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多篇】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多篇】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多篇】

七年級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 篇一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對學生進行良好心理品質、健康人格和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這種教育不是單純地解決適應和不適應的問題,而是為了使國中生的學習更加主動,生活更加活潑、健康。因此教材融科學性與通俗性、知識性與教育性為一體,更為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更為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如何讓學生將所學內容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培養道德情感,提高心理素質,以便將來更好地走進社會,達到教學的目標,是我們一直思索和探索的問題。教學是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進行的。好的教學內容賦予好的教學模式,對於完成授課內容,達到教學目的可以有事半功倍的作用。現代教育提倡“寓教於樂”,讓學生快快樂樂地學,讓學生在“玩”中不知不覺學到知識、能力得到鍛鍊,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七年級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 篇二

20xx年9月21日星期三,我校教師去馬牧池中學參觀學習,我們思品老師聽了兩節課,一節是管曉華老師上的七上“新生活新起點”,鄭志霞老師的九上“感受共和國鉅變”。兩位老師的上課各有風格,管老師的課上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高,老師鼓勵評價措施到位,對參與少的小組和個人給予鼓勵和督促。鄭教師的語言很少,三言兩語的讓人覺得沒有多餘。兩節課的共同點是都能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採用了相對先進的教學手段電子白板,展示了比較豐富的材料。兩節課在教材處理上各有優缺點,鄭老師的“百姓生活大變遷”一目時,不僅僅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去展示,而且最後總結成物質方面和精神方面是很好而且是以前所未見的,“綜合國力顯者提高”從經濟、科技、軍事、外交四個方面用了直觀的材料給了大家很好的理解。

通過學習,也讓我對以下認識得以加深:

要對教材加以深入淺出的整合處理,選取恰當豐富的現實材料,讓學習內容變得更形象易懂易接受

教師的語言要簡練,不要因擔心學生對你的話不夠重視而反反覆覆,那樣會適得其反。從鄭老師的語言給我們的感受反觀我們自己不難發現這一點。

要相信學生,大膽地讓學生參與課堂,合作學習,解決問題,鍜煉能力,不要怕學生不會走而始終不放手。

要注意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養成,特別是七年級學生,面對新的學習任務和要求,多數學生並不能很好的適應,他們或逃避,或無所適從,等到八年級便出現了分化,沒有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紛紛成了後進生、學困生,這時候對他們再“苦口婆心”,往往也是枉費心機。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篇三

今年6月,教育部頒佈了新的全日制義務教育國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這是國中思想品德課程改革中的一件大喜事。新課標繼承和發揚了舊課標的優點,在諸多方面有了新的創新和突破,閃現出許多新亮點。概括起來,我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增強了人文性

在以往的政治課教學中,人們過於強調了政治課的政治性,忽視了政治課的“人文性”,政治課給人們一種只能講政治的感覺,使國中政治課教學缺少了人情味,遠離國中生的生活,嚴重地影響了國中政治課的教學效果。反觀世界各國的國中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美歐、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國中思想政治教育則十分重視“人文件”和“滲透性”教育。它們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沒有政治課的名稱,也沒有強調政治性,但它們卻實實在在地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種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效果好,而且富有人情味,學生容易接受。新課程標準以更加開闊的眼光和寬廣的胸懷對國中思想品德課程進行了新的定位,在繼承和發揚舊課程標準強調的國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思想性”特徵之外,增強了“人文件”。強調國中思想品德新課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優秀文化培養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需要與生活體驗,尊重學生學習與發展規律,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牛態度,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展。”從這一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新課程標準非常重視用中華民族精神和優秀文化陶冶學生的情操,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讓國小生在鮮活的中學生活中感受、體驗、理解國家和社會對中學生的思想品德要求,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為和習慣,使國中思想品德課更貼近中學牛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使之成為一問受國中生歡迎的課程。

