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學研討(新版多篇)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學研討(新版多篇)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學研討(新版多篇)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 篇一

四(2)

學 科

語文

教 師

馮金花

時 間

2010年    9 月    26日          星期 1

學習

內 容

大課題

8、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

共  1 學時

本節內容

第  1  學時

學習

1.認識7個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聯繫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大體瞭解課文內容。

3.體會科學家勇於探索大自然奧祕的執着精神,並能把讀後的感受和同學交流。

學習重、

難點

體會科學家勇於探索大自然奧祕的執着精神,並能把讀後的感受和同學交流。

學習活

動概要

自主學習   合作交流

應用何網台、何種遠程教育             資  源

學   習    過    程

學生學習活動

一、引入:

二、自讀課文,感知內容

1.邊朗讀課文邊查閲工具書,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詞,小組內可進行交流、探討。

2.簡單的説一説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默讀導讀和課文,質疑問難

1.通過閲讀提出疑難問題,同學之間相互討論解決。

2.師生共同歸納問題,老師指導解決。

問題:

(1)魏格納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樣產生的?有了這個想法之後,他做了些什麼?

(2)魏格納發現了什麼重要證據,證明他的假想是正確的?

(3)魏格納重大的發現靠的是什麼?

四、細讀課文,解決問題,交流所得

1.老師指導學生觀察世界地圖,找到巴西和幾內亞灣的位置,由此體會魏格納產生這種想法的原因。

2.反覆讀第5自然段,理解“大陸漂流”的意思,並用自己的話説一説魏格納是如何仔細端詳地圖的。

3.默讀第7自然段,記錄下作者進行推理的過程,然後指名説一説。

4.師生共同交流讀書體會,論證魏格納成功的原因。

五、複述故事

指定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簡要的複述故事,其餘學生評議、補充。

六、交流地理知識

相互交流展示自己瞭解的、蒐集的有關“大陸漂移”的知識。

教師幫輔活動

一、引入:

法布爾長期觀察昆蟲,成了著名的昆蟲學家,還寫出了享譽世界的文學鉅著《昆蟲記》。那麼德國著名的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通過一張普通的世界地圖會發現什麼呢?

二、自讀課文,感知內容

師生共同歸納問題,老師指導解決。

問題:

(1)魏格納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樣產生的?有了這個想法之後,他做了些什麼?

(2)魏格納發現了什麼重要證據,證明他的假想是正確的?

(3)魏格納重大的發現靠的是什麼?

四、細讀課文,解決問題,交流所得

1.老師指導學生觀察世界地圖,找到巴西和幾內亞灣的位置,由此體會魏格納產生這種想法的原因。

2.反覆讀第5自然段,理解“大陸漂流”的意思,並用自己的話説一説魏格納是如何仔細端詳地圖的。

3.默讀第7自然段,記錄下作者進行推理的過程,然後指名説一説。

4.師生共同交流讀書體會,論證魏格納成功的原因。

五、複述故事

指定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簡要的複述故事,其餘學生評議、補充。

教學板書設計

8、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

不可思議

大陸漂移學説

教師課後反思

通過學生自學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大體瞭解課文內容,體會到了科學家勇於探索大自然奧祕的執着精神,並能把讀後的感受和同學交流。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 篇二

學生的閲讀能力只能在主動的閲讀實踐中形成。只有主動積極的閲讀實踐,才能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這課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聽、讀、思、議、品、評等方式進入閲讀情境,經歷魏格納“偶然發現”“艱難假説”的閲讀全過程,再以切實的感受、鮮活的認識從閲讀情境中走出來,從而得到真正生動活潑的發展。上完課作如下反思:

本課是略讀課文,作為略讀課文,如果要一課時上完,就必須以充分的自讀自悟為基礎,然後才能根據文章的特點,緊扣文章的重點、難點、疑點,組織多種形式的討論交流活動,從而做到“略”中有“精”,深化感悟。

本文重點是瞭解魏格納發現、考證、提出大陸漂移學説的過程,難點是理解有關的地理知識。為了突破課文重難點,感悟課文內容,發展學生語文綜合實踐能力,本節課,教師通過講故事、聽錄音、質疑、交流、合作探討、觀察實踐、擬小標題等各種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以及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品味魏格納的言行,體會魏格納的心情,感受魏格納的品質。

