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圓明園的毀滅教後反思 篇一

動態的課堂追求實效的發展

我執教完《圓明園的毀滅》之後,回想整個過程。在這次磨課中,我對這篇課文進行三次備課,每一次備課都經歷不一樣的思考。備課只是課堂教學的前奏,上課是課堂教學的平台,課後評議是課堂教學的診斷糾正,我認為這是以磨課作為教學的新起點,追求教師教學發展的長遠之路。本次磨課研修的任務主要圍繞教學目標的制定與落實展開的,我是執教的老師,也注意在這方面進行思考和總結。我有了新的思考,主要有以下方面。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二

2010年12月15日,我參加了濟寧市語文教學能手比賽。13日的下午抽籤確定上課的內容。我抽到的上課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21課《圓明園的毀滅》,這是一篇精讀課文。一天多的時間,既要熟悉教材,設計教案,又要製作課件,那緊張是可想而知的。雖説有近25年教學經驗,但也不敢輕視。若説連做夢都是“圓明園”,那是毫不誇張的。歷經潛心地研究教材,精心地設計教案,心地製作課件,於15日那天成功執教了此課。至於成績如何,且不評説。就執教的過程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一堂課,經過反思才能促進教學。一堂展示課,更需要反思,這樣才能真正提升教學,成長自我。為此,我對執教《圓明園的毀滅》一課進行反思。

《圓明園的毀滅》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題目為“毀滅”,卻用了大量的篇幅寫它輝煌的過去,把美的東西毀滅了,這是一個悲劇。魯迅先生説過:“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看。”所以,“圓明園”這一“毀滅”的悲劇,更能激起學生的痛心與仇恨。文章前後內容為圓明園的“輝煌”和圓明園的“毀滅”,這兩者緊密聯繫,一揚一抑,一美一毀,愛恨交織,通過閲讀感悟,讓學生了解這一屈辱的歷史,激發愛國之情。這就是教學的重點。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引導學生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其昔日輝煌景觀是教學的難點。

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據此,本課教學設計緊扣“以人為本”“以學定教”,“以讀為本”“以讀促情”,“以情為本”“以景激情”“以史激情”之理念,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情感為主線,以教材為主源的原則。引導學生在閲讀中有所思,在閲讀中有所悟,在閲讀中激發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落實這一理念,讓學生歷經“走近圓明園——走進圓明園——走出圓明園”的教學流程,使學生“愛之深,恨之切”的情感,在閲讀中飛揚。

一、激情導入,走近圓明園。

上課伊始,開門見山地板書“圓明園”三字,齊讀後,讓學生就瞭解“圓明園”的有關信息作以簡單的介紹。而後,教師補充相關資料。特別針對“圓明園佔地5200餘畝”與當時上課的多媒體教室進行比較(我臨時速算出多媒體約200平方米):圓明園佔地面積是多媒體教室的1700倍。就是如此,學生也不可能立刻建立圓明園佔地多大的概念。我就先讓學生在頭腦中思考多媒體教室的10倍有多大,然後依次思考100倍,1000倍,10000倍,17000倍,最終,讓學生對圓明園佔地面積之大有初步的概念。

學生對圓明園有了初步瞭解後,我深情感歎道:“同學們,就這樣一座被世人稱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在1860年10月,被兩個強盜的一把大火‘毀滅’了。”感歎的同時板書“的毀滅”三個字。至此課題目板書完畢。再讓學生齊讀課題,並強調“毀滅”要讀得低沉、哀緩。

而後,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並交流初讀課文後的感受。“辭動而情發。”學生“愛” “恨”之情感得以初步激發,已引導學生走近了圓明園。

