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包公正直的故事多篇600字

包公正直的故事多篇600字

包公正直的故事多篇600字

包公雖然在斷案以及傳奇性事件上得不到史書的支持,但他確實是個清官,是個剛直不阿的諫官。因此,他雖然文采不如同時代的歐陽修,政績不如同為官的王安石,但卻被老百姓銘記於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你喜歡。

包公正直的故事1

包拯任瀛2113州知州,各州用公家的5261錢進行貿易,每年累計虧4102損十多萬,包拯1653上奏全部罷除。

包拯在朝廷為人剛毅,貴成宦官為之收斂,聽説過包拯的人都很怕他。人們把包拯笑比黃河水清了,兒童婦女也知道他的大名,喊他為“包待制”。京城稱他説:“關節不到,有閻王爺包老。”以前的制度規定,凡是告狀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包拯打開官府正門,使告狀的人能夠直接到他面前陳述是非曲直,使胥吏不敢欺騙長官。朝中官員和勢家望族私築園林樓榭,侵佔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發大水,包拯於是將那些園林樓謝全部毀掉。有人拿着地券虛報自己的田地數,包拯都嚴格地加以檢驗,上奏彈劾弄虛作假的人。

包拯在三司任職時,凡是各庫的供上物品,以前都向外地的州郡攤派,老百姓負擔很重、深受困擾。包拯特地設置榷場進行公平買賣,百姓得以免遭困擾。官吏負欠公家錢帛的多被拘禁,一有機會就逃走,又把他的妻兒抓起來,包拯都給放了。

包拯性格嚴厲正直,對官吏苛刻之風十分厭惡,致力於敦厚寬容之政,雖然嫉惡如仇,但沒有不以忠厚寬恕之道推行政務的,不隨意附和別人,不裝模作樣地取悦別人,平時沒有私人的書信往來,親舊故友的消息都斷絕了。雖然官位很高,但吃飯穿飯和日常用品都跟做平民時一樣。他曾説:“後世子孫做官,有犯貪污之罪的,不得踏進家門,死後不得葬入大墓。不遵從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孫。”

包公正直的故事2

一天,包公受理侄子告伯母騙取合同文、不認親侄一案,原來,在東京汴梁西關外定坊有户人家,哥哥劉天祥,娶妻楊氏。這楊氏乃是二婚,帶來一個女兒,到劉家後再沒生養兒女。弟弟劉天瑞,娶妻張氏,生得一個兒子,取名安住。父親在安住兩歲時,就給他與鄰居李社長家的小女兒定了娃娃親。大嫂楊氏打算待女兒長大後,招個女婿,多分些家產。因此,把劉安住當成眼中釘。  這一年,東京地區大旱,顆粒無收。官府發下明文,讓居民分户減口,往他鄉逃荒。弟弟天瑞照顧哥哥上了年歲,不宜遠行,決定自己攜妻兒離鄉背井。天祥就請鄰居李社長寫下兩張合同文書,把所有家產全部寫在上面,以做日後見證。兄弟倆各執一份,灑淚分別。  天瑞帶了妻兒,來到了山西潞州高平縣下馬村。房東張員外夫妻,為人仗義疏財,雖有許多田產,卻無兒無女,見年方3歲的劉安住眉清目秀,乖覺聰明,就收為義子。對天瑞夫妻也像骨肉兄弟一樣看待。但是不久,天瑞夫婦染上疫症,幾天後相繼去世。天瑞臨死前掏出一紙合同文,將兒子託付給張員外。  一晃,劉安住18 歲了,為使父母屍骨歸鄉,決定回老家安置。張員外就把合同文書交給他。  劉安住直奔東京汴梁,一路問到劉家門前,只見一位老婦人站在那裏。那老婦人正是伯母楊氏,她一心想獨佔家財,就騙取了劉安住的合同文書,卻翻臉不認侄子,反抄起一根木棒,打得安住頭破血流。鄰居李社長聞聲趕出,問劉安住:“那合同書既被她騙走,你可記得上面寫的什麼嗎?”安住一字不差的背了一遍。李社長説:“我是你的岳父李社長。”當下他寫了狀詞,帶着安住來到開封府告狀。  包拯接了狀詞,便傳令拘劉天祥夫婦到了公堂,責問劉天祥:“你是一家之主,為何只聽老婆的話不認親侄子?”劉天祥回答:“小人侄兒兩歲離家,一別十幾年,實不敢貿然相認,憑合同文書為證。而今他和我妻一個説有,一個説無,我一時委決不下。”包公又問楊氏,楊氏一口咬定從未見過合同書。包公假意憤然對安住説:“他們如此無情無義,打得你頭破血流。大堂上,本官替你作主,你儘管打他們,且消消你這口怨氣!”劉安住流淚道:“豈有侄兒打伯父伯母之理?小人為認親葬父行孝而來,又不是爭奪家產,決不能做為出氣而責打長輩的事。”