但一節課的信息交流畢竟有限,應鼓勵學生課後上網或找一些相關文章讀一讀,可以是大陸漂移説和魏格納的文章,也可以是關於其他發明發現的文章,如牛頓觀察蘋果落地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觀察壺蓋跳動發明了蒸汽機,等等,以深化對人物的認識和對“觀察”“發現”的認識,達到擴展知識,提高閲讀能力,享受閲讀樂趣,形成健康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的目的。

語文人教版第七冊第8課《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後記

情景回放與反思

匆匆的,拿着教材就去上課了。心底是發虛的,因為上課之前僅僅略掃了課文一遍,並未進行很好的教學設計構思。怎麼上?茫然。

片斷一:忽然想到早操時的太陽雨和盤旋於空中的飛機,靈機一動,於是就“趁題發揮”:“同學們,今天早操時有沒有什麼令你印象深刻的片段?”小手林立。錢卓裕第一個發言:“今天徐老師放飛了一架飛機,是型號的滑翔機。飛得真高!”真不愧是參加航模小組的,連型號都知道!許銘又補充了:“今天早上本來太陽很火辣,可是忽然飄來了一片烏雲遮住了太陽,然後飄起了雨絲。”目的達到,趁機引入:“同學們真會觀察!其實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如果我們能睜大一雙慧眼,去觀察,去發現,去思考,那麼發現大千世界的種種奧祕!”

反思:生活處處皆文章。由學生的生活引入課文學習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不假,可惜我的引入還是太流於表面了。如果能追問一句:“那麼,你可知道這滑翔機為什麼能飛這麼高?太陽雨的成因是什麼嗎?”就能夠滲透除了觀察,大量的考證和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思想。這個良機,錯失了。因此學生在最後説感受的時候,僅僅是圍繞着觀察與發現這個主題來説的。可見,課前的引入從生活中來,可必須得超越生活。

片斷二:因為是略讀課文,所以讓學生按照學習提示的四個問題進行學習。1、課文中的主人公在觀察中發現了什麼呢?2、看看魏格納的奇妙想法是怎麼樣產生的?3、有了這個想法以後,他又做了什麼?4、把你閲讀課文的感受講給同學聽。規定時間5分鐘,學生猶如接到命令,開始認真地讀了起來。

反思:四個問題,拋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真能回答嗎?尤其是第4個問題,學生真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組織好語句並反饋嗎?或者應該先給他們3個問題,最後一個問題在理解課文內容後拋出比較好。

片斷三:師:魏格納做了大量的考證工作後,最後結果怎麼樣呢?忽然跑進了一個畫外音:“這小子犧牲了!”頓時,鬨堂大笑。可惡,到底是誰?學生的手指一齊指向一個男孩子:“就是他!”原來是王卓俊。“你!起來!魏格納最後犧牲了嗎?你説一説!”小腦袋耷拉了。其它的學生躍躍欲試。孩子最高興的莫過於此,看到別人回答不出來,自己能回答。其實答案就在最後一段。不難,學生讀完了以後王卓俊自己也能回答了。我在黑板上板書“震動”,“魏格納的發現震動了地質界,想象一下,面對這個默默無聞的年輕小夥子的大膽假説,科學家們會如何議論?”學生舉手了。“幾個德高望重的科學家們會説,一個毛頭小夥子, 他提出來的這個假説能相信嗎?”是啊,這是種懷疑的態度,儘管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另一個學生舉手了:“他們很後悔。拒絕了魏格納的柯彭教授會想,當初由於我的不信任,竟然把好好的一個重大發現給遺漏了。真不應該!” 又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是啊,這也是真實的想法。正是因為科學家的種種想法,才會在科學界引起這麼大的震動!  ”我採用的是“和稀泥”的辦法。呵呵,真不應該!

