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漁歌子》現代詩歌新版多篇

《漁歌子》現代詩歌新版多篇

《漁歌子》現代詩歌新版多篇

古詩《漁歌子》賞析 篇一

【漁歌子·荻花秋】

五代:李珣

荻花秋,瀟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畫。碧煙中,明月下,小艇垂綸初罷。

水為鄉,篷作舍,魚羹稻飯常餐也。酒盈杯,書滿架,名利不將心掛。

【漁歌子·荻花秋】創作背景

前蜀滅亡後,詞人不仕後蜀,對前蜀懷有故國之思,便嚮往江湖。李珣從蜀中乘船沿長江東下,在湖南、湖北一帶過了一段時期的隱居生活,然後溯湘水而上,後來他在嶺南生活了較長時期。詞人乘船經過湖南、湖北一帶,創作了大量描寫隱逸生活的詞作,這首《漁歌子》便是其中之一。

【漁歌子·荻花秋】譯文

瀟湘的靜夜裏,清風吹拂着秋天的荻花,橘子洲頭的美景,宛如屏上的山水畫。浩淼的煙波中,皎潔的月光下,我收攏釣魚的絲線,搖起小船回家。

綠水就是我的家園,船篷就是我的`屋舍,山珍海味也難勝過我每日三餐的糙米魚蝦。面對盈杯的水酒,望着詩書滿架,我已心滿意足,再不用將名利牽掛。

註釋

漁歌子: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後成為詞牌名。單調二十七字,四平韻。中間三言兩句,例用對偶。

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季抽生草黃色扇形圓錐花序,生長在路邊和水旁。

瀟湘:兩水名,今湖南境內。《山海經》:“瀟水,源出九巔山,湘水,源出海陽山。至零陵合流而於洞庭也。”

橘洲:在長沙市境內湘江中,又名下洲,舊時多橘,故又稱“橘子洲”。《水經注·湘水》:“湘水又北經南津城西,西對橘洲。”

垂綸(lún):垂釣。綸,較粗的絲線,常指釣魚線。

篷:船帆,此處代指船。

“名利”句:即心不將名利牽掛。

【漁歌子·荻花秋】簡析

這首詞主要描寫了詞人的隱逸生活。

上片寫景。開頭三句點明時間、地點,是地處瀟湘的橘子洲的秋夜,荻花臨風,美景如畫。“碧煙中”三句,將鏡頭漸次拉近,月光下的江水,輕柔澄碧,雲煙淡淡,詞中主人公剛剛垂釣完畢,划着小艇在水上盪漾。真是如詩如畫,如夢如幻。

下片寫人事,主要寫詞人的隱逸生活及其樂趣。隱在民間,雲水就是家鄉,蓬舍就是住所,經常吃的是家常的魚羹稻米飯。杯中斟滿美酒,架上擺滿書籍,開懷愜意,其樂陶陶,絕不把名利掛在心上。

詞人淡淡地寫景,不事雕琢,明白如話,把一個一個遠離名利,以隱逸為樂的詞人的內心活動真實地展示出來,曠達超脱,餘韻悠悠,受中唐張志和《漁父》詞的影響頗大。

詩詞註釋 篇二

漁歌子:原是曲調名,後來人們根據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白鷺:一種白色的水鳥。

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鱖魚:俗稱“花魚”、“桂魚”。扁平、口大、鱗細、黃綠色,味道鮮美。

箬笠:用竹篾、箬葉編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麻編織的雨衣。

《漁歌子》賞析: 篇三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是唐代詩人張志和的一首詞。這首詞開頭兩句寫垂釣的地方和季節。這兩句裏,出現了山、水、鳥、花、魚,勾勒了一個垂釣的優美環境,為人物出場作好了鋪墊。詞的後兩句寫煙波上垂釣。尾句裏的“斜風細雨”既是實寫景物,又另含深意。這首詞通過對自然風光和漁人垂釣的讚美,表現了作者嚮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吳興縣境內的西苕溪上,從前叫道士磯,是一座突出在河邊的大石巖。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鄰莫干山,風景很優美。張志和這首詞描繪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鄉的可愛。

白鷺就是平常人們叫做鷺鷥的那種水鳥。遠遠望去,它的外形有點象白鶴,腿和脖子特別長,便於在水中尋找食物。“西塞山前白鷺飛”,它們在西塞山前,展翅飛翔,使這個魚米之鄉更顯得生趣洋溢了。“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間,桃花盛開,天氣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幾場春雨,河水就會上漲,於是逆水而上的魚羣便多起來了。作者沒有簡單地説春汛到來,而是用“桃花流水鱖魚肥”來描寫,這就更能勾起讀者的想象,使人們似乎看見了兩岸盛開的、紅豔豔的桃花;河水陡漲時,江南特有的鱖魚不時躍出水面,多肥大呀。“鱖魚”是一種味道特別鮮美的淡水魚,嘴大鱗細,顏色呈黃褐色。春汛來了,漁夫當然不會閒着,他們也忙碌開了。“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寫的都是他們。”歸”,回家。“不須歸”,是説也不須回家了。從漁翁頭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風細雨裏欣賞春天水面的景物,讀者便可以體會到漁夫在捕魚時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畫家,據説他曾將《漁歌子》畫成圖畫。確實,這首詞是富於畫意的。蒼巖,白鷺,鮮豔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黃褐色的鱖魚,青色的斗笠,綠色的蓑衣,色彩鮮明,構思巧妙,意境優美,使讀者彷彿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鄉春汛圖。

