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課程設計方案【新版多篇】

課程設計方案【新版多篇】

課程設計方案【新版多篇】

課程設計方案 篇一

一、目的:

課程設計是高校工科類專業教學過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綜合性教學環節,在設計過程中,學生利用本門課程及相關理論知識,去分析和解決本課程的綜合性課題。課程設計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學會綜合運用理論知識的方法,正確使用所學知識和相關參考資料,以進一步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通過課程設計,學生應樹立正確的設計思想,掌握工程設計的程序、規範和方法,加深理解所學的理論基礎知識,學會正確使用技術資料和快速查閲工具書的方法,培養自己嚴肅認真、一絲不苟和實事求是的工作風。

二、任務

1號題設計條件及要求:甲、乙兩台微機,採用並行通信,接口採用8255A。設甲機8255A各端口地址為0510H(A口)0511H(B口)、0512H(C口)、0513H(控制口);設乙機8255A各端口地址為0610H(A口)0611H(B口)、0612H(C口)、0613H(控制口)。

設計一個通信系統要求:

(1)自行定義甲、乙聯絡線,並畫出連接示意圖。

(2)畫出甲機發送程序流程圖、甲機接收數據程序流程圖。

(3)編寫甲機發送程序、甲機接收數據程序。

2號題設計條件及要求:。

三、課程設計的基本要求

1、使學生具有自主設計電路原理圖、查閲參考書籍和手冊及資料文獻的能力。

2、設計、計算、文件選取、畫出設計電路圖。

3、撰寫嚴謹的、有理論根據的、事實就是的、文理通順的設計報告。

4、完成實物製作

四、課程設計報告(作品)要求:

課程設計報告要求字跡工整、文字通順、其撰寫內容包括:

1、目錄。

2、課程設計的意義和任務。

3、課程設計所用的基本知識。

4、設計計算等等。

5、總結

五、課程設計時間安排(第*周—第*周)

六、成績評定:

成績按優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級評定。。

課程設計方案 篇二

教學設計是教師在教學大綱指導下,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對教材、學生、教學媒體和教學方法等的課前整合過程。它是教師完成教學計劃,取得教學成果最基本的、也是最關鍵

的步驟。在教學設計階段,教師的任務是全面分析學生的學習心理、習慣和能力,認真研究教學大綱和教輔資料,掌握各種教學媒體的特點和應用方法,然後用教學方法論、信息論、系統論和教育傳播理論,全面規劃和設計整個教學過程,形成基本方案,用以指導和規範教學活動。

隨着教育技術裝備的日益發展,以電了計算機為主的現代信息技術,已大量介入課堂教學,參與教學設計,並逐步取代傳統備課方式,使教學設計日趨科學,以確保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那麼,現代教育技術的介入究竟給課堂教學設計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呢?在實踐中,我們認識到它與傳統備課相比,有以下顯著特點。

一、以學生為軸心的全面整合

由於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傳統備課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問題,沒有擺正師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位置,尤其是忽視了對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方法、心理和能力的研究;沒有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沒有思考如何構建師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交流機制,教師把自己擺在一個相對孤立的位置,只把知識信息的載體——教材作為教學的軸心來設計課

堂教學。教師成了書本知識的傳聲筒,學生成了教師灌輸書本知識的容器,教師備課也就成了純粹查資料、抄教案,堆砌生題、偏題、怪題,以備灌輸的簡單活了。教師不僅把自己束縛在大綱教材上,而且把學生的視野也限制在自己備課的範圍之內,整個教學設計模式千篇一律,繁宂而陳舊,令人望而生厭。