二、以讀激情,走進圓明園。

學生默讀2、3、4自然段,並作簡單的批註。教師巡視點撥後,開始引領學生走進圓明園。

首先,讀悟第2自然段。讓學生在文本的對話中,在課件演示中理解“眾星拱月”之“獨具匠心”的佈局特點。

其次,品讀第3自然段。品讀中,引導學生抓住“有……也有……”“有……也有……”“……,還有……”“不僅有……還有……”等等一系列的關聯詞,理解圓明園中的景觀眾多;品讀中,引導學生理解“金碧輝煌”“玲瓏剔透”是什麼形態,“詩情畫意”“幻想境界”是何等美妙。建築及景觀之風格各異的特點,在學生的頭腦中初具映象。為進一步激發對圓明園景緻的讚美之情,通過課件欣賞“民族建築”“西洋景觀”相關圖片,同時,教師隨機補充有關資料,如適時簡介“買賣街”“山鄉村野”“平湖秋月”“雷峯夕照”“蓬萊瑤台”“武陵春色”“西洋樓”……

為讓學生對圓明園建立整體美,課件播放圓明園復原視頻,教師隨課件聲情並茂地解説:圓明園被譽為“萬圓之園”,它是我國無數能工巧匠智慧的結晶。園中著名景觀達145處,風格各異,不僅有民族建築,還有西洋景觀。“漫步園內,有如漫遊在天南海北,飽覽着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彷彿置身在幻想的境界裏。”

至此,教師引領學生跟隨作者走進圓明園,盡情地飽覽了“恍若月宮”的奇景。

再次,品讀第3自然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為什麼説“它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然後,課件出示“青銅禮器、名人書畫和奇珍異寶”的典型圖片,讓學生對當時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而讚歎。

最後,引導學生迴歸朗讀第2、3、4自然段,讀出欣賞、自豪、讚美之情。此時,只有此時,學生才真正在文本載體的引領下,走進了圓明園。

可是,當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之後又是怎樣的情景呢?教師悲憤地説:“但是,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已灰飛湮滅。華麗的殿堂樓閣已成一片廢墟,讓人流連的美景人們心酸的回憶。園內的奇珍異寶,有的被毀壞,有的流落他鄉陳列在別人的博物館裏。這是為什麼?是誰毀滅了美?是誰毀滅了圓滿無缺、光明普照的圓明園?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憤慨地寫道:“有一天,兩個強盜走進圓明園,一個搶東西,一個放火。……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

引導學生自讀第5自然段,結合資料領會“統統”掠、“任意”毀、“放火”燒的強盜行徑和野蠻罪行。然後,播放電影“火燒圓明園”的片段。學生猶如走進圓明園,目睹了英法兩個強盜的無恥行經,仇恨的怒火油然而生。英發聯軍的滔天罪行深深烙在學生的內心深處,激起學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雄心壯志。

三、昇華情感,走出圓明園。

教師過渡語:“圓明園就這樣化為灰燼,就這樣不再真真切切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就這樣只能浮現在我們的夢中。圓明園的毀滅僅僅是我們炎黃子孫的損失嗎?不!”出示第1自然段,抓住兩個“不可估量”重點領悟。

教師蕩氣迴腸地總結:“這把火,燒燬了園林藝術的瑰寶;這把火,燒燬了建築藝術的精華:這把火,燒燬了耗資5億3千萬兩白銀、歷時151年才建成的萬園之園。但是,這把火,燒不毀英法聯軍的滔天罪行,燒不燬炎黃子孫的刻骨仇恨,更燒不毀中華民族的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頑強精神。圓明園的殘垣斷壁時時刻刻提醒我們:(引出)落後——就要捱打!”此時,學生會感慨萬千:對強盜的刻骨之恨,對祖國的深切之愛。在老師的激情下,讓學生拿起筆將內心的話語記寫下來。寫後,讓學生帶着或讚美或痛恨,或激昂或哀痛,讀一讀自己的感慨或抒懷。教室裏想響起的陣陣掌聲,將課堂推向高潮。

此刻,屏幕上出現八個大字:“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我的預案是讓學生齊讀而昇華情感。然而,我的靈感頓生:讓學生全體起立,舉起右拳,一起宣誓:“勿忘國恥,振興中華!”這聲音迴盪在氣宇軒昂的教室裏,這聲音迴盪在情緒激揚的每個學生的心頭!

