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顧城作品《生命幻想曲》賞析【多篇】

顧城作品《生命幻想曲》賞析【多篇】

顧城作品《生命幻想曲》賞析【多篇】

作者簡介 篇一

顧城(1956—1993)朦朧詩代表人物,1956年生於北京。1969年隨父下放山東昌邑縣東冢公社五年。返京後做過翻糖工、搬運工等,1987年應邀出訪歐美國家,進行文化交流、講學活動。

1988年赴新西蘭,被聘為奧克蘭大學亞語系研究員。後辭職隱居激流島。1992年重訪歐美,1993年10月殺妻後自殺。留下大量詩文、書法、繪畫作品,出版有《顧城詩全編》、長篇小説《英兒》,及散文集多部。

顧城《生命幻想曲》原文 篇二

把我的幻影和夢

放在狹長的貝殼裏

柳枝編成的船篷

還旋繞着夏蟬的長鳴

拉緊桅繩

風吹起晨霧的帆

我開航了

沒有目的

在藍天中盪漾

讓陽光的瀑布

洗黑我的皮膚

太陽是我的縴夫

它拉着我

用強光的繩索

一步步

走完十二小時的路途

我被風推着

向東向西

太陽消失在暮色裏

黑夜來了

我駛進銀河的港灣

幾千個星星對我看着

我拋下了

新月---黃金的錨

天微明

海洋擠滿陰雲的冰山

碰擊着

“轟隆隆”---雷鳴電閃

我到那裏去呵

宇宙是這樣的無邊

用金黃的麥秸

織成搖籃

把我的靈感和心

放在裏邊

裝好鈕釦的車輪

讓時間拖着

去問候世界

車輪滾過

百里香和野菊的草間

蟋蟀歡迎我

抖動着琴絃

我把希望溶進花香

黑夜象山谷

白晝象峯巔

睡吧 合上雙眼

世界就與我無關

時間的馬

累倒了

黃尾的太平鳥

在我的車中做窩

我仍然要徒步走遍世界--

沙漠、森林和偏僻的角落

太陽烘着地球

象烤一塊麪包

我行走着

赤着雙腳

我把我的足跡

象圖章印遍大地

世界也就溶進了

我的生命

我要唱

一支人類的歌曲

千百年後

在宇宙中共鳴

顧城《生命幻想曲》賞析 篇三

我覺得要理解顧城這首詩,首先得了解顧城的詩感受世界的方式。顧城是一個熱愛自然的人。在他的詩中,大自然充滿了神奇,是那樣美麗。這種美麗是純樸的,也是華麗的。之所以説它純樸,是因為它是一種古老的神話式的審美方式的結果;而説它華麗,是因為我們習慣於僵化的概念化的話語方式,早已經與這種純樸相隔離。

顧城的《生命幻想曲》充滿了新奇的想象。這些想象都有一個共同點,即都是將個體生命融入自然的結果。於是,“我”才能“把我的幻影和夢/放在狹長的貝殼裏”,才能讓太陽當我的縴夫,才能“拋下了新月——黃金的錨”,才能“用金黃的麥秸/織成搖籃/把我的靈感和心/放在裏邊”。.。.。.這一系列的天才的想象讓我們覺得我們不是站在世界的另一端,去審視這個世界;而是將生命融入其中,整個世界即是我的情感世界,它是温情脈脈的。當我們身在一個異化的世界中,身為整個社會大機器的一個零件,不得不像冷漠的機械一樣在理性的框架內生活的時候,詩歌可能是我們通向温情的唯一的窗口。

顧城的《生命幻想曲》還是年僅十五歲的詩人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顧城是一個忠實於理想的詩人。因此,他的詩中總是閃耀着理想主義的光輝。《生命幻想曲》的前三節是詩人對一種理想的自由的生命境界的肯定和期許。“沒有目的/在藍天中盪漾/讓陽光的瀑布/洗黑我的皮膚”這樣的生活是多麼逍遙自適!從這句詩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種莊子式的逍遙的人生觀。第三節是詩人對時光的思考。在時光面前,我們總是身不由己,被“強光的繩索”拉着,“走完十二小時的路途”。我們的生命是被動的,“被風推着/向東向西”。“太陽消失在暮色裏”這一句真好。對命運的不可抗拒的力量的'感慨,全部濃縮在這一句喟歎中了。詩歌的好處就在於不明説,但是卻真實地感受到了。詩歌是通過什麼獲得這一神奇的效果的呢?是意象。意象憑什麼具有這種魅力呢?我想正是人的心靈與物象的契合。

第四節“黑夜來了/我駛進銀河的港灣”。“我”看到的是什麼呢?“幾千個星星對我看着”,“海洋擠滿陰雲的冰山/碰擊着/“轟隆隆”——雷鳴電閃”。當“拋下了新月——黃金的錨”的時候,我再次發出了對命運的詢問:“我到那裏去呵/宇宙是這樣的無邊。”是呀,自然是這樣廣闊,而人卻如此渺小。以我有限的生命怎麼能夠去尋索無限的自然之祕呢?