反思:當學生的回答不按我的思路走時,我竟然會語塞。課堂機智還是不夠。這主要還是課前沒吃透教材的緣故。課後佈置了讀後感,等中午的時候再看看,到底錯失的地方還有多少?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 篇三

一、仔細觀察字的間架結構,然後在田格內抄寫。

鋪       痕        疊        虎        拋        毫

二、看拼音寫詞語。

jìng mì        āo jìn           kòu kāi         zī liào

(    )       (    )         (     )        (    )

zhào kāi           qǐ yuán            wǎng fèi xīn jī

(    )            (    )         (              )

hào rú yān hǎi               jīng shén dà zhèn

(          )                 (          )

三、 組詞語

寓(    )    叩(    )      諮(    )      源(    )

遇(    )    叼(    )      資(    )      原(    )

四、 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引(    )注(    )                  毫(    )可(    )

隨(    )而(    )                  不(    )思(    )

(    )(    )大振                  枉費(    )(    )

浩如(    )(    )                 (    )卧(    )安

五、 閲讀下面一段話,找出描寫“我”動作的詞語,按照順序抄寫在橫線上。

……我選了一個稍大一點的餃子皮,挑一點餡小心地放在正中間,再把餃子皮慢慢合起來,用手在餃子皮的中間擰上一個“小鼻子”。然後沿着餃子皮的一頭慢慢向另一頭捏起……

六、閲讀短文,按要求回答問題。

科學家的話

法國科學家朗志萬,有一次向幾個小朋友提了個奇怪的問題:“一隻杯子盛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可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就不是這樣的。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一個小朋友迫不及待地説:“這是因為金魚身上有鱗。”

另一個小朋友説:“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

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説對。可她自己呢,又想不出個道理來。她只好回到家裏問媽媽。媽媽説:“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於是,伊琳娜找來一條金魚,放進一個盛滿水的杯子裏。哎呀,和朗志萬説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她很生氣  第二天就去問朗志萬  您怎麼可以提這樣的問題  來哄騙我們小孩子呢

朗志萬聽了,哈哈大笑。他説:“我不是哄你們。我是為了讓你們知道,科學家説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伊琳娜聽懂了朗志萬的話,高興地笑了。

1、在括號裏填上恰當的詞語。

一(    )小朋友                     一(    )金魚

一(    )杯子                       一(    )問題

2、給文中畫線的句子加上標點。

3、根據下面的提示把課文分成三部分,在每部分開頭畫上“△”。

(1)科學家朗志萬向幾個小朋友提了個奇怪的問題,兩個小朋友都做出了回答。

(2)伊琳娜在媽媽的鼓勵下,動手做了實驗。發現科學家説的話並不對。

(3)聽了朗志萬的解釋,伊琳娜高興地笑了。

4、伊琳娜聽懂了科學家朗志萬的話,你們聽懂了嗎?“我是為了讓你們知道,科學家説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科學家朗志萬為什麼要讓小朋友知道“科學家説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假如你就是科學家朗志萬,能把你的想法告訴大家嗎?

【答案】

一、略

二、

(靜謐)     (凹進) (叩開)        (資料)

(召開)             (起源)         (枉費心機)

(浩   如   煙  海)                 (精  神  大  振)

三、

寓(寓言)   叩(叩開)  諮(諮詢)   源(起源)

遇(相遇)   叼(叼走)  資(資本)   原(原始)

四、

引(人)注(目)             毫(不)可(惜)

隨(遇)而(安)             不(可)思(議)

(精)(神)大振              枉費(心)(機)

浩如(煙)(海)            (坐)卧(不)安

五、

選、挑、放、合、擰、捏

六、

科學家的話

法國科學家朗志萬,有一次向幾個小朋友提了個奇怪的問題:“一隻杯子盛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可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就不是這樣的。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一個小朋友迫不及待地説:“這是因為金魚身上有鱗。”

另一個小朋友説:“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

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説對。可她自己呢,又想不出個道理來。她只好回到家裏問媽媽。媽媽説:“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於是,伊琳娜找來一條金魚,放進一個盛滿水的杯子裏。哎呀,和朗志萬説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她很生氣,第二天就去問朗志萬:“您怎麼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孩子呢?”△

朗志萬聽了,哈哈大笑。他説:“我不是哄你們。我是為了讓你們知道,科學家説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伊琳娜聽懂了朗志萬的話,高興地笑了。△

