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詩人李賀生平簡介【精品多篇】

詩人李賀生平簡介【精品多篇】

詩人李賀生平簡介【精品多篇】

李賀簡介 篇一

秋來李賀

桐風驚心壯士苦,衰燈絡緯啼寒素。

誰看青簡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

思牽今夜腸應直,雨冷香魂弔書客。

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譯文】

秋風驚人心,壯士辛苦著作急,有似昏燈裏,紡織娘啼叫着催織寒衣。日後誰來讀我用竹簡寫下的這編書,不使它被蠹蟲蛀成粉屑和洞隙?這思想牽扯着,今晚我的肚腸也要愁直了,雨滴冷颼颼,像有古詩人的靈魂來慰吊。秋夜墳場上,詩鬼們誦讀着鮑氏的詩句,他們的怨血在土中化作碧玉,千年難消。

【註釋】

⑴桐風:指吹過梧桐葉的秋風。壯士:詩人自稱。

⑵衰燈:暗淡的燈光。絡緯:蟲名,俗稱紡織娘,因秋天季節轉涼而哀鳴,其聲似紡線。

⑶青簡:青竹簡。一編書:指詩人的一部詩集。竹簡書久無人讀,蠹蟲就在其中生長。

⑷不遣:不讓。花蟲:蛀蝕器物、書籍的蟲子。蠹(dù):蛀蝕。

⑸香魂弔書客:指前代詩人的魂魄來慰問詩人。書客:詩人自指。

⑹鮑家詩:指南朝宋鮑照的詩。鮑照曾寫過《行路難》組詩,抒發懷才不遇之情。

⑺“恨血”句:《莊子》中説:“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化為碧。”

【作品賞析】

李賀流傳後世的二百多首詩中,“鬼”詩有十多首。此詩寫秋天來臨時詩人的愁苦情懷,從其陰森料峭、鬼魅飄飄的風格來看,就是一首“鬼”詩。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這原是古往今來有才智之士的共同感慨。詩人對於時光的流逝表現了特異的敏感,以致秋風吹落梧桐樹葉子的聲音也使他驚心動魄,無限悲苦。這時,殘燈照壁,又聽得牆腳邊絡緯哀鳴;那鳴聲,在詩人聽來彷彿是在織着寒天的布,提醒人們秋深天寒,快到歲末了。詩開頭一、二句點出“秋來”,抒發由此而引出的由“驚”轉“苦”的感受,首句“驚心”説明詩人心裏震動的強烈。第二句“啼寒素”,這個寒字,既指歲寒,更指聽絡緯啼聲時的心寒。在感情上直承上句的“驚”與“苦”。

這一、二兩句是全詩的引子。一個“苦”字給全詩定下了基調,籠罩以下六句。“誰看青簡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上句正面提問,下句反面補足。面對衰燈,耳聽秋聲,詩人感慨萬端,他發出一聲長長的歎息:“自己寫下的這些嘔心嚦血的詩篇,又有誰來賞識而不致讓蠹蟲白白地蛀蝕成粉末呢?”情調感傷,與首句的“苦”字相呼應。

五、六句緊接上面兩句的意思。詩人輾轉反側,徹夜無眠,深深為世無知音、英雄無主的憂憤愁思所纏繞折磨,似乎九曲迴腸都要拉成直的了。詩人痛苦地思索着,思索着,在衰燈明滅之中,彷彿看到賞識他的知音就在眼前,在灑窗冷雨的淅瀝聲中,一位古代詩人的“香魂”前來弔問他這個“書客”來了。這兩句,詩人的心情極其沉痛,用筆又極其詭譎多姿。習慣上以“腸回”、“腸斷”表示悲痛欲絕的感情,李賀卻自鑄新詞,採用“腸直”的説法,愁思縈繞心頭,把紆曲百結的心腸牽直,形象地寫出了詩人愁思的深重、強烈,可見他用語的新奇。憑弔這種事情,一般只是生者對死者做,他卻反過來説鬼魂前來憑弔他這個不幸的生者,更是石破天驚的詩中奇筆。

