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落花生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落花生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落花生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落花生》教學反思 篇一

《落花生》一篇敍事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情況,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我們要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説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在教學中,我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抓住重點,整體感知。

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明確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這幾部分內容後,提出一個問題:這幾個部分內容中你最喜歡讀哪個部分,為什麼?讓學生自選內容,學習體會,學生興趣盎然,精彩紛呈。並在無拘無束的自學中個性得到了發展,而通過學生的發言,我知道多數學生喜歡讀“議花生”這一部分,而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的重點、難點之所在。這樣,我就從學生的興趣需要中找到了教學的突破口,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果。

二、讀中品味,理解感悟。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含義深刻對學生極有教育意義。我在設計時做到以讀為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師生合作讀,生生配合讀,分角色讀,齊讀)等,去體味文章的語言,去感受藴涵的哲理。這樣一遍一遍的要求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滿意效果,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

三、聯繫實際,情感昇華。

《落花生》一課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是全文的點睛之筆,體會了這句話的內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教學中我緊緊圍繞這句話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什麼樣的人是有用的人,講體面是什麼意思,並讓學生聯繫周圍生活實際談談,在我們身邊有沒有像花生一樣默默奉獻的人,學生感悟到清潔工、教師、醫生等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學生説的有理有據,在這一環節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了昇華。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和諧、融洽、歡快的人文氛圍,應善於營造民主、平等、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和學習環境,讓學生個性得以充分張揚,讓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得以滲透。

落花生教學反思 篇二

捧着《落花生》這種老課文,我實在沒有什麼教學的興致。草草地讀了兩遍課文,感覺索然無味。儘管教者不喜歡,但不能不教,因為還得應付考試呀。於是目標鎖定在第十段,覺得可挖掘的也只有這點內容了。那就以桃子、石榴、蘋果和花生為切入口聊聊人生的價值觀吧。

文中父親的話:“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裏,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出來才知道。”

很顯然,父親的話,就兩層意思。一是提出對桃子、石榴、蘋果的果實的印象。二是寫花生果實的特點。通過對其果實的色彩、樣子以及果實生長的位置的比較,突出花生具有內在的最可貴之處:樸實無華,默默無聞,不計較名利。父親只是從外表方面將兩者作了比較,並沒有對其作出任何評價。

引領學生讀出了作者要表達的意思後,我開始發問拓展了。

孩子們,在我們生活中哪一類人像蘋果、石榴、桃子?哪一類人像落花生?

生1:我覺得那些明星大腕是蘋果類的,那麼閃亮,那麼光鮮,看了令人生髮愛慕之心。而那些導演、美編、聲編等幕後工作者就像落花生一樣,默默無聞。

生2:我認為社區的保安和清潔工就像落花生一樣,不起眼,卻對別人有好處。

生3:我倒覺得我們班的項雨欣和韋宗樂同學在學校有名氣,經常露臉,像蘋果一樣令人羨慕,而我們很多同學就像是花生,襯托了他們的耀眼。

孩子們思維的閘門打開了,紛紛拿自己熟悉的人羣來作比較。

我又接着問:如果讓你來選擇,你願意當蘋果類還是花生類的人物?問題一拋出,教室裏頓時像開鍋的水一般,沸騰起來了。

生1(靦腆而內秀的曹琪銘):我願意當花生,我膽小,不愛張揚,我喜歡默默無聞地幹着自己喜歡的事。

生2(一向愛出風頭的周開來):我要做蘋果類的人物,又體面,又對人類也有好處,還能得到那麼多的讚賞,人生多風光!

生3(素日積極自信的。何塬龍):老師,我還是想當落花生。

他的發言出乎我的意料,這種選擇很多方面取決於個人的性格。如此愛表現的何源龍怎麼甘願當默默無聞的落花生呢?我疑惑不已,不禁追問:“説説你選擇的理由?”