包公正直的故事3

傳説包拯在家排行老三,故小名叫包三,在他未出世之前,包家的家境十分貧寒,有一天包公的大嫂洗澡,忽然間從天上落下了一顆星星掉在了澡盆裏,大嫂一見大吃一驚,不敢再洗,就把洗澡水讓給了自己的婆婆,第二年,包拯出生了,他滿臉發黑且額上有一道月亮胎記。包拯年幼時他的母親就去世了,後來由大嫂將他撫養成人。其實當年澡盆中落下的星星乃是天上的文曲星,而包拯就是文曲星轉世投胎而生的。

包拯長大成人後文采非凡,上京趕考一舉考中了狀元,幾經升遷後做了開封府的府尹。他鐵面無私,即使是天子犯法,也堅決要與庶民同罪。皇帝雖然也倚重他的才華,但是有時他的正直判案也令皇帝十分苦惱。這一年,包拯依法鍘了不認前妻的駙馬陳世美,公主和太后一起到仁宗皇帝面前告狀,哭哭啼啼非要給包公治罪。仁宗被母親和妹妹鬧的無計可施,心中也恨包拯不顧皇家顏面,便下令將他削職為民,並派了兩個小太監私下跟蹤他,只要包公一有錯處就立刻將他繩之以法。

包公被削職後也沒有絲毫惱怒和沮喪,他坦坦蕩蕩地換上了便服,隻身出了京城,踏上了回鄉的路途。包公雖然為官多年,但是一直清廉自守、兩袖清風,他僱不起車馬,只是讓老家人包興挑着簡單的行李,跟在自己身後安步當車。兩個小太監也只好放棄了馬匹,徒步跟蹤。他們都在心中怪包公連累自己要在荒郊野外吃這種苦,所以商議好了一定要抓住他的錯處,讓皇帝給他治罪。

當時正值六月酷暑,炎熱無比,包公出了京城沒多遠就開始汗流浹背。這時路旁正好有一片瓜地,青翠碧綠的瓜藤上長着一個個碩大飽滿的西瓜,令人看了垂涎欲滴。包公看了看四周,見這片瓜地無人看守,他想了想就摘了個西瓜,用拳頭“砰砰”兩下砸開後,和包興分着吃了起來。兩個太監跟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他們心裏竊喜,心想:“這包公沒走多遠就露了原形,不告自取就是賊,把他抓回去,皇上肯定有賞。”

包公正直的故事4

回到衙門,包公立即派包興去找經辦貢硯的書吏張考文。這個張考文做了10年書吏,專用端硯孝敬上司,博取主子的歡心。他一聽包公問起端硯的事,頓時眉飛色舞,以為包公同他的前任是一樣貨色,便阿諛奉承地奉上一個優質硯台,並討好他説:“今年上邊要的貢硯我已準備好了,大人交往需用的,我也心中有數。這塊硯請大人收下,其餘的我將陸續送上。”;包公一聽,心裏全明白了。本來上面規定,端州每年只送十塊貢硯(據宋元豐王存著《九域志》稱,“端州歲貢硯十”),而地方官吏層層加碼,擴大貢硯數目。這沉重的壓榨剝削,害苦了硯工,中飽了私囊。他越想越氣,臉色鐵青,把張考文送上的端硯“砰”的一聲摔在地上,嚇得張考文頓時出了一身冷汗,才知道包青天果然鐵面無私,於是跪地叩頭求饒。;包公讓張考文把歷年經辦貢硯的情況作個説明。張考文不敢隱瞞,便一五一十地把貪官、劣紳借進貢端硯為名貪污勒索、加重硯工負擔的實情招認出來。

