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自負是什麼意思,青少年自負心理如何引導精品多篇

自負是什麼意思,青少年自負心理如何引導精品多篇

自負是什麼意思,青少年自負心理如何引導精品多篇

自負是什麼意思,青少年自負心理如何引導 篇一

現在很多孩子也存在着自負心理的問題。而孩子產生自負的原因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父母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產生自負心理的最大根源。由於優越的家庭條件,很多父母在自身的生活表現中常常會一副目中無人的神態。孩子耳濡目染,也容易滋長虛榮自傲的心理,養成愛炫耀自己、嘲笑他人的習慣。

二是家長過分的溺愛

家長過分的溺愛導致孩子看不起別人。父母片面的溺愛和誇獎,就會讓孩子認為別人不如自己,而不能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從而產生自以為是的自負心理。

其實自負的孩子往往就如“坐井觀天”。一旦當他們遭到失敗和挫折時,很容易從自負走向自卑。那麼怎樣擺脱自負心理,讓孩子健康成長呢?

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生活中,教育孩子之前,身為父母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態,正確客觀地認識自己,謙虛做人,才能把這種品德逐漸地傳染給孩子。

引導孩子客觀地看待自己

要教育孩子懂得每個人的身上都有缺點和不足。讓他們學會正確客觀地看待自己。適當地誇獎讚揚他們的優點,適時地批評指出他們的缺點。

幫孩子認識到驕傲的危害

在孩子產生自負心理時,必要時要讓孩子經歷些失敗和挫折,並且正確的引導孩子反思自己的不足。

當孩子陷入自卑的時候,父母要給予適當的鼓勵和支持;當孩子陷入自負的時候,父母也要幫助孩子端正心態,健康成長。

逐漸改變對孩子的評價方式,對孩子的評價應客觀實際。

孩子總是有不足的地方,家長不要因為溺愛孩子就不切實際地吹捧孩子,尤其不要在客人面前沒完沒了地表揚孩子,這樣易形成孩子的自負心理。

給孩子適當的批評

。家長對孩子的表揚要適當,對孩子的批評也要恰如其分,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掩耳盜鈴、視而不見,而要客觀地指出孩子的不足。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

讓孩子養成獨立生活的好習慣,給孩子創造一點兒遭遇挫折的機會。

經歷適當的挫折可使孩子心理機制健全,不至於過分自負,經受不住任何打擊。

家長要改變自己的教育觀。

孩子身上的缺點多半是由於成人教育方式不當所引起的,無論是孩子的自理能力差,還是孩子的意志軟弱、自負心理嚴重,多半是家長過分溺愛孩子、保護孩子所導致的。所以,我們建議家長們一定要理智地愛孩子,科學地愛孩子。

讓孩子多一些接觸社會的機會。

當他們看到外面紛繁複雜的世界,接觸到比自己更優秀、更具專長的人,認識到“強中還有強中手”,就不會為自己的一點點小成績而自負了。因此,建議家長多帶孩子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而不要“坐並觀天”,夜郎自大。使孩子在輕鬆愉快中感受到,山外有山, 樓外有樓; 學無止境, 誨人不倦!

自負是什麼意思,青少年自負心理如何引導 篇二

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遇見很多的問題,只要及時的解決或者調整就不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如果因為太過自負而引發問題,要如何引導呢?

克服自負青少年心理問題有四招

一、提高自我認識

要全面的認識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又要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不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抓住一點不放,未免失之偏頗。認識自我不能孤立地去評價,應該放在社會中去考察,每個人生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都有他人所不及的地方,同時又有不如人的地方,與人比較不能總拿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不足,把別人看得一無是處。

二、與人平等相處

自負者視自己為上帝, 無論在觀念上還是行動上都無理地要求別人服從自己。平等相處就是要求自負者以一個普通社會成員的身份與別人平等交往。

三、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自負

我們既要看到自己的過去,也要看到自己的未來,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不要因為一時的成功而變得自負,毀了自己的前程。

四、接受批評是根治自負的最佳辦法

自負者的致命弱點是不願意改變自己的態度或接受別人的觀點,接受批評即是針對這一特點提出的方法。它並不是讓自負者完全服從於他人,只是要求他們能夠接受別人的正確觀點,通過接受別人的批評,改變過去固執已見、惟我獨尊的形象。

上述的幾點就是大家在生活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如果青少年出現心理異常的情況,一定要及時的調整自己的心理,否則的話,就難以讓自己的的心理保持健康。上述的幾種方法就是大家可以嘗試的。

如何區別自信和自負

自信和自負,沒自尊

自負就是自己過高地估計自己。人的自我意識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自我認知,自我意志,自我情感體驗。人評價自己,要靠自我認知,有的人過高地評價自己,就表現為自負;有的人過低地評價自己,就表現為自卑。 自負往往以語言、行動等方式表現出來。自負的人讓人感覺很牛。有一些人表面上也讓人感覺很牛,但是不一定是自負。 自負實質是無知的表現。主要表現在不自知。

