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西藏著名景點導遊詞

西藏著名景點導遊詞

西藏著名景點導遊詞

西藏位於青藏高原西南部,地處北緯26°50′至36°53′,東經78°25′至99°06′之間,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西藏著名景點導遊詞,歡迎大家參閲。

西藏著名景點導遊詞1

山南是指岡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以南地區,橫闊420公里,縱長329公里,總面積8萬多平方公里的地域。沿西南方向逶迤的喜瑪拉雅山脈將不丹、印度與山南分隔。山南北跨雅魯藏布江曲水大橋達拉薩,溯江而上往西可至日喀則,相反則抵達西藏平均海拔最低的地區--林芝。

山南海拔3600米,氣候温和,屬典型的高原河谷平原地區。岡底斯、喜瑪拉雅等高大山脈的巍然夾峙,使得此地降水頗豐,氣温也不似藏西、藏北那般嚴寒。橫貫于山南中部的雅魯藏布江正處中游,江面開闊,支流眾多,寬十數公里、長几十公里不等的河谷多有分佈。河谷兩側山地的高處是牧場,腰部是森林,谷底及河口則是肥沃的農田,最適宜於青稞、蕎麥、小麥等高原農作物生長,是歷史悠久的人類聚居區和農業發達區,自古享有“西藏糧倉”之美譽。

山南地區以澤當鎮為地區中心,山南地區下轄12個縣,現有藏、漢、回、門巴、珞巴等民族共29萬多人口,其中藏族佔98%。

山南是西藏自治區最富庶、歷史文化淵源最深厚的地區。由高地農業文明發展壯大而起的吐蕃王朝便是自山南興起的,因此,山南又被稱為西藏文明的發祥地並兩度成為西藏史上的統治中心。羣峯、湖泊、温泉、河谷組成了山南獨特的地理風光,雅礱河風景名勝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這裏有吐蕃王朝時期留下的藏王陵墓羣、西藏第一座寺廟--桑耶寺、雍布拉康、昌珠寺等著名的古寺、文化遺蹟。悠久歷史留下的豐厚的文化遺產以及神祕的宗教文化使山南成為旅遊者嚮往之地。

西藏著名景點導遊詞2

那裏是最接近陽光的地方,空氣因而透明;那裏是最接近神明的地方,心靈因而寧靜;那裏是最後的世外桃源,憧憬因而嚮往……

昌都地區位於西藏自治區東部、瀾滄江上游,是西藏自治區的東大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昌都地處三河一江地區(昂曲、扎曲、色曲、瀾滄江),藏語意為“水匯合口處”。

昌都是雪域高原的另一個世界,是鎖在橫斷山脈深處的一片淨土,孕育着神祕、孕育着恢弘、預支育着古老而獨特的高原文明。這裏湛藍的天空、蒼茫的草原、神山聖湖、亙古雪峯,無一不向世人昭示着永恆的魅力。而那獨特多姿的康巴風情、博大精深的藏傳佛教,也對人們充滿了無盡的誘惑。

昌都地處著名的橫斷山脈,這裏山高谷深,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以及它們的60多條支流像條條玉帶般盤繞其中。俯瞰昌都,萬峯突起,氣勢磅礴,座座山脈猶如巨龍昂首。遙望遠方,羣山崢嶸,江河縱橫,牛羊成羣,真讓人彷彿置身於雄偉壯麗的畫卷之中。

昌都地區高山峽谷相間排列,特有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大面積的森林,林海茫茫,一望無垠,樹種多達1500餘種,珍稀樹種繁多。

廣闊的森林和草原為眾多野生動物提供了理想的棲息之地。在昌都,野生動物多達400多種,約佔西藏的80%。珍稀動物有滇金絲猴、金錢豹、藏羚、白脣鹿、黑頸鶴、猞猁、盤羊、馬熊、錦雞等。在許多地方,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呈現出一派最美麗的自然畫卷。