生3不緊不慢地説:我覺得蘋果類的果實成天高高掛在枝頭,總是生活在別人的監視下,不敢絲毫馬虎。如果那個果實長得皺皺巴巴,就會受人指指點點,很辛苦。花生就不同,長在泥土裏,誰也不曾知道它的果實如何。

我不得不驚歎孩子如此深刻的生活感悟。是呀,往往表面風光的人物,也要承受着常人難以承受的外在壓力,活在別人的眼光裏的確比活在自己的世界裏累。

生4:(一貫疲沓,缺乏激情的毛梓旭)我願意當蘋果,也願意當花生。聽天由命,命運安排我當啥,我就當啥。

話語一出,鬨堂大笑。甚至有學生反問:“上天在哪裏?命運在哪裏?命運不是把握在自己的手裏嗎?”

看似這個中庸的選擇的確讓我大吃一驚,其實,現實生活何嘗不是如此呢?能由你自己選擇在台前或幕後工作能有多少呢?有時我們只能聽從“上蒼”安排。人這一生,要善於互換角色,有時我們要爭當蘋果,有時我們也要學當花生。

鈴聲響了,同學們意猶未盡,還在爭論蘋果與花生的價值觀。

這堂閲讀課的教學,我大喜過望。看來教材只是一個引子,就看我們老師怎麼藝術地去引導。

落花生教學反思 篇三

崔巒老師指出,此刻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從“教會知識”轉向“教會學習”,也即從教會學生固定的知識,轉向培養學生學習的潛力;語文教學要實現“從資料分析的閲讀教學向策略指導的閲讀教學的美麗轉身”。基於這樣的理念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透過抓關鍵詞由表及裏地瞭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從中體會出做人的道理;2、感受文章主次分明、比較、借物喻人等寫作特點。3、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意識和潛力。教學設計一開始由許地山的筆名切入,教學中緊緊圍繞談花生展開閲讀,引導學生由花生的可貴之處體會出做人的道理,最後拓展環節介紹成年後的許地山的相關經歷,補充許地山要做落花生一樣的人的話,再次回顧許地山的筆名,首尾呼應,整個教學環節力求做到簡單清晰。文本的三個特點,“主次分明”,引導學生透過感受資料的詳略安排初步感知,點到為止,不做過多的説教;“比較”,透過引導學生感受花生與桃子它們的不一樣感受比較的寫法,並進一步感受比較寫法的作用;“借物喻人”,在教學結束後引導學生感受這種寫法特點,並適度拓展進一步理解這一寫作手法。質疑問難的潛力的培養主要體此刻教學第十自然段上,引導學生圍繞這一段提問題,梳理

後由這些問題展開教學,本節課結束時再次回顧,問一下這些問題有沒有解決,鼓勵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書。自信滿滿的走進課堂,一節課上下來發現問題真的很多,主要體此刻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的聲音過大,缺乏美感。

本以為自我的聲音很清脆,看錄像時發現自我的聲音很大,缺乏張力,句與句之間的聯繫缺乏層次感,連帶着課堂就不是太能吸引人。想起盛新鳳老師説的話,課堂上説話必須要輕輕柔柔的説,不要太用力,這樣課才有美感。這句話早就記在心裏,但是當局者迷,自我在這一方面並沒有太在意。這次以一個旁觀者的心態去看這節課,才明白自我的聲音原先是這樣的,以後必須努力改正。

二、關於質疑潛力方面的教學

教學結束後評課時,別的老師評課時提出:學生圍繞第十自然段提了不少問題,交流後老師梳理總結主要有三個問題,這個環節有為了質疑而質疑的嫌疑,梳理出的問題像是老師出示的。針對這樣的説法我很是不理解,上課時,這三個問題我之前確實預設到,但上課時,確實是學生自我想到的啊,學生們説的多,但有的'意思相似,就是這是三個問題啊!仔細反思後發現,這個教學環節確實有問題。學生在默讀課文質疑時,我巡視瞭解學情時發現,有些孩子提的問題關注的是花生、石榴它們各自不一樣的生長特點,如:“花生為什麼長在地下?”等等,我私底下同他們説這樣的問題好處不大,找到大的問題才會有大的收穫。雖是輕聲地説,前後桌的孩子們必須聽到了,並且這樣的話我説了兩遍,聽到的孩子自然不少。當交流時,孩子們的問題基本上都指向了我預設的那三個問題了。表面上學生説的就是老師接下來的要教學的,課上的很順,細想卻沒有百發齊放的美麗,當然也就沒了生成的精彩,難免給人走過場之嫌,雖然這三個問題確實是學生自我提出來的。這個環節教學時有畫蛇添足之嫌。