2.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

國中生一般都是13~15歲的孩子,是思想品德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學做人的關鍵時期,囚此,必須緊緊圍繞他們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思想品德問題進行教育。以往的國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對國中學生的品德教育明顯不夠,對國中學生現實生活的指導也較為薄弱,為了改變國中學生品德教育薄弱的狀況,新課程標準根據國中學牛思想品德形成的需要,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新課程標準將中學生在中學階段打好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礎作為國中思想品德課的根本任務;第二,新課程標準充實了道德教育特別是公德教育的內容;第),新課程標準將國中思想政治的名稱改為“思想品德”;第四,將國小中思想品德課與中學生思想品德課作為一個整體,高度重視切中思想品德課與國小思想品德課的銜接。國小思想政治教學課程,現改為。“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國中思想品德課打破了原來的一些框框,以“品德與公民”為主線進行建構。通過該課程的教與學,使學生初步認識公民與個人品德、公民與社會公德、公民與家庭美德、公民與社會法德、公民與社會責任。公民權利與義務等問題的主要內容及其意義。在道德教育方面,新課程標準新增和突出了下列內容:(1)知道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認識自己生命的獨特性,體會生命的可貴;門)知道應該從日常的點滴事情做起,實現人生意義,體會生命的價值;(3)理解自尊是獲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損人格的事;(4)知道每個行為都可能產生一定的後果,人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5)能夠分辨是非善惡,學會在比較複雜的社會生活中做出正確的選擇;(6)懂得對人守信、對事負責是誠實做人的基本要求,瞭解社會生活中誠實的複雜性,知道誠實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誠實的人;(7)體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學會換位思考,學會與人為善;(8)知道人在人格、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夠平等待人;(9)體會和諧的共同生活需要寬容和尊重,懂得愛護公共環境和設施;(10)懂得以平等態度與其他民族和國家的人民友好交往;(11)理解維護社會公平對於社會穩定的重要性,樹立平等意識;(12)培養正義感,自覺遵守社會規則和程序。

3.高度重視國中生逐步擴展生活

著名的教育家貝克曾指出,儘管各國,各民族乃至個人具有多種價值內容,但是人類“學會過美好生活”的願望是共同的。國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真正任務應該是使學生獲得幸福的生活。要實現這一任務必須切人中學生的生活世界,因為學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丟在校門之外,學生的可接受性,“是國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取得效果的一條“紅線”。只有從國中生逐步擴展的生活實際出發,切實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引導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交往,學會心理健康,學會做人)學會生存並真正成為生活的主人,思想品德課教學才會因此而變得“有用”和“有效”。在以往的國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較為普遍地存在着與國中生生活實際相脱離的現象,在一些有關國中思想政治課的調查中,學生反映不喜歡思想政治課,認為思想政治課離他們的生活較遠,為了改變這一狀況,使國中思想品德課成為受學生歡迎的課程,新課程標準將國中生逐步擴展的生活作為該課程建構的基礎。新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過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逐步形成的。國中生生活範圍逐漸擴展,需要處理的各種關係日益增多。本課程正是在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為他們正確認識自我,處理好與他人,與集體、與國家和社會的關係,促進思想品德健康發展,提供必要的幫助。”在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中強調“本課程標準根據品德教育的目標,從國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出發,圍繞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等關係,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國情教育等內容。”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進一步強調指出:“在教學中,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範,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因此,新課程標準調整了一些與青春期成長關係不怎麼密切的內容。如刪去了“社會發展簡史”的內容,將它放到《歷史》或《歷史與社會》課程中去,不僅優化了課程結構,而且將寶貴的時間集中到對國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去。

4.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在國中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整合作用

國中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過程,是知、情、意、信)行的過程。這個過程遵循着由外化到內化再外化為行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的幾個心理要素之間是互相聯繫、互相影響,每個過程都充滿着矛盾。一個人的思想品德只有內化為穩定的心理品質,他才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擁有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人格。當今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對國中生心理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課程標準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試圖通過整合心理健康學習的內容,使學生養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對學習、事業的信心,把優良的品德轉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品質,始終保持樂觀的精神狀態,養成沉着、冷靜、務實、高效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形成健康人格。

新課程標準在舊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在心理健康方面新增加和突出了以下教學內容:(1)瞭解自己的生理變化,促進生理與心理的協調發展;(2)知道青春期心理衞生常識,學會克服青春期的煩惱,調控好自己的心理衝動;(3)學會與父母溝通,正確認識與父母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4)瞭解青春期閉鎖心理的消極作用,積極與同學,朋友交往,養成熱情開朗的性格;(5)瞭解教育工作特點,積極與教師迸化,發展有益的興趣愛好,提高生活適應和自我管理能力;(9)學習在社會交往中養成謙讓。合作和共享等有益於別人和社會的親社會行為;(10)面對社會生活中的困難和逆境,能夠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11)正確對待學習和生活壓力,提高心理承受力,克服考試焦慮,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念,做好升學和職業選擇的心理準備。