昌都地形複雜,許多地方從谷底到山頂相差2000多米。因此自然景色帶有明顯的垂直分佈規律。山下是地毯似的草場,山腰是莽莽的森林,再上是五顏六色的杜鵑花叢,而山頂則是終年不化、重巒起伏的雪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昌都地區的典型氣候特徵。

昌都不但風光秀美,人文景觀也獨具魅力。作為康巴文化的腹地,昌都人文景觀豐富獨特,多彩多姿,極具神祕色彩。茶馬古道的沿線囊括了西藏原始宗教到藏傳佛教各個教派的寺廟。

昌都在藏語裏是水岔口的意思,扎曲、昂曲兩條河流在這裏交匯,成為瀾滄江的源頭。美麗的昌都鎮就坐落在這山與水之間。

西藏著名景點導遊詞3

阿里地處西藏的西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的屋脊”或“西藏的西藏”的稱謂,這裏地形獨特。該地區湖泊眾多,人煙稀少,有眾多美麗絕倫的的雪山,且險峻多姿,氣勢磅礴;有着數不清的湖泊和走不到盡頭的寬闊草原,各種高原珍奇動物和名貴的植物讓您博覽世界而不知疲倦。被佛教信徒視為“世界中心”的神山崗仁波欽和聖湖瑪旁雍措不管您以何種角色去審視,都會產生一種無形的肅穆和敬畏。還有古格王國遺址、託林寺、斑公湖自然風景區、鳥島、科加寺、獨特的地貌扎達土林、東嘎皮映洞窟壁畫、“古象雄文化”以及具有500年曆史的“普蘭國際市場”等,都宛如一顆顆璀燦的明珠,讓您顧盼流連。這裏有四條著名的河,即獅泉河、孔雀河、象泉河和馬泉河,分別是印度河、恆河、薩特累季河、雅魯藏布江的源頭。

在這片大約30萬平方公里遼闊的高原上生存着六萬六千多位藏族同胞,主要從事牧業和半農牧業。阿里地區共有七縣一鎮,獅泉河是阿里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這裏的海撥高達4200米,距拉薩1587公里,距新疆葉城1085公里,空曠的大地上,幾十裏不見人煙。

西藏是世界的屋脊,而阿里則是屋脊上的屋脊。儘管阿里的海拔非常之高,路途異常艱險,補給不足,交通不便,但它奇特的高原風貌勢不可擋地吸引着無數探險者們去征服它、體驗它、欣賞它。如今阿里越來越成為到西藏旅遊,或者説時尚旅遊中最熱門、最時尚的一程。

西藏著名景點導遊詞4

藏語稱“喜噶次”,意為“如意莊園”,位於拉薩以西250多公里的年楚河和雅魯藏布江匯合處,海拔3800米,面積3875平方公里,總人口8.2萬,是西藏第二大城市和宗教中心。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以藏族為主,有漢、回、蒙古、滿等13個民族。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歷史上稱日喀則地區為後藏,而日喀則為後藏的首府,是日喀則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和交通的中心,也是歷代班禪的駐錫地。

日喀則是西藏境內色彩最豐富的地區。既有遼闊的草原牧場,也有肥沃的河谷良田,還有茂盛的亞熱帶叢林和高海拔的冰雪世界。

日喀則一帶氣候温和、日照充足、農業發達,以糧食、油料、畜牧、蔬菜為主,是“西藏的糧倉”之一。日喀則的工業有地毯、服裝、皮革、鐵器、木器、金銀加工業、民族工藝品等6大行業。土特產有藏毯、卡墊、銀碗、銀包木碗等。日喀則以扎什倫布寺、夏魯寺等著名寺院名世。今天日喀則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公路交通四通八達。旅遊者從日喀則西行可至阿里,南去可到珠穆朗瑪峯自然保護區和尼泊爾,北往直達那曲,東至拉薩、山南。

