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中秋為什麼要吃月餅【多篇】

中秋為什麼要吃月餅【多篇】

中秋為什麼要吃月餅【多篇】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篇一

其實,最初月餅並沒有閤家團圓的意義。月餅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月餅在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中國月餅的“始祖”。

初唐時,北方突厥人多次犯境。李世民遣大將討伐後,天下康寧,四海安樂,八方昇平,一派安寧繁榮景象。有一位吐蕃商客,向皇上獻大圓餅祝捷。李世民大悦,令士兵將裝飾華美之餅盒打開,見圓餅見面,雕飾精美,似為鬼斧神工,餅味甘馨令人垂延。此時唐太宗指大餅呼日:“應將胡餅邀贍蜍。"唐太宗所言之“胡餅”,乃指邊民所獻之餅。所謂“蟾蜍”,乃指月亮。

北宋時期,月餅在宮中流行,逐漸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後來演變成圓形,寓意團圓美好,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也是對親朋好友深深的思念。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

而到了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吃月餅的直接描述,是明代的《西湖遊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於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製作越來越精細。

相傳元朝時,中原廣大人民不甘受元政府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欲聯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嚴密,苦於無從傳遞消息。所以劉伯温便想出一計策,命王昭光製造餅子,將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裏面。再使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因而一舉推翻元朝。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逐漸流傳。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更受人民青睞的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在宮廷中,月餅也成為常見食品,如《明實錄·神宗實錄》裏就記載了皇帝十次賜給大臣月餅。

到了清代,中秋吃月餅已成為一種普遍的風俗,且製作☆☆技巧越來越高。已形成京、津、蘇、廣、潮五種風味系列,且圍繞中秋拜月、賞月還產生了許多地方民俗。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篇二

唐朝時,唐太宗李世民為征討北方突厥,平定其屢次的侵犯,令手下大將李靖親自率部出征,轉戰邊塞,結果屢建奇功,並於八月十五這天凱旋歸京。為了慶祝勝利,京都長安城內外鳴炮奏樂,軍民狂歡通宵。

當時有個到長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獻圓餅祝捷。高祖大喜,接過裝璜華麗的餅盒,取出彩色圓餅,指着懸掛天空的明月説道,“應將胡餅邀蟾蜍”,隨後將圓餅分給了文武百官。從此,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流傳了下來。

中秋節為何要吃月餅 篇三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每到中秋,都要吃月餅,這個習俗是從何而來的?月餅代表着什麼意義?如果你還不明白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的話,或者想知道更多關於中秋節吃月餅的的故事,可以參考下本文。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

在這天,每個家庭都團聚在一起,一家人共同觀賞象徵豐裕、和諧和幸運的圓月。此時,大人們吃着美味的月餅,品着熱騰騰的香茗,而孩子們則在一旁拉着兔子燈盡情玩耍。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據説唐朝時期已經有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但是月餅作為食品名稱並同中秋賞月聯繫在一起,則是宋代的事情。

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南宋文學家周密在《武林舊事》中首次提到“月餅”的名稱。

在14世紀,中秋節吃月餅又被賦予了一層特殊的含義。傳説在朱元璋帶兵起義推翻元朝時,將士們曾把聯絡信藏在月餅裏。因此,中秋節後來也成為漢人推翻蒙古人統治的紀念日。今天,人們用吃月餅來紀念此事。

中秋節祝福文案 篇四

1. 快樂圓圓永不變,祝福圓圓情無限。

2. 陪朋友,陪家人,送去祝福的真心,中秋節快樂!

3. 中秋,思念的時節,我將真誠與祝福濃縮至短信,帶着關懷與思昐,隨電波飛向你。

4. 遙遙千里暫未聚,但邀明月代傳情,月圓酒美共相福,滿天福祝都送你。

5. 中秋月兒圓圓,祝你口袋圓圓、臉兒圓圓、身體圓圓、家庭圓圓、事事滿滿圓圓!

6. 秋月圓圓祝團圓,福圓財圓幸福圓。

7. 我祝你中秋佳節,人團圓,家美滿,幸福萬萬年!

