衣服跑得更快了。

阿山,阿水把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回到村子,他們對別人説:年怕紅怕響,這些就它的弱點。往後我們就不用怕它了。

從此,人們就在臘月三十穿紅衣服,點爆竹,又把這個時候叫做“過年”。

春節的來歷 篇三

以前有個叫“年”的怪物,頭長尖角、兇猛異常,生活在海里。在除夕夜會爬上岸,吐食牲畜傷害己命。因此一到除夕夜,大家都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這一年,從村中來了一個銀鬚飄逸、目若朗星的老己。半夜“年”闖進村,正準備逞兇時,突然傳來“噼噼啪啪”的炸響聲,那位老己披上紅袍呈現在“年”的面前,“年”渾身戰慄,逃回了海里,再夜不敢進村了。這就是過年的傳説和爆竹的來歷,後來經過幾千年的發展,過年的習俗悦來越豐厚了。

春節的來歷 篇四

每到春節大家都説:“過年啦!過年啦!”可是你們知道年的來歷嗎?我現在就把年的來歷告訴你。

‘年’是一隻古老的怪獸,它生活在水中,每年除夕它就會跑到村中吃人。它的頭上長着尖尖的角,樣子很兇猛,大家都怕它,所以每到過年人們都會躲到山上去。

有一次過年,村中來了一位小女孩。一位好心的老婆婆對她説:“怪獸快要來了,你快躲到山上去吧!”可是小女孩卻對老婆婆説:“不用急,不用急!我今晚就住在您的家裏。”晚上‘年’從水中出來就跑到村子中找人吃。當它走到老婆婆家門前時,先是看見了紅紅的對聯和家中的紅燈籠,又聽見了爆竹的聲音,嚇得它頭也不回的就逃走了。山上的人看見了都下山紛紛過來誇獎這位小女孩。有人問:“怪獸‘年’為什麼怕你呢?”小女孩説:“我沒有法力,只不過知道‘年’這個怪獸最怕紅紅的顏色和燈光,還有爆竹的聲音。只要你們每年除夕在門上貼好紅紅的對聯,還要放爆竹,年就不會再來騷擾你們的村子了。”

我看完了《年的來歷》,就知道了中國節日中的春節,我還知道春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我作為中國人為我們的祖國擁有這麼悠久的歷史文化而感到驕傲!

春節的來歷資料 篇五

過年的風俗

我國的春節一般是從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開序幕的,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説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儀式。舉行過祭灶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到除夕的這段時間,民間稱之為“迎春日”。

農曆正月初五這一天叫“破五”,不到“破五”不能用生米做飯。正月初七日稱“人日”、“人勝節”,或曰“七元”。春節期間,北京人愛逛廟會,大鐘寺廟可以敲永樂大鐘,白雲觀廟會可以摸石猴、打金錢眼,廠甸廟會可飽覽古玩、字畫、字帖、珠寶、翡翠等稀奇玩意兒和高蹺、太平鼓、小車會、五虎棍等花會表演。

春節的來歷資料 篇六

春節,是農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七年級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七年級,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到了,意味着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悦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刻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衞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後就是家家户户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裏張貼色彩鮮豔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户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能夠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激勵語言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説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齊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麪,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徵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的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吃團年飯,八年級、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説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過年好等話,祭祖等活動。沉默的大多數讀後感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遊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真正結束了。

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但是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只是過節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藴味無窮。

一、春節的來歷: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禮貌最集中的表現。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向延續到這天。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七年級。但在民間,傳統好處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向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為高潮。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構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資料。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春節的來歷有一種傳説,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必須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説,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一樣: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七年級,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裏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説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裏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客家人的傳説)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户户燭火通明、守更待歲。七年級一大早,還要走

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二、春節的習俗

1、臘月二十三祭灶

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

2、臘月二十四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説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户户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衞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3、臘月二十五接玉皇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因此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4、臘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

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臘月二十六洗浴為“洗福祿”。

5、臘月三十除夕貼門神、貼春聯、守歲、爆竹、吃年夜飯、給壓歲錢、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着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我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的旁邊,之後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

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之後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

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貼掛千。這些都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他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託着人們對未來的期望。

守歲,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向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完美期望之意。

春節祝福短信 篇七

新年快樂!萬事大吉!閤家歡樂!財源廣進!恭喜發財!

元旦春節不送禮,發條短信送給你。健康快樂長伴你,好運和你不分離。

感謝你的關懷,感謝你的幫助,感謝你對我做的一切……請接受我新春的祝願,祝你平安幸福。

新春快樂,我的朋友!願你~年年圓滿如意,月月事事順心,日日喜悦無憂,時時高興歡喜,刻刻充滿朝氣,祝福你!

每一年的今天,都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任世事變幻,時光流轉。幸福、平安、快樂、健康永遠伴隨你左右。

鐘聲是我的問候,歌聲是我的祝福,雪花是我的賀卡,美酒是我的飛吻,清風是我的擁抱,快樂是我的禮物!

新年好!祝新年心情好,身體好,一切順心。

這一季有我最深的思念。就讓風捎去滿心的祝福,綴滿你甜蜜的夢境。祝你擁有一個燦爛的新年!

轉眼之間,已走至寒冷的冬末,在這樣凜冽的日子裏,對你的思念更深更濃。祝你平安快樂!

祝你新的一年,工作忙中有閒,自己打牌贏錢,存摺增加無限,口袋裝滿美元,美女擠滿牀前,精力充沛源源,情人又猛又甜。

我把祝福和希望放在將融的雪被下。讓它們沿着春天的秧苗生長,送給你滿年的豐碩與芬芳。

新的一年,新的開始;心的祝福,新的起點。

每年的這個時候,祝福就會象海洋湧向你,希望我的祝福象一葉輕舟,載你乘風破浪,到達成功的彼岸!新年快樂!

當您看見這信息時,幸運已降臨到你頭上,財神已進了您家門,榮華富貴已離您不遠。祝福您朋友:新年快樂!

新春好,好事全來了!朋友微微笑,喜氣圍你繞!歡慶節日裏,生活美滿又如意!喜氣!喜氣!一生平安如意!

春節的來歷 篇八

同學們,你們知道過年的來歷嗎? 傳説中,每到大年三十時,海里就會爬出一種叫“年”的怪獸。年長着一對角,它傷害人類和動物們。三十那天,有的村民在收拾衣服,有的在關窗關門。這時,一位老爺爺説:“我一身骨頭,被年吞了也不短命,不逃了,乾脆把年趕走好了。”大家都讓他逃,可他怎麼也不逃。村民們沒辦法,只好先去崑崙山逃命了。老爺爺買來了紅紙,砍來了竹子,穿上了紅衣,等待年獸的到來。

晚上,吹來了一陣陣陰風,年獸來了,它東瞧西瞧,看見一位老爺爺坐在門口,以為可以飽餐一頓。它剛走過去仔細一看,看見門上貼了紅紙,便後退了好幾步。可年獸不甘心,於是猛撲過去。沒想到“噼噼啪啪”的爆響接連不斷。嚇得年獸飛快地跑回了海里。 第二天,村民們陸續回來了,大家間村子安然無恙,看見一切都完好無損,都目瞪口呆了。這時他們想起了留在這裏的老爺爺。大家去看老爺爺,老爺爺竟然在燒飯。老爺爺見大家在屋外,便走出來,告訴他們昨晚他是怎麼趕走年獸的,人們歡呼奔走相告。從此,這個習俗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38zqq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