詩人的回答是這樣的:“我把希望溶進花香/黑夜象山谷/白晝象峯巔/睡吧,合上雙眼/世界就與我無關”。生命是有限的,命運中不可避免山谷和峯巔,起落都是平常事。而“我把希望溶進花香”,生命終將逝去又怎麼樣?我已經領略了自然和人生之美。這就足夠了。因此,即使“時間的馬/累倒了”,“黃尾的太平鳥/在我的車中做窩”,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我仍然要徒步走遍世界--/沙漠、森林和偏僻的角落”。

“太陽烘着地球/象烤一塊麪包”。真是天才的想象力!“我行走着/赤着雙腳/我把我的足跡/象圖章印遍大地/世界也就溶進了/我的生命。是呀,生命就是一個行走的過程。“我”的足跡所到之處都融入了我的生命。生命的意義或許就在這行走中去體驗、去見證吧。

詩人的抱負是“我要唱/一支人類的歌曲/千百年後/在宇宙中共鳴”。或許,他已經實現了。

生命幻想曲 篇四

顧城

把我的幻影和夢,

放在狹長的貝殼裏。

柳枝編成的船篷,

還旋繞着夏蟬的長鳴。

拉緊桅繩

風吹起晨霧的帆,

我開航了。

沒有目的,

在藍天中盪漾。

讓陽光的瀑布,

洗黑我的皮膚。

太陽是我的縴夫。

它拉着我,

用強光的繩索

一步步,

走完十二小時的路途。

我被風推着

向東向西,

太陽消失在暮色裏。

黑夜來了,

我駛進銀河的港灣。

幾千個星星對我看着,

我拋下了

新月——黃金的錨。

天微明,

海洋擠滿陰雲的冰山,

碰擊着,

“轟隆隆”——雷鳴電閃!

我到哪裏去呵?

宇宙是這樣的無邊。

用金黃的麥秸,

織成搖籃,

把我的靈感和心

放在裏邊。

裝好鈕釦的車輪,

讓時間拖着

去問候世界。

車輪滾過

百里香和野菊的草間。

蟋蟀歡迎我

抖動着琴絃。

我把希望溶進花香。

黑夜像山谷,

白晝像峯巔。

睡吧!合上雙眼,

世界就與我無關。

時間的馬,

累倒了。

黃尾的太平鳥,

在我的車中做窩。

我仍然要徒步走遍世界——

沙漠、森林的偏僻的角落。

太陽烘着地球,

像烤一塊麪包。

我行走着,

赤着雙腳。

我把我的足跡

像圖章印遍大地,

世界也就溶進了

我的生命。

我要唱

一支人類的歌曲,

千百年後

在宇宙中共鳴。

**的年代將少年顧城拋入苦海,他在苦海中掙扎,同時也編唱着自己的夢幻曲。當他從苦海中爬上海灘,就“在靠近水波的沙地上”,“用手指一字不改地”寫下了他少年時代最好的習作。此時,在河灣裏游泳的父親已經來到他的身後,説:“我們放的豬已不知去向。”

1979年,北京一張區辦小報(《蒲公英》第三期)刊登了這首詩,“幾萬份一售而空”,顧城高興極了,因為這是詩人 “第一次把自己的心交給世界”。這首詩確定了顧城“應走的道路”,同時奠定了他的創作風格。他決心“用我生命、自己和未來的微笑,去為孩子鋪一片草地,築一座詩和童話的花園,使人們相信美,相信明天的存在,相信東方會象太陽般光輝,相信一切美好的理想,最終都會實現”。

顧城談到他創作這首詩時的心境:“我似乎真的進入了光的世界——太陽在高空轟響着,把白熱的陽光,直瀉在廣闊的河灘上,直瀉在河灘上千百個圓形的小湖裏,直瀉在我脱皮的手和紅腫的肩下……我好象被熔化了!皮膚再不是我的。邊界,大地再不能用引力把我捕獲……我是那麼那麼地自由,隨着滾熱的氣流在太空中浮動。”就是在這種“神與物遊”“物我合一”的心境中,一連串美妙的詩句從心中流出:“讓陽光的瀑布,/洗黑我的皮膚”, “我拋下了/新月——黃金的錨”,“用金黃的麥秸,/織成搖籃,/把我的靈感和心/放在裏邊”,“我把希望溶進了/我的生命”。這些詩句用隱喻、通感、意象疊加,造成奇特的美感效果。“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蘇軾論詩)詞語的反常搭配,表現出知覺之間的轉換,表現出孩童眼睛裏晶瑩、透明、夢幻、神祕的童話世界,表現出詩人對詩美和生活美的追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861qv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