“雨冷香魂弔書客”,詩人畫出了一幅十分悽清幽冷的畫面,而且有畫外音,在風雨淋涔之中,他彷彿隱隱約約聽到秋墳中的鬼魂,在唱着鮑照當年抒發“長恨”的詩,他的遺恨就像萇弘的碧血那樣永遠難以消釋。詩人表面上是説鮑照,實際上是借他人的酒杯,澆自己胸中的塊壘。志士才人懷才不遇,這正是千古同恨的事情。

此詩上半篇採用的是常見的由景入情的寫法,下半篇則是全詩最有光彩的部分。“思牽今夜腸應直”,在牽腸情思的引發下,一個又一個恍惚迷離的幻象在眼前頻頻浮現,創造出了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以幻象寫真情的獨特境界。詩人深廣的悲憤與瑰麗奇特的藝術形象之間達到了極其和諧的統一。在用韻上,後半篇也與前半篇不同。前半篇雖然悲苦、哀怨,但還能長歌當哭,痛痛快快地唱出,因而所選用的韻字正好是聲調悠長、切合抒寫哀怨之情的去聲字“素”與“蠹”。到後半篇,與抒寫傷痛已極的感情相適應,韻腳也由哀怨、悠長的去聲字變為抑鬱短促的入聲字“客”與“碧”。

這是一首著名的“鬼”詩,其實,詩所要表現的並不是“鬼”,而是抒情詩人的自我形象。香魂來吊、鬼唱鮑詩、恨血化碧等等形象出現,主要是為了表現詩人抑鬱未伸的情懷。詩人在人世間找不到知音,只能在陰冥世界尋求同調,感情十分悲涼。

【作者簡介】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歎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雲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賀的詩作想象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説來託古寓今,所以後人常稱他為“鬼才”,“詩鬼”,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説。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詩詞特點 篇二

李賀受楚辭、古樂府、齊樑宮體、李杜、韓愈等多方面影響,經自己熔鑄、苦吟,形成非常獨特的風格。李詩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豐富奇特、語言瑰麗奇峭。長吉上訪天河、遊月宮;下論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麗、旖旎絢爛。長吉刻意錘鍊語言,造語奇雋,凝練峭拔,色彩濃麗。他的筆下有許多精警、奇峭而有獨創性的語言。如“羲和敲日玻璃聲”(《秦王飲酒》)、“銀浦流雲學水聲”(《天上謠》)、“玉輪軋露濕團光”(《夢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語,比比皆是。可以説,尚“奇”是長吉所處的時代、特別是他的良師益友韓愈所代表的韓孟詩派共同的追求。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愛行》、《感諷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與“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豪”劉禹錫,“詩魔”白居易一樣,另有四字真言,鬼、泣、血、死,故被稱為“詩鬼”。

賞析: 篇三

“梔”念zhi

“璺”念wen

這是詩人秋天居住在昌谷家中,有感於讀書無成,僻處一隅的詠懷之作。

詩共十二句,前十句全是寫景。這些景物,有的明麗芳香,有的淒涼幽冷,彼此色調很不一致。作者把它們放在一起,構成特殊的情境,以與自己當時的處境和心境相適應。這是李賀詩歌“奇詭”的一種表現。

首二句寫石。“石根秋水明”,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派澄明雅潔的秋光水色;“石畔秋草瘦”,又使人聯想起霜風悽緊,草木枯凋的肅殺氣象。秋水澄明,秋草枯瘦,這景象明麗而又晦澀,柔媚而又瘦硬,説不上是妍是媸,是榮是枯,叫人愛又不是,恨又不是,喜又不是,悲又不是。這類奇異的景物,正是作者當時欲進不得、欲退不能的矛盾心情的曲折反映。

三、四句寫竹。“侵衣野竹香”,野竹叢生,香侵衣袖,使人愛不忍離。“蟄蟄垂葉厚”,形容竹葉攢簇。傍晚時分,暮色沉沉,濃密的竹葉加深了夜的灰暗色調,則不免使人感到陰森可怖。四句起落頻繁,轉折急驟,迷離恍惚,變化莫測。

中間四句寫空中景色。皎潔的月亮從東山升起,高高地掛在湛藍的'夜空,顯得娟秀可愛。月中的桂樹映襯着嫦娥苗條的身影,星星躲在雲彩的下邊,眨巴着眼睛在互相逗樂。這一切多麼美麗,多麼迷人!可惜都在天上,遠離人間,可望而不可即。於是筆鋒一轉,又回到人間,繼續寫眼前昌谷的景物。