現代教育技術既是一種物質技術,又是一種觀念技術,是現代教育觀念和先進教育媒體的統一,是現代教育思想在教育技術上的直接體現。因此現代教育技術的介入是以現代教育思想為先導的。那麼,現代教學設汁運轉的軸心是什麼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瞭解現代教育觀。現代教育觀即是素質教育觀,其核心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也就是説我們的一切教育活動都必須服務於學生學習,有利於教師教學,能促進師生共同發展。在教學設計中,對大綱和教輔材的研究,對教學媒體的選擇和組合運用,對教學方法的使用,都必須考慮學生的接受心理和能力,而不能脱離學生這一軸心而我行我素。那麼,教學設計的核心支點是什麼呢?仍然是學生。我們在設計教學時必須思考三個層次的問題:一是教案給誰看,寫來為誰服務的,是寫自己怎麼教,還是寫學生怎麼學等;二是應用哪些教學媒體來促進師生合作,達到教學過程的和諧;三是師生運用媒體的共同指向是什麼,應該達到何種目的等。

總之,教學設計絕非教師與教材的簡單結合,也不是教師與媒體的簡單組合,而是以學生為軸心的教師、教材、輔材、教學媒體,在一定時空中的最優整合。它具有容量大、密度高、最科學、最優化的特點。

二、以電教為手段的系統策略

在教學內容處理上,傳統備課側重對單個知識和單篇課文的條塊分割,並在此基礎上確立教學重難點,而把教學媒體排斥在課堂教學內容之外,也就是説沒有把對教學媒體的選擇和組合運用納入教學設計的範圍,因此使整個教學內容的設計顯得孤立、單薄,無法形成完整的系統。

現代教育技術介入教學設計之後,教師視野更加開闊了。教師跳出了教材知識的圈子,能夠從更高層次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全面分析,並結合教學對象和教學媒體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選擇系統的教學策略。例如,過去用傳統手段難以講清的抽象內容,是教學難點,現在用計算機演示,可使之具體、生動、形象,那它就不是難點了。就單個知識看是重點,但納入知識體系之後,或許是非重點。

由於現代教育技術是信息時代的產物,是系統論和控制論的成果。因此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處理知識信息時必須從整體出發,並隨時與信息系統整合,從而確立單個知識或課文的重難點,以避免知識遺漏或重複教學,從而增加教學的信度和效度。

教學設計的系統化是現代教育技術和學科教學思想在教學策略方面對教師備課提出的新的要求。因為學生能力的培養必須以構建科學合理的知識結構為前提。傳統備課的不合理性就在於把知識孤立起來,割裂其內容聯繫,忽視了知識的前後影響,更沒有突出知識的生長點,因而在學生頭腦中無法形成知識網絡,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而現代教學設計就是要把知識作為一個系統來認識,發揮教學設計的系統功能,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

三、以導學為環節的人機共振

教學設計除確立恰當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之外,必須考慮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師生與媒體之間的和諧。這便是教學策略的核心內容。傳統備課在這方面是一個十分薄弱的環節,其側重點在於教師如何去“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更沒有考慮如何運用媒體去促進師生的合作,把教學設計片面看作是“備課”,只解決如何上好一堂課的問題。當然這是與傳統教育思想一脈相承的。在視學生為客體的前提下,教師只能選擇“填鴨式”灌輸方法,以實現“填”和“灌”的目的,當然也就是不用考慮師生和諧,人機合作的問題。

課程設計方案 篇三

現代教育技術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教育管理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為保證“人才培養模式和開放教育試點”的順利實施和本課程的教學質量,依據本專業實施方案的有關規定,特制定本課程的教學設計方案。

一、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概況

1、本課程的性質和特點

現代教育技術是中央電大教育管理專業(專升本)的一門必修專業基礎課程,它的文字教材名稱為:信息技術與教育技術(2)。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其中錄像課14學時,網上輔導9次。本課程的先修課程有:教育原理、課程與教學論、教育心理學等。

本課程的目的

提高綜合素質,使教師掌握運用信息技術、教育技術的基本能力,適應教育發展、課程改革和教學人才的需求。

本課程的要求

⑴ 通過本課程的開設,提高對學習教育技術意義的認識,樹立現代教育意識,增強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和改革觀念。

