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機械專項技術報告多篇

機械專項技術報告多篇

機械專項技術報告多篇

【第1篇】省油菜生產機械化技術路線的探索調研報告

省油菜生產機械化技術路線的探索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油菜是我省主要油料作物和經濟作物,也是種植面積僅次於水稻、小麥的主要農作物,隨着優質“雙低”油菜品種的推廣和農作物種植結構的調整,油菜的種植面積也正呈逐年擴大的趨勢。20__年我省油菜種植面積為1447.1萬畝,20__年已達到了1504.1萬畝,增長了4%,畝均單產已由20__年的108.4kg提高到20__年的119.67kg,增長了10.4%;總產180.0萬噸,比20__年增長了14.80%。我省屬全國油菜優勢農產品區域,已經形成了沿江和江淮兩大集中優勢產區,是全國油菜主要生產基地之一,常年油菜產量居全國第二位,20__年油菜總產量156.8萬噸,佔全國的13.8。

由於油菜種植區域主要集中在水稻主產區,前茬作物為水稻,種植模式為稻--油。油菜的栽培方式有育苗移栽、直播(包括撒播、穴播)等,育苗移栽技術作為農業部門的主推技術是我省目前的主要栽植方式。

多少年來我省油菜生產一直採用以人工作業為主的生產方式,除耕整地、灌溉、病蟲害防治等環節可以與水稻生產機械化實現機具共享外,其關鍵環節機械化作業水平幾乎為零。以育苗移栽為例:在前茬收穫後,用拖拉機或耕牛對田塊進行耕翻,從起壟打穴、育苗、起苗、移栽洇水、施肥除草、收穫直至乾燥全靠人工作業。整個生產過程直接投入用工量12-13個工日,僅育苗移栽、收穫、乾燥等關鍵環節就需8-9個工日,已超過水稻全過程的用工量。使油菜生產成本高,種植效益低。據__省價格成本調查隊20__年調查統計每畝油菜純收益僅為22.67元。每年油菜收穫集中在5月中下旬,正遇江淮多雨季節,收割後的油菜籽常常因得不到及時的涼曬乾燥造成大量油菜籽發熱、黴變,全省每年造成的黴變損失在10左右。高強度的體力勞動,收穫季節的黴變損失,直接影響了農民種植油菜的積極性,制約了油菜種植規模的擴大和產出效益的提高。廣大農民在水稻生產機械化基本解決的感召下迫切要求解決油菜生產機械化的`問題,重點解決油菜栽植、收穫、烘乾等關鍵環節的機械化技術,跳出傳統的種植模式,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脱出來。因此,探索適宜的油菜生產關鍵環節機械化技術,減少用工量,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優質油菜的單產和效益,不僅是我省農機推广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而且對我省種植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經濟的改善有着十分現實的意義。

二、認真開展油菜生產關鍵環節機械化技術試驗示範

我站在省局的支持下,從“九五”末開始在油菜種植、收穫和烘乾等幾個關鍵生產環節開展了試驗示範工作,主要示範內容如下:

1、油菜機械化收穫試驗示範

為進行油菜機收試驗,指導全省的試驗示範工作,我站制定了《__省油菜機械化收穫試驗大綱》,並率先於20__-20__年在巢湖市居巢區兩次進行油菜機械化收穫試驗,宣城、馬鞍山、黃山、滁州、合肥、巢湖等市的有關縣市按照該《試驗大綱》也相繼進行了油菜機械化收穫試驗。試驗內容是對油菜機收的聯合收穫、分段收穫兩種工藝模式進行探索。油菜聯合收穫機械化工藝模式:該工藝採用改進的適宜油菜機收特點的稻、麥、油兼用型或專用型聯合收割機,在油菜適收期一次性完成油菜的收割、輸送、脱粒、清選等工序;油菜分段收穫機械化工藝模式:該工藝採用人工或割曬機等將油菜收割鋪放,利用作物後熟作用、晾曬2-3天后再由人工或機械揀拾將油菜喂入聯合收割機進行脱粒、清選。