“淒涼梔子落,山璺泣清漏”。在嚴霜的摧殘下,梔子花凋落了。泉水從巖石的縫隙裏一點一滴艱難地擠出來,發出幽咽的聲響,彷彿傷心人的啜泣。寫到這裏,繁星閃爍,皓月千里的澄明境界突然化為烏有,取而代之的是眼前幽冷悽清的場景。這兩句對上是轉折,對下是鋪墊。

結束二句寫人事。張仲蔚原是古之隱士,他博學有文才,“好作詩賦”,然而窮困不堪,“所居蓬蒿沒人”(晉摯虞《三輔決錄注》)。顯然,作者是以張仲蔚自況,説自己成年累月在昌谷攻讀詩書,書案都快朽爛了,還是一事無成。“案將朽”三字極為沉痛,把自己滿肚子的委屈一古腦兒傾吐出來。

這首詩的表現方法比較奇特。它不象一般諷喻詩那樣,以敍事為主,中間穿插議論,抒發感慨,而是着力寫景,渲染環境氣氛,通過種種具體生動的形象,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情懷。詩人筆下的景物,有的明麗芳香,有的枯瘦冷澀。把這些色調極不協調的景物放在一起,顯得既生硬,又瑰麗,既蕪雜(相互矛盾),又鮮明(彼此輝映),從而產生一種極不尋常的藝術魅力。它生動地再現了特定時間(秋夜)、特定地點(昌谷)的景色,真實地反映了詩人的處境和心情。

李賀對自己的家鄉昌谷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他畢竟是一個有着雄心壯志的人,不願侷促一隅,碌碌無為。他日夜攻讀,希圖見用於時,卻不料竟象張仲蔚那樣潦倒終生,不為世用。這怎不使他深感憂傷怨憤!詩歌運用對比映照的手法,新奇美妙的形象,把這種複雜的思想感情準確、生動地表現出來。前人評論李賀的歌詩,往往只看到它“奇詭”的一面,其實,奇詭而又妥帖,變幻莫測而又能盡情盡意,才是它真正的特色。李賀歌詩的可貴之處也在於此。

注:

1:侵衣野竹香,蟄蟄垂葉厚:蟄蟄,眾多貌。〈〈詩〉〉:“宜爾子孫,蟄蟄兮。”

2:岑中月歸來,蟾光掛空秀:山小而髙曰岑。蟾光,月光。掛空秀,一作掛雲秀。

3:桂露對仙娥,星星下雲逗:桂露,一作秋露。

4:淒涼梔子落,山璺泣清漏:璺,音問。〈〈方言〉〉雲:“秦晉器破而未離曰璺。”張揖〈〈廣雅〉〉雲:“裂也。”泣清漏,泉水下滴也。

5:下有張仲蔚,披書案將朽:張仲蔚,漢扶風人,通天文。本末見皇甫謐〈〈髙士傳〉〉。陶詩云:“仲蔚愛窮居,繞宅生蒿蓬,舉世無知音,惟有一劉龔。”

附:

劉辰翁評曰:其二,以介子喻賈生,怨徹今古。末弔文帝,猶自藹然。其三,不犯俗塵,人情鬼語殆不自覺。結句十字可笑可傷。其四,託之君平康伯而舉世可見,安能免此。其妙在言外。末語不收拾之収拾,更佳。

闕名評曰:其一,哭徵賦之擾也。獰色紫須,寫得賊形可畏,再加使君在上,為之聲援,虎而翼也。薄吏在下,為之犄角,民有遺類乎?悲哉。其二,慨知遇之難也。其三,述死葬之悲也。幽冷之氣,逼人肌骨。其四,傷有生之勞也。勞勞此生,流浪可涕。其五,敍隱居之得。蟾光句非煙火人能行。淒涼山璺一聯,真鬼仙才筆。

吳汝綸評曰:似非同時之作。

李賀軼事 篇四

李賀天才早熟,他在七歲時便寫得一手好詩文,而且當即就名動京城。其時擔任吏部員外郎的大文豪韓愈及侍郎皇甫湜聽説有這種奇事後,開始還不大相信,説:“要是古人,那還罷了;而今天居然有這樣的奇人,那我們怎麼能失之交臂呢?”説罷,二人便聯袂着要去探訪個究竟了。