1、一(位)小朋友                 一(條)金魚

一(只)杯子                   一(個)問題

2、 見上文中紅色字中的標點。

3、 見上文中有△的內容。

4、要點(1)對生活中的問題要善於動腦筋。

(2)不要隨意相信權威人士的話;或者對任何問題都要親自動手、動眼去驗證。

5、提示: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學研討 篇四

説實在的,當老師辛苦,當語文老師更辛苦,當個稱職的國小語文老師極苦。這幾天事務特多,課也沒準備好。第一節下課了,我是上第三節課,趕緊看看今天準備上的教學內容。——《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匆匆讀了一遍課文,沒感覺;於是讀了第二遍,似乎有一點認識。看看單元訓練重點,才明白編者選了本文的意圖:世間萬物豐富多彩、美不勝收,而且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如果細心觀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發現事物的奧祕,認識事物間的聯繫。《爬山虎的腳》、《蟋蟀的住宅》都是介紹作者緦觀察事物的文章,那《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到底要培養學生的什麼呢?讀了兩次,這純屬一篇科學性極強,説理充分的斜事性文章,怎樣和單元知識重點相扣呢?再讀文章,依稀有點印象了:課文的重點不再於我們弄懂地球板塊移動的問題,而再於抓住理解魏格納“觀察地圖——發現問題——引發奇想——努力求證——引起震動”這條敍事線索,讓學生了解課文大致內容,體會科學家勇於探索大自然奧祕的執着精神,並能與同學交流感受。

但是,問題在於:學生如何能很快理解課文內容呢?時間比較緊,又是一篇閲讀課文,怎樣設計來引領學生呢?我在初讀課文第一遍的時候是囫圇吞棗,只一點點印象,那學生初讀課文又會出現怎樣的境地呢?我意識中感覺學生一定是茫然不知所措,正因為這樣,我在上課之初設想到這樣來引入教學:(學校沒有世界地圖,也沒有地球儀,於是用百度找出世界地圖,用一張2開白紙,初略的勾勒出七大洲,四大洋的輪廓,然後用紅色筆,詳細的標出巴西,幾內亞灣的海岸線。上課了,我首先引導學生一起來了解世界地圖的大體情況,並有意識的指出巴西,幾內亞灣的位置及海岸線。有了這樣一個基礎,再進行這篇閲讀課文的教學。學生齊讀課題後,讓同學們自由提問,學生的大致問題歸納為:是誰?發現了什麼?什麼情況下發現的?結果怎麼樣呢?(他的發現有什麼作用?)要解決如下問題,就得讓學生閲讀。於是帶着這樣的問題,學生饒有興致,通過小組閲讀,討論,交流,逐漸把整個課文的線索理清,加之課前的設計,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就迎刃而解了。

--本例課文,執教後感覺最大的成功在於課前的準備,巧妙的設計。真正的好課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之下,有目的,有意識的自覺的,自主的學習,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效學習,課堂的生成才是真正的有效生成。那麼什麼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從專業角度説,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首先,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指的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通俗地説,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穫,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而對於“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哪些標準?是否有公認的標準”問題,餘教授認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特徵(或表現)可以列舉很多,但最核心的一點是看學生是否願意學、主動學以及怎麼學、會不會學”。

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應該注重什麼?

第一、教師努力把新課程理念轉變為具體的、可操作的教學行為。教師有機地整合三維目標,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目標,正確解讀文本,深入挖掘文本中最真實和最有價值的元素;教法學法充分尊重學生,強調互動;教學過程注重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在《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這篇課文教師在初讀時,感覺課文內容所涉及的知識略顯深奧,因此才在教學之初設計瞭解有關世界地圖的知識。這是充分尊重學生認知能力的表現之一。

第二、教師的課堂教學“樸實、紮實、真實”,注重以學生為本,以教材為本,以訓練為本,聽説讀寫訓練真實有效。符合年段特點和學生實際,注重國小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第三、教師注重閲讀教學中識字、寫字、積累和語言訓練,朗讀指導注重目的性、層次性,通過讀書幫助理解語言,用理解促進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

第四、教師應注重教學基本功。普通話流暢準確,富感染力;儀態大方,自然得體;激趣激趣,啟導點撥,深情並茂,貼切自然,乾淨利落;課堂上應變自如,處理嚴謹,關注細節。

教師哪些方面的能力與課堂的有效性有關呢?