通過試驗得到以下結論:

(1)、機械收穫省工省時節本增效,促進秸稈還田,培肥地力。

傳統的人工收穫方式,是一項使用工時多,勞動強度大的強體力活,收割1畝油菜需要1.5-2工日。採用機械聯合收穫每小時可作業3畝以上,極大地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工效,同時由於節約用工量可大幅降低生產成本。油菜聯合收穫的同時,將秸稈直接粉碎還田,對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結構都具有積極作用,同時避免了農民焚燒秸稈帶來的環境污染。

(2)機械分段收穫工藝模式難以實施,聯合收穫為當前主要工藝模式。

機械分段收穫工藝雖然有利於提高油菜成熟度,降低損失率。但相對聯合收穫多一道環節,且無相應機具:保有量較大的稻麥割曬機不適宜收割油菜,裝有撿拾裝置的油菜聯合收穫機在我省還是空白,因此目前還不具備實施油菜機械分段收穫的條件。

目前的油菜聯合收割機屬於兼用機型,即在原有稻麥聯合收割機基礎上加裝和更換部分裝置和部件,實現稻、麥、油三用,有利於提高機械利用率和經濟性,因而具有較強適應性。

(3)準確把握適收期是降低損失率的關鍵。

油菜機收損失率不僅是機收的重要指標,也是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影響損失率大小的因素除收割機性能、農藝配套措施外,重要的是操作技術。由於同一株油菜上下層角果的成熟期不一致,當上層角果已黃熟時,下部角果還處於青熟期,因此聯合收割機對油菜的適收期要求較嚴格,若機收過早,則由於作物潮濕,含水率高,不僅機器作業負荷增大,而且籽粒與莖杆粘連,難以清選、分離,造成脱粒損失和含雜率上升;若推遲收穫期,則由於油菜過於成熟容易炸莢,造成割台部分損失增加。從試驗得知油菜最佳適收期為黃熟末期至完熟前期,俗稱九成熟左右。另外,在同一天中避開中午高温期作業也有利於降低損失率。目前理想的機收損失率在8左右,該值低於人工收穫方式的損失率,農民對此基本滿意。

(4)通過試驗示範,選擇了比較適宜我省示範推廣的機型:湖州—200y、上海嚮明200、浙江三聯180、南通五山20__型稻、麥、油兼用型全喂入履帶自走式聯合收割機。

2、栽植機械化技術試驗示範

進行油菜栽植機械化技術試驗的目的主要有:

(1)、探索油菜栽植新技術,與油菜育苗移栽相比在不降低產量的前提下減少用工量,降低生產成本;

(2)、為有利於油菜機收探索適宜的栽植技術和選擇新品種。

根據我省油菜育苗移栽面積較大,該項技術已被廣大農民所接受的實際情況,我站也曾打算進行油菜機械移栽試驗,但由於國內農機科研部門研製的移栽機械工作可靠性不理想、性能還不能滿足移栽技術要求,進口移栽機械價格昂貴而放棄了這個打算。因此確定直播機械化技術作為油菜栽植的發展方向。

20__年我站制定了《油菜機直播技術實施方案》,該方案在總結各地已經取得機械直播油菜經驗的基礎上,詳細擬定了油菜整地機直播、免耕機直播、機開溝免耕覆蓋直播等三種直播技術的對比試驗方法,並由省局立項在宣城、滁州、馬鞍山、合肥、巢湖、六安、安慶設點試驗。經過試驗以宣城為代表的油菜機開溝免耕覆蓋直播技術和以滁州為代表的油菜淺旋耕機直播技術取得明顯成效,並顯示出較強的適應性。