⑵ 瞭解教育技術的基本內容,瞭解教學設計的方式、方法。

⑶瞭解教育傳播理論、教學媒體理論和教學媒體的選擇方法,能正確地選擇教學媒體和在教學中有效地使用教學媒體,初步具備把計算機應用到教育實踐中去的能力。

⑷現代教育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高度重視理論聯繫實際,認真學習、理解課程的理論、方法,認真做好相關的實驗,並自覺地把信息技術、教育技術應用到教育實踐中去,重點培養提高學習者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意識理念、知識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使教學活動更加科學化、規範化和現代化。

⑸保持課程內容的科學性、規範性和適當超前意識的先進性,並根據學生在職的特點,以“必須、夠用”為原則。知識範圍選擇適當,突出應用性和注意理論聯繫實際。

2、本課程的辦學形式

本課程的辦學形式有兩個特點:一是它屬於“開放教育試點”課程;二是它屬於中央電大與地方電大的合作辦學的課程。前者決定了它必須在遠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上有所創新,後者決定了它與地方電大必須緊密合作。

3、本課程的學習對象

本課程的學習對象主要是我國邊遠地區和廣大農村的教學管理人員和教師,以在職進修為主。學習對象的主要優勢是:學習動機普遍強烈,願意通過理論學習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學習目的明確,渴望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的知識能力和學歷層次的提高;有着足夠的教育工作經驗;理解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自學的能力較強。但他們也有着明顯的劣勢,即:文化層次普遍較低;因經濟狀況較差,學習資源亦相對匱乏;工作和生活擔子較重,因而學習時間缺乏;因為年齡較大,記憶力相對減弱。在現代教育技術的課程建設及具體實施中,對學習對象的這些優勢和劣勢都應通盤考慮、制定相應的學習支持服務的舉措。

4、本課程的媒體資源

本課程採用三種教學主媒體和其他多種輔助媒體。主媒體即文字教材、錄像教材、IP和形成性作業等。文字教材是在教和學中貫穿始終的重要依據,是學習的尺度和標準。錄像教材幫助學生明確基本概念、理清知識思路和要點,減輕學習的難度。IP提供較新的信息,教學指導等。不同教學媒體有自己的教學功能,“各有側重、優化整合”,共同構成本課程的一個完整的“教學資源體系”,以支持完成《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教學任務。此外,本課程每學期組織提供9次網上學習指導,包括:教材章節的學習引導、測驗和學習資料;同時按學習進度在期末舉行一次直播課堂(複習輔導)。

二、學習模式

作為“開放教育試點”課程,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應強調以下兩點:一是突出遠程開放教育辦學模式的優勢和特色;二是尋找遠程開放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經驗和規律。據此,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我們擬將教學與研究共同推進作為一條基本原則,使之展開積極的雙向互動,目的是為“人才培養模式和開放教育試點”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1、本課程的學習過程模式

本課程的學習過程即教學過程,它強調的是從學生的角度來描述教學的一般過程,它是學習本課程的外在程序。學習過程模式更側重於教學管理的指導。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1)註冊登記,領取學習材料(文字教材、錄像教材或VCD光盤、形成性考核作業冊等);

(2)接受學習指導(如學習方法、學習計劃和學習進度),明確學習目標;

(3)接受學習支持服務,實踐學習過程:(自學→小組協同學習→面授輔導)(平時成績考核)+實踐環節(平時成績考核)→期末複習→參加期末考試。

(4)畢業或結業。

2、本課程的學習實施模式

本課程的學習實施模式即學習實踐模式,它強調的是從學生學習的內在程序來描述學習過程,是學習過程模式的內化和具體實踐。學習實施模式更側重於學習方法的指導。現代教育技術是一門有一定難度的課程,這是因為它是一個獨立的方法和方法論學科體系,許多概念和理論涉及多個的學科,學生自學會感到很困難,教師要加強輔導、幫助學生自學。

在對學員進行自學方法和自學能力的輔導時,應要求學員善於提出問題,帶着問題學習文字教材,對文字教材的知識結構、基本理論與心理規律要在瞭解、理解上下功夫,認真鑽研,善於分析與概括教材的要點、重點與難點;對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心理規律、原則與方法要做到聯繫實際學會應用。

學生學習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1)以自主學習法為核心學習各種學習材料(文字教材、錄像教材、IP教材、期末複習提要等)認真作好學習筆記;