古老的日喀則歷史悠久、文化發達。著名的江孜白居寺、薩迦寺、平措林寺、覺囊寺和帕拉莊園,以及面積達3萬多平方公里的珠穆朗瑪峯自然保護區均分散在它的周圍。一年一度的扎什倫布寺展佛節、跳神節,夏魯寺的西姆欽波節和藏戲演出,均以其獨特的風格享譽於世。

日喀則以其古老的文化、雄偉的寺廟建築、壯麗的自然景觀、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西藏最有吸引力的旅遊勝地之一。

西藏著名景點導遊詞5

柴達木──神祕多彩的“聚寶盆”,範圍包括格爾木市柴達木部分,德令哈市、天峻縣、烏蘭縣、都蘭縣、大柴旦行政區,冷湖行政區,茫崖行政區。旅遊區包括:格爾木旅遊區(含崑崙旅遊小區,鹽湖旅遊小區、雅丹旅遊小區);天峻-德令哈旅遊區(天峻旅遊小區、德令哈旅遊小區);都蘭旅遊區(都蘭旅遊小區、諾木洪旅遊小區)。

格爾木旅遊區擁有豐富的高品位旅遊資源,是青海省西部旅遊發展中心。格爾木為青海旅遊中轉樞紐和西部旅遊中心,以尋根朝覲、文化旅遊、洞經古樂、觀光購物、蒙古風情為主題。崑崙山是崑崙第一文化山,朝覲修煉聖地、華夏兒女尋祖地。格爾木是融觀光、娛樂、健身、修學、科考為一體的鹽湖旅遊勝地。它將是西北靚麗的,獨具魅力的高原旅遊名城,成為吐蕃、吐谷渾古文化研究重要科考園地。

柴達木是神仙福地,道教聖境、鹽湖之王,是神祕多彩的“聚寶盆”。柴達木旅遊區北依祁連、南靠崑崙,有八百里瀚海之稱。位於本區西南的崑崙山是崑崙神話的搖籃。巍巍崑崙,橫空出世,被世人譽為萬山之祖,亞洲的脊柱。玉珠峯、玉虛峯傳説是玉帝兩位妹妹的化身,終年積雪,多冰川。即使在盛夏六月,依然銀裝素裹,分外妖嬈,形成聞名遐邇的“崑崙六月雪”奇妙景觀。玉虛峯腳下是中華道教崑崙派發祥地的崑崙主道場。傳説是姜太公修煉五行大道四十載之地。山間奇峯怪石,飛禽走獸出沒。山谷崑崙河清澈見底。西王母瑤池,湖水粼粼,碧綠如染,清澈透亮,水鳥雲集。湖畔水草豐美,野生動物出沒,傳説是西王母舉行蟠桃盛會之所。崑崙神泉傳説是西王母釀製瓊漿玉液的泉水。

察爾汗鹽湖是中國最大的鹽湖,總面積5856平方公里,堪稱“中華第一湖”,形成了“沃野千里”的奇觀。察爾汗鹽湖是一個“不沉的湖”。由於鹽蓋異常堅硬,所以在湖面上可以修公路、建鐵路、造高樓,形成湖面車水馬龍,湖下碧波盪漾的奇觀。橫跨湖上長32公里的“萬丈鹽橋”,是世界上最長的鹽橋。整座橋由鹽鋪成,堪稱世界奇橋。察爾汗鹽湖上建有多座鉀肥廠,其中青海鉀肥廠先進的船採船運生產工藝構成鹽湖上一道亮麗的工業旅遊風景線。鉀肥廠內的大型人工鹽池,在日光照耀下,絢麗多彩,形成“鹽海玉波”的奇觀。此外千奇百態的鹽花、鹽腦、鹽鍾乳是鹽湖孕育出的自然奇觀。