一堂課結束了,這是一堂“愛”與“恨”的課,這是一堂“讚美”與“憤恨”的課。一堂課結束了,可學生們的愛國情懷卻飛揚起來。

總之,本課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文本為依託,以情感為紐帶,以現代技術為手段,以學生髮展為目的,力求着眼於自主閲讀,致力於課堂優化,努力營造和諧、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閲讀、自主感悟的能力,夯實學生語言文化的根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三

教學目標:

1、瞭解圓明園的輝煌和它的毀滅,使學生記住這一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2、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説説自己的體會。

3、學會本課14個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深刻含義,感受到圓明園昔日的輝煌。 難點:在輝煌與毀滅的強烈對比下,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並體會作者安排材料匠心。

課時計劃: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情感

1、同學們,法國作家雨果曾經説過:“人們一向把希臘的巴特農神廟、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競技場、巴黎的聖母院和東方的圓明園相提並論。如果不能親眼目睹圓明園,人們就在夢中看到它。”圓明園為什麼有如此的美贊?我們引以為榮的圓明園又經歷了些什麼呢?今天我每年就來學習21課《圓明園的毀滅》。

2、人們夢中的圓明園昔日究竟是怎樣的輝煌?它又是怎樣毀滅的呢?請同學們放聲朗讀,走進圓明園。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的讀音,把課文讀通順。

2、交流反饋,正音。

3、理解詞語

三、細讀課文,瞭解圓明園的建築風格

1、默讀課文,邊讀邊想,通過讀文,你對圓明園有了哪些瞭解?

2、讀後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悟課文

(1)感悟第二自然段

圓明園在北京的西北郊,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舉世聞名”指什麼?

(指圓明園在世界園林史上享有盛名)

(2)哪一部分介紹了圓明園的組成?找出後讀一讀

(3)感悟第三自然段

1你知道課文的哪個自然段寫了這舉世聞名的宏偉建築?

指名讀第三段

2圓明園的哪些建築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交流反饋

3感悟重點語句

圓明園中,有 的殿堂,也有 的亭台樓閣;有象徵着 的“買賣街”,也有象徵着 的山村鄉野。

請按課文填空,並仿照上面的句式用上“……有……也有……有……也有……”説一句話。

4代表我們民族特色的建築課文中列舉了哪些?

文中還有許多建築沒介紹到,你能想象下並介紹各大家嗎?

5指名讀圓明園的景物,腦海中想象。

6“漫步園中,有如漫遊在天南海北,包攬着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彷彿置身在幻想的境界裏。”讀這句話時會有什麼感受?應該用什麼語氣、心情來讀?

(欣賞、讚美、自豪)

四、課堂小結

人們夢中的圓明園只有這些宏偉的建築嗎?不!遠遠不止這些,下節課我們將繼續走進圓明園,欣賞我們的圓明園。

五、佈置作業

1、小字本、筆記本上的生字詞語練習

2、課堂作業本基礎部分

板書:

圓明園的毀滅

舉世聞名

建築宏偉:……有……也有……

教學反思:

《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但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課文所介紹的內容都已消失,無法再現,文章的內容相對單薄,缺少生動感性的描述,更缺乏對民族苦難的深層思考。

為了達到本課的情感目標,突破重難點,我出示了有關圓明園的資料、圖片,向學生展示了當年圓明園的輝煌之處: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教學中還注重以引導為主,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突出語文課“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熟讀成誦,在讀中感悟”的特點,課堂上留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採用自由讀、指名讀、默讀、賽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使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讓學生充分感知課文語言,品味語言去感受昔日圓明園的輝煌、美麗。使學生深切感受圓明園它作為萬園之園的獨特魅力,激起學生對昔日圓明園的無比熱愛,無限嚮往,從而萌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由衷地發出“圓明園真的太美了”這樣的感歎。