見到李賀還是個小不點兒的孩子時,兩位大人當即遂出題讓他寫作,以便驗證李賀到底有無真才實學。這李賀卻也並不驚慌,向兩位大人深施一禮,然後便援筆寫了一首在文學史足以流傳的名作《高軒過》,這首古詩説的是:

華裾織翠青如葱,金環壓轡搖玲瓏。

馬蹄隱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

雲是東京才子,文章鉅公。

二十八宿羅心胸,元精耿耿貫當中。

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

龐眉書客感秋蓬,誰知死草生華風?

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

韓愈他們見李賀詩中所展現出來的那種自信和淵博,謙虛和恭敬,是他們很久都沒有見到過的,當即便驚喜萬分地對之誇讚不已:“天才,天才!果然是名不虛傳哪!”在離開時,他們還熱忱地邀請李賀到他們府第中作客。經過這次來訪,李賀的詩名遂越發大了。但許多嫉妒李賀的人説他父親名字叫“李晉肅”,其中的“晉”跟進士的“進”同音,那是“家諱”,是不能去參加進士考試的;這害得大文豪韓愈寫了一篇著名的《諱辨》來為之辨解。然而,李賀此後的仕途竟因這些小人的惡意中傷,終究沒能去參加進士考試,從而埋下了他一生生活中那辛酸和貧困的因子。

但李賀的寫作狀態卻是使人感慨以至於讚歎的。他寫詩不急着立題,而是先要到生活中去發現題材,挖掘題材。他經常騎着一匹瘦馬,帶着家中的小童子,邊走邊思索,一旦有了好句子或是來了靈感,他便把所想到的靈感火花急速記錄下來,並把它們投進小童子所揹負着的小錦囊裏。一到家裏,他連飯也來不及吃,遂從小錦囊裏拿出他白天所投進去的斷章零句,當即進行整理,並把它們寫成一首首令人叫好的詩作。他母親看到這種情況,既心疼又欣慰地説道:“唉,看來我這寶貝孩子寫作時非要嘔出心吐出血來,才肯罷休的呀!你怎麼竟連飯也要忘記了去吃呢?”

事實上,正是李賀全身心地投入到創作之中,所以他所創作的大量詩作都成為後人一再讚歎的對象。如: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鈎。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這首五言絕句,絕大多數人在國小時就已讀到過的。而人們面對那些惡劣環境下的現實時,動輒就會説“這真是‘黑雲壓城城欲摧’呀!”至於以前有人對知名作家餘秋雨進行攻擊時所集納的一本名叫《石破天驚逗秋雨》的書,如同上述列舉的,究其實,這書名如同上述所引詩句也都是李賀詩作中的句子。由此可見,李賀詩篇的應用機率至今仍是很高的。而李賀之所以能有這麼個令人欣喜的結果,跟他當年不是敷衍了事,而是進行“嘔心瀝血”的創作態度大有關係。

.軼事典故 篇五

李賀天才早熟,他在七歲時便寫得一手好詩文,而且當即就名動京城。其時擔任吏部員外郎的大文豪韓愈及侍郎皇甫湜聽説有這種奇事後,開始還不大相信,説:“要是古人,那還罷了;而居然有這樣的奇人,那我們怎麼能失之交臂呢?”説罷,二人便聯袂着要去探訪個究竟了。見到李賀還是個小不點兒的孩子時,兩位大人當即遂出題讓他寫作,以便驗證李賀到底有無真才實學。這李賀卻也並不驚慌,向兩位大人深施一禮,然後便援筆寫了一首在文學史足以流傳的名作《高軒過》,這首古詩説的是:華裾織翠青如葱,金環壓轡搖玲瓏。馬蹄隱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雲是東京才子,文章鉅公。二十八宿羅心胸,元精耿耿貫當中。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龐眉書客感秋蓬,誰知死草生華風?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