位於本區西北的風蝕地貌雅丹羣,是世界最大最典型的雅丹景觀之一,尤其是南八仙,一里坪一帶,分佈面積達千餘平方公里,被世人視為魔鬼城,迷魂陣。南八仙一帶雅丹猶如一個動物世界,有“野馬奮蹄”,“駱駝昂首”,“巨鯨戲水”,“虎卧龍騰”,妙趣無窮。一里坪雅丹則是寶塔巍巍,千舟競渡,適入其間如入迷宮。

都蘭縣察汗烏蘇河畔分佈着唐朝二百餘座吐蕃墓葬羣,是我國最早發現的吐蕃墓葬羣。墓中出土的大量絲綢是南絲綢之路存在的重要證據。都蘭縣西部諾木洪文化遺址,是柴達木迄今了現的最大的古文化遺址,文化內涵獨特,別具一格。都蘭的貝殼山、海蝦山是古海遺蹤,滄海桑田的證據。

本區東部天峻縣迷人的草原風光和純樸的藏族風情。天峻八景之一的二郎洞傳説為西王母的降生地,高原綠洲德令哈有神奇一鹹一淡兩湖相連的褡褳湖,湖畔的外星人遺址至今無法考證其成因,引人探究。青鹽故鄉茶卡鹽湖有着迷人的鹽湖風光和美麗動人的傳説,更讓人留連忘返。109、315、215國道穿越本區,構成一個兀字形交通網絡,青藏鐵路一期直達本區中心城市格爾木市。格爾木市機場的開通將進一步完善本區交通條件,形成了本區完整的陸、空立體交通網絡。本區僅有二星級賓館一家,旅行社一家。旅遊基礎設施薄弱。

西藏著名景點導遊詞6

那曲地區位於西藏自治區北部,北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青海省交界,東鄰昌都地區,南接拉薩、林芝、日喀則三地市,西與阿里地區相連。

那曲地區下轄那曲、安多、聶榮、比如、嘉黎、巴青、索縣、班戈、申扎、尼瑪等10個縣,1個雙湖特別行政區,截止1995年底,全地區總人口為330286人,其中藏族326920人,佔總人口的98.98%,漢族3258人,其他民族108人。

那曲藏語意為“黑河”;整個地區在唐古拉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和岡底斯山脈懷抱之中,西邊的達爾果雪山,東邊的布吉雪山,形似兩頭猛獅,守護着這塊寶地。這片總面積達4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人們常説的羌塘。整個地形呈西高東低傾斜,西高,中平,東低,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中西部地形遼闊平坦,多丘陵盆地,湖泊星羅棋佈,河流縱橫其間。東部屬河谷地帶,多高山峽谷,是藏北僅有的農作物產區,並有少量的森林資源和灌木草場,其海拔高度在3500-4500米之間,氣候好於中西部。

那曲地區屬亞寒帶氣候區,高寒缺氧,氣候乾燥,多大風天氣,年平均氣温為-0.9℃至-3.3℃,年相對濕度為48-51%,年降水量380毫米,年日照時數為2852.6-2881.7小時,全年無絕對無霜期。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間,是乾旱的颳風期,這期間氣候乾燥,温度低下,缺氧風沙大,延續時間又長,5至9月相對温暖,是草原的黃金季節,這期間氣候温和,風平日麗,降雨量佔全年的80%,綠色植物生長期全年約為一百天左右,全部集中在這個季節,這時的草原一片青綠,萬物茂盛,人歡畜旺。

西藏著名景點導遊詞7

察爾汗鹽湖位於柴達木盆地中南部。海拔2670米,南距格爾木約60公里,北距大柴旦110多公里。南北寬40多公里,東西長140多公里,總面積為5800多平方公里。它是柴達木四大鹽湖中面積最大、儲量最豐的一個,也是我國最大的天然鹽湖,在世界排名第二。