當學生沉浸在圓明園的輝煌中時話鋒及轉:“這樣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卻被毀滅了,是誰毀滅了它?為什麼會被毀滅?”引導孩子感受圓明園的毀滅———“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大火連燒三天,煙雲籠罩了整個北京城”等,這時組織學生説話練習:“假如此時你正在圓明園的廢墟旁,你最想説些什麼?”這樣同學們都感慨萬千。最後我再次組織學生通讀課文,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閲讀感受和體會,有的為圓明園的毀滅而感到惋惜〖〗,有的是對侵略者的行徑仇恨……讓他們認識到了他們這一代肩挑重擔,必須發奮學習,保衞祖國,決不讓列強再踏進國土一步,要讓莊嚴的五星紅旗永遠高高地飄揚。

在教學時由於課堂時間的限制,學生的思維發展、情感體驗沒有充分拓展開。在課上如果安排學生動筆下下自己的感受就更好了。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四

在教學中,我顧及到學生對歷史瞭解的渴求,對歷史瞭解的不多,對歷史不是親眼所見的事實,設計了讓學生通過網絡、書籍、其他媒體的認知辦法,讓學生得到一個全新的歷史觀,更加進一步讓學生真正實現以史為鏡,發奮圖強。另一方面,流出空間,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認識和需要,發表自己的感受,提高對歷史的認識水平,更加將愛國熱情得到進一步的增強。

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瞭解中國近代的屈辱歷史,我採用了圖片展示、音樂渲染、影像故事等手段和先“抑”後“揚”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步步深入思辨,用事實來見證,以達到既定的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幫助學生了解鴉片戰爭以來外國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使中國逐漸喪失了主權,遭受了巨大的民族災難。讓學生初步感受“落後必然捱打”的道理,激發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

2、課前,讓學生蒐集大量的關於“圓明園的故事,八國聯軍侵華的罪行”,這本身就是一種體驗教育。在整個蒐集的過程中,學生有了自己的認識。在交流中,學生逐漸建構起自己的觀點,有了自己的價值判斷,在教學中,學生通過前後對比,看到昔日美麗的圓明園變成了殘垣斷壁,心裏已經感到很沉重了,尤其是當看到火燒圓明園的錄像時,這種難過、憤怒的感情更是達到了高潮,再加上飽含深情、立意鮮明的點撥更是強化了學生的認識。

3、圓明園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我們的學生也無法親歷,也不想親歷那段悲慘的歷史,同時,由於課堂的限制,無法向學生全面展示那場浩劫的全貌。但是,我還是通過和學生們一起觀看影片來了解了火燒圓明園的歷史事件。孩子們又一次體驗着那段歷史給我們中華民族帶來的恥辱。這時的體驗可以説注入了生命意識的經驗。

教師動態的引導 篇五

備課中我確立的教學目標出發點有三方面,一是語文課程標準;二是學生學習的認知特點;三是教材的特點。這三方面中包含着動態的因素和靜態的因素。其中學生和教師的課堂交流是動態的,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思維碰撞也是動態的。因此,課堂教學就會有預設和生成。那麼,預設是教學目標的期待,生成包含預期目標的落實和新教學點的形成,這些都是動態的。不管是預設還是生成都有一致的地方,那就是教學目標的達成,圍繞課時目標的落實主要體現在課堂中進行的一系列活動和學生學習質量的高低,都是以落實教學目標為基本。那麼,我覺得課堂上能不能落實好教學目標,教師的引導是很重要的。

在備課中,我也具體考慮到課堂中教師的行為和教師言語的具體操作,可是在實際課堂中,面對學生時我的引導隨着教學一步步地進行也伴隨着變化。因此,我發現預設中的引導有些是沒有預期完成的,課堂中教師的引導又是進行教學的橋樑。所以,我的引導也應該不斷

