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傳統節日除夕的簡介 除夕介紹【精品多篇】

傳統節日除夕的簡介 除夕介紹【精品多篇】

傳統節日除夕的簡介 除夕介紹【精品多篇】

除夕的來歷和傳説故事 篇一

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癧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據稱,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

除夕是指農曆每年末最後一天的晚上,即大年七年級前夜。因常在夏曆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古代中國民間傳説中,除夕夜有一隻一角四足,形貌猙獰,生性兇殘的惡獸-夕,因冬季大雪覆蓋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莊裏去找吃的,因其身體非常龐大、脾氣暴躁、兇猛異常,給村民帶來了很大的災難。

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夕”獸的辦法,紛紛去拜年,也就是現在的“拜年”。把年的圖帖在門口或窗前,也就是年畫。年除掉夕的這一天叫做除夕。

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除夕這一天,家裏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

除夕的寓意含義意思介紹 篇二

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是每年農曆臘月,也就是12月的最後一天晚上。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

除夕是辭舊迎新,閤家團圓的日子,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除夕因為常在農曆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故又稱該日為大年三十。

一般來説,初期常常會被稱為大年三十,但是其實由於陰曆曆法的原因,除夕的日期可能是臘月三十,也可能是臘月二十九,但無論如何,他都是陰曆年的末尾。

除夕·家世無年事可知 篇三

朝代:宋朝|作者:方岳

家世無年事可知,況吾久矣歎吾衰。

玉丸不住歲華老,鐵硯未穿筋力疲。

一笛跨牛終寂寞,萬錢騎鶴兩參差。

年年此夕椒花頌,能費先生幾首詩。

除夕 篇四

今天是除夕,一大早我就被鞭炮聲驚醒,向外看,大街小巷成鞭炮的世界,喜氣洋洋。到晚上,該吃年夜飯。我家的菜桌上擺滿一大桌美味佳餚,有羊肉,有魚肉,有牛肉,有大蝦,還有年糕……羊肉代表喜氣洋洋,魚肉代表年年有餘,牛肉代表牛氣沖天,蝦代表蝦跳龍門,年糕代表一年比一年高……啊!真是一桌有意義的年夜飯啊!

到十二點。美味的餃子熟,薄薄的皮兒,多汁的餡兒,還有那澆上調味料的精瘦肉。都給我留下美好的印象。雖然,它們還是普普通通的餃子,但是,它注入幾種特別的味道——濃濃的年味,還有我自己的勞動成果。我輕輕地咬,細細地嚼,慢慢地吞下,回味悠長。

午夜時,耳邊的煙花炮竹的聲音更大,此起彼伏。我看到鞭炮被點燃時的情形。打火機的扣板微微響動,上面的火在幽幽跳動着,把它移到引火繩邊。

煙火把整個天空照的絢麗多彩,有的像仙女散花,有的像飛流而下的瀑布菊,有的像一閃而過的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彩虹,還有的像一條金龍直衝雲霄。煙花聲也四處轟轟響,看見天空中像開花似的,漂極。有的火紅火紅的,像幾大朵映山紅;有的銀光閃閃的,像一串銀項鍊;有的金黃金黃的,從天空中綴落,像金子一般掉下來……彷彿到仙境一般。小小的火花飛快地向上竄,“啪啪啪——”一聲響,鞭炮爆炸,發出赤色的光,紅色的紙外衣裂成兩段,向兩邊的地面上飛去。遠望窗外的夜幕,一串串煙花陸陸續續射上天空,嘩啦啦,彩色的火花瞬間散落,有紅的、黃的、藍的、紫的,綻開的煙花似瀑布又似蓮花,閃閃發光,耀眼奪目。火花顆粒向下墜落時,猶如下一場流星雨。

我們也去放煙花。我們先點燃一串長長的鞭炮,聲音很響,震得耳朵發出轟轟的響聲。然後再放煙花,是我爸爸和叔叔放的。爸爸用打火機“哧”的一聲點燃。“轟”,煙花飛上半空,我站在離煙花距離幾米遠的地方。最後放小煙花,媽媽讓我拿緊小煙花,用打為機點燃,小煙花“砰”的一聲發射出去,差一點兒把我也帶過去。我心裏很慌,很害怕,但又喜歡玩,覺得很有趣。

除夕夜是炮竹震天、火樹銀花的一夜。真讓我難忘!夜空讓禮花鞭炮照映得五彩斑斕,把人們的歡樂與幸福盡情揮灑……

除夕的來歷 篇五

除夕的來歷 除夕是春節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種傳説:是古時候有個兇惡的怪獸叫夕,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後來,人們知道夕最怕紅色和聲響,於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貼紅春聯,燃放爆竹,來驅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這種習俗從此流傳下來,年三十晚上便稱為除夕了。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

這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

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

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年飯”,有一家人團聚過年的味道。

吃團年飯時,桌上的“魚”是不能動的,因為這魚代表“富裕”和“年年有餘”,象徵來年的“財富與幸運”,它屬於一種裝飾,是碰不得的。

關於年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説。

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

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

人和“年”鬥爭了很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

於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裏通宵不睡,敲敲打打。

這天夜裏,“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

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綵,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為了紀念這次勝利,以後每到冬天的這個時間,家家户户都貼紅紙對聯在門上,電燈籠,敲鑼打鼓,燃放鞭炮煙花;夜裏,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賀道喜。

