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冬至大如年是什麼意思含義精品多篇

冬至大如年是什麼意思含義精品多篇

冬至大如年是什麼意思含義精品多篇

冬至大如年意思 篇一

我們先從它的起源開始説起。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的一個,關於冬至最早的記錄是在商末周初,周公用土圭法測影“樹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長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長一丈三尺五寸”。古人講: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也就是説從這一天起陰氣盛極而衰,而陽氣漸長,此後白天一天比一天長,開始了下一年的循環,是一個大吉的日子。其後,這一節日沿用至今,已有三千多年了。

商周時期通行周曆,其中以現在的十一月為正月,還明確規定了冬至的前一天為歲終之日,也是現在的除夕,冬至當日就是春節過年的日子。《周禮春官·神仕》上記載:“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其目的就是祈求消除國中的疫疾,減少荒年與人民的飢餓與死亡。

在這一段時期,冬至就過過年。

到了漢朝,武帝開始實行夏曆,即以正月為歲首(也就是我們現在的農曆),正式把過年和冬至分別開來,獨立慶祝。《後漢書》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也就是冬至的時候,君不聽政,文武百官也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民間也要休市,親朋好友互贈美食美酒,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熱鬧程度不亞於過年。而且漢代冬至有五天假期,相當於我們現在的春節假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晉書》記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

唐宋時期,冬至與歲首並重。唐朝時期,冬至放假七天(和現在春節一模一樣)。宋朝《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這一慶祝儀式與過年無異。

一直到清朝,《清嘉錄》明確説明“冬至大如年”。

不過,這應該是最後對冬至這麼重視的時期吧!現在來説,人們已經完全對於冬至無感了,慶祝活動那是更不用説了,基本沒有。現在最重視冬至的應該是做養生類的產品或者媒體了吧,因為只有他們才會在冬至的時候大肆宣揚一下,要注意飲食和養生。

其實,在古人看來,冬至的重要性又何止這些。

在古代,冬至還可以用於預測未來的天氣,有“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的説法。這是直接預測過年的天氣的:如果冬至是陰天,那麼過年就是晴天;相反,如果冬至晴的話,過年的時候就有可能是陰天,甚至下雪。不相信的夥伴可以以今年的冬至天氣和明年過年的天氣印證一下。

冬至簡介 篇二

冬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270°(冬至點),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又稱為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在北極圈以北,這一天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之下,成為北半球一年中極夜範圍最廣的一天。對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陽高度最低的一天。就北京市區來説,冬至這天白晝僅有9小時20分,而正午太陽高度也僅有26°42'。冬至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約50%。冬至節屆即一陽生,新歲實始。《載敬堂集》載“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冬至節,春之先聲也。冬至過後,夜空星象則完全換成冬季星空,並且從今天起開始“進九”。而此時的南半球正值酷熱的盛夏。

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然而多數人並不知道,冬至的起源居然是來自於一次國家層面的都城規劃。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測影,在洛邑測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為土中,這在當時有着政治意義的舉動,卻成了影響後世幾千年的節日之一。[2]

周公到洛陽,用土圭法測得洛陽所處的地方即為“天下之中”,然後開始占卜國家社稷的吉地。《尚書·洛誥》記載:周公“朝至於洛師”,對洛陽周邊的幾個地方做了考察,最後確定澗水東、瀍水西、瀍水東皆“惟洛食”(都是興建宗廟社稷的好地方)。周公通過“土圭測景”選定洛邑基址的史實,被載入了古代典籍,也被後人奉為封邦建國的成法。

“土圭測景”的目的是找出“土中”(中國的中心)。這種方法的要義是“樹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長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長一丈三尺五寸”(即豎起高為8尺的標杆,在夏至日觀測,中午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5尺),“測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驗四時”。用這種方法測到的就是“土中”洛陽、“洛邑”的理論位置。

依周公測影所定的天下之中,周人詳細規劃了滅商後的第一座國家都城,《逸周書·作雒》載:“乃作大邑成周於土中,……南繫於洛水,北因於邙山,以為天下之大湊。”。“定天保,依天室”,國家社稷(都城、宗廟)完成之後,周公在成周明堂制禮作樂,詳細制訂了國家禮儀制度,據記載,周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也就是説,周公選取的是經土圭法測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長的一天,為新的一年開始的日子。

由周到秦,以冬至日當作歲首一直不變。至漢代依然如此,《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也就是説,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冬至。冬至又被稱為“小年”,一是説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於周代,盛於唐宋,並相沿至今。周曆的正月為夏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於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説專門過“冬至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3557d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