地變化,以學生的課堂學習為基礎,對學生進行隨機地引導,從而努力落實教學目標。

課堂中,師生進行第一自然段的學習中,我讓學生自由朗讀“圓明園的損失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之後,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理解,學生的理解很多是質疑。他們結合自己的認識更多的想到:“為什麼是不可估量的損失?”,“皇家園林那麼多,為什麼單單圓明園的毀滅是不可估量的,還是世界歷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等等。我在預設教學中,沒有考慮到學生會有這麼多的疑問,我以為他們會依據這段的描述,談自己的理解,尤其是圓明園的毀滅方面。沒想到大部分學生是在懷疑作者的描述是否屬實,這就是課堂中生成的問題。可見,這對我也是一個無法預料的問題。如何接着學生的疑問進行下面的教學環節,繼續完成教學目標成為擺在我面前的問題。如果忽視不管,只説很好是不行的;如果就這些問題抓住不放,也是不可取的。我在課堂上的處理是先表揚學生的質疑態度,而後讓學生帶着自己的疑問繼續讀文章的二至四自然段。課下在反思中,我發現我的這種做法是有頭無尾,沒有讓學生在學完第四自然段之後進行自我回答。這是我失誤的地方,原因就出在教師的引導和教師對學生前後學習的完整性上把握不牢固,對學生的課堂實際學習現狀重視不高,總有種背教案的傾向,沒有真正意義上面對學生的實際學習。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六

寫在前面的話:

閲讀教學中,教師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朗讀是本學期我們語文組的研修主題之一,我們學校的兩位教師特別進行了同題研討。

【教學簡介及預設】

《圓明園的毀滅》是人教版課改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第七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在閲讀課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抓住語言文字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師備課預設的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過,激發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案例一

……

師:誰來讀第一自然段?其他學生注意聽,待會評議。

(師指名讀。)

一生讀第一自然段。

師:XX讀得怎麼樣?誰來評一評。

生:XX在讀的時候,讀到最後“損失”時有點快了,最後的“損失”應該讀慢點。

師:很好,誰再來讀一遍。

師指名讀。

一生讀,最後一詞讀的較上一個學生慢,但仍感覺倉促。

師:讀得如何?誰來評一下。

生:最後的“損失”讀得太快了。

師:那該怎麼讀呢?你能不能來讀一遍?

生讀,語速恰當,但輕重音沒有區分。

師:我們在讀書的時候要像小河流水一樣,有快有慢,有高有低,這樣才好聽,誰願意再來讀一遍?

一生站起來讀。

……

〖案例二

……

師出示“杭州西湖”“獅子林”等圖片。

師:孩子們,你們有什麼要説的嗎?

生:圓明園真是太美了!

生:圓明園真是園中之王!

生:古代的勞動人民真是太偉大了!

……

師:那你能不能通過讀來表達你的感情,或者説通過讀讓聽者感受到你的感情?

生紛紛開始讀。

師:誰願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感受?

師指名學生讀。

……

【反思】

這兩節研討課,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閃光點,都得到了老師們的認可。我們現在只就我們的關注點談一下。

兩位執教教師想讓老師們關注的是:語文課中,教師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朗讀。第一節課中,教師讓學生讀得不少,並對學生的讀做了輕重、快慢的指導,學生的評議也從輕重、快慢方面説,可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朗讀課文一樣的語速、一樣的輕重,是不是對文本一樣的理解?我們認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不能讓學生進行單純的模仿,要引導學生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獲得自己的感受和體驗。第二節課,教師沒對學生快慢、輕重作指導,只是讓學生把自己對文本的想像、理解通過朗讀表達出來,讀時,學生的重讀點,語速都不是完全相同,但能聽出來各有各的感受,都是挺有感情的。通過這兩節課,我們認為語文教學中有感情地朗讀應建立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創設情境要置於朗讀之前,服務學生理解文本,激發學生感情,幫助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七

《圓明園的毀滅》是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以“愛國情懷”為主題,四篇課文所涉及的年代、人物、事件各異,貫穿其中的是中國人代代相傳的愛國情懷,表現了中國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結合資料,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所以,在佈置預習任務的時候,我讓孩子們回家蒐集了很多有關圓明園的資料。

