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國小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新版多篇】

國小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新版多篇】

國小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新版多篇】

國小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篇一

近年來在比較常見的心理行為問題包括:強迫行為、拒學、口吃、遺尿等輕微的心理問題;腦傷、智能不足、自閉症等較嚴重的心理問題。這些問題往往由於孩子不會表達,父母過分忙碌或一時疏忽,甚至父母不知如何解決而被忽略了。也因此造成孩子更嚴重的心理問題,長此以往,後果實在堪慮。

如何監定兒童的心理問題

監定本就是一件相當棘手的工作,而其準確與否更影響治療成效。以下我們願提出幾項原則,供父母作為判定的標準。

1、行為與年齡的關係:每個年齡的孩子都有一般的行為表現與發展程度,如果你發現孩子比其他同齡孩子落後許多,最好能送醫檢查。

2、異常行為出現的頻率:假如怪異行為偶爾才出現一次,父母就暫時用不著大驚小怪,但是如果經常產生,甚至經過約束後仍無法矯治的話,就得注意並尋求治療。

3、對日常生活妨礙的程度:假如孩子的問題已嚴重干擾孩子正常生活或學習的話,就須求助於心理專家了。

4、觀察孩子是否已有其他相關的併發症。

兒童的心理問題具有特殊性

兒童本身缺乏適切表達能力,所以面對自己的問題他們常會透過一些怪異行為表達,例如:想博取關心而佯裝頭疼、以反抗父母掩飾內心的焦慮。諸如此等問題,我們絕不可用成人的標準來衡量。

其次,兒童心理問題的臨牀症狀也不見得與成人相合,例如:憂鬱症;成人可能會有自殺傾向,而兒童卻無此種傾向;同樣地,成人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狀可能是幻覺、妄想、幻聽等,不過兒童期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狀卻是退縮。

另外,由於兒童正逢利用周遭環境建立自我概念的階段,如果能及早治療,較具成效、且對孩子的傷害會減少許多,但是若拖延處理時效,就得多費一番周折。

常見的兒童心理問題

一般而言,我們將兒童的心理問題分成一般性及特殊性二類。一般性的問題如:口吃、尿牀、逃學、不吃飯、説謊、好動等;特殊性的問題如:自閉症、適應障礙、癲癇、兒童期精神分裂症等。也許你會説,你所碰到的問題不只這些。的確;孩子的問題並不只以上所提及的。然而我們列舉這些常見的心理疾病,並不是想對兒童的心理問題加以分類,而是想讓父母親瞭解孩子出現哪些行為時必須注意、甚至治療。

自閉症

典型自閉症的孩子,目光與言行都不與人接觸,常使自己活在自我的世界裏,而且脾氣異常強烈,他們同時會固執的愛聽某種旋律或某種玩具,甚至具有靈巧的動作及想法。日常生活中,他對「物」的興趣比對「人」來得高,有時甚至會把人的肢體當成物體來玩;玩的時候,常常會有一些重覆且節奏性的動作;對於喜歡的東西相當執著且一成不變。

產生自閉症可能的原因有:遺傳、腦傷以及父母對子女冷漠的管教態度等。其治療方法,積極方面:應注意自己的管教態度、適時提供愛及關懷、並妥為設計適宜的學習環境。消極方面:則應給予行為治療,例如用代幣學習或社會性增強等方式來建立自閉症兒童的人際關係,飲食行為等。

過動兒

活動量過大的孩子容易坐立不定、整天跑東跑西、爬上爬下、話多、手勢多、父母或老師往往非常討厭這種孩子,他們有時會認為這些孩子是故意搗蛋的。

一般而言,這些孩子的特徵有:。注意力難以集中……肌肉協調不良……缺乏抑制力,挫折容忍度偏低……情緒不穩易發怒……過度敏感。

兒童過度好動的可能原因有三種:一是家庭壓力太大、二是輕微的腦部受損、另一種是天生就屬於活動型的孩子。

治療可分成二部分,積極方面應儘量減低家庭壓力,懷孕時不要亂服成藥;消極方面則可使用鎮靜劑,降低孩子的活動量(但不宜長久服用),在教學上則儘量安排消耗體力的或簡單的活動,並時時給予必要的增強。

恐懼症

兒童對鬼、神及不明物體的恐懼似乎是司空見慣,但是這種恐懼若持續不斷地存在著,則將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

造成恐懼症的原因不外以下三種,其一是過去可怕的經驗所引起—如突來的'巨響、朋友或兄弟的恫嚇等;其二,恐懼可能是焦慮的代替品;其三是社會學習而來。

矯正上應儘量避免危言恫嚇;如果過度恐懼可以服用輕微鎮靜劑減低其恐懼程度,然後再使用系統敏感消除法除去其恐懼。

如果您的孩子沒有以上的狀況,那就恭喜你,如果有;也不要過度擔憂,及早治療可以讓孩子未來充滿希望!