七年級政治教學反思 篇四

這堂課我意在通過有關的名人故事來加深對挫折的認識和感悟,談談自己的感想和認識,然後説出自己知道的有關挫折的名言警句、以及講聯繫實際,講出自己印象深刻的一次挫折,並從中得到怎樣的經驗和教訓,最後説説以後在實際生活中該怎樣面對挫折,齊唱《真心英雄》使氣氛活躍,情緒高漲,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的道理。在這堂課思路應該是很清楚的,學生的積極性基本上調動起來了,也基本上使學生了解到挫折在人生的路上是不可避免的,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或不順心的時候,要克服焦躁不安、情緒低落、抱怨家長和老師、失去學習的信心和動力等不良心理因素,要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掌握一些對待挫折的正確方法。

這節課也留給我一些反思:

(1)對主題教育的認識不足:

上課的形式比較單調,以討論和説為主。其實,我應該課前多請教,多琢磨,多思考,在選材和形式上動一些腦筋,這樣會讓學生更加感興趣,達到更好的效果。

(2)對學生的認識不足:

如:在交流名言警句和講故事以後,我叫學生聯繫實際,談談自己的印象深刻的挫折經歷,並從中得到什麼樣的經驗和教訓,結果能講的學生不多,最多隻能講同學之間的矛盾呀,有的講測驗或比賽失敗呀,有位同學甚至講他小時侯學走路的時候老是摔跤,爸爸媽媽卻不扶他起來,他就委屈地哭了起來,最後通過一次次的嘗試和摔跤,終於學會了走路。對於八年級學生一般來説,很少會遇到挫折,當然很難説得精彩,我在備課時忽略了這一點,其實我應該提醒一下學生,生活中象父母離異,生老病死,各方面的願望包括身材外貌的願望沒能實現,或受到嘲笑、批評和誤解呀等等都應該算是挫折,擴散學生的思維和視角,就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了。

又如:在談到如何面對挫折的時候,學生講得也不夠透徹,泛泛而談,其實我應該讓學生想一想:如果自己就是貝多芬、張海迪,碰到類似的挫折以後該如何面對,這樣既可以迴應到課開始時候的情景,又可以學會換位思考。也可以給出一些具體的挫折情景或案例讓學生思考,通過實際具體的挫折來談的話,應該更加有內容,更加有深度,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七年級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 篇五

1、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尤其突出了思想政治課德育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2、把激情帶進課堂,這節課我終始面帶微笑,保持高昂的激情和良好的心境,,用自己的激情去激發學生的情感。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氣氛比較活躍。

3、語言精煉、科學,充滿感情,授課時輔以手勢等肢體性語言,具有較強的親和力。對學生常給予鼓勵性的評價,使課堂氣氛更加融洽。

4、充分地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如歌曲等)使本節課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直觀性,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使學生在愉快、輕鬆的環境中獲得了知識。

七年級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 篇六

期會考試結束了,引起了自己的許多感想,在這幾天內又把講過的內容和自己的感想細細地琢磨了一番,現將一些感受寫出歡迎大家指正。

1、教師的角色有了更深的認識和更真切的體驗。過去,我懂得教師應作為課堂的主導者、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但究竟該如何做,並沒有深刻的認識和真切的體驗。通過《思想品德》的教學,我有了更真切的體驗。在課堂中,我沒有把知識灌給學生(因為思品課的知識內容很少),而是組織學生去體驗,讓他們在活動中獲得感受,提高認識,明理導行。我在課堂中扮演的是引導學生體驗、組織學生體驗的角色。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因此在課堂中我把每課課題當成一個師生共同討論的話題,在師生、生生的相互交流中,完成每節課的習。

2、教材處理的認識。上崗前的新教材培訓對我來説是大開眼界同時也感壓力之大。老師曾指導我們要“尊重教材,超越教材”,但如何超越教材我還是很模糊的。記得開始,我們幾名教師根據課本內容設計了好幾個問題,想促進學生對課本的學習,後來我們認為這樣是被教材束縛住了,又回到了老的教材的教學方法,又變成教師利用問題牽着學生的鼻子走,沒有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沒有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體驗。後來我們決定採用先讓學生自讀並進行小組討論,然後讓學生交流自讀感受的方式進行教學。結果,在授課時學生從不同的方面談了自己的感受,談得比較熱烈、比較到位,有時甚至為一個問題而爭論起來不但使學生學到了知識還活躍了課堂氣氛。因此,我們認為我們認為思品課完全可以上開上活讓學生在開了中得到認識。