孩子們的收穫也是很讓人驚喜的,他們找到了圓明園廢墟的圖片,找到了圓明園文物的照片,找到了圓明園建造,毀滅的文字資料。但是在課堂展示時,出現了一個問題:學生在展示自己蒐集的資料時,不能很好地進行表達。所以,以後的課堂教學中,要加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訓練,讓學生學會有條理,有重點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課堂上,我們主要通過閲讀、分享體現圓明園昔日輝煌的句子,瞭解圓明園的佈局、建築風格和歷史文物。從而,帶領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第一句話“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這一環節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學生的分享跳躍性比較大,應該在教學設計中細化本環節的問題,比如,先讓學生了解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佈局、建築風格、文物)來描寫圓明園昔日輝煌的,然後再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分享。

通過對圓明園昔日輝煌的回顧,讓學生用一個詞來形容圓明園帶給自己的感受,從而對圓明園的藝術價值有更深的體會。昔日宏偉壯觀、美不勝收的皇家園林,在短短的幾天內化為一片灰燼。讓學生帶着這種情感反覆朗讀圓明園毀滅這一文段,這種巨大的心理落差更能激發學生對圓明園毀滅的惋惜對英法聯軍的痛恨。

“假如你正站在圓明園的廢墟旁,你想説些什麼?(對清朝統治者,對侵略者,對自己……)”這一環節在提高學生説寫能力的同時,更能激發孩子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本堂課教學過程中,留給孩子思考和交流的時間有些短,應該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深入思考,最好能讓孩子們將自己想説的話寫下來,以加深印象。

圓明園的大火早已熄滅,可是我們思考的腳步不能停止。今天的學習只是給同學們打開了一扇小小的門,希望可以通過這扇小門,讓孩子們懷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來的人生。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八

春暖花開_李楠楠

《圓明園的毀滅》是部編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14課的課文。課文主要通過昔日圓明園的輝煌壯觀來讓讀者記住屈辱的歷史,增強讀者的民族使命感,激發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

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題目為“圓明園的毀滅”,卻用了大量的篇幅寫它輝煌的過去,把美的東西毀滅了,這真是一個悲劇,更能激起讀者的痛心與仇恨。

課文第一自然段概括闡明瞭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與文章的結尾提到的“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首尾呼應,作者的痛惜、憤怒之情躍然紙上。第二至四自然段詳盡地介紹了圓明園的佈局、建築風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貴,再現了圓明園當年的宏偉壯觀。最後一個自然段介紹了圓明園毀滅的經過。

第一課時,我們主要進行了生字、詞語解釋的學習。簡單介紹圓明園,並從文中初步認識圓明園,整體感知課文。通過讀課文,學生能在引導下找出概括性的語句。知道了圓明園是一座什麼樣的園林。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是一座博物館和藝術館。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

通過小組討論,學生能夠理清文章的脈絡。第一自然段概括闡明瞭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第二自然段寫了圓明園的佈局。第三自然段寫了圓明園的建築。第四自然段寫了圓明園的文物。第五自然段寫了圓明園被毀的經過。可以根據段意,將課文分為三部分。並能總結出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

第一課時,我們進行的很順利。學生很積極,參與度很高。

第二課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1、先自由讀2-4自然段,讓學生找出佈局、建築、收藏的文物的特點,體會圓明園的美,感受昔日的輝煌。(佈局——眾星拱月,建築——建築宏偉,風格多樣。文物——歷史悠久,珍貴)

2、重點講述第三自然段。先自由讀課文,説出有哪些建築,建築特點。再觀看圖片,視頻,感受建築美,而後再次朗讀段落,體會建築美。

3、通過語言過渡到第五自然段。讓學生從讀中感受圓明園被英法聯軍化為灰燼的憤恨之情。讓學生説一説,讀到哪些詞語的時候,自己特別憤怒。(統統拿走,任意破壞,銷燬,放火……)找出動詞後再讀再體會。而後通過視頻觀看,激發同學們的愛國之心和對侵略者痛恨之情。

4、情感體悟。昔日的輝煌和如今的斷壁殘垣形成對比,引導同學們回答,為什麼會造成如此局面?如果你現在圓明園遺址前,你想説着什麼?