油菜機開溝覆蓋免耕直播技術,是宣城市、廣德縣兩級農機部門經過連續多年的試驗示範,而總結形成的一項油菜機械化栽植新技術。該技術最大優點是省工、省時、節約成本。據測算:按傳統的人工移栽方式種植油菜,僅育苗移栽環節每畝約需4.5個工日以上,用機開溝免耕直播技術播種,每畝只需0.5個工日,兩相比較畝均節約4個工日,減少了油菜栽植的用工投入,實現節本增效的目的。該技術與傳統的人工移栽方式相比還具有:通過發揮機械優勢在最佳的時間內完成大面積種植計劃,充分利用10-11月份的有效光温條件促進油菜生長,獲得健壯的冬前苗;油菜適時機械播種,能夠獲得理想的畝基本苗數(10000株以上/畝),羣體優勢明顯,個體也能充分生長,個體與羣體協調而合理;抗倒伏能力強、病害輕。同時根據油菜的生長規律,採取一系列的農藝輔助措施,以適應油菜生長對水肥等營養的需要,所以產量明顯提高。應用該技術後經多點測產,主要油菜品種的產量達到175kg以上,略高於育苗移栽產量。

宣城市示範該項技術後油菜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冬閒田面積逐年減少。該市每年應用這項技術的面積近80萬畝,佔全市油菜面積120萬畝的70以上。20__年6月該項技術通過__省科技成果鑑定。目前該技術不僅在我省油菜主產區試驗示範,還輻射推廣到外省油菜主產區,20__年9月份河南省固始縣農機部門來我省考察後,引進開溝機100多台,當年實施面積就達1萬多畝。

滁州、馬鞍山等地試驗的油菜淺旋耕機直播技術,其主要機具為2bg-6b型油菜直播機,能在稻茬田一次性完成淺旋耕、播種、施肥、鎮壓等工序,並具有一播全苗、提高工效、減輕勞動強度等作用。與育苗移栽相比畝均節省用工3個工日。經試驗點測產主要油菜品種產量為174kg/畝,比育苗移栽同品種的產量增產24kg,增幅達16。

以上試驗結果還表明:直播油菜由於畝基本苗數高於育苗移栽的畝基本苗數(育苗移栽不足7000株/畝),油菜的株型相對較小,枝杆分叉和結莢部位較高,枝杆交錯程度明顯低於育苗移栽,因而有利於油菜機收。

3、烘乾機械化技術試驗示範

我省曾多次組織烘乾機械化技術試驗示範,但由於未能把握烘乾機械生產能力與當前農户經營規模的關係、解決用户對烘乾機械的認識問題(認為烘乾機械只有在陰雨天氣才能發揮作用,在晴好天氣使用烘乾機械是多此一舉,未能認識其在提高糧油品質、增效等方面的作用)、未能建立有效的運行機制等問題而使烘乾機械利用率低,經濟效益差,示範效果不明顯甚至產生負面影響。20__年我省承擔了農業部“糧食產地烘乾試點”項目,在該項目實施中除選用先進適用烘乾機械外,重點在建立有效的運行機制下工夫,選擇糧油收購加工企業作為示範對象,幫助引導其開展糧油收購加工、代烘等服務,取得了良好的示範效果。示範表明:

1.糧油機械化烘乾的優點

第一、油菜籽收穫後可以得到及時烘乾,擺脱對自然條件的依賴,減少油菜籽產後的黴變損失,保證增產增收;

第二、可以減少曬場佔地,降低涼曬成本,避免曬場涼曬造成的污染和浪費,降低勞動強度,提高農業生產率;

第三、採用低温乾燥處理,可以確保油料品質,增強油料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2.以糧油收購加工企業為依託,開展機械化烘乾作業,實現企業、農民真正雙贏。

由於收穫後的油菜籽含水率高,而收穫期大都是多雨季節,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晾曬,將發生發熱、黴變等現象,直接後果是出油率和成品油品質下降,油菜籽如不能及時地出售,就面臨着黴變的風險,意味着農户將要增大損失,減少收入,全國每年因黴變造成7-8的損失,我省高於全國水平。而擁有烘乾機械的糧油收購加工企業因具有相應的烘乾能力而可以大量收購儲存原料。由於糧油收購加工企業的敞開收購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農户的風險,也就是使農户增加了收益。農民以節約下來的涼曬成本讓利給企業,使企業降低了經營成本。烘乾機械化技術不僅成為農民與企業、農民與市場連接的紐帶,而且使糧油收購加工企業更加確保了產品的品質,提升了企業的技術含量和油產品的科技附加值,增強了企業發展的後勁。這已逐漸成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技術手段。