三、關於總結花生的可貴品質的教學

教學總結花生的可貴品質時,我估計孩子們可能會結合課文資料來説,準備在學生們自由發言後總結給出“不圖虛名、默默奉獻”這些詞的。沒想到上課時學生們直接就把這兩個詞説了出來,我當時把這兩個詞板書後,這一環節的教學就結束了。課上完後,我很後悔,當時就應讓學生説一説為什麼説他們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因為課後我發現大部分學生課前看課課通都把這兩個詞寫到了書上,其實大部分同學似懂非懂。因為缺乏教育機智,這個環節沒處理好。

《落花生》教學反思 篇四

本節課上完了,值得高興的地方很多,由於本班學生素質不是很好,不喜歡回答問題的學生很多,所以平時上課時的氣氛很沉,但由於本節課精心準備,感情鋪墊好,所以孩子們上課的積極性很高,所有的孩子在本節課上都發了言,氣氛很好。

從本節課,我真正的體會到蘇霍姆林斯基所説的:“只有情感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流動的時候,知識才能觸及人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説只有在學生心目中產生“想學習”的內在情感因素,才會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們的語文課堂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應該是流淌着情感的。課堂教學應當為學生創設放飛靈性翅膀的機會。在本節課,向學生提出“你想做什麼樣的人”的問題,讓學生自主分成了代表“蘋果”和“花生”兩方,展開三次辯論。第一次講自己的好處;第二次説對方的不足;第三次談當今社會為什麼需要“蘋果”和“花生”這樣的人。此時,學生思維的火花遞發出來,他們紛紛説出許多精彩的辯詞。課堂氣氛熱烈,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個個小臉漲得通紅,辯論達到了高潮,呈現出一派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討論、自由辯論的氣氛。最後,大家統一認識到:人要注重外表,但更要注重對社會的作用。這樣的三次辯論,層層深入,啟發學生懂得了不同的工作、不同的環境,需要不同的人才,當今社會“蘋果”、“花生”兩種人都需要。教學在潛移默化中達到了育人的目的。教師在辯論中,已不僅僅再以“解惑”為己任,而是以指導、幫助、服務的身份出現在學生的面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人身份主動投入到辯論中去。

但課堂上也有不足之處值得反思,孩子們在提問題這個環節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花生髮果實象土豆和地瓜一樣都是埋在地下的,為什麼不説他們的很可貴,偏説花生可貴呢?對於這個問題,當時孩子們都很茫然,沒有一個孩子能解答的,沒辦法的情況只有我給孩子們解釋。現在想來,我覺得自己從孩子們的預習上,下的功夫還不夠,備課時讓孩子們查閲資料的面太窄了,如果我提前讓孩子們查閲的面放開,,指導預習到位,這樣的問題一定會在課堂上迎韌而解。

總之,教學內容只有被教師心靈化,然後才能在學生心中真正地活起來。

落花生教學反思 篇五

根據“教學課程”理論,《落花生》這片課文反映出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闡明做人的道理,很有教育意義,是人們學習的榜樣,花生雖然外表不美,但心靈很美值得讚美,喜歡,因此,我在教學中採用如下方式:

1、重視培養學生讀書能力,利用插圖和錄音等多種媒體,對課文內容進行初步瞭解。

2、對重點字、詞、句、段進行富有實效的訓練,使本課的知識點落到實處。

3、圍繞學習提示語,把學習提示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導,與課文理解融合在一起,文章第二段是重點段,着重理解父親説的話。父親拿花生跟石榴、蘋果比,讚美了花生藏而不露的特點,告訴我們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4、學生進行比較真正體會到做人的美德:

⑴ 花生、核桃——外表醜陋,果實香、實用。

⑵ 桃子、石榴、蘋果——外表美,果實又香又甜。

5、小組合作,自主構想,自主探究設計,互相交流引導、評價。

6、在過程性自我評價中提升發展需要和發展目標,具有生活化的學習點明文章主題,父親借花生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用“藏而不露”埋在地裏象徵革命前程無限美好,光明燦爛,表現出父親有一顆愛祖國、愛勞動的心,教學中緊緊抓住父親教育子女的話去讀,從讀中品味,從讀中欣賞。