韓愈他們見李賀詩中所展現出來的那種自信和淵博,謙虛和恭敬,是他們很久都沒有見到過的,當即便驚喜萬分地對之誇讚不已:“天才,天才!果然是名不虛傳哪!”從此,李賀的詩名傳遍天下。!”在離開時,他們還熱忱地邀請李賀到他們府第中作客。經過這次來訪,李賀的詩名遂越發大了。但許多嫉妒李賀的人説他父親名字叫“李晉肅”,其中的“晉”跟進士的“進”同音,那是“家諱”,是不能去參加進士考試的;這害得大文豪韓愈寫了一篇著名的《諱辨》來為之辨解。然而,李賀此後的仕途竟因這些小人的惡意中傷,終究沒能去參加進士考試,從而埋下了他一生生活中那辛酸和貧困的因子。

但李賀的寫作狀態卻是使人感慨以至於讚歎的。他寫詩不急着立題,而是先要到生活中去發現題材,挖掘題材。他經常騎着一匹瘦馬,帶着家中的小童子,邊走邊思索,一旦有了好句子或是來了靈感,他便把所想到的靈感火花急速記錄下來,並把它們投進小童子所揹負着的小錦囊裏。一到家裏,他連飯也來不及吃,遂從小錦囊裏拿出他白天所投進去的斷章零句,當即進行整理,並把它們寫成一首首令人叫好的詩作。他母親看到這種情況,既心疼又欣慰地説道:“唉,看來我這寶貝孩子寫作時非要嘔出心吐出血來,才肯罷休的呀!你怎麼竟連飯也要忘記了去吃呢?”

傳説李賀臨死時,見天帝派緋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樓作記文;又傳其母一夕夢見李賀,説他正為天帝作白瑤宮記文(李商隱《李賀小傳》及張讀《宣室志》)。昭宗時,韋莊上奏請追賜李賀進士及第,贈左補闕、右拾遺官職。但因宮廷發生事變,所奏被擱置。 李賀曾自編其集,有《李賀詩歌集註》。

李賀的相關資料:李賀的詩 篇六

秦王飲酒(李賀)

秦王騎虎遊八極,劍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聲,劫灰飛盡古今平。

龍頭瀉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棖棖。

洞庭雨腳來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銀雲櫛櫛瑤殿明,宮門掌事報一更。

花樓玉鳳聲嬌獰,海綃紅文香淺清,

黃鵝跌舞千年觥。仙人燭樹蠟煙輕,

清琴醉眼淚泓泓。

蘇小小墓(李賀)

幽蘭露,如啼眼。

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

草如茵,鬆如蓋。

風為裳,水為珮。

油壁車,夕相待。

冷翠燭,勞光彩。

西陵下,風吹雨。

七夕(李賀)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鈎。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示弟(李賀)

別弟三年後,還家一日餘。

醁醹今日酒,緗帙去時書。

病骨猶能在,人間底事無?

何須問牛馬,拋擲任梟盧!

追和柳惲(李賀)

汀洲白蘋草,柳惲乘馬歸。

江頭楂樹香,岸上蝴蝶飛。

酒杯箬葉露,玉軫蜀桐虛。

朱樓通水陌,沙暖一雙魚。

秋來(李賀)

桐風驚心壯士苦,衰燈絡緯啼寒素。

誰看青簡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

思牽今夜腸應直,雨冷香魂弔書客。

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夢天(李賀)

老兔寒蟾泣天色,雲樓半開壁斜白。

玉輪軋露濕團光,鸞佩相逢桂香陌。

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

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

馬詩二十三首(其五)(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鈎。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浩歌(李賀)

南風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吳移海水。

王母桃花千遍紅,彭祖巫咸幾回死?

青毛驄馬參差錢,嬌春楊柳含細煙。

箏人勸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問誰?