課堂教學的時間是固定的,要想提高有效性就必須思考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如何實現更多的教學目標。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教師自身的能力,那麼究竟教師哪些方面的能力與課堂的有效性有關呢?我覺得有如下幾個方面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1.明確課堂所要實現的目標

對於課堂所需實現的目標,教師要從知識與技能,態度與情感以及價值觀等方面去思考,明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目標。有了這樣的教學目標,才能在設計教案時有個總體的思考方向。

2.心中始終有教學整體框架

由於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的一個動態過程,出乎意料的情況時有發生,或者每個環節的進度並不完全在教師的掌控之中,這便需要教師心中始終有個教學的整體框架,對課堂的教學進程有個清楚的定位,從而為實現整體的教學目標隨時進行調整。

3.教學設計合學生胃口

教師在課前的教學設計非常重要,這直接影響教學的有效性,當然教師對教案的實施能力也非常重要,有一個好的設計,不一定就能教得好。很顯然,如果你的設計中所創設的環境不能吸引學生,或學生不感興趣,那一定會降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除此之外,設計的各個環節的流暢性也很重要,要符合學生的思考、探索、求知過程,逐層誘導深入,理解鞏固,深入淺出。

4.瞭解學生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出發點,實現教學目標是終點。這個實現的過程如何進行是由學生現有知識和興趣以及教師的實施水平綜合決定的,這便需要除了教師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之外對學生還應有比較充分和全面的瞭解,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設計出吸引學生的課堂來。一旦課堂對學生產生了吸引力,有效性在某種程度上就有了保障。

5.準確簡潔的語言

數學課側重於思維的鍛鍊,準確簡潔的語言有助於嚴格的邏輯推理和發散想象,減少那些不必要或錯誤的語言信息的干擾或誤導。

6.豐富紮實的理論基礎

課堂上的教學實踐是需要理論作為指導,理論越豐富、紮實,教學實施起來就越遊刃有餘,如魚得水。

總而言之,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為教師所需發展的方面是多樣的,若能在各個方面發展的越好越深入,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越高。

外一篇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

今天講的略讀課文《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寫的是“大陸漂移”假説的提出者,德國地球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氣象學家魏格納的故事。孩子們興致較濃,課也進行得比較順利。只不過應該一節課完成的問題用了兩節,不過第二節也一塊把所有的練習處理完了。這是我授課過程中一個比較顯著的缺點,課時超長,我想我知道原因,因為我太喜歡發散,課堂上常常會不由自主情不自禁的講些課堂之外的東西,因此而耽誤了時間,可我卻樂此不疲,並且還有點沉浸其中的意思。這應該也算是一個比較大的忌諱了,希望我以後能夠積極改正,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

補上一句,課前我備課的時候覺得應該那個世界地圖給孩子們演示一下,去圖書室借的時候,圖書室老師説沒有,而且還好心的告訴我用不着那個,你只要在黑板上一凹一凸表現出來就行。我當時聽了之後有些疑惑,可以嗎?沒想到老教師經驗豐富就是厲害,這個地方用不着地圖,如果用地圖的話反而會耽誤很多時間。我們教學也一樣,常常會捨本逐末,我們用些教具、課件都是用來為我們的教學服務的,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工具性,有些時候我們往往是過分關注了課件、教具,把大量的時間都花在了課件與教具的製作上,而把真正重要的備課,備教材,備學生,鑽研教材,挖掘教材甩到了一邊,我們整個課堂教學的重點變成了課件的演示與教具的展示,這樣一來,課堂氣氛確實活躍了,整堂課看起來可能豐富多彩,但結果真的好嗎?誰都説不清楚。

呵呵,《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也引出了我的發現。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 篇五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説。

本文敍述的是德國地球物理學家阿爾弗德雷·魏格納首創大陸漂移學説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1910年。魏格納在病房的世界地圖上發現,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東海岸形狀十分吻合,從而推測太古時代地球上的大陸是連在一起的巨大板塊,後因大陸不斷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個大陸。為了證明自己的發現,他進行了大量的考證工作,找到了許多事實,提出大陸漂移的假説。

上述內容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來敍述的,每個部分連接自然,運用“這不會是一種巧合吧?”“於是……”“魏格納並不是一個輕易改變自己想法的人”等過渡句,使文章渾然一體。閲讀這篇課文,能讓學生懂得段與段之間的有機聯繫,有助於提高閲讀能力。文中還有很多具有積累價值的詞語,如“潔白寧靜、性格豪放、靜謐舒適、坐卧不安、不可思議、浩如煙海、飛渡重洋”,對豐富學生的詞彙很有好處。