(2)以合作學習法為核心參加小組協同學習;

(3)以輔導交流學習法為核心參加教師的集中面授輔導;

(4)以信息技術為核心充分利用中央電大提供的各種教學服務(如信函、電話答疑、電子語音信箱、直播課堂、電子郵件等);

(5)以實踐學習法為核心參加集中實踐環節的各種活動。

三、學習支持服務策略

1、中央電大(課程組)的職責與任務

與以上本課程的學習過程模式、學習實施模式相對應,中央電大(課程組)的職責與任務主要是:

(1)提供本課程的各類指導性文件,包括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和課程實施方案等。

(2)提供本課程的學習材料,主要是多種媒體教材。

文字教材是學習的主教材、是教和學的主要依據。認真學習文字教材是學生獲得知識,完成學業的重要途徑。本文字教材為方便學生自學,將教學和導學合一,

設計了學習目標、學習方法、本章小結、思考練習題、案例介紹。學生在學習時首先要清楚文字教材的結構、思路和學習方法,然後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自己的學習模式。

錄像教材(14學時)是重要的助學教材。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本課程的學習方法、理清知識要點、提示重點,減輕學生學習難度,強化自學、指導複習。

IP教材(2學時)分為4個專題,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和需求,自主選擇使用。

(3)舉辦現代教育技術教師培訓班。為了減輕學習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難度,在開學初,擬舉辦現代教育技術教師培訓班,聘請教材主編或主講講解教材思路、結構、重點及難點。

(4)提供本課程學習過程中的各種指導性意見和交流性信息,如開課前、後及其中間運用直播課堂、VBI、計算機網頁、有關課程教師的業務培訓會等形式對學習過程各個環節進行教學管理、學習方法的指導和交流。

(5)對本課程的教學過程進行監督、檢查、評估以及期末考核工作。 本課程主持教師:中央電大師範部李小林

聯繫電話:(010)66490662;E-mail:lixiaol@c

2、學習進度及方法提示

為了便於學生學習,現將學習進度和相應媒體及學習方法提示給大家,學生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參考使用。

四、地方電大的職責與任務 在本課程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地方電大是執行部門,其職責與任務主要是:

(1)根據中央電大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組提供的各種指導性文件,聯繫實際制定本地的實施性教學大綱、課程實施方案並組織招生。

(2)提供學習本課程所必須的硬件條件,諸如多媒體教室、計算機室、實驗室、面授輔導及小組討論教室等。

(3)確定本課程的主持教師和輔導教師,其職責為:對本課程學習過程諸環節的介入以及各種教學媒體的使用提出實施性意見,指導學生展開自學、小組學習、參加面授輔導以及運用遠程教育的學習方法使用多種媒體教材和多種教學支持服務手段,定期檢查、批改學生的作業。

(4)幫助學生做好期末複習和考試準備工作。

(5)組織實施實踐操作教學環節。

五、“現代教育技術”課程實踐教學設計

(一)實踐教學的主要內容及要求

1.教學內容

針對“現代教育技術”中各章節的實踐性學習的任務,採用上機操作、練習作業和實踐考察活動等方式進行教學,是本課程實踐教學的主要內容。文字教材和錄像教材中一些實例的學習和技能訓練的內容也可供有選擇地重點學習。

2.實踐教學要求

實踐教學的總體要求是要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將我國中國小課程教學改革工作中的具體情況與本課程的學習內容緊密地結合起來。具體要求是:

⑴結合工作實踐體會,做好課程作業,尤其要按照理論聯繫實際的要求認真完成好各學習單元后所附思考與練習和“形成性考核作業冊”中的論述題。

課程設計方案 篇四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練習朗讀。

【教學難點】

從讀中領悟小鴨和小鷹的媽媽為什麼要它們的孩子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

【教學理念】

1、以人為本,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重視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和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