俗話説:“自知者明”,“人貴有自知之明”。無知有兩種表現,一是盲從,二是狂妄。自負有時表現為狂妄。 自負與看不起人還不完全相同。自負主要是過高地估計自己,有時表現為看不起身邊的人。 自信是一種感覺。一個人的。成長,然後成功,往往靠這種感覺。這種感覺引導了你的判斷。一個正確的判斷,不僅決定你在一件事情上的成敗,更重要的,它就是你走向哪個方向的分界線。比如有兩個人,有着同樣的環境,其中一個突然就上去了,另一個人可能永遠都上不了這個台階。最重要的區別是他做出了什麼樣的判斷。

這個東西無法用考試分數來衡量,但卻具有決定意義。我從小到大,周圍總是有很多人,只因一念之差,後來就一切都不同了。 自信是一個人戰勝恐懼的渴望。自信就是我們對自己的成長能力抱有信心。我們應當像自己期望的那樣成長起來,但是我們又總是怕這怕那。其實最恐懼的事情不是別的,而是恐懼本身,所以自信是在戰勝恐懼中獲得的。你只要留意一下,就會發現自信不是與生俱來的,自信需要培養。可是,人們總是夢想不付出代價就獲得自信,就如同他們總是夢想不用勞動就獲得財富一樣。

形成自負的原因

一是過分嬌寵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個人自負心理產生的第一根源。對於青少年兒童來説,他們的自我評價首先取決於周圍的人對他們的看法,家庭則是他們自我評價的第一參考系。父母寵愛、誇讚、表揚,會使他們覺得自己“相當了不起”。

二是生活中的一帆風順

人的認識來源於經驗,生活中遭受過許多挫折和打擊的人,很少有自負的心理,而生活中的一帆風順,則很容易養成自負的性格。現在的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如果他們在學校又出類拔萃,老師又寵愛他們,就會養成自信、自傲和自負的個性。

三是片面的自我認識

自負者縮小自己的短處,誇大自己的長處。自負者也同樣缺乏自知[]之明,同時又把自己的長處看得十分突出,對自己的能力評價過高,對別人的能力評價過低,自然產生自負心理。當一個人只看到自己的優點,看不到自己的缺點時,往往會產生自負的個性。這種人往往好大喜功,取得一點小小的成績就認為自己了不起,成功時完全歸因於自己的主觀努力,失敗時則完全歸咎於客觀條件的不合作,過分的自戀和自我中心,把自己的舉手投足都看得與眾不同。

四是情感上的原因

一些人的自尊心特別強烈,為了保護自尊心,在交往挫折面前,常常會產生兩種既相反又相通的自我保護心理。一種是自卑心理,通過自我隔絕,避免自尊心的進一步受損;另一種就是自負心理,通過自我放大,獲得自卑不足的補償。例如,一些家庭經濟條件不很好的學生,深怕被經濟條件優越的同學看不起,裝清高,在表面上擺出看不起這些同學的樣子。這種自負心理是自尊心過分敏感的表現。

正確認識自負

人不能沒有自負。尤其對青少年來説,在適當的範圍內,自負可以激發他們的鬥志,樹立必勝的信心,堅定戰勝困難的信念,使他們能勇往直前。但是,自負又必須建立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脱離實際的自負不但不能幫助人們成就事業,反而影響自己的生活、學習、工作和人際交往,嚴重的還會影響心理健康

如何克服自卑心理

一個人由於缺乏成功的經驗,缺乏客觀的期望和評價,消極的自我暗示又抑制了自信心,加上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惡劣的生活境遇等等原因導致了自卑心理的產生。這種心理常表現為抑鬱、悲觀、孤僻。如果任其發展,便會成為人的性格的一部分,難以改變,嚴重影響人的社會交往,抑制人的能力發展。那麼如何來克服自卑心理呢?

首先,要有意識地選擇與那些性格開朗、樂觀、熱情、善良、尊重和關心別人的人進行交往。在交往過程中,你的注意力會被他人所吸引,會感受到他人的喜怒哀樂,跳出個人心理活動的小圈子,心情也會變得開朗起來,同時在交往中,能多方位地認識他人和自己,通過有意識的比較,可以正確認識自己,調整自我評價,提高自信心。

其次,要不斷提高對自我的評價,對自己作全面正確的分析,多看看自己的長處,多想想成功的經歷,並且不斷進行自我暗示,自我激勵:“我一定會成功的”,“人家能幹的,我也能幹是,也不比他們差”等等,經過一段時間鍛鍊,自卑心理會被逐步克服。

最後,要想辦法不斷增加自己成功的體驗,尋找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作為試點,努力獲取成功。如果第一次行動成功,使自己增加了自信心,然後再照此辦理,獲取一次次的成功,隨着成功體驗的積累,你的自卑心理就會被自信所取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6lyy5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