自己感覺設計思路還是清晰的,從對比中激發情感。激發學生對祖國燦爛文化的讚歎和熱愛之情,對侵略者的痛恨之情,激起同學們奮發圖強,建設祖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因為上一篇課文《少年中國説》已有鋪墊,只有少年強,國家才能強。

但是本次上課狀況並不理想,上課流程也完全沒有按照自己的預期進行。反思自己的教學,我發現自己課堂問題的設置比較含糊。在情感引領上比較欠缺。很多設計的環節並沒有展示出來。在課堂上,缺乏了對全體學生的關注。怕時間不夠,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較少,導致學生對情感的理解也不到位。學生僅僅是看了圖片和視頻,覺得很美,很驚歎。對祖國燦爛文化的感知上沒有更深層次的體悟。

通過這節課,我真切地體悟到教學問題必須具體,簡潔。問題過於籠統或者提出過於複雜,容易讓學生暈頭轉向,不知道如何下手,課堂上會出現比較尷尬的局面。學生不知所措的狀態會直接影響教師的情緒。教師的情緒又直接影響了課堂氣氛和課堂效果。教師情緒高漲更容易迸發教育靈感,課堂會更生動有趣。而教師低落的情緒,會讓學生不敢回答問題,讓課堂毫無生趣。而在老師引領下,將問題具體化、簡單化,就更容易讓學生參與進來,獲得成就感。當然此時,老師的評價反饋也是不容忽視的。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每次備課提醒自己問題設置具體化、簡潔化。把每一個問題寫成提綱呈現出來,也許就不會凌亂了。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九

《圓明園的毀滅》講述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痛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別具匠心。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的優秀篇章。課後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反思,有得有失,先談一下所得,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課文中的字詞教學要抓重點難點。

對於五年級的孩子,課文中的生字詞不可面面俱到,每個都講到。而是對於學生自己不能解決的字音、字和詞語講解即可。例如,這篇課文字音注意:估量的“量”在這裏要讀第二聲。玲瓏剔透的“剔”要讀第一聲。詞語重點講“眾星拱月”,要結合課文來理解,這個詞概括出圓明園的結構佈局。詞的字面意思是“拱:聚集、環繞。像許多星星聚集、環繞着月亮。”教學時我問:文中的“星星”指的是什麼?學生回答:“許多小園”。這裏的月亮指的是什麼?學生回答:“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這個詞語的意思在本段的意思就是:許多小園像星星一樣環繞着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的周圍。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而且對圓明園的佈局也瞭如指掌。

二、以讀代講,讀中感悟

魯迅先生説過:“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看。”教學時,我特別注重讓學生通過朗讀感知文本,品味語言去感受昔日圓明園的精美,壯觀,激起學生對昔日圓明園的無比熱愛,無限嚮往。只有“愛之深”,才會“恨之切”。課文第二部分內容教學的成功可為“毀滅”部分的教學埋下伏筆,以愛激恨,達到使教學結構優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這段的教學以讀為主,在讀中學生感悟到了圓明園之大,之美,在讀中學生也充分地體會到了自豪的情感。在讀中讓學生體會到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在內容的處理上,我力求做到詳略得當。如第三小節的第一句和最後一句,我引導反覆朗讀,因此,學生不僅認識到了景觀之美,還感受到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創造才能。而二——五句中涉及到的具體的景物很多,如果逐處景觀地講解,不但費時較多,學生還會產生厭煩之意。在這兒的教學中,我就抓住一個問題:“圓明園中只有這些景物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從而讓學生找出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

三、引導學生把閲讀、感悟、想象結合起來深入地理解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力求突出以下“三情”:

1、惋惜之情。

圓明園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它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中國人民為之惋惜。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它的毀滅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世界人民也應感到惋惜。

2、讚歎之情

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的“舉世聞名”讓我們自豪,值得世界人民讚歎。圓明園建築宏偉壯觀,充滿詩情畫意,“有如漫遊在天南海北,飽覽着中外風景名勝”,“彷彿置身在幻想的境界裏”。圓明園收藏着最珍貴的歷史文物,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兩處“最”,讚歎之情溢於言表。

