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身殘志堅的故事【精品多篇】

身殘志堅的故事【精品多篇】

身殘志堅的故事【精品多篇】

身殘志堅勵志小故事:楊孟衡的勵志故事 篇一

他是中山大學翻譯學院的一名新生,叫楊孟衡,身高176釐米、體重40多公斤。在迎國慶文藝晚會上,他表演了歪着脖子夾傘,用腳拿筷、晾衣、夾花生米的絕技,博得了大家的陣陣掌聲。

大家都以為他是學校請來的一個雜技團高手,但當他在台上,露出兩隻空蕩蕩的袖子時,所有的人都震驚了。原來,他七歲的時候就因高壓線電擊失去雙臂,游泳、足球、書法卻樣樣在行。這十四年來,他一直堅持用腳翻書寫字,他還是昆明宜良縣的大學聯考文科狀元,雲南省前60名。

1990年11月楊孟衡生於雲南昆明的宜良小城。1997年,他7歲時因高壓電擊傷而雙臂高位截肢,從此開始用腳寫字、練習書法。

3個月學會用腳寫字

那年楊孟衡被10萬伏的電壓擊倒,幾秒鐘後他已昏厥。父親楊洪彬抱着受傷的兒子,從衞生所、到縣醫院、再到昆明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為的是不讓兒子永遠離開自己。最終楊孟衡頑強地堅持下來,但雙臂被截去,他成為一名殘疾人。

父親楊洪彬也深知,自己和妻子不能永遠照顧兒子。他們讓楊孟衡在家裏自己洗衣服、搞衞生、寫字……磨得腳起了水泡。母親説,兒子當年被電擊後醒過來的第一句話就是“我要讀書”。為實現這個理想,楊孟衡用3個月的時間學會用腳寫字。

在高中讀書時,楊孟衡的桌子比別人的要低30釐米,他的雙腳可以直接搭在桌上寫字,一個個好成績就是在這張課桌上努力而來的。

楊孟衡説,進入高中前父親給自己定的目標是:上高一開始能夠在前兩百名,到高二能夠到前一百名,高三能夠進入前五十名,這樣考上重點大學應該沒問題。但他第一次考試就超額完成任務:第一次考試就是年級第十七名,高一期末考試已是年級第十三名。

此後他成為年級第一名,並一直保持。他説,自己的學習可以用兩個字概括:用心。

他樂觀,豁達。在那樣的困境中,堅持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他説,沒有了雙臂,我還有雙腳,生活不會來適應我,我只能一步一步地學會適應生活。

身殘志堅,他的成就激勵很多很多人

楊孟衡愛踢足球,喜歡游泳,作文也頗有造詣,書法作品在全國書法競賽中獲獎併入選全國書法藝術人才庫。

2005年楊孟衡參加雲南省第八屆殘疾人運動會,田徑賽場失意,轉項游泳。

2007年參加了第七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因狀態不好,僅得全國第六,冠軍夢未遂,重拾課本,逐夢大學聯考。

身殘志堅的名人故事 篇二

張海迪這個勇於與疾病頑強搏鬥的身殘志堅的女性,她是整整一個時代的偶像,是當代的“保爾·柯察金”。

五歲的張海迪因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癱瘓,無論做什麼事情她都只能在輪椅上進行。從那時起,張海迪便開始了她特殊的人生之路。她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樣揹着書包去上學,只能在家裏坐着輪椅,自學那些正常的孩子們在學校裏所學到的知識。不久,她做了一次手術。這次手術之後,她只能一動不動地躺在牀上了,甚至連脖子都不能扭一下。她請媽媽在桌子上支一面鏡子,這樣她就可以從鏡子裏面看書了。

就這樣,張海迪系統地自學了國小、中學的課本,後來又開始自學英語。她給自己立下一條規定:每天背熟10個英語單詞,如果背不全,忘了幾個就狠狠地咬幾下自己的手指。因此她的英語進步得非常快,漸漸地,她開始替有關單位翻譯英語資料。有一次,她翻譯了一部長篇小説——《海邊診所》。當她捧着厚厚的翻譯稿來到出版社時,老編輯被深深地感動了,於是親自為她書寫了序,題目是:路,在一個癱瘓姑娘的腳下延伸。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作鬥爭,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並始終對人生充滿了信心。