本文教學的重點是瞭解魏格納發現大陸漂移的過程,難點是理解有關的地理知識。

2詞句解析。

(1)魏格納性格豪放,天性好動,在靜謐舒適的病房裏坐卧不安,就像軟禁在牢籠中的困獸一般。

“靜謐”是寧靜的意思,寧靜而舒適的病房與魏格納“豪放”“好動”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魏格納很不適應病房的生活,就有了“軟禁在牢籠中的困獸一般”的感覺。這句話引出了下文:由於病房生活的無聊,魏格納無意識地用食指在地圖上畫大陸海岸線,藉以消磨時光,引出了故事發生的起因。

(2)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來,停在地圖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塊突出的部分,眼睛卻盯住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進的幾內亞灣。瞧!這兩個地方的形狀竟是這般不可思議地吻合!

“不可思議”是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這句話是説,巴西在南美洲,幾內亞灣在非洲,中間隔着浩瀚的大西洋,然而,巴西陸地的突出部分竟然與幾內亞灣的形狀非常吻合,吻合得令人難以置信。這句話推進了故事的繼續發展。

(3)他開始在各大洲之間的聯繫和對比中進行考察,在浩如煙海的資料中尋找大陸漂移的證據。

“浩如煙海”形容文獻資料非常豐富。魏格納從那麼多的資料中尋找證據,就好像大海撈針一樣困難,但他“並不是一個輕易改變自己想法的人”,他在困難面前沒有退縮,終於找到了證明這個學説的證據。從“浩如煙海”這個詞語中,我們可以推想出他所經歷的艱辛與挫折。

設計理念:根據略讀課文的特點,抓住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魏格納的奇妙想法是什麼?”,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魏格納是一個細心觀察、善於思考、執著求索的人。

知識與能力:

1、認識7個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聯繫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3、體會科學家勇於探索大自然奧祕的執著精神,並能把讀後的感受和同學交流。

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情感。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於探索大自然奧祕的精神。

教學重點:

瞭解魏格納發現大陸漂移的過程,體會魏格納細心觀察、善於思考、執著求索的精神。

教學難點:

瞭解有關的地現知識。

教學準備:

學生:1、預習課文,讀準讀通課文。

2、觀察世界地圖,瞭解有關的地理知識。

教師:課件

三、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法布爾長期觀察昆蟲,成了著名的昆蟲學家,還寫出了享譽世界的文學鉅著《昆蟲記》。那麼德國著名的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通過一張普通的世界地圖會發現什麼呢?

二、自讀課文,感知內容

1.邊朗讀課文邊查閲工具書,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詞,小組內可進行交流、探討。

2.簡單的説一説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  初讀課文,明確任務

1、默讀課文。

2、魏格納的奇妙想法是怎樣產生的?

3、有了這個想法後,他又做了什麼?

4、把閲讀感受與同學交流。

三、直奔重點,自讀自悟

1、魏格納的奇妙想法是什麼?

指名讀第5自然段。

2、這樣的奇妙想法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的?

自讀第2自然段,討論交流。

(1)、生病住院的魏格納為了消磨時光,仔細的觀察世界地圖,無意發現巴西東海岸與非洲西海岸的海岸線竟是這般不可思議的吻合。板書:無意發現

(2)、課件出示世界地圖,加深理解。

(3)、齊讀“果然,巴西東海岸的每一個突出部分,都能在非洲西海岸找到形狀相似的海灣;同時,巴西的每個海灣,又能在非洲找到相應的突出部分。”

3、有了這樣的奇妙想法後,魏格納又做了什麼?

學生自讀第6、7自然段。

(1)、考察。

(2)、尋找。抓住“浩如煙海”體會魏格納尋找證據的困難及他執著求索的精神。

(3)、得到重要材料。

(4)、繼續考證。

板書:尋找證據

4、最後魏格納取得了怎樣的成功?

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板書:取得成功

四、小結,體會人物品質

魏格納能從一張普通的世界地圖上發現震驚地質界的學説,你認為他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板書:細心觀察  善於思考  執著求索

五、佈置作業,延伸課堂

1、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2、繼續蒐集瞭解有關大陸漂移的資料。

板書設計:

8*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

過程:無意發現   尋找證據   取得成功

原因: 細心觀察   善於思考   執著求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9l7ye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