7、不足之處:

學生理解的能力有層次的差異,今後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努力使每位學生學有所長,可採用“扶——半扶半放——放”的順序進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落花生》教學反思 篇六

《落花生》是一篇極富哲理的文學。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突出“議花生”這部分內容。我在教學時着重於引導學生對父親與我的對話內容進行探討,交換,感悟,收到較為滿意的效果。

(一)讀中品位,理解感悟

本課語言精美,情緒誠摯,含義深入對學生極有教育意義。我在設計時作到以讀為本,學生通過各種情勢的讀(自讀,師生合作讀,生生配合讀,分角色讀,齊讀等,去體味文章的語言,去感受多的藴涵的哲理,這樣一遍一遍的要求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滿意效果,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情緒的體驗。

(二)接洽生活,情緒昇華

《落花生》一課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別人沒有用處的人。”是全文的點睛之筆,體會了這句話的內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我緊緊圍繞這句話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什麼樣的人是有用的人,”“講體面是什麼意思”並點撥學生接洽周圍的生活實例深談,學生在我的啟發下,感悟到的“清潔工”“建築工人”“警察叔叔”教師等工作都是具有花生品德的人。使學生明辨是非,強化了情緒的薰陶。

(三)器重積聚,靈活運用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語文要重視感悟積聚語言和運用語言。

在組織學生學完《落花生》一課後中的精美語言,在此基礎是上,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活動,我設計了幾個主題,1、描寫一種物品2、描寫一個人3、敍述一件闡明道理的事件,從而激勵學生靈活運用課文裏的語言,從而體會到運用語言的方法和積聚語言的樂趣。

《落花生》教學反思 篇七

雖然已經吃過了午飯,但是第四節課《落花生》的學習情景還是像一條深秋的藤一般緊緊纏着我。為什麼——我苦苦思索,用心設計的課堂卻那麼生硬,那麼沒有生機,讓好端端的四十分鐘變得那麼無趣。究竟是哪裏出問題了呢,此刻,我還陷在深深的自責當中,問題的癥結沒有理清,我就權且邊寫邊梳理吧!首先,是我的課堂定位出了問題,昨天晚上在閲讀《給教師的建議》第一百條時,明白了課堂的學習應該以激活學生的思維為主,沒有思考的課堂是沒有意義與價值的課堂,每一個教師都應該把讓學生思考起來作為課堂的主要任務,而不能只盯着教學設計和教材,以及學生一次次的鸚鵡學舌,一次次的摘記別人的感受。因為有了這樣的閲讀思考,所以,今天的課堂我特意提出了"不能讓自己的發言剝奪了別的同學思考的權利"的靜悄悄的課堂樣式。所以,課堂上當我把父親的話板書在黑板上,讓孩子們思考花生的精神品質的時候,我雖然給出了時間,但也僅僅是幾分鐘,在那樣短短的時間裏,學生很可能還沒能讀出點什麼味道來,還沒有來得及思考,就被我的自以為是的指導打亂了,因為,在這個思維開始運轉的過程中,我發現第四節課學生神情與精神的疲憊,那種深思維的狀態根本不可能出現,所以,看到偶爾的幾個同學舉手,我就又不自覺地重蹈覆轍,以教師的講代替了學生的學。

其次,由於自身對花生品質認識的不夠,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不深,對作者寫作背景的粗淺認知,造成了課堂上在引導學生抓對比的過程中,思維混亂、思路不清,表達不暢,甚至還有幾次讓學生的認識偏離主題。

還有,課前備課時,總是想把每一個時間段,每一個環節都儘可能想清楚,備明白,結果導致課堂上教學的呆板、畫地為牢,缺乏生機與創新,蘇霍姆林斯基説“要讓孩子的思維得到喘息”,但是,我卻沒讓自己的課堂四十分鐘得到喘息。這種缺乏創造性的勞動直接導致課堂的低效。