身殘志堅的名人故事 篇三

桑蘭,出生於1981年2月,浙江寧波人,原國家女子體操隊隊員,曾在全國性户外會上獲得跳馬冠軍。到這天為止,堅強的桑蘭已經笑着度過了6年的輪椅時光。

1998年7月21日晚在紐約友好户外會上意外受傷之後,默默無聞的桑蘭成了全世界最受關注的人。這確實是個意外。當時桑蘭正在進行跳馬比賽的賽前熱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間,外隊一教練“馬”前探頭干擾了她,導致她動作變形,從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頭先着地。遭受如此重大的變故後卻表現出難得的堅毅,她的主治醫生説:“桑蘭表現得十分勇敢,她從未抱怨什麼,對她我能找到表達的詞就是‘勇氣’。”就算是知道自我再也站不起來之後,她也絕不後悔練體操,她説:“我對自我有信心,我永遠不會放下期望。”

桑蘭用她的行動應證着自我的諾言,在北大領悟、加盟星空衞視主持節目、擔任申奧大使、參加雅典奧運北京接力……她充滿力量的笑容總能給人期望!

身殘志堅的名人故事 篇四

安意如,一個身殘志堅的女孩,她有着自我的夢想。《觀音》是出自她之手的新書,這是一本關於元雜劇的賞析類作品。下筆之前,她料到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與唐詩宋詞不一樣,元雜劇是冷門中的冷門,她堅持不懈沒有放下。不僅僅一年之內連續推出《人生若只如初見》《當時只道是尋常》《思無邪》,成為第一位靠解讀古典文學出名的`青年作家,而且使她的《觀音》在繼《梅蘭芳》之後讓京劇再度升温。

或者,你不能堅信這位著名的青年作家竟是靠枴杖來生活的,1984年安意如出生在安徽,正因早產缺氧,使她患上了腦癱,父母仍把她送到普通學校讀書。應對同學的嘲笑,她沒有因此而自卑,寂寞煎熬了她,也成就了她。

“命運或者不公平,但重要的是如何應對生活的困難。”這些似乎是咱們天天掛在嘴邊的,可真正遇到困難你就如此樂觀?我不能保證,但她身體的缺陷鑄造着她有堅毅的性格也應付生活中的困難的。

生理的缺陷對於不一樣的人有着不一樣的結果。前幾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由邰麗華組織編舞的《千手觀音》在當時響起一陣轟動,可誰也不敢想像,這些演網員都是聾啞人。一羣生活在無聲世界的美麗精靈。她們為了更好“熟悉”音樂,練習了無數次,最後把舞蹈完美無缺地展示在人們眼前。

身殘志堅的名人故事 篇五

華羅庚國中畢業後,華羅庚曾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就讀,因學費而中途退學,故生命只有國中畢業文憑。此後,他開始頑強自學,他用5年時刻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

1928年,他不幸染上傷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卻落下左腿殘疾。20歲時,他以一篇論文轟動數學界,被清華大學請去工作。從1931年起,華羅庚在清華大學邊工作邊領悟,用一年半時刻學完了數學系全部課程。他自學了英、法、德文,先後在國外雜誌上發表了多篇論文。1936年夏,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進修,兩年中發表了十多篇論文,引起國際數學界讚賞。

1938年,華羅庚訪英回國,在昆明郊外一間牛棚似的小閣樓裏,他艱難地寫出名著《堆壘素數論》。

身殘志堅的名人故事 篇六

5歲的時候,張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癱,但她身殘志堅,勤奮領悟,熱心助人,被譽為“當代保爾”。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鬥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奮領悟,學完了國小、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1983年3月7日,共青團中央在北京舉行命名錶彰大會,授予被譽為“80年代新雷鋒”的張海迪同志“優秀共青團員”稱號。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小米勒旅行記》和《麗貝卡在新學校》,創作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性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一百多萬字的作品。現為山東省作家協會文學創作室一級作家。1993年張海迪透過考試和論文答辯,獲吉林大學哲學碩士學位。1994年參加遠南户外會。1997年入選日本NHK“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1998年起擔任中國肢殘人協會主席。2000年獲得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9dl1d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