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節氣小雪的節氣特點【精品多篇】

節氣小雪的節氣特點【精品多篇】

節氣小雪的節氣特點【精品多篇】

小雪節氣的特點和風俗有哪些 篇一

小雪節氣時間在每年公曆11月22或23日,小雪是反映降水與氣温的節氣,它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小雪節氣的習俗有醃鹹菜、品嚐餈粑、曬魚乾、吃刨湯、釀小雪酒等。

做醃菜:南京有諺語:“小雪醃菜,大雪醃肉。”小雪之後,家家户户開始醃製、風乾各種蔬菜,以備過冬食用。杭州人往往也會趁着這個節氣開始醃製醬鴨、臘肉。小雪節氣過後,氣温會急劇下降,天氣也會越來越乾燥,此時正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後,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把多餘的肉類用傳統方法儲備起來,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

吃餈粑:在南方一些地方,有小雪時節吃餈粑的習俗。有俗語説,“十月朝,餈粑碌碌燒”。吃餈粑一要熱,二要玩,三要鬥(比較),才過癮,才能體味到農家樂趣。古時,餈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餈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曬魚乾:二十四節氣小雪習俗:曬魚乾,曬魚乾是小雪節氣的習俗,小雪時台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乾、儲存乾糧。雪時台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乾、儲存乾糧。烏魚羣會在小雪前後來到台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台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農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

刨湯肉:“小雪殺豬,大雪宰羊。”許多地方每到小雪、大雪兩個節氣,村民們便開始殺豬宰羊準備年貨。無論哪家宰畜,鄰居、親朋都要過來幫忙。殺了豬,東家要做一鍋豬燴菜,再配上米飯、小菜,略備薄酒,邀請四鄰聚餐,寓意團結、和睦、萬事興旺。

節氣小雪的節氣特點 篇二

1、小雪節氣的天氣特點是:天氣寒冷;冷空氣頻繁南下;降雨稀少;並且是由雨變為雪。

2、長江中下游許多地區陸續進入冬季,東北大部分地區氣温降到0℃以下。北方地區小雪節以後,果農開始為果樹修枝,以草秸包裹樹幹,以防果樹受凍。

3、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冬季第2個節氣,時間在每年公曆11月22或23日,即太陽到達黃經240°時。小雪是反映降水與氣温的節氣,它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小雪節氣的到來,意味着天氣會越來越冷、降水量漸增。

小雪節氣有何講究? 篇三

1、忌矇頭睡覺

冬令天寒,一般蓋厚被睡覺,因此,被窩內空氣不流暢,再加上人體散發出來的體臭汗臭味、呼出氣中的二氧化碳、腸道排出的有害氣體,致使被窩內空 氣混濁。如果矇頭睡覺,會使體內氧飽和度下降,嚴重則會影響大腸生理功能,於次晨起牀時會出現頭昏腦脹、精神萎靡、食慾不振、記憶衰退等症狀。

2、注意肌膚保濕潤燥

在寒冬,由於乾冷的氣候,人體的表皮層血管會收縮,以減少熱量散失,但也造成皮膚層血液循環減慢,皮脂腺與汗腺功能降低,導致皮表的水分與脂肪 含量大減,若再加上冷風吹拂,更大大減弱了皮膚的抵抗力,因此,冬天的皮膚容易變幹糙、敏感、甚至皸裂。

3、注意關節保暖

由於關節附近多是肌腱、韌帶等血管分佈較少的組織,温度本來就比較低,而且四肢較常暴露在外,更易散失温度,使關節僵硬,血液循環差,因而疼痛不止。因此,關節炎患者在寒冬須加強保暖。若能在冬季臨睡前温水泡足,不但可以活血通絡有益關節,並可安神寧志,促進睡眠。

小雪節氣的風俗 篇四

1、曬魚乾

一般在小雪節氣的時候,台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就會開始曬魚乾、儲存乾糧。烏魚羣會在小雪前後來到台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台灣有諺語“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指的是在嘉義縣布袋鎮一帶,到了農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

2、吃刨湯

吃“刨湯”,是土家族的風俗習慣。小雪前後,土家族羣眾會舉辦一年一度的“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熱烈的氣氛。在這個民俗活動中,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稱為“刨湯”。

小雪

3、醃臘肉

民間有醃臘肉的習俗:“冬臘風醃,蓄以御冬”。這是因為小雪節氣之後,氣温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這時候是加工臘肉的好時機。小雪節氣後,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把多餘的肉類用傳統方法儲備起來,等到春節時就可以享受到美味的臘肉啦!加工製作臘肉的傳統習慣不僅久遠,而且普遍。每逢冬臘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户户殺豬宰羊,除留夠過年用的鮮肉外,其餘鮮肉用食鹽,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醃入缸中。等7—15天后,用棕葉繩索串掛起來,滴乾水,進行加工製作。選用柏樹枝、甘蔗皮、椿樹皮或柴草火慢慢燻烤,然後掛起來用煙火慢慢薰幹而成。或掛於燒柴火的灶頭頂上,或吊於燒柴火的烤火爐上空,利用煙火慢慢薰幹。

4、吃餈粑

在南方一些地方,有農曆十月吃餈粑的習俗。古時,餈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相傳“十月朝,餈粑祿祿燒”,這是説祭祀的時候用餈粑來當供品。餈粑是由糯米蒸熟再通過特製石材凹槽衝打而成,手工打餈粑很費力,但是做出來的餈粑柔軟細膩,味道極佳。有純糯米做的,也有小米做的,也有糯米與小米拌和做的,還有玉米與糯米拌和打成的。此外,還用黏米與糯米磨成粉,倒在一種木雕模裏做的。這種模內刻有圖案花紋,俗稱“脱粑”。餈粑的製作非常費人力,必須要幾個人一起才能製作完成。

上面提到的“十月朝,餈粑碌碌燒”裏,“碌碌燒”是非常形象的客家語言。“碌”,是像車轆那樣滾動,意思指用筷子捲起糯米粉團,像車轆那樣前後上下左右,四周滾動粘上芝麻花生沙糖;“燒”,即是熱氣騰騰。吃餈粑一要熱,二要玩,三要鬥(比較),才過癮,才能體味“十月朝,餈粑碌碌燒”的農家樂趣。

5、釀新酒

農曆十月上旬釀酒貯存,稱之為十月白,用純白麪做酒麴,並用白米、泉水來釀酒的,叫作三白酒。到春月在其中加人少許桃花瓣,又稱之為桃花酒。江山一帶在冬季汲取井水釀酒,藏到來年春天桃花開放時飲,稱之為桃花酒。杭州冬月有民諺道:“遍地徽州,鑽天龍遊,紹興人趕在前頭。”就是説徽州人做爆竹,龍遊人做紙馬,而紹興人則以釀酒聞名。孝豐在立冬釀酒,長興在小雪後釀酒,都稱為小雪酒,該酒儲存到第二年,色清味冽。這是因為小雪時,水極其清澈,足以與雪水相媲美。

小雪古詩 篇五

《小雪日戲題絕句》

唐代:張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猶綠槿花然。

融和長養無時歇,卻是炎洲雨露偏。

《夜泊荊溪》

唐代:陳羽

小雪已晴蘆葉暗,長波乍急鶴聲嘶。

孤舟一夜宿流水,眼看山頭月落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dpwe3q.html
專題