不需浪飲丁都護,世上英雄本無主。

買絲繡作平原君,有酒惟澆趙州土。

漏催水咽玉蟾蜍,衞娘發薄不勝梳。

看見秋眉換新綠,二十男兒那刺促。

雁門太守行(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李賀的生平故事 篇七

正史所載李賀資料甚少,其生平僅見於李商隱的《李賀小傳》與杜牧應沈子明之請所撰的《李長吉集序》,以及一些唐人筆記如張固的《幽閒鼓吹》、彭大翼《山堂肆考》。

少年時代

李賀外貌特別,巨鼻,濃眉,身材瘦長,還留着長長的指甲。因體弱多病,不到十八歲,頭髮就開始發白。

從束髮讀書以來,閲讀了經傳史牒、諸子百家、古小説等方面的書籍。對於古詩有特殊的愛好,垂髫之年,就熟讀詩經、楚辭、古樂府、漢魏六朝詩歌以及當代許多詩人作品。

李賀經常在太陽剛從東方升起時,騎着一匹瘦馬,背個破錦囊,離開家門,四處出遊。一路上仔細觀察景物,為使之再現於自己詩中而搜索枯腸。一有所得,立即記在紙上,投入破錦囊中。晚上歸來,再把白天所記整理成文,投入另一囊。母親見此狀心疼的説:“是兒當要嘔出心乃已爾!”

由於自幼聰慧過人,再加上刻苦學習創作,因此詩名很早就傳揚海內。少年時代寫作的樂府詩,就能與老一輩詩人李益、張籍媲美。王定保《唐摭言》記載:李賀七歲時,大文豪韓愈和洛陽名士皇浦湜登門拜訪,李賀當即揮筆作《高軒過》詩以答謝。這則傳聞,雖與事實有所出入,但符合李賀思想、藝術較早成熟的實際情況。

十八歲那年,滿懷着理想與希望,告別朝夕相處的親人,離開家鄉,踏上求取功名、期望施展抱負的人生道路。

遭讒落第

唐憲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賀從家鄉昌谷來到唐朝的東都洛陽準備參加這一年的府試,這年恰巧極負盛名的文學家韓愈因出任國子博士,受人毀謗,來洛陽上任,李賀久仰大名,帶了自己的詩稿,登門拜訪,成功獲得韓愈的賞識。皇甫湜也在這一年認識李賀。

這年李賀憑著出眾的才華,很順利地通過府試,接着要去長安應禮部試。他的應試詩《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並閏月》,記錄青年詩人初試鋒芒時那種意氣風發、才華橫溢的神情。這組詩既符合試帖詩切題要求,又能將詩人妙趣橫生藝術意想和含而不露的諷喻,很有分寸的表現出來。

就在這時,一件意想不到的是使這位剛踏上生活道路、充滿幻想的年輕詩人遭受了巨大挫折。李賀是唐朝宗室鄭王李亮(唐高祖的八叔)的後裔,但家道已經沒落。因為他的父親名叫晉肅,和進士音近,一些妒忌他才華的'人就以避諱為理由阻止他參加科舉考試。[來源請求]愛賞李賀文才的韓愈激於義憤,為之作《諱辯》,以聖人經典和國家律令為根據,指出“避嫌名”是不合理的,曰:“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子不得為人乎?”,回擊那些毀謗者。

李賀落第歸家後,閒居昌谷,終日藥石隨身,只有巴童能憐愛這個不幸的人,還辛辛苦苦地隨從着他。

隨後李賀再度到洛陽,想尋求政治出路,《自昌谷到洛後門》一詩表露出他的意向:“東家名廖者,鄉曲傳姓辛。杖頭非飲酒,吾請造其人。始欲南去楚,又將西適秦。”,李賀欲求仕進,是要南行投奔節鎮,還是入長安“探秦台意”?為此猶豫不定。最後請巫者占卜,決定西去長安。

長安三載

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冬,李賀進京求仕。按照唐代制度,仕進除應試一途外,還可以由父蔭得官。李賀以“宗孫”、蔭子、儀狀端正等條件,由宗人薦引,經過考試,在元和四年春天,被任命為奉禮郎,時李賀二十。

奉禮郎是一個從九品上的小京官,屬太常寺,掌君臣版位,以奉朝會祭祀之禮。李賀抱着滿腔熱忱到長安,而現實生活對他的回報卻是無情的,因奉禮郎官職卑微,根本不在皇親國戚、顯貴要人的眼裏,所以很少有人與李賀來往,李賀生活在這種世俗的環境中,時時受到拘束和壓抑。

在官冷位卑的環境中,李賀有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時相往還,成為他這一時期的重要精神寄託,包括陳商、沈亞之、楊敬之、王參元、權璩、崔植和朝夕相處的密友,沈子明,李賀臨死時,把自己詩作全部手稿託付給他,可見他們的友誼深厚。