3、仇恨之情

這樣一座世界上最宏偉壯觀的園林,這樣一座當對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竟然在幾天之內化成一片灰燼,怎能不激起讀者對侵略者的仇恨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統統掠走”“任意破壞、毀掉”“放火”燒園,這些詞語寫出了侵略者踐蹋人類文化的殘暴面目,令人痛恨。

但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我感覺《圓明園的毀滅》再現的畢竟是歷史,與學生生活的年代實在太遠了,在學生的腦海裏這是一個非常抽象的形象思維,學生很難理解和想象這麼一座歷經幾代皇帝辛辛苦苦設計、建立起來的美麗皇家園林就這樣在三天的`時間裏,在英法聯軍的手裏化為灰燼,這是多麼令人感到惋惜和可恨,這是我們中國人永遠不能忘記的一個恥辱,為了使學生有一個具體的形象思維,我特意播放了《火燒圓明園》的片段,映入學生眼簾的是圓明園的設計、建造、毀滅這一完整的歷程,嘔盡幾代皇帝心血的皇家園林就這樣化為灰燼已清晰地記入學生的腦海裏,頓時引起了學生們的憤怒、激起了他們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之情、告誡他們不要像統治者們的昏庸無能、激起他們發憤圖強、熱愛科學技術、振興中華民族的雄偉決心。學生們紛紛在課上談了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是那麼熱烈、那麼深刻、那麼感人。

沒有完美的課堂,只有遺憾的教學,這節課後也有不足提醒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改進:對於課前查閲的資料。學生僅僅停留在從電腦上機械的打印下來,不會有取捨的巧妙運用。改進辦法:課堂上不允許念資料,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回答。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十

《圓明園的毀滅》講述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痛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別具匠心。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的優秀篇章。

課後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反思,有得有失,先談一下所得,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課文中的字詞教學要抓重點難點。對於五年級的孩子,課文中的生字詞不可面面俱到,每個都講到。而是對於學生自己不能解決的字音、字和詞語講解即可。例如,這篇課文字音注意:估量的“量”在這裏要讀第二聲。玲瓏剔透的“剔”要讀第一聲。詞語重點講“眾星拱月”,要結合課文來理解,這個詞概括出圓明園的結構佈局。詞的字面意思是“拱:聚集、環繞。像許多星星聚集、環繞着月亮。”教學時我問:文中的“星星”指的是什麼?學生回答:“許多小園”。這裏的月亮指的是什麼?學生回答:“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這個詞語的意思在本段的意思就是:許多小園像星星一樣環繞着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的周圍。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而且對圓明園的佈局也瞭如指掌。

2、瞭解文章的結構條理。這篇文章條理清晰。教學時,學生先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每段的內容。之後,從觀全文,學生髮現: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概括闡明瞭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與文章結尾提到的“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首尾呼應。作者的痛恨、惋惜之情躍然紙上。第二自然段至第四自然段詳盡地介紹圓明園的佈局、建築風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貴,再現了圓明園當年的宏偉壯觀。第五自然段用精煉、準確的語言介紹了圓明園毀滅的經過。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這篇課文內容,又可以教給學生布局謀篇的方法。

3、讓學生寫讀後感。教學本課後,學生情緒高漲,義憤填膺。不僅對圓明園的毀滅痛心不已,還對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極度痛恨。我見此情景,問道:“同學們,屈辱的歷史深深烙在我們的心中,我們不僅僅是痛心,更應該是覺醒,讓這樣的歷史悲劇不再重寫,那麼作為今天的少年我們應該做的是什麼呢?請把你的感受寫下來。”把讀和寫結合在了一起。

沒有完美的課堂,只有遺憾的教學,這節課後也有不足提醒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改進:

1、對於課前查閲的資料。學生僅僅停留在從電腦上機械的打印下來,不會有取捨的巧妙運用。改進辦法,課堂上不允許念資料,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回答。

2、有感情的朗讀還不夠到位。特別是“對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認識不夠。所以,惋惜之情沒有讀出。今後加強朗讀訓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7kk69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