察爾汗鹽湖,是一個以鉀鹽為主,伴生有鎂、鈉、鋰、硼、碘等多種礦產的大型內陸綜合性鹽湖。它有着極為豐富的鉀鎂鹽資源,其儲量達500億噸,是我國鉀鎂鹽的主要產地。

察爾汗鹽湖,地處戈壁瀚海,氣候炎熱乾燥。由於長期的風吹日曬,加之降水量大大低於蒸發量,湖內高濃度的滷水逐漸被結晶成鹽粒,尤其是鹽湖面被結成1-2米、乃至3-4米厚的鹽蓋,而且異常堅硬。這種鹽蓋承載能力很大,汽車、火車可以在它上面奔跑,飛機可以在它上面起落,甚至可以在它上面建房屋、蓋工廠。著名的青藏鐵路、敦格公路和我國最大的鉀肥廠察爾汗鉀肥廠,都是修建在察爾汗鹽湖之上的。

察爾汗鹽湖周圍地勢平坦廣漠,風光特異。整個湖面就象是一片剛剛耕耘過的陸地沃野,而上面卻沒有一株青草。風和日麗時,浩瀚無垠的湖面,熱氣升騰,波光閃閃,好象是碧波萬項的海洋,有時甚至還會出現變幻莫測的“海市蜃樓”,人們打從老遠可以看到湖面上不斷閃現的座座山峯,片片林海,或幢幢高樓。鹽湖上有萬丈鹽橋,鹽海玉波等景觀。

察爾汗鹽湖是柴達木四大鹽湖中開發較晚的一個,但卻是開發規模最大的一個。20世紀50年代初期,人們在察爾汗鹽湖上修築了我國第一座鹽橋公路。五十年代末期,來自四面八方的建設者在乾旱廣漠的鹽湖上安營紮寨,用土法生產出第一批鉀肥。以後,經過近30年的大規模開發建設,一座我國目前規模最大、年產量達100萬噸的大型鉀肥廠第一期工程已經竣工,可年產優質鉀肥20萬噸。與此相適應的其他設施也在湖畔聳立起來。不久的將來,察爾汗鹽湖將會變成柴達木的一座化工城。

西藏著名景點導遊詞8

納木錯是喜馬拉雅山運動凹陷而形成的巨大肖盆,現存的湖濱平原牧草良好,是天然的牧場。每當夏初,成羣的野鴨飛來棲息,繁殖後代。

納木錯,是藏語“天湖”的意思。它位於西藏拉薩市以北當雄、班戈兩縣之間。湖南是雄偉壯麗的念青唐古拉山,北側和西北側是起伏和緩的藏北高原。湖開狹長,東西長70公里,南北寬30公里,面積為1940平方公里。

大約在距今200萬年以前,地殼發生了一次強烈的運動,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巖層受到擠壓,有的褶皺隆起,成為高山,有凹陷下落,成了谷地或山間盆地。納木錯就是在地殼構造運動陷落的基礎上,又加上冰川活動的影響造成的。早期的納木錯湖面進非常遼闊,湖面海拔比現在低得多。那時氣候相當温暖濕潤,湖水盈盈,碧波萬頃,就如同一個大海。後來由於地殼不斷隆起,納木錯也跟着不斷上升,加上在距今1萬年以來,高原氣候變是乾燥,湖水來源減少,湖面就大大縮小了,湖泊則被抬升到現在的高度。現在湖面海拔471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大湖。青藏高原的窩爾巴錯,湖面海拔雖達5465米,但窩爾巴錯面積很小。南美洲的安第斯山雖有著名的高山湖——的的喀喀湖,面積達8330平方公里,但的的喀喀湖的海拔僅3812米,比納木錯低將近1000米。

納木錯的湖水來源主要是天然降水和高山融冰化雪補給,湖水不能外流,是西藏第一大內陸湖。湖區降水衡少,日照強烈、水分蒸發較大。湖水苦鹹,不能飲用,是我國僅次於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

西藏著名景點導遊詞9

喜馬拉雅山脈和念青唐古拉山脈似兩條巨龍橫空出世,由西向東平行伸展,在東部與橫斷山脈對接,形成羣山環繞之勢,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東南部的林芝地區就靜卧在這三大山脈的懷抱之中。有人稱它是西藏的瑞士,也被稱為西藏的江南。