3、對思品課的一些認識。七年級思想政治課,新教材的改革給我帶來很大挑戰,同時感到新教材不但是教學內容的改變更重要的是教師思維的改變。是我更加認識到思品教學意義的重大。正如有些老師所説:“現在思品教學面臨的矛盾就是知行脱節。”老師千百次説教,但仍有學生出現不理想的行為。怎樣改變這種現象呢?其實就是要讓學生在活動中感知、體驗、明理,形成行為,養成習慣。因此,在課堂中我問大膽讓學生走出教室到室外去參觀校園,還設計了小組手抄報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加深體驗,提高認識,引導學生行為。我想通過這些活動,對學生體會,學會團結協作是有效果的,讓我真切體會到“體驗教學模式”在思品課的教學中是很有實效的。

4、在這半學期課的教學中,我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如:如何在課堂中迅速組織出精煉的語言來進一步促進學生的交流學習;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來;如何有效的激勵學生使他們表現出更大的主動性和熱情,是我應進一步探索的課題。

七年級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 篇七

(一)注重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這門功課感興趣,他自然就會去學,去研究。對於學生興趣的培養絕對是不容忽視的。那麼,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第一,把握好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剛剛從國小步入國中的學生,一時難以走出國小生的那份活潑、積極、主動的情緒,上課時很容易調動他們參與的熱情;他們有個性,也想張揚自己的個性,他們對於身邊的人或事似懂非懂,因此,他們對新知識有着強烈的慾望;最為重要的是他們開始步入青春期,隨着“成人”意識的增加,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第二,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上要多下功夫:

(1)注意啟發性設問。一個較好的啟發性問題,應該具備下列的條件:問題本身是學生未知的新問題,且能體現教學的重點內容;與學生的認識能力、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水平相適應,不過難也不過易,是他們跳一跳後方能摘到的“桃子”;問題的表述清楚明確,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比如:在學習《挫折面前也從容》時,我設計了這樣一些問題:

①你們在學習或生活中有過挫折嗎?

②當你受到挫折時,你的心裏有什麼感受?

③你認為挫折對你而言,是件好事,還是一件壞事呢?為什麼?

④你認為挫折在什麼情況下會成為好事,在什麼情況下會成為壞事?這説明了什麼?

⑤那麼,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當我們遇到挫折時,該怎麼做呢?這5個問題都很→←貼近學生的生活,結合自身實際和教材本身,學生很趕興趣,想想也都能答,也願意答,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得以充分調動。

(2)開展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如:課堂小辯論。在講《享受學習》這課時,設計了這樣一個辯題:正方——學習是快樂的;反方——學習是苦的。學生們能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談自己的看法,而且講得有理有據,氣氛非常熱烈。如:分組競賽。在講民族自尊和自信時,設計了祖國在我心中的知識競賽,學生們爭先恐後,組與組之間競爭的非常激烈,在這樣一種比賽中學生加深了對祖國的瞭解,從而油然而生一種民族的自尊與自信心。如:小品表演。學生通過這種形式,既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又能從小品中很容易悟出其中的道理。

第三,注意理論聯繫實際。我每天注意看新聞和報紙,只要是能為教學所用的我都會進行收集。上半年中國最為關注的是“山西黑磚窯事件”,學生自然也感興趣,於是在上課的時候把這一事件與所學的內容加以聯繫。在講“未成年人為什麼需要保護”時,我問:“山西黑磚窯事件”中有許多是未成年人,為什麼?學生的第一反應便是“未成年人的自我保護意識比較弱,容易受到外來侵害。”;“你認為這些窯主的行為是什麼行為?”學生:“是犯罪。”“為什麼?”這樣學生很容易接受了“犯罪的三個特徵”;“自己遇到非法侵犯時該怎麼做?”從黑磚窯成功出逃的“小黑”給同學們上了一課,也就是要鬥智鬥勇。