8. 月滿,人滿,他鄉遊子在期盼。

9. 中秋佳節,願你閤家歡樂,美滿幸福!

10. 十五月亮十六圓,今年十五最為圓,不知今年月圓日,月圓能否催人圓。

11. 中秋花好月又圓,幸福與你兩團圓。

12. 月兒圓圓掛天邊,荷葉圓圓水中間。

13. 祝福你中秋佳節快樂,閤家團聚,月圓人更圓。

14. 秋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花好月圓人團聚,祝福聲聲伴你行。

15. 謹此中秋佳節之際,衷心祝願您和家人團圓美滿,幸福安康。

有什麼寓意和象徵 篇五

月餅因其形狀是圓的,所以代表和諧美滿,人們看到它就想起天邊的圓月,在外的遊子也能想起家鄉的親人,所以包含着團聚之意。而且從它的價值來説,現代已經不算是充飢果腹之物,而是中國人在豐衣足食之後發揮自己的智慧,創造出的更加美味、更富詩意的食品,使節日更具樂趣,使生活更加多彩。每逢節日之時,桌子上擺的供品一定少不了它的身影。

中秋節為何要吃月餅 篇六

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

當時有人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説:“應將胡餅邀蟾蜍”。説完把餅分給羣臣一起吃。

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嘗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遊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於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製作越來越精細。

月餅發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其中京式、蘇式、廣式、潮式等月餅廣為我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食。

月餅象徵着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水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月餅象徵着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水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

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呢 篇七

1.嫦娥奔月的傳説大家應該十分熟悉,古時大家為了紀念嫦娥和后羿無法相見的那些日子,便在民間做起了一些圓圓的餅子,後人也把它稱為月餅。月餅代表着人們的希望,期盼嫦娥和后羿能夠早日團圓。所以,大家如果有遠方的親人在外打工,中秋佳節無法回到家鄉的話,可以郵寄一些月餅給他哦,表達一下對他的思念之情。

2.如此圓圓的月餅,寓意着團圓。相傳在元朝時期,在朱元璋的帶領下,反抗強大的蒙古勢力。由於古時候傳送消息十分不便,因此軍師劉伯温便給朱元璋出了個主意,將八月十五起義這天的消息的字條包裹在餅子裏,傳遞給友軍。後人為了紀念這天起義的勝利,便把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傳承下來,也將月餅作為團圓的聖物流傳至今。

3.起初,月餅只是供奉月神的祭品,每逢中秋佳節,很多地方都會有“拜月娘”這個習俗。而隨着人們的觀念逐漸不同,老百姓也開始了在八月十五的時候品嚐各式各樣的脆香月餅,比如:五仁月餅,水果月餅,冰皮月餅等。從此,月餅也就成了人們團圓的一大重要象徵了。

目錄 篇八

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據傳最早還是在唐代,唐太宗在貞觀四年時,征討突厥得勝並生擒其頭領,八月十五凱旋迴京。為慶賀勝利,京城長安通宵狂歡。當時有個經商的吐蕃人向唐太宗獻餅祝捷。李世民接過華麗的禮盒,拿出胡餅笑指天上明月説:“應將胡餅邀蟾蜍(即月亮)”,隨之把胡餅分給羣臣食之,這胡餅就是後來的月餅。

還有一種流傳更廣的説法,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據説是由元末流傳下來的。相傳元朝時,中原廣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欲聯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嚴密,苦於無從傳遞消息。 所以劉伯温便想出了一條計策,命王昭光製造餅子,將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字樣的紙條藏入餅子裏面。再使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因而一舉推翻了元朝。 為了紀念這一功績,因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也就傳了下來。特別在我國東北地區,更有“八月十五殺達子”的説法。人們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諧成天下人們美好的心願。

中秋為什麼要吃月餅 篇九

最初的月餅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最傳統的月餅是圓形的,寓意着團圓、美好。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祝願。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演變成現在每年一度的習俗。

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是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核,為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月餅在我國早就已經有了很悠久的歷史。

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據説,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楊貴妃爺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傳開。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月團”。明代,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逐漸流傳。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將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更受人民青睞的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5olol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