國小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篇二

兒童心理問題:也稱“兒童問題行為”或“兒童行為障礙”,是指兒童在身心發展過程中,由於其生理機能失調、環境適應不良或心理衝突等導致的心理方面的障礙及不適當行為。特別是在國小教育階段,兒童心理問題更值得我們關注。下面是心理諮詢中心專家總結的幾類兒童心理問題。

1、發展性問題

這類問題多由神經系統發育過程中的功能障礙所引起,如排泄功能障礙(遺尿、不自主排便、拒絕排便),睡眠障礙(夢靨、夜驚、經常性頭痛,頭暈),神經易緊張或生長髮育遲緩、發育不良等。

2、情緒方面問題

如情緒抑鬱、冷漠、緘默、易幻想或情緒波動劇烈、易激惹;過分焦慮引起的神經質式的敏感、多疑、多慮、害怕、煩躁不安;這類兒童一般很依賴父母或老師,總是不能與其他的孩子處理好關係,甚至對其他的學生有敵對情緒。對學校、考試、師生關係等會產生恐怖情緒等。

3、性格方面問題

如顯着偏執、怪僻、愛發脾氣、急燥、粗暴、性格反覆無常、反抗性強、攻擊性強、粗魯好鬥;過分的膽怯、退縮、孤獨等。

4、學習與智力方面問題

由於智力低下或智力發展滯後,雖然學習也很刻苦,但就是學習成績上不去,整天還反應遲鈍。由於學習壓力大,教育要求高等,這些孩子很容易就引起逃學的行為,視學習為最大的痛苦;抄襲作業、破壞紀律等。

5、活動過度問題

如異常好動、上課不能安靜地聽講、不斷地做小動作、注意力分散、維持注意的時間短、極易衝動、忍耐力差、自控能力差、廢話多、愛爭吵打架等。

6、神經性方面的問題

如總是出現一些毫無意義、反覆重複的強迫性行為、或歇斯底里行為;神經性失聲,心理性不適;由於精神方面的問題,使得行為過於輕率、活躍,動作言語過多以及精神緊張、無故生氣、動作奇特、性格突變等。

7、社會及品德方面的問題

如打人、罵人、破壞、説謊、偷竊;與父母、老師、同學關係惡劣,過度反抗與任性,離家出走等等。

8、習慣性方面的問題

如習慣性允吸手指、咬指甲、晃頭、眨眼、玩弄生殖器以及飲食、睡眠,排泄上的不良習慣,像厭食、睡眠失調等。

國小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篇三

1、焦慮

焦慮是指一種情緒,成人會有焦慮情緒,孩子也一樣會存在焦慮情緒。焦慮是一種不安全感的表現,當孩子的安全感沒有得到滿足時,就會很容易出現焦慮情緒。這些焦慮情緒可以表現為膽小、缺乏自信、敏感、哭鬧等。

分析:家長要學會對孩子安全感,多鼓勵與表揚孩子,平時多與孩子交流,給予擁抱!

2、人際

很多家長可能會發現,孩子不喜歡與別的孩子玩,而是自己一個人玩耍,或者説與同伴玩時,也不會分享與合作,這些就是孩子所產生的人際問題。

微心理分析:兒童的人際關係主要是指他們與父母、教師以及同伴之間的關係,從這些人際交往中可以反映出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態。心理健康的孩子樂於與人交往,善於和同伴合作與共享,理解與尊敬他人,待人慷慨友善,也容易被別人理解和接受。所以要善於去引導孩子與別人交往,要鼓勵孩子學會分享,學會尊重!

3、攻擊

很多孩子會出現一些攻擊行為,這些攻擊行為的對象可能是父母,也可能是同伴,或者是一些動物與玩具。

分析:孩子會有一些攻擊性,但是這種攻擊性是因為他的不安全感與無能感所造成的。當孩子發現自己無法去改變時,他們就會去攻擊毀滅。要正確的引導孩子,告訴孩子攻擊並不能解決問題,攻擊也不是改變的一種方法。

4、恐懼

恐怖表現在對某些事物或情景產生懼怕和逃離的心情,如怕打雷閃電,極度緊張,抱頭亂竄。

分析:恐懼也是焦慮的一種表現,也是因為安全感不夠所造成的。

常見的兒童心理疾病

1、咬指甲

咬指甲是兒童時期很常見的不良行為,男女兒童均可發生。程度輕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溝炎。愛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動。

2、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嬰兒期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到2―3歲以後,這種現象會明顯減少。隨着年齡增長,會逐漸消失。如不消失,則是一種不良的行為偏差。

3、屏氣發作

是指嬰幼兒在受到刺激哭鬧時,在過度換氣之後出現屏氣,呼吸暫停,口脣青紫,四肢僵硬,嚴重者可出現短暫的意識障礙。短則半分鐘到1分鐘,長則2分鐘到3分鐘。多見於2歲以內的孩子。

4、口吃

是指説話時言語中斷、重複、不流暢的狀態,是兒童期常見的語言障礙。約有半數口吃的兒童在5歲前發病。

5、言語發育延遲

是指兒童口頭語言出現較同齡正常兒童遲緩,發展也比正常兒童緩慢。一般認為18個月不會講單詞,30個月不會講短句者均屬於言語發育延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9dyo8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