(二)營造與培養學生自主創造精神相一致的課堂教學氛圍。

我國自古以來就講究“師道尊嚴”、“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老師説一不二,學生對老師唯言是從,不敢越雷池半步。這種教學制度嚴重製約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新意識的發展,因此思想品德教學就要民主化。在教學中,我沒有將學生視為容納知識的器皿,而是從人格平等的基本觀念出發,允許堂上有不同的聲音出現。如何營造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的民主氣氛呢?我認為主要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1、創設平等的民主氛圍,消除老師的神祕感,將師生活動建立在友好、親切、和諧的氛圍之中。

學生可以向我大膽地提出不同的觀點及疑惑,我對於他們這些有新意的想法也不一定要説服,這樣學生就會敢

於提出疑問,自信心也會增強許多,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會相應地提高。

2、學會聆聽,倡導平等參與課課堂教學的雙邊活動

課堂上的講授過程由明到隱,特別是在感受新知識後的問題探究階段,更應該讓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地主動學習,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地體現出來。如:在講學習的樂趣時,一個學生的比喻用得讓我記憶猶新。他説:“只要你在學語文時把它當成吃巧克力;在學數學時把它當成吃草莓;在學英語時把它當成吃哈密瓜,你就會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了。”又如:在講自信者能走向成功所具備的心理品質時,教材上給出了“原一平成功的事例”,學生一般聯繫教材的內容來分析他所具備的心理品質,但其中有一位同學他從材料中找到原一平成功的另一個原因是:他這匹“千里馬”得到了“伯樂”即大老闆的賞識。那麼,對於他這個回答我首先加以肯定,説明他看材料非常仔細。然後,又接着問:這個大老闆為什麼會賞識他呢?是由於他的專注、他的樂觀等良好的心理品質,這些是內在因素;老闆的賞識是外在因素。他得到了我的尊重,臉上的笑容證明了他是快樂的。

總之,我認為新課改下思想品德教師要樹立“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教育理念,課堂上要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加深彼此之間的感情,走進了學生的心靈深處,更好的瞭解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培養學生關注社會、關注時代的意識,才能使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我將不斷充實自已,在課堂教學中多下功夫,完成“授人以漁”的教學目標,從而感受到生命再生的喜悦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篇八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以積極的心態去接納青春期的生理變化,促進心理與生理協調發展。

2、能力:體察自己的青春期生理變化和心理變化,提高自我觀察、體驗的能力。

3、知識:瞭解青少年的青春期生理變化和心理變化;知道青春期基本的心理衞生常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讓快樂時時圍繞在我身邊

教學準備與手段

試卷分析

板書設計

1、選擇題

2、請你支招

教學反思

單元檢測題第二單元試卷分析

七年級思想品德下冊第五單元青春的腳步青春的氣息主要包括第十二課讓快樂時時圍繞在我身邊和第十四課追求高雅情趣品味美好生活兩課,本單元的測試內容較為簡單,由15個選擇題和三道問答題組成,考核了本單元的基礎知識,知識面覆蓋面廣,層次清晰,題目難度有梯度,適合檢測學生的能力。

選擇題學生答的較為理想,有很多同學全對,錯的最多的也不多於3個,即使錯了也是由於粗心導致的,而問答題的回答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1、思品語言不規範,雖然知道該打哪些內容,但由於不會運用思品語言所以説回答的不規範。

2、學生與材料聯繫的不密切。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篇九

一、先入為主,激發興趣

俗話説,萬事開頭難。我們的教學工作也是如此,教師的舉手投足、言行舉止首先應當吸引住學生的目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一舉打響,一炮走紅。 為此,教師應當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深刻領會涵義要求,用先進的理論來武裝自己的頭腦;二是應當認真研讀教材,根據課程標準要求研究課本中黑體字、圖畫、故事、補白、問題的用意,融會貫通;三是應當認真備課,集體備課,個人優化,發揮合作的力量,集思廣益,博採眾長,預設教學實踐中可能生成的各種問題;四是應當旁徵博引,廣泛查閲有關教材資料,積極汲取以往有益的教學經驗和教訓,把課備精、備細、備透、備實、備深;五是應當綜合運用故事、笑話、時事、歌曲、圖畫等多種形式適時導入新課,貼近學生學習、生活實際,合乎學生心理需求,激發學生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全身心投入學習之中。 針對思想品德學科的特點,結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以案例導入新課的方式居多,讓學生聽故事想結局、聽故事想題目,可以引發學生積極思考,效果較好。