2、以讀為本,加強讀書實踐。《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

【教學過程】

一、自我展示,導入新課

我是以讓學生説説在家裏自己會幹什麼?是怎麼學會的導入課題,讓學生從自己的實際生活出發,既展示了學生自己學會的本領,給學生樹立了自信心,又直接導入了課題。

二、初讀感悟

在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激發出來後,我因勢利導把這一熱情引入課文的閲讀,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並在讀文前引導學生討論:讀課文遇到困難怎麼辦?引發學生產生問題,促進學生思考和探究。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教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思考的習慣。

三、自主合作,趣味識字

新的課程觀倡導建構性學習,即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因此,第一步讓學生自己在課文中自讀生字。然後在大屏幕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讓學生自主選擇領讀生字和介紹識字的方法,再向學生了解你認識哪些字?是怎樣認識的?這樣,既使識字教學能有的放矢的進行,又體現了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識字的思想。接着四人小組讀沒有拼音的生字再反饋。課文分析結束後我又讓學生在一段話中和生字再一次見面。這樣生字在一次次地復現中牢牢地紮根在學生的心中。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記字形。同時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

四、細讀體悟

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在學生初步感知、感悟課文後,我出示第一幅插圖,指導學生細讀體悟第一段課文:小鴨看到清清的河水怎麼想的?又是怎麼説的?小鴨請媽媽帶它去游泳,當媽媽要它自己去時,它是怎麼想的?小鴨是怎麼學會游泳的?它學會游泳後會怎麼想?鴨媽媽為什麼要讓小鴨自己去吧?當它看到自己的孩子學會游泳後會怎麼説?怎麼做?學生帶着這些問題,讀文看圖,看圖讀文,從多個角度去體驗、感悟、想象鴨媽媽的教育有方,小鴨的聰明可愛。想象母子説話時的神態、語氣,通過指名讀、分角色讀、齊讀等形式,讀出鴨媽媽慈愛中不失嚴肅,小鴨子禮貌中略有嬌氣。讀、想、議、説,充分展示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而整篇文章的教學扣住一個讀字,尤其是分角色朗讀,要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產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讀悟中受到遇事要相信自己,要勇於嘗試,不要依賴他人這一積極的人生態度的薰陶與感染。

總之,我在本節課的設計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致力於構建開放的、民主的課堂環境,讓學生通過主動參與識字、合作探究方法,在情境中學習,在學習中交流,在交流中學會方法。整個教學過程成了促進學生髮展、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過程。

課程設計方案 篇五

教材分析:這是一隻多麼好學的小燕子!它在媽媽的耐心的啟發下,它觀察得一次比一次認真。最後終於明白了冬瓜和茄子的區別在於:冬瓜大,顏色是綠的,皮上有細毛,它是躺在地上的;茄子小,顏色是紫的,柄上有小刺,它是掛在枝上的。

課文語言簡練,內容淺顯易懂,採用了童話故事的形式,把只有認真仔細的觀察,才能瞭解事物的特點的道理滲透在課文的字裏行間。全文又採用學生喜愛的對話形式展開情節,充滿童趣,有利於學生對語言的感悟。便於教師在豐富的對話練習和分角色朗讀的訓練中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

學習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回、片、皮3個字。認識新筆畫乛,認識新的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瞭解事物的特徵。

教學重點:識字、認字和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要讓學生通過讀課文,明白自己為什麼喜歡燕子。

課前準備:生字、詞卡,教學掛圖、歌曲磁帶,課文的朗讀錄音磁帶,(或電腦課件)等。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整體感知:

1、小朋友們,誰還記得《菜園裏》這首兒歌?(記得的學生一起背誦)

2、(課文插圖2投影)這節課老師要再一次帶你們到菜園裏去參觀。請大家仔細觀察,菜園裏都有些什麼?