最後,面對已經出現問題的課堂,缺乏調控的藝術,不僅不會調控,還讓自己變得異常慌亂,儘管有過片刻的反省,但也在時間的催促之下,又陷入了自以為是、不負責任的泥潭。

因為以上四個方面的原因,導致《落花生》一課終以失敗告終。然而,上天總是鍾情於知錯就改的人,下午自習,一節別樣的落花生卻讓我完美謝幕——

有了上午的教訓,也因為有了活動時間“鴨子走”的比賽,所以,帶着興奮與激動,我再次步入了教室,沒有刻意的準備,只有一個清晰的目標,那就是結合語文大本,再次落實《落花生》的學習任務,讓花生品質深深扎進每個孩子的心理。於是,在簡單而有趣的問好之後,我們直接進入定時記憶環節,而且我大聲宣佈,我也要加入背誦隊伍。或許是我的加入激發了學生的記憶興致,也或許是近兩個月的定時記憶已經開始發酵,他們的記憶力水平正在突破,總之,僅僅一分鐘後,一個男孩就舉起了手,看到他把手舉得高高,我也迫不及待的把手舉了起來,並走到了他的身邊,檢查他的背誦,他的背誦極為流暢,沒有任何磕磕絆絆,於是,我們相互擊掌,以示祝賀。帶着背誦的極大的熱情,我又走到了小斌衞跟前,悄悄的問他:“背得怎樣?”他竟然滿臉開心的説,我已經背過前兩句了,就剩一句了。”我興奮的説,“來,背給老師聽聽!”他準確而流利的背誦着,瞬間,我被他感動了,曾幾何時,在記憶的航船上,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擱淺,像一隻飄零的碎葉,被歧視打擊的幾欲被自己掩埋。然而,當這個週一,他憑藉着自己辛勤的起早搭黑的背誦,贏得全班同學的掌聲的那一刻,他第一次找到了自己,看到了記憶的曙光中奔跑的身影——今天,在這個冬意漸濃的傍晚,我再一次聽到了一個可愛的生命拔節的天籟之音。當我趴在他的身邊與他一起探討着“父親話中的深意”的時候,當我們一起發覺原來對於媽媽來説,小小的斌衞竟是那麼有用,能幫媽媽倒垃圾,能陪媽媽聊天的時候,他的內心一定升騰起一種前所未有的喜悦,因為,這一刻,他突然明白了自己的價值——雖然不好看,卻是很有用。對於這樣一個班級中的醜小鴨,這該是一次怎樣的驚天動地的發現,為了讓他的發現再一次擴大化,我們倆個人又面對着全班同學再現了一次剛剛的對話,雖然我們的對話不是那麼流暢,可是,從他喜悦的眼神中,快樂的聲音裏,我分明感受到了一個孩子破繭成蝶的快樂——

因為,有了新話題的引領,同學們再一次把自己置身於整個家庭、整個班級、整個學校、整個社會、整個自然當中,用心靈探求着自己——一個弱小生命對於這個世界的價值,當聽到孩子們突然發覺原來生命真正的價值就在於對別人有用的時候,我知道,《落花生》終於該完美謝幕了,而此刻,放學的音樂也在催我該讓孩子們帶着新的豐收回家了——

《落花生》教學反思 篇八

教材簡介:《落花生》是新課標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生活中的啟示”,要求學生在把握課文主要資料的同時,領會作者從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啟示,還要體會關鍵詞句的含義。由於文本的背景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父親的話又是難點,所以我在教學本課時,抓住課文主線——父親的話進行教學,用以讀代講的方式讓學生透過多次朗讀課文去理解父親的話。

具體操作如下:1、你如何理解父親的話,有什麼感受?啟發學生理解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是借物喻人。作者藉助落花生比喻哪一類人?也就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一類人有落花生的這種精神?還可向學生進行價值觀的教育。2、指導學生把重要的段落背誦下來。採用理解重點詞語,如“鮮紅嫩綠、愛慕、矮矮地、分辨”,讓學生説並填空,在反覆閲讀中體會花生不徒虛名,踏實做事,樸實無華的優秀品質。3、抓好課後小練筆的落實。目的是讓學生在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課文的寫作表達方法,透過比較、比喻等修辭手法去寫作,讓學生在學習中感悟,在學習中運用。