二、目標明晰,展示具體

我們選用的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湘教版思想品德教材,故事精彩、案例豐富,不時點綴發人深省的格言警句,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

面對紛繁複雜、體裁多樣的課本,教師務必牢牢把握課程標準的要求,透過現象抓住課文的本質,提綱挈領、抓住要害、明確目標。眾所周知,新課程要求的三位一體目標分為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因此,教師應從形象生動的課文中提煉其精要和實質,確定每節課的三位一體目標;二是教師應把抽象、概括的教學目標描述語言具體化、明確化、清晰化,簡潔、具體、最好概括為“……是……”、“為什麼……”、“我們學習……,將會……”;三是教師應把教學目標具體為問題的形式出現,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預習,圍繞問題進行思考,圍繞問題進行訓練,圍繞問題進行復習作業,如此,由形象具體到抽象概括,由表層瞭解到深入思考,再到掌握應用,問題解決了,目標也就隨之水到渠成,順利實現了。

三、循循善誘,步步深入

教學環節的設計應考慮青少年的心理特點,由淺入深,由表及裏。思想品德學科的學習,往往符合這一規律。下面以湘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章第二節為例,展示教學的全過程。

做一個有尊嚴的人

知恥自愛 自尊自強 尊重他人 贏得尊嚴

個體尊嚴 國之興衰 責無旁貸

保護他尊 欣賞他人

本節課的目標主要圍繞

做一個有尊嚴的人展開,首先,為什麼要做一個有尊嚴的人(孟子的話,童第周的故事);其次,如何才能做一個有尊嚴的人;再次,一要有自尊,知恥自愛,自尊自強,二要尊重他人,保護他人自尊心不受傷害,從內心接納他人;最後,個人尊嚴,我們還要為國家、民族爭光添彩,國之榮辱,我輩有責。

教師在展示目標以後,先要讓學生通過層次目標,找出問題答案;後要逆序而上,分類總結次目標、中目標、總目標答案,脈絡清楚;三要綜合分析整個問題,形成對總目標的瞭解掌握,全面理清思路,學會尋找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

七年級政治教學反思 篇十

(一)多指導,教給方法,嚴格規範,提高練習講評的有效性 多指導包括複習內容的指導、課堂活動的指導、知識點歸類自學指導、學生的分層指導、解題方法規範性指導等。講評中的指導宜放在每節課、每單元或每次綜合練習後,根據批改情況,結合具體題目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指導,只有多反覆,常指導,教給方法,才能使全體學生解題較好地符合規範要求。光講不練不行,練而不評更不行,講是幫助學生理解各知識點、把握知識線,從而昇華到懂得一個知識面。練是測試學生對所講內容的鞏固、理解、運用的一種有效手段,評是連結講和練的重要紐帶,它不只是針對練中不足或講中不足或是知識重點、難點的再次強調,同時還是教給學生學法的有效手段。

(二)學生為主,實踐第一 素質教育呼籲要讓學生主動發展。主動發展就是要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學應如此,複習更應如此。要做到這一點,政治複習課就要放手讓學生自己練,放手讓學生自己悟,放手讓學生自己評。因為“複習”就是再學習,“再學習”還得靠學生自己。而教師在複習中要做好“四者”。設計者,即把每一次提供給學生練的內容選擇編制好。組織者,即把學生在課堂上的練習活動嚴密地控制好。指導者,即學生在練的過程中遇到了難理解的問題,教師予以點撥開竅。檢測者,即每一次練習過後,都進行小結反饋,強調過關。

(三)靈活方法,講究實效 複習的功能主要體現在温故知新、查漏補缺上,儘管也要考慮內容的整體性和系統性,但比起新授課來,則有更大的靈活性。

1.強調綜合。①知識塊之間的綜合。②知識塊內部之間的綜合。如簡答題的複習,學生在記憶、再現概念、原理等基礎上理解和應用的能力綜合運用,主要有材料型、圖表型的概括、列舉、説明。在材料概括、列舉、説明題,找全關鍵詞、句,通過教材用書中政治術語概括材料中心。對圖表概括列舉題,力求讀懂、讀全本意----得出引申義----迴歸教材----政治術語概括。

2.注意延伸。有些知識塊的複習可以“温故”,只要把教材中涉及到的內容按要求掌握即可,有些知識塊則不行,而要適當地選編補充一些相關的題目讓學生練習,以看他到底掌握沒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5eq3d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