3、是啊,秋天的菜園是多麼美呀!你聽,誰也來參觀這美麗的菜園?(配上樂曲《小燕子》)

教師範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欣賞畫面。

4、這個有趣的故事叫《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出示課題)讀課題。

5、學習生字次。

⑴這裏有個生字寶寶(指次字)讀時要注意什麼?(這是個整體認讀音節,讀平舌音。)

⑵誰能帶着小朋友們讀一讀。

⑶全班讀。再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過渡:小燕子怎麼一次比一次進步?我們一起學習課文就知道了。

2、學生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音,讀通課文。

3、再讀課文,標一標,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4、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請幾個小朋友讀課文。其他小朋友仔細聽,他們把音讀準確了沒有。(相機糾正學生的生字讀音,學習生字。)

三、自主學習課文2-4自然段。討論、交流

1、自主自學後,小組討論。

⑴引入:小朋友,你喜歡這隻小燕子嗎?為什麼?(因為小燕子一次比一次進步)

請小朋友輕聲讀課文,想一想,小燕子到菜園去看了幾次?每次都有什麼發現?(用○○○○圈出小燕子看到的東西。)

⑵請小朋友們四人小組合作,

a、討論: 小燕子到菜園去看了幾次?每次都有什麼發現?

b、當一當小燕子,讀好小燕子説的話?

2、反饋:小燕子到菜園去看了幾次?每次看到了什麼?`

出示小燕子的話:

⑴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跟小燕子一起仔細觀察冬瓜與茄子的不同。(在投影上圈圈點點,並板書)

⑵小燕子三次去了菜園,每次都有不同的發現。如果你是小燕子,你的心情怎麼樣?(會是快樂的、高興的、興奮的)

你能(快樂地、興奮地、自豪地)讀出小燕子説的話嗎?{提示:一次比一次(快樂地、興奮地、自豪地)}

⑶除了小燕子的看到的,你還發現了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同?(提示:讀讀課文第一段)

3、小燕子通過觀察發現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一次比一次進步了。小朋友能不能也一次比一次進步,用自己的話來説一説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一樣? (冬瓜大,顏色是綠的,皮上有細毛,它是躺在地上的;茄子小,顏色是紫的,柄上有小刺,它是掛在枝上的)

四、指導分角色朗讀課文

(本課對話較多,要啟發學生讀出不同的語氣。)

1、過渡:燕子媽媽剛才悄悄地告訴我説:小朋友們和小燕子一樣能幹,能這樣快學懂了課文。能把我和小燕子和對話説得一次比一次進步呢?

2、出示對話投影。

老師來當燕子媽媽,小朋友當小燕子我們來讀這段對話。

3、生生對讀,評議。(小燕子的話讀得很好,燕子媽媽的話讀得很有感情等)

4、教師指導:燕子媽媽説話時態度親切,讀它説的話時,語速較慢,要讀出激勵的語氣。你説得對好你一次比一次有進步,要用讚揚的語氣來讀。範讀。

4、學生練讀。

5、分角色讀。(可個別學生讀,可分組讀,師生對讀)(注意朗讀小燕子説的話時語速較快,透露出它興奮的心情。)

五、課堂作業:

1、在指導學生看明白課後讀讀説説這個題目的要求後,照樣子讀讀説説,如比比,比一比;聽聽,聽一聽;説説,説一説

(如比比和比一比有什麼不同?加上一表示更好地去做。)

2還可再擴展一些,如:想想,想一想;問問,問一問。

六、佈置課外作業:

1、跟好朋友分角色朗讀課文。

2、跟爸爸媽媽説説,你為什麼喜歡這隻小燕子。

3、收集蔬菜、水果的圖片,説説它們的特點。

課程設計方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能在閲讀過程中獨立認識本課生字“盧、輾、籬”,理解並積累“親情 輾轉 親生骨肉 悲喜交集 無家可歸 遺忘”等8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瞭解課文所講的兩個故事,並能用想象的方法複述文中第二個故事。

3、初步懂得有了親情,有了愛,才有了真正的家。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能在語言環境中認識3個生字,8個詞語。

2、、在反覆朗讀課文後,理解“沒有親情的人和被愛遺忘的人,才是真正沒有家的人。”這句話的意思。

3、用想象的方法複述文中第二個故事。

教學媒體生字卡片,相應的課件,課文朗讀錄音。

課前學生準備預習課文,圈出生字

教學流程

(一)引入

1、(出示填空遊戲)進行四字詞語填空。

( )徒四壁 萬( )燈火 ( )境貧寒

重建( )園 ( )喻户曉 ( )( )户户

在這些詞語中,我們不約而同的填入了這個詞“家”。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6課。(出示課題)

(1)指名讀 (2)齊讀

(二)學習課文

1、(出示第二節)家究竟是什麼?書上向我們做了這樣的解釋。

(1)自由讀正確。

(2)指名讀

(3)齊讀

(4)教師引讀。

(5)男女對讀。

2、這是一篇富有哲理且感人的文章,想不想來學一學?