三、我省油菜生產關鍵環節機械化技術路線

經過全省各級農機推广部門幾年的試驗示範,現已基本探索出適宜我省的以油菜機直播、聯合收穫、小型低温烘乾為中心內容的油菜生產關鍵環節機械化技術路線。

【第2篇】機械加工技術專業調研報告

機械加工技術專業調研報告範本

為了適應經濟建設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中等職業教育體制改革,滿足社會對機械加工類中等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結合省市社會經濟發展和我校的實際情況。我校繼續申請開設機械加工技術專業。

一.學校基本情況

江蘇省張集中等專業學校(原名銅山張集職業高級中學)創建於1983年,是一所以農類專業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農村職業中學。1994年,被批准為江蘇省合格職業教育中心校, 1996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級重點職業高中。辦學20多年,學校堅持艱苦創業,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規範管理,提高質量,彰顯特色,走科學發展、內涵發展、集約發展之路。學校先後獲得“全國科教興農先進學校”“全國職業技術教育先進單位”、“全國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先進單位”、“江蘇省模範學校”、“江蘇省德育特色學校”、“江蘇省職業教育先進集體”、首批“江蘇省和諧校園”等,也成為中國青年星火技術推廣培訓基地、全國青少年文明禮儀教育示範基地和江蘇省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基地。目前學校已成為一所在蘇北地區乃至全省有一定影響力的職業學校。

學校現佔地334畝,建築面積5.7萬平方米,專任教師208人,“雙師型”教師77人,佔專任專業教師的61.29%,在校生3980名。學校基礎設施完善,實習實訓設備齊全,固定資產總值3915.1萬元,實驗、實習設備1657.4萬元。目前學校開設現代農藝技術、服裝設計與工藝、機械加工技術、數控技術應用、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汽車運用與維修、計算機應用、電子與信息技術、電子商務、中餐烹飪、化學工藝、工藝美術等12個專業,主幹專業5個,均為市級以上示範專業,其中現代農藝(種植)專業為國家級示範專業,服裝設計與工藝、機械加工技術、汽車運用與維修為“十一·五”新一輪省級示範專業,現代農藝、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為省職教課改實驗點,學校是省課改實驗學校。這兩個專業同時又是省級實訓基地。學校不斷深化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在向“高層次、高水平、高效益”發展目標邁進的同時,又與時俱進確立了“以人為本,服務三農,校企合作,科學發展”的辦學理念,採用“緊貼社會辦職教,圍繞市場設專業,

根據需求育人才”的辦學方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社會傾心培養創新型、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二、機械加工技術專業社會需求分析和生源市場分析

1、社會需求分析

機械加工技術的變革在世界範圍引起了一場深入的產業革命。僅僅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機械加工技術的應用已經是無處不在了。它在促進生產力發展、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促進社會發展、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等方面都顯現了它的卓越作用。近年來,徐州地區以徐工集團、徐州重型為基礎的機械重工業以蓬勃的勢頭迅猛發展,帶動了一大批小型機械加工廠的興起。給機械加工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別外,在蘇南地區,蘇州和崑山憑藉原來雄厚的經濟基礎實力與得天獨厚的優越地理位置,在本土企業高速發展的同時,外資企業紛紛落户蘇州、崑山。世界500強就有100家進入蘇州地區。崑山市躍居全國“百強縣(市)”之首。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量猛增。每年要新增企業300多家,這些新增的企業對機械加工應用專門技術人才提出了很大的需求量。另外,隨着信息技術的普遍應用,社會機構、信息產業鏈中的企業,也會對機械加工技術專業人才提出更多需求。近期,從行業部門公佈的勞動力市場的用工數據反映,機械類專業的熟練技術工人缺口很大,尤其是中高級機械、機電技術人才緊缺最為明顯,其工資收入已經能和高學歷收入相媲美了。據權威部門預測,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這種趨勢是較難改變的。