山青水秀的林芝藏語意為“太陽寶座”,它的東面及東北部與雲南省、昌都地區相連,北面是那曲,西部和西南部分別與拉薩市、山南地區相鄰,南部又與印度、緬甸兩國接壤,邊境線長達1006.5公里。林芝地區下轄林芝、米林、工布江達、墨脱、波密、察隅、朗縣7個縣,總面積約11.7萬平方公里,人口14萬多。

林芝地區地處藏東南雅魯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海拔最低的地方僅僅900米,氣候濕潤,景色宜人。其主要城鎮和景區有錯高湖景區、八一鎮、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景區。其中首府八一鎮位於尼洋河畔,是該地區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

林芝的森林原始景觀保存完好,高原挺拔的西藏古柏、喜瑪拉雅冷杉、植物活化石“樹蕨”以及百餘種杜鵑等等應有盡有,素有“天然的自然博物館”、“自然的綠色基因庫”之稱。其中布裙湖一帶還是傳説中野人經常出沒的地方。

林芝是門巴族、珞巴族等少數民族的聚居地,他們的生活習慣及宗教信仰皆保留着濃厚的傳統色彩,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情。古老的傳説、淳樸的民俗與氏族、村寨的圖騰崇拜、宗教神話聯繫在一起,給這些古老的民族、遙遠的居地籠罩上了一層原始而又神祕的色彩。古老的傳統文化以及藏傳佛教和本地興起的本教的盛行,使林芝擁有著名的寺院等人文景點,與南迦巴瓦峯、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巴鬆錯以及察隅、波密等獨特的自然風光構成了豐富多采的旅遊景觀。

西藏著名景點導遊詞10

類烏齊藏語意為“大山”位於西藏東部,昌都地區北部,距地區所在地昌都鎮105公里。全縣面積614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約4.767萬畝,草場面積505.4萬畝,林地面積108萬畝。總人口約4萬人,轄2個鎮,8個鄉,105個行政村,255個自然村。

類烏齊東部屬典型的藏東高山峽谷地貌,西部屬藏北高原地貌類型,由西北向東南呈西高東低趨勢,平均海拔4500米。氣候屬高原温帶半濕潤氣候類型,空氣、光照充足、年温差小、夜温差大。年日照時間為2163小時,年無霜期50天左右,年降水量大約為566.4毫米。經濟以牧業為主、農、牧、林相結合。區域經濟劃分為西北高寒草甸草場、西南高山峽谷林牧區、東部高山峽谷農、牧、林區、北部乾熱河寬各半濕潤農牧區。農作物主要有青稞、小麥,主要飼養犛牛、犀牛、黃牛以及綿羊、馬等、林木以鬆、柏、桑為主。現有電力、森林、機械建築、採礦、藥材加工等基礎工業。民族手工業產品主要有各種金銀首飾、民族宗教用品、氆氌、地毯等。縣政府所在地桑多鎮周圍森林茂密、郵電、通訊、醫療衞生、財政金融、商業貿易、文化教育等社會服務設施齊全。

每年藏曆6月15日在類烏齊縣舉行的“仲確節”,是藏東地區最大的宗教節日,有820_年的歷史。屆時青海、四川、雲南等地的人們蜂擁而至,在此朝拜寺廟、轉山、進行物資交流,其場面熱鬧非凡。

類烏齊縣自然資源極為豐富,開發利用前景廣闊,也是經濟高速發展所依託的主要優勢。概括起來有林業資源、礦產資源、水產資源、貴重藥材和植物資源、旅遊資源和畜產品資源等。

林業資源:類烏齊縣森林密佈,大部分保持着原始生態,也是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經初步測定木材蓄積量為870多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26%。野生樹林有松樹、柏樹、樺樹、野白楊等喬木類和杜鵑樹、婆婆柳等各種灌木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69mjg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