包公針對這種弊病,專門出了一份告示,儆戒官員、士紳不得任意擴大貢硯數目,不準向硯工攤分工錢。這份告示,反映了羣眾的心願,開明士紳也表示擁護。經此一事,"包青天"的威名便傳之百里以外。

據傳,包公離任時,端城男女老幼都來碼頭送行。一些名流、士紳紛紛攜物相贈,都被包公一一謝絕了。官船在一片讚揚聲中解纜沿西江而下,不久就到了羚羊峽。

本來風和日麗,天色晴朗。但船過羚羊峽卻風雲突變,烏雲翻滾,濁浪排空。;包公感到事有蹊蹺,但他又想,自己一生廉正,大公無私,上天斷不會同自己作難.然而,過了好一會,風還不停,浪也不止,反而越演越烈.包公這回可納悶了:莫非手下人揹着自己私受賄賂,藏於船上?他馬上命家人包興把隨行人員叫來身邊查問。大家同聲答道:"大人歷來不收地方財物,我們豈敢私藏?"包公追問再三,大家還是這樣回答.包公正在百思不得其解之時,他的隨從書僮忽然跪下:“大人,有一事我忘了稟告,我們離開端州之前,紳士徐樂天特地送給大人端硯一個,因小的認為是小事,沒有啟稟,私下替大人收了,現放在船上。”包公一聽,當即命令書僮從速將硯取出。這塊端硯,外包黃布袱,硯身雕龍刻鳳,鴝鵒眼碧綠晶瑩,果然是方好硯。但包公一拿到手,連看也沒看一眼,隨手將端硯拋到江裏。説也奇怪,硯一落江,頓時風平浪靜,雲開日出。船開行不久,就在端硯下沉的地方隆起一片沙洲。包裹端硯的黃布,掉進水裏,順流而下,一片黃光,後來也成為沙灘。據説現在廣利鎮的“硯洲”和沙浦鎮的“黃布沙”就是這樣形成。硯洲和黃布沙離羚羊峽不遠,在廣州至肇慶必經水路上。

包公正直的故事5

一是端硯事件。

康定元年(1040年),包拯去端州(今廣東肇慶)做知府。端州出產名硯端硯,當地每年要向朝廷進貢。由於當地官吏和豪紳等層層加碼剋扣,端硯的產量雖多,卻變成了百姓的沉重負擔。包拯到任後下令豪強官吏不得貪污,只能按規定數量向朝廷進貢。而他自己,直到離開端州也不曾想過要一方端硯。“端硯事件”很讓朝廷賞識,三年後包拯就被調入開封。

二是不屈不撓的“牛皮糖”精神。

北宋是一個士大夫意識高度覺醒的年代,不少士大夫以天下為己任,敢於在朝堂上和皇帝正面交鋒,包拯就是一個讓皇帝宋仁宗相當頭疼的“牛皮糖”。

宋仁宗寵愛張貴妃,她的伯父張堯佐的官職因此一路飆升,不但位居財政部長,還身兼四大要職,在北宋的外戚任命史上創下了絕無僅有的紀錄。一干大臣為此吵鬧不休,要求皇帝撤了張堯佐的職,身為監察御史的包拯是主幹人物。爭論達到高潮時,包拯站在宋仁宗跟前,慷慨陳詞,唾沫星子橫飛,濺了皇帝一頭一臉,加之眾大臣在旁邊幫腔,宋仁宗氣得説不出話來,拂袖而去。回到後宮後,一邊舉袖擦臉,一邊對張貴妃發脾氣:“你只知道宣徽使、宣徽使,就不知道包拯還在當御史!”

對張堯佐的彈劾在宋仁宗的偏袒下進行得並不順利,因此,包拯等人和皇帝之間的“戰爭”就一直持續着,老張的官職就在拉鋸戰中上下浮動——彈劾風頭最盛時他地位稍低,風頭過後又迅速攀升。直到老張死後,整場戰役才算正式結束。此後,二彈郭承佑、七彈“苛政暴斂”的轉運使王逵……“牛皮糖”包拯樹立起了絕不放過一個貪官污吏的光輝形象。

標籤: 包公 多篇 正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7ornn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