因此,本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方向,以大、中、小企業的機械加工應用與維護崗位為主,從事機械加工與維護、機械加工設備維修等,同時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設置專業。社會對機械加工專業人才的需求會越來越大,越來越迫切。

2、生源市場分析

在國家職業教育政策的引導下,隨着職業教育的升温,越來越多的人對職業教育有了更新的認識。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進步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終身從事一種工種已一去不復返,因此我們培養的學生不僅具有一種工種崗位能力,還必須同時具有跨崗能力,學習化的社會已形成,終身教育培訓已成為必然。 另外,隨着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大量的國中畢業生選擇上職校已成必然趨勢,大批民工職業上崗培訓也是大勢所趨。

另外,隨着人們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人將會接受職業教育。由於機械加工技術專業的廣闊就業前景和市場需求,必然會有大批接受職業教育和培訓的人選擇機械加工技術專業,該專業的生源前景是相當廣闊的`。

綜上所述,我校開辦機械加工技術專業,有較大的社會需求,有較好的生源市場,它將成為培養機械加工應用技術人才的重要渠道。

三、設置機械加工技術專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開設機械加工技術專業的必要性

從人才需求分析可以看出,當今社會對機械專業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趨勢,這和經濟發展的特點密切相關。產業的發展必然帶來對人才需求的增長,技術的進步必然要求人員素質的提高。許多企業既要精簡缺乏專業技能的宂餘人員,提高工作效率,許多機械類企業和大量新興的製造業需要大量經過培訓的有較高素質的機械加工技術和設備管理方面的技工。除此之外省、市及周邊區、縣的私有企業、鄉鎮企業也急需大量青年技工。在用人單位提供的崗位中,特別是與我校特色相結合的崗位中,需要大量機電機械和電氣自動化方面的人才。

(二)開設機械加工技術專業的可行性

我校以良好的辦學條件和過硬的教學質量贏得了社會信譽,培養了大批合格的技術人才。目前,形成了以數控、機電機械、計算機、服裝、工藝美術、汽修、烹飪等七大類專業為龍頭的特色職業教育體系。

1.我校的機械加工技術專業辦學經驗豐富

我校以良好的辦學條件和過硬的教學質量贏得了社會信譽,培養了大批合格的技術人才。從2004年開辦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共為社會培養6屆機電專業881名畢業生,除了自主擇業外,全部安排在本地和蘇南及沿海發達地區就業,就業穩定,為徐州本地和發達地區輸送了大量的技術人員。為我們開辦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目前,形成了以數控、機電機械、計算機、服裝、工藝美術、汽修、烹飪等十四類專業為龍頭的特色職業教育體系。張集職中始終以先進的辦學理念、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使張集職中教育教學改革始終走在同行的前列。學校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放到教學活動的中心地位,將學生的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統一起來,將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知識精神統一起來,把'以人為本'的理念體現在教學改革中,建立起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機制。'文化課動起來,專業課活起來'這個鮮活的教學理念是張集職中的領導和

教師們經過近二十年的研究、實驗,總結出來的具有張集職中特色的教學模式。文化課由傳統的講授式變成為學生表演、對話和施展才華的場所,不再枯燥乏味,學生主動參與在活動中增長了知識,增強了內涵。專業課讓學生動起來,只要能在實驗室、實習室和實習基地上的課就決不允許在教室上,只要能讓學生看到、摸到的就一定讓學生看到、摸到。這種嶄新的教學模式,在同類學校中掀起了很大的波瀾。