在教學中,我還大膽嘗試將兩課時的教學任務安排在一節課完成。字詞的學習、課文的梳理讓學生透過預習完成。因為本文條理清晰,圍繞花生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四件事,學生自學即可完成。課堂上我重點講解“議花生”,但因為在背誦父親的話部分用時較多,關於社會中有哪些人具有落花生的精神這一拓展問題沒有很好地展開,比較遺憾。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覺得教學設計要再完善些,把握好教學時光,注重課堂的高效性。

《落花生》教學反思 篇九

今天講《落花生》這一課,昨晚十二點之前把這一課教學簡案梳理了一下,今天在講課時,雖然遭遇電腦剛開始的不給力,但因為提前的備課充分,從拼音生字書寫、詞語理解、到看似很隨意的質疑,課上的還算順利。

用謎語切入時,還沒出謎面,孩子們就説一定是花生,於是,我説既然是花生,那你猜猜我這謎語裏為什麼是花生?“青藤藤,黃花花,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一個孩子説:“因為花生是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是啊,花生就是這麼低調。

課剛開始,睿同學就趴在桌子上,書也沒打開,問他怎麼了?回答:“頭不舒服”經過溝通經他同意沒有給他家長電話聯繫。誰知,我讓孩子們猜謎語時,他竟然一下子坐了起來,並舉手回答説出了謎底,隨後,就又趴在桌子上,講課空隙隨手摸了一下他的頭部,也不燒,看來不是感冒了,可他的行為,太讓人匪夷所思了,因為是兩節課,當第二節上課時,他依然是趴在課桌上,睡着了。課間給他家長微信聯繫,也沒聯繫上。這孩子,如果我沒猜錯的話,是昨晚沒休息好,可不是什麼不舒服,剛開學,第一節這個孩子對老師的那種態度,到今天他的這種表現,讓我感到如果家長不介入、不配合老師的話,他將很難有好的未來,因為,他在墮落。

在品讀感悟課文環節,我重點指導第一段和第九段的朗讀,使學生感悟到在荒地裏經過買種、翻土、播種、澆水後,居然收穫了的那種驚喜。第三段到十一段是對話描寫,用分角色朗讀更合適一些,分組後,小組展示時,三個同學配合還算默契,只是聲音比較小,還沒有一點點感情,致使大多數孩子都在交頭接耳,這時候,我一方面告訴孩子們,傾聽也是一種學習,一方面用範讀的形式讀出不同身份的人。果然,接下來的朗讀就好多了。

課堂上還出現了一個小插曲,當我拋出“茅亭”是啥意思時,子浩同學説應該是廁所,我沒有立即否定他,而是追問了他一句,吃花生會在廁所吃嗎?不料,他説:“老師,是不是在茅廁的旁邊?”這時候,全班同學都笑了,宸浩同學給了他一個很正確的解釋,這個小插曲才結束。哈哈,我喜歡這種課堂上有疑問,有交流,思想的碰撞,這説明孩子們在思考,課堂就應該是這樣的。

這樣的精彩還有一處,是關於“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明明是一家人,為什麼要説父親也來了?記得我小時候學習這篇課文時也曾有過這樣的疑問,遺憾的是我沒有問老師,老師也沒給我解釋,今天我講這一課,不但自己要把它搞清楚,也一定讓我的學生弄明白。當我拋出問題時,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説“父親在外打工的,不常回來,所以很難得。”我肯定了孩子們的回答,我又補充了許地山的一些資料,他們終於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幾十年過去了,積壓在我心裏的疑問終於消散了,這樣的方式真好!

回到家後給老公交流課堂上的插曲,老公問落花生是啥意思?我説一方面是作者許地山的筆名,另一方面,因為花生開花後,不是在樹上結果,它的花落到了地面,子房柄就鑽到士里長成花生莢,結成了果實,所以叫落花生。老公説,其實你應該告訴孩子們,落花生就是咱們這裏的方言“laoguashen”這樣子解釋,相信孩子們會更喜歡的。唉,錯失了一個方言和普通話的結合教學,如果當時考慮周全,相信今天的課堂會更和諧。

今天的課堂,缺憾美,也是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6111r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