小組學習菜單:(1)組內輪流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用直線劃出“家是什麼?”的句子。

3、交流學習結果

(1)指名分節讀課文。正音。

(2)你找到哪些句子?(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第五節)

①指名説。出示“高堂華屋”“竹籬茅舍”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這兩個詞。

②自由準備。“竹籬茅舍”中“舍”是多音字,指導學生讀準字音“shè”

③讓我們合作來讀這段話。

4、這段話究竟是什麼含義呢?課文向我們講述了兩個故事,(出示詞語:洛杉磯 盧旺達)學習生字:盧

5、這究竟是兩個怎樣的故事呢?默讀課文1~4節。用一句話概括分別寫了什麼?(1)第一個故事的主人公是富翁;第二個故事的主人公是熱拉爾。

(2)出示填空:在洛杉磯,富翁。

在盧旺達,熱拉爾。

(3)概括第一個故事。

(4)讀讀1、2節。

(5)聯繫第五節,完成填空:

富翁有別墅,卻説自己沒有家,是因為。

(6)出示:在盧旺達,熱拉爾。

①概括第二個故事。

②(出示練習:熱拉爾説自己又有了家,是因為。)

請你結合第五節內容説一説。

③一起朗讀3、4兩節。

6、展開想象複述課文

(1)今天我們要繼續學習複述課文中的展開想象複述。複述時要把故事講清楚,還要選擇其中的一處展開想象,把故事説具體。

(2)自由準備

(3)指名説。

(4)教師指導

(5)再複述。

7、在這個世界上……(出示第五節)學生讀

(1)學了剛才的兩個故事,你對這兩句話會有更深的理解。(出示)

(2)家究竟是什麼?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對關聯詞,談談你的體會。

(雖然……但是…… 不僅……而且……)

①小組準備

②指名4-6人。

8、再讀第五節

(1)準備背誦。

(2)有感情地背誦。

(三)總結全文。

1、家是一個避風的港灣,我們可以在這個家裏棲息。

家是一個温暖的小窩,我們可以在此享受天倫之樂。

家是一個傾訴的地方,我們可以把苦惱和喜悦訴説。

家不需要有多麼華麗,只需要有許多火熱的心在一起,只需要有親情和愛!

2、今天同學們帶來了許多充滿親情的照片,讓我們欣賞這人世間最美最動人的精彩瞬間,讓我們為親情為愛,唱起那首熟悉的歌。

板書設計

16、家是什麼

別墅≠家 女兒=家

家=親情、愛

本課小結 在這節課上通過學習,學生從家是什麼?這個文中提出的問題,給予了概括總結的答案:家是充滿親情的地方,家是避風港、加油站、心中的驛站、温暖的河,從家的概念到家庭親情事例,從小家到國家,從美滿的家庭談到孤兒院,懂得有了親情,有了愛,才有了真正的家。

反饋教學效果的作業 看一看,比一比組詞。

公()日()展()

翁()旦()輾()

課程設計方案 篇七

一、課程設計

本課程以典型工業產品二級直齒圓柱齒輪減速器為核心技術,進行基於減速器生產過程的課程設計與開發。根據減速器生產過程,課題組對授課內容進行了重新整合,確定了車削、銑削、鑽鏜削、磨削及裝配五個教學項目,與減速器的加工過程相對應。本課程還以減速器的零件作為主要的學習情境,進行任務驅動教學;以減速器零件加工過程安排教學任務;以減速器零件加工安排實踐教學。整個教學過程均以減速器為核心進行設計的,充分體現了基於減速器生產過程的課程建設的思路。