2、我校的機械加工技術專業實驗實訓設備齊全

(1)校內實訓基地

機械加工實訓中心:可進行車、銑、刨、磨、焊、鉗等工種的實習。

數控加工及線切割實訓室:配置車、銑、線切割等數控機牀,為學生掌握先進的數控設備技術提供良好的實驗環境和實驗條件。

電工電子實驗室:可完成電子設備的焊接、調試、檢修。

plc實訓室:可完成plc控制實訓、變頻控制實訓。

機牀電氣控制實訓室:既能進行機牀電氣控制線路的安裝、連接、檢測實訓,又能進行機牀維修電工的培訓考核。

(2)校外實訓基地

學校領導積極與校外機電類企業洽談協商。本着資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則,加強與工廠企業的聯繫。一方面聘請經驗豐富的工程師來校指導學生實習、實訓;另一方面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最大限度地縮短我校畢業生畢業後的試用期,提高畢業生的競爭力。

3、我校的機械加工技術專業的師資力量雄厚

目前,我校機電、機械類專任專業教師有20人,其中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18人,均為本科學歷,其中雙師型教師15人,佔專任專業教師的75%,其中技師2 人。教師政治、業務素質較高,教學經驗豐富。不僅能勝任教學工作,還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近年來,本專業教師在省級及以上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為提高本專業教師的教學水平,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學校每年均安排相關教師參與各種培訓,專業負責人牛玉連主任和專任教師吳俊、李志剛赴德國參與培訓,王昌盛老師赴新加坡培訓,多名教師參加省四新培訓。每位教師均主持或參與過省市縣各級課題的研究,多篇論文發表或獲獎。可以説,本專業擁有

一支教學與科研並舉、理論與實踐俱佳的隊伍,該隊伍改革意識強,理念新,能夠承擔起新時期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教學的重任。

我們在專業教學中進行了很多探索,積累職業教育的一些辦學經驗。這幾年,我們採用“知識夠用、技術過硬、證書多樣”模式,狠抓職業教育特色,遵循人才培養方案整體優化的原則,強化教學管理,認真做好教學文件的編制和實施工作,這為開辦機械加工技術專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認真調研,確定了專業設置思路與方向

用人單位在考察一個人時,都非常重視其學歷背後的綜合素質。“我們需要的人員:具有良好的素質,要始終能跟得上知識更新的步伐,能夠不斷髮展和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特別是有比較強的動手能力和應用能力”,這是我們在對用人單位調查時經常聽到的話。無論是畢業生還是在校生,也同樣都非常關注個人素質的培養。學生畢竟是學校教育的“產品”,培育合格的人才是我們的基本任務。經過這幾年對素質教育的提倡,學校都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我們樹立了質量意識,把質量作為主線貫穿在整個教育過程中。這不僅可以向社會輸送合格的人才,而且提高了學校自身的辦學競爭力。

為使學生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後,能夠熟練從事有關機械加工應用方面的工作,顯然僅靠開設一門課是不能做到系統學習的。面向職業教育開辦《機械加工應用技術》專業,立足於“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宗旨,按照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技術訓練為內容,為社會培養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的辦學指導思想,本專業決定建立穩定、紮實的專業基礎課羣,其中機械加工應用專業基礎課有:機械製圖、機械基礎、車工工藝、鉗工工藝、焊工工藝、電工基礎、數控技術、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cad製圖、機牀電器、液壓與氣動等課程。經過努力,做到課目不變,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考試形式加大改革力度,真正做到精講多練,陸續將其建設成精品課程。專業課設置體現機械加工軟件開發的方向,圍繞各種機械加工軟件課程,形成相應的專業課羣。通過學習具有理論、實驗、測試以及機械加工系統的分析能力。根據我校的具體情況,結合多年來我校開辦職業教育的經驗,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培養機械加工應用人才,服務於社會。我們要選好方向,以特色專業技能教育在人才市場競爭,為學生拓展就業渠道。

【第3篇】工程機械控制技術專業實習報告

終於快到畢業了,今年暑假,學院為了使我們更多瞭解機電產品、設備,提高對機電工程製造技術的認識,加深機電在工業各領域應用的感性認識,開闊視野,瞭解相關設備及技 術資料,熟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藝,特意安排了我們到幾個擁有較多類型的機電一體化設備,生產技術較先進的工廠進行生產操作實習,現在將我的實習經歷整理成機電專業實習報告,希望可以幫到其他機電專業的大學實習生