長安三年的現實生活徹底打破李賀的幻想和迷夢,使他越來越清醒地注視人生、敏鋭的觀察社會,揮筆寫下了許多反映現實的詩篇,這是他一生中創作最為旺盛的時期。

昌谷閒居

元和七年春,李賀送好友沈亞之落第返鄉後不久,便抱着鬱郁不得志的心情,辭去奉禮郎的官職,離開長安,返回家鄉昌谷。

李賀這時期的創作,一方面反映出自己“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以後的生活樂趣和體驗,一方面也表現出不忘國事的精神。

南北遊歷

為了尋找施展抱負的機會,也為了謀求生計,李賀在昌谷閒居一年後再也不安心蟄居家園、讀書作詩,元和八年六月,出發到潞州(今山西省長治市)。

李賀選擇潞州是因為他在洛陽、長安時,與韓愈學生張徹結為好友,這年,張徹應潞州長史、昭義軍節度使郗士美的邀召,“初效潞幕”,在郗士美的幕府裏擔任草擬文書的職務,李賀希望得到張徹的引薦,但最後卻未得到重視。

元和十年春,告別張徹,南下探視正在和州任職的十四兄。回北方時,道路受阻,李賀乾脆南遊吳會,李賀好友如皇甫湜、沈亞之、陳商等都是南方人,且江南風光對生長在北方的李賀頗具誘惑力,使李賀下決心一遊江南。李賀先後到過金陵、嘉興、吳興、甬東等地,這期間他寫了一些追懷前朝往事和記述詩友交會的詩篇。最後回北方受阻緩解,李賀就從江南北歸昌谷。

南北遊歷並不能消除李賀胸中鬱結的愁悶,加上體弱多病、經濟拮据,返家後不久,終因精神和肉體上雙重摺磨於二十七歲時離開人世。死前將詩分四編﹐凡二百三十三首,交給好友沈子明。

李商隱《李長吉小傳》,記述了李賀姐姐在李賀臨終時的見聞:

“長吉將死時,忽晝見一緋衣人,駕赤蚪,持一版,書若太古篆,或霹靂石文者,雲:“當召長吉”。長吉不能讀,欻下榻叩頭,言阿彌老且病,賀不願去。緋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樓,立召君為記。天上差樂,不苦也。”長吉獨泣,邊人盡見之 。少之,長吉氣絕。常所居窗中,??有煙氣,聞行車嘒管之聲。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許時,長吉竟死。”

張讀的《宣室志》也有類似的記載。這些傳説,當然不可能是事實,但是,玉溪小傳,託之於姐姐之口,張讀漫記,託之於夢寐,使傳説增添了美麗的色彩,反映了家人、親友以及愛慕李賀的人們的美好願望,寄寓着人們對年輕詩人的深切哀悼。

.思想內容 篇八

李賀的詩多方面反映中唐時代的社會現實。

其詩歌的思想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六方面:

1、堅持中央集權,反對藩鎮割據,歌頌歷史上為祖國統一和在中唐平叛亂戰爭中作出過貢獻的英雄人物,揭露並抨擊藩鎮叛亂、禍國殃民的罪行。如:《猛虎行》。

2、反對宦官專權,揭露他們擾亂朝政的禍國罪行和無能懦怯的醜態。如:《漢唐姬飲酒歌》。

3、無情揭露貴族官僚集團窮奢極欲、荒淫無恥的腐朽生活。

4、反映自身和朋友的不幸遭遇,抒寫懷才不遇的苦悶,有力地抨擊任人唯親的腐朽政治。如:《贈陳商》、《崇義裏滯雨》。

5、揭示貧富不均的社會現實,反映下層人民的痛苦生活,對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如:《南園十三首》其二。

6、宣揚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反對神仙迷信,尖鋭的嘲諷統治階層追求長生的愚蠢行為。如:《苦晝短》。

拓展:李賀全文及註釋 篇九

[唐]李賀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蟄蟄垂野厚。

岑中月歸來,蟾光掛空秀。

桂露對仙娥,星星下雲逗。

淒涼梔子落,山璺泣清漏。

下有張仲蔚,披書案將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41ele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