二、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

(一)首先根據減速器的生產過程安排教學項目

減速器的生產過程是從零件的加工到部件的裝配。那麼在安排教學項目的時候,根據這個過程,先安排切削加工項目:車、銑、鑽鏜、磨(加工減速器零件),然後進行裝配知識的學習。

(二)按照零件的加工過程安排項目順序

通過市場調研發現,車削、銑削是學生從事最多的兩個工種,是金屬切削加工方法中最為主要的兩種,作為重點內容先學習,鑽鏜及磨削次之,所以先安排車銑後鑽鏜磨削。此外一般零件的加工都是由粗到精,車、銑兩類方法也是粗加工和半精加工的方法。而磨削是精加工的方法,所以由粗到精組織教學任務。

(三)以項目實現過程安排學習任務

下面以車削為例對這門課程的授課思路做一簡單的介紹,通過減速器的拆分拆分出傳動軸及端蓋等軸套類零件:

1、任務一:傳動軸是哪類機牀可加工的典型零件?———車牀。從而引入車牀的知識:包括車牀的應用、結構、分類等方面內容。

2、任務二:切削加工要用到刀具,車牀用什麼樣的刀具?從而導入車刀的知識。包括車刀的種類、使用、角度及磨刀方法等內容。

3、任務三:有了刀具了,工件如何在機牀上進行定位?從而引入夾具的知識。包括夾具的組成、典型夾具的結構及夾具的應用等內容。

4、任務四:具備了機牀、刀具、夾具等必備的條件後,如何在車牀上把這個零件加工出來?從而把車削加工的有關知識以這根軸為學習情境進行講解。

5、質量檢測:首先理論講解質量檢測的方法,然後讓同學們分組對自己加工出來的零件進行質量進行。以上5項任務完成車削部分的教學。每一個項目後面均設計了典型學習情境,每一各任務書後面均設計了學生用的工作單,每個工作任務後面還附了完成本任務的評分標準。在教學過程中完全理實一體化。此外對知識的講解是:先分解再整合,如分開講解車牀、車刀、夾具,後整合,在每個項目中都有相應的綜合實訓環節如車削綜合實訓。

(四)教學內容的具體表現形式

(五)教學設計思想與效果

1、將最後要實現的目標進行分解:如:要達到學生能夠完整認識切削加工,並能夠編制工藝、加工出合格零件,先分步驟實施下列任務:機牀結構、基本操作;刀具;夾具。

2、將以上內容學生掌握後,進行系統整合;操作機牀加工零件;零件質量檢測。

(六)學習情境及課時分配四、主要教學方法

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確定與其適合的教學方法,針對《機械製造》的課程特色,主要採取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一)六步教學法

本課程主要採用六步教學法:授課過程為:學生信息收集-制定計劃-選擇方案-目標實施-信息反饋-成果評價,學生參與問題解決的全部過程。教師再這個過程中知識一個指導者,學生是教學主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較高。

(二)案例分析法

由於《機械製造》是一門較為綜合而且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因此,針對本課程開發出了適應這門課特點的案例分析法。就是在介紹各個課題的時候分別以典型零件為例,通過這個實例的講解,把本章所涉及到的知識點貫穿起來。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減速器”這一典型零件,通過減速器不同零件的加工和整體裝配來學習相關內容。

(三)分組討論法

在有些授課環節上採用了分組討論法,如在講授加工工藝的制定內容時,學生分組討論,制定工藝,共同分享成功後的喜悦,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五、教學基本保障條件

1、工業用二級直齒圓柱齒輪減速器10套、配套圖紙10套;

2、測繪工具10套;

3、普車及配件10台、銑牀及配件10台、鑽牀及配件10台、鏜牀及配件10台、磨牀及配件10台。本課程設計在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堅持“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設計學習情境,教學過程“以任務為載體、學生為主體、能力訓練為目標”,使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實現知識與能力並進,培養高技能人才。注:此課程設計獲得全國機械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三等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61jqp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