這首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讀者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衝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古詩《漁歌子》賞析 篇四

漁歌子·楚山青

作者:李珣

楚山青,湘水綠,春風澹盪看不足。草芊芊,花簇簇,漁艇棹歌相續。

信浮沉,無管束,釣回乘月歸灣曲。酒盈尊,雲滿屋,不見人間榮辱。

漁歌子·楚山青譯文及註釋

譯文

楚山高大,雄偉壯麗,層巒疊嶂,蜿蜒不絕;湘水浩淼,一望無垠,水天相接,水色氤氲,碧波盪漾。春風浩蕩,我的內心也是隨之激盪翻滾,豪情四射。放眼望去,草色青青,滿目綠色,濃翠欲滴;鮮花似錦,競相開放,百花爭豔,花團錦簇,目不暇接,令人神往,由衷讚歎,難以盡述。湘水江上,海艇小船,來來往往,首尾相接,絡繹不絕,繁忙異常。漁者撒網,滿載而回,喜悦之情,溢於言表。漁者繁忙,爭流競渡,風景如畫,生機盎然。寬闊大江,我悠然垂釣,任由我的小舟,在江面之上,四處沉浮,自由自在,悠閒悠哉,恬然自安。時光如梭,轉瞬即逝,此時霞光萬丈,照耀江面,整個湘水,鋪上了一層無比華麗的金色外衣,轉眼夕陽西沉,夜幕降臨,仰望天空,一輪明月爬上是山頭,月明星稀,繁星點點,此時的我,帶着自己垂釣的收穫,雅興未盡,欣然而歸,在我獨居的茅屋陋室之中,支起銅爐,烹調小鮮,火爐鼎沸,魚香四溢,我抱出自己珍藏的陳釀,斟滿酒具,一飲而盡。品味鮮魚,美味異常,雖珍饈美食,亦不能比。開懷暢飲,酒至半酣,醉眼朦朧,月光明亮皎潔,透過窗户,射進屋內,整個室內雲霧瀰漫,蒸騰不散,彷彿置身於仙境,我所處的環境是如此的雅緻美麗,的心情是如此放鬆自然,我的心胸是如此的開闊豁達,此景此情,説什麼榮辱沉浮,談什麼成敗得失,所有一切,都飛出世外,成為過眼雲煙,消失的無影無蹤。

註釋

⑴淡蕩——水動盪的樣子,此指風吹不動。

⑵芊芊——草茂盛的樣子。

⑶棹歌——漁歌。

⑷信浮沉——聽任漁舟自在地起落。喻己於世,聽其自然。

⑸“釣回”句——釣得魚回,已是月色滿江,舟歇於河彎曲處。

⑹雲滿屋——月光和江霧籠罩,如雲滿屋。

古詩《漁歌子》賞析 篇五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唐代: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譯文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開,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游來游去。

漁翁頭戴青色斗笠,身披綠色蓑衣,冒着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連下了雨都不回家。

賞析

首句“西塞山前白鷺飛”,“西塞山前”點明地點,“白鷺”是閒適的象徵,寫白鷺自在地飛翔,襯托漁父的悠閒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鱖魚肥”意思是説: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這時節鱖魚長得正肥。這裏桃紅與水綠相映,是表現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漁父的生活環境。三四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描寫了漁父捕魚的情態。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樂而忘歸。“斜風”指微風。全詩着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父悠閒自在的生活情趣。

古詩《漁歌子》賞析 篇六

[五代十國]孫光憲《漁歌子(泛流螢)》

泛流螢1,明又滅。夜涼水冷東灣闊。風浩浩,笛寥寥,萬頃金波2澄澈。????杜若3洲,香郁烈。一聲宿雁霜時節。經霅水4,過鬆江5,盡屬儂家日月。

註釋:

1流螢:飛行的螢火蟲。杜牧《秋夕》詩:“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2金波:月光遍灑如金波。《漢書·郊祀志》:“月穆穆兮金波。”

3杜若:香草名,又稱“杜蘅”。屈原《九歌·湘君》:“採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

4霅(zhà)水:即霅溪,水名,在今浙江省吳興縣一帶,東北流入太湖。

5松江:即吳松江,今江蘇吳縣一帶,是太湖最大的支流。

賞析:

這首詞寫漁人泛舟的情景。

上片寫秋夜泛舟東灣,感夜涼水冷,見流螢明滅,迎浩蕩江風,聽寥寥笛聲,在遼闊無際的萬頃月光裏,漁家是感到那麼開朗舒坦。

下片寫漁人的情懷,在寂靜的江夜裏,水洲上送過來杜若的芬芳,時而也聽到宿雁的叫聲。漁人在清秋霜寒中,乘着輕舟,經霅水,過鬆江,江上萬物,都入其心目,好不自在自樂,所以有“盡屬儂家日月”之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861n1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