為期23天的生產實習,我們先後去過了杭州通用機牀廠,杭州機密機牀加工工廠,上海閥門加工工廠,上海大眾汽車廠以及杭州發動機廠等大型工廠,瞭解這 些工廠的生產情況,與本專業有關的各種知識,各廠工人的工作情況等等。第一次親身感受了所學知識與實際的應用,傳感器在空調設備的應用了,電子技術在機械 製造工業的應用了,精密機械製造在機器製造的應用了,等等理論與實際的相結合,讓我們大開眼界,也是對以前所學知識的一個初審。通過這次生產實習,進一步鞏固和深化所學的理論知識,彌補以前單一理論教學的不足,為後續專業課學習和畢業設計打好基礎。

通用機牀廠

x月3日,我們來到實習的第一站,隸屬杭州機牀集團的杭州通用機牀廠。該廠主要以生產m-級磨牀7130h,7132h,是目前國內比較大型的機牀制 造廠之一。在實習中我們首先聽取了一系列關於實習過程中的安全事項和需注意的項目,在機械工程類實習中,安全問題始終是擺在第一位的。然後通過該廠總設計 師的總體介紹。粗略瞭解了該廠的產品類型和工廠概況。也使我們明白了在該廠的實習目的和實習重點。

在接下來的一端時間,我們分三組陸續在通機車間,專機車間和加工車間進行生產實習。在通機車間,該車間負責人帶我們參觀了他們的生產裝配流水線,併為 我們詳細講解了平面磨牀個主要零部件的加工裝配工藝和整機的動力驅動問題以及內部液壓系統的一系列構造。我最感興趣的應該是該平面磨牀的液壓系統,共分為 供油機構,執行機構,輔助機構和控制機構。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可以把液壓系統分成不同的形式。按油液的循環方式,液壓系統可分為開式系統和閉式系統。

開式系統是指液壓泵從油箱吸油,油經各種控制閥後,驅動液壓執行元件,回油再經過換向閥回油箱。這種系統結構較為簡單,可以發揮油箱的散熱、沉澱雜質作用, 但因油液常與空氣接觸,使空氣易於滲入系統,導致機構運動不平穩等後果。開式系統油箱大,油泵自吸性能好。閉式系統中,液壓泵的進油管直接與執行元件的回 油管相連,工作液體在系統的管路中進行封閉循環。其結構緊湊,與空氣接觸機會少,空氣不易滲入系統,故傳動較平穩,但閉式系統較開式系統複雜,因無油箱, 油液的散熱和過濾條件較差。為補償系統中的泄漏,通常需要一個小流量的補油泵和油箱。由於閉式系統在技術要求和成本上比較高,考慮到經濟性的問題,所以該平面磨牀採取開始系統,外加一個吸震器來平衡系統。

現代工程機械幾乎都採用了液壓系統,並且與電子系統、計算機控制技術結合,成為現代工程機械的重要組成 部分,怎樣設計好液壓系統,是提高我國機械製造業水平的一項關鍵技術。在專機車間,對專用磨牀的三組導軌,兩個拖板等特殊結構和送料機構及其加工範圍有了 進一步的加深學習,比向老師傅討教了動力驅動的原理問題,獲益非淺。在加工車間,對龍門刨牀,牛頭刨牀等有了更多的確切的感性認知,聽老師傅們把機牀的五 大部件:牀身,立柱,磨頭,拖板,工作台細細道來,如孢丁解牛般地,它們的加工工藝,加工特點在不知不覺間嵌們我們的腦袋。

在通機工廠的實習,瞭解了目前製造業的基本情況,只是由於機械行業特有的技術操作熟練性和其具有的較大風險性,很遺憾地,不能多做一些具體實踐的操 作,但是觀察了一台機牀的各個零件的生產加工過程及其裝配過程,使許多自己從書本上學的知識鮮活了起來,明白了本專業在一些技術製造上的具體應用。

工程機械控制技術專業實習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7kmo1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