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就成了“過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飯後長輩發“壓歲錢”。

接着就是張貼春聯和門神,並關上大門。

到七年級的早上才開門“接財神”。

接下來就是全家人守歲到凌晨。

除夕夜的燈火,通宵不熄,俗稱“光年”。

各地的除夕風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風俗很有特點,如蘇州、北京、台灣等。

蘇州的除夕守歲時,都要等待從楓橋寒山寺傳來的洪亮鐘聲。

當鐘聲穿過沉沉夜色,傳到千家萬户時,就標誌着新春的來臨。

無論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時,寒山寺中就會傳出這口巨鐘的洪響,民間稱為“分夜鍾”。

這口鐘,已成為蘇州城鄉方圓數十里人民生活的時間信息。

寒山寺鐘聲還出現在詩中,流傳最廣的就是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現在,每年除夕,蘇州寒山寺仍遵循萬古不變的古***俗,擊鐘以分歲。

姑蘇城鄉,到了守歲的最後一刻,會從廣播中傳出宏亮的寒山寺鐘聲,報導一年的開始。

千家萬户,聽到鐘聲,爆竹齊鳴,使古老的寒山寺鐘聲成為了一種時代的象徵。

北京的除夕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

祭神拜祖的儀式一開始,整個北京城便淹沒在一片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

人們還在自己家院子裏,鋪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歲”,取長命百歲的意義。

除夕通宵燈火齊明,人們辭歲守歲。

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各家的餃子也下鍋了,人們盡情的娛樂。

除夕在台灣不叫除夕,而叫“過年日”。

午後,在廳堂神龕前上供牲體。

到了晚上,閤家焚香叩拜,然後對長者辭歲。

接着是“圍爐”,也就是豐盛的年夜飯,一家人圍坐一桌,桌上擺滿菜餚,桌下放置火盆。

“圍爐”為除夕帶來高潮,遠在他鄉的遊子,除非萬不得已,再遠再忙也要趕回家團圓。

年夜飯後,便高燃蠟炬來守歲,兒媳婦為長輩們添富壽,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長輩得富壽越長,這是表示孝心。

【除夕的由來】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七年級)首尾相連。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

故此期間的活動都以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裏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

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戀的一晚。

除夕之夜,最為熱鬧、喧闐,天一抹黑,孩子們或者半大小夥子,早已拿着香火,東一聲、西一響地放起鞭炮來了,膽大的放大炮仗,年幼的一隻手捂着耳朵,遠遠地探着身子點,其他小孩兩手捂着耳朵,緊張而又焦急地等待着……。

此情此景,頭髮白了都不能忘記。

還有一個關於“除‘夕’獸”得傳説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夕”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

“夕”長年深居海底,每到一年的最後一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

因此,每到一年的最後一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獸的傷害。

有一年的最後一天,桃花村的人們正急急忙忙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枴杖,臂搭袋囊,銀鬚飄逸,目若朗星。

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

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

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夕”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獸攆走”。

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髮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

可她仍然繼續勸説,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夕”獸闖進村。

它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

“夕”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

“夕”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着撲過去。

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

原來,“夕”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

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夕”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七年級,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裏安然無恙十分驚奇。

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説了乞討老人的許諾。

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着紅紙,院裏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着餘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

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裏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夕”獸的辦法。

從此以後,人們把這一天叫做除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户户燭火通明、守更待歲。

七年級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

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除夕的來歷 篇六

傳説古時候,有一種妖怪,它叫年,它頭長觸角,異常兇猛。年身居海底,每到除夕就會從岸上來襲擊村民。每當這個時候村民們都會托兒帶女上山去避難。

有一天,村裏來了一名白鬍子老爺爺來乞討,那時剛好是年襲擊的日子。老爺爺走進一家,向其借宿一晚,村民説:“我勸你最好趕緊上山去避難,這裏隨便你住。”老人摸了摸自己的鬍子,説:“不用怕我有辦法制服它。”

年終於來了,它看見有一家燈火通明,便走進那家一看,那位給白鬍子老爺爺借宿的那家門口貼了對聯,到處都是紅色的,年看見了,它冒了一身冷汗,後退了幾步。老爺爺身穿新衣,手裏拿着鞭炮出來了,他把鞭炮一點,向年那邊一扔,鞭炮炸的噼啪響,年就逃跑了。原來年怕紅色呀!

原來,每到除夕過年都要穿新衣戴新帽,放鞭炮,貼紅對聯,這樣就會嚇跑年,如果你不這樣做,年會到你家來喲!

除夕的風俗習慣1、年夜飯 篇七

★除夕守歲的原因及寓意★

除夕的習俗 篇八

中國除夕夜,我國民間還要舉行踩歲活動,即在院內將芝麻稈粘上用黃紙捲成的元寶形,攢成一捆,謂之“聚寶盆”。然後,全家人用腳將其踩碎,以“碎”諧“歲”,並借用芝麻開花節節高之吉祥寓意,祝願家道興旺,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8694m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